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体的辐射与天文观测1
天体物理和天体观测
天体物理和天体观测在古代,天空是人类最神秘和最具吸引力的领域之一。
人们对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试图为它们建立起一种科学的解释。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对于天体物理以及天体观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天体物理天体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运动、结构和演化的科学。
它涉及到众多领域,基于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原则,用来研究各种天体及其宏观属性的现象。
天体物理学家探索各种不同的天体,包括:行星、恒星、星系、星云、黑洞和宇宙本身。
总之,天体物理学家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宇宙。
天文物理学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研究天体中的物理问题,比如说:行星的内部构造、恒星的能量来源、星系的演化、宇宙射线、黑洞的物理特性等。
天文物理学是天体物理学最深入的研究领域之一。
它不断拓展了我们对于各种天体的认识,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本质提供了关键的启示。
天体观测天体观测是天文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天文学家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来观察和检测天体的现象。
天体观测的技术和工具非常多,可以使用望远镜、反射镜、星表、射电望远镜、空间望远镜等来观察和分析星象变化。
望远镜是进行天体观测最主要的工具之一。
通过使用射电望远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远在宇宙中的射电波,这些波可以揭示出古老的行星、恒星和星系形成的情况。
同时,透过望远镜,站在地球的观测者可以看到显微镜无法到达的遥远的星体,这一切让我们的认知和理解更为直接。
天文学的进步源于技术创新和理论研究的不断进步。
科学家们利用最先进的技术,不断地向天空挑战,并从中发现了无数神秘的天体,天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些技术的突破。
技术的进步,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热情与耐心。
尽管天体观测的过程可能是艰苦的,但结果却是令人欣喜并且让人惊讶的。
总结天文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科学,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很多的天体物理、行星科学、太阳物理和天体空间等知识,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宇宙神秘和壮丽。
实测天体物理ch3天体的辐射和天文观测
a band
D1 & D2 E b1, b2, b3, b4 c F (H-beta) d e f G g h H&K
O2 (molecular oxygen in Earth's atmosphere)
Na (sodium) Fe (iron) Mg (magnesium) Fe (iron) H (hydrogen) Fe (iron) Fe (iron) H (hydrogen) Fe Ca (H-delta) H (hydrogen) Ca (calcium)
2
§3.1
天体的辐射
3
天体的信息是由天体辐射传来的。这些辐射 或是天体本身发射的,或是天体反射及散射 其它天体的辐射。 用物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分析来自天体的电磁 辐射,可得到天体的各种物理参数。根据这 些参数运用物理理论来阐明发生在天体上的 物理过程,及其演变是实测天体物理学和理 论天体物理学的任务。
G. R. Kirchhoff (1824-1887)
22
当原子或分子从一个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个能量状态时,就发生电磁辐射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一次能量转变(transition,跃迁)发射或吸收 一个光子(photon),其所携带的能量为: E h . 这个过程产生线谱 (line spectrum),包括发射谱( emission spectrum)和吸收谱( absorption lines)
13
ARGO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粒子天体中心羊八井国际宇 宙线观测站。
14
Position:
Longitude 90° 31’ 50” East Latitude 30° 06’ 38” North 4300 m above the sea level
天文学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讲天文学导论●古希腊天文学:毕达哥拉斯,亚里斯多德(地球中心学说),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学说天文学的发展期: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和伽利略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形状)所有行星皆以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速度)行星和太阳的(假想)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越接近太阳则运行速度越快近日点,运动最快远日点,运动最慢●开普勒第三定律:(轨道周期)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和其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公转周期)2 = (常数) x (平均距离)3第二讲天体的视运动●月相与食无关天体的视运动月全食时月亮变为黄铜色或血红色,这是由于地球大气中的尘埃颗粒折射阳光中的红光并到达月球所致●内行星:水星,金星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头顶的星空取决于你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当地时间●北京时间正午12点(东经120度)时,北京地方时(东经116.5度)即太阳时为11点46分,所以此时北京的太阳在子午线以东约3.5度,再过约14分钟北京“真”正午●南北天极:不变的参考点北天极:北极星南天极:南十字座●天赤道:不变的参考点所有恒星沿与天赤道平行的路径由东向西运动(圆弧轨迹在地球两极,天赤道=地平线●天顶、地平线和子午线:本地参考系天顶和子午线的位置不随观测者的地平线移动相对于星星来讲,天顶和子午线的位置在变天体的运行(圆弧)轨迹与地平面的夹角为:90 度-观测者所在地理位置的纬度(=天赤道与地面夹角)●在北极:所有星星沿与地平面平行的圆轨迹运行,从不下落赤道上:所有星垂直于地平面升起和下落“可见所有星”●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轨迹称为黄道●太阳日=24小时:太阳连续两次到达子午线的时间恒星日=23小时56分:恒星连续两次到达子午线的时间恒星日是地球真实的自转周期,不随其绕太阳公转而变化,均为23小时56分●月球回到原处(相对于恒星)的周期约为27.323 天,此为恒星周期●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常用它们与观测者之间的夹角表示,即角距●北京:东经116度22分;北纬39度58分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把地球的经度、纬度投影到天球上便成为天球的赤道坐标系赤纬:从天赤道开始至两极Dec [–90,90] 度赤经:用小时、分和秒的时间单位来表示,并由西向东由0增加到24小时赤经的计算起点为春分点,在天赤道上由西向东分为24小时地球“24小时”自转一周360度赤经1小时对应地球自转15度▪对于赤经相差1小时的两颗恒星,例如,RA2-RA1= +1小时:•恒星1比恒星2早1小时通过你的子午线(上中天)•如果不是拱极星,恒星1比恒星2早1小时从东方升起●某地某时刻的恒星时等于此时此刻位于子午线上的恒星的赤经(天球上与子午线重合的赤经)赤经小于地方恒星时的恒星位于子午线以西赤经大于地方恒星时的恒星位于子午线以东●一颗恒星的时角τ、赤经α和当地的恒星时θ之间的关系为τ= θ−ατ< 0, 在子午线以东(α> θ)τ> 0, 在子午线以西(α< θ)第三讲辐射与天文望远镜●黑体谱:连续谱的形状只与物体(恒星)的表面温度有关•其峰值波长(颜色)由其表面温度决定温度降低,黑体谱的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冷物体产生长波(低频)辐射•热物体产生短波(高频)辐射●辐射的平方反比定律:强度x 距离2 = 常数(恒星辐射能力)●关于天文望远镜的常见误解(wrong) 放大作用:大型望远镜把天体放得更大(Right) 聚光作用:使(暗弱)天体的图像更亮更清晰(wrong) 望远镜究竟可以看到多远的天体?