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文言文点击单课配套23 记承天夜游

合集下载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2024上海中考文言文

1. 中考二十四篇文言文有哪些伤仲永王安石孙权劝学司马光湖心亭看雪张岱满井游记袁宏道公输墨子口技林嗣环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朱元思书吴均小石潭记柳宗元岳阳楼记范仲淹醉翁亭记欧阳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送东阳马生序宋濂马说韩愈愚公移山《列子·汤问》论语19则桃花源记陶渊明三峡郦道元出师表诸葛亮2. 中考必背文言文24首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则》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4.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十则》5.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6.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论语十则》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9.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0.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孟子11.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12.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上海中考古诗

上海中考古诗
初中文言文考试篇目
序号
课文
朝代
作者
字号
1
为学

彭端淑
2
天时不如地利
战国 孟子(孟轲)
3
橘逾淮为枳
春秋 齐国
晏子
4
伤仲永
北宋
王安石
介甫 半山
5
周处
南北朝
刘义庆
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子厚
7
卖油翁

欧阳修
永叔 文忠、醉翁、六一居士
8
核舟记
明朝
魏学洢
9
口技
清朝
林嗣环
10
愚公移山
战国
列子
11
陋室铭

刘禹锡
12
爱莲说

柳宗元
子厚
22


蒲松龄
留仙 柳泉
23
记承天夜游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24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希文 文正
25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永叔 文忠、醉翁、六一居士
26
陈涉世家

司马迁
27
出师表
三国
诸葛亮
孔明
28
桃花源记
晋 陶渊明(陶潜) 元亮 五柳先生
29
捕蛇者说

柳宗元
子厚
30
登泰山记

姚鼐
姬传
初中古诗考试篇目
序号
《全唐诗》 《文山先生全集》
《陶渊明集》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
《剑南诗稿》 《欧阳文忠公集》
《刘宾客集》
文学家、书画家

上海中考文言考试篇目点击答案

上海中考文言考试篇目点击答案

2011中考文言考试篇目点击答案第一部分中考文言诗文阅读应对方略二、诗文的默写演练一1--8 略演练二1--8 略三、实词词义的把握演练三1、目光短浅2、原因,缘故3、借4、作为,当作5、阴天6、看见,看到7、跟从,跟随8、使......活9、要求10、不同11、毛病四、虚词作用的理解演练三D 演练四1、连词,表示顺接,可不译2、连词,表示前后两个句子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于是”3、连词,连接状语(修饰语)和中心词,相当于“地”4、连词,表示前后两个词语的并列关系五、句子的翻译演练三1、所以上天如果把重任交给这个人,就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经受饥饿,体肤消瘦,受到贫穷之苦,所以不顺,做事错乱。

2、人常有错,然后才能改正演练四1、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的洗涤却不妖艳2、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人3、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六、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演练二1、随园清2、刘开桐城3、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柳泉居士4、诗仙诗圣现实主义七、课内古诗词理解演练二C 演练三1、C 2、可以参考本书“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中《天净沙秋思》的“阅读指南”八、课内文言文阅读理解演练二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演练三(1)具有爱国主义思想(2)对肉食者了解,目光远大,有见识演练四乐亦无穷九、课外文言文阅读演练二1、(1)推荐(2)懂得,了解2、D 3、太宗认为每个时代都有人才,关键是在位者要自己能够发现,而封伦却说“于今未有奇才”4、对人才的发现(或使用)不能求全责备(要善于发现每个人的长处)演练三1、D 2、A 3、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4、1 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2两强相斗,只能让别人坐收渔翁之利;3要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哪怕是来自于底层;4行为处事方法得当,就能事半功倍(任写两点)演练四1、(1)因此(所以)(2)认为(凭借)2、我们都丧失心中的宝,不如各自都拥有自己心中的宝3、1子罕是宋国的国相,宋人想要讨好他;2因为宋人已经请匠人鉴定过了,这是真的宝玉4、廉洁自律,不贪图财物演练五1、(1)让(令)(2)服(穿)2、C 3、上行下效(或以身作则悬牛首卖马肉挂羊头卖狗肉等)演练六1、(1)先前,原先(刚才)(2)交换2、(唐临)始终没有张扬家僮的过错(意对即可)3、事例一:赞同,他们二人为人宽厚,善待下人,这是一种美德事例二:不赞同,他们的做法,是对下属的纵容,容易导致下属再次犯错演练七1、(1)才(2)因为2、他立即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再运到集市上卖,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炭的价钱3、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第二部分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一、陋室铭一、1、说2、此指学问渊博的读书人3、此指没有学问的人4、什么5、著名名字名声6、身体形状表现形迹7、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他代词,这些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二、略(参考“今语对释”,下同)三、1、山不在高四句惟吾德馨2、(1)苔痕上阶绿两句(2)谈笑有鸿儒两句3、C 4、B 5、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47篇)(1)

