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
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
②小心谨慎地处理暴露出来的问题总是对的,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单凭暴虎冯河....之勇,通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
③直到5月9日成功移植志愿者捐献的心脏为止,美国小伙拉金已经依靠人工心脏生活了555天,这不禁让人感慨科技的一日千里....。
④我市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指引之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争取早日让更多市民生活在优美恬静的林下风气....之中。
⑤场上踢得风生水起,场下依旧春风得意....,克里斯蒂亚诺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为足球做出着独特的贡献。
⑥领导说:“B 组在本次招标活动中,虽然开始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最终迎头赶上,还是不错的!”面对没想到的不虞之誉....,B 组成员终于放下包袱。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综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 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
C. 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节。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周飞亚《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
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
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
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趋式微。
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
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
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似乎还不够。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
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
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均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表演称之为“前台”。
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习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
这种“公共人格”就是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
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形象。
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台”。
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
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 24 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
早上起床微信自拍刷脸,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
在这八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
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 PS 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
大庆实验中学2018最后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语文答案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仿真模拟语文答案【答案】1.C 2.B3.C【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A项,“未然”改成“已然”,原文是“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B项,缩小范围,原文是“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很多人”可以包括专家,也包括普通人。
D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B项,并没有深入地分析了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风险的问题,而是谈论人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忧虑,以及如何构建未来人机关系格局的问题。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因果倒置,原文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B项,“或然”改成“必然”,原文是“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D项,“就能避免未来人工智能失控的风险”说法绝对。
4.C【解析】A项中秋水问棉花钱主要是希望金保将钱用来养鱼,并不是想用钱为他们办婚事;B项对人物“不思进取、胆小无能”的评价不准确;D项错在“诠释贫困的农村生活中的人们抗争的不易”上,过分拔高了主题。
5.写出水的清澈和环境的清幽(1分),侧面烘托(1分)秋水善良美好的心灵、勤劳(能干)的品格、充满活力的形象(2分),与下文秋水指着水塘说的话相照应,也为写秋水建议金保承包水塘的情节做铺垫(1分)。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2018.04注意事项: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休现出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