只要一个物体足够亮,无论多远都可以看到(right) 望远镜可以看到多暗的天体?或望远镜可以看到几等星?只要一个物体足够暗,无论多近都看●光学望远镜的类型: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第四讲太阳系(1) 行星●行星是一个具有如下性质的天体:(a)位于围绕太阳的轨道上,(b)有足够大的质量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形),以及(c)已经清空了其轨道附近的区域。
天文地理百科上-第三章
第三章天文必备: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工作原理】天文望远镜是一种令人惊奇的仪器,它可以使远处的目标看起来很近。
为了更好地理解天文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我们先考虑一下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用裸眼看不到远方的目标呢?例如,为什么用裸眼看不到50米处的硬币呢?答案很简单:因为远方的目标在视网膜上的呈像没有占据足够的位置。
如果您有一双很大的眼睛,可以聚集到更多由远方目标发出的光并且在您的视网膜上形成明亮的像,那么,您就可以看到这个目标。
望远镜的两个光学件就可以帮助您将这一假设变为现实:物镜,它可以把远方目标发出的光会聚到焦点上(在焦点上呈像);目镜,它把物镜焦点上的像放大,使之在您的视网膜上呈像。
这和放大镜的原理一样,它把小的物体放大后在您的视网膜上呈像,这样小的物体看起来就变大了。
天文望远镜的主要部件是:主镜筒、物镜、目镜。
主镜筒的作用是:固定物镜,使之与目镜保持恰当的距离;阻止灰尘、湿气和干扰像质的杂光。
物镜的作用是聚光和在焦点处呈像。
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焦点处的像放大后在您的视网膜上呈像。
【种类】按照光学结构的不同天文望远镜可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但比较常用的是两种: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用光学透镜做物镜)和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用曲面反光镜做物镜)。
尽管两者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但它们的光学结构是完全不同的。
折射式天文望远镜:折射式天文望远镜通常采用两片或多片镀膜透镜组合而成的消色差物镜。
一般来讲,制作大口径(100mm以上)的组合透镜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常见的折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口径都不超过100mm。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是一曲面反射镜(主镜)。
在物镜的光路上放置了一个呈45度倾斜的小平面反光镜(副镜)以把物镜反射的光线转向镜筒一侧的目镜。
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相对比较容易做到大的通光口径。
这就意味着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可以有很强的聚光能力,可以用以观测昏暗的深空目标,以及用以天文拍照。
【光学性能】天文观测者应根据观测目的的不同来选用不同的天文望远镜。
天文是怎么观测的原理
天文是怎么观测的原理
天文观测是通过探测、测量和记录来自宇宙的电磁辐射以及其他天体现象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 电磁辐射:天体释放出可观测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射电波、X射线和γ射线等。
观测者利用各种仪器和设备来接收、测量和记录这些电磁辐射。
2. 光学原理:天文学家常用望远镜观测天体。
望远镜利用光学原理将远处的天体放大,增加观察细节的能力。
常见的望远镜有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
3. 探测器:为了捕捉和测量电磁辐射,观测者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探测器。
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需要不同类型的探测器,如摄像机、光电倍增管、芯片阵列、PD探测器、射电望远镜和X射线望远镜等。
4. 数据分析:观测数据经过收集和记录后,需要经过仔细的分析。
观测者使用各种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如图像处理、光谱分析和信号处理,以从数据中提取有关天体的信息。
5. 校准和纠正:观测者还需要纠正和校准数据,以消除来自地球大气、仪器偏差和天体自身特性的干扰。
校准包括空白观测和对比观测等。
通过以上原理和技术,天文学家能够观测和研究宇宙中的天体现象,从而增进对宇宙的理解。
第三章天文观测时间系统
本初子午线
区时(Th)为平时系统 ( λN = N150)
把全球分成24个时区, 每区跨经度150,各区 把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作为本区统一使用的 标准时。这样的区域 称为时区;这样的时 间称为区时。
中国地域辽阔,横跨五个时 区。为有利于国家建设、 促进民族交往,新中国成 立后全国各地均使用东8区 的区时,又称“北京时间” (东经1200的地方时)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
日界线:太平洋中经度1800线(避开陆地与岛屿画出 的一条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东西两侧是东12 时区与西12时区重合的区域,时分秒相同,但日期 相差一天。
由西向东越过日界限,日期减少一天;而由东向西越 过日界限,日期增加一天。
§3.3 历 法
一、制历的基本原则
1. 历法: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协调它们 的关系,制定一定的时间序列法则。 地球、月球的运动给出三种天然的时间单位:日、 月和年。
1675年,英国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 从18世纪后半叶开始,格林尼治时间 已被一些国家在编制为航海服务的天 文历书时作为通用的标准时。
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 子午线(经线)会议把当时格林尼治 天文台子午仪镜头上十字丝交点在地 面上的垂点所在的经度定为0°经线 (本初子午线),作为经度和时间计 量的标准参考线。这样格林尼治时间 就成为世界时了。
对于观测者,只要位于不同的地理经圈,就 对应不同的天子午圈,因此,参考点过的天 子午圈不同,所得时刻也不同。即计时系统 具有地方性。
一、地方时