2021年上海中考古诗文默写篇目1.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迢迢牵牛星(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7.蝶恋花(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0.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1.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

上海中考课内文言文归纳篇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上海中考考纲课内文言文(总结)六上1.《为学》作者:彭端淑,清代文学家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选自《白鹤堂集》中心:本文以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之间的辩证关系,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六下2.《天时不如地利》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思想家,被称为“亚圣”选自《孟子》,《孟子》是孟子和他弟子所着。

中心:强调了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

3.《橘逾淮为枳》作者: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选自《晏子春秋》中心:文章叙述了晏子出使楚国,挫败了楚王的诡计,维护了个人和祖国的尊严,表现了一个爱国,机智,善于辞令的晏子和平庸愚昧的楚王形象。

故事告诉我们在羞辱别人的同时也在羞辱自己;待人要随和,心胸狭窄往往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要用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

七上4.《伤仲永》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中心:通过描写方仲永的事迹,流露出对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

提示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

5.《周处》选自南北朝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中心: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6.《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选自《柳河东集》中心:作者时而欢乐,时而忧伤,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的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7.《卖油翁》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号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中心:卖油翁以高超的酌油技艺表演征服对方,用事实证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8.《核舟记》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选自清朝人张潮所编的《虞初新志》中心:通过介绍核舟的形象、结构、主题,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九)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九)及答案

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九)及答案一、句子默写1.默写与运用(1)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2),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3),参差披拂。

(《小石潭记》)(4)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5)江南春来鸟飞时,可引用《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描绘这勃勃生机。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2.(甲)诗作者是唐朝诗人,(乙)文作者是东晋诗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诗以为叙事线索,(乙)文以为叙事线索。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记承天夜游》(含答案)

上海市初中重点文言文篇目《一步一个脚印》之《记承天夜游》(含答案)

课文原文记承天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文所有重点字词注释记承天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衣欲.(想要)睡,月色入户.(窗户),欣然..(高兴的样子)起行.(走)。

念.(想到)无与乐.(游乐)者,遂.(就)至.(到)承天寺,寻.(寻找)张怀民。

怀民亦.(也)未寝.(睡,卧),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中庭。

庭下如.(像)积水空明..(交错纵横),盖.(原来是)竹柏..(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影.(影子)也。

何.(哪)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少闲人..(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也暗含被朝廷弃置而无所事事的人的意思)如.(像)吾两人者耳.(罢了)。

全文翻译、文学常识和考试重点翻译句子圈画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恰好看到)月光从窗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竹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松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中心思想:本文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此文是作者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所作,因此在描写承天寺夜游时的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压抑、无奈的苦闷心情。

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嘲、自解多种况味,值得咀嚼、领略。

重点字词、句子和文学常识中心检测记承天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上海中考语文2001-2013年课内文言文整理

上海中考语文2001-2013年课内文言文整理

2014年中考文言文篇目整理〇一、为学〇二、天时不如地利〇三、橘逾淮为枳〇四、伤仲永〇五、周处〇六、小石潭记(2009年)第1-4段9.上文选自《小石潭记》,作者是____。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____》(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自然段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写小石潭险峻的岸势和源头。