中国士人推崇“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情怀,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百家争鸣的开放性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奏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
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其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一帜。
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担水砍柴间也解悟土风妙道。
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但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支撑起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仿真训练语文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仿真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历来多种多样,划分方式也难以归一。
在这里,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我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在中国,《诗经》可以说是现实型文学的源头。
《诗经》以赋、比、兴为基本艺术表现方法。
比兴中含有一定的象征因素。
但就总的倾向看,《诗经》具有突出的写实精神。
其后,《史记》、杜甫的诗作、白居易的诗作、明清小说等等,体现出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班固认为《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实录”之作;白居易主张“以似为工,以真为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曹雪芹也强调“实录其事”。
这些观点说明了现实型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
从理想型文学来看,《楚辞》最早体现了其基本倾向。
《楚辞》既有现实的抒写,也有寓意象征,但更主要的是奇异的幻想,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精神。
其后,李白诗作狂放奇幻,超然于生活之上,纵横于仙境之中。
《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都体现出幻想奇异、超越现实的特征。
再看看象征型文学,《庄子》中的寓言与神话,以幻想形象暗示难以捉摸的人生哲理、哲学精神,带有突出的象征意味。
在以后的体现禅趣的山水诗作中,通过水光山色、阴晴变幻写出自然、人生意境,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暗示耐人寻味的哲理禅意。
最新-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模拟试卷【黑龙江省大庆一中】 精品
黑龙江省大庆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考试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共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A、愀然面面相觑丹墀.(chí)逸兴遄.(tuán)飞B、刍牧涣然一新谂.知(rěn)流觞.(shāng)曲水C、纨袴连篇累牍欢谑.(xuè)气息惙.(chuò)然D、饿莩蜗角虚名弓缴.(jiǎo)冯.(píng)虚御风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网吧行业虽在惨淡经营....,社会上却仍是“打”声居多,但无论如何,网吧对于我们国家、我们社会都是不可或缺的。
B、季羡林先生因为卧病在床,只能述而不作....,由他的研究生记录下他口述的内容,最终完成了散文《病榻杂记》的创作。
C、在人生伴侣钱钟书离去数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深情地写下了回忆录《我们仨》。
笔端流露出的既有深深的忧伤,也有诙谐和幽默,读来令人哀而不伤....。
D、有些心情浮躁的人每当听到一些顺耳的话,不管是外交辞令还是真心赞许,马上就变得非常“灿烂”,飘飘然忘乎所以....。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某些药品公司试图说服人们相信有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属于病症,从而促使人们相信一些在生活困境中产生的心灵困扰也属于健康问题。
B、尽管今后中国的外资政策还不至于走到排斥外资的地步,但是将会进入对外资严格选择的时代,目前已经从产业政策角度加强了对外资收购的限制。
C、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侵华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问题的争执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
D、台湾三合一选举于12月3日结束后,亲民党与国民党合并的议题在岛内迅速升温。
国、亲是台湾泛蓝阵营的两大政党,两党合并对双方的支持者的呼声很高。
4、把文段后的句子重新排序填入横线上,上下文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 )上海磁悬浮列车选用德国最新的TRO8型号。
2018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大庆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斧题卡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代,随着香药输入途径的多元化及香药进口数量的增加,中国史籍中关于香药特性的记载日趋详细准确,香药功用的发掘日益丰富。
部分香药虽早在汉代已传入中国,但由汉至隋的八百余年间,因传入香药种类及数量有限,加之其使用人群多局限于宗教僧侣及皇宫贵族,故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较为简略。
