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美学质疑论的解构与还原

合集下载

浅论格式塔心理学中“完形”及“异质同构”概念在美学中的运用

浅论格式塔心理学中“完形”及“异质同构”概念在美学中的运用

塔”是德文 “ etl G sa ”一词的音 译 , t 在德文 中 , 它是 “ 形式”或 “ 形状 ”的同义词 。1 9 年 , 80
主体忙于组 构格式塔 , 而难 于对它按照主观愿
望进 行优 化 “ 补” 主体 的 自由度 降到 很 弥 。
奥地利 心理 学家埃 伦菲 尔斯 在他 的论文 论 的 “ 藤、老 树、 昏鸦 ”一句 , 枯 用短短的 三个
维普资讯
科 教 论 坛
Ci d ao Io :n e: ● ha u tnn v! rd 晶 n E c i n ao H a - t! 嵋 i l ! !
浅论格式塔 心理 学中 “ 形 ’ 完 ’及 “ 质 同 构 " 概 念 异 在美学中的运用
种包 括审 美价值 在内 的价值 理论 。 卡夫 卡 赏者 的欣 赏活 动就 不再 是一 种外部 纯 客观事
在美学 与艺术活 动中 , 阿恩海姆 不仅非常
则在 1 4 年 撰写 艺术心理学问题 中, 90 以格 物的认识 活动 。这 个特定 的力的样式 , 在观 赏 注重 整体性思 维特 征 , 并且 十分推崇知 觉的组 者头脑 中活跃起来 , 使观赏者处 于一种激 动 织 作 用 。 认 为 凭 借 着 人 的 感 知 活动 这 一 桥 并 式 塔心理学 的理论去 解释审 美现象 。
格式塔特 质 中首先提 出 “ 格式塔特 质” 一词 。 名词 , 就足 以让读者在 阅读过程 中产生一种 悲 低点 。从 台下观 看舞 台上 的演 员总 比在实际 后 由惠 尔泰 墨 、柯 勒和 卡 夫卡等做 了进 一步 凉 、 静寂的意境 , 杜牧的 “ 银烛 秋光冷 画屏 , 轻 生 活中看到 的演员本人要 美些 , 因就在于前 原
格 式 塔 心 理 学 又 称 完 形 心 理 学 。 “ 式 格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

格式塔理论(完形心理学)上个世纪初,奥地利及德国的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德语:Gestalttheorie)理论,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反对当时流行的构造主义元素学说和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公式,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元素的集合,行为不等于反射弧的循环。

中文名格式塔外文名Gestalt国家奥地利及德国强调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意义知觉的最终结果创始人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1简介通俗地说格式塔就是知觉的最终结果。

是我们在心不在焉与没有引入反思的现象学状态时的知觉。

2产生格式塔格式塔系德文“Gestalt”的音译,主要指完形,即具有不同部分分离特性的有机整体。

将这种整体特性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产生了格式塔心理学,其创始人是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

20世纪30年代后,他们把格式塔方法具体应用到美学中,与心理的各个过程结合,促进了具有格式塔倾向的美学研究。

如把对视觉的研究与对艺术形式的研究结合,视觉成为对视觉对象结构样式整体把握的感觉能力。

“格式塔”(Gestalt)一词具有两种涵义。

一种涵义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

例如,用“有角的”或“对称的”这样一些术语来表示物体的一般性质;以示三角形(在几何图形中)或时间序列(在曲调中)的一些特性。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意即“形式”。

另一种涵义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

例如,“有角的”或“对称的”是指具体的三角形或曲调,而非第一种涵义那样意指三角形或时间序列的概念,它涉及物体本身,而不是物体的特殊形式,形式只是物体的属性之一。

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式塔即任何分离的整体。

格式塔这个术语起始于视觉领域的研究,但它又不限于视觉领域,甚至不限于整个感觉领域,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感觉经验的限度。

