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检测题 姓名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de)注音无误(de)一项是( )A.曳.(yè)兵数罟..(cù ɡǔ)洿.(wū)池B.鸡豚.(tún) 狗彘.(zhì) 庠.(yǎng)序C.孝悌.(dì) 饿莩.(piǎo) 供.(ɡōnɡ)养D.衣.(yī)帛王.(wàn ɡ)天下不可胜.(shēnɡ)用解析:B项“庠”应为xiánɡ,C项“悌”应为tì,D项“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yì.答案:A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de)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谨庠序之教解析:A项中“颁”通“斑”;B项中“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de)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答案:D3.下列加点(de)字解释不正确(de)一项是( )A.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者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庠、序都是学校C.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解析:或:有(de)人.答案:A4.下列句中加点词(de)词义,与现代汉语(de)词义相同(de)一项是( )A.黎民..不饥不寒B.养生..食肉矣..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七十者可以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B项“养生”,古义指供养活(de)人;今义指保养身体.C项“可以”,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是表示同意认可.D 项“然而”,古义是“这样,却”;今义是转折连词.答案:A5.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de)一组是(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解析:①项(de)“鼓”、②项(de)“王”、③项(de)“树”、④项(de)“衣”都属于活用,用排除法,选出A 项.6.下列句子中加点(de)词(de)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de)一组是( )A .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C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 .①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②寡人之于.国也 解析:C 项“之”都是助词“(de)”;A 项①这样,②形容词词尾;B 项①表转折,②表承接;D 项①在,②引出对象(de)介词.答案:C7.选出对下面每组句子加点字(de)判断正确(de)一项是( )⎩⎨⎧ 或百步而.后止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河东凶亦然.A .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B .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C .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D .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同解析: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表转折;“然”都是代词,译为“这样”.答案:C8.对下列两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de)分析,正确(de)一项是( ) ⎩⎨⎧ 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野芳发.而幽香⎩⎪⎨⎪⎧ ③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④斯天下之民至焉.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解析:①中(de)“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中(de)“发”指开花;③中(de)“焉”是语气助词;④中(de)“焉”是兼词,于之(到您这里来,来这里归顺您).答案:D9.选出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de)一项是( )A .树之以桑B .申之以孝悌之义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A 、B 、C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10.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de)解说,不恰当(de)一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来说说其中(de)道理.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着算起来还不到一百步.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对于生与死都没有什么遗憾.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de)缘故.解析:B项“直”通“只”,应为“只是不到一百步罢了”.答案:B二、能力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6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1.对下列加点词在文中(de)意义理解不正确(de)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de)谦称B.邻国之民不加.少.加少:更减少C.王好战..无憾丧死:死亡,..,请以战喻好战:喜欢打仗D.养生丧死安葬解析:丧:名词作动词,为……办丧事.死:动词作名词,死去(de)人.为死了(de)人办丧事.答案:D12.下列句子中(de)“之”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de)一项是( )①邻国之.政②填然鼓之.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⑤未之.有也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①⑦/②/③/④/⑤⑥B.①③/②④/⑤⑥/⑦C.①③/②/④⑥/⑤/⑦D.①③/②④/⑤/⑥/⑦解析:结构助词“(de)”/音节助词/代词,代事作宾语/代词,代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D13.选出完全表达孟子“仁政”观点(de)一项( )①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②⑤ B.③④⑥C.②⑤⑥D.①③④解析:①指出梁惠王(de)想法不正确,③④说(de)是结果.答案:C14.下列说法错误(de)一项是( )A.孟子用比喻(de)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de)“爱民”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de)比喻说明梁惠王(de)“移民移粟”(de)方式不是好方法,从而告诉他要实行仁政.C.“不违农时”(de)意思是:不耽误种庄稼(de)季节.语段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是说,种庄稼不耽误季节,打(de)粮食就吃不完.而“五十步笑百步”则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同.二者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D.本语段分析“民不加多”(de)原因,运用排偶句式.第一次使用三组排偶句式,提出了发展生产(de)三种措施,这是“王道之始”;第二次使用四组排偶句式,则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de)治国良方.解析:说明梁惠王(de)“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de)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答案:B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解析:(1)注意关键字两个“食”,“检”,“涂”,“发”(de)翻译.(2)注意关键字“于”“刺”“兵”(de)翻译,语序(de)调整.答案:(1)贵族家(de)猪狗吃人所吃(de)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de)人,不知道开仓赈济.(2)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de)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16.