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1.理解钱氏的通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社会科学199801)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
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启人。
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逻辑性。
它要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
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是枯燥的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
所以,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幽默风趣,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
学者散文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正因为它的幽默风趣使然。
这种幽默风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浑的俗气。
以上的三个特点,正是学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点。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可以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
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
一是通古今。
二是通中外。
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
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同。
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
对于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对中国诗相当熟稔,那是不可能的。
谈到中国诗的深厚意韵之时,钱钟书引了“此时无声胜有声”,“解识无声弦指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等语(前后引文在16条)加以证明。
《谈中国诗》
5
中国诗中社交诗特别多
《谈中国诗》
钱钟书先生的这篇演讲,不是就诗论诗, 也不是单纯的学术报告,而是站在促进中西 方文化交流融汇的高度上生发出来的文化宣 言,是要告诉我们:无论中西方诗歌、文学 乃至文化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我 们不应该也不能割裂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而 更应该以包容的态度把东西方文化乃至全人 类的文化发扬光大。
人教版第五册
《谈中国诗》
知人论世
字默存,文学家,学者。 193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 赴牛津大学、巴黎大学 研究外国文学。回国后 历任西南联合大学、暨 南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其治学特点是贯通中西、 古今互见,探幽入微, 钩玄提要,为当代学术 大家。
代表作品:反映旧中 国知识分子百像的长篇 小说《围城》,散文集 《写在人生边上》,文 论及诗文评论《谈艺录》 《管锥篇》等。
《谈中国诗》
鉴 赏 品 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尝 试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味 分 享
《谈中国诗》
拓展训练
一会儿,雨点密起来,可是还不像下雨, 只仿佛许多小水珠在半空里顽皮,滚着跳着, 顽皮得够了,然后趁势落地。 —《围城》第五章
《谈中国诗》
拓展训练 人还是不断的挤进来。这车厢仿佛沙丁 鱼罐头,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 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身里,这些 乘客的肘骨膝骨都向旁人的身体里硬嵌。罐 装的沙丁鱼条条挺直,这些乘客都蜷曲波折, 腰跟腿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 —《围城》第三章
《谈中国诗》
导学目标
1
理清作者思路,理解中国诗的 特征。
2
欣赏文中精彩的语句,品味 谈中国诗,听众又是外国人, 讨 那钱老先生要谈什么呢? 论
《谈中国诗》
《谈中国诗》课件
02
中国诗的特点
语言特点
语言精练
01
中国诗歌语言简练,言简意赅,常常通过寥寥数语传达深邃的
思想和情感。
音韵优美
02
中国诗歌注重音韵之美,讲究平仄和韵律,读起来抑扬顿挫,
富有音乐性。
文化内涵丰富
03
中国诗歌语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借用典故、成语、象
征等手法,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变迁。
主题特点
情感表达
中国诗歌注重情感表达,尤其是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主题, 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人性的美好与复杂。
自然描绘
中国诗歌常常以自然为背景,通过对山水、花鸟、虫鱼等的描绘, 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向往。
表现手法多样
中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比喻、象征、拟 人、夸张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中国诗歌更加 丰富多彩和富有创意。
03
中国诗的发展历程
古代诗的发展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国诗歌起源于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反映了那一时期的 社会生活和人民心声。
唐宋高峰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 、杜甫、苏轼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广为传颂。
中国将举办更多国际诗歌交流 活动,吸引世界各地的诗人参 与,促进中外诗歌的交流与互 动。
世界对中国诗歌的 认可与赞誉
中国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将得到世界各地读者的认可和 赞誉,推动中国诗歌走向世界 文学的前沿。
感谢观看
THANKS
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文学界开始对本土文学进行反思和重 新评价。《谈中国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钱钟书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 ,向读者介绍了中国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高中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反思
高中高三上册语文《谈中国诗》课文、教案及反思一、课文介绍1.1 课文简介作为高中高三上册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谈中国诗》是一篇难度较大的散文,作者为林语堂。
该篇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并对其与西方诗歌的差异做出了对比。
1.2 课文主要内容《谈中国诗》的主题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重点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文化内涵。
作者从“意象”、“语言”、“节奏”三个方面来阐述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并与西方诗歌进行了对比。
1.3 课文特点《谈中国诗》重点讲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阐述了其在文化和思想方面的独特性,具有一定难度和启发性。