苛勒认为,形状意义上的“格式塔”已不再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们的注意中心;根据这个概念的功能定义,它可以包括学习、回忆、志向、情绪、思维、运动等等过程。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之格式塔心理学
也称共
同命运原则,是指 如果一个对象中的 一部分朝某方向运 动,那么这些共同 移动的部分就易被 感知为一个整体
简单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
对象进行知觉时, 如没有特殊要求, 常常倾向于把对 象看作是有组织 的简单的规则图 形
连续性原则
我们倾向于把一个图形中连接在一起的平 滑部分看作一个整体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贡献
(一)反击元素主义心理学 ——对以构造主义为代表的元素主义心理学的反 动是格式塔心理学最突出的贡献 (二)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有一定的促进作 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就 是受格式塔心理学的潜在影响形成
科学的心理学创始于十九世纪末,1879年是 现代心理学创始的一年,心理学的创始者是 德国的一位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1823~ 1920),他作为独立科学的心理学的创始人, 建立了现代心理学第一个学派--构造主义, 该学派从1879年开始,兴盛了二、三十年。 构造派认为,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 “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 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 理意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 的方式。所以该学派又称为“元素主义心理 学”。
3、 顿悟的四个特点: ① 对整体情景具有依赖性 ② 具有突发性 ③ 质变的产生有时需要前期尝 试错误 ④ 可以迁移
迁移理论 ——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 要方面 ——桑代克认为迁移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情境存在 着共同要素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认为迁移是由于学习者顿悟了两 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提出关系转换说
(二)社会历史背景 ——20 世纪初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经济 强国,欲统一世界的野心使整个国内形 成了强调统一、积极主观能动的整体社 会意识形态,以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 文化、科学等领域受此影响,倾向于整 体性的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第4讲)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第4讲)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库尔特.考夫卡

美籍德裔心理学家 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库尔特.考夫卡生平
1886年3月生于德国柏林 ,在德国接受基础教育 1903年-1904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对 科学和哲学有浓厚兴趣。 回到德国柏林,师从斯顿夫研究心理学 1909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斯顿夫:德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音乐理论家,担任 过柏林大学校长。认为心理机能的重大特征是具有整 体性。)
这样心理学才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 ”
第二章:行为及行为场
心理学工作的出发点:行为 1、细微的行为(机体内部活动) 行为: 2、显明的行为(环境中的活动) 1、地理环境 环境: 2、行为环境(心理场)


Eg:风雪交加的晚上,有个人骑着马穿过了漫 漫的雪地……

地理环境:覆盖着雪的湖泊 行为环境:冰天雪地的平原

The End. Thank you!
第六讲 《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考夫卡著
构造主义(最先兴起、粗糙、靶子)
行为主义 义……
格式塔学派
机能主
真正和它针锋相对的,对终结它发挥了最 重要作用的是格式塔学派。 感知觉实验 知觉规律 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勒 温、韦特海默(马斯洛研究自我实现时的一个 样本 动景玩具 顿悟 似动现象 整体 大于部分之和 )
这是一部意欲集格式塔心理学之大成的 著作,但是极其难读,史界对此贬褒不一。 中文版《格式塔心理学原理》, 由傅统先译,商务印书馆, 1936年出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心理学是为什么的? 行为和行为场——心理学的任务 环境场——问题; 环境场——视觉组织及其定律 环境场——图形和背景格局 环境场——恒常性 环境场——三维空间和运动 活动——反射;自我;执行者 活动——调节的行为、态度、情绪和意志 记忆——痕迹理论的基础:理论部分 记忆——痕迹理论的根据:实验部分和理论构建 学习和其他一些记忆功能(I) 学习和其他一些记忆功能(Ⅱ) 社会和人格 结论

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2011年05月21日谈谈"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现代西方美学》讲稿节选,供参考~】西方美学到了现代,审美经验(中国称审美心理)占据了主导地位,自从费希纳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之后,力图取代黑格尔等的"自上而下"的美学,从佛洛依德到荣格,从克罗齐到科林伍德,等等,均把审美心理作为美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方面,而在审美心理研究方面,最令人关注的学派之一就是"格式塔"心理学对美与艺术的探索,它演述了审美心理的感受,相当有趣,值得注意。