定义: 以本地子午面为起算平面,根据任意量时天体所确定 的时间。如量时天体分别为春分点、真太阳、平太阳 所测量的地方时分别为:地方恒星时、地方视时、地 方平时。(s、m⊙、m)
天文观测入门
天文观测入门天文观测是研究天体现象、了解宇宙奥秘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观测和记录天体的位置、运动、光度等信息,帮助天文学家揭示宇宙的本质和演化规律。
本文将介绍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观测工具和技术,以及入门级的天文观测方法。
一、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天文观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收集天体的电磁辐射或粒子流,获得与其相关的物理信息。
天体的电磁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观测者可以使用望远镜等设备将这些辐射或粒子流转化为可视化的信号,以便进行观测和研究。
二、常用的观测工具和技术1. 望远镜望远镜是进行天文观测最基本的工具之一。
根据观测目的和要求,望远镜分为光学望远镜、无线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
光学望远镜主要用于可见光和紫外线观测,无线电望远镜主要用于无线电波观测,而射电望远镜则用于射电波观测。
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具有不同的观测特点和技术要求,选择合适的望远镜对于天文观测至关重要。
2. 探测器探测器是望远镜的核心部件,用于接收和记录天体辐射转化而成的信号。
常见的探测器包括光电倍增管、CCD相机、伽马射线探测器等。
不同的探测器适用于不同波段的观测,其灵敏度、分辨率和响应特性也有所不同。
选择合适的探测器可以提高观测结果的质量和可信度。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观测到的天文数据需要经过仔细的处理和分析,才能得出有意义的科学结论。
数据处理的过程包括图像校正、噪声去除、信号增强等。
数据分析则涉及信号的频谱分析、光谱分析、映像重建等。
正确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对于天文观测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三、入门级的天文观测方法1. 天文摄影天文摄影是一种简单而广泛应用的入门级天文观测方法。
只需要一台普通的数码相机或单反相机,加上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就可以进行星空摄影和行星摄影。
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摄影可以获得美丽的星轨照片、月球照片和星云照片等。
2. 天体测量天体测量是天文观测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通过测量天体在视场中的位置和亮度变化,推断出它们的运动状态和特性。
天体现象的观测与解释
太空探索
总结词
太空探索是利用天体现象进行深空探测和研究的科学活动,对人类认识宇宙和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太空探索涉及观测太阳、行星、恒星等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规律等方面,通过分析这些天体的数据 ,科学家们可以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等重大问题。同时,太空探索也为人类探索外太空、开发太空资源提供了 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天文考古学
总结词
天文考古学是利用天体现象对古代文明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通过分析古代天文遗迹和文献,揭示古 代文明与天文学的相互影响。
详细描述
天文考古学通过对古代天文观测遗址、星图、天文学著作等的研究,揭示古代文明对天文学的贡献以 及天文学对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玛雅文明的天文观测遗址和文献揭示了他们对太阳活动和历 法的精确观测和计算,这些知识对现代天文学和玛雅文明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星系现象
星系旋臂
旋涡星系中的旋臂结构,影响星系内 恒星的形成和运动。
星系碰撞与合并
两个或多个星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 并过程。
黑洞吸积盘
黑洞周围物质旋转形成的盘状结构, 产生强烈的X射线和无线电波。
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
对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活 动性和影响的研究。
宇宙射线现象
宇宙射线起源
宇宙射线传播
近地轨道探测器观测
近距离观测地球和其他天体,提供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
深空探测器观测
远距离观测太阳系外天体,揭示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
PART 02
天体现象的分类
REPORTING
行星现象
行星轨道运动
行星绕太阳的轨道运动,包括 椭圆、抛物线等轨道。
行星自转
行星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 导致昼夜交替等现象。
天文学宇宙探索与天体观测
天文学宇宙探索与天体观测作者:AI助手简介:天文学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与研究,涉及太阳系、星系、星云等各类天体。
本文将引领您深入探索天文学的奥秘,介绍天体观测的方法与意义,并带您一览神秘浩瀚的宇宙星云。
第一章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宇宙,无垠宏观空间中包容着我们所有的存在。
从宇宙大爆炸引发的起源之初,到漫长的膨胀进程,然后逐渐形成恒星、星系甚至是星际云雾,历经数十亿年的演化,创造了如今这个精彩纷呈的宇宙景观。
人类钻研于此,多年来积累了众多知识和成果。
第二章天体观测的意义与价值天体观测是人类了解宇宙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测天体的辐射、运动轨迹和组成元素,我们能探索宇宙诸多奥秘,揭示宇宙中物质、能量和力量的运动规律。
同时,天体观测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价值,它帮助我们制定历法、导航系统以及航天探测任务。
第三章天象观测与天文仪器天象观测是天文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观察、记录和研究各种天文现象,我们可以揭示宇宙的奥秘。
天文仪器是天象观测的重要工具,例如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扩大人类对宇宙的视野和认识。
第四章星系与星际云雾的浩瀚世界星系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之一,它是由数亿颗恒星、星际云雾等组成的巨大空间结构。
我们的太阳系就是位于银河系这个宏大星系中的一颗恒星系统。
揭示星系的形成、演化以及其中隐藏的粒子物理过程,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宇宙起源和进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章全息星图的构建与研究全息星图是宇宙探索中的重要工具,通过精确记录和绘制天体的位置、运动和性质等信息,我们可以建立更为准确的星图,同时也能提供天文学研究的基础数据。
全息星图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和计算模型来实现。
它为天文学家和爱好者提供了更加直观和详实的宇宙参考。
结语:天文学宇宙探索与天体观测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源源不断的探索与发现。
