关于我国科研院所机构企业化转制中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科研院所的发展壮大,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规范、松散甚至混乱,已经成为了制约科研院所发展的瓶颈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的分析以及寻找解决的对策至关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1. 管理流程不清晰在科研院所中,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够清晰,导致了一些资产的管理重心不够集中,信息流传递不畅,难以及时掌握资产的实时情况。
这样会导致一些固定资产的管理失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资产信息不够完整有的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资产信息不够完善,包括资产的分类、入库时间、使用状况等信息都不够清晰明了。
这会导致资产的使用和流通的不透明,难以对资产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
3. 盘点管理不及时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盘点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在一些科研院所中,盘点工作并不及时,有的甚至多年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盘点。
这就导致了资产数量和实际情况的不符,无法及时了解到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
4. 资产维护不到位科研院所中的一些固定资产,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或者管理不善,导致了资产的损耗和老化。
而对于这样的资产,往往没有合理的维护措施,导致了使用寿命的缩短和维修成本的增加。
二、对策探讨1. 优化管理流程科研院所应该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包括资产的采购、入库、领用、维护、报废等环节,并且将每个环节的责任人明确标注。
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和核实,建立起全面的资产管理档案。
2. 完善资产信息科研院所应该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确保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并且,建立合理的资产分类系统,对不同种类的资产进行专项管理,确保每一项资产的信息都得到了充分记录和归档。
3. 加强盘点管理科研院所应当将资产的盘点工作纳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并且分配专门的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采用现代化的盘点手段和方法,确保每一项资产都得到了实时的盘点和信息更新,消除了资产盘点时间的滞后性。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固定资产作为科研院所的重要资源,直接影响着科研成果的产生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在实际操作中,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产使用和处置不当、资产信息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效率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 资产使用和处置不当:一些科研院所存在着对固定资产使用和处置不当的现象,例如一些仪器设备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一些研究成果不好的设备则长期被滞留在实验室中。
关于固定资产报废和处置的程序不够严格,导致一些报废设备的废旧化处理不当,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2. 资产信息不完善:一些科研院所的资产信息管理不够完善,存在着信息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这导致了科研院所难以准确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难以进行科学的资产管理和决策。
3. 资产管理流程不畅:一些科研院所没有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导致了资产管理工作的混乱和不规范。
资产的采购、报废、处置等流程不够清晰,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4. 人员管理不到位:一些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人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即一些科研人员对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对资产的使用和维护不够重视,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效率。
二、对策探讨:1. 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科研院所应建立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流程,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保障资产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
2. 加强资产信息管理:科研院所应加强对固定资产信息的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信息数据库和档案管理系统,保证资产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并将资产信息的管理纳入到科研院所的日常工作中。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的步伐也在加快。
由于科研院所与传统企业在性质、目标、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科研院所转制企业面临着许多新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挑战。
在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中,原有的科研机构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不够规范。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管理人员可能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仍具有独特性,这也可能影响其风险管理水平。
研究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2 研究意义在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是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传统企业有所不同。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建议和对策,促进其健康发展。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经济发展的全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科学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可以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对于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促进相关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推动企业管理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制度不完善:在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过程中,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可能无法完全适应企业运营的需求。
这导致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存在着管理漏洞和制度缺失的问题。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机构,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室、办公楼等。
