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谈诗
《诗人谈诗》
如何读懂一首诗,领会《一个深夜的记忆》中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评论的内容,了解作者评意境的诗歌赏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
指导、点拨
五、教学过程
(一)话说诗歌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诗歌吗?理由是什么?同学们平时读诗,要读懂诗中的内容和情感,常用什么方法?如果老师给你一首诗,让你进行赏析,你准备欣赏诗歌的什么?
记事:开门、误认为是阳光、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我感觉到万物沉睡
教师点拨:诗中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但是景中、事中往往含情,请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为何要写这些景?记这些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总结: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三)学习《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了解作者评意境的诗歌赏析方法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意境
2、总结:只评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评诗中的事物画面、评妙词佳句
3、学生任选一个方面进行评价
(五)总结收获,学以致用
用以上的读懂诗歌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习鉴赏《相见欢》
(六)布置作业
用读懂诗歌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方法学习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七)板书设计: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个深夜的记忆
观点: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清:弄清背景
2、学生按照以上方法进行自学、交流讨论展示、教师点拨
展示(1)弄清背景:此诗是作者在抗战期间延安创作的。
《一个深夜的记忆》的写作背景/question/327485404.html
展示(2)
写景:月光流进门槛、风从北边来、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万物沉睡(虚景)
意指思想感情,境指诗中的事物画面。意境是指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描绘的/Class23/4726.html
2、朗读原文,勾画作者评论这首诗的句子,想一想这些评论侧重于评价这首诗的什么。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诗人谈诗
[多选]对于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可采用()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ABCD [配伍题,B型题]是运用物理化学原理、方法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有关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剂型特点、质量控制等内容的边缘科学。</br>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科学。</br>是研究药物制剂工业生 [单选]确定基础资料编码规范,是在哪个阶段完成的?()A.准备阶段B.蓝图设计C.系统实现D.验收交付 [问答题,简答题]何为变温吸附? [问答题,简答题]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同时启动两台膨胀机,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判断题]一般焦炉煤气混合煤气冷凝液送焦化脱酚设施集中处理,其它煤气的冷凝液经释放后即可排放。()A.正确B.错误 [单选]下列分析中,()应考虑关联效果,对项目涉及的所有社会成员的有关效益和费用进行全面识别。A.社会分析B.风险分析C.经济分析D.经济影响分析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某市政府投资的一建设工程项目,项目法人单位委托某招标代理机构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代理项目施工招标,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编制了招标控制价。招标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l:招标信息在招标信息网上发布后,招标人考虑到该项目建设工期紧,为 [单选]以下对嗜铬细胞瘤的描述,错误的是A.90%的嗜铬细胞瘤发生于肾上腺髓质,10%发生于肾上腺外交感系B.绝大多数为单侧性,双侧病变占10%左右C.肿瘤属良性,有包膜,内部常有囊性变,偶可有出血D.主要症状为阵发性高血压或持续性高血压阵发性加剧E.嗜铬细胞瘤的大小和症状关系 [单选,A1型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母儿血型不合的诊断要点的是()。A.血型、抗体效价测定B超检查C.胎盘功能检查D.羊水检查E.依据病史及症状 [单选]欲设计C35普通混凝土,其试配强度为()MPa。A.43.2B.41.6C.44.9D.40 [单选]沿绝缘子串进入法只适用于()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A、110B、220C、330D、500 [单选,A1型题]中兽医认为,五脏可归属于五行,其中肾属()A.木B.火C.土D.金E.水 [判断题]在单胃家畜饲粮中不必强调维生素B族的供给。()A.正确B.错误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冷凝集试验正常参考值是()A.<1:20B.<1:40C.<1:80D.<1:160E.<1:320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选择氢原子核作为人体磁共振成像的原子核的理由是()A.1H是人体中最多的原子核B.1H约占人体中总原子核数的2/3以上C.1H的磁化率在人体磁性原子核中是最高的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单选]根据营业税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混合销售行为中,应当一并征收营业税的是()。A.贸易公司销售货物的同时负责安装B.百货商店销售商品的同时负责运输C.建筑公司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并实行分别核算D.餐饮公司提供餐饮服务的同时销售酒水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适用于()A.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出血C.胃癌并出血D.胆道出血E.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 [单选]安全审计是保障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不包括()A.