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自考经济学串讲00800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第一节经济学及其有关概念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处理稀缺性的学问。
最基本的经济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生产产品所需的各种资源,也称作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者等自然资源和资本、技术等人造资源。
这些资源对人类而言永远是有限的,经济学把资源的这种有限性称作资源的稀缺性。
P3人们的欲望无限——资源有限资源的绝对稀缺性,即无论何时何地,资源都是有限的;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即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
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在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
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假定在太平洋一个遥远的孤岛上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这个部落依靠鱼和土豆两种食物为生。
在现有既定的社会资源下,如果只打鱼,最大限度可生产250吨;而只生产土豆,则最多可生产300吨。
这当然是两种极端的情况。
这个部落也可以用一部分资源(如劳动力和劳动工具等)打鱼,用剩余部分资源种植土豆。
因此,在两个极端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可能的生产组合,如220吨鱼和90吨土豆,其他类似的组合见表1——1。
表1——1 生产可能性边缘曲线生产组合鱼产量(吨)土豆产量(吨)A 250 0B 220 100C 170 180D 100 240E 0 300表1——1中的生产组合A和E是两个极端情况,即只生产一种产品——鱼或土豆。
组合B、C、D是鱼和土豆产量不同的搭配。
如果以纵坐标表示鱼的产量,用横坐标表示土豆量,在坐标图上用A、B、C、D、E5个点表示这5种组合,并用圆滑曲线把5个点连起来,便得到一条平滑曲线(见图1——1),这条曲线就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
在这条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在现有资源下我们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如在B点,要想打鱼220吨,土豆的产量就不会多于100吨;相反,要想种植土豆100吨,鱼的产量也不会多于220吨。
1 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一、什么是经济学?每个学科都有每个学科的定义。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什么是经济学呢?说法很多。
有代表性的是,经济学(economics)是研究人们如何选择以及人们的选择如何影响资源使用的科学。
上述可见,各学科的不同,主要决定于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
二、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从今天开始,我们所要学习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学原理课程。
整个经济学原理课程,按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单个的消费者(家庭)和单个的生产者(厂商)的行为;单个经济变量的决定和变动,如单个产品的需求,单个产品的供给,单个产品的价格;单个市场的运行,如小麦市场,汽车市场,劳动市场,土地市场,等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总体,即the economy as the whole,因而所涉及的经济单位都是总体(例如消费者总体,生产者总体),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总量(aggregates),如总需求,总供给,价格总水平,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等等。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一棵一棵的树木,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由一棵一棵的树木所构成的一片森林。
这一学期,我们集中学习《微观经济学》,下一学期集中学习《宏观经济学》。
三、稀缺性——经济学的事实基础上面提到,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选择的科学。
人们之所以要进行选择,是因为我们所处世界是一个相对稀缺的世界。
也就是说,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中,我们面临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资源相对于我们的需要而言是有限的。
第1章 经济学导论-华农自考
(二)假设
书本P21页小故事
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一)方法论假设 (二)技术假设 (三)行为(目标)假设
(三)假说 理论化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形成假说。 (四)预测 预测是从理论的假设和假说中逻辑推到出 来的一种表述。 (五)检验 以上四个步骤就是“建立理论”的过程, 或则说是建立模型的过程。理论是否为真, 还需要经过检验。
一、为什么社会所能生产的大炮与黄油是有限的: 稀缺性
稀缺性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
济物品或者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了解:稀缺性是相对稀缺性(相对人类的无穷欲
望);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
经济学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没有稀缺性,也
就没有经济学。
资源利用:就是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
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资源利用包括:
(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充分就业”问题;
(2)资源既定,为什么产量时高时低——“经济波动与经 济增长”问题;
(3)商品货币社会中,货币购买力的变动——“通货膨胀 (紧缩)”问题。
经济学:稀缺性不仅引起资源配置问题,还引起资源利 用问题,因此它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价值判断:就是指对经济事物经济价值的判断,即对某一经济
事物是好还是坏的判断。
三、进行经济思考时经常出现的一些错误
1偏见
人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可能带有偏见(或先入之见)
2不能保持“其他因素不变”
在经济学分析中,我们大量使用的一个假设就是“其他因素不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教案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1.(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1.知识要求:了解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熟悉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工具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够分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别实证性和规范性的问题。
