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简单应用题的解决策略,另一部分是行程问题的解决策略。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策略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简单应用题和行程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需要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运用策略思维解决简单应用题和行程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策略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运用策略思维解决简单应用题和行程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策略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简单应用题和行程问题的解决策略。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策略思维解决问题。
4.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策略思维的运用方法。
6.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策略。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策略思维解决问题。
8.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策略思维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内容框架:简单应用题解决策略、行程问题解决策略3.重点策略:引导发现、合作交流、情境教学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乐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方法。
但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策略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5.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课堂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例1】一个梨的质量等于2个苹果的质量,2个梨的质量等于一个菠萝的质量,已知一个苹果重100克,那么一个菠萝重多少克?解析:根据题意可以,1个菠萝的质量与2个梨的质量相等,要想知道菠萝的质量先要求出梨的质量;因为一个梨的质量等于2个苹果的质量,且1个苹果重100克,所以1个梨重:100×2=200(克)。
1个菠萝重:200×2=400(克)。
解答:100×2=200(克) 200×2=400(克)答:一个菠萝重400克。
【例2】小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1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
小华第4天能看多少页?第7天呢?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华第一天看了10页,第二天看了10+2=12(页),第三天看了12+2=14(页),第四天看了14+2=16(页),第五天看了16+2=18(页),第六天看了18+2=20(页),第七天看了20+2=22(页)。
解答:【例3】明明、丽丽和奇奇三人跳绳比赛,丽丽跳了26下,明明跳了18下,奇奇跳的比他们两人跳的总和的2倍少54下。
奇奇跳了多少下?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要想求出奇奇跳的个数,先要求出明明和丽丽跳的总和。
已知丽丽跳了26下,明明跳了18下,因此他们跳的总和为18+26=44(下)。
奇奇跳的个数比明明和丽丽的总和的2倍少54下,所以奇奇跳了44×2=88(下) 88-54=34(下)。
解答:18+26=44(下)44×2=88(下)88-54=34(下)答:奇奇跳了34下。
【例4】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6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5天正好看完。
这本故事书一共多少页?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明第一天看了6页,第二天看了6+2=8(页),第三天看了8+2=10(页)……第五天看了14页。
把每天看的页数加起来即为这本书的总页数。
解答:6+6+2+6+2+2+6+2+2+2+6+2+2+2+2=50(页)答:这本故事书一共50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单元分析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简单的排列、比较和分类;另一部分是简单的加减法和应用题。
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和排列比较。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巩固所学内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梳理解决问题的思路。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或等形式,展示排列、比较和分类的方法,以及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例《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探讨,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提升数学抽象和模型构建素养;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使其能够将数学策略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素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3)解决涉及多个步骤的实际问题,理解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难点解析:学生在解决多步骤的实际问题时,容易混淆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按照步骤逐步分析,明确各步骤间的联系。
举例:在解决行程问题时,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每个人或物体的移动情况,理解速度、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画图和列表这两个重点策略。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策略,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解决问题策略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列表策略在购物问题中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章节的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让我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一些环节中,学生们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困难。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入,学生们迅速进入了学习状态。然而,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画图和列表策略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够扎实。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基础概念的讲解,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解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含解析)
期末知识大串讲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点01:用列表法解决两数之和与两数之差问题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1.步骤: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列表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入手,通过列表等进行分析;也可以从所求问题入手,通过列表分析数量关系知识点02:多种策略解决归一(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问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不够清楚的情况下,用列表的方式收集整理信息,并根据表格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01:归一问题1.农具厂15天生产农具1500件,照这样计算,一年(365天)共生产农具()A.100件B.3650件C.365件D.36500件【答案】D【完整解答】1500÷15×365=100×365=36500(件)故答案为:D.【思路引导】此题属于归一应用题,先求出每天生产的农具数量,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然后用每天生产的数量×一年的时间=一年生产的农具数量,据此列式解答. 2.做蛋糕的王师傅5分钟能做15个双层小蛋糕,照这样的速度,他1小时能做个双层小蛋糕。
【答案】180【完整解答】解:1小时=60分钟15÷5×60=3×60=180(个)故答案为:180。
【思路引导】用15除以5求出每分钟做的个数,然后用每分钟做的个数乘60即可求出1小时能做的个数。
3.(2022四上·柯桥期末)明明用电脑打一篇文章,他12分钟能打360个字。
(1)照这样的打字速度,明明打一篇150个字的文章需要多少分钟?(只列式不解答)(2)如果用算式“360÷12×25”解决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是:。