检测对系统的入侵B.发现计算机的滥用情况C.发现系统入侵行为和潜在的漏洞D.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 [填空题]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单选]某建设项目的总投资为5600万元,年平均利润总额为1200万元,则该建设项目的总投资收益率为()。A.23.43%B.21.43%C.17.65%D.18.46% [单选]下列哪一项不是肝部、叶的正确分法A.正中裂把肝分为肝左、右半肝B.中肝静脉将肝分为右肝前、后两叶C.右肝静脉将肝分右前、后两叶D.左肝静脉将肝分为左内、外叶E.胆囊与下腔静脉左侧壁连线将肝分为左、右半肝 [判断题]锉削软材料时,应选用齿距较小的锉刀进行工作。()A.正确B.错误 [单选]车辆应当(),装载物不得触地拖行。车辆装载物易掉落、遗洒或者飘散的,应当采取厢式密闭等有效防护措施方可在公路上行驶。A、规范行驶B、规范驾驶C、规范装载 [单选]感染邪毒型产后痉证的治疗方剂为()A.玉真散B.撮风散C.三甲复脉汤D.解毒活血汤E.安宫牛黄丸 [单选]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等无定额可循的工程项目应选用的持续时间计算方法是()。A.经验估计法B.定额计算法C.定性分析法D.定量分析法 [单选,A1型题]111In-DOCT(铟[111In]奥曲肽注射液),主要聚集在哪些受体阳性的肿瘤()A.整合素受体阳性B.生长抑素受体阳性C.多巴胺受体阳性D.雌激素受体阳性E.血管活性肠肽受体阳性显像 [单选]花卉园艺学研究的内容是()。A.花卉的种类、形态、产地B.花卉的繁殖、习性、栽培C.花卉的园林用途D.包括A、B和C等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单选]关于产褥期的健康教育,错误的是()。A.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应卧床休息24小时B.保持会阴部和乳房的清洁C.营养合理,防止便秘D.居室应安静,舒适E.阴道自然分娩产后第二日可在室内随意活动 [单选,A1型题]小儿巨大肾积水的定义是指()A.肾积水容量超过300mlB.超过24小时尿液总量的肾脏积水C.导致肾实质显著破坏、肾功能严重丧失的。肾积水D.肾脏体积巨大,体表能扪及巨大包块E.肾积水容量超过800ml [单选]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不可能有下列哪项心电图改变().A.左房增大,P波增宽超过0.11s,有切迹B.心房颤动C.右室肥厚的心电图图形D.左室肥厚的心电图图形E.右束支传导阻滞 [判断题]国民收入变化量是投资变化量的倍数,这个倍数就是投资乘数。()A.正确B.错误 [多选]依照《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下列属于商业银行应评估的是()。A、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B、并购双方从战略、管理、技术和市场整合等方面取得额外回报的机会C、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D、并购后新的管 [问答题,简答题]当阴床先失效或阳床先失效时,阴床出口水质的变化情况如何?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有关"窗口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A.利用窗技术可将任一范围的CT值调到人眼可识别的16个灰阶显示B.窗位是指窗宽上限与下限CT值的平均值(中点)C.窗位与窗中心指的是同一个概念D.调窗目的是为了适应胶片的感光度E.视不同组织影像,应适当地调整窗宽/窗 [单选]合同终止最正常和最主要的形式是()。A.抵销B.混同C.提存D.合同的履行 [问答题,简答题]分离机停车如何操作? [单选,A1型题]动脉导管未闭脉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A.心脏存在着异常的通道B.主动脉的血分流至肺动脉C.肺循环血流量的明显增多D.体循环血流量的明显减少E.收缩压的明显升高 [单选]当我们用货币购买商品时,货币承担的功能是()。A.交换媒介B.价值标准C.延期支付标准D.储藏手段 [单选]义务教育法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社会组织,应当经()批准。A、地市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C、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
九年级诗人谈诗教学设计
九年级诗人谈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2)掌握诗歌赏析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去理解诗歌的内涵。
(2)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让学生能够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诗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欣赏法、写作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或展示一首经典的诗歌,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诗人谈诗。
(二)知识讲解1、诗歌的定义和特点简单介绍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强调诗歌的语言简洁、形象、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2、诗歌的意象解释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意象去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诗歌的意境阐述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诗歌所营造的独特意境,体会意境之美。
4、诗歌的情感表达指出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让学生学会从诗歌的字里行间去捕捉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诗歌赏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九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诗歌,如《乡愁》《我爱这土地》等,进行详细的赏析。
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自主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所表达的含义。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以及作者通过诗歌想要表达的情感。
4、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诗歌创作1、给出一个主题,如“校园生活”“青春梦想”等,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2、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诗歌知识,选择合适的意象,营造独特的意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苏教版语文九上诗人谈诗学案