C.第四自然段写潭的四周环境和作者感受。

D.作者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〇七、卖油翁(2005年 A组)4.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2分)(2012年)9.本文作者欧阳修是__(朝代)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以我酌油知之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3分)A.第一段写了陈尧咨射箭的技艺高超。

B.第二段写了卖油翁酌油的本领过人。

C.本文中陈尧咨自信,卖油翁自大。

D.本文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〇八、核舟记(2002年)第一、二、五段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9.上文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的,赞美了(3分)(2008年)第三、四段4.上文出自课文《》,其作者是明朝魏学洢。

第一自然段中“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人名)。

(2分)5.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6.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

(3分)〇九、口技(2013年)第一、二段9.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一览表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考试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一览表

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结合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 言故事 对比手法的运用
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以爱字贯通,运用比喻的修辞 手法
语言精练简约,深入浅出
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表述出 来,准确类比,层层推理,五 个“不可谓”组成排比句,增 强了辩论的力量和气势 全文紧扣“论战”,运用对话 形式,逐层展开,阐明了曹刿 论战的过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文章设喻说透彻,语言运用极 有特色。全文几乎都是运用三 层递进的排比句来叙述的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
对比方法,正反两面阐明事理 选用典型事例做例证,兼用对 比论证的方法,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
形象化语言,简笔正面描写, 繁笔侧面描写 精炼语言,传神描写
先叙事,继写景,后议论 积水空明比喻月色,藻荇比喻 松柏之影。借景抒情的技巧
构思立意出奇制胜,情景交 融,对比,对偶
多用判断句,层次分明,回环 往复的韵律 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对话和对他 们的神态行动细致描写,使人 物形象鲜明

留仙
柳泉
文学家

子瞻
文学家、 书画家、 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 家

希文
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或 悲或喜 政治家、 谥号文正 借为重修岳阳楼作记的机会写景抒 文学家 情,表明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秦末农民起义是秦王暴虐统治的必 史学家文 然结果。赞扬了陈胜吴广反抗精神 学家思想 和政治才能,反映农民起义军的雄 家 伟力量和浩大声势 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 章。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广开 政治家军 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 事家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报答先 帝知遇之恩的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 心 虚构了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反映 人民厌恶战争的态度和追求和平生 五柳先生 田园诗人 活的愿望 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 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 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 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本文通过描写泰山的壮丽景色,抒 发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中考语文备考: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复习

中考语文备考: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复习

中考语文备考: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复习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

详细记承天寺夜游文言文复习如下:原文呈现记承天寺夜游/ 记承天夜游宋代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注释选自>。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市南。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当者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腰带解开。

欲:想要,准备。

月色:月光。

入:照入,映入。

户:堂屋的门;单扇的门。

起:起身。

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

欣,高兴,愉快。

然,……的样子。

行:出行。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

念,想到。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交谈(游乐或赏月)的人。

者:……的人。

遂:于是,就。

至:到。

寻:寻找。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

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寄居承天寺。

亦:也。

寝:睡,卧。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一同在庭院中散步,相与,共同,一同。

步,散步。

于:在。

中庭,庭院里。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

藻,藻类植物。

荇,荇菜。

这里借指月色下的竹柏影。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06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①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却仍然乐观、豁达。

本文便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乙】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②。

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物,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遗矣。

追思囊时,真一梦耳元丰四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苏轼《记游松江》【注释】①高密:今属山东宋时称密州治诸松江:在上海市郊。

苏轼游松江是在熙宁七年(1074)知密州之前,追记于元丰四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 (2)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

过: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最新模拟)-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最新模拟)-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专题15:《记承天寺夜游》(解析版)最新模拟1.(2023•上海市松江区一模)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唾,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杨朴事余昔年过洛阳,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②,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妻一绝云:‘且休落魄贪酒杯,更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③。

’”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④,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注】①东封:封泰山。

②召对:召其应对诗歌。

③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

④坐作诗追赴诏狱:指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坐:因犯……罪。

(1)【甲】【乙】两文的作者苏轼是(朝代)著名文学家,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他表达对亲人怀念和祝福的词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及.召对②顾.语妻曰(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甲】文层次清晰,先叙事,后、;【乙】文侧重叙事,先写杨朴而被放还山野之事,再写苏轼在入狱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

