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原文及翻译
天工开物全文
天工开物全文天工开物《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上篇·1.乃粒宋子曰:上古神农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至今存矣。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不然,神农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
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
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详明,其故何也?纨裤之子,以赭衣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
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总名凡谷无定名,百谷指成数言。
五谷则麻、菽、麦、稷、黍,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
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而来、牟、黍、稷居什三。
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之中,而犹系之谷者。
从其朔也。
○稻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亢,米曰粳。
粘者,禾曰余,米曰糯。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
)长粒、尖粒、圆顶、扁圆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
)最迟者后于清明。
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秧生三十日即拨起分栽。
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
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_天工开物的意思
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_天工开物的意思【原文】宋子曰:斯文千古之不坠①也,注玄尚白②,其功孰与京③哉?离火红而至黑孕其中④,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⑤。
造化炉锤,思议何所容也。
五章⑥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⑦。
万卷横披,墨得朱而天章焕。
文房异宝,珠玉何为⑧?至画工肖像万物,或取本姿,或从配合,而色色咸备焉。
夫亦依坎附离,而共呈五行变态⑨,非至神孰能与于斯哉?【注释】①斯文千古之不坠:斯文,此作文化、文明解。
不坠:不断绝。
②注玄尚白:典出《汉书·扬雄传》:“雄方草《太玄》,用以自守(洁身自好),泊如也。
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此处变化原意,是在白纸上写黑字的意思。
③孰与京:有谁能与相比。
④离火红而至黑孕其中:八卦中“离”为火,故称离火。
火燃尽则为黑烬,故云“至黑孕其中”。
⑤水银白而至红呈其变:水银可以炼成银朱。
⑥五章:《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此处指穿着各种颜色官服以区分等级的王公大臣。
⑦朱临墨而大号彰:与下文“墨得朱而天章焕”,都语意双关,一方面说朱、墨等颜料对文化的发展有极大意义,另一面又以“朱”代指明朝,以“墨”代指文化,说文化在大明皇帝手里得到极大发展,而大明朝也得到文化的支持。
⑧文房异宝,珠玉何为:文房才是奇珍异宝,珠玉算得了什么。
⑨依坎附离,而共呈五行变态:坎为水,离为火,水火相济,五行中的金、木、土也发生变化,于是而出现了各种朱墨颜色。
【翻译】宋先生说:古代的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而不失散,靠的就是白纸黑字的文献记载,这种功绩是无与伦比的。
火是红色的,其中却酝酿着最黑的墨烟;水银是白色的,而最红的银朱却由它变化而来。
大自然的熔炉锤炼变化万千,真是不可思议啊!从遥远的时代五色就已经出现,有了朱红色和墨色这两种主要颜色就能使得重大的号令得到彰扬;万卷图书,阅读时用朱红色的笔在黑色的字加以圈点从而使好文章焕发了异彩。
文房自有笔、墨、纸、砚四宝,在这里即便是珠玉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至于画家描摹万物,有的人使用原色,有的人使用调配出来的颜色,这样一来,各种各样的颜色也就齐备了。
天工开物全文及译文
天工开物《天工开物 / 作者: 宋应星》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既有大量确切的数据,又绘制了一百二十三幅插图。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又细分做十八卷。
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
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
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
《天工开物》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明末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撰。
宋应星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宋应星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该书文字简洁,记述扼要,书中所记均为作者宋应星直接观察和研究所得。
问世以后,有不少版本流传,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国文本,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天工开物-宋应星生平宋应星(1587—1661),字长庚,奉新县北乡雅溪牌坊村(今宋埠镇牌楼村人)。