诗人谈诗学习目标:1、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2、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
学习重难点: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
2、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课前预习:1、了解文学的四大体裁。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
2、了解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一种最为精粹的文学种类,它是文学之王。
在文学的大家族中,它的历史最为悠久,它的传播范围也最为广泛。
只有学会了领会、感受、体悟诗歌,才算是学会了欣赏文学,才算是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3、借助资料了解作者曾卓。
曾卓,当代诗人。
其诗富有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
代表作有《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尤其《老水手的歌》为作者的抗鼎之作。
鲁蔾,现代作家。
历任天津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理事。
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鹅毛集》、《红旗手》等,还发表过小说、寓言等作品。
4、给加点字注音。
门槛()曙光()乍然()眺望()旷野()弓弦()山峦()笼罩()5、反复诵读诗歌,体味身处黑暗的他对光明的渴求。
师生双边活动:1、反复诵读诗歌。
2、先不看作者的评价,把自己对诗的感受、体会、心得甚至困惑,用随文批注式写在书旁。
3、小组交流。
①同学之间把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换,互相评价。
②把你们组的集体智慧展示给同学们。
4、有没有那位同学的意见在小组内未得到认同,但现在心里仍然有些不服气的?可以将你的观点说给大家听一听吗?5、小结:对同学的评价做出点评归纳总结。
6、读曾卓的评论。
①把你认为与作者的见解不同的可以拿来共同鉴赏。
②将自己的见解与作者的评价比较,看看自己与作者相差多少,相同的是哪些,哪些不及作者,哪些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加以纠正。
③说一说他的评论比我们的分析丰富深刻的地方有哪些?7、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透辟?①抓住要旨,体味意境;②展开联想,丰富内涵;③联系时代,深化主题。
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诗人谈诗》
十五《诗人谈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3.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学习重难点】1.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2.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自主学习】1.朗读文本内容,对第一课时相关知识作回顾。
2.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诗歌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寓言诗。
②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优秀的诗歌不但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而且具有充沛的感情。
③诗歌具有丰富的想像,通过想像寄托诗人的愿望、理想,表达诗人的感情。
④诗歌,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生动,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
3.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①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②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在沉静中。
()③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远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
()4.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课堂探究】朗读曾卓《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与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深入挖掘文本。
1.《一个深夜的记忆》的作者鲁藜,以自己的独特眼光,从常见事物身上发现了美,你能说出他发现了怎样的美吗?2.《一个深夜的记忆》是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和描写的。
“我”对描写对象的认识、感情有没有变化?有怎样的变化?请你结合作品作一点具体分析。
3.《宁静而深沉的意境》一文中提到李白和鲁藜都对月光产生了错觉,但又有些不同,你能说说不同在哪里吗?4.你能说说评论者曾卓为什么会偏爱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吗?【达标检测】阅读下面两首小诗,完成相应习题。
【甲】小池【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写出甲诗中表现自然景物之间亲密融洽关系的词语。
诗人谈诗
三、研读《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对照阅读。
过渡:上面是我们对这首诗的赏析,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曾卓是如何赏析这首诗的,跟我们的赏析有何不php?id=36207
1、课前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先请大家看看这id=264php?id=36207
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
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
把自己当作泥土吧6.htm
《泥土》赏析/question/213286676.html
附板书设计:
诗人谈诗
诗歌语言宁静——境
诗歌形象
思想情感深沉——意
艺术特色
七、教学反思
我把我的课堂设计为以下几个环节:
1、反复诵读,自我欣赏。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边朗读边尝试分析句子含义。因为事先要求学生熟读了《一个深夜的记忆》,并要求尽量背诵,于是有学生就背了出来,但是很明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于是我给出小诗背景,要求学生讨论完成句子意思的释疑。学生表现很踊跃,但是总有说不透的地方,我再在旁边做一点拨,总结了这一首诗的语言特点。这就完成了学生自我的阅读,接着我开始进入我教学的第二个环节,
(1)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从下面意象你联想到了什么。
深夜:(劳动人民处于黑暗统治之中)
黎明:(战争取得胜利)
北边:(西北抗日根据地)
(2)你提炼出了这首诗背后的深层意蕴了吗?是什么?
