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巩固练习
2020年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练习试卷和参考答案
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选择题1.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2.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 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 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3.表1信息出自于中国军事史编写组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爆发情况的统计。
该表反映出表1A.大一统成为大势所趋 B.和平发展占据主流C.富国强兵是时代主题 D.战争规模不断扩大4.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
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
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
这说明了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5.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
这说明当时A.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C.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6.《尚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此处“百姓”是指以封地为族姓的百官。
但在战国典籍中,却常用“百姓”称呼普通民众。
上述称呼的变化反映出A.宗族观念形成 B.平民获得政治特权C.官僚政治确立 D.礼乐秩序渐趋崩溃7.《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古代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是什么?A. 宗法制度B. 封建制度C. 郡县制度D. 禅让制度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什么?A. 郡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世卿世禄制3.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其主要目的是:A. 统一思想B. 强化中央集权C. 促进经济发展D. 抵御外患4.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加强了皇权C. 导致了地方势力的崛起D. 阻碍了文化的发展5. 明朝时期,实行的“海禁”政策主要针对的是:A. 蒙古B. 日本C. 欧洲D. 东南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是_________。
7. 周朝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中,诸侯对天子的义务包括_________。
8. 唐朝时期,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是_________。
9. 元朝时期,实行的行省制度,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10. 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主要是为了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2. 简述唐朝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对明朝社会经济的影响。
14. 论述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原因、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15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清朝初期,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了一系列的闭关锁国政策,包括禁止民间与外国通商、限制对外贸易等。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侵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
六、附加题(10分)16. 请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次重大改革,并简要说明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一、挑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X•福建厦门高一期末考试)据甲骨文记载,商王“宣传‘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应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利C.权利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解析:选A。
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应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触及按血缘亲疏对政治权利进行分配,故B项毛病;商朝政治权利分散,皇帝称谓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毛病;材料不能看出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故D项毛病。
2.(202X•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梁启超认为:“中国历成心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解析:选A。
部落体制下,各部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从而“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为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毛病;禅让制终结于夏朝,故C项毛病;郡县制在秦统一之后才大规模推行,故D项毛病。
3.(2015•浙江学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
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天子为诸侯之君主。
由此判定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故A项正确。
4.(202X•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解析:选B。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复习试题一、选择题1、“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DA 禅让制的结束 B商王朝的发展 C 西周的强盛 D夏朝的建立2、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C①禅让制②王位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嫡长子继承制A 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3、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B①建立了秦朝的封建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利于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4、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CA 太尉 B廷尉 C 丞相 D御使大夫5、汉武帝以后,汉朝刺使的主要职能有A 监察地方高官B 管理地方行政事务C 举荐官吏候选人D 征收地方赋税6、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CA 休养生息政策B 沿用秦朝的郡县制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 对匈奴的“和亲”政策★7、我国古代设置过的地方行政区中,州、道系由监察区演变而来。
最初设置州道为监察区的两个王朝分别是 DA隋朝、南宋 B 东汉、北宋C 元朝、明朝 D西汉、唐朝8、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首要措施是 AA 集中军权B 集中行政权C 集中财权D 集中司法权9、元朝时,不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CA 陕西B 湖北C 河北D 河南★10、“廷寄”是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中央政府机构行政运作的重要制度,该制度始自 BA明太祖B明宣宗C康熙帝D 雍正帝11、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DA 郡县制B 三省六部制C 行省制D 三司制12、(2001年津文综)秦朝推行“书同文”的措施(B)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B用隶书代替其他文字C 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D 成为后人批判秦始皇的原因13、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A AC度 B 确立三公九卿制 C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 用法家思想治国14、下列各项中,揭示明清两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特征的是 C BA 官僚机构不断膨胀B 皇帝专权达到顶峰C 官场腐败之风盛行D 君臣关系变成主奴关系★15、辽朝“因俗而治”,指的是实行()DA郡县、王国并行体制 B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C 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制D 北面官、南面官行政体制历史具有继承性,各个王朝在时间上虽有先后,但相互之间存在许多内在联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做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知识掌握的⼀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些遗漏的地⽅。