这些固定资产不仅对科研院所的日常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科研院所的重要财务投入。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科研院所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资产信息不够完善、资产利用效率低下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科研院所固定资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本文将就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资产信息不完善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众多,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室、办公楼等,这些资产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由于科研院所管理体制相对宽松,资产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工作并不充分。
导致资产信息不完善,包括资产的数量、位置、使用情况等都难以进行准确的把握。
2. 资产利用效率低下一些资产可能因为存放位置不当、使用寿命到期等原因,导致资产利用效率较低。
有的设备可能因为技术更新换代,而无法及时进行更换,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3. 资产维护不到位由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众多,维护工作十分繁杂,加之科研院所的人员岗位调整频繁,导致资产维护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和监管。
二、对策探讨2. 加强资产利用管理科研院所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管理,通过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岗位,负责资产的使用情况监管和调配工作。
对于使用寿命到期或者技术更新的设备,及时进行更换和更新,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4. 强化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科研院所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人和工作流程,设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于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督促,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
5. 强化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科研院所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科研院所员工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和意识,使每个员工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中来。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科研院所加强资产信息管理、资产利用管理、资产维护工作,同时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和员工培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性,为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科研院所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如设备仪器、实验室、图书资料等。
在其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不规范、资产闲置、资产损耗等。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管理不规范。
科研院所通常较多关注科研成果的产出,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则相对疏忽。
这导致了对固定资产的登记、清查和维护等工作不够重视,从而造成了资产管理的混乱和不规范。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科研院所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和流程,确保相关事项的落实。
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科研院所可以引入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建立电子资产管理系统,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资产闲置的问题。
由于科研项目的变化和研究方向的转变,部分设备仪器可能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充分利用。
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还增加了资产的维护成本。
对于资产闲置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科研院所应建立有效的设备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和优化设备资源。
可以通过设立设备共享平台,将闲置设备信息公示,供其他科研项目使用。
科研院所可以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定期评估项目需求和设备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设备的使用和配置,减少闲置现象的发生。
可以考虑合理拟定设备使用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共享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常常遇到的问题是资产损耗。
科研院所的设备和实验室常常遭受科研过程中的损耗,例如设备的老化、实验材料的消耗等。
如果不及时对损耗进行修复或更换,将会给科研活动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甚至影响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针对资产损耗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科研院所应建立科学的设备维护与保养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和维修,及时发现和修复使用中的问题,减少损耗的发生。
我国科研院所的转制与发展问题探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我 国科研 院所 的转 制与发展 问题探讨
姬 晓 辉
( 汉 大 学商 学 院 , 武 湖北
汤 志 芳
武汉 407 ) 3 0 2
~
摘
要
科 研 院所 的 转 制 及 其 发 展 对我 国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增 长 有 重要 意 义 。 制 度 经 济 学 的 角 度 分 析 了科 研 院 所 转 制 从
研 院 所 转 制 成 企 业 后 成 为 市 场 中创 新 的 主
关 系 和 资 产 归 属 等 方 面没 有 遗 留 问 题 。 科 研 院 所 体 制 与 内 部 机 制 改 革 已 经 局 部 推 进 多 年 , 得 一 定 的成 效 。 而科 研 体 制 取 改 革 的 实 质 性 突 破 是 19 9 9年 出 台 的一 个 重 大举措 , 即部 分 高 校 与 政 府 部 门所 属科 研 院 所 转 制 为 企 业 , 其 实 质 应 是 创 新 主 体 的 重 塑 、 研 资 源 的 优 化 配 置 。 其 中 国 家 经 贸 委 科 管 理 的 l 国 家 局 所 属 的 2 2个 科 研 院 所 0个 4
市场 前 景 比较 好 ,在 原研 究 室 难 以发 展 的项
然 要 求 。 国科 研 院 所 大 多 是 在 计 划 经 济 时 我
代形 成的 ,随着 经济体制改 革的不断 深化 ,
显 出与市场 经济不相适 应 的问题 : ①管理体 都 要 发 挥 导 向和 推 动作 用 。纵 观 资 本 主 义 的 制不顺 , 事 ( ) 一 , 乏生机和活 力 , 政 企 合 缺 面 发 展 过 程 ,即 使 是 自 由竞 争 资 本 主 义 时 期 ,
浅谈科研院所转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及如何应对产生的各类矛盾
