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八年级科学大气层.docx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说课教案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说课教案(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八年级科学第三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是以大气层为切入点,以天气要素和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为线索编排的。
《大气层》这节课的学习既巩固了七年级第一册中《地球与宇宙》的相关知识,又是第二章学习中起着知识铺垫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力图能使学生在科学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观等方面得到教好的发展。
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的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图表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思想情感目标: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规律难点:理解对流层的特点二、教法与学法八年级学生对地球、空间科学的学习,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空间概念,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分析能力还不强。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直观、形象的实物图,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分析,并且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体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在对流层的教学中,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想象,理解对流层的特点。
三、知识主线地球有无外衣学生分层地球外衣的厚度地球的“外衣”—大气层地球外衣的成分及作用轻轻地推进广口瓶中。
2、拿掉细绳,把塑料袋反面衬在广口瓶里,用细绳在外面的塑料袋边缘紧扎在广口瓶的瓶口上,试着用手指轻轻地将塑料袋拉出瓶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实验直观、形象的感受到大气的存在,营造了乐于思考、乐于动手、愉快的课堂气氛。
[问题1]:你拉袋子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二)、讲授新课,引导探索[问题2]:生活在地球上的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出示图片)大气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主要集中在地面[问题3]:假如地球失去了这层“外衣”,你认为会怎样呢?(出示没有的大气层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学生讨论:①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2.1《大气层》教案(5份)
2020-2021学年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大气层》教学设计(1)授课对象:初二学生授课类型:新授课(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特点。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对大气分层,再深入了解大气的分层规律。
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设计的一个活动,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形成机理。
同时,对流层中复杂的天气变化这一特点又是作为之后天气要素及变化学习的切入点。
此外,本节有两个重要的动手活动和一个讨论活动,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素材。
二、学生情况分析该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为此,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将知识点联系到他们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网络,在做好概念转变工作的同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能力目标:1. 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 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 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五、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
利用实验演示直观展示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直接获取经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精神,锻炼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通过师生互动,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2、图片资料。
大气层范围大,学生不太能接触到,且有些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图片可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2.1大气层教案1
《大气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气层》,本节内容分为2个课时。
以下为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讲了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以及大气的分层。
该内容是在第一章学习了有关水的知识后,对自然界又一重要物质——大气作科学探究,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为本章大气压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该内容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用的。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看,由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观察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征来看,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很想去探究,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由于,该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和思维的不严密性,容易对本节内容新学知识产生负迁移。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2)知道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3)清楚大气的分层;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思考、感悟、交流等环节对大气层作深入的探究,以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自主科学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不可思议,从而养成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感受小组合作的快乐。
四、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大气各层的温度特征和大气的分层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2、难点:学生如何从无到有的进行自我探究大气层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五、教学法1、教法:本节内容主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并适时的结合谈话法、师生互动发、多媒体展示法;2、学法:学生主要采用自我归纳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七、教学过程程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地球上有生命,月球上没有生命。
[学生活动] 通过视频寻找答案[教师活动] 补充,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寻找答案,教师进行补充引导,这也是一种自我探究方法,自己学会寻找答案,同时能自然而然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9大气层》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样本/年度:大气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和处理:《大气层》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教版)八年级第二册。
教材首先简略地介绍了大气的厚度,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并给出五层大气的名称,简单介绍各层的高度、温度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等知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一课时安排如下:首先介绍大气层的重要性,通过读图和讨论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尝试分层的基础上给出五层大气的名称,并简单的介绍各层的特点,同时灌输学生保护大气层的思想。
