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初探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学生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一次试验
管理 中是否 能 同样 引人 小 组合作 模 式?为此 笔 者做 了 为期 一个学期 的尝试 。“ 小 组 合作 管 理模 式” 是在 学 校 日常管理背景 下 的一种 学 生 自我 管 理模 式 。在班 主 任
的引导 、 组织下 , 班 主任 以学生小 组成 员 间 的互 相管 理 以及 自我管 理 为 条件 , 以互 相 负 责 、 互相监督、 义 务 共 担、 权 利共享 、 组 内合 作 、 组 间竞 争 为基本 原 则 , 通 过 指 导 小组 成员展 开合 作 、 发 挥群体 的积 极功 能 , 提 高个 体
四、 对于“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的再思考 经过 的一个学期 的实验 , “ 小组 合作 管理模式 ” 毫无 疑 问取得 了积极 的效 果 。然而 这一 模式 也还 需要进 一
施 主要 是通 过以下几个步骤完成的 。 1 . 进行 前期准备 。班主任 首先通过 主题班 会 、 黑 板 报、 周 记 等途径 在班 级 中建 立 正确 的舆论 导 向, 让 学 生 明 白在高中阶段进行 自我管理 的积极性 和重 要性 、 如 何 更好 地建设 和经营同学间正确 的友谊 、 如何可 以更好 地 对其他人 负责 、 如何 可 以更好地与其他人进行合作 。 2 . 就“ 小 组合作 管理模 式” 提 出草 案 , 并 向全班征 求
自我管理能力不光能让教师 省心一点 , 更 主要 的是有 助
3 . 在现阶段 受 高 中教育 的学生 基 本上 都是 独 生
子女 , 他们在成长 中和他人 进行合作 的机会 不 多。所 以 往往会采用错误 的方 式与 同学 进行 “ 合 作” , 对 同学 “ 负 责” 。比如说他 们乐 于将 作业 借 给别人 参考 , 当出现 问 题以后努力 帮助 同学对 老 师和 家长 进行 隐 瞒。他 们 往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众所周知,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人格不断完善,身心健康成长。
从现代社会发展、社会需求来看,学生自信心和成功心态尤为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怎样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敢于面对现实而不懈努力,这都是每一位班主任所思考、探索的问题。
本人根据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和不断地探索学习,发现“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不够的学生和学生多极化的班级有很大帮助。
一、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的原则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同质分层,异质分组”,在组内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组与组之间进行同层、同质的竞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始终处于受激励的状态,不断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成功和失败,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实施办法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
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异质同组就是每个组要有好、中、差各个档次,组间同质就是组与组之间要实力均衡。
我的具体做法是: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并分编代号,如1号为学优生,2、3号中等生,4号为学困生。
让学生按4-6人一组,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组成合作小组。
从而达到小组中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
在分组时,教师要注意调控,遵循以下原则:男女搭配原则、动静搭配原则、性格互补原则、强弱互带原则、自由组合原则。
如果班里有倾向明显的“集团”的话,教师一定注意将他们拆开到不同的组。
三、小组合作的评价机制以小组集体的活动效果作为评价依据。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创优。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探究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探究在班级管理中,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很难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如何发挥班级所有成员的主观能动作用至关重要。
抛开调动班级科任教师协同管理的积极性不说,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显然十分必要。
因此,如何调动所有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同时,把教师从繁杂的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就成为众多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我在深入反思以往班级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有效地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成为良好的班集体,真正使班级管理进入素质化的轨道;同时也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管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竞争,学会了自励,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一、“小组自主管理”的内涵“小组自主管理”就是以班级内所成立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的前提下,开展在小组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对班级实施合作管理活动,促成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小组自主管理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完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所有学生都能去表现自我和发挥才干,通过班规的约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学习和促进,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我为小组作贡献,我为班级争光彩”的良好境界。
二、“小组自主管理”的操作过程1.查摸底,奠定坚实基础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我首先做好对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做好铺垫。
我采用了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入学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以便完成摸底准备工作。
2.构建管理小组,搭建管理平台成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分配任务。
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天地——谈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 自学之后 ,我都不是急 于提 问个别学生来反馈学 习 文 , 掌握知识 呢?我反 复思考 , 寻找最能发挥小组合作学 效果 , 而是把机会 留个每一个同学 , 同学们在两人小组 习作用的关键点 。在教参 的启 发下 , 让 我设计 了一 张图表 ,
簟
学 科 教 学
读课文 , 边读边划 出重点词语 , 自我思考 的基础上组 内 增 强 了。 在
讨 论 、 流各 自的想 法 , 到 共识 后 由一 人 执 笔 在 图表 上 交 达
就在 当组员和组长的交替 中 ,就在组织与被组织的 自己的独立性和 自主意识 。 通过学生与教师 , 学生与本组 同学 , 本组 与他组 等不同层次 、 同类 型的交流与沟通 , 不
题, 突破 难 点 , 到 共 识 。 达
“ 喝了一 口水 , 把身子挺一挺 ”蚯蚓 帮种子松 土后 , 又 ; 种 合群性 、 利他性 、 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等社会适应性都得
提高了 自学 的质量 , 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 , 都想让大家肯 定 自己的观点 。 这样 的小组合作学习 , 不仅减少了教 师讲 述这种单 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增加 了小组合作教学这种 双 向和多 向的交流方式 ,而且使学生在检查对方 的过程
主 、 等、 平 和谐 的师生关系 的基 础上 , 为学生创 设展 示 自
或 四人小组 中开展互学 、 互练 、 互查 、 互评 活动 。 在提 出思