通过学习天文知识、参与天文观测,我们可以更加了解宇宙的辽阔与神秘。
愿我们共同揭开宇宙的神秘面纱,追寻未知的奥秘。
天体物理学中的射电天文观测技术
天体物理学中的射电天文观测技术射电天文学是研究宇宙中电磁辐射的一门学科,它利用射电望远镜观测和研究宇宙中的天体及宇宙物理过程。
在天体物理学中,射电天文观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天体物理学中的射电天文观测技术及其应用。
射电天文学通过观测和分析天体发射的射电辐射来研究宇宙的演化、天体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从而揭示宇宙的奥秘。
射电天文观测技术包括射电望远镜的建造、天线的设计和制造、接收机的构建以及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
其中,射电望远镜是实现射电天文观测的关键设备。
射电望远镜的种类多样,包括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干涉阵列射电望远镜以及空间射电望远镜。
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通常由一个大碗或折叠板组成,用于接收射电波并将其聚焦到接收机上。
干涉阵列射电望远镜由多个天线组成,可以通过互相之间的干涉来增加分辨率和灵敏度。
空间射电望远镜通过放置在地球外的卫星上来避免地球大气的干扰。
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中,天线的设计和制造至关重要。
天线用于接收从天体发射的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射电信号的强度非常微弱,因此天线需要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增益。
此外,天线还需要具备宽频带、良好的指向性和稳定性。
目前,常见的天线类型包括网格天线、反射面天线和阵列天线等。
接收机是射电天文观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负责将从天线收集到的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
接收机需要具备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低噪声系数和稳定的频率特性。
为了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射电接收机通常采用低温工作,如使用液氦冷却等技术。
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是射电天文观测的关键环节。
由于射电信号受到天体本身的特性以及宇宙中的干扰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和数据分析来提取有效信息。
这包括信号滤波、校正、干扰消除以及恢复原始数据等步骤。
射电天文观测技术在天体物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探测和研究射电宇宙背景辐射、银河系内恒星形成、星系结构和演化、类星体、脉冲星等天体的性质。
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观测
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射电观测的主要设备,其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天线 形状、尺寸、馈源位置和信号处理系统等。
X射 线 观 测
X射线天文学观测的原理 X射线观测的设备和技术 X射线观测在天体物理学中的应用 X射线观测的未来发展
观测意义:通过对天体的光学观测,可以了解天体的基本性质,探索宇 宙的起源、演化和终极命运等问题。
射电观测
简介:射电观测是利用射电望远镜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通过分析这些电波的强度、频 率和偏振等参数来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
观测方法:射电观测通常采用干涉测量技术,通过多个射电望远镜的组合来提高观测分辨率 和灵敏度。
天体物理学和天文 学观测的未来展望
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空间望远镜技术:随着空间技术的不断发展,望远镜的观测能力将得到 进一步提升,能够观测更远、更深入的宇宙。
射电望远镜技术:射电望远镜的观测范围更广,未来将能够观测到更多 的天体和宇宙现象。
光学望远镜技术: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望远镜的观测精度和分辨 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能够观测到更小、更暗的天体。
伽马射线观测
观测原理:利用高能光子探测器探测来自天体的伽马射线 观测设备:伽马射线望远镜 观测对象:高能天体,如脉冲星、黑洞等 观测意义:研究天体的性质和演化,揭示宇宙的奥秘
天文学观测的重要 成果和影响
天文学观测的重要成果
发现黑洞:通过观测证实了黑洞的存在,有助于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
探测宇宙射线:观测宇宙射线有助于研究宇宙中的物理现象和天体。
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宇宙中天体的物理性质和演化的科学 它涉及到天体的组成、结构、演化和相互作用 天体物理学通过观测和实验手段研究天体现象和物理过程 天体物理学与天文学紧密相关,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和演化
基本天文认识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天体观测
基本天文认识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天体观测基本天文认识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天体观测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中天体的科学,包括天体物理学、行星科学、恒星科学等多个领域。
它涉及到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性质等问题,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天体观测的内容。
一、天文学的基本概念1. 宇宙:宇宙是指包含一切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巨大空间。
宇宙中包含了无数的星系、星云、行星、恒星等各种天体。
2. 星系:星系是由大量恒星及其伴星、行星、星云等组成的集合体。
它们通过引力相互结合,在宇宙中形成庞大的天体系统。
3. 恒星:恒星是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由氢、氦等元素组成的等离子体。
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并向外发射光和热。
4. 行星: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它们没有自己的光源,而是反射恒星的光线。
太阳系中的行星包括水金木火土等。
5. 星云:星云是天空中由气体和尘埃构成的云状结构。
有时,恒星在星云中形成,而后的恒星演化也可能产生新的星云。
二、天体观测的方法1. 裸眼观测:最简单的天体观测方法是裸眼观测。
这需要无污染的夜空和适当的观测条件。
通过裸眼观测,我们可以看到明亮的恒星、行星和星云等。
2. 望远镜观测:望远镜是增强天体观测能力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放大远处的天体,使它们更清楚可见。
望远镜观测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天体信息。
3. 射电天文学观测:射电天文学通过接收和分析天体发出的射电信号来研究宇宙。
射电天文学观测需要使用专门的射电望远镜来捕捉天体的射电波。
4. 太空观测:太空观测是指在太空中放置天文观测设备,通过远离地球大气层的干扰,获取更准确的观测数据。