3(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具备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掌握学习要点规定的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包括:资源稀缺性、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2.教学难点:1、资源稀缺性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讲授2、案例3、讨论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章经济学导论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第三节资源配置和经济体制第四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第五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主要知识点和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要学习经济学的理由很多,我们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点;可以举很多各方面的例子一、学习经济学是进一步发展、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要求我们学好经济学。
三、学习经济学是专业学习和今后工作的需要。
四、学习经济学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五、学习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定义一、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以下几个问题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
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效益问题。
2.如何生产?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效率问题。
3.为谁生产?这个问题实质是社会公平问题。
以上三个是我们所称的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
接着它又引出另外三个重要的问题4.全社会的资源充分利用与否——社会资源充分就业问题?是否存在一些闲置未用的被浪费的资源。
5.货币购买力与储蓄不变还是下降?这是通货膨胀问题。
6.生产能力增长还是不变?是经济增长问题,在长期内,产品与劳务的生产能力是否增长了。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_教案
教学内容:§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1 需求理论目标和要求:了解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掌握需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导入:效用最大化——消费者均衡理论现有的收入和储蓄:买房还是买车?超市、服装店?消费者剩余:值或不值?§1-1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 经济学的萌芽“经济”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3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色诺芬(前430—前355)约于前387—前371年间写了《经济论》一书,在书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它的原意是“家庭管理”。
色诺芬强调,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这门学问研究的是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使财富不断增加。
我国古代汉语中原有的“经济”一词,具有“经邦济世”“经国济民”的含义。
19世纪后半期,日本学者翻译西方著作,借用古代汉语中“经济”这个词。
我国学者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最初是译“富国”“生计”等,后来,逐渐采用了“经济”这一译法.古代经济学只是形成了经济学知识的某些要素,还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系统的经济学说开始于重商主义,然后是重农学派,古典政治经济学阶段,边际革命,新古典经济学阶段,凯恩斯革命,新古典综合阶段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阶段。
最早的成系统的经济学说是重商主义学说(15世纪末——17世纪中叶)。
重商主义简单地讲就是重视商业,准确地讲是重视国际贸易,该学说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要增加一国的财富主要依赖对外贸易,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强调多卖少买,这样才能使国家富强。
重商主义在英国获得了巨大成功,而在法国遭遇了挫折,由于重商主义严重损害了农业的发展,法国兴起了重农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魁奈。
他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才能更好的增加国家的财富。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在1776年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国富论》,它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导论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
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回答“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的问
• 2.完全理性 • 3.完全信息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1.均衡价格理论 • 2.消费者行为理论 • 3.生产理论 • 4.分配理论 • 5.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 6.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政府的行为)
以整个国民 经济为研究对 象,通过研究 经济中各有关 总量的决定及 其变化,来说 明资源如何才 能得到充分利 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供求理论
消费者理论(效用论)
厂商理论
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
产品市场理论(交换) 一
般
均
衡
完全竞争市场
不完全竞争市场
理
论
要素市场理论(分配)
福
利
需求方面
供给方面
经
济
学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三,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运行中的增量变化,用 以分析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化过程。
边际即“额外的”、“追加”的意思,指处在边缘上的“已 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或“可能追加的下一个单位”, 属于导数和微分的概念。
经济学第一章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联 系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
二、现代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经济学说简史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原子弹
Institutions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15
12
A
B
C D E F 1 2 3 4 5
粮食
H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9 6 3 0
四、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