为什么孟子认为梁惠王不可以“望民之多于邻国”用文中一个形象(de)比喻句回答,并加以解释.解析: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围绕“仁政”去思考.答案:“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用这一形象(de)比喻,说明梁惠王(de)措施与“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还不是真正(de)“仁政”.(二)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归市者②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③我后,后来其苏④.’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⑤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⑥,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⑦,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梁惠王下·进也民心,退也民心)注①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de)征兆.②归市者:指做生意(de)人.③徯:等待.④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⑤系累:束缚,捆绑.⑥重器:指贵重(de)祭器.⑦旄(mào)倪:旄,通”耄“,八十、九十岁(de)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17.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de)一项是( )A.天下信之,东面..而征东面:面向东B.徯我后,后来其苏后:后面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伐:攻打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倍:动词,扩充一倍解析:“后”在文中指“君王、帝王”.答案:B18.孟子反对不义(de)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de)一组是(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②南面而征,北狄怨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⑥是动天下之兵也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⑥D.③④⑥解析:①②③④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de);⑤齐宣王伐燕(de)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⑥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de)分析答案:A19.下面对文章内容(de)理解正确(de)一项是(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de)局面,齐宣王与孟子(de)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de).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de),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de)反应.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de)正义之举.解析:B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de),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孟子认为天下(de)人本来就害怕齐国(de)强暴,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D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de)解决眼前危机(de)途径之一.答案:A20.翻译画线(de)句子.(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2)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答案:(1)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2)诛杀那些暴虐(de)国君来抚慰那些受害(de)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de)国土就统一天下(de),商汤(就是)这样.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de)国土而害怕别国(de).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de)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de)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这是因为汤(de)征伐一点也不惊扰百姓.做生意(de)照常做生意,种地(de)照常种地.(只是)诛杀那些暴虐(de)国君来抚慰那些受害(de)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de)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复活了.’如今,燕国(de)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de)军队去征伐他,燕国(de)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来欢迎您(de)军队.可您却杀死他们(de)父兄,抓走他们(de)子弟,毁坏他们(de)宗庙,抢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齐国(de)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放回燕国老老小小(de)俘虏,停止搬运燕国(de)宝器,再和燕国(de)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de)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三、高考热点21.一辆较为拥挤(de)无人售票车在某车站停靠后,一位老人和一位抱着婴儿(de)妇女挤上了车.假如你是这辆无人售票车(de)司机,请你就此引用孔孟(de)仁爱色彩(de)名句,作爱心提示,让大家给老人、妇女提供一个好(de)乘车环境.爱心提示(de)话语要文明得体.解析:注意名言、称谓语、感谢语、请求语.答案:乘客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人皆可以为尧舜”等),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de)美德,也是我们每位(de)义务,请帮助我们照顾好车厢内(de)老弱乘客,谢谢22.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de)一段话.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de)苦行侠人格,________;杨朱(de)贵我人格,________;孟子(de)大丈夫人格,________;荀子(de)君子式人格,_______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de)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de)姿态中显出格外(de)美丽与洒脱.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解析:根据横线前面一句话(de)内容,来填写符合人物(de)人格.答案:③④①②23.善用比喻,可以把抽象(de)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并且饶有趣味.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用“五十步笑百步”(de)故事,把梁惠王“移粟”“移民”(de)救灾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请模仿这种用法,根据下面(de)情景,写一段含有比喻(de)话.分别对小王和其母亲进行劝说.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以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de)“独立”打基础.而小王(de)妈妈却对16岁(de)儿子(de)这番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年龄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de)基础.(1)对小王,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2)对小王(de)母亲,你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出去“闯荡”一下(de)想法固然好,但“独轮车”不好掌握方向,也容易翻车,更何况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驾驶经验(de)“司机”.(2)孩子是风筝,早晚要“飞”(de),不能整天“锁”在屋里,只要“线”在您(de)手里,经常扯扯,他就不会跑到九霄云外去.24.以寡人之于国也所表现(de)“爱民”思想为话题,仿照示例中(de)句式特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颠沛流离,心忧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答案:孟子奔走天下,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5.文中有“数罟不入洿池”(de)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de)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de)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字以内.答案:(示例)呵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到,国君治理国家应以_________为本。