(5)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由“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知,怀民和东坡应是情投意合的朋友。

B.【乙】文由“妻子不觉失笑”可推断,苏轼的家人之前应听说过杨朴妻之诗。

C.【甲】文月色引发了苏轼之“乐”,【乙】文苏轼的话让家人的心情转为愉悦。

D.【乙】文交代了苏轼获罪、被贬的原因,【甲】文体现了他被贬后的生活状态。

(6)苏轼善于在逆境中自我排遣:他能在入狱前,也能在被贬后以相对的心境沉浸于澄澈的月色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答案】(1)北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①等,等到。

【初中课内阅读】《记承天夜游》复习指南(九年级上)

【初中课内阅读】《记承天夜游》复习指南(九年级上)

【初中课内阅读】《记承天夜游》复习指南(九年级上)一提到阅读答案阅读。

《记承天夜游》复习指南(九年级上)一、句子解释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关键词:欣然:快乐的外表。

跑:。

起来。

好的,我们走吧。

句译:月光照进屋子,我便高兴地起身走出去。

2.那些什么都不读却喜欢阅读的人。

关键字:念:想到。

乐:游乐,享受快乐。

者:……的人。

想一想谁也不能和我一起玩。

3.相与步于中庭。

关键词:共同的:共同的,共同的。

步骤:步行,可以翻译为“步行”。

句译:我和怀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如果院子下面的水是空的、清澈的,水中的藻类就不会穿过并遮住竹柏的影子。

关键字:如:像。

空明:清澈透明。

明:明亮,引申为透明。

交横:交错纵横。

盖:连词,承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这里可译为“原来是”。

院子里的月光像水池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

原来是月光下的竹子、松树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关键词:但是:只有。

更少:缺乏。

闲人:无所事事的人。

这里指的是能够平静地在现场徘徊,而不是追求名望的人。

此时,苏轼被降职为黄州盟修行副使。

他是一个有地位和权力的官员,所以他称自己是个懒汉。

句译: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二、内容理解1.作者:宋朝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2.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叙事,点明夜游的实践、地点、起因。

二楼描绘了成天寺庭院里美丽的月光。

月光:清澈而空虚——用比喻修辞表达第三层议论(抒情),诉说闲人洒脱中的无奈,无奈中的洒脱。

3.中心小结:本文描述了成天寺的夜游,描绘了月亮的美丽景色,展示了赏月的悠闲与优雅,表达了被贬谪的沮丧与无奈,以及无奈中的自由与豁达。

为您提供的《记承天夜游》复习指南,愿您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沪教版(五四学制)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

沪教版(五四学制)记承天寺夜游课件(2)

范仲淹 苏轼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苦闷、无奈的心情,洒脱旷达、 随缘自适的生活态度。
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 见不同,并在自己的诗文中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被 抓进乌台,坐牢103天,几次濒临砍头之险,史称 “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个职位相当低微,是宋代闲散不管事的官职,但不 准擅离该地,既无权签署公文,也没有薪俸。
安的生活态度,显露出×遁世、归×隐之意。
6、文尾三句诉说“闲人”洒脱中的无奈,表事、继写景、后议论。√
主旨梳理 仕途失意,遭贬谪时的作品
作 品 作者
思想 感情
小石潭记 柳宗元
无法排解的忧伤凄苦
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 记承天夜游
欧阳修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 1、第一句话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及起因。
2、“念、至、寻、亦、相与”等字词,细腻地表现了苏、
张二人深厚的友谊。√
3、以月光×喻积水,以藻荇喻竹柏影,表现月光澄碧、竹
影斑驳、淡雅清幽,画面干净而隽永。
4、作者为自己是“闲人”而感到处境×悲凉,自×怨自艾。 5、作者说自己是“闲人”,是想表达为×所欲为,随×遇而
行:行走 走:跑、逃 步:漫步
文言文句子翻译的口诀: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留、补、调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比喻: 将月色比作“积水”, 将“竹柏影”比作“水中藻荇”,
表达效果: 清澈透明的月色,似醒欲睡的情态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耳”,朗读时用怎样的口吻,如何理解“闲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三、记承天夜游一、解释加点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盖.()..(),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句子1、相与步于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填空:1、本文作者是(人名),(朝代)文学家。