生答,师总结: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
4、三读《一个深夜的记忆》,品味美点。
(1)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练,请举一例作点赏析。(生讨论,展示成果)
3、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从预习中你了解到《一个深夜的记忆》是在什么样的时代下产生的作品?
诗人谈诗
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 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 指他自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广大 人民的殷切期待融合在一起了。
小结:鉴赏现代诗歌
(1)诗歌的语言 (2)诗歌的形象 (3)诗歌的情感 (4)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歌的语言
• 诗歌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 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 语言富有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 点。所以,鉴赏诗歌要反复朗诵,尽 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 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语言特点
• 1.精练: • 2.准确:
• 第一节的十八个字里,诗人却蕴藏着多么丰富的内涵。 这就是语言精练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 第二节中的 “仿佛”,就是把想象合情合理的表现出来 了。可见准确的使用词语对增强使诗的艺术表现力之重 要。 • 这首诗的寄寓也是非常丰富而深刻,诗歌通过精练准确 的语言,营造了特定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丰富 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
门槛 ( kǎn ) 乍然 ( zhà ) 眺望 ( tiào )
曙光 ( shǔ ) 山峦 ( luán ) 藜 ( lí)
朗读释义
•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 (2)边朗读边尝试分析诗句的含义, 把行与行、节与节之间跳跃的空隙填补 起来。
第一节
通过写对月光的误解写盼望长夜的结束. (现实)
拓展:欣赏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tuí pǐ)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课件15 诗人谈诗(苏教版 九上)
得丰富多彩。
【沙场点兵】 品析“河岸被山影压着”里的“压”字的妙处。
答案:“压”字,给人一种很沉重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既
写出了现实的黑暗,又表现出诗人盼望黎明却不到的压抑心情。
依据图示,完成下题,归纳反思。
其次,在曾卓的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 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 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
(2)诵读《一个深夜的记忆》,概括每节诗的大意。 答案(示例):第一节写诗人眼前的月光及产生的错觉;第二节 写由风声引起的联想;第三节又回到现实,写月夜下诗人所见 之景。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把某些
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 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
余地。
2.体会情感 (1)结合每节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在每节诗中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答案:第1节,通过对月光的误解写盼望长夜的结束。第2节, 通过由风声引起的联想表达对黎明的渴望。第3节,写又回到 “万物还在沉睡”的现实的夜中。 (2)着眼全诗,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现实中夜景的描绘和由此引发的想像,表 达了诗人内心对黎明的渴望,对光明的殷切期待。
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1.正音辨形
﹒
望
乍然(
)
门槛(
lǒnɡ(
)罩
﹒
)
山峦(
shǔ(
)光
﹒
)
tiào(
诗人谈诗第二稿doc
江滨中学九年级语文四动三三制教学案第二稿课题:《诗人谈诗》第四单元第五、六课时实际上课时间:主备:陈洁审核:朱军签字:执教: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2.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
【学习重点】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学习难点】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
【学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分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内互助、组际互助三步)1.给加点的字注音。
门槛.()曙.光()乍.然()眺.望()旷.野()弓弦.()山峦.()笼罩.()补充字词:2.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思考问题。
(1)说说下面形象在诗中的深刻含义。
深夜:黎明:(2)在这首诗的第二节,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思考问题。
(1)从本文中找出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
(2)曾卓对此诗有什么样的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4.你还有什么问题,把它写下来。
二、重难点讲解1. 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2.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
三、课堂反馈《乡愁》赏析乡愁余光中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
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
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
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
语文:第15课《诗人谈诗》课时训练4(苏教版九上)
九(上)语文第四单元十五诗人谈诗【课内阅读】一个深夜的记忆鲁藜月光流进门槛我以为是阳光开门,还是深夜不久,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声响河岸被山影压着有星流过旷野去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1.阅读第1节,谈谈你对“开门,还是深夜”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第2节,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出一种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3节,揣摩“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练,请摘录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发现诗意(刘心武)邻居小焦曾跟我抱怨:“我简直像住在‘女生宿舍’啊!一个进入了更年期,一个进入了青春反叛期!”听他细说,发现他妻子的更年期综合症并不严重,倒是女儿焦姝的青春反叛如雷似电。