2. 孟子认为,国君应_________,使民不饥不寒。
3. 孟子提出,国君应_________,使民有恒产。
4. 孟子强调,国君应_________,使民有恒心。
5. 孟子主张,国君应_________,以养民。
6. 孟子认为,国君应_________,以教民。
7. 孟子指出,国君应_________,以安民。
8. 孟子提出,国君应_________,以富民。
9. 孟子认为,国君应_________,以强民。
10. 孟子强调,国君应_________,以乐民。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国君治理国家的根本是什么?A. 富国强兵B. 民为邦本C. 礼教为先D. 法度严明2. 孟子认为,国君应如何对待百姓?A. 严刑峻法B. 宽以待人C. 以德服人D. 以利诱人3. 孟子提出,国君应如何使民有恒产?A. 征收重税B. 轻徭薄赋C. 强制劳动D. 限制自由4. 孟子主张,国君应如何养民?A. 以兵养民B. 以食养民C. 以财养民D. 以德养民5. 孟子认为,国君应如何教民?A. 以武教民B. 以文教民C. 以礼教民D. 以法教民6. 孟子指出,国君应如何安民?A. 以武力安民B. 以德行安民C. 以财宝安民D. 以权势安民7. 孟子提出,国君应如何富民?A. 以战争富民B. 以贸易富民C. 以农业富民D. 以工业富民8. 孟子认为,国君应如何强民?A. 以武力强民B. 以教育强民C. 以财富强民D. 以权力强民9. 孟子强调,国君应如何乐民?A. 以娱乐乐民B. 以文化乐民C. 以宗教乐民D. 以政治乐民10. 孟子主张,国君应如何使民有恒心?A. 以法律约束B. 以利益诱导C. 以道德感化D. 以权力压迫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的“民为邦本”的观点。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一、选择题。
1.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2.下列加红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3.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B.谨庠序之教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4.下列句子当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E.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5.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A.王好战,请以战喻B.曹刿请见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可以一战,战则请从6.下列各句中加红色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7.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B.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王好虞,请以战喻D.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E.五亩之宅,树之以桑F.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①。
释之治问。
曰县人来,闻跸②,匿桥下。
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
廷尉奏当③,一人犯跸,当罚金。
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检测
《寡人之于国也》课堂练习姓名:
一、拼音
1、弃甲曳兵()
2、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
3、数罟()
4、养生丧死()
5、谨庠序之教()
6、孝悌之义()
7、洿池()
8、饿莩()
9、王天下()
10、不可胜用()11、供养()12、衣帛食肉()
二、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直不百步耳()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三、找出古今异义,写出古义
1、寡人之于国也()
2、河内凶()
3、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弃甲曳兵而走()
5、然而不王者()
6、或百步而后止()
7、谷不可胜食()8、王无罪岁()
四、词类活用
1、填然鼓之()
2、五十者衣帛食肉()
3、树之以桑()
4、谨庠序之教()
5、王无罪岁()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五、特殊句式
1、未之有也()
2、是亦走也()
3、树之以桑()
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5、申之以孝悌之义()
6、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弃甲曳兵而走()
9、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0、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六、文学常识
孟子,名,字,时期邹人,先秦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本文选自于。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 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没情况(事情)有B.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7.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及答案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cù)罟洿(kuā)池弃甲曳(yè)兵B.孝悌(tì) 饿莩(fú) 养生丧(sānɡ)死C.狗彘(zhì) 鸡豚(tún) 庠(xiánɡ)序之教D.衣帛(bó) 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答案】C(A.洿:wū;B.莩:piǎo,D.畜:xù)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牺牲玉帛,弗敢加也B.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C.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揭竿为旗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日出江花红胜火【答案】C(A加:①更,②夸大;B直:①只,不过,②通“值”,价钱;C兵:兵器;D 胜:①尽,②超过,胜过。
)3.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②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⑤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⑥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⑦斯天下之民至焉⑧移其粟于河内A.⑤⑦⑧B.①③⑤C.③⑥⑧D.②④⑤【答案】A(①鼓,名词动用;②王,称王;③树:种植;④衣,穿;⑥丧,埋葬。
) 4.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答案】B(都是宾语前置)5.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①养生丧死无憾②不违农时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①②③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答案】 B6.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精练精析测试题及答案10
高二语文上册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精练精析测试题及答案10第一专题寡人之于国也【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寡人之于国也》最后一段,完成1~4题。
