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操作无菌实验的技能•熟悉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和原理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无菌实验操作技巧,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是把微生物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使其得到营养、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一般有两种方法: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无菌实验是指在无微生物干扰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通常需要采用灭菌和消毒等技术。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试剂:琼脂、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碘酒、70%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清洗试管、培养皿等实验器具,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物。
2.培养基制备:称取适量的琼脂和磷酸盐缓冲液,加入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进行灭菌消毒。
3.杂菌检测: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倒在培养皿上,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是否有杂菌的生长。
4.微生物接种:采用无菌技术,将培养物移植至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标明不同的培养条件和试验目的。
5.培养条件:培养箱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调节和控制。
6.观察和记录:观察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7.鉴定和鉴别:采用显微镜等检测技术,进行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别,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污染。
2.实验室要保持干净卫生,经常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环境。
3.对于具有毒性的试剂,要注意正确配制和储存,避免误用和事故发生。
4.操作结束后,要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高中生物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选修1.docx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中需含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
2.消毒的目的是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灭菌则是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3.实验室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使用紫外线或化学药剂进行消毒,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等。
4.固体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为:计算―→ 称量―→溶化―→ 灭菌―→ 倒平板。
5.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6.长期保存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法。
一、培养基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种类: ( 按物理性质分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 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二、无菌技术1.获取纯净培养物的方法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具体操作如下:(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1)概念: [ 填表 ]芽孢和孢子比较项目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消灭微生物的数量能否被消灭消毒较为温和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能灭菌强烈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能(2)常用方法: [ 连线 ]三、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操作步骤:计算→ 称量→ 溶化→ 灭菌→ 倒平板(2)倒平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①请用文字和箭头写出正确的倒平板操作流程:丙→乙→甲→丁。
②甲、乙、丙中的灭菌方法是灼烧灭菌。
③丁中的操作需要等待平板冷却凝固才能进行。
2.纯化大肠杆菌(1)纯化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优秀教案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基础知识(一)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
1.根据外观的物理状态,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培养基和培养基等。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剂表面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
2.根据培养基中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培养基。
培养基是通过加入准确称量的高纯度化学试剂与蒸馏水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如培养细菌用的葡萄糖铵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的优点是化学成分及其含量明确、实验的可重复性好,缺点是配制繁琐,成本较高。
3.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培养基可分为基础培养基、培养基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分离出特定微生物(如培养酵母菌和霉菌,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在培养基加入;若在培养基中加入,即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将真菌分离出来;无氮培养基不含氮元素,可用于选择能的细菌)4.培养基的化学成分一般都含有、、、四类营养成分。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物、无机物)作碳源,也是能源。
5.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等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要将培养基的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________的条件。
(二)无菌技术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_________________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1)消毒是指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仅杀死物体表面或_________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______和_______)。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程标准】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基础知识】1.培养基是指-------------------------------------------------------------------------------。
据物理性质将其分为---------------------和----------------------、-----------------------。
据用途分为------------和----------------------。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括------------、------------、------------、------------、------------。
3.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条件。
4.自养型微生物常用的碳源是------------、------------,氮源是------------、------------。
异养型微生物常用的碳源是------------、------------,氮源是------------、------------。
5.消毒是指---------------------------------------------------------------------------------。
灭菌是指------------------------------------------------------。
6.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微生物实验室是学习微生物学的重要场所,是进行培养、分离、鉴定菌种的地方。
而微生物培养技术则是实验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习和研究微生物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全面掌握培养技术。
一、前期准备1.配置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营养基础,其配制需要大量的精确数据。