浅谈科研院所转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剖析及如何应对产生的各类矛盾作者:冯波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6期在1999年的7月,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中央直属242家科研院所转制为标志,我国科技体制进入了一个从机制改革到结构调整、从封闭运行到开放重组的新阶段。
也由此拉开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科研院所完成转制工作的序幕。
政府希望通过转制改革,加速科研院所企业化和进入市场的进程,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但也考虑此种改革绝非一日之功,科技部部署各地予以分批进行。
按照湖南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2000年9月,我单位作为湖南省首批试点转制的24个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之一,完成了整体转制。
随着机制体制的转变,也带来各类利益的调整,从而引发各利益群体的矛盾,再加上科研院所转制的不彻底,政策的配套性不是很完善。
致使各类矛盾交织,这些在第一批转制科研院所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发展方面,市场竞争激烈、人才流失严重。
许多科研院所转制后,科研工作均严重削弱,为了抓效益,重心先满足生产业务的需要,而生存、发展的基础不断受到影响。
这点尤其体现在沿袭原传统型产业的单位,如我单位是属典型的传统陶瓷产业,转制之初大多单位是采用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制。
往往新开发的产品面对的是竞争性的新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相对于其他企业如民营,他们的体制和机制上更灵活、更有激励性。
再加产业的工业化门槛不是很高,投入也不是很大,在此环境下也造成了很大一批人的下海创业,也导致单位的人才流失和面对更为剧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2.单位存在事业管理和企业两种工资体系的矛盾;为了更好的开发新的业务,迫使科研院所必须在新业务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作出更具竞争性的企业化安排,而转制院所很大一部分也承担了属行业公益类服务职能,如原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发放等管理、公益性平台的管理如行业展示厅、检测机构等,这部分人员是按事业单位的待遇予以执行。
论国有科研院所重组改制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论国有科研院所重组改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国有科研院所改制和重组,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遗留的一个历史问题,牵涉的院所数量多,分部行业广泛,又都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有很强的分析价值。
自1979年底当时的国家计委下发文件要求国有科研院所进行改制,至今已经30年,很多科研院所经历了从事业单位到按照《企业法》注册的企业实体再到依照《公司法》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科研院所都面临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统管一切经济运行活动,科研院所享受的是事业单位的待遇,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科研行为仅为满足项目验收,造成了科研和市场实际需求有一定脱节,而在市场经济体系下,科研院所需要自负盈亏,从市场上寻找自己的业务,谋求自身发展。
因此,改制是不可避免的,而在从事业单位改制为市场化的企业法人,是会带来短时间的阵痛,这个短时间的阵痛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科研院所发展不利,出现长时间的停滞不前。
在事业单位体制下,科研院所的经费来源于国家相关部委的科研经费拨款,可以保证员工的利益,因此科研院所往往会忽视自身营销能力的发展和提升,部分人员对改制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改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
一些人员长期习惯于“金饭碗”,吃“皇粮”的心态,甚至养成了一种养尊处优的心态,有些以本单位所承担的一些公益性、准公益性工作为借口,阻碍改革的进程。
有些单位面对日益竞争的市场。
经不起失败的考验。
甚至埋怨,使本单位的改革复杂化甚至“泛政治化”。
这些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进展。
在事业单位改制后,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很多科研院所会出现“一个单位,两块牌子”的问题,法律上已经改制为企业,但依然可以通过国家部委(如国家科技部,发改委等等)获得一定的事业经费,造成既不像企业也不想事业单位的情况。
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的,相当一部分转制科研院所实际上仍是国有独资企业。
对科研单位改制企业存在问题建论文
对科研单位改制企业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0-000-01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改制后科技企业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并实行股份制改革。
体制的转变,经济的转型,使改制后的科技企业面临事业改为企业观念的转变、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同行业竞争加剧等难以应对的各个方面的问题。
一、转制后存在的问题1.遗留问题多,包袱沉重首先是工资待遇问题,原事业单位资产是属于企业员工所有,但原事业单位有一部分离退休人员改制前已归财政,仍属于财政开支,但以后的福利、费用由改制后企业负担;其次还有一部分内退人员和停薪留职人员,由于改制后工资待遇相差大,待遇问题也要重新制定标准,另外还有改制前的遗留问题,因改制时事业单位下属企业清产核资时遗留的一些呆、死账和不良资产,企业合并账务时,都放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企业转制前批复时核销了一部分账务,剩下的部分由改制后的企业慢慢消化,而这些账务消化和费用支出都要由改制后的企业负担,致使改制企业包袱沉重,举步维艰,已致有的科技型企业改制多年仍然难以走出困境。
2.机制不健全,资金短缺科技企业改制后账务合并,由事业管理转为企业化管理,新体制的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很多关系没有理顺,申请项目资金很难及时划拨到位,科技企业不仅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开支,负担原企业员工的各项费用开支,又增加了很多分流人员的开支,企业承受压力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仅依靠原企业的生产经营很难维持整个企业的运转,并且原有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市场竞争中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资金优势均不明显,自主研发能力差,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利润额很低,企业运行艰难。
3.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缺乏科技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后,企业管理实行全员聘任制,股权改革实行股份制,职工自愿入股,企业属于国有控股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不完善,职工的权益得不到根本保障,致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信心不足,难以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并且企业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大大制约了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因此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健全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刻不容缓。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单位,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管理手段滞后、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资产利用率低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手段滞后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