1.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 B.何可胜道也哉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D.驴不胜怒,蹄之【解析】选B。
两句中的“胜”都为“尽”意。
A.胜过,超过;C.优美的;D.承受,忍受。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解析】选B。
①介词,按照,②介词,把;③助词,用在动词后补足音节,④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暴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解析】选C。
“害民的是荒年”错。
4.翻译下列句子。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B .数罟不入洿池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两项是( )A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E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3.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用法相用的两项是( ) A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曹刿请.见 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夫颛臾,者先王以为..东蒙王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5.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用作连词的一项是( ),用作介词而又处于相同句式当中的两项是( ) A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 .王好战,请以.战喻 D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E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F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G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6.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 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 .谷.不可胜食(泛指粮食)7. 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A.②④相同B. ②③⑤相同C. ①⑤相同D. 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8.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未之有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A .①②③⑥B .②④⑥C .②④⑤⑦D .③⑥⑦9.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填然鼓.之 B .树.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 .谨.庠序之教10、下列加横线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二、一词多义1.数愿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2.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3.发百发百中成语发射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4.兵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草木皆兵5.胜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三、词类活用(1)然而不王者(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填然鼓之(5)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6)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四,指出下列句子的类型(1)斧斤以时进山林(2)申之以孝悌之义(3)未之有也(4)非我也,岁也(5)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劝学》检测练习一、 选择题1、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题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题《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
1.下列加黑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有战乱)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2.下面的加黑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3.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②⑤/ ③/ ④ B.①③⑤/ ②/ ④C.①②④/ ③⑤ D.①②⑤/ ③④4.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请以战喻B.寡人之于国也C.王无罪岁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5.选出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尽心焉耳矣——总算尽了心啦B.请以战喻——请让我用打仗来作说明C.直不百步耳——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D.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头按时进入山林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选出与“谷不可胜食也”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7.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民不加多 B.谨庠序之教C.是寡人之过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8.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参考答案:1.D2.A3.A 4.C 5.D 6.C 7.D 8.B。
必修三文言文背诵检测题
必修三文言文背诵检测题(满分150分)姓名分数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则何如?”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
,。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劝学《荀子》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过秦论(背诵最后三段)贾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威振四海。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师说韩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吾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其皆出于此乎?、、、、、、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孔子曰:,。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测试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测试一、基础巩固(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憾:遗憾,不满D.谨庠序之教谨:郑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然后解而送之于官②寡人之于国也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谨庠序之教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下列各句与“无乃尔是过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非我也,岁也D.树之以桑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4分)(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分)(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4分)二、阅读鉴赏(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