唐宋时期,香药输入的种类及数量虽较之前代有大幅增加,关于香药的记录也更为详细,但人们对香药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程度的偏颇,就连世代经营香药的土生波斯人李珣,也误将本是同物异名的熏陆香和乳香当成两种不同香药。
经过历代本草学家及医者们的不断积累和发现,明代史籍中关于香药的记载,无论从书写体例还是编撰内容来看,都更为准确详实。
明初以来,随着时人对香药特性的深入了解,东南亚香药在中国的应用重点逐渐从宗教祭祀、熏衣化妆、医疗保健领域扩展至饮食调味。
从记录香药使用情况的书籍类型来看,明以前记载香药的史籍主要为宗教典籍、本草书籍、药书及香谱四大类,香药主要作为药材、香品被时人使用。
与前代不同的是,日用类书、沿海方志及海洋图书成为明代记录香药特性及其应用情况的核心资料。
例如,《瀛涯胜览》《东西洋考》等海洋图书对于香药的种类、产地、特性及功用皆给予了详细介绍,从这类书籍的撰写者来看,他们或亲赴海外,或身居市舶之职,或久居沿海重镇,耳闻目睹香药贸易之盛况,对海舶香药的记载自然颇为准确,也更具针对性;而《多能鄙事》《便民图纂》等日用类书则以丰富的实例介绍了香药在饮食、保健等日常生活领域应用的过程,荤素菜肴、茶酒汤水、肉脯果干中加入香药的例子比比皆是。
2018年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三)语文试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三)语文本试题卷共12页,22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
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
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
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
今天步入“微时代”,信息庞杂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诉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
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
诗歌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
肩负启蒙与救亡的使命,从“五四”伊始,诗人们执着于民族精神的发掘。
基于现代经验之上的民族精神,映射出个体担当历史的主体性行为。
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日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
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
2018高考模拟卷--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大庆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1.D(A强加因果,“上帝的祝福会让他们在世间成功,却又远离各种欲望的诱惑,不会因为成功而带来堕落”是新教中最极端的加尔文教派所宣扬的教义,文中的表述根本无法证明“正因为如此,所以人们都拥护上帝”这一推断成立。
B根据原文第五段“有强烈动机努力工作,获取财富,成功取得财富后,不会挥霍享受,继续过着勤俭的生活”是加尔文教派信徒的特征,而非“一个现代人理应的追求”,选项扩大了对象范围。
C属于张冠李戴,这是新教国家的态度,而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是天主教国家。
)2.D(“引进基督新教的宗教信仰”是对文章论点的曲解。
综观全文,作者并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信奉基督新教,只是主张我们的富人模仿学习新教国家的富人们看待财富的眼光,对高度消费、赤字欠债保留高度戒慎的态度,将财富捐献给慈善和文化事业。
)3.A(这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复句,主要错误在于结论过于武断,根据原文,正确的表述是:“所以这也就意味着人的宗教信仰与国家的财政状况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改变人的宗教信仰对改变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一定的帮助。
)4.B(“我们可以肯定人性都有两面性”的推断过于绝对。
)5.(1)说明本文要写的主体是苏州。
(1分)(2)“想起”意味着本文可以自由驱遣文字,既可以写景状物,又可以写人叙事或抒情议论,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3分)(3)用“想起”使虚实结合成为了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1分)6.作用:(1)承上启下;(2)突出苏州的特点。
(2分)理解:(1)景的恢弘大气为锋利,梦幻迷离风姿绰约,月满西楼,景色赋予的点点愁为柔软;(2)唐伯虎的潇洒为锋利,哀怜为柔软;(3)林黛玉美丽而才华横溢为锋利,冰肌玉骨、寿年不终为柔软;(4)秋香与唐伯虎爱情的“情动千年”为锋利,“深情一顾”为柔软;(5)两千多年前兵学大师孙武在这里操练兵马,威震三军,南征北战,成就了《孙子兵法》,此为锋利,但是后来孙武还是归入五湖明月,与他的爱人一起静静的长眠,此为柔软。
2018届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七)语文试卷答案
模拟精编大考卷 ( 七)
坚信人性 的 善 良 美 好 . 看 到 乞 讨 者 总 是 毫 不 犹 豫 地给钱 ; 捐出筹集来的 全 部 进 货 资 金 资 助 贵 州 山 区 教育 ; 在林山 带 着 捐 款 失 踪 , 种种情况表明我们是 , 受骗了 的 情 况 下 坚 信 林 山 不 是 骗 子 . ③ 知 足 常 乐 . 经营音像店利润微薄 , 仅够糊口 , 仍乐在其中 . 解析 : 本题考查欣赏阿 炳 的 形 象 . 要 结 合 阿 炳 的 行 为进行总结提炼 , 如小说中写他为 我 挡酒之事 , 主 要表现他的豪爽 ; 再如开音像店效益不佳 , 仅够养家 糊口 , 仍然乐在其中 , 这主要表现他的知足常乐 . ( ) 9. 示例 一 聚 宴 更 好 . 理 由 : ① 聚宴 是小说的 情节框架 , 其他相 关 事 件 有 机 融 入 其 中 , 使作品收 放自如 , 结 构 严 谨. 小 说 以 阿 炳 打 电 话 邀 我 去 他的音像 店 参 加 三 人 聚 宴 为 框 架 , 将 我 在赴 宴路上的所见所 想 所 感 巧 妙 自 然 地 融 入 其 中 . ② 聚宴 是小说 的 主 要 内 容 . 小 说 多 次 写 到 聚 宴 的情景 , 我 与 阿 炳 是 在 宴 席 上 相 识 的 , 后来又常 相邀小聚 农 家 菜 馆 , 林山失踪的真相也是在阿炳 家的餐 桌 上 揭 晓 的 . ③ 聚 宴 朴 素 含 蓄 , 看似平 淡客观 , 既不揭示 主 题 又 不 渲 染 情 感 , 但却给人留 下更多品味琢磨的空间 . ( 示例二 ) 拯 救 更 好 . 