例如,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是一种太空观测设备。
5. 多波段观测:多波段观测是指利用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来观测天体。
例如,可见光观测、红外观测、紫外观测等。
不同波段的观测可以提供不同的天体信息。
三、天文学的意义1. 探索宇宙起源:天文学通过研究宇宙中各种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发展。
天体观测知识点概括
天体观测知识点概括天体观测是人类对宇宙中天体进行观察和研究的一门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起源、演化以及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天体观测中,有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概括和介绍。
一、天体观测器材与基本概念1. 望远镜:望远镜是天文学中最重要的观测器材之一,它可以放大远处的天体,使其更容易被观察和研究。
2. 天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是天文学中常用的坐标系,用来描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
3. 光度与星等:光度用来描述天体的亮度,星等则是用来衡量天体亮度的标准。
4. 天体影像处理:天体影像处理是通过对观测到的天体影像进行处理,提取出更多的信息和细节,以便于进一步研究。
二、天体测量与观测方法1. 视差测量:视差测量是通过观测地球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恒星位置的变化,以确定恒星的距离。
2. 频谱分析:频谱分析是通过观测天体的光谱,从中得到天体的组成元素、物理性质等重要信息。
3. 彗星观测与测量:彗星是太阳系天体中的一种,通过观测彗星的亮度、尾迹等特征,可以了解其运动轨迹和组成成分。
4. 恒星光度测量:恒星的光度测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恒星的绝对亮度,从而推断出其距离、温度等参数。
三、天体测量应用与成果1. 恒星演化研究:通过对恒星的观测和测量,可以研究恒星的演化过程,了解它们的寿命和终结形态。
2. 星系与宇宙结构研究:星系是宇宙中的基本单位,通过观测和测量星系的分布和性质,可以研究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和演化。
3. 行星和卫星观测:通过观测行星和卫星的运动和特征,可以研究它们的物理性质、表面特征以及与其他天体的相互作用。
4. 天文时间与日食观测:通过观测和测量天文时间和日食的发生与变化,可以研究地球自转、公转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天体观测知识点涵盖了观测器材与基本概念、测量与观测方法以及应用与成果等方面。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宇宙中的天体,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
科学天体的认识和观测
科学天体的认识和观测科学天体的认识和观测一直是人类追寻的焦点之一。
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和观测方法也日益丰富和深入。
本文将从天体认识的历史起源、科学天体的分类以及观测方法等方面探讨科学天体的认识和观测。
天体的认识是人类对宇宙的认知过程。
早在古代,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主要依靠肉眼观测并加以想象和思考。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星与星的运动、天体的亮度和颜色等信息,初步推测出天空中的星体分布和运动规律。
然而,由于观测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古代天文学的发展相对缓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观测设备的改进,人类对天体的认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科学天体按照不同特征和形态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等多种类型。
每个类别的科学天体都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和构成成分,这为我们深入了解宇宙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对于科学天体的观测,人类经历了从地面观测到太空观测的巨大飞跃。
地面观测主要依赖于天文望远镜等观测设备。
随着望远镜的不断改进和天文学研究方法的推陈出新,我们能够观测到更遥远和更微弱的天体。
通过光谱分析等技术手段,科学家们能够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进一步拓宽了对宇宙的认知。
除了地面观测,太空观测成为了科学家们认识宇宙的又一重要途径。
通过将观测设备送入太空,可以避免地球大气的干扰和遮挡,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太空望远镜例如哈勃望远镜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等,获得了大量令人惊叹的科学数据。
太空观测使我们能够观测到更远的星系和更早期的宇宙时期,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此外,遥感技术也为科学天体的观测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使用各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遥感设备,我们能够获取到更全面和详细的天体图像和数据。
卫星、探测器等载荷设备,可以观测到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进一步了解科学天体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现象。
综上所述,科学天体的认识和观测是人类对宇宙不断追求的结果。
从古代的肉眼观测到现代的地面观测和太空观测,人类对天体的认知和观测不断深入,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和突破。
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章: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天文学成为了人类不可或缺的科学领域之一。
天文观测技术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地球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的历史背景、基本原理以及应用前景三个方面探讨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第二章:天文观测技术的历史背景天文观测自古以来就存在,古代人类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体,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观测技术简单粗糙,只能通过肉眼看到的天体进行观测。
直到16世纪末,望远镜的发明和成熟的制造技术,使天文观测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文观测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20世纪以来,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快速进步,以及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发展,为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从早期的光学天文观测,到现代的射电、红外、紫外和X射线天文观测技术的应用,天文观测技术已经变得极其丰富和多样化。