《寡人之于国也》 检测题
《寡人之于国也》检测题共45分,及格27分;优秀36分。
一、翻译下列句子(每句4分,16分)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二、解释下列词语(每空1分,16分)1、胜(1)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2)刑人如恐不胜()(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4)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5)予观夫巴陵胜状()2、如(1)坐须臾,沛公起如厕()(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4)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5)其如土石何(如----何:)3、数(1)众数虽多,甚未足畏()(2)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3)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4)数吕师孟叔侄为逆()(5)范增数目项王()(6)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 三、造句(4分)五十步笑百步:四、理解课文意思(每题3分,9分)1.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2.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寡人之民”“加多”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教师版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1.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弃甲曳(yè)兵饿莩(fú)养生丧(sāng)死...B. 鸡豚( t ún)不入洿(wū)池畜(chù)养...C.数罟( shùg ǔ)狗彘(zhì)不行胜(shēng)食...D.孝悌( t ì)衣帛(bó)庠(xiáng)序之教...分析: A 项“莩”读“ pi ǎo”; B项“畜”读“xù”; C 项“数”读“ cù”。
答案: D2.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
.B.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捡” ,捡拾。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咎,责怪。
.分析: C 项“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意思是“(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食品,殊不知道制止”。
“检”,应解说为“拘束” 。
答案: C3. 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说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②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③请以战喻(用,介词).④能够无饥矣(能够,动词).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A. ①②③⑤⑥B.①②⑥⑦⑧C.②③④⑥⑧D.②③⑤⑥⑧分析:本题考察要点虚词“于” “以”“之”的意义和用法。
①寡人之于国(关于,介词);④可以无饥矣(依靠,介词);⑦填然鼓之(助词,没有实在乎义的衬字)。
答案: D4. 以下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填然鼓之.B. 树之以桑.C. 五十者能够衣.帛矣D. 谨庠序之教.分析:考察词类活用:答案: A5. 以下各句中加点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 ,“可是”。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
《寡人之于国也》测试题(满分100)一、选择题。
(每题4分,共40分)1.找出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数罟不入洿池2.下面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河内凶(凶:庄稼收成不好)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D.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罪:罪过)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洿池(读shǔ,计算)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副词)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抗)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没有)4.下列各句中,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C.则移其民于河东(在)D.寡人之于国也(对于)5.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然,籍何以至此?A.非我也,兵也B.申之以孝悌之义C.未之有也D.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7.下列句子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非我也,岁也。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鸡豚狗彘之畜。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②树之以桑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④谨庠序之教⑤然而不王者⑥王无罪岁⑦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A.①②③⑤⑥/④/⑦B.①②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⑥/④/⑤⑦D.②③⑤⑥/④/①⑦9、下列对课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中的文章感情强烈,气势充沛,善于雄辩。
B.课文在论述中先破后立,以立为主,破立结合,并将自己的主张逐层深入地展示出来。
C.结尾一段关于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情况的概述,是一种反面假设,目的是用以对比突出“王道”的正确性。
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3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高一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测试3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部分( 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数罟不入 ? 闯?2.判断加粗词解说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加(更)少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远人(指本国之外的人)B.安无倾(颠覆)必为之辞(托词)焉(语气助词)用C.相(协助)夫子尔言过(超出)与无(通“毋”)失其时D.无乃(惟恐)危(危险)而不持陈(摆出来,发挥)力就列3.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样的一项()A.王如知此,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4.以下句子中加粗字意义、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老臣病足,曾不可以狂奔B.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驴不胜怒,蹄之不违农时,谷不可以胜食也D.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下边句子朗读时语气逗留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今齐地方 / 千里,百二十城B.若亡郑 / 而有利于君C.是故 / 为川者决之使导D.此非 / 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6.对以下文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孟子》是记录春秋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
B.“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皆选自《孟子? 告子》篇。