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份试卷吗?下⾯是店铺整理的⼈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家去学习。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对与⽗母同辈的称谓⾮常多,⽐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2. 《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百载,最长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朝的政治⽂化具有惊⼈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C.“天⼦封诸侯”打破⽅国⾎缘界限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 3. 西周⽴国,以封建制度为⽀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与⼟地依贵族阶级⾼下⽽逐层分割 4.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深远影响 5.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B.⽣产⼒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产关系的变化 6.下列关于赢政改“王”⽽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化皇权B.效法古代明君C.君主集权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7. 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左右各有⼗⼆字铭⽂:“‘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能⽣效。
上⽂“右在”后⾯的”----------“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夫 D.丞相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 为之郡⾢,废侯卫⽽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1)选择题1.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________。
A. 政治家B. 诗人C. 作家D. 画家答案:C. 作家2. 中国共产________________。
A. 军队B. 党派C. 领导者D. 企业答案:B. 党派填空题1. 中国的四大古书包括《尚书》、《礼记》、《诗经》和《______》。
答案:《春秋》2.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________和指南针。
答案:火药简答题1. 请简单描述一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答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哲学、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
2. 请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
答案: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这次运动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成立。
解答题1. 简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发展和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它起源于隋朝,经唐、宋、元、明等朝代的发展和完善。
科举制度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使得中国的政治权力得以制度化,并使得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并考取功名。
此外,科举制度还造就了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貌。
2. 请简要解释"开放政策"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中国的开放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开放政策,中国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长。
开放政策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开放政策还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夏商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地方分权的体现。
B.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汉朝的推恩令是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力量。
D. 唐朝的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流动和中央集权。
2. 以下哪一项不是隋唐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东厂,监察官员。
B.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C. 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政府机构职能。
D. 推行均田制,稳定农业生产。
3. 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哪项措施?A. 实行严格的科举考试制度。
B. 设立路府州县四级行政区划。
C. 推行王安石变法。
D. 建立东厂,加强对官员的监督。
4. 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理,实行了哪项制度?A. 行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分封制度。
D. 宗室封建制度。
5. 明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 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C. 建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D. 推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制度。
6. 清朝前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多选题)A. 实行屯田制度,稳定边疆。
B. 开疆拓土,对外扩张。
C. 建立藩部制度,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
D. 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
7.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C. 采用铁器和牛耕。
D. 农业生产高度商业化。
8.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A. 手工业生产专业化。
B. 商业活动受到政府严格限制。
C. 出现大量的市场和商业中心。
D. 货币经济发展,促进了商品交换。
9. 以下哪一项不是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表现?A. 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
B. 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C. 出现了大量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D. 科技和文化发展受到西方影响较大。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2018-2019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座号:____ 一、单选题(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西周的制度丰富多彩,在借鉴夏商制度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制度。
下列哪一制度充分显示出西周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A.分封制 B.宗法制C.世官制 D.郡县制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与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与”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
这表明当时()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 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 D.郡县制已经起先推行4.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与黄河洪水泛滥殃与邻国的问题。
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A.各国削减斗争,专力治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河C.统一中原,由中心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分段治理5.研读下表文献史料,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诸侯国之间已出现争霸与兼并斗争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郡县制度C.西周后期宗法等级制度渐渐瓦解D.当时出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因素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亭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皆秦制也。
”材料中的“秦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法律制度C.中心集权制 D.皇帝制度7.司马迁《史记》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郡县制”()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强化了皇权专制主义制度C.特点是中心垂直管理地方D.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缘由8.三国时期学者孟康说明“中朝”说,“中国,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人类社会起源的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起源的开始B.人类社会起源于新石器时代C.人类社会起源于农业的发展D.人类社会起源于城市文明的兴起2.下列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B.夏朝的创建者是大禹C.夏朝是远古时代的传说D.夏朝的社会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导3.下列关于商朝的说法,正确的是()A.商朝的创建者是汤B.商朝的社会经济以牧牛业为主C.商朝的经济发展推动了青铜器的制造D.商朝是以奴隶制为基础的王朝4.下列关于西周的说法,错误的是()A.西周的统治者采取封建制度B.西周的政权建立在军事贵族的基础上C.西周的经济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D.西周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5.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指的是()A.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B.战国时期和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和汉朝时期D.春秋时期和东周时期二、简答题1.简述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差异。