由于科学研究的特殊性,不少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先进的管理手段。
科研院所应该加强资产管理技术的引进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技术指标体系,确保管理水平的先进性和规范性。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众多的信息管理问题,如资产入库、存放、维修等环节的信息不及时、不准确等。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院所应该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更新。
该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资产的动态信息,提供准确的资产台账和管理报表,方便管理人员做出及时的决策。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普遍较低。
由于科研院所的特殊性,有些设备和设施可能只在特定的研究项目中使用,而在其他时间可能处于闲置状态。
为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科研院所应该加强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与共享,促进设备和设施的共享和开放准入。
科研院所可以充分利用科研院所之间的资源互补,推动科研院所之间的资产共享,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面临一些其他问题,如设备老化、资产评估不准确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科研院所应该建立设备更新和维护的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更新。
科研院所也应该加强资产评估和评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资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要从管理手段、信息系统、利用率等多个方面入手。
科研院所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加强资产的共享和利用,加强设备更新和维护,提高资产评估的准确性,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只有这样,科研院所才能更好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作用,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
科研院所转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aut fMaae n F cl o ngmet& E o o c, u migUn es yo cec y cn mi K n n i rt f i e& Teh o g 。 n n ,5 0 3 C i ) s v i S n cn l y Kumi 6 0 9 , hm o g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8 20 06年 6月
四川冶金
Sc un M ealry ih a tl g u
V0 . 8 No 3 12 .
Jn ,06 ue2 0
科 研 院所 转 制 中存 在 的 问题 探 讨
谈玉让
( 昆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0 9 ) 5 03
[ e od] teeer stt , s m—cag gclr,r n ai acnt co K y rs h s c i tue s t w r a hn i s ye hni ,uueog itnlos ut n n t az o r i
我国共有国家和地方各级科研 院所 2 0 多家 , 80 院所 内科技人员总数近 3 万 , 我国社会主义市 0 随着
响、 阻碍甚至破坏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 , 能否
解决科研院所转制后 的文化及 组织结构变革 的问 题, 是决定转制成败 的关键 。科研 院所转制是我国
维普资讯
四川冶金
第 2 8卷
者片面地用文体活动和标语 、 口号来取代文化建设 , 导致结果脱离实际。 12 科技型企业的文化特点 . 科技企业 的文化特点 。( ) 1 创新性。企业注重 价值观 、 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创新 , 重视员工个人 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 鼓励创新 , 允许 失败。( ) 2 共享 性 。企业注重挖掘 和利用企业 内部 大量 的隐性知 识, 提高企业对知识 的利用率。() 3 学习性。企业注 重知识的更新 , 坚持把 自己塑造成终身学 习的学 习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科研院所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单位,拥有大量的科研设备和仪器设施,这些固定资产对于科研工作的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成果的取得。
在实践中,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备维护不及时、资产信息不准确、设备共享利用程度不高等。
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设备维护不及时。
科研院所的科研设备通常是高科技且昂贵的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设备的维护工作常常被忽视或延误。
这会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的风险增加,进而影响科研工作的进行。
针对这个问题,科研院所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健全设备维护管理制度,明确维护责任人和维护周期,并将其纳入科研院所的日常管理流程中。
建立设备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及时记录设备维护情况,并设置提醒功能,以便于及时进行维护。
科研院所还可以与设备供应商签订维护协议,明确维护内容和维护标准,保障设备维护的及时性和质量。
第二个问题是资产信息不准确。
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包括设备、设施和房屋等,这些资产的准确信息是科研院所进行资产管理和决策的基础。
在实践中,由于一些管理漏洞或不规范操作,科研院所的资产信息往往不准确,导致资产管理的混乱和不及时的决策。
为解决这个问题,科研院所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建立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的分类和代码,并制定资产信息采集和核对的工作流程,确保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并及时更新资产信息。
科研院所还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条形码或RFID技术,对资产进行标记和追踪,提高资产信息的准确度和追溯性。
第三个问题是设备共享利用程度不高。
科研院所通常拥有大量的科研设备,但由于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和不同课题组之间的独立性,设备的共享利用程度往往不高,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科研力量的壮大,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关系到科研院所的资产安全和利用效率,更是关系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资产管理体系滞后目前科研院所的资产管理体系多数滞后于当前科技进步的要求,还停留在手工填写、纸质管理的阶段,对于资产的入库、出库、折旧等操作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漏洞。
2. 资产监管不力科研院所的资产多为高科技设备和专业实验装备,大部分资产价格昂贵,一旦遗失或损坏将会对科研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由于科研人员的专业特性和管理人员对资产的监管不力,导致资产容易损耗和流失。
3. 资产折旧计提不合理由于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价值高昂,对于资产折旧的计提需要进行严格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科研院所对资产的使用寿命、残值率等数据掌握不清,导致对资产折旧的计提不合理,影响了资产的运营成本。