设计理念:本节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学习的实践性,重视自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本节课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台风引入,使学生更容易马上进入新课的学习。
接着,又用一个教科书上的讨论题: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变的怎样?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大气层对地球的重要性。
本文设计了一个用棉花模拟大气层的实验,意在强调大气层的重要性。
接着又设计了一个用诗句引出大气温度与高度关系的环节,将文学与科学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同时,设计了一个以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
然后,又用两幅对比性很强的图,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最后,用几组练习再次巩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板书采用中国传统的对联形式,一是为了增加板书的新颖,二是在课堂的最后,让学生反过来再给对联加横批的时候,可以对知识进行小结。
教学目标:1、通过讨论、观察、想象使学生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过读图和讨论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根据此特点让学生尝试大气的分层,掌握各层的名称。
3、了解各个大气层的特点4、知道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气层模拟实验的相关器具。
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
初中:大气层教案
初中:大气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大气层的结构及其主要成分。
3. 培养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层的结构、各层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2. 教学难点:大气层的分层及其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的相关问题。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大气层的结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相关教学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大气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层的概念及作用。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气层的组成。
3. 课堂讲解:讲解大气层的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空间。
4. 案例分析:分析各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大气层对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气层的作用及保护大气环境的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堂反馈:课后收集学生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评估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3. 定期检查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大气层中的气象现象,如风、云、雨、雪等。
2. 讲解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如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
3. 探讨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如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八、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课程进度。
2.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适当增加课外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大气层
课程标准要求
一、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认识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二一、大气层
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1.对流层:A 对流运动剧烈 2.平流层:A 臭氧集中在此
3.在月球上没有大气层,所以物体不受大气压强.请运用所学物理知识想象一下,你认为 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与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没有大气压,所以不用穿太空服 B.可以用吸管吸饮
料
C.用抽水机能将水抽到 30 米高处 D.不能用吸尘器清理卫生 4.“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从太空返回时,高速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温.围绕这一主 题,下列说法或措施错误的是( ) A.飞船外壳与大气摩擦,使得部分机械能转化为
B 两极薄, 赤道厚 B 气流平缓,适于飞行
C 占 3/4 的大气质量 中间层:陨石在此燃
尽。
3.暖层:又称电离层,温度高,反射电磁波信号
4.外层:卫星接受反射电视、电话信号 5.温度变化规律:先小,后大,再小,最后大,大
二、激烈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是形成天气的重要原因。
对流运动的规律: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空气的热胀冷缩。 三、如果没有大气层: A 地球上没有生命 B 地球上没有声音
【解析】A、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与大气层无关.故 A 正确. B、由于太阳光中含有 较强的紫外线,如果没有了大气层的阻挡,紫外线直接射到地球上, 地球上的生物将不存 在.故 B 错误. C、日食、月食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大气层无关.故 C 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于没有大气层,形成真空,声音就不能传播.故 D 错误.
知识能力提升
1.没有了大气层,下列现象中还能发生的是( ) A.航空跳伞 B.依然能听到远处的声音 C.吸盘吸在玻璃上 D.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3.设计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层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在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需要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改进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提升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逻辑思维和科学认知。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答案:大气层中的气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地进行垂直和水平运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大气层的动态变化对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对流层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云和降水,影响气温和湿度等。
6.请解释大气层的探测和监测方法及其意义。
-听讲并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验等活动,体验大气层知识。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进行讨论,加深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层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大气压强的存在。
4.案例分析: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保护作用,如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吸收等;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
6.总结提升:通过问答、思考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大气层知识的理解;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大气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大气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知道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知道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1、在认识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及分层现象的过程中,通过读图活动,提升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数据的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对流实验,对对流现象有直观的认识,培养探究能力,感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与、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动手实验培养细致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
