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繁育体系与育种的组织-资料
农业部关于发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农业部关于发布《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8.11.05•【文号】农业部令第4号•【施行日期】1998.11.05•【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农业部关于修订农业行政许可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4年7月1日实施日期:2004年7月1日)修订*注:本篇法规已被: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发布日期:2010年1月21日,实施日期:2010年3月1日)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4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于1998年11月3日经农业部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即日起施行。
部长陈耀邦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五日《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和《种畜禽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布局认定的国家重点种畜禽场及畜禽原种(纯系)场、曾祖代场、种公牛站,均按本办法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条畜禽原种是指经国家及省级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公布的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地方良种,国务院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引进的国外优良畜禽原种(纯系)和曾祖代配套系。
第二章种畜禽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第四条基础条件(一)场址的地势、交通、通讯、能源和防疫隔离条件良好;生产区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分开;水源充足,洁净无污染。
(二)生产区清洁道和污染道分设;有粪污排放处理设施和场所,符合环保要求。
(三)种畜禽舍布局合理、生产工艺及设备配套齐全。
(四)种牛场和种羊场有足够的放牧场或饲料地。
种牛场具有青贮等配套设施。
(五)具有资料档案室、疫病诊断室,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
第五条技术力量配备(一)种畜禽场场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二)从事种畜禽育种繁殖、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具备中专以上相关专业学历。
现代家禽良种繁育体系简介
新 品系 。
7 小 结
当今 畜 禽产 品 市场 的核 心就 是科 学 技术 和 优 良
品种的竞争。优 良禽种是推动养禽业发展的重要生
产 因素 。发展 现代 养 禽业 , 建 立健 全 良种 繁 育体 系 , 选 育 和 推 广 适 应生 产 发 展 和市 场 需 求 的优 良禽 种 , 是 实 现 养 禽业 “ 优质 、 高产 、 高效 、 安全 、 生 态 ”发 展
四 繁 育 改 良
现 代 家 禽 良 种 繁 育 体 系 简 介
穆 文 利 ( 黑龙 江省齐齐哈 尔市种畜禽指导站 黑龙江齐齐哈 尔 1 6 1 0 0 6 )
家 禽 繁 育 体 系 是 现 代 禽 种 繁 育 的基 本 组 织 形 饲 养 育种 场 提供 的配套 品 系 ,进行 纯 繁 制 种及 纯 繁
而形成现代家禽 良 种繁育体系。在杂交繁育体系中, 将 育 种 工作 和 杂交 扩 繁任 务 划分 给 相对 独 立 、密 切 配合 的育种 场和 各级种 禽场 来完 成 , 使 各 部 门的工作 专门化、 配套化。 现以四系配套杂交为例 , 将良 种繁育 体系 中各类 饲养 场的任 务和相 互关 系概述如 下 。
避 免 近交 的前 提 下 随机 配 种 ,通 过细 致 的选 择 使 优
6 商 品代 场
饲 养 由父 母 代 场提 供 的 双杂 交商 品 禽 ( A B C D) 进行 商 品生产 , 为市场 提供 商 品禽蛋 或禽 肉。商 品代 场是 借 助有 较好 的遗传 基 础 ,通 过科 学 规 范 的管理
1 品 种 资 源 场
品种 资 源场 用 于 收集 、 保 存各 种 家 禽 的 品种 、 品
育种学-第十二章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第一节品种学说一、品种的概念:(一)种和品种: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是畜牧学概念。
自然状态下,野生动物只有种和变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品种则是畜牧业发展后,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
种1、林纳学说:指相互间有明显的可变差异的生物群,强调生物群的间断性。
2、达尔文学说:强调种的连续性。
3、现代分类学:是由一些实际上或潜在的相互能够自由交配并繁殖后代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群体,种与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条件:A、有新的变异产生;B、变异经选择而固定;C、不同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发情季节、生殖器官结构、性行为差异;遗传隔离-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型)品种是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满足人类的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性,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其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的具有一定数量的家畜群体。
