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练习课 评课稿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精选11篇)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说课稿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进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1、说课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8册P16、17第一单元小数的例5、例6,本课的知识点包括:小数点向右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课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4、5题。
2、本节课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有关数的认识的范畴。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与复名数相互转化的重要基础,又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
其他版本教材:人民币模型长度模型面积模型综合各版本教材的设计理念,决定为学生提供多种直观模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总结归纳这些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又进一步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这些内容。
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学生会比较容易理解。
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并真正地理解规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小数点搬家》评课
四年级数学公开课《小数点搬家》评课在四年级数学公开课中,我观看了一堂名为《小数点搬家》的课程。
本文将对该课进行评价与分析。
首先,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
一、教学目标这节公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小数在十、百、千位数之间的转化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数学计算。
从目标来看,该课程的设计秉承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小数点搬家》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小数的位数变化、小数的读写、小数的运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引入实例、配合课堂练习,老师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了小数点的位数移动规则,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和巩固。
三、教学方法本堂公开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新知识、板书示范、小组讨论等。
首先,老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入了小数位移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
接着,老师以板书示范的方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释了小数点搬家的规则,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老师组织了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互相分享和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师生互动在整个课程中,师生互动十分活跃,老师经常与学生进行简短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通过提问、解答和鼓励,老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升。
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之间也展开了积极的互动,相互合作、交流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小数点搬家》是一堂设计合理、内容充实的数学公开课。
该课程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师生互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小数点搬家的规则,而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借鉴这堂课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贴近生活,引发学生兴趣;启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移动》评课稿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移动》评课稿一、前言《小数点移动》是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节课,主要教授小数的位值和小数点的移动。
本评课稿旨在对这节课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探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二、课堂概述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小数点移动•教材版本: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上课时间:XX年XX月XX日•上课地点:XX小学XX班2. 学生情况本堂课的教学对象为XX小学四年级XX班的学生,班级人数约为XX人。
根据事先的调查研究,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较为基础,大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3. 教学目标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小数的位值表示法;•掌握小数点左右移动的规则;•能够熟练进行小数点移动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热身活动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准备学习,本堂课开始时进行了一个与小数有关的热身活动。
教师介绍了一个有趣的小数谜题,并希望学生能够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引发学生对小数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概念讲解教师在此环节通过用具体的例子和图表来向学生讲解小数的位值表示法。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数的位值规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小数位值的概念,并将其与整数位值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小数点的移动规则。
3. 规则总结在概念讲解之后,教师对小数点移动的规则进行总结。
教师通过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小数点左右移动对数大小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4. 教学练习为了巩固学生对小数概念和规则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练习。
这些练习包括填空、选择题和应用题,其中一部分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拓展活动作为课程的延伸,教师在本节课的结尾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一些小数的实际应用问题,或者是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1. 教学方法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练习、合作学习和拓展活动等。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搬家》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搬家》评课稿四年级数学《小数点搬家》评课稿今天,听了《小数点搬家》一课,对李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风格所打动,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主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教师要有主动驾驭教材的意识,大胆改编教材。
2、复习题的设计与本节课的知识紧密相连。
3、教师富于童趣的情境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教师创设了的“快餐”这一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象,浅显易懂的生活常识来组织学习,在观察与探索过程中,使学生轻松的掌握所学知识。
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情境,它们与数学学习巧妙结合起来,引领孩子们进入数学的园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
这样,学生爱学、乐学,把学生的内在需求激活了。
4、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充满情感的言语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如:谁能用更准确的话来说谁有不同意见交换了位置应该怎么说教师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正确,却不包办代替。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去发现体验获得新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的目的。
5、教师反复强调知识的来龙去脉,给学生深刻的印象。
如追问:从()到()是怎样变得怎样带来的环环相扣,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类推能力得以锻炼。
6、练习设计层层递进。
把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密切地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听有关小数点引发飞行事故的真实事例。
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小数点的重要性,也使学生明确了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同时,把课堂教学引伸到了社会中,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建议:加些动手操作,对桌互相说说,加大参与面。
应多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评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点搬家》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小数点搬家》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中的一篇重要内容,该课程着重教授小数点的规则和概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点的作用和运算。
本篇评课稿将对《小数点搬家》这节课进行详细评价,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达到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明确小数点的作用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小数点进行加减运算; 3.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部分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可以用一个小数示例,如1.23,让学生发表对小数点的理解和看法。
2. 新知呈现在本节课中,教师首先引入了小数点的位置表示原则,即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位数多一位,比整数多一个百分号。
然后,教师给出了几个小数示例,向学生解释和演示如何在小数点后面填充数字。
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变化。
3. 学习小结在新知呈现部分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结,帮助他们回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
4. 教材拓展教师可以结合课本中的拓展内容,进一步拓宽学生对小数点的认识。
例如,通过给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小数问题,鼓励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并进行讨论。
5.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这些练习可以包括小数点的运算、单位换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
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6. 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活动或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教学法在《小数点搬家》这节课中,教师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的概念和规则。
这种方法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2. 归纳总结法在课程的学习结束时,教师采用归纳总结法来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解决问题》教研公开课听课评课稿2021
《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解决问题》教研公开课
听课评课稿2021
各位老师:
大家好!