其曾祖父宋景,明正德、嘉靖年间,累官吏、工二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入为左都御史。
祖父宋承庆,字道征,县学禀膳生员。
父宋国霖,字汝润,号巨川,庠生。
弟兄4人,胞兄宋应查看全文2012-11-16 08:11:42 作者:宋应星年代:明浏览:205 好评:0 分类:天工开物天工开物-舟车[原文] 宋子曰:人群分而物异产,来往懋迁(1)以成宇宙。
若各居而老死,何藉有群类哉?人有贵而必出,行畏周行(2);物有贱而必须,坐穷负贩。
《天工开物》两则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 其再 栽秧,俗名 南方的平原,稻田大多一年两种两收。其中第二次插的秧,俗名
晚糯,非粳类也。 六日 刈 初禾, 耕治 叫晚糯,不是粳类稻。用几天时间割掉原来的稻子,然后耕犁
留有稻老茬稿的田稻,田,插插上再再生生秧秧。。再稿:田第:二尚次留。有刈稻茬yì的:田割地。。老
百千, 不可殚 述,最迟者 历
夏及冬
千千万,不能全部记述,最晚的要经历整个夏天直到冬天共
二百日 方 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 二百多天才可以收获。那冬季播种、仲夏就收的,是广南稻,
地 无霜雪故也。即:就。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 原因是没有霜雪。方:才。稻谷十天缺水,就担心干旱了。
非 灼红、 斧斩, 永不可断也。凡熟铁、钢铁已经炉 除非烧红、用斧头砍,永远不会断开。熟铁、钢铁已在炉中
锤, 水 火 未
济,
其质
煅烧时经过捶打,但水火的作用还没有调和,所以它的质地
未 坚。乘 其出 火之时, 入清水 淬cuì之,名 还不坚硬。乘着它们刚出火时,将其浸入清水中淬炼,这就
曰健钢、键铁。未济:六十四卦之一,卦象是离上坎下,即 叫健钢、健铁。火在水上,火不能烧水,水不能灭火,彼此
火墨:木炭。铁炭: 碎煤的一种,火焰低。
凡铁性逐节粘合, 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 铁的性质是遇节就粘合,把黄泥涂在接口处,放入火中煅烧,
挥 槌,泥滓 成枵xiāo 而去,取 其神气 然后挥锤打,泥沙就会飞得一干二净,只是用它的气作为
为媒合。
枵:空虚。指经过捶打,接合
胶
结之后,
接合的媒介。之后,泥沙就飞得一干二净了。 接口处接合后,
古诗天工开物翻译赏析
古诗天工开物翻译赏析《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汉族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留最为丰富的一部,它更多地着眼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代末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生产力状况。
《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尤其是《机械》篇详细记述了包括立轴式风车、糖车、牛转绳轮汲卤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天工开物》文章列表:乃粒(关于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乃服(衣服原料的来源和加工方法)彰施(植物染料的染色方法)粹精(谷物的加工过程)作咸(介绍盐的生产方法)甘嗜(种植甘蔗及制糖养蜂的方法)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冶铸(金属物件的铸造)舟车(船舶车辆的结构制作和用途)锤锻(用锤锻方法制作铁器和铜器)燔石(石灰煤炭等非金属矿的生产技术)膏液(植物油脂的提取方法)杀青(造纸的方法)五金(金属的开采和冶炼)佳兵(兵器的制造方法)丹青(墨和颜料的制作)曲糵(做酒的方法)珠玉(珠宝玉石的来源)《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科技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
被欧洲学者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它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对农业方面的丰富经验进行了总结,全面反映了工艺技术的成就。
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天工开物》上篇.乃服全文,翻译赏析
《天工开物》上篇.乃服全文,翻译赏析【原文】宋子曰:人为万物之灵,五官百体②,赅③而存焉。
贵者垂衣裳,煌煌山龙④,以治天下。
贱者短褐⑤、枲裳⑥,冬以御寒,夏以蔽体,以自别于禽兽。
是故其质则造物之所具也。
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
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
天孙机杼⑦,传巧人间。
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
乃杼柚⑧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⑨,学者童而习之,而终身不见其形象,岂非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
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⑩矣。
【注释】①乃服:汉韩婴《韩诗外传》:“于是黄帝乃服黄衣。
”梁周兴嗣《千字文》:“乃服衣裳。
”乃服,此作衣服解。
②五官百体:人体的各种器官。
③赅:完备。
④垂衣裳,煌煌山龙:《周易·系辞》:“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注:垂衣裳以辨贵贱。
《诗·采芑》:“服其命服,朱芾斯皇。
”注:皇,狁煌煌也。
煌煌,鲜明。
山龙,绘绣在衣裳上的图案。
《书·盖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
”注:画三辰、山、龙、华虫于衣服旌旗。
⑤短褐:古时穷人穿的短粗毛衣。
⑥枲(xǐ)裳:麻织的粗衣。
枲:麻的一种。
⑦天孙机杼:天孙:天上的织女。
《史记·天官书》:“织女,天女孙也。
”机杼:织机与梭。
⑧杼柚:都是织机上的梭子,一纬一经。
《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