其数量要求能维持种群特异性的稳定遗传。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个体间遗传基础来源相同;3、个体的性状及适应性具有相似性:形成该品种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能与其他品种相区别;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5、一定的结构: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地方类型、育种场类型、品系与品族;6、足够的数量二、影响家畜品种形成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温度、湿度、雨量等)三、品种的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3、过渡品种:(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三)、按生态类型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不同于地方品种。
特点:A、晚熟,个体相对较小;B、体格协调,生产力低但全面;C、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原始品种是育种的宝贵的育种材料和品种资源。
原始品种的改造,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再结合选种选配或杂交以改善遗传基础。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经过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品种。
第十二章繁育体系与育种的组织
二、畜禽品种区域规划与良繁基地
(一)区域规划
• 区域规划是家畜、家禽品种的发展布局及育种的指导性 计划。
• 不仅要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还要考虑一定地 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饲养特点和经营制度
• 任务: ▪ 考虑优先和重点发展哪种家畜、家禽,并根据国家发 展畜牧业的计划,选择和培育最适于该地区的品种, 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发挥品种的优点,进一步提出 利用和改良的目标、指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良繁基地的建设
▪ 良繁基地是提供优秀种畜的基本地区 ▪ 良繁基地的任务是大量生产种畜,以基地为核心,
▪ 家禽的繁育体系
• 原种场 • 测定站 • 繁殖场 • 商品场
四、建立繁育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 1.繁育体系中的各级场要配套
• 省级:原种场;市县:繁殖场;乡镇:商品场
▪ 2.加强种畜的选育 ▪ 3.推广良种要经过试点 ▪ 4.注意地方品种的保护
• 繁育体系中母本多用地方品种
▪ 5.现存杂种的合理利用
• 分类、分群;引进新品种进行杂交
第二节 规模化生产下的育种特点
一、现代动物生产的特征
• 使用现代劳动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 • 用现代经济管理的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 • 实现生产单位内部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各个环节的社会
服务配套化; •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和生产系统; • 追求的是较高的生产率、产品率和商品率; • 表现为较大的规模、经济及生态效益
▪ (二)育种协作组织
1、统一育种方向和目标;2、鉴定种畜;3、良种登记; 4、科研协作;5、先进经验技术推广;6、组织评比竞赛
育种复习资料
5遗传漂变 这种小群体内,由于配子的随机抽样导致的基因频率在世代间的随机变化就称之为随机遗传漂变。
6次级性状 指那些具有较高经济意义,但遗传力较低或难以测定的性状,如繁殖性状、抗病性状、使用年限等。
7弥补选配 指具有相反缺陷的公母畜相配,企图以此获得中间类型而使缺陷得到纠正的选配。
14母体效应 由于在妊娠、哺乳等阶段受到同一母体的营养水平、饲养管理、母亲个体差异等的影响,使它们的表现比非同胞间的相似性增加。
15性状的边际效益 指当性状值超出群体均数一个单位时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投入之差。
重复力的作用
1.重复力可用于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2.重复力可用于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3.重复力可用于家畜育种值的估计。
1品种 指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主要性状的遗传性比较一致的家养动物群体,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及饲养条件在产量和品质上符合人类的要求,是人类的农业生产资料。
2品系 是品种内的一种结构形式,起源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经近交获得在某些性状上具有相当一致性的后代。
3孟德尔群体 指个体间有交配的可能性,在连续世代间有基因交换的有性繁殖群体,其中的所有基因可以看做是一个基因库,个个体共享这一基因库的资源,相互间可自由的进行基因的交流