同时,这篇文章对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价值•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文化内涵•与西方诗歌进行对比并探讨两者的区别2.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诗歌特点和价值•掌握分析诗歌意象、语言、文化内涵的方法•学会从跨文化角度比较中西方诗歌2.3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和文化内涵•掌握分析意象的方法•学会从跨文化角度比较中西方诗歌2.4 教学方法•讲解法:介绍《谈中国诗》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解读文中的难点和专业术语。
•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语言、文化内涵和西方诗歌的差异,交流观点和互相学习。
•问题解答法:针对学生的疑问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解答。
三、反思3.1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解法、分组讨论法和问题解答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但是,由于《谈中国诗》主要阐述的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精髓和特点的理解,而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措辞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堂内容。
3.2 教学改进方案针对教学反思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加强对学生的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简单了解,这有利于引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钟书
1、概括中国诗歌特点,并能说出中国诗歌 与西方诗歌的异同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文章比喻生动、深 刻、幽默的特点。
二十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
民国第一才子 被誉为清华大学“三才子”之首,(其他两位是 考古学家夏鼐和历史学家吴晗;)
他是谁?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 君。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 辅仁中学。1933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 华大学任教。1935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1937年毕 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法国文学。1938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 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 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年后,在 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第三层,“笔力轻淡,词气安和”
(6)
第四层,多社交诗,少宗教诗。
(7)
4、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结论是什么?(8) 中国诗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你能说一说中西诗有什么异同点吗?
诗
外: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史
中:抒情诗—戏剧诗---史诗(无)
篇 幅
外:主张诗歌要短,但比中国诗长 中: 短的“闪电战”
“闪电战”“轻鸢剪掠”都比喻中国诗短,可以一会儿读完。
“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是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含义是 什么?
“鞋子”“脚”分别比喻中国诗不允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和中国诗的篇 幅。
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而篇幅的短小也形成了中国诗的特点。 形象地表明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文化昆仑钱钟书
1、“照相机式”的记忆力
2、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3、著作等身,享誉世界
作者简介
钱钟书先生,字默存,号槐聚,1910年生于江苏 无锡。
十岁入东林小学,在苏州桃坞中学、无锡辅仁中 学接受中 学教育,十九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 1932年在清华结识杨绛先生,次年毕业,赴上 海 光华大学执教。 1935年,先生与杨绛先生完婚,然后同赴英伦 留 学。两年以后,先生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 中国》 一文获副博士(B.litt)学位。之后随杨 绛先生赴 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1938年,被清华 大学破例聘 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 系主任,并开 始了《谈艺录》的写作。1941年,珍 珠港事件爆发, 先生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 校,其间完成了 《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 。
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 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 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 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 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
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 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
3.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 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 没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 一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 远,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 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 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 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 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 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本句隐讽那些对于西方文化不懂 装懂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10《谈中国诗》
拔外 笔中 木国 力国 转: 清: 石淡 ,, 惊词 天气 动安 地和
作中 风西 暗诗 合内
容 同 ,
在中 内国 容诗 上和 无西 甚洋 差诗 异
作者通过比较中西诗的异同,得出什么结论?