4. 资产维修保养不足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需要经常使用和维护,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维修保养经费不足、人员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资产的使用寿命减短,大大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率。
5. 资产利用率较低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大多为高科技设备和专业实验装备,但是由于科研院所的研究性质和设备的专业性导致资产利用率较低,很多设备只能被部分科研人员使用,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二、对策探讨1. 建立现代化的资产管理体系科研院所应该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
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资产的自动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并且可以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科研院所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对资产的监管科研院所需要建立起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的入库和出库流程,加强对资产的存放和使用监管,建立资产使用档案。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随着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广大科研院所确立了科研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建档备案、使用监督、维修保养等工作。
然而,在实践中,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管理不规范、维修保养不到位、设备年限超龄等,这些问题对科研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本文将就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管理不规范由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繁多,加之工作量大,有些科研院所在管理过程中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信息记录不全面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的保管及使用。
2.维修保养不到位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工作不到位如果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将会给科研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3.设备年限超龄科研院所的某些固定资产设备使用年限过长,已经远超过了物品提供商所规定或者到了报废的阶段,仍然被使用。
这种使用方式极其危险容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二、对策探讨1.健全规章制度科研院所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将其贯穿于物品采购、接收、建档、备案、使用、维修保养、报废等全过程,并严格按照制度操作,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有序。
2.完善信息记录科研院所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完善信息记录,通过建档备案,及时记录物品的采购信息、使用信息、维修保养信息等,为科研院所的机器设备管理带来便利。
3.加强设备管理针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设备年限超龄的问题,可以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进行报废或其他处理。
此外,应加强对设备的使用审核,让使用单位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
4.强化维修保养科研院所应该制定维修保养方案,定期进行设备检测和维护,将修理和维护作业要间接、及时抓住设备存在的问题,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及时保证机器设备的操作正常,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有效利用率。
综上所述,针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规范和稳定运行。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设备、实验室等,这些固定资产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撑。
在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资产信息不完善、使用率低、维护不及时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资产信息不完善。
许多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管理仍然依赖于人工记录和管理,缺乏科学的信息化手段。
这会给资产的使用和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引入信息化系统来进行资产管理。
可以建立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将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录入系统,包括资产基本信息、使用情况、维修记录等。
当需要使用资产时,只需要在系统中查找相应的信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由于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往往是以项目为单位购置的,项目结束后,资产很容易闲置起来。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项目预算考虑不周、项目需求变化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研院所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科研院所可以在项目启动之初,进行充分的需求评估和预算规划。
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科研发展方向,合理规划资产的购置量和种类,避免出现过剩或不足的情况。
科研院所可以积极开展资产共享和交流。
对于一些闲置的资产,可以通过与其他科研院所合作,进行共享使用,从而提高使用率。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的维护不及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员的疏忽或者经费的限制,很多固定资产的维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导致资产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科研院所可以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的制度,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
对于每个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可以进行预防性维护,及时更换磨损部件,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科研院所可以加强人员培训和意识提升。
对于负责固定资产维护的人员,可以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维护意识,使其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资产的问题。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也在逐渐向企业化方向转制。