广义遗传力:指数量性状基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它反映了一个性状受遗传效应影响有多大,受环境效应影响多大。
狭义遗传力:指数量性状育种值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性能测定
1测定站测定和场内测定;2个体测定、同胞测定Βιβλιοθήκη 后裔测定;3大群测定和抽样测定。
测定站测定的缺点
1测定成本高;2测定规模受限制;3容易传播疾病;4由于“遗传-环境互作”,使测定结果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代表性不强。
育种学-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精)
第十二章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第一节品种学说一、品种的概念:(一种和品种:种是生物学上的分类单位;品种是畜牧学概念。
自然状态下,野生动物只有种和变种,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品种则是畜牧业发展后,由于人工选择的结果。
种1、林纳学说:指相互间有明显的可变差异的生物群,强调生物群的间断性。
2、达尔文学说:强调种的连续性。
3、现代分类学:是由一些实际上或潜在的相互能够自由交配并繁殖后代的若干个个体组成的群体,种与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的条件:A、有新的变异产生;B、变异经选择而固定;C、不同种间存在生殖隔离(地理隔离;生态隔离-发情季节、生殖器官结构、性行为差异;遗传隔离-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型品种是具有独特的经济特性和种用价值,能满足人类的一定要求;对一定的自然和经济条件有适应性,并可随人工选择和生产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其性状能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的具有一定数量的家畜群体。
其数量要求能维持种群特异性的稳定遗传。
(二品种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个体间遗传基础来源相同;3、个体的性状及适应性具有相似性:形成该品种的特征,这些共同特征能与其他品种相区别;4、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5、一定的结构: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构成-地方类型、育种场类型、品系与品族;6、足够的数量二、影响家畜品种形成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温度、湿度、雨量等三、品种的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3、过渡品种:(二、按生产力类型分类: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三、按生态类型分类:(一、按培育程度分类:1、原始品种:不同于地方品种。
特点:A、晚熟,个体相对较小;B、体格协调,生产力低但全面;C、体质粗壮、耐粗耐劳,适应性强原始品种是育种的宝贵的育种材料和品种资源。
原始品种的改造,首先应该改善饲养管理,再结合选种选配或杂交以改善遗传基础。
2、培育品种(育成品种经过人们有目的地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品种。
育种学 复习资料
育种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一、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
二、品种的属性(特性):优良、适应、整齐、稳定和特异五方面。
(1)优良指群体作为品种时,其主要性状或综合经济性状符合市场需求,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如: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适加工等。
(2)适应包含对一定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和某种逆境的适应,对一定的栽培管理和利用方式如对肥、水充足的适应,对机械化作业的适应,对加工及其工艺过程的适应等。
(3)整齐包括品种内个体间在株型、生长习性、物侯期等方面的相对整齐一致和产品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对整齐一致。
(4)稳定指在采用适于该品种的繁殖方式的情况下保持前后代遗传的稳定。
(5)特异指作为一个品种,至少有一个以上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可辨认的标志性状。
三、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对果树、蔬菜及观赏植物进行遗传改良并培育出栽培品种的科学,是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产量、品质、成熟期、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对病虫害的抗耐性、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
品质按产品用途和利用方式大致可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等。
第四章种质资源一、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育种的原始材料。
注:种质:是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二、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P46-50重要性:①没有好的种质资源,就不可能育成好的品种。
如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几乎毁掉整个欧洲马铃薯种植业。