还得从一八九?年说起,当年,奥国哲学家艾伦费尔斯(Christian von Ehrenfels)在刚过三十岁时,提出了一个词--"格式塔",这个词的德文是"Gestalt",其基本含义整体性的形、完型、完形等,这不太好翻译,各国一般是用德文原词音译,中文就译为是"格式塔"。

"格式塔"后来成为一个心理学说的学派名称,这个学派在心理学方作出了重要的探索。

在二十世纪初期(一九一二年起)的那几年,在柏林大学实验室有三位德国心理学家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这三位心理学家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当是这一学派也被称为是柏林学派。

接着,纳粹当政时,他们流亡到美国,于是这一学派就在美国发展起来了。

后来,"格式塔"心理学的方法已经延伸到其他很多科学。

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戏剧学、人类学、语言学以及符号学、诠释学(解说学)等,而在美学(特别是艺术心理学)方面,其贡献也是引人注目的。

"格式塔"心理学的最基本的原则是:知觉不是由感觉的简单相加而得来的,知觉有其整体性,整体认识并不是有感觉的各部分相加而成的。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下面是一篇格式塔心理学相关论文,仅供参考。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译者理论颇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沉,汇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彰显了爽口的理论魅力,就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

以“相像、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就是“美”,崇尚的就是译者主体在审美心理上的“知足不辱”、“佛家”,特别强调的就是译者主体的艺术修养,最终彰显的就是译者主体的直觉体悟和审美体验。

在对传统译论的评析和借鉴中,钱锺书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译学见解。

在《林纾的翻译》一文里钱锺书写道:“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就算入于‘化境’。

” 这种“化境”既要有对原文的正确理解,又要不拘泥于原文,是另一种语言相应而完美的表述。

正如罗新璋的评语,“钱公诸译,矜持尽化,语迹俱融,诚人化之笔”。

罗新璋总结出翻译理论历经了“案本一求信一神似一化境”四个阶段,他认为,“钱锺书提出的‘化境’,可视为是‘神似’的进一步,同时亦把翻译从美学的范畴推向艺术的极致。

”“‘化境说’也是中国古代诗论、画论、文论的古老命题,如刘勰的‘神与物游’、苏轼的‘身与物化’以及金圣叹的‘圣境’、‘神境’与‘化境’说”。

“化境”的文学翻译既是译者匠心独运的结果,又是浑然天成的艺术极品,即“艺术造诣达到精妙的境界,可与造化媲美。

”“化”直接承自传统美学的“物化”概念,揭示了文学翻译艺术的本质,即原文的风格之美与译文艺术表现方法的一致性,有本体论意义。

现代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完形审美心理学派)

现代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完形审美心理学派)

现代审美心理学主要流派--格式塔审美心理学派(完形审美心理学派)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立及其历史影响“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德籍美国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他在30年代从事电影理论的研究,著书立说,由于不满希特勒的统治,于1939年移居美国,从此转向对审美中的知觉进行研究。

他著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等,成为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格式塔心理学是内容较为复杂,立论较为严整,在当今有着广泛影响的心理学的美学流派。

2、“格式塔”的含义与特征“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形”。

“完形”在格式塔审美心理学中具有特殊的含义。

“形”是指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结构。

“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形”的整体性,这“形”的整体性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原有的,而是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构建的结果。

完形具有三个特点:(1)整体性。

完形的整体性是现代科学系统论意义上的“整体性”。

其意义是:完形的整体性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比如对一首五言绝句的整体感受和理解,绝不是20个字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完整的意义,整个意义远远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2)独立性。

即每一个完形一经形成,就具有了不为外界因素变更的相对独立性。

如人们欣赏过一首乐曲之后,无论再换用什么乐器演奏这首乐曲,都不会破坏、改变乐曲给人的整体心理感受。

(3)主客体的统一性。

即完形不是完全指客体本身的形式,而是在人的知觉经验中形成的完形。

也就是说,完形是在人感知客体的基础上的大脑中形成的,是在知觉中呈现的。

所以,对完形的研究主要是对知觉的研究。

3、完形的特征完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点:(1)完形是一种力的样式。

(2)完形是自发地追求着一种平衡4、完形的两大原则(1)简化。

攻破完形填空,领略“格式塔”之美

攻破完形填空,领略“格式塔”之美

攻破完形填空,领略“格式塔”之美作者:李艳霞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07期笔者认为:在英语这个偏文的学科里,完形填空这个题型是最具理性思维的逻辑推理,清晰严谨之美的题目了。