这种转制带来了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使得原有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存在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传统科研院所在管理层级较少、管理制度较为宽松的情况下,转制后的企业可能面临内部管理流程不够规范、管理层级不够清晰、管理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还需要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风险管理需求增加等挑战,如何有效地提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与建议,以期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推动科技事业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其根本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明确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联问题,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为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就当前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与建议,为相关机构和企业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探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整合问题,寻求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际指导,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风险防范能力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科研院所转制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政策之一,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转制进程的不断推进,科研院所转制企业面临着诸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的挑战。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企业利益、确保经营持续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发展模式。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问题分析1. 内部控制不完善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由于起步较晚,传统的科研院所管理模式往往导致内部控制不完善。
部分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不够严密,存在隐患。
2. 组织结构松散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比较松散,企业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清晰,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层次不够明确,决策权和责任权等问题难以界定,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
3. 风险意识不强相较于传统企业,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对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等方面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有所不足,容易造成企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财务、人力资源、生产等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增强企业的管理实效性。
通过内部审计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2. 健全组织结构企业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各级主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利范围,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和监督,确保企业的管理层次清晰、决策权责任制明确。
3. 提高风险意识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风险的把控和预防,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建议与展望1. 优化管理体制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管理体制上应进行优化调整,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实现对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
2. 提高员工素质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提高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国家对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视和对市场经济的全面深化,科研院所转制成企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以促进科研院所转制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1. 内部控制不严谨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原本是一种以科学研究为主的机构,转制之后面临的市场经济环境和经营管理模式都与原来大相径庭。
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监控制度、财务管理不透明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2. 风险管理不完善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面对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时,对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存在不足之处。
企业常常在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措施。
这导致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严重的损失和危机,影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
3. 人才管理难题科研院所转制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晋升制度,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断档现象;企业的员工队伍中存在着许多原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这些科研人员在管理经营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二、对策分析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这包括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完善财务监管和审计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和薪酬福利制度等。
企业要加强对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内部监控,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监管的有效性,防范和减少内部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掌控,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和措施。
这包括加强对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建立定期的风险管理报告和评估机制,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提高企业面对风险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随着科研院所不断发展壮大,固定资产管理成为维护科研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对策。