②当代植物育种中的每一重大成就,突破性品种的育成几乎都是和种质资源方面重大发现和开发利用联系在一起的。
③种质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迫切性:1)种质资源面临迅速流失的重大威胁:①森林覆盖率下降;②过度放牧和盲目滥垦;③大面积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④掠夺式的资源开发和利用;⑤育种业发展迅速但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moet育种体系解释
moet育种体系解释
育种体系涉及到农业领域中对植物、动物等生物进行有选择性的繁殖,以改良其品质和性状。
育种体系可以帮助农民和育种者创造出更耐旱、抗病虫害、高产、高营养价值等特性的农作物和家畜。
育种体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亲本: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备所需性状的优良个体作为亲本。
2. 杂交:通过人工授粉或其他方式将选定的亲本进行交配,使得其基因组合产生变异。
3. 选择:根据育种目标,在大量杂交后的后代中筛选优秀的个体,保留有所需性状的个体作为下一代的亲本。
4. 繁殖:将筛选出的优秀个体进行繁殖,扩大其数量。
5. 测定性状:对繁殖后代进行性状测定,以了解其遗传效果,进一步选择更为优良的后代。
6. 重复以上步骤:根据需要,反复进行杂交、选择和繁殖,逐步改良性状,直到达到育种目标。
通过育种体系,人们可以逐步改良农作物和家畜的性状,增强其产量、适应性和抗病能力,以满足人们对食品和农产品的需
求,并提高农业的可持续性。
但同时,育种体系也需要注意避免人为地引入不良基因和破坏物种多样性。
七大体系之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
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提供资金和生产条件
双方共同开展品种选育、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科研院所与企业共享知识产权和收益
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需求,科研院所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究方向和成果转化方向
销售环节: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将农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
加工环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运输等
育种环节: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选育等
法律法规:政府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法律法规支持
PART THREE
政府与企业合作:政府与企业共同推动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政府引导:制定政策法规,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
市场机制:企业自主经营,自主决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运行
政府与企业互动:政府与企业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良种推广方式:通过培训、讲座、展览、网络等方式进行推广
良种推广对象:农民、养殖户、农业企业等
良种推广效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资金支持:政府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资金支持
政府政策:国家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支持政策
技术支持:政府对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技术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国际化水平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提高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地位和重视程度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的发展
第十二章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技术
第十二章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技术第一节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现代化养猪,它要求按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来生产肉猪,实行流水式生产工艺。
这糊式的生产工艺不仅用于物质技术装备精良的大型养猪工厂,也可以用于现有农场的技术斑使其逐步过渡到用工业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国内把采用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工艺过程嚣,厂化养猪,而把实现了工业生产方式的猪场称为工厂化猪场。
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并辱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条件,对工厂化养猪的概念、形式、内容和任务有不同的要求,蠹I 来,现代化养猪应具备如下特征:(一)养猪生产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肥育等环节。
集约化养绪善不同环节相对集中的猪群按生产过程专业化的要求划分为若干生产工艺群,主要有繁碴蜀群、仔猪保育群和生长肥育群。