”朱熹《诗集传》:杼,持纬者;柚,受经者。
⑨“治乱”、“经纶”字义:治乱、经纶,人们都作为治国的名词,其实这两组词全是由织布、治丝演变而来。
所以学童自小诵读它,却不明其本源。
⑩贵贱有章,天实为之:人有贵贱,是天经地义,即以所穿衣服的等级而言,老天就生有丝、麻,以为区别。
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妥当的。
【译文】宋先生说:人为万物之灵长,五官和全身肢体都长得很齐备。
尊贵的帝王穿着堂皇富丽的龙袍而统治天下,穷苦的百姓穿着粗制的短衫和毛布,冬天用来御寒,夏天借以遮掩身体,因此而与禽兽相区别。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原文及翻译(通用)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原文及翻译宋应星原文: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耒吕);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选自《天工开物》)【注释】楚萍:楚国的浮萍。
苔鼎:苔国的铜鼎。
郑侨:郑国的子产。
晋华:晋朝的张华,编篡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
肃慎:先秦古国名。
译文:上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吗?事物已经有上万种了,如果等到别人的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了解它们,又能知道多少呢?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生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世上有聪明博通事物的人,必为众人推崇。
但是有的人连交梨、火枣都没有看过,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凶;连釜的模样都没有见过,就想大谈莒鼎的真假。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原文及翻译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原文及翻译宋应星原文: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耒吕);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译文:上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吗?事物已经有上万种了,如果等到别人的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了解它们,又能知道多少呢?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生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世上有聪明博通事物的人,必为众人推崇。
但是有的人连交梨、火枣都没有看过,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凶;连釜的模样都没有见过,就想大谈莒鼎的真假。
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讨厌画实有其物的犬马,那么就算是郑国的子产、晋朝的张华,又有什么值得称美的呢?幸运地生在圣明强盛的时代,西南地区云南的车马,可以直通东北的辽阳;岭南边地的游宦和商人,可以横游河北一带。
天工开物·序原文
天工开物·序原文天工开物·序天工开物序【原文】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
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宦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若为士而生东晋之初,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晋、豫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耜;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夙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译文】上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吗?事物既然有上万种那么多,必须等到别人的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才了解,那能知道多少呢?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生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世上有聪明博通事物的人,必为众人推崇。
但是有的人连交梨、火枣都没有看过,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凶;连釜的模样都没有见过,就想大谈莒鼎的真假。
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讨厌画实有其物的犬马,那么就算是郑国的子产、晋朝的张华,又有什么值得称美的呢?幸运地生在圣明强盛的时代,西南地区云南的车马,可以直通东北的辽阳;岭南边地的游宦和商人,可以横游河北一带。
《天工开物》上篇.乃粒全文,翻译赏析
《天工开物》上篇.乃粒全文,翻译赏析【原文】宋子曰:上古神农氏②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两言③,至今存矣。
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
不然神农去陶唐④食已千年矣,耒耜⑤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
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⑥详明,其故何也?纨裤之子,以赭衣⑦视笠蓑;经生之家,以农夫为诟詈⑧。
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注释】①乃粒:《书·益稷》:“烝民乃粒。