【答案】(1)解:150÷(360÷12)(2)25分钟可以打多少字?【思路引导】此题主要考查了归一应用题,每分钟的打字速度是不变的,据此列式解答。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有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体验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策略,能根据需要合理确定解题思路;归纳和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按一般步骤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实施解题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有理有据地表达,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养成自觉检验、自我反思的习惯和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乐于和他人合作等良好习惯,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4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1)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例1、第58页“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问:什么叫做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到用过?你能举例说明吗?谈话: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需要策略,今天我们就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策略。
二、教学例题1.出示情境图。
提问:图中直接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谈话:在已知条件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清楚地看出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以及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的策略。
(板书:列表整理条件和问题) 提问:你能用列表的方法把这些条件和问题进行整理吗?学生活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条件出发,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从条件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一策略。
3.巩固练习: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行解决,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互相学习和交流。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强调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单元分析(总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及单元分析(总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简单的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这些应用题涉及到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等。
本单元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灵活运用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基本数学知识,包括加减法、乘除法等运算。
同时,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思路不清晰、运算错误等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算能力,特别是对于稍微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黑板、粉笔、教学课件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速度为每分钟80米,骑车速度为每分钟240米,请问小明是步行还是骑车更快?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分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进行计算和解决。
但是,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策略和方法,不能有效地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策略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简单问题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但是,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和复杂的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以及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实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
2.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提供的问题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总结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巩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提供一些拓展的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线性方程问题的解决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之后,进一步探究如何运用策略更好地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体会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于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性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案例和问题,制作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他一共吃了5个水果,其中苹果3个,香蕉几个?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小明的妈妈买了若干斤苹果和香蕉,其中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妈妈一共花了30元,苹果和香蕉各买了多少斤?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次备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次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问题,并通过图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本运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的方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问题,并通过图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画图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画图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总结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画图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例题及练习题等。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题,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易错梳理)-四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
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盘点知识点1: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画线段图可以使数量关系更直观、更清楚,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容易找到解题方法。
把得数代入原题检验,要符合所有已知条件。
知识点2:画示意图解决面积问题画示意图时要注意:(1)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画图过程,注意图中各长度的大致比例。
(2)在图中的适当位置标注出题目中的条件。
(3)分析数量关系时,要联系示意图进行思考。
易错集合易错点1: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典例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460人,其中甲校学生人数是乙校的3倍,两校各有学生多少人?解析画线段图分析,如图示:Array乙校:甲校: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乙校学生人数是4倍是460,用460÷4可以求出乙校的学生人数,从而得出甲校的学生人数。
解答 460÷(1+3)=460÷4=115(人)115×3=345(人)答:甲校有学生345人,乙校有115人。
✨针对练习1在一个大盒和一个小盒里装满球,正好80个。
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大盒和小盒各装有多少个球?(画出示意图)易错点2:画示意图解决面积问题典例某体育馆要建一个长50米的长方形游泳池,由于场地限制,长减少5米,面积减少了125平方米。
现在游泳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涂色部分的小长方形的面积是125平方米,宽是5米,所以长是125÷5=25(米),涂色部分小长方形的长是左边长方形的宽,左边长方形的长是50-5=45(米),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求出现在游泳池的面积。
解答(50-5)×(125÷5)=25×25=1125(平方米)答:现在游泳池的面积是1125平方米。
✨针对练习2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如果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跟踪训练1、欣欣小区整改一块草坪,如果长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25平方米,如果把宽减少3米,面积就减少21平方米。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索规律 间隔排列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 个, 最少有几个? 最多呢?