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准确称量各种化学药品,将其加入蒸馏水中,并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
2.消毒准备:在进行微生物实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消毒理念,以保障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在进行培养实验前,必须对培养箱、仪器、玻璃器皿、培养皿、培养计等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外来污染的发生。
3.孔板单元格的配置:孔板单元格是用来培养微生物菌株的重要器具。
在进行孔板单元格配置前,需要提前计算好每个孔的配液容量,并进行液体均匀分配。
孔板单元格配置完成后,需要将其进行灭菌处理。
二、培养实验1.菌液接种:在进行菌液接种前,需要将已经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株悬浮于对应的培养基中,并进行摇床震荡,以使细胞均匀分散。
接种时将菌液以无菌感染杆头从角落处蘸取适量菌液擦拭在培养基上,同时需要将杆头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移菌污染。
2.培养箱中的控制:在进行培养箱中的培养实验时,需要对培养箱进行严格的控制,保持箱内相对稳定的温度、湿度和气氛等环境,以使菌株能够顺利地生长和繁殖。
三、培养实验的后续处理1.微观形态观察:在进行培养实验后,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微观形态观察,了解被培养物种的特征和形态。
同时对形态表征做记录并保存相应的培养物种。
2.传代 & 保存: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培养物种进行传代,将新培养出来的细菌通过分离培养的方式培养到下一代。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保存存活菌株,常用低温冷藏保存、隔水保温的方式进行保存。
四、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必须做到充分,确保实验胜利。
2.在进行实验时,务必主动关注实验环境,做到实验现场整洁干净,保持局部空气卫生。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育一、课题目标认识相关培育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育。
二、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课题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三、课题背景剖析课题背景经过生产中的实例,第一指引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育过程中,保持培育物纯净的重要性。
教师不用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能够充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领会培育物纯净关于微生物培育的重要性。
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育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供给优秀的生计环境,同时阻挡或克制其余微生物的生长。
四、基础知识剖析与教课建议(一)培育基知识重点: 1. 培育基的用途和种类,指出培育基可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 2. 不一样的微生物常常需要采纳不一样的培育基配方; 3. 只管培育基的配方各不同样,可是其基本成分都包含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教课建议:教师在介绍液体和固体培育基时,宜联合教材供给的图片进行解说,以增进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材以表格的形式供给了一个培育基配方的实例。
教师能够采纳资料剖析的形式,让学生经过主动的剖析,认识培育基的基本构成成分,并联合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的知识,让学生从生物体构成的基本元素这一角度理解培育基中为何都需要具备这些基本成分。
(二)无菌技术3. 常用的消毒与灭知识重点: 1. 无菌技术的含义;消毒与灭菌的观点及二者的差别;菌的方法,接种环灼烧灭菌的方法。
教课建议:教师能够第一联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买卖识到平时的生活环境中,时时刻刻每处都存在着微生物,任何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可能将某种微生物引入到培育物中,而后再重申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育微生物的操作中,全部防备杂菌污染的方法。
不论是随后将要学到的倒平板、平板划线操作,仍是平板稀释涂布法,其操作中的每一步都需要做到“无菌”,即防备杂菌污染。
只有娴熟、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才可能成功地培育微生物。
《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微生物的观点,掌握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如接种、培养、观察等。
2. 教学难点:微生物的观察和识别,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无菌实验室、培养皿、接种针、牛肉膏培养基等。
2. 实验试剂:牛肉膏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无菌水的制备。
3. 实验服装:实验服、口罩、橡胶手套等。
4. 参考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及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参考书籍。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将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1. 理论教学(1)导入:起首,我会简要介绍微生物的基本观点和其在生物科学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进一步讲解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分类依据。
(3)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详细介绍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的采集、处理、接种、培养、观察等。
(4)实验室培养微生物的环境条件:讲解影响微生物发展和繁殖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5)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强调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与防护的重要性,介绍实验室的消毒、个人防护等措施。
2. 实践教学(1)实验目标: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了解实验的意义。
(2)实验材料和设备:介绍实验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如试管、培养皿、接种针、恒温箱等。
(3)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
(4)实验结果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实验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一步稳固理论知识。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
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制备;2.掌握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培养并观察常见的微生物菌株。
二、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方法;3.常见微生物菌株的培养和观察。
三、教学准备:1.实验室耗材:琼脂培养基、平板培养基、试管、培养瓶等;2.实验设备:培养箱、恒温水浴等;3.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4.教学资料:微生物培养方法的手册。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培养基的制备:a.准备琼脂培养基的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并加热至完全溶解;b.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待其凝固后即可使用。
2.微生物的准备:a.打开培养箱,调整温度至适宜的培养温度(如37°C);b.从冷冻保存的微生物样品中选择需要培养的菌株;c.使用燃酒灯烧热的针头进行接种。
3.微生物的培养:a.将接种的微生物菌株均匀涂布于琼脂培养基的平板上;b.将涂布好的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待培养一段时间;c.观察培养的微生物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
4.微生物的纯化和分离:a.选取观察到的单一菌落,使用消毒液进行表面消毒;b.将消毒后的菌落接种至新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c.观察新平板上培养的微生物菌落,重复步骤a和b,直到培养出单一菌株。
5.微生物的观察:a.使用显微镜观察培养的微生物样本;b.观察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c.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示范:1.教师示范制备琼脂培养基;2.教师示范接种和涂布平板培养基;3.教师示范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4.教师示范消毒和纯化微生物菌落;5.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样本。
六、实验总结:1.学生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讨论;2.教师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与评价;3.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