2.概括夏朝的起源和特点。
3.简要描述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4.简述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特点。
5.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
三、论述题1.从新石器时代到夏朝的演进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哪些特点得到了突出体现?2.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请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论述商朝的特点和贡献。
3.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关键时期,请论述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对中国封建社会演进的重要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请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性和影响。
部编版高中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试题(含答案)(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河南省新乡市高一期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和慈溪南部山地之间的一条狭长的河谷平原上。
同河姆渡相对一样的是北方地区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分布于浐河的阶地上。
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2.[2023·江苏扬州高一期末]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
据此判断该遗址( )A.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 B.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C.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 D.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3.[2023·安徽宣城高一期末]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加强对商朝旧贵族的包围和监督。
姬姓诸侯大多被分封到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业生产区,并利用功臣等异姓诸侯作为姬姓诸侯的屏障,控制着戎狄蛮夷部落。
同时,又将旁系姬姓贵族分封到原先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 )A.适应了对地方控制的需要 B.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C.摆脱了血缘对政治的束缚 D.解决了诸侯之间的矛盾4.[2023·江苏苏州高一测试]赤狄(鬼方)各部虽然盛极一时,但是他们彼此互不统属,所以他们实际上处在中原各国的包围之中。
鲁宣公十五年至鲁成公三年(公元前594~公元前588年),赤狄被晋国各个击破,其人口和地盘尽入晋国。
至此,古老的鬼方完全被华夏族征服。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征服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B.华夏认同推动国家统一C.兼并战争破坏了分封制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5.[2023·广东深圳高一期末]如图为战国时期浇铸铁制镰刀时用的模具,背后有弓形把手,一次可铸两镰,模具柄上有“右廪”字样,“廪”是国家主管农业、司造农具的机构。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其主要依据是:A. 甲骨文B. 金文C. 陶文D. 竹简2. 商朝的都城“殷”位于今天的哪个省份?A. 河南省B. 山东省C. 陕西省D. 河北省3.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又分为两个时期,分别是:A. 春秋和战国B. 战国和秦朝C. 春秋和秦朝D. 战国和汉朝4. 下列哪项不是春秋五霸之一?A. 齐桓公B. 晋文公C. 秦穆公D. 汉武帝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所有选项都是6. 汉武帝时期,推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郡县制B. 推恩令C. 科举制D. 世卿世禄制7.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A. 张角B. 张鲁C. 张良D. 张骞8. 三国时期,蜀汉的建立者是: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诸葛亮9.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A. 李渊B. 李世民C. 李治D. 李隆基10. 宋朝时期,著名的变法运动是:A. 王安石变法B. 张居正变法C. 魏征变法D. 司马光变法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12.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仁”的思想,其核心是“ ”。
1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 ”制度。
14.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 ”。
15.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考试科目主要有“ ”、“ ”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
17. 简述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的内容及其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8.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9. 论述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及其对唐朝繁荣的贡献。
五、材料分析题(15分)2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北宋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培根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A. 古代中国B. 文艺复兴时期C. 18世纪欧洲D. 20世纪美国2. 以下哪项是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A. 生产力高度发达B. 奴隶制度盛行C.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D. 地主占有土地3. 以下哪位提出了“天人合一”和“致良知”的主张?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4. 以下哪位思想家主张“以法治国”?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5. “尚贤”是哪个朝代的思想?A. 春秋战国时期B. 战国秦汉时期C. 东汉时期D. 南北朝时期6. “务实荀况”的思想是哪个学派的代表?A. 儒家B. 道家C. 法家D. 墨家7. 以下哪项是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A. 厚植人才B. 以法制治国C. 尚礼思想D. 推崇教化8. 孟子的“天命论”主张的是什么?A. 维护君主专制B. 推崇礼教C. 追求公义D. 尊崇圣人9. 以下哪项不是墨子的主要思想之一?A. 兼爱B. 尚贤C. 非攻D. 尚同10. 以下哪位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法制即是必要的”?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第二部分:简答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计40分)1. 请简述封建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与特点。
2. 请阐述孟子的“天命论”。
3. 解释儒家思想中的“五常”。
4. 概括法家思想的主要特征。
5. 简要介绍墨子的主要思想和影响。
第三部分:论述题(本部分共2题,共计40分)1. 论述儒家和法家在政治观点和治国方略上的差异,并谈谈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 解释“阴阳家”的思想,并说明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注意:在回答问题时,可参考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每个问题的回答应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表达清晰准确。
谢绝抄袭和网络资源的直接引用。
参考答案仅作为参考,具体评分请以实际回答为准。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达标检测
单元达标检测(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原义是指耕作、种植、栽培、教育等意思,主要是指土地的开垦、植物的栽培。
据此判断,中国文化源头应始于( )A.一万多年前新石器时代B.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进入青铜时代后的商朝D.封邦建国体制确立后的西周2.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的主题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这主要是因为黄帝( )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B.是古华夏部落民族的“共主”C.他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其子启继位B.建立武装C.设置官职D.制定刑法4.白寿彝先生对宗法制和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5.“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这充分表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等级关系严格 B.世卿世禄C.神化专制王权D.家国一体6.在《左传》《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不少见。
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
由此可见( ) A.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 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7.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逐渐得到了开垦。