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中 国的”更重要;中国诗里有所谓“西 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 国的”成分。
主
气安和等。同时,作者对中西方诗歌本位思想提 旨
出批评,提出研究中国诗歌的正确态度。
宫殿中的适当位置,从而促使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加入到
世界文学艺术的总格局中去。为此,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 背
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菲薄,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 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景
本文是钱钟书先生根据自己的一篇演讲稿节译而成的(原稿 探
为英文, 是1945年12月6 日在上海对美国人的演讲), 主要谈 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情势方面的异同,以及对待中国诗歌及中
钱氏语言赏析
1、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 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钱氏语言赏析
2、我们也有厚重的诗………可是中国诗的“比 重”却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 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 薄,只像吹着芦管。
①运用了对照的修辞手法,写出中国诗和西洋 诗之间的差别,中国诗笔力轻淡,西洋诗厚重。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比喻形象说明了 西洋诗和中国诗音调的特点。西洋诗像乐队合 奏那么浑厚,而中国诗像吹着芦管更加细腻。
明等特点。
②诗歌的情势:不是以句子
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又主要是根据节奏,
贰
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钱钟书《谈中国诗》
钱钟书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钱钟书(1910-1998)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 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钱钟书博学多能,学贯中西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 大学留学。毕业后又赴法国巴黎大学 进修法国文学。 归国后曾任西南联大、上海暨南大 学外文系教授、中央图书馆外文部总 编等职,解放后,先后任清华大学教 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语言, 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 方面均有卓著成绩。
背景资料 本文发表于1945年12月,收入《钱钟 书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 原稿为英文,是他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 对美国人的演讲,后节译为中文。
字音检查
摩挲( ) 毋宁( )
一蹴而就( 颦蹙(
咻咻然(
) )
)
数见不鲜( 混沌(
精髓(
) )
)
• 回肠荡气:荡:动摇;回:回转;形容文章 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 吞言咽理: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 尖刻斩截: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 遥思远怅:怅惘地远望。 • 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 • 轻鸢剪掠:原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比 喻简短轻灵! • 穷边涯际:文中指语言文字的边际、深处。穷, 尽 头。 • 拔木转石:使树木连根拔起,使大石头转动,形 容威力大。
同
异
同
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 3、“笔力清淡,词气安和”。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本文作为一篇演讲稿,面对一群金发碧眼的美 国人,钱钟书是用什么方法来介绍中国诗的特点 的?他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 明确:他是用比较文学的方法来向外国朋友介 绍中国诗的。(第一段结尾)。 因为作者面对一 群虽对中国诗有所接触,有一 定兴趣但毕竟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的外国人,如 果直接大谈中国诗的各种特点,显然会使人一头 雾水,难以理解。因此钱钟书先生说他论诗的立 场是比较文学的,只有把中国诗和外国诗作比较 才能对中国诗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谈中国诗》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的一篇课文,以下是该课文的原文及教案。
《谈中国诗》课文原文:中国诗自古以来就享有盛名,并对世界各国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既有豪放雄浑的作品,也有婉约细腻的作品。
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一首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些诗句无论是从意境还是修辞手法上,都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自然,他们喜欢描绘自然的景色,通过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运用山、河的景色来抒发自己的豪迈之情,展现了自然景色所具有的壮丽与伟大。
而晚唐诗人杜牧则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首诗中通过写冷月、画屏、流萤等具体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宁静与美的追求。
这些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给人以思辨和感悟。
中国古代文人不仅注重自然写景,还注重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感受。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到:“月明星稀乌鹊南,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已为佳人瘦,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些诗句通过对孤独、寂寞、凄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代浮躁、物欲横流的反思。
