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 上课用

合集下载

荷塘月色课件(上课)

荷塘月色课件(上课)

阅读第6自然段,回答以下问题:
(1)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 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
①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 路。 ②不同:第2自然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 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 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 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显然,既是对第2自 然段的回应,也是第4、5自然段荷塘月色的继 续扩展。
(3)分析本段的修辞手法。 ①比喻:
“月光如流水一般” 把月光比作流水,笼罩在荷塘上, 形成朦胧的画面。
②通感: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 奏着的名曲”
由视觉转向听觉,光与影的和谐就 犹如乐曲音符的协调,光与影的和谐比 较抽象,转化为乐曲的协调,就让人能 够理解。
③本段无论是比喻还是通感,都是以动 写静,把抽象的月色之美形象具体地表 现出来。
代表作:《绿》、《春》、《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 《荷塘月色》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 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 有真情实感。
写作背景 写于1927年7月, 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 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 的荷塘就在清华园。这一年 中国接连发生了“四· 一二” 和“七· 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第二个叫羲和,是太阳的女神,生下了十个 太阳儿子。在东南海外的甘渊,羲和经常用清 冽的泉水,给她的儿子洗澡,使他们一个个容 光焕发、精神饱满。太阳妈妈安排孩子轮流值 班,每天备好由六条无角的龙驾驭的车子,伴 送孩子前去工作。 第三个妻子叫常羲,是著名的月亮女神,生 下了十二个美丽的月亮女儿。在西方的郊外, 常羲唱着歌儿,为美丽的女儿们洗澡,使她们 更加妩媚动人。 帝俊的两位妻子,竟然是中国神话里的日、 月女神,可见帝俊之伟大。常羲浴月也成为中 国上古神话中第一个美丽动人的月亮神话。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参考】

《荷塘月色》教案--【教学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3.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主题和意境。

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荷塘月色》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与荷塘相关的诗词,如《江南》、《荷花》等。

(2)提问:同学们对荷塘有什么印象?今晚我们将学习一篇与荷塘有关的课文——《荷塘月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理解其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荷塘月色是怎样的?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总结。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

(2)让学生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对荷塘月色的赞美之情。

5. 欣赏与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7. 作业布置(1)正确书写和记忆生字词。

(2)背诵课文。

(3)写一篇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通用5篇)高中必修二《荷塘月色》篇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品味精炼,准确优美,动人的语言。

3.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生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入播放歌曲《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夜色微微荡漾。

这首音乐我们耳熟能详,我们体会到了夜色中荷塘的优美和温柔,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月下荷塘是什么样子的。

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二. 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代表作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

三.初读课文1.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标序号,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理清文章脉络)院子(第1段)━小煤屑路(第2段)回到院子(第10段)│ 荷塘四面(第6段)━━荷塘(第4段) ┙首先作者是在院子里的,文中提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渴求宁静、自由作者心里不宁静,睡不着觉,想到以前的荷塘心里更加不宁静,所以准备去看看。

接着作者来到了小煤屑路,这时作者是如何描写夜晚的?(寂寞)那作者的心情如何?(便觉得是一个自由的人)后来作者走到了荷塘,想到了什么?(月下荷塘的美丽)但这时作者是什么感觉?(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表达了作者的失落、苦闷后来又写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一件有趣的事,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这些都表达了作者的怅然失落。

文章结尾处写到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表明作者对江南热闹的怀念,作者不再宁静。

结合《荷塘月色》创作背景分析作者思想感情。

《荷塘月色》作于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

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

荷塘月色经典教案(优秀6篇)优质课《荷塘月色》教案设计篇一《荷塘月色》教学课例【教学思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我多次公开执教这篇课文,我很清楚这篇经典之经典的课文的分量。

以往几次的教学都是把景物描写作为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手法和技巧,进而学会能够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我在课堂上,重点讲解4、5、6三小节,之后也引领学生探讨相关的情景交融的问题,但总觉得学生与文本、教者、作者之间存在隔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作者心理状态的把握还不够准确到位。