首先,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资产清查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加强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台账,并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和对账,确保资产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此外,可以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保管、清点、处置等工作,提高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其次,科研院所中存在部分人员滥用资产的情况,导致资产的浪费和损失。
对此,科研院所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对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管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
同时,可以采取严格的资产使用审批制度,加强对资产使用的限制和规范,切实维护科研院所的资产利益。
此外,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部分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和更新换代不及时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院所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资产采购和配置,尽可能满足科研活动的需求。
同时,应建立科学的资产更新机制,对于使用时间过长、技术性能落后的资产及时进行更新和淘汰,确保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还需要加强对资产安全的保护。
针对资产遭受损失或盗窃等情况,科研院所应建立健全的防范机制,加强资产安全保卫工作。
此外,可以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确保资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总之,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以保障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从而更好地支持科研活动的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卷 第5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Vol.14No.5(2002年5月)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May.2002)关于我国科研院所机构企业化转制中国有资产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李 刚X(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摘 要]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是我国科研机构改革的重大举措。
产权界定、国有资产适度私有化、土地使用权处置、建立职工共有股等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是转制过程中显现的关键问题。
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前提下,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采取灵活的方法和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国有资产管理[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285(2002)05-0032-031999年5月20日,科技部、国家经贸委颁布5关于印发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属科研机构转制方案的通知6,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转制方案正式出台,拉开了我国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的序幕。
它是我国科技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政企分开的重大举措。
随后,一些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建设部和地方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也相继展开。
截止目前,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第二批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地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工作基本完成,大多数机构已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运行。
在企业化转制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涉及到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划转、资产报废、资产剥离等资产管理问题。
这些问题关系到如何科学合理地调整科技资源配置,如何通过产权激励推动科技产业发展,是转制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
某些问题至今仍困扰着一些转制科研机构无法顺利地按企业机制运行。
2000年5月24日,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6(国办发[2000]38号)颁布,提出现有社会公益类科研上,建立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化。
对于新招员工必须经过彻底的基本训练以后才能上岗,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理念、企业制度和业务技能等;员工工作期间如有职位变更,必须进行与各岗位相应的培训;注重优秀专门人才的培养,选派一些优秀人才到著名的大学、研究所、先进的企业等单位进行重点培训,有效的吸收新知识,实现人才的知识更新,不断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1]赵红英.论民营企业应重视人本管理[J].经济师,2001,(8).[2]赵双吾.浅谈企业如何/运用0人才[J].经济师,2001,(9).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for Talents Crisis of Private -run EnterprisesGUO Li -fang(Taiyuan University o f Technology,Ta iyua n 030024,China )[责任编辑 树 泽]32X 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科研院所实施企业化转制与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发展研究0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Z01011[收稿日期]2002-03-01[作者简介]李 刚(1965)),男,河北怀安人,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机构的绝大部分要向科技型企业或中介机构进行企业化转制,剩下的科研机构要按非营利性机构的新管理体制运行,且按总体上保留不超过原来30%工作人员的要求重新核定编制。
目前该方案正在全面实施当中,为了避免公益类科研机构在企业化转制过程中再走弯路,完全有必要对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过程中遇到的资产管理热点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国有增量资产适度私有化问题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颁布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6,其中规定,可以/从近年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作为股份,奖励有贡献的职工特别是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
0,这种作法从性质上说是将部分国有增量资产私有化,按多劳多得原则适度私有化到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及经营管理人员身上。