繁殖母猪群中又划分为后备母猪群、配种或人工授精群、妊l猪群、分娩哺乳母猪群。
按照养猪生产的6个生产环节,从配种一妊娠一分娩一保育一育嗣肥育一销售组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生产线,各个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组织成有工业生产方式特征的全进、全盘水式生产工艺过程,首要的是按一定繁殖节律(间隔期)组建一定数量的哺乳母猪群。
在生芦践中一般推行7天为一繁殖节律的生产方式,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均衡地生产商品猪,有刊利用猪舍和合理组织劳动管理的基础。
(三)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有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工艺猪群数量魂应的专用猪舍,如后备母猪群和配种或人工授精母猪群应设立种猪舍、妊娠母猪群应有妊簟猪舍、分娩母猪群应有分娩哺乳猪舍、仔猪保育群应有仔猪保育猪舍、生长肥育群应有肥葛舍。
猪舍大小和栏位数应与各工艺群数量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进一全出”连续演j生产。
(四)拥有优良遗传素质和高度生产性能的猪群,并按统一繁育计划组建起完整的繁甍系。
工厂化养猪均由于实行全进一全出的连续流水式工艺流程,各个工序之间紧密结合、互赶接,各自有必须按期完成合乎规定的产品。
现代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现代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摘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2建设方案 (1)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3)1.4效益分析 (4)1.5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依据 (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1项目建设背景 (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2)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18)3.1市场供求现状 (18)3.2市场前景分析 (20)3.3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21)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23)4.1单位性质和隶属关系 (23)4.2单位主要职能或业务范围 (23)4.3财务情况 (23)4.4资产状况 (24)4.5承担项目的主要优势 (24)第五章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26)5.1选址原则与要求 (26)5.2项目建设场地状况 (27)5.3项目区概况 (28)第六章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31)6.1技术路线 (31)6.2技术流程 (32)6.3主要技术措施 (33)6.4设备方案 (37)第七章项目建设目标 (38)第八章项目建设内容 (40)8.1建安工程 (40)8.2田间工程 (40)8.3配套仪器设备 (40)8.4引种 (41)第九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42)9.1编制依据 (42)9.2总投资 (43)9.3建设投资 (43)9.4其他费用 (45)9.5预备费 (45)9.6资金筹措 (45)9.7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46)第十章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47)第十一章土地、规划和环保 (49)11.1土地和规划 (49)11.2环境影响 (50)11.3污染物治理措施 (50)11.4节能减排措施 (51)第十二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53)12.1 项目建设管理 (53)12.2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机构 (54)12.3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措施 (54)第十三章效益分析评价 (57)13.1经济效益 (57)13.2社会效益 (58)13.3生态效益 (59)第十四章招标方案 (61)14.1招投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 (61)14.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61)14.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格要求 (62)14.4招标方案 (63)14.5招标内容及申请人资格要求 (63)附录一、附表: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2、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3、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二、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2、主要建筑物设计图三、附件1、有关上报文件2、单位法人证、组织机构代码证3、建设单位对建设地点的土地使用权证明或协议、房产证4、其它相关证明文件、证书第一章项目摘要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云南省现代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扩建建设单位:****单位地址:***法人代表:*** 电话:***建设地点:***建设年限:1年(2011.6-2012.6)1.2建设方案1.2.1建设目标1、依托****土地资源、肉羊品种资源及种羊繁育生产的技术优势,通过对基础条件的改造与扩建,提高肉羊良种的繁殖生产性能,增强供种能力。