第三章:天文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天文观测技术基本原理包括:1.光学原理;2.电磁波的性质;3.射电原理;4.空间光学技术。
光学天文观测技术是早期的天文观测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装置,通过分析和记录光线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变化,获取天体的信息。
包括望远镜、显微镜、摄影设备。
现代光学天文观测技术已经发展到极致,例如哈勃空间望远镜,将人类的视线带到了更深更远的宇宙空间。
射电天文观测技术是通过接收天体的射电波,通过分析射电波长、频率、强度等参数,获取天体的信息。
射电波长较长,能穿透云层、尘埃等遮挡物,因此能够捕捉一些光学望远镜观测不到的天体信号。
目前全球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已经建成,其能够接收到距离地球十亿光年之外的射电信号。
红外天文观测技术是通过测量天体辐射的红外光谱,获取天体的信息。
红外观测可以突破云层和尘埃的遮挡,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天体信息。
近年来,红外天文技术在探测行星和恒星形成等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天体运动与天文现象解释
天体运动与天文现象解释天体运动和天文现象是天文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涉及到行星、恒星、星系以及其他宇宙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通过观测、测量和理论模型的研究,我们可以解释和预测各种天文现象,揭示宇宙的奥秘。
太阳系是我们了解天体运动的起点。
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绕太阳运动的,形成了所谓的日地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这个周期定义了一年。
地球的自转则形成了昼夜变化,使得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动。
此外,地球的自转轴倾斜产生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这些运动和现象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得以存在和发展。
行星是太阳系中的重要成员,它们也参与着天体运动和天文现象。
行星的运动规律可以利用开普勒定律进行解释。
开普勒定律描述了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运动,其中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根据开普勒定律的第一定律,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第二定律指出,行星和太阳之间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也就是说,当行星离太阳较远时,它的运动速度较慢;当行星靠近太阳时,它的运动速度较快。
第三定律则规定了行星公转周期和半长轴的关系。
根据这些定律,我们可以预测行星的位置和轨道。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天文现象的重要主角之一。
月球的运动包括绕地球公转和自转两个方面。
月球的公转周期约为27.3天,而自转周期正好与公转周期相等,使得我们总是能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月球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天文现象,如月食和日食。
月食是地球阻挡了太阳光线直接照射到月球上而产生的现象;日食则是月球挡住了地球上的一部分区域,使该区域无法看到太阳的光。
在天文学中,我们还关注着其他恒星和星系的运动和现象。
恒星是在宇宙中稳定辐射能量的天体。
它们之间的运动和位置可以通过测量它们的视差、距离、自行和径向速度来确定。
视差是恒星位置随时间的微小变化,可通过天文观测的数据来测量;距离则可以通过视差计算得出;自行是指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置的变化,也是由于恒星的运动造成的;径向速度是指恒星在宇宙中运动的速度,通常通过多普勒效应进行测量。
第三章天体的辐射与天文观测1
产生电磁波的方式: 能级跃迁 热辐射 电磁振荡等
普 通 天 根据波长由长到短,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射电、红 文 学 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波段。 课 可见光又可分解为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件
5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6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也可以形成辐射 作为天体信息的来源。 引力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属性,其大小 和物质的质量成正比。天体运动发出的引力 波,会携带天体运动状态的信息。目前,虽 有一些间接证据,但还很难直接探测记录。 虽然原则上可以从四种来源搜集天体的 信息,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来源仍是电磁辐 射。
汪 海 洪 制 作
B’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6
• 一架望远镜配备多个目镜,就可以获得不 同的放大率。显然目镜的焦距越短可以获 得越大的放大率。但这样并不好,小望远 镜用过大的放大率,会使观测天体变得很 暗,像变得模糊。 • 目视望远镜观测一般使用的放大率为30~ 300倍。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7
• 射电(无线电波):>1毫米 • 红外线:0.77微米~1毫米 • 可见光:390纳米~770纳米 • 紫外线:10纳米~390纳米 • X射线:0.1埃~100埃 • γ射线:<0.1埃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8
大气窗口(atmospheric window) 地球大气有选择地吸收电磁辐射 只有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能穿过大气层,达 到地面,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两个窗口: 光学窗口:波长300nm~700nm 射电窗口:波长1mm~20m
天体物理中的辐射机制
射电天文学中一般用亮温度TB代替强度, 假定等离子体均匀,强度比公式可改写为:
射电波段,连续谱辐射基本上来自轫致辐射,故由
Kirchhoff定律
可求出 值。
对低频情况 式,得到:
,代入近似的平均冈特因子表示
由于
对和T的依赖关系很弱,以上表示式可
式中是Ne电子密度,N(H+)是基态H离子密度,
是能级n的简并度,而
是能级n的电离能。
利用Saha公式,将各能级n上的原子数密度Nn写成:
其中e的指数为
,而bn表示对温度为
T的热平衡分布(Saha公式)偏离程度的一修正因子。
将上式代入复合-级联方程得到关于bn(n=2,3,4...)的方
程组,求出bn ,就可定出Nn。当n->时, bn->1。
对电子速度分布求平均及对所有n求和,得到总的 复合系数为:
其中 尔半径,
, ~5.3E-9cm是H原子玻 表示类H原子电离能与电子平均动能比。
表示平均复合冈特因子, 对“低温”情况( ,即
,误差小于10%。 )
在很“低”温度下,Y>>1, 即平均电子动能 (如T~10000K,kT~1eV, 远小于H原子电离能13.6eV)
大为简化。
对0.1<<50GHz和6000<T<18000K, 得到:
其中
为接近1的慢变因子,误差<10%.