2、通过对大气层重要性的了解,提高大气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观念。
3、在小组活动中养成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4、通过水、空气对流运动的探究归纳出对流运动的规律并绘图,体验模型建立的思想。
2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看,由于小学《科学》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初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观察能力;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特征来看,该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很强,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很想去探究,这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但是,由于,该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和思维的不严密性,容易对本节内容新学知识产生负迁移。
3重点难点重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大气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及对流的形成。
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通过实验探究对流形成,理解对流现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
最新科学:3.2.1 《大气层》教案2(浙教版八年级上)
第1节大气层〖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教学重点、难点〗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对流层的特点,对流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水和空气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教学过程〗师:地球是一个唯一有生命的地球,这得益于地球的外衣——大气层。
大气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
与地球的半径相比显得很薄,但非常重要。
讨论:如果没有大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学生回答:联想没有大气保护的月球,月球上很多的现象在地球上都会发生。
看图: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照(从图中可以看出大气是一层层的)一、大气的温度举例:请游过黄山的同学谈一下感受,爬到黄山上面时,有什么感觉?(呼吸困难、很冷,带厚的棉衣等)说明大气的温度是会发生变化的。
读图:大气温度垂直分布,说出它的规律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在—84℃~2500℃,在85千米以上,大气的温度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思考:哈勃望远镜大约在600千米的高空,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600千米高空的温度非常高)二、大气的分层主要依据: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填表)实际上,大气分层是根据温度(主要)、密度和物质组成的特点,把大气分为5层,三、对流层1、对流层的厚度在地球的不同位置,是不同的。
2、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3、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实验:观察对流的形成1、烧杯里的水加热。
(水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现象:烧杯中的水加热时是流动的。
2、点燃一段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置于倒扣的大烧杯的中央。
现象:空气受热时也是流动的,与水类似。
得出:对流运动的规律:受热的空气或水上升,两侧温度低的地方空气或水下沉。
画出对流运动的规律的图示。
思考: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在上方?空调为什么装在房间的上方?师:对流层的温度变化特点有利于形成对流运动。
《大气层》教学设计(可打印修改)
电交流的简短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
提出问题:在月球上直接讲话听不到声音,而 在地球上可以直接听到,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讲解: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是真空 的环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地球外面 包围着一层大气。
通过视频播放,设疑,激发学 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看视
生思考,并引出课题——大气 频,看完视频,大胆发言,
一组讨论,并把结果填写在课本 48 页的这张
表中。
老师随机抽取 3 个小组代表发言。
老师总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
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
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把大气层分为
五层:
1、 对流层(0-17 千米):有风、雪、雷、云
等复杂的天气情况。
讨论剧烈,探究兴趣浓厚, 让学生根据刚学的大气温度的
通过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联系,
让学生从身边熟知的现象中发
学生思考讨论,大胆发言, 现科学道理,体会大气层的重
各抒己见;认真听老师讲 要性;通过反问,让学生自主
解,做课堂笔记。
的思考,讨论,总结大气层的
作用,培养他们的分析总结能
力。
以发生;3、大气层具有保温作用,减小了地
球表面的昼夜温差;4、大气层具有保护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大气层》
《大气层》教材设计
授课对象:八年级
教授者:
章节: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
课时:第一课时 45 分钟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本章节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天气与气候》中的第一节《大气层》。 本节首先通过读图,分析了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在掌握大气垂直分布的基础上,尝试对大气的分层,了解 大气的分层规律。最后着重介绍了对流层的特点,并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空气对流的形成机理。 1、 大气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是真实存在又是比较抽象的,尤其是空气的对流活动。对于八年级
八年级科学大气层
八年级科学大气层第1节大气层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学会读图、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对流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互相合作、讨论获取知识及探究的过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重点、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2.大气的垂直分层。
3.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三、学习过程:[情境导入]地球上的大气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同时也使地球表面出现冷、暖、晴、雨等天气变化和风、霜、雪、雹等万千气象。
[合作探究]一、大气层的重要性1.大气的存在。
讨论:举例说明地球上存在着大气。
2.大气层的重要性。
思考:假如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二、大气的温度讨论:观察P50图2-1,分析大气温度的分布规律。
思考:在离地面600k高空的哈勃望远镜,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三、大气的分层及规律讨论:观察P51图2-2,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有什么特点?把讨论结果填入P51表格。
四、对流层1.定义与范围。
2.特点。
阅读P51倒数第二段,找出上述两点内容。
3.对流的形成。
演示实验:水的对流燃香实验思考: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对流运动的形成原因)完成P52图2-4。
4.对流层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⑴对流层中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⑵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
⑶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讨论:⑴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⑵北方城市住房中取暖用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靠近地面的墙上?⑶用冰块冷藏海鲜类食品时,为什么要将冰块放在海鲜上面?[随堂检测]1.大气的温度呈分布,在85k以上的高空温度呈趋势。
2 1大气层 教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式学习。
这与未来学者喜欢的“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
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获得在历史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使他们感到力能应变,而起步之处便是学校。
具有未来概念的创新教学设计能帮助学生面向和适应未来。
由此设计了这一节面向未来的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对大气层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的理解。