理 由 : ① 拯救 概括了小 说的核心情节 . 核 心 情 节 是 林 山 为 拯 救 贵 州 偏 远 落后山区 教 育 辛 劳 奔 走 , 我 和 阿 炳 在 他 感 召 下 为拯救山 区 教 育 而 捐 出 善 款 , 因此 拯救 二字是 精当的概括 . ② 拯 救 体 现 了 小 说 的 主 题 . 小 说 通过描写阿炳 ㊁ 林 山 的 行 为, 以及 我 由怀疑到相 信人性的 真 诚 这 一 转 变 , 肯定了献出爱心拯救他 人的 精 神 . ③ 拯 救 虚 实 兼 备 , 言 简 义 丰. 拯 救 具有双 重 含 义 , 既 指 阿 炳㊁ 林山和 我 救助他 人的行 为 , 也 指 我 灵 魂 上 获 得 的 救 赎. ④ 拯 救 突出了阿炳乐于助人的品质 . 解析 : 本题 考 查 对 小 说 标 题 进 行 个 性 化 解 读 的 能 力 . 两个标题均可 赞 同 , 但 要 注 意 从 小 说 情 节㊁ 人 物和主题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 排 除 A㊁ 1 0. B㊀ 恐一宵 发 掘 不 能 断 开 , C; 事 乃 彰 露 不能断开 , 排除 D. 1 1. D㊀ 母忧 指的是母亲去世 . 1 2. D㊀ 认为自己的功劳不足以担任柱国 表述有误 , 应为 臣缘国威灵 , 得雪怨耻 , 本心徇私 , 非是为国 , 就是说自己凭借国家的声威 , 得以洗雪仇恨和耻辱 , 本是为了私情 , 不是为了国家 , 所以才推辞 . ( ) 等到陈国 被 消 灭 , 王 颁 秘 密 召 集 父 亲 的 部 下, 1 3. 1 找到一千多人 , 对着他们哭泣 . ( ) 我凭借仁 义 平 定 陈 国, 王 颁 所 作 所 为, 也是孝 2 义之道啊 , 我哪里忍心降罪于他 ! ) 解析 : 第( 句中的关键词语有 及 密 涕泣 , 1 ) 第( 句中的关键词语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 罪 . 2 [ 参考译文 ] 王颁, 字景彦, 太原祁县人.祖父王神念做过梁朝的 左卫将军.父亲王僧辩, 做过太尉. 王颁年少时就卓异 不凡, 文武双全才能出众.他的父亲平定了侯景之乱后, 留下王颁在荆州做人质, 后来遇到梁元帝被北周军队俘 获杀害, 王颁因此离开荆州进入关中. 听到父亲被陈武 帝所杀的消息, 王颁号泣晕倒, 一顿饭的功夫才苏醒过 来, 一直痛哭难止, 整个人都消瘦不堪. 服丧期间, 一直
(审核版)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
为求将文字资料保存永久而刻于石上,特别是铸于青铜器上,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文化传统。
在汉代时,存于简帛上的先秦文献已相当残缺,故商周青铜器铭文与东周以后的石刻文字资料已尤为珍贵。
但是这一类文献在北宋以前并未得到学界足够的重视。
这种情况,直到北宋年间金石学的出现才得到较大改观。
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石刻能受到学者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金石之学不仅可以证经补史,而且有助于复原古礼,适应了北宋王朝鼓励经学、巩固统治秩序之需要。
另一方面,金石之学有实证研究色彩,为当时代表进步的史学与文字学发展趋势的学者所推重。
北宋时造纸、印刷与墨拓技术得到空前提高,也为金石学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代在康熙朝后,开始极力提倡儒家经典之学,推崇“朴学”以巩固其统治秩序。
而清初以顾炎武等为代表的学者,强调“通经致用”,重视考据学及小学,遂将与小学密切相关的金石学推到当时学术高端的地位。
清代学者在青铜器与金文研究上有不少建树,而石刻方面则着力更多,研究成果亦趋于系统。
但此时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青铜器等古器物及相当一部分石刻,仍然是零散出土的,且多数未知共存的器物。
同时,对古器物形制变化的脉络及其与铭文的关系始终未能理清,对铭文虽有考证,亦由于未有科学的古文字学理论且囿于传统史观,故进展不大,且研究的路径与结论始终未能摆脱“证经”之套路。
金石学作为一门属于特定历史阶段、有特定内涵的学问,基本止步于20世纪初,但对其研究的主要门类,即中国古代青铜器(及各种古器物)、金文与古代石刻的研究,则继金石学之后获得新生。
辛亥革命前后,伴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学术界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西方先进的科学思想被引进,特别是“五四运动”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论结合实际的科学方法,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925年王国维发表《古史新证》,倡导“二重证据法”,对中国古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进步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一次阶段检测联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风与水二者确实妙不可言,《易经说卦》释义为“挠万物者,莫疾乎风……润万物者莫润乎水”。
从字面上理解,“风”是从天而行、流动着的空气,“水”是顺大地而走、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
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风与水的考察乃是对天地之考察。
古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成为后来风水学的指导方针,这便是汉代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说。
董仲舒认为,人是上天派生的,天生万物是为人,故天人属同一类。
天是人的曾祖父,人的形体是化天数而成的,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
天人视为同一体,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上的相通,这个理论对风水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风水的最终目的,正在于通过宅地的处理,达到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中。
中国风水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认识偏重之差,追及唐宋,遂分为两大流派:一是专主山形地势,以龙穴、砂水相配来定吉凶祸福,故称形势派,亦称峦头派;一是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行来定生克吉凶,故称方位派,亦称理气派。