七、拓展延伸:1.讲解微生物菌株的应用领域和研究进展;2.组织学生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无菌技术等基本操作技术。
1.2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培养基的分类、成分及用途及无菌技术的操作2.2教学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课题背景到目前为止,几十项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化学奖都与微生物学有关。
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的分类见课件。
进行新课1.微生物基础知识微生物包括五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原生动物特点:结构都相当简单,个体多数十分微小.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有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且体内一般不含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1.培养基培养基(培养液)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液。
1.1培养基的类型和用途(1)按物理状态来分:培养基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其中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落等。
(2)按功能来分,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3)按成分来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1.1按物理状态来分1.液体培养基:增菌2.固体培养基:菌落,菌苔纯化,增菌3.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动力检测,保种(可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保存菌种)思考:琼脂的来自哪种生物?从红藻中提取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有什么用途?用作为凝固剂1.1.2按功能来分1.选择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分离获得哪种微生物或细胞?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不加含碳有机物的无碳培养基:分离自养型微生物加入青霉素等抗生素的培养基: 分离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加入氨基喋呤、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培养基:分离杂交瘤细胞2. 鉴别培养基:回答下列培养基可以鉴别哪种微生物?加入伊红美蓝的培养基:鉴别大肠杆菌加入尿素酚红的培养基:鉴别尿素分解菌3.用途:选择培养基:筛选并选择培养某种微生物鉴别培养基: 用来鉴别某种微生物的存在1.1.3按成分来分1.合成培养基:根据细胞生存所需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用人工方法模拟合成的。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教材分析
课题背景通过生产中的实例,首先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
物纯净的重要性。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搜集列举更多的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从中体会培养物纯净对于微生物培养的重
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培养微生物的要领,是为所需要的微生物
e.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时,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1、教师讲解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30
[键入文字]
2、倒平板操作
31
[键入文字]
3、平板划线操作
32
[键入文字]
4、系列稀释操作
33
[键入文字]
34
[键入文字]
5、涂布平板操作
35
[键入文字]
5、涂布平板操作
1、学生结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知识,让学生从
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
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学生回忆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里面关于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4
[键入文字]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基础知识
1、培养基
5
[键入文字]
6
[键入文字]
1、教师讲解培养基的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
23
[键入文字]
24
[键入文字]
26
[键入文字]
27
[键入文字]
1、教师结合课本P17侧边资料,讲解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教学设计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教学设计$number{01}目录•实验目的与意义•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材料与方法•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结果展示与讨论•实验总结与反思01实验目的与意义123掌握微生物基本操作技能微生物培养技术了解并实践不同微生物的培养条件和方法,包括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技术学习并实践无菌操作技术,包括消毒、灭菌、无菌接种等方法,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分离与纯化掌握从混合样品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的方法,如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法等。
了解微生物生长规律及特点微生物生长曲线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生长的四个阶段(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及其特点。
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因素探究温度、pH、氧气、营养物质等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理解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微生物代谢与产物了解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如发酵、呼吸作用等,以及它们在工业、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和假设,并验证假设的合理性。
实验设计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批判性思维,学会评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以及实验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异。
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02实验原理及步骤摇床培养箱显微镜微生物实验室常用设备介绍用于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用于振荡培养,使微生物充分接触培养基并促进生长。
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用于培养微生物。
培养基制备与灭菌方法培养基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按比例称取各成分,加入适量的水,加热溶解后调节pH值,然后进行分装和灭菌。
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过滤除菌法等。
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培养基和器皿的灭菌。
接种、分离纯化技术接种技术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倾注法、穿刺法和涂布法等。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百度文库《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3、情感目标:养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无菌操作技术三、教学过程1、配制微生物培养基向学生提供几种微生物培养基的配方,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各种配养基配方,明确微生物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有些微生物还需要某些特殊的生长因子。
计算:根据配方比例,计算100mL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各成分用量。
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
溶化: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继续加热;加入琼脂;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调pH:用1mol/L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塞包扎后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所用培养皿用报纸包扎后用干热灭菌箱灭菌。
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2、无菌接种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消灭试管口杂菌的目的。
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取出一环菌种。