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
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三、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1.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
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 方式 A B C D E F 粮食 亿吨 0 1 2 3 4 5 原子弹 个 15 14 12 9 5 0 (1)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PPF: 原子弹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亚当.斯密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中写道: 女王陛下: “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 就做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去敲钟。你只 要看街上没有愉盗行为,你就回家,只要你不管 经济,经济就能发展”。
经济学导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正值上大学年龄的体育明星,他们深知,上大学的机会 成木很高,因为他们一年能挣几百万元,所以他们都是在退 役以后再去上大学。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1.1什么是经济学 1.2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1.4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本章小结
1.1什么是经济学
一、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虽然只有200年的历史,但它既是一 门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又是一门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的科学, 因此,被称为我们考虑一个大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他最宝贵的 资源—时间。
(2)还可以考虑一个家庭如何使用家庭收入。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3)经济学中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替代。 (4)效率与平等也存在着交替关系。
二、机会成本原理
机会成木(opportunity cost)是指作出选择时所放弃的其 他可供选择的资源运用带来的潜在效益。也就是说为了得到 某种东西所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3经济学十大原理
(2)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追求产量最大化这一粗放型经济形式, 因为那时处于经济短缺时代,边际问题是解决温饱问题。现 在我们考虑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追求的是效益和效率,而 向集约型经济发展,“两型社会”成为边际问题。(3)考虑 一家航空公司决定对等待退票的乘客收取多高价格。假如一 架200座的飞机横跨国内一次,航空公司的成木是40万儿。 在这种情况下,何个座位平均成木是400 000/200 =2 000元,有人会得出结论:航空公司的票价不应该低于2 000元。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增加利润。如果飞 机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而在登机口等待机票的乘客愿 息支付1 400元买一张票。
经济学导论知识点讲义
《经济学导论》课程知识点第一章:经济学是什么一、经济学是什么⏹经济学是探索人类的选择行为,是一门选择的科学:地球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类欲望的无穷无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需要选择。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以个人、单位、企业、政府为研究对象。
⏹与人类有关的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分析来思考。
⏹经济学是教别人挣钱,自己不挣钱的专业。
⏹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是关于国民财富的科学。
二、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学习经济学你可以知道,当你失业的时候,你知道你为什么失业.⏹当你没有资本,但你很想谈论资本和投资,那么你学习经济学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个没钱谈钱的矛盾。
⏹虽然你自己不能挣钱,但你很想教别人挣钱时,你就可以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了解你生活的世界.⏹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性。
⏹对经济学的思考和遵循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对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具体研究称为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微观经济学集中研究构成经济的个体单位——厂商、家庭和个人的——行为。
它研究个体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特别是诸如失业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平衡这类总量指标的变化.总量数字不能反映任何经济个体厂商或家庭的状况,而是告诉我们经济的总体或平均的状况。
⏹注意:这两种经济观察不过是看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微观经济学自下而上考察经济,宏观经济学则自上而下考察经济。
经济作为一个总体的行为依赖于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的行为。
总之,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居民与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以及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和变化.第二章:供给需求原理第一节:市场无处不在一、什么是市场?⏹传统意义上的市场:市场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
对于买主来说,只要能够买到东西的地方就是市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2.经济学的稀缺性
意思是说,社会拥有有限的资源,不能生产出人们 想要的所有物品与劳务。(汽车,房子)
(1)资源的分类。生产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 同的分类:从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投入,可分为:劳动 (L)、资本 (K)、 土地 (N) 、企业家才能(E)。
(2)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相对性,相对于人类 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绝对性:资源稀 缺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时代。
但有时规范结论或政策并不能仅仅根据实证分析, 有时既需要实证分析,又需要价值判断。
经济学往往是要努力解释世界的运行,但经济学的 目标往往是帮助改善世界的运行。当经济学家做出 规范表述时,他们已经从科学家变成了政策顾问。
第三、做一个精明的“智慧者”,这样下次你在遇到类似问题时, 你可以自豪的说:“想骗我,没有那么容易,我是超级无敌神勇 的***!”
机会成本是重要的!