古代风水通常包括阳宅风水和阴宅风水两个方面,人活着要住房,叫做阳宅,人死了要落葬,叫做阴宅。
郭璞定义为“观人宅”仅涉及一面,无疑失之偏颇。
古人认为墓地周围的山川、风向、水流的形态,能给葬者一家招来祸福。
其实,峦头派就是把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龙、穴、砂、水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本身的条件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决定宅地建筑基址及朝向的布置,其要求是: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
这是风水家到野外察看地形时肉眼可见的吉凶,以形观风水,悟形中寓理,它追求的是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表现了古人对于美的追求、吉的渴望。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大庆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仿真语文试题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
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
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
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
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
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
《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
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
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黑龙江省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七)语文本试题卷共12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纸一并上交.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等方面的教育。
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
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
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因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
这意味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
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
前者如«论语 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得分模拟训练(二)语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所有题均为必答题。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维护家庭关系、家庭模式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百善孝为先”。
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厚的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广到报师长教导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七次月考试题
大庆一中高三年级第七时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份。
总分值150分。
考试历时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共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古风”一词特指古代风尚,前人风度。
时下所说的“古风”,是最近几年来因网络传播而流行起来的一个新鲜辞汇。
其以时刻为标识,试图凸显“古今”之分。
古风作品是部份小众群体对传统文化产生向往后,结合现代元素所制造出来的一种较为直接和表面的仿古风格作品的统称。
其涉及的范围普遍,包括诗词、音乐、绘画、衣饰、建筑等方面。
其中,音乐以其受众面广等诸多优势,成为古风作品中阻碍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
古风音乐最初是由古风爱好者和仙侠游戏粉丝群体以音乐为载体抒发怀古之情而进行的自发性创作,是现今网络盛行的一种具有新型音乐风格的音乐。
其依附于游戏、小说和古典诗词存在,追求故事性和画面感。
古风音乐的创作手法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表现手法相结合。
近日,一些90后将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琵琶行》谱曲演唱并上传于网络以后,取得大量青青年网友点赞。
乃至有网友留言说,能不能将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全数演绎成歌。
但这首歌曲的意义并非在于对应试的帮忙,这种融合了网络技术的传播方式对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创新,适应了青青年群体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新的、也是最为重要的受众群体范围。
移动网络的便利,切实弥补了传统媒介信息传播的不足,给人以更多的选择和自由空间。
在网络音乐界,有愈来愈多的原创音乐人和音乐团队致力于融合古体与现代诗词的文字精华,打造出富有现代气息并非失古韵的音乐作品,呈现创作者所明白得的中国式美感。
这些青年创作人对古风的推崇,表现了其关于民族自信心的查找,是一种期望通过“尚古”而完成的自我建构与文化认同。
网络不是将电脑连在一路,而是将人连在了一路。