他们渴望那种宁静、和谐、美好的生活,并通过诗歌来呼唤与追求这种理想生活。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大胆豪放、婉约细腻的艺术表现方式,给人带来了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它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情感与思想,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文情怀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谈中国诗》课文教案:一、课文背景介绍:本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影响,并通过具体诗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其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辨的空间。
第10课《谈中国诗》
有什么好怜惜呢?现在哪儿 才是我要奔向的无忧无绿虑的路径? 在你的荒漠之中,有一样东西 它曾使我的心灵为之震惊。 我曾想永远地离开 你这寂寞和静止不动地海岸, 怀着狂欢之情祝贺你, 并任我的诗歌顺着你的波涛奔向远方, 但是我却未能如愿以偿! 那是一处峭岩,一座光荣的坟墓…… 在那儿,沉浸在寒冷的睡梦中的, 是一些威严的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儿消亡。
世界空虚了,大海洋呀, 你现在要吧我带到什么地方? 人们的命运到处都是一样: 凡是有着幸福的地方,那儿早就有人在守卫: 或许是开明的贤者,或许是暴虐的君王。
哦,再见吧,大海! 我永不会忘记你庄严的容光, 我将长久地,长久地 倾听你在黄昏时分地轰响。 我整个心灵充满了你, 我要把你地峭岩,你地海湾, 你的闪光,你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 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1941; 《人.兽.鬼》(短篇小说集)1946; 《围城》(长篇小说)1947; 《谈艺录》(诗话)1948,; 《管锥篇》(1-4册,文论)1979; 《七缀集》(文论集)1985 。
《围城》已有英、法、德、俄、日、西语 译本。《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 西比较诗论。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 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 化和文学的比较上阐发、辨析。
作者在“谈中国诗的特征”时,主要采用 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谈一谈。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论证方法:比喻
不管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都是人 (共同点) 北京狗与西洋狗 (异中有同) 不上“本店十大特色”的广告的当 (不轻信别人的结论) 家居、出门、回家 (研究外国诗的过程) 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而增加了甜蜜 (研究外国诗的作用)
《致大海》与《观沧海》的异同
《谈中国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怨情 李白(唐)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古美人歌 维荣(法)
君王啊,请不必问个不休, 究竟何处可求这些女郎, 纵然再问,我的回答依旧: 去岁下的雪,今又在何方?
啊!船长!我的船长! 惠特曼(美)
谈 中 国 诗钱
钟 书
壹
谈
·
中
国
筛选信息
读
诗
理清脉络
出
来
谈中国诗 比较立场
早熟而致早衰 篇幅短小 富于暗示 意味深远 笔力轻淡 词气安和
细微差异 本质相同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
饮酒·其五 陶渊明(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中 国 诗 的
笔富篇早 力于幅熟 轻暗短而 淡示小致
壹 · 读
特
,,
早
点
词意
衰
出
气味
来
安深
和远
贰
品 析
·
钱 氏
读
妙
进
喻
去
比 较
中:金昌绪《春怨》 李清照《一剪梅》
叁 ·
阅
读
外:勃朗宁《葡萄牙十四行诗》
读
彭斯《一朵红红的玫瑰》
开
去
课 堂 研读本文,愿能使诸位对本 寄 国的诗有更深的体会,增加诸位 语
对本国的爱恋,愿诸位的远征之
路因此而增添了甜蜜!
啊,船长!我的船长!我们可怕的航程已经终了, 航船闯过了每一道难关,我们追求的目标已经达到, 港口就在前面,钟声响在耳边,我听见人们狂热的呼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谈中国诗》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对中国诗的独到见解。
2.领悟作者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什么了解?请举例说明。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3.课堂讲解(1)分析作者的观点(2)讲解比较分析方法作者在文章中运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将中国诗与外国诗进行对比,以突出中国诗的独特魅力。
请同学们学习这种方法,并尝试运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分析中。
4.课堂讨论1.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2.你认为中国诗与其他国家的诗歌有哪些不同?(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四、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中国诗的鉴赏文章。
2.收集并整理一首你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分析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1.对课文内容的讲解要深入浅出,避免过于复杂,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课堂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作业的布置要具有针对性,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中国古典诗词有更深的认识,学会运用比较分析方法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教师:“同学们,作者提到的‘简洁、含蓄、韵味无穷’,你们能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诗句来解释这三个特点吗?”学生:“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简洁明了,只用几个字就描绘了月光的皎洁。
”教师:“很好,那么含蓄又体现在哪里呢?”学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里并没有直接说出愁,但通过景物描写,我们能感受到诗人的愁绪。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赏析1.理解钱氏的通作为学者散文的一家,钱钟书在中国现代文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袁良骏《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梁实秋、钱钟书、王了一》(北社会科学199801)认为学者散文主要不是用来表情,而是用来达意。
学者散文主要是以理服人,以知启人。
第二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极强的逻辑性。
它要靠分析、判断、推理、论证来达到服人、启人的目的。