请写出一部我们曾经学过的他的作品:。

2、文章描写的同时,抒发了的心情。

文末以自居,其中夹杂着多种况味,值得拒绝、领略。

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写出了它的特点。

又把___________比作藻、荇,表现了它的清丽淡雅。

5、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_________”,“寻张怀民”是由于“____________”。

6、文章运用_________的技巧,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

四、选择题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出月光的善解人意,似乎有意慰藉作者失意的心灵,自然而生动。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C.本文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有层次地运用,语言朴素自然,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蕴含深刻哲理。

D.本文写在作者贬职黄州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收尾正确理解的一项是()A.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感到自卑,无地自容。

B.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十分达观,随遇而安。

C.作者为自己成为“闲人”,有张怀民作伴而感到舒坦和庆幸。

D.作者对自己和张怀民两人成为“闲人”而平添了失意和感慨。

二十四、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异.()乎?..(),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得无若夫霪雨..(),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霏霏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二、翻译句子1、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微斯人,吾谁与归?三、填空1、《岳阳楼记》选自,作者是朝的(人名)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如(篇名);可以,如(篇名);可以,如(篇名)。

3、“迁客骚人”中“骚人”的意为,“骚”原指。

4、用原文填空:(1)交代重修岳阳楼背景的句子是“”。

(2)总写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3)作者略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原因是“”。

(4)感极而悲者的具体表现是“”;其喜洋洋的具体表现是“”。

(5)阐述“古仁人之心”的句子是“”和“”。

(6)“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退”是指“”。

(7)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而之为”中的“二者之为”具体指;这句中的“异”指。

四、选择题1、“去”在古汉语中有多种意思,请你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义项,将所选字母写在括号内。

去:A.距离B.离开C.除掉,去掉①去国怀乡()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②而去之()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2、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居庙堂之高C.先天下之忧而忧D.处江湖之远3、下列句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 B.使内外异法也C.独在异乡为异客 D.永州之野产异蛇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迁客骚人”就是喜欢舞文弄墨的人。

B.文章中的四个问句都是反问句。

C.“古仁人之心”表现为“进亦忧退亦忧”。

D.第二段从空间、时间上高度凝练地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

6、登楼者面对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A.批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两种人。

B.表达了古仁人的思想感情。

C.表达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D.表达了自己的这种远大抱负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愁苦。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滕子京是作者仕途经历相近的好朋友。

B.洞庭湖的特点是壮丽雄伟、千变万化。

C.“迁客骚人”登楼时都会情随景迁。

D.“古仁人”具有淡泊无为的生活态度。

二十三、记承天夜游二、解释加点字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高兴地样子)起行。

念.(考虑,想到)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共同,一起)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只)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翻译句子1、相与步于中庭。

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那样的水槽纵横交错,原来是庭院里珠子和松柏树枝在地上的影子。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两个“闲人”罢了。

三、填空:1、本文作者是_苏轼(人名),宋(朝代)文学家。

请写出一部我们曾经学过的他的作品。

《黠鼠赋》(或《江城子密州出猎》等)2、文章描写承天寺夜游时的月色美景的同时,抒发了压抑、无奈、苦闷的心情。

文末以闲人自居,其中夹杂着自矜、自解、自嘲多种况味,值得咀嚼、领略。

3、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写出了它清澈空明的特点。

又把竹柏的影子比作藻、荇,表现了它的清丽淡雅。

5、作者“欣然起行”是因为“月色入户”,“寻张怀民”是由于“念无与为乐者”。

6、文章运用借景抒情的技巧,将_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旷达与洒脱等复杂的情感融入景色中。

四、选择题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B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出月光的善解人意,似乎有意慰藉作者失意的心灵,自然而生动。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C.本文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有层次地运用,语言朴素自然,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蕴含深刻哲理。

D.本文写在作者贬职黄州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A.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