首先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轩老师执教的《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解决问题》,感受颇深,获益不少。
在她的教学中有以下几点让我印象颇深。
下面还有我一点点浅薄的意见:
1、教师教态自然,语言表达清晰流畅,教学基本功扎实。
2、利用小数点移动规律解决问题,刘老师抓住重点,让学生讨论,老师讲解并注重小数的左右移动进行解题,学生印象深刻。
3、本节课学生对乘除法的意义存在问题,建议平时课上多花些时间在这方面。
把课堂还给学生,效率会更高!
4、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刘老师在教学时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
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本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习较少,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注意存在的问题,改正缺点。
以上就是我对刘老师这堂课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有不妥或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指正,恳请刘老师多多包涵,谢谢!
2021年4月。
五年级上数学评课稿小数除法练习课_人教新课标
《小数除法练习课》评课稿【评《小数除法练习课》】5月20日,在数学骨干班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周俊琳老师执教的《小数除法练习课》,使我深受启发。
周老师的淡定、沉着、大气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首先,上这节练习课的目的在哪里?那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周老师通过课前测试题的反馈,使学生认识到,大家还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学习小数的除法,提高自己的计算正确率。
学习有了目标和方向,学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从这一点足见周老师的良苦用心。
第二,计算练习课如果依赖于单纯的练习、评价,只会让已经会做的学生徒增厌烦,让还不会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失败的滋味,也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周老师特别注重计算方法与策略的梳理。
在教学的过程中,她不断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让学生叙述计算的方法。
而且,周老师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可利用的生成资源,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的困惑。
这是周老师对学生的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更是源于周老师对自身驾驭课堂能力的那份自信。
第三,记得学校里一位老师这样说过: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策略,比策略更重要的是反思。
因为,只有通过反思,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得以形成。
在这节课中,周老师就特别注重让学生去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探究。
比如,当学生计算中出了错时,老师没有立即进行纠正,而是反问学生:“遇到了错题,你会怎么办?”学生们在交流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策略。
这样,学生不仅完善了认知结构,更发展了智慧,提高了能力。
第四,课堂小结是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的某个环节之后,对所教内容、方式方法、学习成果等进行的一个总结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课堂教学中,周老师十分注重对每一个知识的归纳小结。
梳理出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后,周老师牢牢抓住商不变的规律,突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难点。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周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填空的方法进行小结,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与掌握,更沟通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之间的关系。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9篇
《小数点移动》说课稿9篇《小数点移动》说课稿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6页“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本节课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理论依据,又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要确立包含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依据这一变化规律,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判断等能力。
(4)通过假设情境,演示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层次的提问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感觉,培养探究精神的集体协作精神,并在学习过程中渗透“事物是联系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和比较熟练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和当移动小数点时,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情况。
教学的关键则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
二、说教法、学法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精选15篇)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移动》评课稿篇1今天听了两位老师讲的这节同课异构课,他们都注重让学生经历现实的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体现了新课标的相关理念。
纵观这两节课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一节武老师是从复习旧知开始,从而观察几个数字的不同,由宇航员的事例引入新课,自然真实。
李老师在课一开始,就利用卡通人物—“山羊”开餐馆的情境,呈现了“山羊快餐店”通过价格变化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将知识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中;接着让学生讨论前后三次价格中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使学生体验到小数点位置不同会引起小数点大小的变化。
这样把学生置于现实生活情境中,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教材的数学问题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便“课堂教学”为“课堂生活”。
二、对重难点的解决到位。
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学习知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由于向右移动是扩大,让学生思考向左移动会什么样呢?举一反三,让学生来说明向左移动是缩小,向左移动一位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他们说明为什么会缩小,缩小到原来的多少倍,这些知识是本节课讲的重点、难点,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准确的举例说明。
可见两位老师的课堂效率很高。
三、两位老师在设计时也有一些不同的侧重点。
四年级小数评课稿5篇