线吸收系数 的计算公式为:
由于高激发态寿命较长,碰撞跃迁概率远大于辐射 跃迁,粒子数分布遵从Boltzmann公式:
在射电波段,
,故
能级n上的原子数Nn可由Saha-Boltzmann方程给出, 在局部热动平衡条件下:
小学科学教学教案:天体运动与天文观测
小学科学教学教案:天体运动与天文观测一、引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天体运动与天文观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学生可以认识世界上众多的天体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培养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本教案将帮助小学生初步了解天体运动与天文观测,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和实践来巩固他们的知识。
二、知识目标•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学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基本天文观测;•培养对自然现象和宇宙的好奇心。
三、教学内容3.1 天体运动3.1.1 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3.1.2 地球公转•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运动;•地球公转导致四季交替。
3.2 天文观测3.2.1 日晷观测•制作一个简易的日晷,用于观测太阳的位置和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阴影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3.2.2 星空观测•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带领学生观察星空;•学生可以辨认并记录一些常见星座和亮星。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活动(5分钟)在介绍天体运动与天文观测主题之前,通过播放一段有关太阳升起和落下的视频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4.2 知识讲解(15分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昼夜交替和四季交替的原理。
4.3 实践活动:制作日晷(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个简易日晷,然后在校园中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观测。
引导学生记录不同时间阴影长度的变化,并与实际时间进行对照。
4.4 实践活动:观测星空(30分钟)在天气晴朗的晚上,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星空。
通过指导学生辨认和记录一些常见星座和亮星,让他们感受宇宙的奥妙。
五、教学评估5.1 检查日晷观测记录(10分钟)让学生整理并比较自己制作日晷观测的记录,检查其正确性,并根据结果给予反馈。
5.2 星空知识测试(15分钟)以问答或是绘图等方式考察学生对于已观测到的星座和亮星的了解程度,并对其答案进行评价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22
1、光学望远镜
(1) 望远镜的作用: • 增加聚光,尽可能多地收集天体辐射的能 量 人眼瞳孔直径最大只有8mm • 提高分辨率 人眼看不清月球表面细节,望远镜则可 以分辨出来 • 望远镜机械装置容易对准天体进行较长时 间跟踪观测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
• 黑白照相观测最敏感波长为0.44微米,当D以米 为单位时,黑白照相观测分辨角的角秒值为:
θ '' = 110 ''×10 / D
−3
由于物镜的缺陷和大气的扰动,望远镜实际分辨角要大些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4
例:
• 口径为10mm的望远镜的目视观测分辨角为 多少? • 人眼瞳孔直径约为2mm(白昼)~8mm (黑夜),其分辨角的范围大致为多少?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9
视场
• 由于物镜总有像差等缺点,仅其光轴附近 区域成像良好,此区域对应的星空角径称 为“工作视场”
– 望远镜所能观测到的天空区域的角直径叫视场 角ω – 目视望远镜的视场更所用的目镜或放大率有 关,放大率越大视场越小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对于目视望远镜,它的极限星等可以用经验公式计算: m = 2.1 + 5log D 例: D=400mm的望远镜 m = 2.1+5log400 = 15.11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望远镜性能的总评价参数 天 文 学 • 品质因子Q: 课 件
42
Q = Φω Δλ
2
Φ为辐射流量、ω为视场、Δλ为观测的波长范围 汪 海 洪 制 作
13
2、宇宙线
天体发出的高能粒子流,主要是电子、质 子、α粒子(氦原子核)等。 虽然它们运动很快、穿透力强,但由于 它们带有电荷,在到达地球表面之前,不仅 会和途中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且会受到宇 汪 宙空间磁场的影响,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因 海洪 此很难判断它们的真实源头,在使用它所携 制 作 带信息上有一定困难。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9
不透明度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10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11
• 不同辐射波段的太阳
光学 紫外
X射线
汪 海 射电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12
• 不同辐射波段的银河系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2
能力越高 • 高品质物镜的分辨角与物镜口径(D)和波长(λ)关 系
θ = 1.22
λ
D
式中, θ以弧度为单位,口径和波长取相同长度单位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分辨角θ 天 文 学 • 目视观测最敏感的波长为0.55微米,当D以米为 课 单位时,目视观测分辨角的角秒值为: 件
33
θ '' = 140 ''×10 / D
• 两个转轴分别是“极轴”、“赤 纬轴” • 望远镜绕赤纬轴转动可对向 天体的赤纬 • 绕极轴转动可对向天体的时 角(或赤经),跟踪天体周日 视运动 • 赤道仪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26
赤纬式装置