(1)
这两种情况下, 和 的个数相等。
÷
(2)
这种情况下, 的个数比 多1。
(3)
这种情况下, 的个数比 多1。÷
如果把 与 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有10 个, 最少有几个? 最多呢?
答: 最少有9个,最多有11个。
÷
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探索规律 间隔排列
÷
情境导入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些圆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你知道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的排列有什么特点? 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
小兔与蘑 菇一个隔 一个排成 一行。
这就是“一一间隔排列”。
每相邻两 只夹子中 间都有一 块手帕。
每相邻两只木桩中间都有一段篱笆。÷
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你的体会。
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它 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
一组一组地圈一圈,容易发现 间隔排列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生活中有很多规律,要仔细
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
课后作业
完成 本课时相关练习。
÷
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和同学们交流你 的发现。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
8
13
10
7
12
9÷
÷
试一试
回答下面问题。
1.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 有1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0-1=19(个)
答:一共有19个蘑菇。
÷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 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20+1=21(个) 答:一共需要21个夹子。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知识整理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第1步: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第2步:列表整理信息(可以从条件入手整理出所有条件,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根据问题需要整理条件);第3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入手分析,也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还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图分析);第4步:列式解答;第5步:检验。
从已知条件入手分析数量关系“3行桃树”ד每行7棵”算出桃树的棵数,“4行桃树”ד每行5棵”算出梨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算出“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从所求问题入手分析数量关系求“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用“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
算桃树的棵数用“3行桃树”ד每行7棵”,算梨树的棵数用“4行桃树”ד每行5棵”。
归一问题先求出一份是多少.....,然后再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类应用题叫作归一应用题。
解答归一问题用到的公式有:总量÷份数 = 1份的量1份的量×新的份数= 新的总量新的总量÷1份的量= 新的份数(总量是指总路程、总价、总产量、工作总量等)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
(1)买5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2)42元能买多少本笔记本?(1)18÷3=6(元) 6×5=30(元) 答:买5本笔记本用去30元。
(2)18÷3=6(元) 42÷6=7(本)答:42元能买7本笔记本。
6本字典摞在一起高168毫米。
(1)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多少毫米?(2)一摞高504毫米的字典有多少本?(1)168÷6=28(毫米) 28×15=420(毫米)答:15本这样的字典摞在一起高420毫米。
(2) 168÷6=28(毫米) 504÷28=18(本)答:一摞高504毫米的字典有18本。
归总问题先求出总量是多少,然后再求出所要求的问题,这类应用题叫作归总应用题。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年级数学上册讲义(苏教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思维导图+知识梳理+典型精讲+真题演练)知识点一:解决问题的策略1、用列表法整理题中的信息。
在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时,如果信息很多很复杂,而且在列表时所求的问题也没有表示出来,需要根据问题选择相关信息列表整理,从问题想起,或从条件想起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然后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列表法解决求一个部分量的实际问题。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问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在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关系不够清楚的情况下,用列表的方式收集整理信息,并根据表格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弄清应先求什么,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一:解决问题的策略【典例一】四年级同学去参观水绘园。
如果大家乘坐小客车,每辆车坐20名同学,那么正好坐满16辆;如果改乘大客车,正好需要10辆,每辆大客车坐()名同学。
A.8 B.20 C.12 D.32【分析】用20乘16,求出去参观水绘园的学生总数;再用学生总数除以10,求出每辆大客车坐多少名同学。
【详解】20×16÷10=320÷10=32(名)每辆大客车坐32名同学。
故答案为:D本题考查的是归总问题,先求出去参观水绘园的学生总数,再进一步解答。
【典例二】某文具店准备在元旦期间举行“买一送一”促销活动,现在小玲买12支钢笔的钱,元旦时可以买( )支钢笔。
【分析】根据题意,买1支得:1×2=2(支),买2支得:2×2=4(支),买3支得:3【分析】根据题意,四年级有7个班级,每个班级摆放20盆花;五年级有5个班级,每个班级摆放23盆花;用20乘7的积减去23乘5的积,求出四年级比五年级多摆放多少盆20×7-23×5=140-115=25(盆)答:四年级比五年级多摆放25盆花。
解答此题,首先弄清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再找出基本数量关系,由此列式解答。
【典例四】10月25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少先队举行探望退伍老兵活动。
第五单元《五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分析已知条件和逻辑推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处理隐含条件或多条件问题,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逐步引导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从条件出发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学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如何根据条件列出方程式,并求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概念。从条件出发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通过分析已知条件,逐步推导出未知数,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数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利用已知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这一策略如何帮助我们清晰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我们知道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长宽比例,如何求出具体的长和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奥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让学生掌握从条件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分析已知条件、找出未知条件、运用逻辑推理逐步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解读)三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一)教材地位本单元主要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进一步体会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问题。