四年级小数评课稿5篇四年级小数评课稿14月15日听了王老师讲的《小数与单位换算》,王老师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明确单位换算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一、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采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课伊始,王老师用现在迎接学校运动会排练的方阵,帮助体育老师解决排队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为生活服务,在乐于帮助张老师的情境中,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尝试解答,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换算方法,在做完题以后的方法交流,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补充,精讲,老师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三、教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单位换算不仅要用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还用到单位的进率,教学中,教师适当的进行铺垫,回忆单位进率,明确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然后进行新课教学,老师对学生的换算进行指导,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除以进率,要想进率,移动小数点,这一系列的教学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改进建议:一、加强铺垫,为新课打基础。
如新课前可以加上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的练习,当学生熟练掌握此类题,并熟悉进率,这样会更好的为新课教学打基础。
二、将单名数化单名数和复名数化单名数分开教学,这样效果会更好。
四年级小数评课稿2本节课的内容非常丰富。
《生活中的小数》,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让学生感受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这种联系,田老师通过课前介绍自己;让学生说出一些生活中的小数;课中采取情景对话的形式比身高、比体重等等。
这些内容充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小数以及它的广泛应用。
可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趣味化。
通过这些环节,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带到了生活中去,又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回了课堂,因此也会进一步觉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达成。
《小数加减法的练习课》公开课评课稿格式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公开课评课稿
今天听了潘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练习课》一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感受:
一、利用不同形式的练习较好的落实了教学目标。
这节练习课的练习目标是让学生进一步的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的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师适时的引导有利于重难点的教学。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巧妙的设问和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通过了这种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通过学生独立练习,老师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
1、小数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通过改错我们应该提醒同学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小数计算的重要方法。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位置。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服务者,引导者,让学生去讨论、小结。
而不是教师不停地讲,学生不停地听。
在这节课中,教师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小结提高,生活情境题适时引
导,让学生自己独立去思考,小组讨论解决,学生始终是处在探究的地位,学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
四、教师的基本功还有待提高。
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口水话比较多,过渡语的衔接有的地方不够自然,教师的课件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小数点的移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数学评课-小数点的移动人教新课标这学期期中视导,局里安排农村学校与城里相互进行。
说是互查,其真正目的重在让农村学校的老师向城里学校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以拉近城乡差距,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我被安排到东桥中心小学。
其间,听到两节课,一节数学,另一节信息技术。
其中金璐老师的数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到了很多,受益非浅。
一、重视调整学生课前的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
我们平时一般只重视学生的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工作。
这节课上课铃响前,金老师一句高昂的“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学生响亮齐答:“准备好了。
”好似平常的师生对话把学生的情绪调至亢奋,进入了上课前的最佳状态。
二、语调抑扬,课堂语言表达精准。
金老师不但课堂语言表达准确,而且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运用恰到好处,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显示了金老师较强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重视认知规律在课堂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金老师上的是《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学生用计算器算出一组题目的结果后,老师引导学生猜想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验证结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规律。
在此过程中,金老师置身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探导,发现问题,掌控课堂。
在学生汇报结论时,不是泛泛而论,而是重视个体差异,让每个小组的组长去负责查看小组里同学的结论是否一致,如不一样,加以解决。
四、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有机溶为一体。
课堂上,老师运用多媒体异常娴熟,不是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而是体现了多媒体服务于教学的原则。
让人感觉到多媒体与课堂与人与学生溶为了一体,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教师在演示小数点的移动位数和方向时,学生一个个都睁大眼睛,聚精会神,教学难点得到有效突破。
此外,多媒体的应用,加大了课堂容量,较好地巩固了所学内容。
五、注重培养学生审题习惯。
在本节课教学中,常听到金老师的一句话:“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看似不经易的一句话,却引导着学生去审题,逐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小数点移动练习课 评课稿
《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练习》评课稿马屿镇曹村小学孙东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听到了四节精彩的数学课,感受颇深。
下面我就来讲讲第一节黄蓓蕾老师的《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练习课。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上公开课,你会选择什么课型?我想,大多数的老师,可能会把练习课放在最后一位吧。
练习课一直以来总是给人以单调、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之感而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
而今天黄老师选择一堂练习课作为公开课,对此我非常钦佩她的勇气。
黄老师的课,语言亲切又有激情,教态自然亲和,整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练习有层次。