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伸入平板内划3~5条平行线,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区划线末端开始向第二区域内划线。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
注意不要将第五区的划线与第一区划线相连。
(完整版)《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让学生区分消毒与灭菌
二、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
活动1: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2.无菌技术包括:
(1)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旁进行;
(4)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4)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5)饮水水源用氯气进行消毒。
5.灭菌方法: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
(2)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
(3)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思考5: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防止感染实验操作者。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姓名
张亚丽
工作单位
鹿泉一中
学科年级
生物高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设计(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要求明晰、具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思考6:在第1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获得由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1.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案新部编本叶秀琼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微生物的实验室培育四川省中江中学校叶秀琼“微生物的实验室培育”是选修 1 的专题 2“微生物的培育与应用”中的第 1 个课题,它是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深入学习微生物培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同时也为微生物应用确定基础,拥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在生物技术模块中是学生应当选择的一个重要的操作实验,但因为该课题实验难度很大,多半中学实验室实验器械不足,实验经费紧张,特别是该实验拥有必定风险性(微生物自己就是危险生物),多半学校在选择实验操作课题时都放弃该专题中这个基础实验。
为了使学生更好认识与我们自己关系极为亲密的微生物培育与应用的知识和技术,下边就联合自己的教课实质说说对本课题的教课方案。
1教课目的确定依照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进行微生物的分别和培育”和活动建议“用大肠杆菌为资料进行平面培育.分别菌落” ,联合人教社选修 1 教材和本校实验室条件,确定本课题教课目的以下:知识目标:列举培育基的种类等基础知识,说明培育基配方及作用;概括无菌技术。
能力目标:试试培育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娴熟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育微生物。
感情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育基,培育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参加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操作意会实验原理,沟通实验领会;形成勇于实践、谨慎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课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因为微生物在自然界散布宽泛,在实验室培育微生物除了要为微生物供给适合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保证其余微生物没法混入。
所以,实验时针对培育基、操作者、用于培育的器皿、接种工具等使用不一样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办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教学设计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周明玉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其基本操作技术是生物科学、医学等领域最基本的实验技术,也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术。
因此,“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高中选修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本文从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是选修1的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中的第1个课题,旨在为学生实践其他的生物技术实验做好铺垫,又由于本节内容位于传统的发酵技术之后,所以它是在传统的生物实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又为微生物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可用“承前启后”这个词语来概括本课题的地位。
2.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确立本课题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列举培养基的种类等基础知识,说明培养基配方及作用;概述无菌技术。
(2)能力目标:尝试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
熟练规范地进行无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参与实验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领悟实验原理,交流实验体会;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
由于微生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除了要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外,还需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
因此,实验时针对培养基、操作者、用于培养的器皿、接种工具等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在“无菌”的条件下接种和培养,获得纯净培养物,才能成功培养微生物。
可见无菌技术是微生物培养过程的关键。
教学中可联系医疗和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无菌技术。
二、教学建议
1.设置适当情境----有效导入
虽然微生物无处不在,但由于其一般个体微小,肉眼不可见,须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所以学生对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总体比较陌生。
我们可以尝试以如下情境导入:情境一中展示一杯红葡萄酒、一小蝶香醋、一块腐乳、一盒酸奶,让学生思考这些食品分别主要是由何种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
情境二通过投影仪展示水华和赤潮等与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生物。
通过上述情境的展示和讨论,学生可以对微生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本专题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在微生物培养中保持培养过程纯净的重要性。
2.重视基础知识---夯实理论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这一课题,就当前普通高中学生学情和各学校实验条件而言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要保证该课题的有效展开,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探究学习。
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就是弄清楚三个概念:培养基、菌落和无菌技术。
关于培养基,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制备一个常用的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在课上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可以对培养基有个初步的形象认识,同时还可以结合多媒体简单介绍一下其他培养基的类型及分类依据,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培养基分类的基本知识。
然后再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①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是什么?②琼脂在培养基中主要起什么作用?③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与其培养基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一定相同吗?④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化学成分、用途等分类依据分别应属于何种培养基?⑤硝化细菌的氮源、固氮生物的氮源、自养生物的碳源、异养生物的碳源分别是什么?