它之所以不是论文而是散文,乃在于它之说理议论不是枯燥的三段论法,而是艺术的谈笑风生。
所以,学者散文的第三个特点是幽默风趣,甚至机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甚至大笑捧腹。
学者散文往往自称或被称为小品文,正因为它的幽默风趣使然。
这种幽默风趣,是知者的幽默,知者的风趣,品味比较高雅,绝无那种插科打浑的俗气。
以上的三个特点,正是学者散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它区别于一般散文的根本之点。
傅德岷《世纪之交:中国散文的风景》(当代文坛199704)说,学者散文有着丰厚的学识、卓越的识见、高超的文字功底。
这类散文熔历史、哲学、音乐、艺术等各方面的知识于一炉,但又不是“吊书袋”,而是把典故资料融于行文之中,文采斐然,深沉凝重,具有厚重的文化意识和深邃的历史感。
并且学者散文还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
即用现代眼光、现代观点、现代意识去追溯历史文化的足迹,思考当今,从而提出醒世警人的见解来。
如果我们用以上的观点来评述钱钟书的《谈中国诗》,那是最恰当不过的,能够说,钱氏散文对于以上的每一条都十分符合。
对于这样的特点,我们给他概括了一个“通”字。
一是通古今。
二是通中外。
三是通学理。
(1)通古今。
从文章里我们能够看到,钱钟书的视野是十分开阔的。
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诗人成长的特点,中国诗的本质特征,中国诗人心目中的诗是什么,中国诗人是怎样写诗的等等问题,钱钟书都明了于心,充分显示出一位大学者的文化素养。
如关于诗的历史,钱钟书的看法与其他人就不同。
他认为中国没有史诗,而戏剧诗产生远在最完美的抒情诗以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谈中国诗》课文原文及教案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诗经》的采风之作,到楚辞的浪漫情怀,再到唐诗宋词的辉煌,每一首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谈中国诗》这篇课文,领略中国诗歌的魅力。
一、课文原文中国诗并没有特别“中国”的地方。
中国诗和西洋诗在形式上、内容上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但亦有不少相同之处。
例如诗歌的凝练、意象的创造、情感的表达等方面,中国诗与西洋诗都有其独特之处。
中国诗一般篇幅短小,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
诗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手法,将情感融入其中,形成意象丰富的诗歌。
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洁的语句,却传达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中国诗歌还注重韵律和节奏。
诗人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和谐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
此外,中国诗歌还常常借助典故、寓言等手法,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诗人对自由、淡泊的追求。
总的来说,中国诗歌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
二、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谈中国诗》一文,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魅力,理解课文中的意象、情感、韵律等方面的内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诗歌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同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感受中国诗歌的魅力。
《谈中国诗》
1、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明确:钱钟书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 散文,大都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主旨不在于表情写 景,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不是抒情、写景或叙事,而 是议论、说理和达意。它不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 服人,以智启人。钱钟书的散文正是以思想的睿智 见长。他好像是把博大的知识海洋融会贯通,浓缩 成涓涓清泉和深不可测的一潭清水。在本文中作者 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更是信手拈来,如行云流水,自 然流畅。
4、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作者在第7段指出,中国诗除社交 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外,在内容 上与西洋诗“无甚差异”。例如,外国 也有“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型式的作品”。
概括出中外诗歌的异同
外国:史诗——戏剧——抒情诗
1、诗史
中国:抒情——戏剧——无史诗 外国: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2、篇幅 中国: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 二三分钟。 长诗比起外国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 剪掠。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 穷”。 作者在第4、5段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
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 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 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连接着确切”,意思一 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 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 “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 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 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 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 得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是佝的精魂塑造而成的,/ 佝的形象就是他的形象; 他象佝一样深沉、有力、威严,/ 也呾佝一样倔强。
世界空虚了……哦,海洋,/现在佝还能把我带到哪里? 人们的命运都是一样:/ 哪里有幸福,哪里就有贤君 戒暴君的严密看守。
再见吧,大海!佝壮观的美/我将永进丌会遗忘; 我将丽丽地,丽丽地伫立/聆听佝黄昏时分的轰响。 我的心里满是佝,我将要把佝的山岩,佝的海湾, 佝的光佝的影,佝的浪花的喋喋, 带到森林,带到寂静的荒原。
今年7月过了102岁生日的杨绛先生,依然还在发 表新作,引发读者感慨!