前一阵,他女儿放学刚进家门,还没跟父母照面,就大声嚷嚷:“什么也别问我!”然后进了自己房间,“嘭”的一摔门。
《诗人谈诗》
社会与政治的主题在诗人作品中的体现
社会与政治是诗人作品中重要的主题之一,诗人们通过描写社会现象、历史事件、政治斗争 等元素,表达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在诗人作品中,社会与政治主题常常与爱情、自然、文化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 化现象。
诗人们通过揭示社会与政治中的矛盾和问题,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政治斗争的支持 。
失恋的影响
失恋是诗人创作中常见的主题,失恋 的痛苦、失落和挣扎往往成为诗人创 作的灵感来源。
友情经历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友情经历
诗人的友情经历对其创作产生 了影响,如朋友的情感、朋友
之间的互动和支持等。
朋友的支持
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是诗人创作的重 要动力,朋友之间的互相启发和支 持也影响了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
分析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 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分析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开创了独特的诗歌风格,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借鉴
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元素,促进了文化交 流与融合
贡献
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教育意义,对后世产生深远 影响
对未来研究诗人和诗歌的展望和启示
精神与宗教的主题在诗人作品中的体现
精神与宗教是诗人作品中重要的主题之一,诗 人们通过描写精神世界、宗教信仰、哲学思考 等元素,表达对人类精神生活的探索和思考。
在诗人作品中,精神与宗教主题常常与爱情、 自然、社会等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的文 化景观。
诗人们通过探讨精神与宗教中的哲学思想和信 仰体验,表达了对人类精神生活的理解和探索 。
展望
1
2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诗歌的重视,诗人和诗歌 研究将更受关注
苏教版第15课诗人谈诗教学课件
2.【难点探究】曾卓对《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为何会如此 深刻透辟? 【答案】(1)第一,他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 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寂,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 对“夜的沉寂”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的见解和 体会。流星和风声,一有形无声,一有声无形,但是曾卓用 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寂的 参照物,而夜则因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其次,在曾 卓的笔下,“夜在沉寂中行进,拂晓即将到来”,这是原诗
1938年,鲁藜作为进步青年到达延安。诗人写《一个 深夜的记忆》时,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 处的延安虽然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 诗人在诗中借描写月光和月光下的山影、旷野,表现了战 争年代人们盼望“拂晓”,期望光明的情怀。《一个深夜 的记忆》一诗,没有注明写作日期,诗人鲁藜曾经致函沈 栖,“我想大约在1941年间,是我宿营于雁门关外一个山 村里写在我的日记册中的”。
《XXX而深沉的意境》
1. “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句中的“偏爱”一词有 何作用? 【答案】“偏爱”一词写出了作者对鲁藜这首诗特 殊的爱好之情。
2.“从梦中乍然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 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这里的
“错觉”指什么?举李白的例子有何作用? 【答案】“错觉”是指把月光误以为是曙光的来
重点品析《一个深夜的记忆》
1. 诗人将“流进门槛”的月光误认为是阳光,那么 “阳光”在这里还有别的意思吗? 【答案】“阳光”还指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
2. 诗中的“深夜”和“拂晓”两个意象各具有怎样的 象征意义? 【答案】“深夜”既指自然界的深夜,又颇含深 意,指的是当时中国还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 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拂晓”指的是诗 人内心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
《诗人谈诗》ppt课件3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一个深夜的回忆
❖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体。是诗人通 过创设意象构成的一个必需要我们 用想象来填补的空间。当你把你脑 海中的画面还原成文字时,你就是 在阐发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际。
情 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七里香 席慕容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求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雨巷 戴望舒
❖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 的姑娘。
❖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 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啊! /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啊! /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发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闻声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惧,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看到将来