”乃粒,即百姓以谷物为食的意思。
此处则代指谷物。
②神农氏:炎帝神农氏,神话传说中的古帝王。
《礼记·月令》注:土神称神农者,以其主于稼穑。
晋王嘉《拾遗记》卷一:炎帝始教民耒耜。
躬勤畎亩之事,百谷滋阜。
故而又称土神。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
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③徽号两言:即指“神农”二字。
④陶唐:传说中的古帝王,即尧,国号陶唐,又称陶唐氏。
《书·益稷》篇传说即尧时文献。
其中言“烝民乃粒”,即“粒食”。
⑤耒耜(lěi sì):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
耒为木制的双齿掘土工具,起源甚早。
⑥后稷:传说中尧、舜时大臣,掌农之官,又与大禹一起治水。
又名弃,为周之始祖,故其事详于《史记·周本纪》中,云:“弃为儿时,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
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
民皆法则之。
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
”⑦赭衣:古代囚衣。
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⑧诟詈(ɡòu lì):辱骂。
【译文】宋先生说:上古传说中发明农业生产的神农氏,好像真的存在过又好像没有此人。
然而,仔细体味对“神农”这个赞美褒扬开创农耕的人的尊称,就能够理解“神农”这两个字至今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类自身并不能长久生存下去,人能生活下去是因为人能依靠五谷养活自己;可是五谷并不能自己生长,而需要靠人类去种植。
珠玉宋应星文言文翻译
宋应星,字长庚,号沧浪,江西分宜人也。
生于嘉靖乙丑年,卒于崇祯甲申年。
少时聪颖,好学不倦,博通古今,尤以天文、地理、农学、水利之学见长。
尝游历四方,广交贤达,博采众长,遂成一代通儒。
宋应星之学,以实用为主,注重实践,不尚空谈。
其治学严谨,勤于探索,善于总结。
尝曰:“学者必求其实,不可徒言虚。
”是以其著作《天工开物》一书,详述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矿冶、建筑、水利等各方面之技艺,实为我国古代科技之瑰宝。
《天工开物》一书,分为十八卷,凡天文、地理、农学、水利、矿冶、建筑、纺织、兵器、舟车、杂艺等,无不详尽论述。
宋应星于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技艺,更对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改进。
如其在农学方面,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倡导实行均田制,以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水利方面,提出了“引水灌田”之法,使农田得以灌溉,丰收有望。
宋应星之才,非止于《天工开物》一书。
其在天文、地理、农学、水利等学,均有建树。
尝谓:“天文地理,国之根本;农事水利,民生之源。
”是以其毕生致力于此,以期国富民强。
宋应星之品,亦为世人所称道。
其为人正直,不阿谀奉承,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尝言:“士之为人,当以德为先。
”是以其一生清贫,不慕名利,专心致志于学问。
宋应星之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著作《天工开物》一书,不仅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更为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后世之人,无不对其敬仰有加。
夫宋应星者,实为我国古代科技之巨擘,道德之楷模。
其学博而精,德高而厚,可谓珠玉之选。
今人欲究其学,宜先读其书,以领略其博大精深之内涵。
宋应星之《天工开物》,详尽记载了我国古代科技之精华,为我国古代科技史之瑰宝。
其人其书,堪称珠玉宋应星。
然珠玉虽美,亦需后世之人发掘、传承,方能使之发扬光大。
愿珠玉宋应星之学,永垂不朽,光照千秋。
天工开物之《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原文及翻译译文
天工开物之《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原文及翻译译文1、天工开物之《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原文及翻译译文天工开物之《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原文及翻译宋应星《天工开物》)原文:所谓“杀青”,以斩竹得名,“汗青”以煮沥得名,“简”即已成纸名,乃煮竹成简。
后人遂疑削竹片以纪事,,币又误疑“韦编”为皮条穿竹札也。
秦火未经时,书籍繁甚,削竹能藏几何?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
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
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
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
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规通引,不断瀑流注入。
浸至百日之外,加工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
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控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凡煮竹,下锅用径四尺者,锅上泥与石灰捏弦,高阔如广中煮盐牢盆样,中可载水十余石。
上盖捏桶,其围丈五尺,其径四尺余。
盖定受煮,八日已足。
歇火一日.揭楻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
其塘底面、四维皆用木板合缝砌完,以防泥污。
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