猪场育种工作和繁育体系的建立
猪场育种工作和繁育体系的建立一、世界猪育种的发展概况二、我国猪育种的发展概况三、我国猪场育种发展思路四、猪品种的开发利用五、猪场繁育体系的建立六、我国引进的配套系种猪七、引进猪特点及使用介绍一、世界猪育种的发展概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猪育种的若干方面在发生着变化,育种的重点已由原来的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速度,转变为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提高繁殖性能、改良肉质,提高抗逆性、产品的一致性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育种目标、性能测定、选择方法与技术手段等方面有了新进展。
(一)、育种目标的确定过去,猪的育种目标很简单,就是降低背膘厚、提高生长率。
后来,随着育种工作的进展,育种目标也复杂一些,包括:1.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主选日增重);2.提高胴体瘦肉量和肌肉品质;3.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育成率(主选母猪年育成幼猪数)。
此外,还注意乳头数、腿的结实度和抗逆性(或健康状况)等。
这种育种目标,在许多欧美国家还在使用,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如:没有对各个性状进行加权,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及成本价格的影响,难以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取得理想效果。
现在,猪的育种目标是结合生物学和经济学方法而定义的(Fewson,1994))即:通过系统的育种措施,使培育的猪能在未来预期的生产条件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这种育种目标考虑两个问题:1.选择目标性状;2.计算目标性状的边际效益(或经济重要性)。
育种目标同时强调了三点:1.育种的最终目标是定在生产群,而不是核心群(Merks,1989;Fewson,1994),因为大多数肥育猪是杂种猪,既存在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的互作,又存在纯种与杂种性能的遗传相关。
2.目标制定以未来可预见形势为基础。
3.目标的落脚点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突出了育种工作的经济性,育种者根据市场生产趋势不断调整各目标性状的经济权重,从而控制群体遗传素质的变化。
第十二章繁育体系与育种的组织
一、繁育体系的概念
繁育体系(Breeding System)是由一系列育种和生产单 位组成的能有效地开展动物育种和杂交利用的一种组织 体系。 ▪ 在这个体系中,包括纯种扩繁和杂交制种两方面的 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 ▪ 动物育种规划必须通过繁育体系中的实体来实施, 把育种目标变为现实。
向外地提供种畜 ▪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条件:
1、有传统的繁殖习惯、饲养管理和选育经验 2、适龄母畜比例较高,并且有足够数量的种公畜 3、有稳定而适量的饲料来源 4、本地区畜产品消费量不大,但邻近商品生产基地
三、对育种工作的组织领导
▪ (一)按畜种建立各级育种委员会
拟定和审查育种计划; 研究技术上有关的重大问题与改进意见; 总结和交流经验,指导和检查工作; 种畜鉴定和新品种鉴定验收工作
▪ 2.由品种间杂交改为品系间杂交
生产杂交畜禽.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这在养猪业、 养离业特别是养鸡业中尤为突出。
▪ 3.品种、品系形成的动态性提高
旧的品系不断为新的所代替,并且在生产力水平 上不断提高
第三节 家畜育种的组织工作
▪ 动物育种工作是动物生产中一项极为重要而长期的基础 工作,它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是一项系统工程。
第四节 畜牧场内的育种管理工作
一、整理畜群(整群)
是根据畜禽的生物学和畜牧学规律,调整其数量和配置畜群 内各类个体间比例的一项畜牧学技术措施。
▪ 1、了解和分析现有情况; ▪ 2、调整畜禽分布; ▪ 3、逐步调整畜群结构
A、品种结构;B、血统结构;C、性别结构;D、年龄结构 ▪ 4、分级分群
淘汰畜群中的较差个体; 育种场中分群按品种、性别和年龄,纯种家畜按育种价值
任务: ▪ 考虑优先和重点发展哪种家畜、家禽,并根据国家发 展畜牧业的计划,选择和培育最适于该地区的品种, 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发挥品种的优点,进一步提出 利用和改良的目标、指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家畜育种学12家畜育种组织与规划
家畜育种规划方法
❖ 育种目标性状 ▪ 在综合育种值中仅包括一定量的目标性状(不 是所有的性状),同时还能保证达到理想的育 种成效。
❖ 评定目标性状的标准 ▪ 性状应有很大有经济意义;应有足够的可利用 的遗传变异;性状间有较高的遗传相关时,二 者取一;性状测定应简单易行(日增重与饲料 转化率)
家畜育种规划方法
第十二章 家畜育种组织与规划
❖第一节 育种工作的组织 ❖第二节 育种规划
第一节 育种工作的组织
❖ 与发达国家相比: ▪ 动物育种理论与技术水平; ▪ 育种工作的组织与实践落后许多年
第一节 育种工作的组织
❖ 一、当前我国家畜育种工作的关键在组织
❖ 组织工作滞后的表现: ▪ 缺乏统一的全国家畜育种指导机构 ▪ 国家家畜改良指导方案还有待出台 ▪ 中期或中远期育种目标有待在全国形成共识 ▪ 种畜禽管理制度有待加强 ▪ 某些畜种的大型人工授精中心建设有等加强 ▪ 真正的品种登记制度尚未建立 ▪ 繁育体系建设薄弱 ▪ 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第二节 育种规划