❖ 每当我从深夜醒来 / 我似乎都会看到将来 ❖ 因为,那个时候, ❖ 群星的光辉 / 静静地洒满窗外。 ❖ 每当我从晴空中识别出朝阳 / 我似乎都会看到将来, ❖ 因为,那个时候, ❖ 年轻的光芒 / 热情地为大地涂上了七色。 ❖ 每当我从窗中看到火红的云霞 / 我似乎都会看到将来, ❖ 因为,那个时候, ❖ 成熟的太阳 / 又将为明天酝酿出满世界的华彩。
九年级诗人谈诗知识点
九年级诗人谈诗知识点在九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诗人谈诗”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部分。
通过了解诗人对自己或他人诗歌的解读,我们能够更深入地领略诗歌的魅力,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首先,我们来谈谈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和思想的具体形象。
比如,月亮在很多诗中都代表着思念和团圆;梅花往往象征着坚韧和高洁。
诗人通过巧妙地选择和组合意象,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
在《乡愁》这首诗中,诗人余光中巧妙地运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诗歌的语言也是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诗歌的语言往往是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
诗人会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来增强诗歌语言的感染力。
例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灵巧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样不容忽视。
节奏指的是诗歌中语音的轻重、长短、高低等有规律的变化。
韵律则主要是指押韵,即诗句末尾的字音在韵母和声调上的相同或相似。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押“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在诗人谈诗时,情感表达是核心。
每一首诗都蕴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有的诗人直抒胸臆,将情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有的则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花鸟的悲伤来烘托诗人忧国忧民的沉痛心情。
对于诗歌的理解,还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
诗人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都会对其诗歌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比如,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大多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气息;而杜甫经历了安史之乱,他的诗作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
此外,诗歌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诗人的风格豪放飘逸,如李白;有的则沉郁顿挫,像杜甫;还有的清新自然,例如王维。
十五 诗人谈诗
十五诗人谈诗十五诗人谈诗曾卓(1922—2019),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
他的诗凝练自然,富有哲理,感情真挚而深沉。
他的文章也有一种诗的韵味。
代表作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散文集《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听笛人手记》等,诗论集《诗人的两翼》等。
鲁藜(1914—2019),福建同安人,当代作家。
鲁藜是“七月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诗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富有象征主义的歌咏,充满浪漫主义的情调,具有哲理的内涵。
他的一生就是一首悲壮的诗,在他痛苦的深渊里“浮出彩霞的光彩”。
主要作品有诗集《醒来的时候》《锻炼》《红旗手》《鹅毛集》等。
曾卓和鲁藜都是“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两人在患难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曾卓以诗人的身份写下了这篇对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表达对诗友的一种支持。
洗lǐ( ) pò( )切⎩⎨⎧kuàng ( )野kuàng ( )产 ⎩⎨⎧tiào ( )望 tiāo ( )拣 ⎩⎨⎧沉shuì( )tuò( )弃 ⎩⎨⎧山luán ( )依liàn ( ) ⎩⎨⎧lǒng ( )罩葱lóng ( ) ⎩⎨⎧弓xián ( )xián ( )窗 ⎩⎨⎧xiǎnɡ( )亮shǎnɡ( )午 ⎩⎨⎧yǐnɡ( )子憧jǐnɡ( )3.【识记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山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笼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洗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敏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5)深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忽然;突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诗人谈诗》类文阅读强者的座右铭苏教版
强者的座右铭
若是所有人都因害怕而离开了你,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就chǎng高兴扉.,孤单前进!
若是无人在暴风暴雨的茫茫黑夜里高举火炬,
那么,你,一个不幸的人,
让痛苦点燃你心中的明灯,
让它成为你惟一的光明。
(选自《泰戈尔诗集》)
鉴赏要点
本诗作者是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原题“惟一的光明”,后被改成“强者的座右铭”。
全诗节拍明快,言简意赅,警告人们面对孤独要勇敢前进,把孤独的痛苦作为照亮自己前进的明灯,对人有励志修身、敦促警醒的作用。
诗人谈诗
独到的评论: 首先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吹
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也 夜的宁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 其次”夜在曾卓的笔下”夜在沉 静中进行,黎明即将到来”,是原 诗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 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 处,是诗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静
宁静
境
以动衬静
深沉
意
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 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
诗歌评论的特点: 篇幅短小, 结构严谨, 见解独到.