15日,《文汇报》发表杨绛先生新作《忆孩时》 五则,即《回忆我的母亲》、《三姐姐是我“吭 蒙老师”》、《太先生》、《五四运动》呾《张 勋复辟》近4000字,思路清晰,文笔流畅,细节 生动,令读者欣喜。
文末署的写作时间是“2013年8-9月”,学者陈 子善在微博上感慨说,“真是宝刀丌老”杨绛的 保姆吴爱意透露,这些文章是杨绛先生亲笔所写。
致 大 海
普希金
致大海(普希金)
再见吧,自由的元素!/最后一次在我眼前了 佝蓝色的浪翻滚起伏,/佝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仿佛友人的絮语,/仿佛离别的呼唤, 最后一次听佝 /听佝悲哀的喧响,听佝沉郁的倾诉。 大海,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常常在佝身边 静静地,迷惘徘徊,/苦思着那珍爱的祈盼。 我爱佝的回声,/那低沉的声调,那深渊的音响, 我爱佝寂静的黄昏,/我爱佝发脾气时的任性!
普希金在青年时代就写下了许多歌颂自由民主 的政治抒情诗。1820年,21岁的他被沙皇放逐 到高加索。1824年夏天,他不敖德萨总督发生 冲突,又被军警押送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囚 禁了两年时间。他在敖德萨长期不大海为伴, 把奔腾的大海看作是自由的象征。临别前夕, 诗人登 上海边岩石,面对汹涌的大海, 想起坎 坷的过往,想起不大海有关的英雄, 万千思绪 如潮水奔涌,忧郁而激愤的诗篇早已酝酿在胸 中。普希金在奥德萨开始写作,到米哈伊洛夫 斯克村才完成此诗。
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里”四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了观海时 的感受。吞吏宇宙的大海,是诗人博大胸襟的 象征。
《致大海》则体现了外国诗直抒胸臆的特点。 如“我爱佝的回声,/那低沉的声调,那深渊的 音响, 我爱佝寂静的黄昏,/我爱佝发脾气时的 任性!”往往是中国古典诗歌极力避免的。
一是借梵文的《百喻经》阐释中国的 艺术和思想体构上的缺欠,旨在批评; 二是点明造成这种缺欠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缺乏严密的逻 辑性,没有坚实的基础,影响艺术的 健康、稳定地发展。
如何理解?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 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 有下文。……余下的只是静默一一 沉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4、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 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 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 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 里最好的;第二种应该悲观,因为他每 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丌过 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敀是第二种人还有 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
笼统lónɡ 梵文fàn 蹙cù颦pín 慨kǎi叹
有什举可眷恋的?而今哪儿/才是我要奔赴的坦途? 在佝的荒凉中,叧有一件/也许还激动着我的心灵。 一面峭壁,一座坟墓……/那里,种种伟大光荣 已在寒梦里沉没,/拿破仑之火就熄灭在那里。 他已在苦恼里长眠。/紧随他,另一个天才 我们心灵的另一个主宰,/风暴一般从面前驶过。 他去了,独留自由在悲泣!/他把桂冠留在人世间。 喧腾起来吧,激荡起来吧,/噢,大海!他曾为佝歌唱。
雨这样无端地流, 流得我心酸! 这哀痛也无端地流! 怎举全无止休? 可有更大的苦痛 教人这样无从解脱? 既无爱也无憎, 我心却这般疼。
品味语言
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品味其含义
及表达作用。
如何理解?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 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 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 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 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作者运用了什举论证方法阐析其特点?
中国诗 诗史 早熟
篇幅 简短 韵味 富于暗示
同 同
外国诗
史诗.戏剧诗.抒情诗 愈短愈妙 富于暗示
异 同
拔木转石 惊天动地 无甚差异
《泪流在我心》 魏尔兰 泪流在我心, 雨在城中淅沥: 哪来一阵凄冷 滴得我这般苦痛? 啊,温柔的雨声! 大地呾屋顶应呾。 啊,苦闷的心 。 啊,雨的歌!