近期看,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0,长远看,由于充分调动起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其创造的未来社会价值可能远远大于现在对其进行的奖励。
从这一点说,是盘活国有资产,/放水养鱼0的作法,并不违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原则。
具体作法可以采取从净资产中拿出一定比例(如宁夏自治区为10%) 30%)按照工龄长短、技术职务高低、贡献大小补偿给职工,转换为个人股权,作为对职工劳动积累的补偿,并要求职工同时购买职工个人股,否则不享受职工劳动积累的补偿。
这种要求职工投入/配套资金0的作法,既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又扩大了企业资产规模,为科技型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打下了一定基础;对于少数高精尖人才,为了充分体现其人力资本价值,也可以突破上述原则,予以高额奖励。
例如浙江省医学科学院普康公司在转制中,乙肝疫苗成果主要完成和实施者毛江森院士获得股份203311万元,其中通过技术要素获得股份162312万元,占总股本29105%。
¹(二)国有存量资产出售问题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量的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虽然在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地位及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但它们给各国政府带来的问题都具有相似性,即:除了一些垄断程度很高的特殊行业的国有企业外,那些由国家直接经营的国有企业大部分效益低下、缺乏活力,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º将国有资产出售给职工,一方面可以提高非国有经济的比重,从根本上消除以上弊病;另一方面,可以从产权明晰入手,真正把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相融合,使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巨大能量释放出来。
在技术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过程中,有些省市通过出让、参股、资产重组等形式,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提高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规定允许职工购买国有资产。
例如宁夏、青海、重庆和大连等地。
(三)建立职工共有股问题/职工共有股0名称来自上海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办法。
有些地方称之为/职工集体股0。
职工共有股是本企业职工以其共有的财产折股或向本企业投资形成的股份以及享受优惠政策而形成的有形资产投入。
职工共有股对于职工只享有收益权,可参与分红,但职工个人无所有权、继承权、出让权。
宁夏自治区、黑龙江省、福建省和山东省都有关于职工共有股的规定。
职工共有股不仅在法学上难以成立,而且在产权界定上也是混沌的。
从性质上说不是国家股,因为国家没有这些股份的收益权;也不是个人股,个人没有所有权。
它实际上体现出国家一贯反对的/企业所有制0倾向,财产关系不明确,产权关系不明晰,不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容易在今后的某个时期产生产权纠纷。
职工共有股的所有权是/企业0,具有非人格化和虚拟化的特征,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企业购买自己发行的股票,自我持股、自我分红付息,会搞混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欠佳的条件下,有些企业可以比较容易地设计一套具有虚假性的资产负债表供股东审查,为企业侵蚀其他股东权益(侵吞国有资产)和从事商业舞弊开了方便之门。
职工共有股的受益者是企业在职员工,利益驱动机制会使员工千方百计留在企业,以获取经济利益,影响人才的合理流动。
总之,职工共有股弊病很多,应尽快加以改造,或卖或分。
(四)双重性质资产的管理问题5关于印发<国有科研机构整建制转型为企业或进入企业过程中国有资产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6第六条第二款规定:/经科技管理部门认定,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的资产,大型精密仪器设备,重大科技成果,以及主要用于承担国家科研计划任务和行业性服务任务的仪器设施,不核定为企业资产,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0。
根据该规定上述这些曾是科研单位的重要资产和优良资产,用于承担国家科研计划任务和行业性服务任务等政府计划任务时,为非经营性资产。
企业对于上述资产虽然没有所有权,但拥有占有权和使用权。
在利益驱动机制下,很难保证其不被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
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时,应属经营性资产。
这些资产实际上已具有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双重性质。
当上述这些重要资产能够用于且确实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后,应该提取折旧,资产才能保值增值。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资产未被核定为企业资产,无法计提折旧。
这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产生虚假利润,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所有权与占有使用权分离条件下如何有效监管国有资产的使用,是这个问题的关键解决不好,将给未来的国有资产管理造成隐患。
(五)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前是事业法人,可以无偿使用国有土地。
企业化转制后,由于已变成企业法人,按照5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6规定/国有企业使用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应当依法逐步实行有偿使用制度0的精神,转制科研院所不可能长期无偿使用国有土地。
转制后对土地使用权如何处置,是转制带给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新问题。
为避免加大改革成本,可以有以下处理办法。
1.出让方式。
由于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昂贵,科研33院所一般难以承担,目前政府应大幅减免出让金,此办法才有可操作性。
2.租赁方式。
可以采取租赁方式,土地租赁价格也较高,政府在转制期间,应适当予以优惠。
如可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免缴土地年租金。
3.作价出资(入股)方式。
作价出资入股,由于地价昂贵,可使国有资本比例偏大,收益分配比例相应也要增大,可能会挫伤转制院所积极性。
因此作价金额应适当低估。
如江苏省规定按土地评估确认价的40%确定。
4.保留划拨用地。
各院所企业化转制后,如能继续保留划拨用地方式,院所可以节省很大一笔支出,这是一条深受院所欢迎的政策。
这种作法虽然有利于转制科研院所,但与有关法律规定的改革方向不一致(国家土地管理局令第8号),难以在较大范围推行。
许多省市考虑到土地使用权处置涉及金额较大,处理起来较为棘手,因而对有关问题暂不做规定,推迟解决土地使用权处置问题。
由于国家已明确企业有偿使用土地的精神,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六)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问题有些省(区)市针对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出台了关于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的政策。
如山西省规定科研机构企业化后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其国有资产总额,每年缴纳一定比例的国有资产占用费。
大连市和云南省规定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不征国有资产占用费。
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的作法,源于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5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6。
适用对象是事业单位,是国家针对事业单位运用富余资产从事经营活动、改变资产使用性质的经济行为,追索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