捅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
倘水冷,烧滚再淋。
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
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凡抄纸槽,上合方斗,尺寸阔狭,槽视帘,帘视纸。
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
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则水干自成洁白。
凡抄纸帘,用刮磨绝细竹丝编成。
展卷张开时,下有纵横架框。
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
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
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
然后授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
数满则上以板压。
俏绳入棍,如榨酒法,使水气净尽流干。
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
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下以砖盖巷地面,数块以往,即空一砖。
火薪从头穴烧发,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
稻宋应星文言文翻译
【原文】稻宋应星,字长庚,吴郡人。
生而颖悟,幼好学。
及长,博通经史,尤精于天文、地理、数学、水利之学。
尝游历四方,访求异闻,归而著述,有《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书,皆传于世。
应星性至孝,事亲至谨。
母丧,哀毁骨立。
居丧期满,乃从师游,讲求实学。
及任官,以清廉自守,政绩卓著。
时值宋末,国势日蹙,应星深怀忧国之忧,遂隐居山林,著书立说,以求挽救社稷。
【翻译】稻宋应星,字长庚,吴郡人士。
自幼聪慧过人,喜好学习。
成年后,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尤其擅长天文、地理、数学、水利等学科。
他曾四处游历,寻求异闻,归来后著书立说,著有《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著作,均流传于世。
应星性情极为孝顺,对待父母极为恭谨。
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形容憔悴。
服丧期满后,他跟随师傅学习,追求实学。
担任官职后,他廉洁自守,政绩显著。
当时正值宋末,国势日益衰微,应星深感忧虑国家的前途,于是隐居山林,著书立说,以求挽救国家危局。
应星博学多才,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政治上也颇有成就。
他关心民生,注重农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兴修水利、推广农业技术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在他的努力下,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
然而,在宋末的动荡岁月里,国家政权风雨飘摇,应星深感忧虑。
他隐居山林,潜心研究,撰写了大量有关国家治理、社会发展的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他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和建议,如提倡法治、重视教育、改革科举制度等,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
应星的一生,既是一部勤奋好学的传奇,也是一部忧国忧民的史诗。
他的一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爱。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在应星的笔下,稻宋应星的形象栩栩如生。
他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更是一位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
他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天工开物译文
天工开物译文《天工开物》内容繁多,我先选取其中《乃粒·稻工》部分内容来进行翻译示例。
原文:“凡稻田刈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使宿稿化烂,敌粪力一倍。
或秋旱无水及怠农春耕,则收获损薄也。
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恐霖雨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
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
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也。
”译文:凡是稻田收割之后不再接着种的,这块地最适合在当年秋天就耕垦,这样能让残留的稻秆腐烂掉,抵得上一倍的粪肥效力呢。
要是秋天干旱没水,或者是懒农夫拖到春天才耕地,那收获的时候产量就少得可怜喽。
给田施肥的时候啊,如果是撒干草灰浇水这种情况,就怕大雨突然来了,水流过来,肥料就跟着水漂走啦。
这得仔细看天气,这都在老农夫的心里算计着呢。
一般来说呢,耕了一次地之后,勤快的农夫会再耕、三耕,然后再用耙子平整土地,这样土就被弄得又均匀又细碎,土里头的肥力也就释放出来啦。
出处:《天工开物·乃粒·稻工》咱再说说这《天工开物》啊,那可真是个宝贝。
这里面啥种地的事儿、做工的事儿都讲得明明白白的。
就像咱刚刚翻译的这段,告诉咱们种地可不能瞎糊弄。
你要是秋天不耕地,春天才想起来,那产量肯定上不去,就像学生不按时学习,到考试的时候就抓瞎一样。
还有施肥,你以为随便撒撒就完事儿啦?得看天气呢,要不肥料就被冲走了,这就好比你辛辛苦苦赚的钱,不小心被风刮跑了一样心疼。
而且这耕一遍还不行,得多耕几遍,就像做蛋糕,得把面粉搅得匀匀的,这样蛋糕才好吃,种地也是这个理儿,把土弄碎弄匀了,肥力出来了,稻子才能长得好。
这古人种地的智慧可真不是盖的,咱现在好多时候都能从这里面借鉴到有用的东西呢。