黄老师犹如这小数点的跳动一般,在各环节的引领调控之下,整节课都牵动着所有学生的心、听课老师的心,使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非常活跃。
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1、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黄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小数点的移动这个抽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黄老师先是在课件中出示计数器中拨了一颗珠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几,紧接着出现小数点,再让学生说说它是几。
我们都知道,小数的大小变化与小数点位置息息相关,小数点的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教学重点,黄老师并没有用抽象的数字进行讲解,而是在课件中用非常生动形象地演示出小数点向左跳动,向右跳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演示之后,黄老师适时提问与追问:“现在是多少?现在这个1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移动了几位?它是怎么变化的,你能用算式表示吗”,进而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小数的扩大和缩小。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生动又有趣,易于学生接受数学,感受数学,黄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进行了回顾复习,提高了不少。
2、时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练习课并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若是让学生一味地埋头苦作,气氛沉闷,这样的练习课老师也上得如同嚼蜡。
从课始的计数器引入,到练习环节,黄老师时刻调动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促进上课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
“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而刘老师在引入时,别出心裁,激趣导入,利用老师自己的身高情况这一问题,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来出示课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新授部分,刘老师选取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动画人物孙悟空神奇的金箍棒的变化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知道为什么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原数会扩大到它的10倍,不是让学生记住结论,而是注重结论的获得,让学生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体现策略的多样化。
教师利用了“学生差异“教学资源,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逐步深入地归纳总结规律,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数点移动时,小数位数不够用时用0补足是本节课的难点。
刘老师让学生用卡片移动,引导全班学生一起操作,发现倍数不够时,引发大家思考:该怎么办?通过实际操作,化抽象为具体,深刻体会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
通过学生的典型错误,让学生自己评价,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本节课还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眼光。
小数点移动时倍数不够时怎么办,不是老师直接提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并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在流动、交流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而在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也留下了一些遗憾:1、老师对学生似乎不够信任,讲得有点过多,学生体验的时间和自己探索的时间可适当放长一些。
2、对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没有及时总结出来。
这个也应该做为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个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评课稿
《小数点向右挪动惹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评课稿《小数点向右挪动惹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评课稿今日上午,有幸在四更中心校听了苏安福、莫芳聪和王永国这三位老师的课,让我得益良多,固然他们讲课内容同样,但个人的魅力却平分秋色,这三节课给我的感觉堪称是“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小数点向右挪动惹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长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明显。
这三位老师都能依据学生实质和教材内容,采纳了以合作研究为主的教课方式方法,指引学生察看思虑、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较好地达成了教课目的。
详细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长处:一、灵巧运用教材,创建存心义的学习情境。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乏味的,特别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常常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三位老师在导入新课时都能创建有效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念。
如四更中心学的苏安福老师经过让学生帮助 A 同学纠错的学习情境,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忱,自然的进入了新课的学习;三家中心校的莫芳聪老师经过组织学生玩数字游戏的情境,设下悬念,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新知;新街中心校的王永国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现了一棵松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松树的过程,让学生察看数据 1.05 、10.5 、105 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经过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挪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边的学习供给了基础。
二、合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研究发现,提升了教课效率。
研究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着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这三位老师在组织学生研究“小数点向右挪动惹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时,都不是简单的赠送结论,而是有针对性的给学生供给学习素材,指引学生去察看、感知、操作、发现、剖析、概括和稳固运用。
四年级数学《小数点的移动》评课稿
今天,听两位老师讲讲同一班的这一节,他们专注于学生体验现实的情况,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反映了新的课程标准。
在这两个课程中,有几个特点:第一,学生的生活经历创造了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吴老师的第一节是从老知识的审查开始,从而观察不同人物的数量,从新的课程介绍宇航员,自然和真实。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李先生用卡通人物 - 山羊打开餐厅,通过价格变化展示山羊快餐店,吸引顾客的故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知识井整合到生活;然后让学生讨论之前和之后的三个价格在小数点在什么位置,以及实际价格的分数,让学生体验小数点的位置会导致小数点的大小变化。
让学生放在现实生活的情况下,给学生一个真正的任务来解决数学问题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性学习过程,让数学的生活经验,生活的数学问题,课堂教学作为课堂生活。