第一节 家畜育种规划的任务 第二节 家畜育种规划方法 第三节 育种规划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 育种规划
一 、家畜育种规划的任务
❖ 基本任务
▪ 根据特定的育种目标,制定育种方案并使其实现“最 优化”。
❖ 主要内容
▪ 生产与育种背景的调查 ▪ 确定育种目标 ▪ 挑选育种方法 ▪ 遗传学与经济学参数估计 ▪ 生产性能测定 ▪ 育种值的估计 ▪ 确定选种与选配方案 ▪ 确定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 制定候选育种方案
第二节 育种规划
二、家畜育种规划方法 ❖ 育种规划方法:
、
多个性状 ▪ 预测可望获得的育种效益 ▪ 确定遗传的传递模型
家畜育种规划育种的组织和措施
– 1、家畜的布局:考虑适应性、饲料资源、人类的需求 – 2、品种的区域规划:考虑各地资源条件和品种的优点
• 二、建立繁育体系和繁育基地:
– (一)建立各级畜牧场的繁育体系:
1、育种场(原种场);2、繁殖场;3、商品场
– (二)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 条件:1、有传统的繁殖习惯、饲养管理和选育经验;2、适龄母畜比 例较高,并且有足够数量的种公畜;3、有稳定而适量的来源;4、本 地区畜产品消费量不大,且邻近商品生产基地
– 1、编号和标记;
– 2 、记录:配种记录、分娩记录、生长发育记录、 生产记录、饲料消耗记录、种畜卡片
• 三、开展选配
• 四、更新畜群
• 五、保证饲料
• 六、贯彻饲养管理和锻炼制度
– 主要工作:
• 1、了解和分析现有情况; • 2、调整畜禽分布;
• 3、逐步调整畜群结构(A、品种结构;B、血统结构;C、性 别结构;D、年龄结构);
• 4、分级分群(淘汰畜群中的较差个体;育种场中分群按品种、 性别和年龄,纯种家畜按育种价值分为:A、核心群;B、基 本群(生产群);C、淘汰群)
• 二、建立档案:
第十一章
家畜育种规划、育种 的组织和措施
• 第一节 家畜育种规划简介 • 第一节 我国家畜育种的方向和任务 • 第二节 家畜育种的组织工作 • 第三节 畜牧场内部的常规育种工作
•第一节 家畜育种规划简介
一、育种规划:
– 根据特定的育种目标,制定育种方案并使其实 现“最优化”。即利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科学 地配置资源、技术、方法和措施,筛选出最佳 的育种方案。
• ② 估计育种群体可能实现的遗传进展:
• 单性状和多性状综合选育
家禽育种技术及繁育体系建设
红原鸡基因组序列草图为参考框 架,分别对来自英国、瑞典和中 国的三个肉鸡、蛋鸡和乌鸡品种 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分析,并在此 基础上识别出约200万个 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一、标准品种与我国丰富的地方品种
标准品种
经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选育,按权威性 的育种组织制定的标准鉴定承认的,列入 标准品种志的品种。 对家禽的体型、外貌、羽色等进行选择, 而对生产性状考虑得较少。
九斤鸡
北京鸭
中国鹅
丰富的中国地方家禽品种
•我国幅员广大,养禽历史悠久,家禽 遗传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了不少地方 品种。 •养禽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宝贵的财富。
• 1979—1982年全国性品种资源调查, 编写出《中国家禽品种志》,共收 入地方品种52个。其中鸡品种27个, 分为蛋用型、兼用型、肉用型、观 赏型、药用型和其他六型;鸭品种 12个,分为蛋用型、兼用型和肉用 型三型;鹅品种13个,都属肉用型。
•美洲家禽协会(由美国和加拿大组成) 编写的《美洲家禽标准品种志》 •英国大不列颠家禽协会的《大不列颠家 禽标准品种志》
1998年最新版的《美洲家禽标准品种志》 一书,被承认为标准品种,其中鸡有104 个品种、384个品变种,鸭有14个品种、 31个品变种,鹅有11个品种、15个品变 种,火鸡有1个品种、8个品变种,总计 130个品种、438个品变种。
第二节 主要性状及其遗传特点
产蛋性状 肉用性状 生理性状 伴性性状 其它性状
一、产蛋性状
产蛋数 产蛋率 产蛋总重(egg mass)
产蛋量的遗传特点
遗传力较小 与蛋重呈负相关 与产蛋期体重呈负相关
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
良种繁育体系指的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动植物优良品种繁育、选育、推广、普及的系统。
良种繁育体系包括品种选育、良种繁殖、良种推广三个方面。
品种选育是指在种子基础上,通过杂交、选择、育种等方法,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良种繁殖是指通过优质、正规的繁殖手段,生产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苗或种畜,为良种推广提供优质的种质资源;良种推广则是指将优良品种推广至生产实践中的过程,包括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宣传、推广和应用。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农作物和畜牧业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推动农业生产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同时,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增加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生态效益。
因此,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加强对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和推广,提高良种的品质和数量,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畜牧场内的育种管理工作