因而此次教学中我调整了教学思路,将文本教学与专题教学相结合,针对写景散文的特点,明确《荷塘月色》的学习目标为:(一)体味作者独有的内心情怀,理解感情是散文的灵魂;(二)欣赏荷塘月色的唯美画面,掌握写景的方法和技巧;(三)揣摩朴素典雅的诗味语言,感悟文字拥有的无限魅力。

三个目标计划在两课时内解决,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重点学习前三小节,落实目标(一)的学习,穿插感悟目标(三)中“朴素”的语言风格;第二课时重在落实目标(二),并将目标(三)的学习与目标(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此案例是一课时。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思考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寻求将文本教学与学生的情感教育以及能力培养完美结合。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师: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必修二专题四的标题与前三个专题的标题在分类标准上有所不同?(学生讨论)师:专题一“珍爱生命”,专题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三“历史的回声”,这三个专题均有一个统一的话题,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个专题下分设的若干模块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专题的内涵,而专题四“慢慢走,欣赏啊”则是侧重于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思考分类。

师:在本专题里我们将要“欣赏”的课文有哪些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专题四的文章(引领学生翻阅目录以及课文)。

我们将要欣赏的文体有散文和小说,散文有《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小说有《祝福》《边城》(节选)、《林黛玉进贾府》。

教师资格试讲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教师资格试讲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培养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作者写作背景。

难点:(1)体会作者通过关键词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2)欣赏课文描绘的荷塘月色,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营造荷塘月色的氛围,激发学生想象力。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语言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播放轻音乐,营造氛围。

(3)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模仿。

(3)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字词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概括主旨。

(2)教师引导分析课文结构,提炼主题。

5. 欣赏与感悟:(1)学生讨论:你最喜欢的荷塘月色景象是怎样的?(2)教师总结,引导珍惜美好时光。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 运用本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

3. 调查身边同学对荷塘月色的看法,总结大家喜欢的理由。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短文写作和调查总结等方面。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上课用

荷塘月色  教学设计 上课用

(一)了解作者—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改名“自清”,考入本科哲学系。

毕业后,在江苏、浙江等地中学任教。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研究古典文学。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家。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作《朱自清全集》。

(二)人物轶事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是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6月,北平学生掀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军国主义的运动。

当时,朱自清身患重病,又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

的宣言上签了自己的名字。

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疗无效,12日逝世。

那时他年仅50岁。

临终前,朱自清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国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合给的美国面粉!”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

月色:月光,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曲》回到家中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难静明确以行踪与情感为线索4、文章结构小结:5、、赏析写景和语言活动:作者写了月下荷塘的哪些景象?又是如何写的?找到你感触比较深的语句,加以分析。

小煤屑路——幽僻、寂寞荷塘四面的树木——无月光的晚上阴森森的荷叶——繁密,出水高,亭亭玉立荷花——姿态各异,尽显秀色荷香——随风飘荡,不绝如缕荷波——疾如闪电月光——清幽,如流水青雾——薄如轻纱树影——奇形异状、如画如乐树缝灯光——没精打采蛙叫蝉鸣——最为热闹6、知识补充:(比喻) 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喻。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荷塘月色》教案完美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荷塘月色》的朗读与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1.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2. 欣赏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简介作者朱自清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并记录在课本上。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景物描写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心情。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荷塘月色》。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写一篇关于荷塘月色的短文,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荷塘月色。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荷塘月色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教师简介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生字词,并记录在课本上。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荷塘月色》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树色“阴阴的”,
灯光“没精打采的”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树上的蝉声与 水里的蛙声;但……
小结
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 暗结合,喧寂相间。 景物的特点:淡雅、朦胧
衬托手法:单写月光单调,作者着力摹写 月的投影,光影交错,把岸边树、塘中荷 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美丽的图画。
小结
荷 画 面 是 —美丽的 美 塘 月 气 氛 是 —XXX的 静 色 格 调 是 —雅致的 雅
阅读课文
要求 (1)找出表明游踪的词语 (2 )划出直接表明作者情感 变化的句子 (3)归纳作者的感情变化过程
注意下面的字的读音
乘凉liáng 煤屑xiè 踱着duó 点缀zhuì 颤动chàn 顿时shà 敛裾jū 媛女yuán
蓊郁wěng 脉脉mò 斑驳bó 袅娜niǎonuó 倩影qiàn 船棹zhào
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嗅觉转为听觉)
叶子和花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 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 顿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 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 痕。”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田田的
妩媚姿态,写出了微风过处叶花颤动 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又有听觉 形象,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 富有生气的风姿,创设了清幽恬 静的氛围。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 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 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 水,塘水在茂盛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 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 “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可否用“照”替代 “泻”,用 “升”替代“浮”呢?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塘月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静谧”、“朦胧”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反复朗读《荷塘月色》,感受课文的意境和语言美。