再来看这一段原文:“凡牛力穷者,两人以杠悬耜,项背相望而起土。
两人竟日仅敌一牛之力。
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
”译文:凡是牛累得没力气干活的时候,就可以让两个人用杠子挂着耜(一种农具),背对着背往上把土翻起来。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Choi Goho 翻译:庄驰原 Zhuang ChiyuanSong Yingxing and His Masterpiece Tiangong Kaiwu宋应星与《天工开物》2020年底,中国嫦娥五号月球无人探测器采集到了月壤样品并成功返回地球。
2021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正式批准了嫦娥五号着陆点附近八个月球地貌的命名,这八个命名中有许多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其中就有被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曾因研究中国科学史而声名远扬的)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誉为“中国狄德罗(Diderot)”的宋应星,他的作品《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t the end of 2020, China’s Chang’e -5 lunar probe collected lunar soil samples and successfully returned to Earth. In 2021,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officially approved the naming of eight lunar landforms near the landing site of Chang’e-5, among which were names of ancient Chinese scientists, including Song Yingxing, addressed as “the Chinese Diderot” by the renowned British biochemist and historian Joseph Needham 1 (1900–1995) for his work Tiangong Kaiwu , known as the “China’s Encyclopedia of Crafts in the 17th Century”.1 Joseph Needham was famous for his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供图/视觉中国 VCG供图/中国邮政 China Post 年逝世。
珠玉_宋应星文言文翻译
珠玉者,国之瑰宝也。
宋应星,明末清初之际,博学多才,以天文、地理、历算、农学等著称。
所著《天工开物》一书,集古往今来工艺之大成,详述百工技艺,尤以珠玉之作,尤为世人所称道。
宋应星尝云:“珠玉之产于海,非一日之功,而得之甚难。
”夫珠玉之所以贵重,以其质美、色纯、形圆、光泽照人也。
故古之人,莫不珍视之,以为国之宝。
珠者,蚌蛤之精华也。
蚌蛤生于海中,食泥沙而吐珠,其珠色如碧水,光可鉴人。
宋应星曰:“珠之产,多在海中深沟之中,非人力所能到,故其得之,实为难能可贵。
”珠之形,或圆或椭,大小不一,而以圆者为贵。
珠之色,有红、有白、有黑、有紫,而以白色为上品。
玉者,石之美者也。
产于山岳之间,经风雨剥蚀,而成其质。
宋应星云:“玉之产,多在山之阴,水之滨,非人力所能至,故其得之,亦为不易。
”玉之质,温润而泽,光彩内敛,不露锋芒。
玉之色,有红、有绿、有白、有黑,而以白色为尊。
宋应星于《天工开物》中,对珠玉之采掘、加工、琢磨、镶嵌等技艺,均有详尽记载。
珠玉之作,非一日之功,须经过采珠、选珠、洗珠、磨珠、雕珠、串珠等工序。
玉之作,亦须经过采玉、选玉、磨玉、雕玉、琢玉等工序。
宋应星曰:“珠玉之作,非巧匠不能为之,非良工不能成之。
”此言珠玉之作,技艺之精,非同小可。
珠玉之作,不仅技艺精巧,而且寓意深远。
古人以珠玉为饰,取其吉祥如意、富贵长寿之意。
宋应星曰:“珠玉之作,所以饰身,所以礼人,所以示敬,所以报恩。
”珠玉之作,既为世人所珍视,亦为朝廷所重用。
古之时,朝臣朝见皇帝,必以珠玉为饰,以示尊敬。
珠玉之作,虽产于自然,然人工加工不可少。
宋应星言:“珠玉之作,虽天然之宝,然非人力加工,不能成其美。
”故珠玉之作,既为天然之珍,亦为人工之巧。
总之,珠玉者,国之瑰宝也。
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详述珠玉之作,既展现了古人之智慧,又体现了我国古代工艺之精湛。
珠玉之作,不仅为世人所赞美,亦为后世所传颂。
译文:珠玉,是国家之瑰宝。
宋应星,明末清初之际的人物,博学多才,以天文、地理、历算、农学等学科著称。
珠玉宋应星文言文翻译
宋应星幼年聪颖,勤奋好学。
弱冠之年,便考取秀才,后因家道中落,被迫中止学业。
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追求知识,而是凭借自己过人的才智,自学成才。
宋应星一生勤奋刻苦,博学多才,尤以天文、地理、农学、水利等学科造诣深厚。
《天工开物》是宋应星毕生心血的结晶。
该书共十八卷,分为十八类,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水利、建筑、医学、天文、地理、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科学技术。
书中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既有理论阐述,又有实践经验,为后人研究我国古代科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在《天工开物》中,宋应星对珠玉的采集、加工、用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以下为其中一段文言文翻译:珠玉者,天地之精华,阴阳之和也。
其生于山川之间,聚而成宝。
采之者,必择良时,候风云之会。
取珠于蚌,取玉于石。
珠有大小,玉有良恶。
大者,其光华璀璨;小者,其光彩暗淡。
良者,其质纯厚;恶者,其质轻薄。
用之者,或为服饰,或为器皿,或为玩物。
服饰者,珠玉为冠冕,玉佩为带钩;器皿者,珠玉为瓶盘,玉碗为杯盏;玩物者,珠玉为珠串,玉佩为璜佩。
翻译如下:珠玉,乃天地之精华,阴阳之和。
它们生于山川之间,聚而成宝。
采集珠玉的人,必须选择合适的时机,等待风云的交汇。