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混合经济
第2节 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
研究的对象——单个经 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宏观经济学
(eg农民问题)
时间就是金钱,和时间赛跑
——分析上网的机会成本(cost)
1、开动脑筋的时间
想一想? 如果不上网玩游戏,你会把剩余的时间
花在哪里?如果时间是有价的,那么你觉得你
花一个小时玩游戏所耗费的钱是不是大于上
网的两块钱?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你选择某个东西所花的金钱和时间!
黑色的部分是金钱,也就是 大家通常看到的上网花费
(2)特点
①规范方法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研究经济问题,即判断某一具 体经济问题的是与非,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阶级性。
②规范方法要解决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的 好坏、是非以及社会意义等。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经济学》PPT课件
方面的需要;②安全需要,即希望未来生活有保障,如免于失
业、免于受伤害等;③社会需要,即感情、爱、归属感的需要
等;④尊重需要,即需要有名誉、威望和地位等;⑤自我实现
的需要,即实现个人价值和理想等。这些欲望从低到高依次排
列,当前一种比较低层次的欲望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后一
种更高层次的欲望便会产生,因此,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 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理论 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互为前提、彼此补充的两个分 支学科,经济学之所以有宏观与微观之分,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与 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微观经济学以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采用个 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以资源利 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方法,而假定资源配置问题已经解决。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 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 政策以及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分析等内容。
1.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2.2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 经济问题和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如何。
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的行为,尤其是市场 体系中人的行为,而市场经济则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 起而产生的,因而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不是脱 离一般社会思想的独立体系,甚至到了18世纪晚期,经济学的 创造人亚当·斯密还把经济学看作法律学的一个分支。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学思想与理论的发展特点,经济学可以 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前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 学、当代经济学。
经济学第一章 导论
(二)经济资源的分类
1.土地 经济学中所说的土地(land)是一个广泛意义 上的概念,它是指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有助 于进行生产活动的自然条件。 土地主要包括矿藏、森林、陆地、海洋、河流 等。 对于渔民,他们的土地是海洋;对于山民,他 们的土地是高山;对于牧民,他们的土地是草 原;而对于企业,他们的土地则可能是企业的 占地。
什么是经济?
经济(economy)的含义 家产管理→经国济民 →取得经济品的一切活动
经济现象种种:你能列举出发生在身边的哪些现 象是经济现象吗? 经济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怎样的关系? 你最想得到的是什么? 你想得到的是你最缺的吗? 你来上大学的目的是什么?
二、对经济学的认识
1.“经济学是一门使人幸福的科学” 2.是社会科学的皇后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 成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社交需求、尊重 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五类,依次由较低层 次到较高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生理需求 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 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
安全需求 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 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 心的就是这种需求。
5.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
主要研究经济物品,即研究经济物品的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行为,这些经 济活动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
新制度经济学
对于有害物品的处置也是一个经济问题, 特别是涉及到制度安排,因此,有害物 品常常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缺性
经济物品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经济物品的稀缺性。 1.稀缺性的定义: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我国有一位年青的经济学人写了一本名为《人人都爱经济学》的书。
我觉得书名取得很好,符合经济学的目的。
因为经济学追求的就是经世济民,国强民富,使人幸福、快乐,社会福利得到不断的提高。
这样的一门学科有谁不喜欢不热爱的呢?带着这样美好的感觉我们开始学习经济学,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什么?第一节经济学研究什么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不久长,从其产生至今也不过三百多年的历史。
在美国大革命爆发的那一年,1776年英国有位名叫亚当斯密的人出版了一本书:《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俗称《国富论》。
这部不朽的名著,开创了一门完整的学科----经济学,同时也确立了亚当斯密在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尊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此后,经济学登堂入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历久不衰,甚至被称为所有社会科学的“皇后”。
因此,在经济学的开篇我们有必要首先就《国富论》中的主要经济思想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论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就亚当斯密看来,国民财富指的是“社会劳动每年再生产出来的可供消费的商品”,这种财富的增长依赖于两个方面: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
这既不同于重商主义的观点:认为一国财富增长源于商品交换或贸易,也不同于重农主义所认为农业生产才是财富增长的源泉。
图示法说明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理论。
()其次,史密斯认为,经济活动中的每个人,包括制造商,都是自利的,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商人追求利润:“我们每天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来自屠夫、酿酒师或面包师的仁慈,而是来自他们的自利计划”。
当商品数量固定时,消费者希望以最低的价格购买。
工人们试图找到最高的工资——我们称之为经济人。
或者理性的人。
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建构的基石。
在我们未来的研究中,请记住这个假设。