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8.《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秦国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必考考点训练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必考考点训练单选题1、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河西之战后,置酒泉等郡。
武帝时期向河西移民大约15万人,“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政府“赐田宅什器,假以犁、牛、种、食”,但不准再迁回内地。
据此可知,汉代河西移民A.获得免除徭赋的优待B.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开发C.具有兵农合一的特点D.改变了当地的生产方式答案:B解析:西汉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置郡县,同时实行移民实边政策,这有助于西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免除移民徭役的内容,排除A项;兵农合一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移民实边主要从事的依然是农耕,并未改变当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
故选B项。
2、阅读《西周分封形势图》,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形势图A.明显体现同姓封国监督异姓封国B.彰显“家天下”的核心政治理念C.中央集权的治国模式已基本奠定D.分封的主原则是嫡长子优先原则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周分封形势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下,同姓诸侯国数量明显多于异姓诸侯国数量,并占据主要地理位置。
说明分封制凸显了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姬姓宗族占据绝对优势,彰显“家天下”的核心政治理念,B项正确;分封制没有规定同姓封国监督异姓封国,排除A项;西周时期中央集权的治国模式尚未建立,排除C项;嫡长子优先原则是宗法制的特点,排除D项。
故选B项。
小提示:3、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
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河南安阳刻有文字的龟甲②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③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④河南虢国墓出土的青铜戈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河南安阳刻有文字的龟甲”时间是在商朝时期,“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是是西周早期的一件青铜酒器,“湖北云梦睡虎地竹简”是秦朝时期的,“河南虢国墓出土的青铜戈”是春秋时期的,按着时间顺序①②④③,B项正确;其它选项都是错误的,排除ACD项项。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期末复习训练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②实行发展经济、招揽人才的政策③“远交近攻”的战略部署④打击匈奴势力,形成稳固的后方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两国处于临战状态。
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3.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周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A.等级尊卑制度的强化 B.贵族社会向富人社会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转变 D.血缘组织向地域国家转变4.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
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最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
这一研究过程()A.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 B.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C.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 D.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5.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
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
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
”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6.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
其主要原因是()A.皇帝幼龄即位B.宦官外戚专权C.黄巾军大起义D.地方军阀割据7.《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初年)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历史必修一试卷(基础巩固).doc
高一历史月考试卷2016出题内容:必修1第一单元适用范围:高一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月考试卷(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出题范围:必修一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6分)1.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舜B.禹C. M启D.商纣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丙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耕牛C. 土地和人口D.人口和铁犁3.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八.建立军事屏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障,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4.在分封制下,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有()①镇守疆土②交纳贡赋③朝觐述职④随从作战A.①®®B.②③④C.①©©D.①②③④5.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一一卿、大夫一一诸侯一一士B.周王一一诸侯一一卿、大夫一一士C.周王一一诸侯一一士一一卿、大夫D.周王一一大夫一一士一一卿6.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7.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B.层层封授形成金字塔的等级制度C.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D.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8.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总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不一定能成为相对血缘关系范围的大宗是()A.周天子的嫡长子、嫡长孙B.卿大夫的嫡长子、嫡长孙C.诸侯的嫡长子、嫡长孙D.诸侯正妻所生育的儿子9.下列有关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的说法全都无误的一项是()(1)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2)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3)中央和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4)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A.⑴⑵⑶(4)B.⑵⑶(4)C.⑴⑶(4)D.⑴⑵(3)10.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首”,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火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下达皇帝诏令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11.20世纪90年代,陝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m等县名。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洛阳太学自西汉至北朝历经数百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
当时在读的太学生不可能接触到的学术思想是东汉洛阳太学讲学画砖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人之初,性本善C.三纲五常思想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A.A B.B C.C D.D3.东汉中后期出现了朝政日益腐败、国势逐渐衰落、社会动荡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昏庸B.严刑峻法C.外戚和宦官专权D.军阀割据4.先秦某思想家说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面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鲁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乏、所以荣、所以导,皆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
”这主要反映了A.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B.庄子“齐物”的精神C.老子“顺应自然”的思想D.墨子“非攻”的主张5.“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
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史称“萧规曹随”,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反映的汉代当时的主要政治统治思想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法家的法治思想C.墨家的“兼爱”思想D.道家的黄老之学6.开拓华夏文化、对华夏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被称为华夏始祖。