一、整理畜群(整群)
• 是根据畜禽的生物学和畜牧学规律,调整其数量和配置畜群 内各类个体间比例的一项畜牧学技术措施。
▪ 1、了解和分析现有情况; ▪ 2、调整畜禽分布; ▪ 3、逐步调整畜群结构
• A、品种结构;B、血统结构;C、性别结构;D、年龄结构 ▪ 4、分级分群
• 确定育种方向所应该遵守的原则: ▪ 1、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 2、适应当地条件,考虑生态效益; ▪ 3、保持和发扬原有畜禽的优点。
二、畜禽品种区域规划与良繁基地
(一)区域规划
• 区域规划是家畜、家禽品种的发展布局及育种的指导性 计划。
• 不仅要考虑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条件,还要考虑一定地 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条件、饲养特点和经营制度
• 任务: ▪ 考虑优先和重点发展哪种家畜、家禽,并根据国家发 展畜牧业的计划,选择和培育最适于该地区的品种, 以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发挥品种的优点,进一步提出 利用和改良的目标、指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良繁基地的建设
▪ 良繁基地是提供优秀种畜的基本地区 ▪ 良繁基地的任务是大量生产种畜,以基地为核心,
第十二章繁育体系与育种的组织-资料
第一节 繁育体系
一、繁育体系的概念
• 繁育体系(Breeding System)是由一系列育种和生产单 位组成的能有效地开展动物育种和杂交利用的一种组织 体系。 ▪ 在这个体系中,包括纯种扩繁和杂交制种两方面的 技术工作和组织工作。 ▪ 动物育种规划必须通过繁育体系中的实体来实施, 把育种目标变为现实。
▪ 现代商业育种:
• 繁育体系由各大型育种公司自己组建 • 如PIC、广东温氏集团等
Hale Waihona Puke 五、制订育种计划▪ 选育和改良现有动物品种和不断培育新品种是我国动物育种 工作极其重要的任务。应根据国家规定的整体规划,在不同 地区对不同畜种制定育种计划和详细的实施方案
▪ 计划的拟定应分两阶段进行: • (一)综合调查 • (二)制订计划 1、确定育种目标; 2、确定种群选配方式; 3、拟定选种和选配的方法和标准; 4、确定培育制度; 5、确定选育范围和场所; 6、估计遗传进展和经济效果
• 淘汰畜群中的较差个体; • 育种场中分群按品种、性别和年龄,纯种家畜按育种价值分
为:A、核心群;B、基本群(生产群);C、淘汰群
二、完善档案制度
• 1、编号和标记; • 2、记录:配种记录、分娩记录、生长发育记录、
生产记录、饲料消耗记录、种畜卡片
三、开展选种和选配工作; 四、定期更新畜群; 五、保证饲料供给; 六、贯彻饲养管理制度。
三、繁育体系的主要形式
▪ 猪的繁育体系
• 原种场 • 繁殖场 • 商品场
第二节 规模化生产下的育种特点
一、现代动物生产的特征
• 使用现代劳动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来装备; • 用现代经济管理的方法科学地组织和管理; • 实现生产单位内部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各个环节的社会
服务配套化; • 建立合理的生产结构和生产系统; • 追求的是较高的生产率、产品率和商品率; • 表现为较大的规模、经济及生态效益
▪ 2.由品种间杂交改为品系间杂交
• 生产杂交畜禽.充分利用杂种优势。这在养猪业、 养离业特别是养鸡业中尤为突出。
▪ 3.品种、品系形成的动态性提高
• 旧的品系不断为新的所代替,并且在生产力水平 上不断提高
第三节 家畜育种的组织工作
▪ 动物育种工作是动物生产中一项极为重要而长期的基础 工作,它涉及的范围广,环节多,是一项系统工程。
二、规模化生产下育种方法的变化
▪ 1.育种对象的变化
• 由传统的个体变为群体 • 群体的整齐度已成为育种的重要指标
▪ 主要应该提高的性状相对单一化、一致化以提高群体的整齐度
• 改品种育种为品系育种,培育适于规模化生产的配套新 品系(包括专门化品系、近交系、合成品系)和新类型。
• 由于育种群体单位的缩小,抓住了少数重要性状,从而 加速了育种进程,提高了遗传改进速度,增进了育种效 果。
向外地提供种畜 ▪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的条件:
• 1、有传统的繁殖习惯、饲养管理和选育经验 • 2、适龄母畜比例较高,并且有足够数量的种公畜 • 3、有稳定而适量的饲料来源 • 4、本地区畜产品消费量不大,但邻近商品生产基地
三、对育种工作的组织领导
▪ (一)按畜种建立各级育种委员会
• 拟定和审查育种计划; • 研究技术上有关的重大问题与改进意见; • 总结和交流经验,指导和检查工作; • 种畜鉴定和新品种鉴定验收工作
谢谢大家!
二、繁育体系的作用
▪ “金字塔”型繁育体系
▪ 繁育体系的作用——遗传改进的传递
种 繁
商品生产
家畜家禽改良是通过对种畜、种 禽的选择,在核心群中取得一代又一 代的进展。
核心群取得的遗传改进,通过繁 育体系,逐级地推广至繁殖群,扩展 到商品群。
这意味着用于核心群的投资主要 不能从核心群木身得到回报,而要通 过繁育体系,最终在商品群上显示投 资效益。
▪ (二)育种协作组织
1、统一育种方向和目标;2、鉴定种畜;3、良种登记; 4、科研协作;5、先进经验技术推广;6、组织评比竞赛
▪ (三)育种辅导站
• 良种繁育基地的技术指导机构
四、建立繁育体系实体
▪ 良种繁育体系是现代育种思想的体现及保证, 是现代育种科学的结晶
▪ 一般情况:
• 一个完整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应在各级政府主 管部门、各种技术及行政部门以及担负不同任务 的生产部门合作下组成
▪ 为了保证全面有效地开展育种工作,除了掌握和应用育 种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外,还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 施与育种组织。
▪ 不仅涉及整体宏观指导、调控,也对各地区、场的育种 工作有重要作用。
一、育种工作的宏观调整
▪ 动物育种工作在许多方面必须置于统一领导、 宏观调控下进行
▪ 主要内容:确定动物育种的方向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