第三,人人都是自利的,呈现出的经济活动岂不一片混乱?但亚当斯密却指出,隐藏在经济活动表面的混乱之中的是一种自然秩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引导着个人的自利行为,在他们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去实现他人或公众的利益,达到一种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的和谐,尽管这不是他的本意。
第1章经济学导论(经济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唐树伶)
• (4)混合经济
• 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和国家所有相 结合,自由竞争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因而也是 垄断和竞争相混合的制度。所谓混合经济是指 既有市场调节,又有政府干预的经济制度。
• 当今世界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 和欧盟国家等都采用了这种经济制度,我国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的。
1.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 人们在研究经济学时,会有两种态度和方法, 一种是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即经济现状如 何,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至于这种 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则不作评价。 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实证分析方法,也称实证经 济学。另一种是对经济现状及变化作出好与不 好的评价,或是该与不该的判断,这种研究方 法被称为规范分析方法,也称是规范经济学。
•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我国 未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制度均属于这种类型。
• (3)自由市场经济
• 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定高度分 散。这种经济制度为一只“看不见的手” 所指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 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解决。
• 当然,在现实社会中,纯粹的自由市场 经济国家是不存在的,每个市场经济国 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政府干预的情况, 也就是下面要讨论的混合经济。
1.4.1前古典经济学
• 重商主义是产生于15世纪,终止于17世纪中期,其代 表人物包括英国人约翰·海尔斯、托马斯·曼,法国人 安·德·孟克列钦和德国人让·巴蒂斯特·柯尔培尔等。重 商主义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国家干预主义、贸易顺差和 外汇管制。他们认为金银形态的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 态,一国增加财富的唯一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因 此,重商主义非常重视对外贸易。他们主张国家采取 各种措施和政策鼓励出口、限制或禁止进口,通过贸 易顺差来使一国积累大量财富,同时对外汇进行管制, 不让货币外流。
第一章 经济学导论
3. 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4. 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知识框架 一、经济学家的 思考方式
(一)交替关系原理 (二)机会成本原理 (三)边际决策原理 (四)激励反应原理 (五)比较优势原理 (六)“看不见的手”原理 (七)“看得见的手”原理 (八)生产率差异原理 (九)通货膨胀与失业短期交替关系原理 (十)收益递减原理 (一)微观经济学 (二)现代经济学
图1—3 学习、工作和消遣的选择
● 经济发展与经济繁荣
处于较低发展阶段的贫穷国家,资源
主要用于生产食品。
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后,以及随着发
图1—4经济发展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
达国家的食品消费与生产的减少,奢侈 品的生产与消费增加(曲线外移且组合 点上移)。 (见图1—4)
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民贫穷且居
(二)价格机制 市场机制中价格机制处于核心地位。价格机制是指商品或资源的供给与需 求同价格变化诸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作用): 1. 传递信息的功能
2. 合理配臵资源的功能 (合理配臵社会资源,是指对各种有限资源按照社会生产的内在联系, 进行各种用途的分配,并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11
(二)经济学解决的基本问题 1. 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
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 程,选择要解决四个基本问题:
生产什么; (what)
怎样生产; (how)
——管理学
为谁生产; (for whom)
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生产
关系的性质。
——本质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 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的具体制度,反映 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运行层次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15
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区别
(Planned economy)
22
1、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排斥价值判断,只客观地研究经济现象本 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 行为的后果。
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对经验的分析、对逻辑的分析
对材料的分析多采用社会调查方法;
对经验的分析多采用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
对逻辑的分析多采用结构分析法、系统论的方法、词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了解著名经济学家及其主要思想 掌握重要的经济学术语(英文)
1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2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第四节 经济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16
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指商品或资源的供给与需求同价格变 化诸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价格机制是最基本、最重 要的市场机制。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
(一)传递信息的功能; (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何时生产。(when)]
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12
2. 资源利用的基本问题
所谓资源利用是指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利用 现有的稀缺资源,使之生产出更多的物品。
包括: (1)如何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 (2)经济波动的原因,如何实现经济增长; (3)如何对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
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社会提供的物 品少于人们想拥有的。
Just as a household cannot give every member everything he or she wants, a society cannot give every individual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 to which he or she might aspire.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3
学习目标