“华夏始祖”指的是A.尧和舜B.黄帝和炎帝C.舜和禹D.黄帝和禹7.“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这一思想出自下列哪一位思想家()A.孟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8.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湖北和辽宁等地的遗址中,发现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龙”文物,华夏、苗蛮和东夷部族都有与龙相关的传说。
这些考古发现和传说反映出()A.国家统一趋势不断加强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C.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D.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9.黑格尔认为: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巩固练习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世官制2.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过程。
这说明()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冲突B.儒学统治地位开始确立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D.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3.“封建”一词在中国古代意谓“封土建国”“封爵建藩”。
项羽封建六国贵族,结果自取灭亡;刘邦封建同姓子弟,引发七国之乱;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导致八王之乱;朱元璋封建二十余子,酿成靖难之役。
这反映了()A.封建导致政权衰亡B.宗室拱卫专制王权C.血缘政治影响深远D.封建体制日趋完善4.西周时期,在祭天或祭祖完毕之后,天子会拿一块作供品用的肉来赏赐给某一诸侯。
这个诸侯会感到非常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得很。
这反映出当时()A.周文化的延续性B.宗法制的稳固C.神权的至高无上D.王权高度集中5.周初封康叔到殷墟,周公指示其要“启以商政,疆以周索”(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周法分配耕地)。
但是封唐叔到戎人居住的夏墟,却指示其“启以夏政,疆以戎索”()A.国家顶层政治设计受到忽视B.统治者治国策略具有灵活性C.中央集权制度受到严重削弱D.重视法律规范主张明德慎罚6.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很多封国的中下层社会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受天子册封的上层管理者。
这一变化()A.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B.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政治C.标志着官僚政治体制的确立D.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范围7.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8.秦朝时,在地方设置的乡、里、亭的官吏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择当地的富庶人家的适龄人员充当。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B.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C.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D.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9.《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揭竿而起。
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
由此可见()A.《史记》的记载都必须经过考古证实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历史需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D.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的真相10.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突破性创新的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的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
下列制度属于“突破性创新”的是()A.秦朝的郡县制B.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明朝的科举制D.唐朝的三省六部制11.春秋时期各国的国君一般称为公或侯,进入战国,各国国君纷纷自称为王。
国王是最高政治权力的代表,总揽国家的统治权。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体制逐步形成B.官僚政治初步取代贵族政治C.分裂到统一的趋势加强D.天子逐渐加强对诸侯的控制12.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
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C.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D.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13.在唐朝,“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
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
”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14.宋代一学者论及中国某制度时指出:“举千里之郡而命之守,举百里之县而付之令……片纸可罢,一言可令,而无尾大不掉之患,尺地、一民、财赋、甲兵皆归之于天子”。
他论及的制度()A.以三司使作为行政首脑B.多推行于秦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提高了地方政治自主权D.反映了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15.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划给了陕西行省。
河南又与原属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区,合并为河南江北行省。
根据材料,元朝重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管辖范围B.提尚地方彳了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维护民族团结16.1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7.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联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
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㒺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18.明朝《大明律》共30卷460条,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其中《吏律》主要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判死罪。
这表明明朝()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注重协调行政关系C.政府重视商品经济D.形成完备法律体系19.据记载:明朝“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
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
”同时,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的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完全丧失D.宦官掌控票拟批红权20.明清时期,以城隍、关帝、碧霞元君、妈祖为代表的民间信仰广泛流传,甚至还得到了官方的认可,民间信仰中行业神崇拜发展最为兴旺。
这反映了当时()A.民众社会生活的多样化B.中央集权统治面临危机C.政府与民众信仰一体化D.男尊女卑观念有所减轻21.在司法制度上,明朝制定了程序较为完善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甚至通过“重典治吏”来整顿官僚队伍。
这些做法()A.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B.加快了明朝社会法治进程C.是古代司法高度成熟的表现D.推进了国家监督制度发展二、非选择题22.(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盩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汉书》材料三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於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材料四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
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
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材料二:安抚司……掌一路兵民之事……都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凡吏蠹民莫,悉条以上达,及专举刺官吏之事。
提点刑狱使……掌察所部之狱讼而平其曲直……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皆劾以闻,及举刺官吏之事。
提举常平司掌常平、义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之法……皆总其政令,仍专举刺官吏之事。
——《宋史》卷一六七《辞官志》材料三: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服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2)据材料二可知,宋代“路”的常设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依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宋代地方管理机构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成祖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分别是什么?综合高中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巩固练习(二)参考答案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故“无叛吏”、“无叛郡”,故材料所肯定的制度是郡县制,故C正确。
分封制后期导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不利于中央集权,故A错误。
宗法制没有直接任命地方官员和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内容,故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