从蚌中取珠,从石中取玉。
珠有大小,玉有良恶。
大的珠子,其光彩璀璨;小的珠子,其光彩暗淡。
好的玉,其质地纯厚;恶的玉,其质地轻薄。
使用珠玉的人,有的用来制作服饰,有的用来制作器皿,有的用来作为玩物。
服饰方面,珠玉用来制作冠冕,玉佩用来制作带钩;器皿方面,珠玉用来制作瓶盘,玉碗用来制作杯盏;玩物方面,珠玉用来制作珠串,玉佩用来制作璜佩。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珠玉的论述,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对珠宝的鉴赏和利用,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著作,为后世研究我国古代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使后人得以一窥我国古代的辉煌。
总之,宋应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文学家,其《天工开物》一书更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瑰宝。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序原文及翻译
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序原文及翻译宋应星《天工开物》的序原文及翻译宋应星原文: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耒吕);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选自《天工开物》)【注释】楚萍:楚国的浮萍。
苔鼎:苔国的铜鼎。
郑侨:郑国的子产。
晋华:晋朝的张华,编篡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
肃慎:先秦古国名。
译文:上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吗?事物已经有上万种了,如果等到别人的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了解它们,又能知道多少呢?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生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世上有聪明博通事物的人,必为众人推崇。
但是有的人连交梨、火枣都没有看过,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凶;连釜的模样都没有见过,就想大谈莒鼎的真假。
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
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经典原文8《天工开物》两则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曾经在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中国在古代文学、物理学、化学、地学、医药学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曾经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文明遐迩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更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让我们走进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来探究一番吧!天工神工不朽是人工,开物造物传世乃人物。
美字体赏美文宋应星断想我们先看一下宋应星的简历。
宋应星,万历四十三年他28岁,考中举人。
但以后五次进京会试均告失败。
五次跋涉,见闻大增,他说:“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闻。
”他在田间、作坊调查到许多生产知识。
他鄙弃那些“知其味而忘其源”的“纨绔子弟”与“经士之家”。
在担任江西分宜县教谕年间写成了《天工开物》。
稍后,他又出任福建汀州推官、亳州知府,大约在清顺治年间去世。
宋应星一生讲求实学,反对士大夫轻视“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
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关于《天工开物》上面这段有关水稻种植的知识,你会产生如何样的联想?请自选角度,结合实际,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
[角度]尊重自然,取法自然,人与自然才能和谐共赢。
示例: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确实是要人顺应自然的法则。
违抗自然法则行事的人类,定会受到自然的惩处。
顺应自然,不强求,不贪欲,自然就会以真挚的笑脸回馈人类。
勤劳的中华儿女,曾引来黄河水灌溉出了贺兰山脚下的塞上江南,也曾贯穿五河水系开凿纵贯神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更曾推动滔滔江水带动电力的齿轮,给千家万户送去永恒的光明……合理利用自然法则求得进展,自然愿伸出双手鼎力支持。
自然法则下,人类在进展,自然在进步,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人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然就以她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爱心援助人类,互利共生的旋律訇然奏响,和谐世界的大门豁然放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应星《天工开物》序原文及翻译
宋应星
原文:
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事物而既万矣,必待口授目成而后识之,其与几何?万事万物之中,其无益生人与有益者,各载其半;世有聪明博物者,稠人推焉。
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画工好图鬼魅而恶犬马,即郑侨、晋华,岂足为烈哉?