不仅如此,完型填空题更给我们展示了属于她的“格式塔”之美。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中的Gestalt 是德语词,意为“完形,经验的整体”。

这派心里学家认为:人类观察客观事物时,往往不自觉地把不完整的事物看成是完整的,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意识地把事物中空缺部分填补上去。

人类的阅读过程也是完形的。

一个句子或一篇文章中去掉几个词,就好象有空缺的图形一样,人们也会不自觉地把所缺的词填补上去,直到使它成为完整契合,无可挑剔的句子或文章,这个追求“格式塔”的过程,不也如同艺术家雕琢作品一样,充满美感吗?这种命题形式将过去以句子为核心的语法单项选择变成以语篇为核心的语法填空。

这一转变体现了新课改由语法知识到语法技能的观念转变以及当今高考英语改革的趋势:突出语篇,强调在语篇中测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

也恰恰说明了完型填空的重要性和它存在的必然性和科学性。

然而完形填空题又是是学生感到最难把握的题型之一。

该题不仅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具体语境的把握能力,更是对学生整体语篇意义理解的连贯性和运用语言的准确性考查。

具体归纳为以下七种能力:1)词语辨析能力; 2)语法结构分析能力; 3)语篇理解能力4)逻辑推理能力5)文化背景透析能力6)作者意图剖析能力7)生活常识综合运用能力。

对学生来讲还是非常具有障碍性和挑战性的题目。

那么如何带领学生攻破难关,领略完型填空的格式塔之美呢?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完形填空,呈现给考生的是分布均匀的空格,布局合理的间隔,精心预留的考点,显示了题目的的精致和耐人推敲的美感,文章结构严谨,上下文相互呼应。

可谓“文中无闲句,句中无闲字”。

每选一个选项都要考虑到选项所在的句子与上下文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要求考生做到上下文融会贯通。

浅析文学翻译之格式塔意象重现

浅析文学翻译之格式塔意象重现

浅析文学翻译之格式塔意象重现【摘要】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格式塔意象对文学翻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都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格式塔意象在译作中的重现要求译者准确解构原剧的格式塔意象、用译入语重构并力求重现受众能够接受的译入语格式塔意象。

无论在诗歌、话剧、还是在散文的翻译中,我们都不可忽视原作格式塔意向的再现。

【关键词】格式塔意象;文学翻译引言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其基本含义为“形式、图形或完形”。

传统概念的意象是指读者、听者或感知者借助其已有的知识,通过心理作用对已有客体进行创造的一种构建产物,或者是指在其知觉和想象的运作下,对原本缺失或陌生的客体加以构造后的一种产物。

一般而言,意象可分为单个意象和组合意象、局部意象和整体意象、静止意象和流动意象等类别。

格式塔意象这一新概念建立在传统的文学象征或隐喻意义上的“意象”基础上。

它在将文学意义的“意象”纳入格式塔心理学的框架中后,具有了一种“完整性”或“整体性”的特质。

格式塔意象属于传统意象分类中的组合意象、整体意象或流动(动态)意象,是有机的、多元的、宏观的、动态的意象。

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一个篇章、段落、句子,甚至一个词语都可以视为一个格式塔意象。

格式塔意象将意象看作是一个整体,同时它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蕴含在文学作品的各个层面,它可以是一个声音,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整个文本甚至包括理解过程中所有相关的语境。

一、诗歌翻译中的格式塔意象重现评论译诗时,我们通常采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三美”标准。

“总而言之,翻译唐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对于《江雪》这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抒情诗,“意美”,尤其是作为“意美”核心的意象的传达与再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雪》的作者,唐朝大诗人柳宗元仅用了20个字就勾勒出了一幅幽僻清冷的图景:在大雪纷飞的寒江之上,一位披蓑戴笠的渔翁独坐一叶小舟之上垂钓。