而菌落是实验室培养和分离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教师可实物展示或投影展示大肠杆菌的菌落、分解尿素细菌的菌落、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并让学生比较菌落形态、颜色、光泽等方面的不同,然后讨论以下问题:①科学研究为什么常用菌落作为培养和分离微生物的主要依据?②菌落形成常在什么培养基表面?液体培养基可以产生菌落吗?③为什么说获得单个菌落就表示微生物得到了“纯化”?④菌落的观察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
至于无菌技术,是本课题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操作要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P15小字部分“实验室常用的消毒和灭菌方法”以及教材P85的附录4,然后归纳出消毒灭菌的适用对象,并以表格的形式比较消毒和灭菌的区别:
3.实验操作部分:建立流程、弄清原理----体会无菌技术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该培养基的配置细节较多,但是并不是完全要记住的,只要抓住关键的环节(牛肉膏和蛋白胨的称量与熔化方法、先调pH后灭菌等),然后建立以下简单的流程图即可:计算→称量→融化→调pH →灭菌→倒平板
上述流程图还可简化为六个字:“算、称、融、调、灭、倒”。
为了更好的掌握培养基的配置,还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讨论:①皿底和皿盖的大小关系?培养基是倒在那个上面?②“倒平板”中的“倒”字该如何理解?③培养基和培养皿的灭菌方法有何不同?为什么?④“倒平板”指的是接种前还是接种后,还是都要?
(2)纯化大肠杆菌的两种方法
微生物的纯化方法很多,教材着重介绍了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是原理大
致是相同的:通过连续划线或系列稀释,降低大肠杆菌浓度,得到单个细菌繁殖成的菌落。
以平板划线法为例,可尝试建立如下基本流程:
教材中关于两种接种方法有详细的示意图,可先让学生自己看,然后由学生谈谈哪些
细节体现了无菌操作的要求,哪些操作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们在实验室应从哪几大方面确保无菌操作的实现。
(
3)实验室操作
本课题大体可按以下实验流程操作:
本课题的具体流程可由学生结合书本中的提示自行设计,鼓励创新,但必须以遵循接
种的基本原理和无菌操作为前提,以获得纯化的大肠杆菌菌落为目标,以安全为第一保障。
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帮助。
下面结合实际操作提出几个注意点或建议:①以安全为第一要务。
本实验最好选择非
致病菌种,如本课题教材中的大肠杆菌等,这样可避免操作者被感染的可能。
本实验用到的干热灭菌箱、高压蒸汽灭菌锅、酒精灯、紫外灯等仪器设备都要先培训、后使用,并填好使用记录,强化安全意识。
②以无菌操为关键要领。
由于微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该实验稍不留意就会失败,所以无菌操作显得尤为重要,且细节很多,我们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在制定实验计划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可行性,然后将每一个应该注意的无菌操作环节都做好标
注;在具体实验操作时,每组至少要安排两位同学监督操作是否遵循的了严格的无菌,并做好记录,这样即使实验失败了,也便于查找实验失败的具体环节和原因。
③体现对照原则和重复原则。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的恒温箱培养,未接种的作为空白对照,只有上面培养基完好且无菌落产生,才能说明培养基配置成功了,才有可能得到大肠杆菌单菌落,否则实验只有重做。
为了确保实验成功的概率,可以适当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基的数目,避免由于偶然原因导致实验失败,延长了实验周期。
④以获得标准的大肠杆菌单菌落为主要目标。
由于学生不清楚大肠杆菌菌落特征,教师最好事先提供一个参照,这个参照可以是培养好的菌落,也可以是图片。
引导学生从菌落颜色、形状、大小、光泽等方面来描述大肠杆菌菌落的特征。
一般选择12h和24h为观察基点比较合适,因为微生物具有繁殖快的特点,如果培养时间太长,菌落也会连成一片,就不容易看到单个菌落了。
三、教后反思
本节课可以通过生产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保持培养物纯净的重要性。
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练习相应操作,从中体会纯净培养过程中“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熟悉实验原理再进行操作实验,利用培养结果指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成败并相互讨论总结,深入理解知识。
当然由于微生物的微观性和危害性,一定要教育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