2. 生词和短语学习:解释和练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以“荷塘月色”为主题的散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 生词和短语学习:解释和练习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5. 课文解析: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结构。

6.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散文。

四、教学评价1. 朗读和背诵:检查学生对《荷塘月色》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生词和短语测试:测试学生对课文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写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写作练习,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荷塘月色》的原文。

2. 参考译文:提供《荷塘月色》的参考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相关图片:荷塘月色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课文意境。

4. 写作指导:提供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写作练习。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学习,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与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3. 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3. 课文内容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荷塘月色》全文。

2. 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介绍。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分析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主题。

(3)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品味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学习中汲取写作技巧。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深入理解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鼓励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交流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课文《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

课文《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荷塘月色》的优秀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的诗句。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小作文。

教学重点:1. 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 分析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

3. 课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传递。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荷塘月色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风格。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表达的主题。

3. 诗句解析与背诵(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要诗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句,加深对诗句的印象。

4. 写作技巧分析(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方法、修辞手法等,并讨论这些写作技巧在课文中的作用。

5. 小作文创作与分享(5分钟)教师布置小作文任务,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作文。

学生完成后,选取几名学生进行分享,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三、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中的重要诗句。

2. 完成小作文,题目为:“荷塘月色”。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等。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小作文的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以及写作技巧的运用情况。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图片导入:通过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听说你们课上在学《荷塘月色》?教案分享来啦!

听说你们课上在学《荷塘月色》?教案分享来啦!

最近听说你们课上在学《荷塘月色》?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深感兴趣。

从小到大,《荷塘月色》一直是我最喜欢的课文之一,难以想象如此经典的作品,如今仍然在课堂里传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课堂教案的制定和分享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荷塘月色》的教案。

这些教案是我认为最适合这篇课文的,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本,也能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案一:情感认知此教案主要针对的是初中学生,并旨在通过分析文本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并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一、回忆故事情节,引出主题。

通过学生回想故事情节,了解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以及情感体验,引出本次授课的主题。

二、小组分工合作。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一段情节。

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人物的情感、行为和动机,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学生扮演角色。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扮演其中一个人物,模拟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总结。

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分析结果,并总结文章的主旨。

老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内涵。

教案二:语言运用此教案主要针对高中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语言运用及其文学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一、背景知识介绍。

老师向学生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二、语言运用分析。

老师先从字词、句子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分析,严谨地解释文字内涵。

三、对比分析。

再将文章同其他课文、其他文学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

四、模仿创作。

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自己动手模仿文章的语言运用,进行小组创作,并进行展示。

教案三:文化比较此教案旨在增加学生的跨文化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语境中的文学表现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一、引入话题。

老师提出问题:你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吗?你知道有哪些美丽的湖泊或花园吗?引导学生思考,开拓视野,准备的探讨。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荷塘月色》,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1.2 教学内容课文《荷塘月色》的阅读与理解。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和解决问题。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荷塘月色的美景。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采用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以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3.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4 互动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荷塘月色的感受和看法。