健康的公共文化能以通俗的形式承载高雅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18届高三考前仿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①文化自信不仅在于自己的决心有多大,声音有多高,历史有多久,还在于人家是否信服,有没有“他信”。
在当今时代,面对大发展大变革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②近些年来,西方学术界逐渐认识到,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全球性危机的罪魁祸首。
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的利益为认识、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自然的价值在于其对人类的有用性,而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
生态思想家帕斯莫尔认为,基督教鼓励人们把自己当作自然的绝对主人,对人来说所有的存在物都是为他安排的。
这正是当今西方文化的死穴。
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
什么是“独特思维方法”?就是以“中”为度、以“和”为贵。
《中庸》有云:“中者,天下之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和”二字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
③在如何摆正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中华文化积累了丰富的中道智慧,是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一剂良方。
中华文化一方面注重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人,万物之灵”;另一方面注重天地本身的价值,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人必须遵从自然规律。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明,根源正在于“顶天立地”、中正通达,正在于我们将“与天地参”而不是将征服自然、改造天地、满足欲望作为人类的使命,正在于我们摆正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
④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我们都把“和”视作天下之大道,希望万国安宁、和谐共处。
当今中国倡导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以“和”为贵的最好例子。
俄罗斯《导报》这样评价:“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与其说是路,更像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范畴――‘道’。
”何为“道”?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中国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袭数千年,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他所说的“生活方式”,其实质正是中国人所说的“道”,生生不已、和而不同的“道”。
“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大合唱,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摘编自叶小文《“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历史发展的各个时代,只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B.人类中心主义利用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强调利益至上,却从不关怀自然。
C.弊端重重的人类中心主义亟须克服自身认识的偏见,而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D.中华文化认为应遵从自然规律和人们的欲望,这和西方文化在对人与天地的关系的认识是不同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二段对比论证了中西方在对待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做法,然后指出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
B.文章第三段既承接上文阐释了中华民族的“中道智慧”的内涵,又引出下文写运用“中道智慧”的现实意义。
C.文章第四段先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再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例子来证明其“和”对中国及世界的作用。
D.文章着重论述了人类中心主义弊端和中华文化中的“中道智慧”,指出后者可为克服前者的弊端提供有益的借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文明现在面临发生质变的可能,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B.中华文明数千年来未曾中断,主要是因为坚守中正通达的思想和中庸之道,摆正了人在天地间的位置。
C.“一带一路”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宏大设想的可行做法,将推动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D.罗素所说的“生活方式”特指中国人所说的“道”,如果得到全世界采纳,人类社会将更加欢乐、祥和。
【答案解析】1.C2.A3.B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A项,“各个时代”错,文中说的是“在当今时代”;B项,曲解文意,文中是说“没有给予自然足够的人文关怀”;D项,无中生有,应该是“遵从自然规律”,未提及应遵从“人们的欲望”。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
A项,结合文本内容“人类文明今天已走到由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当务之急”分析可知,“只有‘中和思想才能挽救人类文明’”说法绝对,文中没有这个意思。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樱花时节郝俊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