德国式 叉式 框架式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27
赤纬式装置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46
• 伽利略把自制的口径 4.5厘米,放大倍率 33倍的望远镜指向天 空,很快发现了月球 上的环形山、围绕木 星运转的四颗卫星、 金星的盈亏现象、日 面上的黑子、银河由 无数暗弱恒星构成等 现象。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47
德国的开普勒 ( 1571-1630 ) 在伽利略制成天 文望远镜后两 年,提出了一种 新型的望远镜, 这种望远镜被称 汪 为开普勒式望远 海 洪 镜。 制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也可以形成辐射 作为天体信息的来源。 引力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属性,其大小 和物质的质量成正比。天体运动发出的引力 波,会携带天体运动状态的信息。目前,虽 有一些间接证据,但还很难直接探测记录。 虽然原则上可以从四种来源搜集天体的 信息,但迄今为止最主要的来源仍是电磁辐 射。
汪 海 洪 制 作
英国式
马蹄式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28
地平式装置
• 两个转轴分别是“水平轴” 和“垂直轴” • 绕垂直轴转动可对向天体 的地平经度(方位角) • 绕水平轴转动可对向天体 的地平纬度(高度角) • 天体测量仪器(如经纬仪) 和人造卫星观测仪器常用 地平式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B’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6
• 一架望远镜配备多个目镜,就可以获得不 同的放大率。显然目镜的焦距越短可以获 得越大的放大率。但这样并不好,小望远 镜用过大的放大率,会使观测天体变得很 暗,像变得模糊。 • 目视望远镜观测一般使用的放大率为30~ 300倍。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7
• 射电(无线电波):>1毫米 • 红外线:0.77微米~1毫米 • 可见光:390纳米~770纳米 • 紫外线:10纳米~390纳米 • X射线:0.1埃~100埃 • γ射线:<0.1埃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8
大气窗口(atmospheric window) 地球大气有选择地吸收电磁辐射 只有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能穿过大气层,达 到地面,这些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两个窗口: 光学窗口:波长300nm~700nm 射电窗口:波长1mm~20m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44
1、光学望远镜
(4) 类型 • 折射望远镜 • 反射望远镜 • 折反射望远镜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45
折射望远镜 • 物镜是由透镜组成的折射系统 • 焦距较长、相对口径较小、工作视场 大 • 分两种:伽利略式和开普勒式
汪 海 洪 制 作
产生电磁波的方式: 能级跃迁பைடு நூலகம்热辐射 电磁振荡等
普 通 天 根据波长由长到短,电磁辐射可以分为射电、红 文 学 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和γ射线等波段。 课 可见光又可分解为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件
5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6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29
1、光学望远镜
(3)性能指标 • 口径 • 分辨角 • 放大率和底片比例尺 • 相对口径 • 视场 • 贯穿本领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0
口径D
• 物镜的有效通光直径,用符号D表示。 • 物镜收集星光的能力与其面积(πD2/4)成正 比 • 物镜口径越大,越容易观测到更暗的天体
汪 海 洪 制 作
中微子探测器
宇宙线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17
1.6 km
100,000 gal. tank
Ar
C2Cl4
Ar
汪 海 金矿 洪 制 作
Argon Atom
普 通 来自超新星1987A的中微子事件 天 文 学 课 件
18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19
4.引力波(引力辐射)
37
底片比例尺
• 当直接在望远镜物镜焦面进行天体摄像 时,用底片比例尺作为望远镜的性能指 标。 • 定义:底片中央每1毫米所对应的星空角 距
ψ = 1/ F (rad / mm)
= 206265"/ F ("/ mm)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38
相对口径
• 又称“光力”,是口径D和角距F之比,以符 号A表示 A = D/F • 它的倒数(F/D)称为“焦比”,常写为F/(焦 比),例如F/10(即焦距是口径的10倍) • 照相机镜头的光圈数就是焦比 • 物镜所成延展天体像的亮度跟其相对口径 的平方成正比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4
1、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是由发生区域向远处传播的电磁场。 它以变化的电磁场传递能量、是具有特定波长和 强度的波(波动性) 波长范围:0.01Å ~ 30 m 1 Å = 10-10 m (波长λ)×(频率ν) = 光速c = 3×1010 cms-1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20
二、天文观测工具
• 天文观测仪器系统的基本结构
望远镜 —收集天体的辐射
控 制 信 号
记录和处理天体信号 仪器控制 计算 机
汪 海 洪 制 作
控制信号
测 量 辐 射
分析器 探测器
接口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21
• 光学望远镜 • 射电望远镜 • 空间天文观测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14
3、中微子
一种以光速运动的基本粒子,其穿透 力极强,停止一个中微子的运动要厚达1光 年的铅板。很少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 用,可以轻易地从天体内部深处跑出来, 带出其他媒体无法传递的信息。现在虽可 以探测到它的存在,但还没有很有效的设 备去了解和研究它所携带的信息。
汪 海 洪 制 作
普 通 天 文 学 课 件
美国南达科他州一废金矿井深处的中微子探测器 在那里放置了38万升全氯乙烯纯净液体,捕捉中微子, 使氯变氩,记录中微子数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