2、对对流运动的理解。
难点: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对对流运动规律的理解。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药匙、高锰酸钾、线香、橡皮泥、大烧杯学生桌面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装水的对流管、线香、橡皮泥、大烧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嫦娥3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拍到月坑图片、太空中拍到的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对比,引导学生回答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的环形山,而地球上没有,是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教师讲述: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就像是给地球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
展示发生在大气层的各种天气现象及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回答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了一点:地球上有大气层。
教师:那么,大气层对地球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请小组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作用。
讨论结果汇报:大气层作用:1.保护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袭击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3.臭氧层能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4.对地球具有保温作用。
提问:同学们在爬山时往往爬得越高感觉越冷,这说明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发生怎样的变化?说明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读图】阅读P47“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寻找分布规律规律:1.在0-12千米之间,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第二章第1节大气层》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八年级上册
《大气层》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大气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大气层的基本概念、结构与组成,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大气层的基本概念、结构与组成,了解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大气层基本概念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过程能力评价: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讨论交流情况,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和态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球大气层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层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新课学习:(1)讲解大气层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组成,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各层的特性和作用。
(2)通过实验演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变化,让学生亲身体验大气压强的现象。
(3)讨论大气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
3.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同时,开展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对大气层的理解和认识。
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和讨论情况,强调大气层的重要性和保护大气环境的必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出一些关于大气层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的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保护大气环境”的短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写作能力。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学生反思:学生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验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改进措施。
2.1《大气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与宇宙》的第一节《大气层》。本节主要介绍地球大气层的基本构成、各层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大气层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本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应用。具体包括:
1.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大气的分层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和探究精神;
2.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各层大气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 反思总结:总结学习过程,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成果。
作用与目的:
- 巩固课堂上学到的大气层知识。
- 通过拓展学习,加深对气象学的理解。
- 通过反思总结,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
六、教学资源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层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拓展。这些资源包括但不限于:气象观测数据、卫星图像、大气层的模拟实验、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气层的结构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网络资源:引入相关网络资源,如气象数据、航空航天资讯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八年级科学上册 2.1 大气层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新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大气层》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3.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联想与发散思维,通过图像归纳总结与整理。
2.通过讨论交流,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3.培养探究能力与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人类与地球协调的观念,培养小组合作与团队精神。
2.培养STS思想,强化人文精神。
3.体会互动课堂的融洽气氛和探究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四)教学重点
1.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及分层。
2.对流实验中观察对流现象,探究对流的成因。
(五)教学难点:
1.根据大气的垂直温度规律图掌握大气温度规律并进行分层。
2.探究对流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烧杯、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燃香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
八年级科学上册(浙教版)-教案第1节 大气层
课题: 2.1 大气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布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技能目标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增强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通过读“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感受用图表处理数据的科学方法,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气的垂直温度分布规律及分层难点: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实验仪器:温度计、蜡烛、火柴、黑白纸袋各一只【教学过程】感受大气的存在师: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遭受台风的袭击。
就在前些日子,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凡比亚”登陆广东省,造成70多人遇难,大量建筑物被毁。
(“凡比亚”超强台风图片展示)师:月球上也有台风这样的天气现象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