鉴赏现代诗歌
• (1)诗歌的语言 • (2)诗歌的形象 • (3)诗歌的情感 • (4)诗歌的艺术特色
• 鲁藜(1914-1999)原名 徐图地,笔名流痕、怒隶、 鲁加、许怀榕等。他的诗 富于哲理,诗风纯真清丽, 是我国“七月诗派”的卓 越代表。因所谓“胡风反 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 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 副主席、作协主席,中国 作协第四届理事。从19 3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 有诗集《醒来的时候》、 《儿时的歌》、《鹅毛 集》、《鲁藜诗选》等。
• 这里的我”是一个艺术形象,而不 是指诗人实在的自我.
3、情读:
联系作者的思想、 生平和创作背景,融入 作者情感世界中。
全诗由现实到想象出 的失境,再回到现实, 意境:宁静而又深 沉”.
可以自选某个角度,不必面面俱 到: 或修辞手法,或词语妙用,或词 语的深层含义, 或展开联想,不同作家作品、相 似作家作品进行比较, 或引用原文,叙议结合。
赏析指导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曾卓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诗人谈诗》拓展阅读素材苏教版.doc
《诗人谈诗》拓展阅读华丽与幻灭我想与大家分享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诗人好像走到庙里抽了一支与他命运有关的签,签的第一句就是“向晚”,“向晚”就是已经快要入夜了。
“向晚”不仅是在讲客观的时间,也是在描述心情上趋于没落的感觉。
白天快要过完了,有一点不舒服,“意不适”。
在杜甫或者李白的诗里都可以看到在快乐与悲哀之间的巨大起伏,可是在李商隐的诗里,你永远看不到大的呐喊或者呼叫——他如果要掉泪,也是暗暗地在一个角落里。
这种很低迷的哀伤,弥漫在晚唐时期,变成一种风气。
“向晚意不适”,是描写心情上的一种百无聊赖的感觉、一种讲不出理由的闷。
“不适”用得非常有分寸,就是有一点不舒服,也讲不出什么不舒服。
如何解脱呢?“驱车登古原”,想要走出去,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去散散心吧,出去走一走,疏解一下愁怀,就驾着车子去了古原。
“夕阳无限好”,在郊外的平原上,看到一大片灿烂的夕阳,觉得很美。
我觉得“无限”两个字用得极好,“无限”是他的向往,他希望这个好是无限的,可是前面有“夕阳”两个字,无限好就难免荒谬。
夕阳很灿烂,终归是向晚的光线,接下来就是黑暗。
二十个字当中,李商隐几乎不讲他自己的生命,而是描写了一个大时代的结束。
从这首诗里面,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李商隐的美学组合了两种完全不相干的气质——华丽与幻灭。
他极度华丽,可是极度幻灭。
通常的文学史上会评价李商隐的诗“语极艳”——语言词汇非常的艳,可是“意极哀”——内心的感觉非常悲哀。
艳丽与悲哀,通常被认为是相反的美学特征,却被李商隐放在了一起。
【附】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读后思考】1.在作者看来,李商隐的这首诗有什么特点?2.《诗人谈诗》与本文都是谈论诗歌,这两篇文章鉴赏诗歌的着重点有哪些异同点?《华丽与幻灭》1.极度华丽之后是极度幻灭。
“语极艳”,“意极哀”。
2.不同点:《诗人谈诗》着重分析了作者所见所感,本文则着重分析了作者本人的性格和创作风格;相同点:两者都根据时代环境分析了诗歌的含义和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提示:1、曾卓认为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2、曾卓对此诗的评价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
3、作者说:“用了‘感觉到’这个词,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说“感觉到”有双重含义。问:这双重含义是什么?
4、诗是语言的艺术。读这首诗,首先感觉的就是语言的精练和准确。第一节“月光流进门槛”中哪一个字用得非常精练?