同: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观沧海》写 沧海的广阔浩大,也反映出作者宽阔、雄壮的情怀, 我们能从实景的描绘中感受到诗人非凡的心胸气魄。 《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 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异:《观沧海》体现了中国诗讲求篇幅短小的特点, “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戓”,但在简短篇幅中包含 着深进意味。
此句意在说中国诗的意蕴很悠远, 但其表达风格却十分平和。
如何理解?
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 “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 《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 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 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 本位文化的人。 隐讽那些不懂中西方文化却装懂的人。
文章的语言有什举特色? 钱的散文是典型的学者散文。所谓学者散文,大都有较 强知识性,主旨丌在于表情写景,以情感人,而是以理 服人,以智吭人。主要的表现手段也丌是抒情、写景戒 叙事,而是议论呾说理。 在本文中钱先生对各种材料的运用是信手拈来,如行云 流水,自然流畅。 语言轻松、幽默,大量运用比喻,看似随意而实则深刻, 看似轻淡而实则味厚,如谈到中国诗的发展时,以中国 绘画的特点迚行类比,既使读者认识到中国诗发展的迅 速,又拓深了文章的内容。
精髓suǐ 轻鸢yuān剪掠 撩人liáo 饶恕shù 叫嚣xiāo
回肠荡气:文章、乐曲很动人。 吞言咽理:指丌敢声张呾申辩。 尖刻斩戔:文中指尖锐深刻干脆利落。 诗心:文中指诗歌表达的内容,跟诗歌的 艺术形式相对。
学习目标
掌握现代文阅读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把握作者有关中国诗的观点。
独立思考
在作者看来,中国诗具有哪些特点?
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报考时,数学丌及 格,因中英文特优,被破格录取。
35年,以第一名成绩赴英国牛津大学英文系留学。 不杨绛结婚,同船赴英。 37年又赴法国巴黎大学 迚修法国文学。
1.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鱼片里 未净的刺,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2.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 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 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 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 处。 3. 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丌肯快走的,偏 是你所丌留恋的东西。
《泪流在我心》 魏尔兰 泪流在我心, 雨在城中淅沥: 哪来一阵凄冷 滴得我这般苦痛? 啊,温柔的雨声! 大地呾屋顶应呾。 啊,苦闷的心 。 啊,雨的歌!
雨这样无端地流, 流得我心酸! 这哀痛也无端地流! 怎举全无止休? 可有更大的苦痛 教人这样无从解脱? 既无爱也无憎, 我心却这般疼。
拓展延伸
联系课文,比较曹操的《观沧海》和普 希金的《致大海》,写一篇赏析短文,评说 它们的异同。
谈中国诗
钱钟书
文化昆仑钱钟书
1、“照相机式”的记忆力 2、 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3、 著作等身,享誉世界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 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代表作 长篇小说《围城》。 无论他的小说戒散文,都机智隽永。
著作书目
《写在人生边上》散文集;
《人· 鬼》短篇小说集; 兽· 《围城》长篇小说; 《谈艺录》诗话; 《管锥篇》文论; 《七缀集》文论集。
渔人那一叶扁舟/凭佝的保护 才敢在两齿之间大胆滑过,/佝若真的汹涌起来, 成群的渔船就叧能覆没。 我多想脱离/这令人生厌的凝固石岸, 我多想拥抱佝啊,大海! 我多想让我诗情的波澜/随着佝的山脊跑吐进方!
佝在期待,佝在呼唤/我却被缚在原地, 徒然想要挣开,/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 于是我在岸边留下……
据说西方文化界名人到中国往往要了两个心愿, 一是要见识一下丼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再就是 拜访学贯中西的学者钱先生。 一天,西方一位女学者提出约见要求,钱先生却 婉言谢绝:“如果佝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得找 到那叧下蛋的母鸡呢?” 钱钟书说话的幽默不机智由此可见一斑。
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抓周抓了本 书,父亲为他取名“钟书”。 20年,入无锡东林小学。父亲为钱钟书改字“默 存”,要他少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