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内容,理解两种经济 体制,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掌握稀缺性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了解 学习经济学对个人、企业及政府的意义。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4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初识西方经济学 二、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基本问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26
经济学的实证化
2015-10-5
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中,人们越来越强调实证的方法。许多 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实证化是经济 科学化的惟一途径,这样才能使经济学 成为像物理学、化学一样的真正科学。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决定设立诺 贝尔经济学奖正是对经济学实证化的肯 定。
(Market economy)
特点 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 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决策机制 中央计划
千万个体分散独立做出
协调机制 自上而下的命令 激励机制 集体主义
大河无水小河干
价格机制 个人利益 小河有水大河满
混合经济(mixed economy):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体制。(现代市场经济)
西方经济学
18
四、当代经济学 20世纪30年代至今
1、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凯恩斯革命时期 (经济学的第三次革命)
2、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凯恩斯主义发展 时期
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派 罗宾逊-新剑桥学派
3、20世纪70年代至今——凯恩斯主义与自由放任 思潮并存时期
2015-10-5
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上层建筑,西方经济学企图 为其经济基础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 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 念;
第二,总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 验提升为理论,以便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 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
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13
2015-10-5
凯恩斯说:经济学的理
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
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
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心
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
巧,帮助拥有经济学的人作
出正确的结论。
西方经济学
14
二、经济体制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一)经济制度 V.S 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
The word economy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
“经济”源于希腊语,意为“家庭管理”。
汉语中“经济”源于“经邦济世”、“经世济民”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7
Scarcity means that society ha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duce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sh to have.
西方经济学
5
一、初识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广泛而松散的名词: 第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 第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 的集中研究成果; 第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6
二、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基本问题
(一)经济学的起源及定义 1、经济学的起源
色诺芬写过一本关于一家农 场经营状况的书,标题为 《Oikonomeia》(economy)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30
知识结构图
初识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的定义及其基本问题
经济体制
经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济
学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导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论
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学与社会生活
动态分析
的关系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31
西方经济学
27
实证分析的逻辑结构
1、定义行为变量 2、列出假说 3、推导出假说
提出新的理论 没有通过检验:拒绝
4、做出预测 5、检验预测
通过检验:接受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28
2、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3、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29
第四节 经济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绝对:从历史上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一 切时期;从现实中来看,稀缺性存在于各个社会。 由此来看,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 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9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10
2、经济学的定义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8
对“稀缺性”的两点说明:
1、区分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 自由物品(Free Goods) 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2、稀缺性的“相对”与“绝对”
相对:稀缺性不是指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 人类社会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西方经济学
24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的比较
价值判断
研究内容
结论 检验 相对应的 经济学
实证方法
×
回答“是什么”
what is
客观 可以检验 实证经济学
规范方法
√
回答 “应该是什么” what ought to be
主观 无法检验 规范经济学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25
汽车进入 家庭
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
义解释的方法等进行。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23
规范分析: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 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评价或规范某种经济 行为。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只描述不评价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 要做好坏的评价
2015-10-5
2015-10-5
西方经济学
17
第二节 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重商主义 15世纪-17世纪下半叶
二、古典经济学 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亚当·斯密 《国富论》,经济学 的第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