同时,这又是一个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意象,即“将内在的情感和外在事物的审美形态化作一种直观的形象呈现在诗歌之中”。

从异质同构理论看当代舞蹈审美“新现象”

从异质同构理论看当代舞蹈审美“新现象”

从异质同构理论看当代舞蹈审美“新现象”异质同构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提出的,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观点,并且格式塔心理学以“异质同构”来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

要了解异质同构,首先要对格式塔的原理有所了解。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词的音译,其意思是“完形”,强调完整性,“形”是指由知觉活动组织和建构经验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完形的内部都存在一种张力,也就是一种“力的图式”。

不同的完形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当性质相同的“力”构成完形时,为“同质同构”;当性质不同的“力”构成完形时,为“异质同构”。

在审美活动中,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尤其是视知觉)、组织活动(主要在大脑皮层中进行)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

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这几个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

”这就是格式塔异质同构核心理论。

舞蹈艺术与异质同构关系的建立基于两点:一是舞蹈完全以人的肢体为语言,本身传递的就是“力的行为”,阿恩海姆认为“每一个视觉事物都是一种显著的动力事件”,从视觉的角度,人体就形成“力的图式”。

二是在舞蹈审美活动中,舞蹈艺术品与观众在空间上存在着情感沟通。

所以,一方面是基于舞蹈本体而言,另一方面是舞蹈审美包含的主客关系,可以试图将舞蹈与异质同构相关联,以对舞蹈审美进行更进一步挖掘。

身体、心理、时间、空间是舞蹈艺术的四要素,平心说:“身体是舞蹈的物质载体和技术本质,心理是舞蹈的灵魂和艺术本质,空间是身体(物质)存在的绵延,时间是心理(精神)的绵延。

”从异质同构最初的定义和来源来看,似乎异质同构理论仅仅可以对舞蹈本体的身心层面进行解释,但通过对异质同构的进一步剖析与全方位解读,可以发现异质同构理论不仅仅涉及身心的同构、审美活动中主客关系同构,还可以从空间上、创作上、不同艺术门类以及不同媒介与舞蹈的异质同构,以此来解释当代舞蹈审美中出现的“新现象”:平衡、重叠与交互。

格式塔心理学与诗词鉴赏中的格式塔意象建构

格式塔心理学与诗词鉴赏中的格式塔意象建构

格式塔心理学与诗词鉴赏中的格式塔意象建构一、诗词鉴赏的过程是整体意象建构的过程诗词鉴赏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欣赏活动,是通过欣赏创作主体与文本、与世界的有机融合来获得美感的审美活动。

它要求欣赏者充分调动自己的生理感官和心理想像来体验、意识和理解文本中的客观物象与创作出的无穷意境。

和创作诗一样,欣赏诗的过程。

也是一个对诗美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再造诗美的过程。

在欣赏过程中重新构建这首诗的诗美,从而真正获得以语言符号为代表的诗的形式美和以语言形式抒情达意为代表的内容美的享受。

诗歌欣赏,离不开对意象意义的解读。

“意象”最早作为美学概念被提出是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文心雕龙。

神思》“古诗之妙,专求意象”(胡应麟《诗薮内篇》)。

著名诗歌评论家陈良运先生说:"以‘意象’品诗,更能准确地表述诗人构思谋篇过程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及其呈现在诗中的形态与情态。

也更能准确地表述读者阅读鉴赏时所获得的审美快感。

”诗歌就是诗人受情感推动,驰骋想象去寻觅、熔铸、组合意象的过程;在欣赏中,读者首先受到意象的刺激。

把诗歌中一个个具体意象加以还原、补充,再造为自己头脑中的意象。

再把意象组合为诗歌的意境。

意象组合后产生的立体意境是一个整体意象,是读者审美活动的结晶,具有顿悟性。

二、格式塔心理学中的格式塔意象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称完形心理学,是二十世纪初形成于德国的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由德国的麦克斯韦尔特海梅尔、沃尔夫冈,克勒和库尔特-科夫卡于1912年提出并发展起来的。

对感知对象的整体结构极为重视,是一种侧重研究经验现象中的形式与关系的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原理是: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部分,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各个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对部分的分析无益于对整体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