以下是相同的二,解决问题的难度很大。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时候就知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数字,数字会被扩展到原来的10位小数点移动右边两位,数字会被扩展到原来的100倍,因为移动权是扩展,学生们想向左移动怎么办?相反,让学生向左移动是向左移动,向左移动一个窄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移动,将两个移动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百... ...为什么他们解释为什么收缩原来多少次,这个知识是本课的重点,难度,通过一个课程练习,学生可以准确地说明。
可以看出,两个教师的课堂效率非常高。
第三,两位老师在设计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关注。
吴老师从本课的时间分配中,更多地注意学生知识过程的形成,在教学中小数点移动,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使学生首先学会如何移动小数点,然后介绍这本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会感到非常突然,更容易理解,教室非常坚实,而且黑板简单有效。
李老师从观察十进制开始,导入非常简单,为教学的后面节省了时间。
她把很多时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展示,理解小数点的变化,而且实践量也很大,掌握学生的培养程度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教学是艺术的遗憾,下面提一些个人观点和交流:1,我想:有这么便宜的矿泉水吗?从4元-0.40元-0.04元,现在买一瓶矿泉水花4美分,是无论什么啊,应该改变数量大,适合现实生活,不能满足现实生活。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评课稿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评课稿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评课稿范文
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徐老师的这节课充分利用媒体教学,将小数点的移动这个抽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掌握较好,这一点在课堂练习中就已得到证实,学生都能很快报出答案。
本内容是在学生对小数和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变化规律可以大胆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发现的。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在探索规律中,教师有点过于心急了,见学生未能较好的总结规律,教师就直接出示,这就使学生失去了主动性,变成了简单的记忆。
教师可多留给学生学习、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习惯。
1/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练习》评课稿
马屿镇曹村小学孙东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非常荣幸听到了四节精彩的数学课,感受颇深。
下面我就来讲讲第一节黄蓓蕾老师的《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练习课。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上公开课,你会选择什么课型?我想,大多数的老师,可能会把练习课放在最后一位吧。
练习课一直以来总是给人以单调、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之感而不受学生和老师们的欢迎。
而今天黄老师选择一堂练习课作为公开课,对此我非常钦佩她的勇气。
黄老师的课,语言亲切又有激情,教态自然亲和,整节课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有针对性,练习有层次。
黄老师犹如这小数点的跳动一般,在各环节的引领调控之下,整节课都牵动着所有学生的心、听课老师的心,使学生的学习劲头高涨,非常活跃。
纵观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黄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小数点的移动这个抽象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目了然,非常清晰。
黄老师先是在课件中出示计数器中拨了一颗珠子,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几,紧接着出现小数点,再让学生说说它是几。
我们都知道,小数的大小变化与小数点位置息息相关,小数点的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教学重点,黄老师并没有用抽象的数字进行讲解,而是在课件中用非常生动形象地演示出小数点向左跳动,向右跳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演示之后,黄老师适时提问与追问:“现在是多少?现在这个1在什么位上,表示多少?移动了几位?它是怎么变化的,你能用算式表示吗”,进而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出小数的扩大和缩小。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生动又有趣,易于学生接受数学,感受数学,黄老师紧紧地抓住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对知识进行了回顾复习,提高了不少。
2、时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练习课并不像新授课那么有“新鲜感”,又不像复习课那么有“成就感”,若是让学生一味地埋头苦作,气氛沉闷,这样的练习课老师也上得如同嚼蜡。
从课
始的计数器引入,到练习环节,黄老师时刻调动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促进上课的师生互动,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
黄老师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可以把学生请到讲台前,让他以“小老师”的身份,谈谈1.23÷1000小数点的移动方法。
在这样师生相互平等、学生相互亲近的氛围中,激发学生渴求参与的热情和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轻松地掌握基本技能和技巧。
同时,黄老师在对比练习一之后,没有继续进行对比练习二,而是穿插了两则趣闻,这两则趣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再次跳跃起来,又让小数点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
读了趣闻,学生们纷纷发出感叹,引来一片笑声,随后黄老师让学生分析其中原因,再次对小数点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21.4和214,10.70和1070这两组数画上等号吗”又比如在对比练习三中,黄老师身体力行,用走路来演示小数点左右移动的抵消法,生动活泼有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提升了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主体意识,从而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效地进行自我教育。
黄老师在练习的设计方面下足了功夫,事先收集了学生错例,不断引导学生在错误和对比中反思,“可能错在哪里?”“为什么出错?”“这题为什么第2个错的比较多”。
“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
在学生进行反思之后,紧接着黄老师提出“怎样保证不移错小数点,你有什么小窍门吗?”“逆运算怎么做?”“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及时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小结,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再进行梳理总结:“这么多的错误给了我们思考的平台。
如果我们在学习中能不断的反思自己的错误,相信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将少走很多的弯路”通过有效地反思,课堂教学鲜活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黄老师的课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不过在两则趣闻之后名数之间的转化出现了一个错误,其中一位学生回答说1070平方米=10.70平方分米。
我想教师是不是对学生的回答可以进行一下板书,这样看得清楚明了,就不那么容易犯错。
另外,个人感觉,此课已经是新知学习之后的练习课,对学生的要求应高于新授课,注重基础练习的同时,还应照顾到中等及以上学生,可以设计一两道稍微有难度的更具开放性的综合练习,从而让优等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后进生消化好。
以上就是本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