师:台风是大气的剧烈运动,它可以使房屋倒塌,大树连根拔起等。
那我们身边有大气存在吗?生:有师:你能感受到教室里的大气吗?生:能师:怎么感受呢?师:我们时刻都在重复一个简单的动作来感受大气的存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呼吸。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身边的大气好吗?(深呼吸)大家一起来:吸气……呼气……呼气(笑,没气了)(二)新课教学师:还有哪些现象或事实可以证明大气的存在呢?生:热气球升空……师:(图片展示)---- 大气就在我们身边一、新课导入: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
(一)、大气的重要性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补充] 大气的成分大气组成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以及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等。
[讨论] 读图2-1并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提示:地球将变得和月亮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易受陨石的侵袭,温度较差增大等[板书]大气的作用(重要性):(1)保护地球。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节 大气层学案(教师用)
大气层(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课堂学习设计[复习导入]为没有空气,所以讲话时听不到声音,昼夜温差大,月球表面还出现许多环形山。
2.地球表面有空气。
由空气形成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使地球上出现许多自然现象。
你能举例说明你见过的哪些自然现象与大气有关吗?学生举例,教师归纳后导入探究内容。
[科学探究]一、大气的存在[讨论] 生活在地球上的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请举例说明。
1.感受大气的存在:实例有呼吸的空气、云、雨等现象。
2.大气:主要集中在地面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与地球半径相比,大气显得很薄。
指导学生渎图2—1从航天飞机上拍摄的大气照片。
[讨论] 假如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成怎样?3.大气层的重要性。
大气层对地球非常重要——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
二、大气的温度指导学生读课本图2—2大气温度垂直分布。
你能总结出大气温度的分布规律吗?1.在85千米以下,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85千米以上,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
2.大气温度的变化X围约在—84℃~2500℃之间。
[思考] 哈勃望远镜(约600千米高空)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课内补充例题][例题] 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1)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3)水汽和固体尘埃集中在高层大气中 (4)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1)(2)B.(1)(3)C.(1)(4)D.(2)(4)[解析] 低层大气由干洁的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杂质组成。
干洁空气由氧、氮、二氧化碳、臭氧等组成。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少量穿透大气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恰是有利的。
秋浙教版科学八上2.1《大气层》word教案
秋浙教版科学八上2.1《大气层》word教案第二章天气与气候课题:2.1大气层教学目标:1。
了解大气的重要性。
2.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3.掌握大气垂直分布规律。
4、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重点难点:1、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所包围,其高度可达3000公里(主要是1000公里)。
环绕地球的空气层被称为大气,空气也被称为大气。
1、大气的重要性[讨论]你能感受到大气的存在吗?――呼吸,风、雨等天气现象。
[补充]大气的成分大气成分:氮、氧、二氧化碳、稀有气体、臭氧、水蒸气和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
[讨论]思考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小贴士:地球将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声音,容易受到陨石的影响,温差增大,等等大气的作用(重要性)(1)保护地球。
例如:避免流星袭击。
(2)大气中的各种气体,都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举例:氧气进行生命活动必需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3)臭氧层可以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4)水蒸气会形成云并导致降雨。
2、大气温度[读图p50]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并概括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规律性(特征):(1)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84℃--2500℃之间。
(2)在85公里以上,大气温度逐渐升高(想想为什么?太阳辐射很强)。
(3)在0-12公里和55-85公里之间,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4)在12-55千米之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
[思考]哈勃望远镜的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高层大气温度高,太阳辐射强。
银白色金属外壳能反射热辐射,避免外壳在高温下熔化。
三、大气的分层1.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讨论】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划分多少层大气?小组讨论分为四组进行,每组一名代表发言。
2、小结: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可以把地球大气层分为五层,即:对流层(0-17千米)平流层(17-50千米)中间层(50-80千米暖层(80-500千米)外层(500千米以上)超过1000公里,大气层变得非常稀薄,密度非常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八年级科学大气层第1节大气层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气层的重要性,了解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规律,理解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学会读图、分析、讨论等方法,探究对流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互相合作、讨论获取知识及探究的过程,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重点、难点:
1.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2.大气的垂直分层。
3.对流层的特点,探究对流的形成。
三、学习过程:
[情境导入]
地球上的大气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同时也使地球表面出现冷、暖、晴、雨等天气变化和风、霜、雪、雹等万千气象。
[合作探究]
一、大气层的重要性
1.大气的存在。
讨论:举例说明地球上存在着大气。
2.大气层的重要性。
思考:假如没有大气层,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对照月球表面的环境特点,分析大气层对地球的意义。
二、大气的温度
讨论:观察P50图2-1,分析大气温度的分布规律。
思考:在离地面600Km高空的哈勃望远镜,外面为什么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三、大气的分层及规律
讨论:观察P51图2-2,思考: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把大气分成几层?有什么特点?把讨论结果填入P51表格。
四、对流层
1.定义与范围。
2.特点。
阅读P51倒数第二段,找出上述两点内容。
3.对流的形成。
演示实验:水的对流
燃香实验
思考:对流是怎样形成的?(对流运动的形成原因)
完成P52图2-4。
4.对流层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⑴对流层中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⑵对流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
⑶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讨论:
⑴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⑵北方城市住房中取暖用的暖气片为什么要安装在靠近地面的墙上?
⑶用冰块冷藏海鲜类食品时,为什么要将冰块放在海鲜上面?
[随堂检测]
1.大气的温度呈分布,在85km以上的高空温度呈趋势。
2.根据大气的、和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分别为、、、、。
3.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下列现象依然存在的是()
A.狂风暴雨B.雷电交加C.火山喷发D.碧海蓝天
4.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
A.平流层B.暖层C.对流层D.中间层
5.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A.平流层B.暖层C.对流层D.中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