3.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情景剧表演,再现荷塘月色的美景。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拓展4.1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欣赏真实的荷塘月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5.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互相学习和进步。

5.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重点与难点6.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理解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绘手法和情感表达。

6.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解读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资源准备收集荷塘月色的相关图片、视频和音乐资料。

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卡片和练习题。

7.2 教学资源利用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音乐和图片,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第八章:教学反馈与调整8.1 教学反馈在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教学效果。

荷塘月色课堂教案

荷塘月色课堂教案

荷塘月色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分析并掌握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表达的情感。

(3)了解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的理解。

(2)学会通过景物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从中感悟生活,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

(2)分析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掌握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学会通过景物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荷塘月色》,感受文章意境。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文章背景及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学生模仿作者,通过描绘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

(2)布置作业:背诵《荷塘月色》,并进行景物描绘练习。

四、作业设计1. 背诵《荷塘月色》。

2. 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景物,表达情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荷塘月色》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文章修辞手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 学生通过景物描绘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荷塘月色》全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准备荷塘月色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相关修辞手法的解释和例子。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荷塘月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

课用《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荷塘月色》全文;(2)分析并掌握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和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荷塘月色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2. 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和运用;3.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抽象意象的理解;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3. 创作背景对课文理解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全文及注释;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荷塘月色》;(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要求学生勾画出文中重要词句,并做好批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内容;(2)分享各组的发现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要词句、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旨。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描绘的荷塘月色;(2)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课文的重要性和美感。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描绘自然美景的作文。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背诵课文和作文写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荷塘月色上课用

荷塘月色上课用
• 月色下的荷塘 • 荷塘上的月色 • 荷塘的四周
月色下的荷塘
朗读第四节 思考
(1)什么画面? (2)哪些景物?什么特点? (3)写景顺序?
2.第四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 特点?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立足点:荷塘边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 田田 亭亭的舞女的裙 密集 舒展、旋转、以动写静
2、作者选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 好处?
(1)“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 这个喻体,增强动感,表现了月辉照耀、一览无余 的情景。 (2)“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 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 的朦胧、淡雅。 (3)“洗”,“牛乳”的比喻承上文“泻”字而来, 一个“洗”字表现了月光洁白柔和而又鲜艳欲滴。 (4)“笼”,“梦”的比喻承上文“浮”字而来, 一个“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 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
荷 塘
( 杨柳 ) 树姿:远远近近 高高低低
整 体

树色:阴阴乍看像


烟雾般

周 树梢 ( 远山 ) 树上 ( 蝉声 )

树缝 ( 灯光 ) 树下 (水里的蛙声)
有声有色、浓淡相宜,错落有致
月色下的
荷塘
远动虚 荷叶 近静实 荷花 结结结 荷香 合合合 荷波
流水
荷塘上的
月色
荷塘的 四周
月光

正写
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
《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家。代
表性的作品有 《春》《绿》《背影》《威尼
斯》《匆匆》《荷塘月色》等。
课文字词
• 生字词: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教案教案:荷塘月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为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荷塘月色》。

课文描绘了作者在荷塘边欣赏月色下的荷花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荷塘月色的美景描绘、生字词学习、句子理解、朗读与表达、写作技巧的学习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难点:句子理解,朗读与表达,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塘月色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荷塘美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谈谈对荷塘月色的认识和感受。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教师重点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句子理解(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解释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朗读与表达(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动作。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中的美景。

5. 写作技巧的学习(10分钟)教师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进行写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荷塘月色美景描绘生字词生字词学习句子理解句子理解朗读与表达朗读与表达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写作技巧,写一段关于自然美景的片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字词的学习和句子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的美景。