把种子 四次在泥土中挺一挺的情况画出来 ,让学生直观
考问题之后 , 也不是只选好学生问答 , 而是让小组 四人共 地感知种子萌发过程 中的变化 。 那么 , 种子是在什么条件
同讨 论 , 相互交流 , 让每个人发表 自己的意见 , 每个学 下才能一点点地膨胀 , 使 最后破土而 出呢? 我让学生 自己先
浅谈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就如何在合作学 习中发展学生 的主体作用谈一点体会 。
一、Βιβλιοθήκη 让 学 生在 活 动 中学 会 共 处
小组合作学 习给学生创造 了相互认识 、 相互交流 、 了解 相互
的机 会 , 合 作 的 过 程 中 , 生 增 进 了 交 往 , 有 了 初 步 的社 交 在 学 具
在合作学习 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 自己组织者 、 指导者 、 与 参
者的作用。我是这样做 的: 首先深入各小组 的讨论中 , 倾听他们
的发言 , 发现小组合作中依然对有些 问题的理解不深入 、 不准确 时 , 当进 行点拨 , 适 将探索 引向深入 , 当发现有些小组 的方法新 颖 , 独到之处时 , 有 就组织 其他小组派代表 向他们 学习 , 然后 回 去传达或派这组代表 到其他组进行指导。还可抓住学生好胜的 心理 , 在适 当的时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种学习竞赛 , 调动学习 的积极性。而教师的评价也首先 以小组为单位, 使每位组员都要 把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 , 让学生学会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 , 处理好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对 于学困生 , 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合作学习中 的闪光点 , 以鼓励 , 加 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例如 : 在讲《 年月 日》 一课时 , 课前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的资料。 在小 组展示 自学成果时 ,我发现其中一组向全班介绍了许多有关年 、 月、 日的课外知识。 当我 问及他们是如何找到这么多的知识时 , 他 们告诉我 的答案很让我吃惊 。 原来是我班成绩较差 的一名学生利 用家中的电脑网络搜索的课外知识 。 于是我抓住时机对他进行表
境 , 供 实践机 会 。 提 关键词 : 主 自 合作 探 究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培育自主管理能力增进学生优质进展-----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周丕1孙蕾2【摘要】学生作为班级的组成份子,虽然存在各类各样的不同,但都应当在班级的建设、管理进程中取得最大限度的进展,享受到应有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
学生在同意教师“价值引领”的同时,还应当进行“自我构建”,从而取得更充分的进展。
“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采取学生自主管理和班级特色进展相结合的模式,适时依据时期发展及新课程改革要求,从头熟悉、界定班级的特性和功能,针对学生的心理转变,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自主管理策略,从而实现科学、人文的管理体系,增进学生的优质均衡进展。
【关键词】自主管理主体参与合作引导进展【主题辞】正班风·立学风·树校风培育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进学生的优质进展在魏书生老师教的班级中,制定的法规就有30多项,班级里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
”其精心、周到、周密的程度令人惊叹。
最近几年来,我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这一指导思想,也为了探索成立小组合作模式下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更好地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
一、进行小组量化,实行自主管理。
一、民主推选班干,肯定管理核心。
肯定有较好的学习成绩、有诚实的人格修养、有踏实的工作能力、有灵活的头脑的人为正副班长的候选人,由全班差额选举,最终确立两名得票最多者为班级的“最高领导”。
班级的事务都由正副班长协商后作出决定。
只有当二人解决不了或出现严峻不合时才能够请班主任“出山”,如此,就选举出了具有新意的班级领头人,实现了自主管理的第一步。
班委会的其他主要成员都由班长、副班长一路提名,然后再经全班学生民主表决,最终组成班委会。
班委会由全班学生民主表决,调动了班委成员的踊跃性,同时让班委会的“最高领导”进行了第一次人事安排尝试,有助于培育他们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了以点带面全方位的自主管理,班主任工作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合作学习之我见——浅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合作学习之我见——浅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它使参与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失败者”重新得到自信。
2、提供了充足的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机会。
这是合作学习最明显优越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地方。
教师把绝大部分时间让给了学生,小组活动时,有多少个小组就有多少个学生同时在讲话。
另外,合作学习中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的确立增强了所有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减少了学习者的焦虑感。
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相比,合作学习中性格内向的同学的焦虑感大大降低了。
这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可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把不懂的东西弄懂。
浅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倡导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呢?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
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
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
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
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
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
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
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
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
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
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
浅谈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浅谈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摘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主体性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要求的。
参与教学,其出发点就是让每个有着不同个性、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调动所有的参与者都平等地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关键词】合作学习;主体作用;学习氛围;参与条件Shallow talk the corpus func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 of the cooperate learning of exertiveSheng Jin ping【Abstract】New course emphasize student’s corpus to participate, 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cooperation consciousness, is match society to talented person need request.Participate teaching, its point of departure be let each have dissimilarity character, dissimilarity knowledge layer of the student all availably participate an activity and pass variety path, means and method transfer all participant equally devotion arrive aggressive of study appearance in.【Keywords】cooperate learning;Corpus function;Study atmosphere;Participate a condition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教师最佳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是要学生获取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