D.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今后的有名儒家大师,有“亚圣”之称。
二、阅读部分( 32 分)(一)阅读下边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14 分)“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7.孟子尖锐训诫了当时统治者无论人民死活的现象,他揭穿说:( 4 分)a.统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 9 字)b.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 8 字)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 22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巩固 第一册 试题(共8页)
课后稳固梯级演练检查(jiǎnchá)我的根底〔〕A.洿.池〔wū〕鸡豚.〔tún〕饿莩.〔piǎo〕直.百步耳〔zhǐ〕B.丧.死〔sānɡ〕庠.序〔xiǎnɡ〕家畜〔chù〕王.天下〔wànɡ〕C.数.罟〔cù〕孝悌.〔tì〕供.养〔ɡònɡ〕移粟.〔sù〕D.胜.用〔shēnɡ〕树桑.〔sānɡ〕斧.斤〔hǔ〕曳.兵〔yè〕解析:B项,“庠〞应读“xiánɡ〞;C项,“供〞应读“ɡōnɡ〞;D项,“斧〞应读“fǔ〞。
答案:A2.以下词语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A.直不百步耳途有饥殍斑白者兵刃既接B.不违农时树之以桑梨民无失其时C.孝悌忠信庠序之教负载于路狗彘食食D.移粟河内刺人而杀王毋罪岁不可胜用解析:B项,梨民—黎民:百姓;C项,负载—负戴:顶东西;D项,王毋—王无:王不要。
答案(dáàn):A3.对以下文言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A.河内凶,那么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此句只说明以尽心施政来关心百姓,所以孟子批评他。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三个语气词连用加重了语气,加重后的语气,以最靠近实词的一个语气词为准。
〕C.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前两句描绘紧张的战斗场面,后一句描绘可耻的逃跑行为,对照鲜明。
〕D.王如知此,那么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此句既点明“寡人之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正面答复了梁惠王的问话,对下文没有提起作用。
〕解析:A项,“移粟移民〞已表示关心百姓;B项,“多个语气词连用〞最后一个才是表意重点;D项,对下文有提起作用。
答案:C4.对文中文言知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哪一项〔〕A.弃甲曳兵而走〔“而〞是表顺承的连词,译为“就〞。
〕B.寡人之于国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HY性。
〕C.“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两个“然〞字用法不同:前一个是代词,后一个是拟声词的词尾。
语文:3.8《寡人之于国也》测试(6)(新人教版必修3).doc
B. C. D. 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5分)加(更)少安无何(倾覆)相(辅佐)夫子W(恐怕)(Mrt (黄河以北的地方)必为之舌手(托辞)尔言母:(超过)与危(危险)而不持)年人(指本国以外的人)M (语气助词)用无(通“毋”)失其时所(摆出来,施展)力就列2 . A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君子痞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B. 之过与C. (5 分)()老臣病足,曾不能痞走虎见出于押,龟玉毁于模中,是谁D .3 . A 驴不胜怒,蹄之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5分)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涂有饿孳而不知发)直不百步耳。
(不可,明日,徐公来,孰视A .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5分)()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手者。
七十者衣帛食肉。
B.填然鼓之。
C.王无罪岁。
D.是使民养生丧死1.A寡人之于国也同步练习一、基础部分无憾也。
5.(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5分)()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修也。
C,颁白者不负戴于谆路矣。
D,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辱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力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下列四句中的“请”与“请问贵姓”的“请”意思相同的一组是(5分)①王好战,请以战喻。
②曹刿请见。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④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7.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5分)()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噫!微斯人,吾谁与归?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翻译下列两句话。
(12分)(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练习题
《寡⼈之于国也》基础练习题《寡⼈之于国也》基础练习题⼀、加点词语解释1.请以战喻。
2.寡⼈之于国也。
3.弃甲曳兵⽽⾛。
4.树之以桑。
5.不违农时,⾕不可胜⾷也。
⼆、翻译题1.养⽣丧死⽆憾,王道之始也。
2.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
3.直不百步⽿,是亦⾛也。
三、词语积累1.凶:①逢凶化吉②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2.兵:①弃甲曳兵⽽⾛②上使外将兵③可汗⼤点兵④兵旱相乘3.胜:①沛公不胜杯杓②⾕不可胜⾷也③予观夫巴陵胜状④览胜4.树: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②独树⼀帜③鸟宿池边树5.时:①四时之景不同②脱我战时袍③⾃云先世避秦时乱④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时⑤斧⽄以时⼊⼭林6.数:①扶苏以数谏故②数罟不⼊污池7.发:①⼑刃若新发于硎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③舜发于畎亩之中④涂有饿莩⽽不知发8.直:①中通外直②系向⽜头充炭直③直可惊天地,泣⿁神④直不百步⽿四、通假字1、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2、颁⽩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3、涂有饿莩⽽不知发(涂通“途”)五、异读字1、五⼗者可以⾐帛矣(yì,动词,穿)2、然⽽不王者,未之有也(wàng,为王,称霸)六、词类活⽤1、填然⿎之(名词动⽤,击⿎)2、是使民养⽣丧死⽆憾也(“⽣”“死”为动词名⽤,译“活着的⼈”“死去的⼈”;“丧”名词动⽤,“为……办丧事”)3、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名词⽤作动词,译为“归罪”“归咎”)(五)重点习惯句式1.或……或…… 译为“有的……有的……”例“或百步⽽后⽌,或五⼗步⽽后⽌”2.直……⽿译为“只……罢了。
”例“直不百步⽿”3.是……也译为“这是……呀。
”例“是亦⾛也”4.是何异于…… 译为“这同……有什么区别呢?”例“是何异于刺⼈⽽东之,⽈‘⾮我也,兵也’?”(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是亦⾛也②⾮我也,岁也。
(《寡⼈之于国也》)2.状语后置:①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②树之[以桑]3.宾语前置:然⽽不王者,未之有也七、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项()A.兵刃既接(已经) B.弃甲曳兵⽽⾛(拖着)C.数罟不⼊洿池(密) D.涂有饿莩(野菜)2.选出加点词属于古今词义转移的⼀项()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四体不勤,五⾕不分C.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D.其臭如兰3.下列“以”字⽤法相同的两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悲 B.斧⽄以时⼊⼭林C.东临碣⽯,以观沧海 D.不赂者以赂者丧4.选出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项()A.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C.是何异于刺⼈⽽杀之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答案:⼀、加点词语解释1.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检测