同时,通过朗读与表达,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 《伦敦杂记》 , 文艺论著《诗言志辨》 《论雅俗共赏》等。1955 年人民文学出版 社出版《朱自清诗文选集》 。
2.背景解读 本文写于 1927 年 7 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 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由一直在呐喊、斗 争 的 “ 大 时 代的 一 名 小卒 ” 一头 钻 进 古 典 文学 的 “ 象牙 之 塔”。他曾毫不掩饰地表白自己的思想变化:“在旧时代正在 崩溃, 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 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 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在这三条路里, 我将选择哪一条呢?我既然不能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总得找一
5. 《采莲赋译文》 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船 慢慢地来回摇荡着,双方传递着酒杯;桨要划动,却被水草挂 着,船要移动,就把浮萍分开了。那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 绸子,走走退退,不住地回视自己的动作;春末夏初,叶正嫩 花才开,恐怕水珠溅湿身衣,笑容微微,害怕船儿倾斜,提一 提衣裳。
通感往往借助比喻来完成,因此,通感和比喻既有密切的 联系,又有区别。比喻的特点是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性,其 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如:我就知道,我们之 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把“隔阂”比 喻为“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化抽象为具体。而通感主要是各 种感官产生的感觉的转移。如: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杜 甫《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以“湿” 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字 体现了触觉与听觉的相互沟通,运用了通感修辞手法。
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之以自警。大学时代和毕业后在江、浙 等地中学任教期间,致力新诗创作,写有长诗《毁灭》(1922)。 1925 年暑假,离开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 教学之余,文学创作也转向了散文领域,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有《背影》 《春》 《荷塘月色》 《绿》 《威尼斯》 《松堂游记》等收 入初、高中教材。另有名篇《匆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温 州的踪迹》 《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 忧愤和对光明、对美的憧憬;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 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作),诗
荷塘月色
2016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通常文人都会用 他们笔下的事物来寄托他们的心情。正如采菊的陶渊明采的是 一份高标超逸,爱莲的周敦颐爱的是那不染不妖,画竹的郑板 桥画的是一份亦刚亦柔,而葬花的黛玉葬的是一怀自怜自惜。 月下荷塘漫步的朱自清一腔心绪凝结于荷花、明月,一腔深情 在这里倾泻,在自然和谐的月色中品尝暂时摆脱现实的淡淡的 喜悦。 让我们与朱自清先生相约于月下的荷塘,聆听他那支“颇 不宁静”的心曲。
2.结构图示
3.写法赏析 (1)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情画意”是许多散文作家刻意追 求的境界。一篇散文既要有“景”,又要有“情”,而且能将二 者水乳一般地交融在一起,方能称得上佳作。
《荷塘月色》的动人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作者融情 入景, 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 做到了情景交融。 最经典的要数 4、 5、6 三段了。作者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以月 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或摹写花叶,或描绘岸柳,或淡勾云 月,或轻描树影,细腻地展现了荷塘之美、月色之幽,营造了 使人沉醉的意境,也寄托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个依据,才可以故作安心地过日子„„我终于在国学里找着了 一个题目。”(《那里走》)但他毕竟是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 对现实的黑暗,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 他写道:“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 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 是一团火。 似乎在挣扎着, 要明白什么, 但似乎什么也没明白。 ”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处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创作的。
(4)安静· 宁静 辨析:“安静”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重在稳定, 有一个过程。如:安静的生活。 “宁静”指平静,清心寡欲,不慕荣利,重在平和,多指 环境和心情。如:宁静的氛围。 例句:①夜深了,外面________极了。 ②教室里,同学们都在用心学习,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 ________。