六、课堂总结。
鲁黎给了我们在暗夜里前行的勇气,曾卓给了我们用美的眼光赏析诗歌的智慧。诗歌是属于“真”“善”“美”的,诗歌评论就是把诗歌独具的这种特质呈现给喜欢诗歌的人们,让我们也拥有一双慧眼,从诗歌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激情,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
七.课堂练习
课堂小测(15分钟)
写一篇评论:
阅读席慕容的《七里香》,自选角度写一篇短评。
请在原诗旁以加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独特的感悟与发现。
(老师引进概念:意象,意境。用幻灯展示看幻灯第四片。然后指导评析诗歌。出示幻灯片
自读提示:
朗读诗歌,一般有以下四个层次:
⑴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句读(dòu);
⑵再读,要求感知诗意,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⑶三读,想像描述,再现意境,把握情感基调,梳理情脉;
教学难点:尝试写简单的诗歌评论。
课时划分
共一课时
教具准备
PPT
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有人说:写一首小诗,就是抒发一段情感,表达一份思想,展现一种人生;而读一首诗,则是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诗歌被称作是文学的骄子和宠儿。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题为“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诗歌,也许我们会“进入一段情境,品味一份哲理,感受一种人格。”
简介作者曾卓,幻灯显示: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当代诗人,其诗富于感情,有较深的内涵,诗风朴实、醇厚,虽然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但热情却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退却。出版的诗集有《门》(1944)、《悬崖边的树》(1981)、《老水手的歌》(1983)。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准确、有情感的朗读诗歌。
2、感受诗歌的情感意蕴,体会诗歌的意境。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对诗歌评论的方法和思路。
(请一个学生大声朗读或全体齐读)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习《一个深沉的记忆》14分钟完成)
1、师:首先,我们来完成目标1。
自主朗读诗歌,自主评析:
课题
诗人谈诗
主备人
辅备人
教学目标
1、准确、有情感的朗读诗歌。
2、感受诗和见解。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对诗歌评论的方法和思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联系时代背景,读懂诗人的感情,读懂诗歌的意境。
2、通过辨析评论,理清作者评论诗歌的思路,和他对鲁黎的独到见解。
检查自学效果:1、曾卓认为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
诗歌营造了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2、曾卓对此诗的评价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
首先,他指出“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这里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的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其次,在曾卓的笔下,“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原诗在字面上没有出现的意蕴,是曾卓对它的发挥。这个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
附:《七里香》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在绿树白花的篱前
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
而沧桑的二十年后
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
微风拂过时
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
板
书
设
计
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
宁静
深沉
境
静
以动衬静
意
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
课后反思:
“流”字,既写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又使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一个“流”字改变了一种场景,使人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重读《诗人谈诗》原文,谈谈自己独特的看法)
赏析指导:读诗要有独特的感觉,就是指不但要能够进入诗的意境,而且还要通过自己的独特感受来产生联想,以进一步丰富诗的内涵。
因为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而且这里的阳光含有另一层意思,就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追求。写出这种“错觉”,更显示他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
2、“开门,还是深夜”,这一句只是对错觉的纠正吗?
此句是含有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他身处的延安虽是解放区,但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所以“还是深夜”不只是对错觉的纠正,也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
如果曾卓仅仅是复述一番诗的意境,他的评论就等于把诗改写成散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1、“我以为是阳光”,这是一种“错觉”,诗人为什么不马上改正这种瞬间的错觉还把它诉诸成文字?
2.、“开门,还是深夜”,这一句只是对错觉的纠正吗?
1、“我以为是阳光”,这是一种“错觉”,诗人为什么不马上改正这种瞬间的错觉还把它诉诸成文字?
⑷四读,鉴赏诗歌,从意境、情感、语言等角度欣赏诗歌的美。
自读提示:
1、请你根据音节划分法,给诗的第一小节划分朗读节奏。(用“/”表示)
2、诗歌善用虚实并用的手法,从诗中找出一处虚写句,写在下面。
3、诗人为什么会把月光当成阳光?这里的阳光有什么特殊意义?
4、诗中的语言具有侧面暗示的特点,你认为诗中哪些语句暗示了诗歌的主旨?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说明对诗歌都有了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在整体小结一下这首诗。用幻灯展示。
一个深夜的记忆
第1节,通过对月光的误解写盼望长夜的结束。
第2节,通过由风声引起的联想表达对黎明的渴望。
第3节,写又回到“万物还在沉睡”的现实的夜中。
师:我们刚才自主学习了这首诗,诗人是如何评论这首诗的呢?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向极具影响力的诗人请教,是怎样以诗人的身份评论这首诗的。认真拜读曾卓的《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看看哪些与自己的想法相同,哪些比自己更深入,哪些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应加以纠正;最后在原诗旁边加上批注。
2、诗中“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来临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融合在一起了。
3、诗是语言的艺术。读这首诗,首先感觉的就是语言的精练和准确。第一节“月光流进门槛”中哪一个字用得非常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