从已知条件出发,想出由这些条件所能解决的问题,并最终与所需解决的问题建立起联系,这种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我们称之为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习惯上这也被称为综合法。
前后知识联系:(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段目标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本学段目标中提出: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出不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应用意识。
同时也提出:“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1.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学会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从条件出发思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从条件出发思考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进一步发展简单推理的能力;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从条件出发思考,从而与问题建立联系。
2.教学难点:策略的体验与形成。
三、内容编排特点1.所安排的实际问题紧扣常见的数量关系,既突出便于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上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指在数学学习中,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思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过程。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下面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策略和方法。
1.分析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问题,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要求。
分析问题包括确定问题的类型、提取问题中的关键信息、理清问题的逻辑关系,这样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方法。
2.制定解题计划根据问题的要求和已知条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解题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包括确定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考虑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难点、选择合适的数学工具等。
制定解题计划有助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
3.寻找模式和规律在解决一些数列、函数和图形等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数列、函数和图形的变化,寻找其中的模式和规律。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推断未知情况,并使用已知的规律解决问题。
4.建立方程或不等式在解决一些代数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方程或不等式来转化问题。
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我们可以用未知量表示问题中的待求量,并建立方程或不等式。
然后通过求解方程或不等式,得到待求量的值。
5.利用图形化方法在解决一些几何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图形化方法来解决。
可以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构造适当的图形,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的性质和关系,得出解决问题的结论。
6.运用逆向思维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即从问题的答案出发,思考如何推导出这个答案。
通过逆向思考,我们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我们探索问题本质的能力。
7.利用类比思维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类比思维来简化问题。
找到和已知问题相似的问题,然后借鉴已知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新的问题中。
这样可以减少问题的复杂性,更快地找到解决方法。
8.反复实验和检验在解决一些实践性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反复实验和检验来验证我们的解决方案。
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我们可以找出最优的解决方案,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交流。
预设:(1)从条件想起——根据题中的条件,可以分别算出栽的桃树和梨树的棵树;(2)从问题想起——要求桃树和梨树一个栽的棵树,可以先分别算出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提问: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桃树的棵数+梨树的棵数=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
谈话: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题目中基本的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反馈:学生说说列式时是怎样想的,每一步算出的分别表示什么。
谈话:答案是否正确?先题。提出要求:按解答第一个问题的过程完成解题。
反馈:说说怎样根据问题整理条件、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和检验的。
教学重难点:
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解决问题中巧妙的办法和好的谋略,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理解题意。
光盘出示书上第56页例1。
学生自由读题,并和同学说说知道了什么。
2.整理条件和问题。
谈话:读了题目,你有什么感觉?条件比较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整理一下题中的条件?
2.提问:比较这两个问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四、总结回顾,反思策略
提问: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解决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总结。
提问:分析数量关系,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讨论、交流。
五、练习提高
完成“练一练”、练习九第1、2题。
学生尝试整理条件。
交流反馈学生整理方法。
预设:
(1)分别摘录三种果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树;
(2)根据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整理。(突出第二种方法。)
谈话:我们可以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找出需要的条件并列表进行整理。(板书:条件、问题列表整理)
桃树梨树
3行4行
每行7棵每行5棵
3.分析数量关系。
谈话:大家看整理的结果,你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2.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