②在青年人身上,我们既看到爱国、责任、奉献等前人传 统,又发现自信、自立、开放等独有气质。处于多元价值观交 织碰撞下的青年,给这个古老的国度添上了一抹 ________的亮 色。
(2)寂寞· 寂寥 辨析:两者都含有“沉寂凄冷”的意思。“寂寞”侧重于 形容人的主观感受,含有“孤单”的意思,可用于人或环境。 “寂寥”侧重于形容环境空旷、寂静,用于形容环境的客观状 况,很少用于其他方面。
例句:①历经风霜的厂区大门已被侵蚀得斑痕累累,高耸 入云的烟囱也不再吐着黑烟,一群小男孩嬉闹着从远处跑来, 为________的厂区增加了一丝生气。 ②推进转型发展不是在公园里散步、在沙滩上晒太阳,要 有抛开个人得失、耐得住 ________的勇气,要有突破体制、机 制障碍的坚韧毅力。
(3)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辨析:二者都形容姿态美好。不同的是:“亭亭玉立”形 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婀娜多姿”形容 (姿态 ) 柔软而美好。 例句:①山上,片片茸茸灌木和小花,若美女身上的衣衫; 堤坝上,碧绿凤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随风摇曳,________。 ②那片密密匝匝 ________白中藏红如梦似幻的白桦林,一 直栽在我心里,发酵。
4.通感 通感也叫移觉,即感觉的转移,使各种感官产生的感觉相 互沟通,使难以名状、难以言传的感受变得具体可感。如: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 的。 “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前者是嗅觉,后者是听 觉。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 约、幽远缥缈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 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种美好的意境。
(2)讲究炼字 ①炼动词、形容词。 一些平凡的字词,在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下,常常产生一 种神奇的美感和韵味。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 一片叶子和花上。”这里的“泻”字,就将无形的月光化为有 形之物,将静态的光化为流动的光。又如:写杨柳的倩影,“像 是画在荷叶上”,“画”字就用得出神入化,既突出了倩影之 美,也巧妙地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5)幽僻· 幽静 辨析:二者都有“不热闹”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幽 僻”多指环境的幽美僻远,重在强调地方偏远。“幽静”则指 环境的幽雅寂静,不嘈杂,重点强调没有声响,非常安静。 例句:①只是那里十分________,人迹不到,猛兽甚多。 ②这条小巷犹如一位走过半个世纪的满脸沧桑的老人,古 老得像文物,________得像世外桃源。
课堂探究破重难
本栏目通过课堂讲练互动,聚焦重点, 剖析难点,全线突破
1.文题解读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这一点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荷塘, 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 描写的特定处所。月色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文 章描写的“荷塘”是“月色”之下的“荷塘”,“月色”是 “荷塘”之上的“月色”,“荷塘月色”代表作者向往、追求 的和谐宁静的境界。
3.近义词辨析 (1)斑驳· 斑斓 辨析:两者都有“颜色错杂”的意思。“斑驳”侧重于颜 色、花纹相杂,不单纯,不统一,常形容旧壁、旧画等。“斑 斓”侧重于色彩错杂多彩,不单调,常形容色彩。 例句:①爱丁堡城堡坐落在山上,而山的高度更增加了城 堡的雄伟。陡峭光秃的悬崖,黑褐色的巨石映衬着古堡 ______ 的石墙,越发显得沧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走近作者 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 之意。祖籍浙江绍兴,1898 年生于江苏东海县。1903 年随家 定居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1916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 北京大学预科班,次年考入本科哲学系,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 不丧志, 保持清白, 不与坏人同流合污, 取 《楚辞· 卜居》 中“宁 廉洁正直以自清兮”中“自清”作名,字“佩弦”。“佩弦” 出自《韩非子· 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
3.文体知识 散文 一种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体裁。广义的
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体文 章;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根据 内容和性质,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和哲 理散文。
4.词语释义 (1)袅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脉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斑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别有风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迁延顾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音字
花 荷 . 荷 负荷 . 血脉 . 脉 脉脉 .

折 曲 . 曲 歌曲 . 婀娜 . 娜 谢娜 .

着 挨 . 挨 打 挨 . 腰 纤 . 纤 绳 纤 .
自主学习夯基础
本栏目通过课前自主学习,整合知识, 要点记熟,夯基固本
1.字音识记 (1)单音字 煤屑 ( . ) 霎 时( . ) 羞涩 ( . ) 敛裾 ( . ) 倩 影( . ) ) 弥 望( . ) 乍 看( . ) 袅娜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