幸生圣明极盛之世,滇南车马,纵贯辽阳;岭徼官商,横游蓟北。
为方万里中,何事何物,不可见见闻闻。
若为士而生南宋之季,其视燕、秦方物,已成夷产;从互市而得裘帽,何殊肃慎之矢也。
且夫王孙帝子,生长深宫,御厨玉粒正香,而欲观耒(耒吕);尚宫锦衣方剪,而想象机丝。
当斯时也,披图一观,如获重宝矣!年来著书一种,名曰《天工开物》。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而写之岂有当哉?吾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动天,心灵格物,凡古今一言之嘉,寸长可取,必勤勤恳恳而契合焉。
昨岁《画音归正》,由先生而授梓;兹有复命,复取此卷而继起为之,其亦凤缘之所召哉!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观众”“乐律”二卷,其道太精,自揣非吾事,故临梓删去。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时崇祯丁丑孟夏月,奉新宋应星书于家食之问堂。
(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楚萍:楚国的浮萍。
苔鼎:苔国的铜鼎。
郑侨:郑国的子产。
晋华:晋朝的张华,编篡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
肃慎:先秦古国名。
译文:
上天覆盖之下,大地承载之上,物种称得上有万种之多,而万事万物随机变化,成为各种形态,而一点也没有遗漏,难道是人力造成的吗?事物已经有上万种了,如果等到别人的口头讲述和自己亲眼见到然后了解它们,又能知道多少呢?万事万物之中,对人生没有好处和有好处的,各占一半;世上有聪明博通事物的人,必为众人推崇。
但是有的人连交梨、火枣都没有看过,就想揣度楚王得萍的吉凶;连釜的模样都没有见过,就想大谈莒鼎的真假。
画图的人喜欢画未曾见过的鬼魅,而讨厌画实有其物的犬马,那么就算是郑国的子产、晋朝的张华,又有什么值得称美的呢?
幸运地生在圣明强盛的时代,西南地区云南的车马,可以直通东北的辽阳;岭南边地的游宦和商人,可以横游河北一带。
在这万里的区域内,有什么事物不能耳闻目见呢?如果士人生在南宋末年,他们会把河北、陕西的土产,看成外国的产品;与外国通商所换得的皮裘、帽子,和古代得到肃慎国进贡的弓矢,又有什么不同呢?而帝王的子孙,在深宫中长大,御厨里正飘着米饭的香味,却想观看种田的农具;宫女正在剪裁华美的衣服,却想象着机杼织布的情形。
在这个时候,打开与这些相关的图案一看,不就像获得至宝一样吗?近年来写了一部书,名叫《天工开物》。
可惜家中太穷困了,想购买一些奇巧的东西用于考证,却缺乏钱财;想要招集嗜好相同的朋友,讨论物品的真伪,却没有招待的馆舍。
只能照着藏在心中的孤陋见闻写出来,难道会很妥当吗?我的好友涂伯聚先生,诚意可以感动上天,心智可以探知事理,凡是古往今来的简短嘉言,有一点可取的,一定诚心诚意地照着去做。
去年,我所写的《画音归正》,就由先生印刷;现在又有吩咐,要接着印刷这一部书,这种情谊或许是前世因缘所带来的吧!本书分成前后两卷,是以五谷为贵而以金玉为贱的意思,“观
象”、“乐律”两卷,其中的启发过于精深,自量不是我能胜任的事,所以在将要印刷时,把它删去。
追求功名的文士,可以将此书丢弃在桌子上,因为这书和求取功名,一点关系也没有。
明思宗崇祯十年(1637)四月,奉新宋应星写于家食之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