樱花的花瓣较小,颜色多为粉红或白色。
我见过的樱花,更多似乎是介于两种颜色之间,嫩红中含着素白的花色是那般淡雅,犹如在水中涤荡之后,有了一种一洗尘埃之后的脱俗,又像是原本色泽浓艳的花瓣在水中浸渍,褪去了几分娇红,多了几分苍白。
我觉得樱花的美正好印证了“独木不成林”这句话,看樱花就要看繁花锦簇、片片丛林的热闹。
其他花则不然,俏皮的红杏只需一枝就可充当报春的使者——“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一株莲花就是一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凌波仙子,一枝月下的红梅即可绽放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逸风姿。
若单看一枝樱花便觉得太柔弱,太单薄,甚至让人难以觉出其生命迹象。
带着一份怜恤,从地上随手拾起一片花瓣置于掌心,手中的花瓣就像是被折断的蝴蝶的翅膀,在微风中的颤动恰如断翅后隐隐作痛时的挣扎。
倘若花树密集,规模盛大,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记得第一次看樱花看的就是一片花海,近千株樱花竞相绽放,花朵密密匝匝,远看层层叠叠,亭亭如盖。
白的如雪堆枝条,粉的似落霞满天。
这般情景,才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目不暇接。
眼前的樱花灿烂繁华,加之地势起伏,远看,花潮汹涌。
是的,当一种美极其繁复,同时又蕴含连绵的韵律时,几乎是汹涌而来,会令人有点眩晕,可能是在记忆中一时找不到相同或相似的审美经验,所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有些不知所措。
面对数量如此之多的樱花,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越是想尽收眼底,越是难以穷尽,这样的美来得如此急切,让人振奋,也让人感觉有些压迫,这种不适应会在短时间内激发心灵,使内心的感受能力迅速扩展。
这种体验,让我想到在夜间看萤火虫,如果看到零星几只萤火虫,总觉得它们像一盏盏微弱的灯,飘忽不定,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黑夜吞噬,出于同情和怜悯,看一眼就想替它们把光再拨亮些。
试想,如果我们看到的不是几只,而是数万只萤火虫在眼前闪烁,这时我们一定不会觉得它们渺小。
我们会醉心于它们漫天飞舞时的流光溢彩,会觉得这些小精灵正在尽兴地释放自己的光芒,那么欢快,那么耀眼,那么势不可挡。
当我们感觉它们化作繁星点点之时,我们的内心早已阔大辽远,灿若星河。
看樱花也是如此。
一朵樱花甚是娇小,但如果我们置身于一眼望不到边的花海,内心就不只是顿生怜爱了。
知道樱花的花期短暂,越看越觉得这些樱花像无数羸弱的生命经过盟约共誓,一起开放,一起凋落。
花开,蔚为壮观,有一种试图将一时的绚烂推向极致的意味;花落,悲壮不已,看万花飘零,满地残红,便觉得有一种芳华骤逝的伤悼。
或许,当美的事物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会蓄积某种强大的势能,导致内心深处引发的情感突然加剧,久难平复。
今年看樱花,没有选择白天,友人相邀到近郊的一所植物园,晚上踏月赏樱,感觉甚好。
月夜赏花不仅是看花,准确地说是“会花”——与花约会。
既是约会,自然不同于白天犹如“花展”一般的喧闹,更不是用贪婪的目光一味地捕获视觉享受。
约会是在静谧之中收获惊喜,通过彼此微妙的交流,有了灵魂的相惜和情感的寄托。
我看着一树树连绵的樱花,愈发觉得这些繁茂的花枝宛如海底的珊瑚,美得奇异,如果真的是这样,我愿变成一条鱼,畅游花海……花是草木中生发出来的一抹芳华,其美不在色香之惑。
人们之所以赏花、赞花,终究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对美的渴求。
怜花,惜花,其实是希望如花绽放的韶光久留心间。
欣赏着夜色里的樱花,期盼下一个樱花时节的到来。
(选自2018年3月25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樱花确实有些特别,看一次就难忘”领起全文,接着描写作者见过的樱花颜色的“特别”之处:嫩红中含着素白,淡雅脱俗。
B.作者花了较多笔墨回忆自己第一次看樱花时的情景,具体展现“另一番景象”,印证自己关于樱花之美的观点,也为进一步抒写感悟张本。
C.面对数量众多的樱花,作者联想到在夜间看萤火虫,这是因为两者能给人相同的体验:个体很渺小,令人怜悯;而群体很壮观,令人赞叹。
D.作者今年选择在晚上踏月赏樱,不是为了看花,捕获视觉享受,而是为了与花约会,通过在静谧之中与花交流,产生灵魂的相惜和情感的寄托。
5.文中第二段引用古诗文,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作者观赏樱花,从中获得了哪些关于审美的感悟?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解析】4.D5.①引用古诗文,分别展现了红杏报春、莲花凌波、红梅幽逸的特点。
②将其所描写的三种花与樱花形成对比,突出樱花之美在于繁花锦簇、片片丛林的热闹。
③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和文化底蕴,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6.①美汹涌而来时会令人不适,从而在短时间内激发心灵,使内心的感受能力迅速扩展。
②当美的事物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会蓄积某种强大的势能,导致内心深处引发的情感突然加剧,久难平复。
③花之美不在色香之惑;人们赏花、赞花是为了满足内心深处对美德渴求,怜花,惜花是希望韶光久留心间。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结构,BCD项考核内容,其中D项,“不是为了看花,捕获视觉享受”不正确。
原文为“月夜赏花不仅是看花”“不是用贪婪的目光一味地捕获视觉享受”。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安排的能力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答出情节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内容和读者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此题要求回答文中第二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注意从古诗文的内容、引用的作用和文中的作用的角度回答,引用古诗文的内容,分别展现了红杏报春、莲花凌波、红梅幽逸的特点;文中的作用为,将其所描写的三种花与樱花形成对比,突出樱花之美在于繁花锦簇、片片从林的热闹;引用的作用为,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和文化底蕴,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