《寡人之于国也》基础知识检测(共86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每空1分,共12分)粟.米()弃甲曳.兵()数罟..()()洿.池()鸡豚.狗彘.()()畜.养()畜.生()庠.序()孝悌.()饿莩.()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每空1分,共30分)1.河内凶.()2河东凶亦然.()3 无如..寡人用心者() 4 邻国之民不加.少()5 填然鼓之...()()()6 兵刃既.接()7弃.甲曳.兵而.走()()()8 则何如..()9不违.农时()10 谷不可胜.食()11数罟..不入洿.池()()()12 斧斤以.时入山林()13树.之以桑()14 独树.一帜()15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6 鸡豚狗彘之畜.( ) 17 无失.其时()18 勿夺.其时()19 王无罪.岁()20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21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圈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每句3分,共9分)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通__________ 解释: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通__________ 解释:3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__________通__________ 解释:四.圈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每句2分,共4分)1 河内凶译:2 然而不王者译:五.翻译下列重点语句,并写出句式特点。
(每句4分,共20分)1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句式:译: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句式:译:3 谨庠序之道,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句式:译: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句式:译:5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句式:译:六.文学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1分)1.孟子,字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是________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为________,与孔子合称为____________。
2 《孟子》共________篇,是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检测题姓名
方法:复习=原文背诵+书下注释+题单记忆目标:扫清知识死角,达到知识迁移。
一、课内知识夯实:
1、请给加点字注音。
移其粟()于河内弃甲曳()兵数()罟()不入洿()池不可胜()食衣()帛()然而不王()者谨庠()序之教饿莩()
2、出自《寡人之于国也》的两个成语是()、(不可胜数)。
3、解释加点字词。
河内凶.:
察.邻国之政:
弃甲曳.兵:或.百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直.不百步耳:
无失其.时:不.违农时:
数.罟.:
谷不可胜.食也:
养生丧死
..:
填然
..鼓之,兵刃既接.:
树.之以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申之以孝.悌.之义:
黎民
..:
斧斤以时入.山林:
涂有饿莩
..而不知发:
请.以战喻:
何:1.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2.用作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3.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2)“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2)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5)徐公何能及君也?
(6)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7)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8)何以战?(《曹刿论战》)
4、句子翻译:
1、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课外文言文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余戏举朱彝尊词
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
”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
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
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
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片于梁,以承其巢。
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
”“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
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
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
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
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
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
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
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
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珮声也。
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
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
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
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
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
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蚌衣剥蚀,无复字迹。
欲重书之,苦无中书。
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改动)[注]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
②玉奴:杨贵妃。
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归:旧称女子出嫁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甫:刚刚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趣:通“促”,催促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视:看待,对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以.所佩玉虎为赌/焉用亡郑以.陪邻B.且为.钉片于梁/重为.乡党所笑
C.不知衣袂之.既湿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遂携琴刺船而.去/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丈夫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儿吹散。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深挚的感情。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秋英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
译文: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
译文:
(3)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