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
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作者:田丽娜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8期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作学习,又叫“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者“分享学习”,是指通过学生间的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在学生之间的彼此关注和互动参与,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同时,小组合作活动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特点、知识贮备情况来进行优化组合,最大化地使每个参与成员在课堂中的学习和体验是高效的、科学的。
二、积极创造学生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往非常重要。
这是因为,同班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学习水平、知识水平和思想情感等因素,彼此之间更易于互相传递和接受,更易于共同鼓励和关注。
这样的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和交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易于体现和有效。
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掌握知识。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1.给予学生充分的关爱,做好小组合作的心理准备教师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用最真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在合适的时机中提供给学生体验成功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获得成就感,而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动作用。
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挖掘潜力,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树立起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
2.科学合理地设定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领式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操作合作学习之前,应当对每个合作学习的任务终极目标进行明确和分析,锁定重、难点以及学习流程,设计不同的难度各异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为学生在合作中顺利搭建框架和平台,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四、组织贴近生活、社会和课程标准的多种小组合作形式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能够减轻学生在参与语言交际运用中的焦虑情绪,在组员的密切关注与配合下,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
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摘要]主体性教学以培养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对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学生主体性的涵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在劳动经济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并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此基础上对于在劳动经济学教学中如何引入小组合作学习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具体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劳动经济学一、学生主体性的涵义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处理与外部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所处的态势以及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和具有的人格特性,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生发展的独立自主性、积极能动性和创造超越性。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则表现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或体现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
因此,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就是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在传统的劳动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过于强调教师和教材本位,而忽视学生本位,具体表现在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记忆和掌握知识,考试也往往只是这些知识的重复再现,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创造性发展的空间被压缩,学生的主体性很难得到发展,学生对于劳动经济学知识的理解也往往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
二、劳动经济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必要性分析(一)劳动经济学自身知识特点的要求劳动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经济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的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劳动力市场,特别是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现实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劳动经济教学中,除了传授基础知识外,更应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劳动经济学教学中,应该以主体性教学思想作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本身,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
EDUCATOR实践者说B2文 | 张坤现状剖析,探寻如何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目前,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状况。
这样,一来班主任总揽大事小情,难免有顾此失彼的情况发生;二来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三来班主任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往往疲惫不堪,却又收效甚微。
正因为如此,现代班级管理第一要务就是要优先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让学生具备“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
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班级学生集体应是一个“模拟社会”,每个学生应是“课堂社会”的主人,班级社会的“公民”。
为此,班主任要树立起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真正使他们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和成熟,他们非常注重在管理中的自我参与度和成就感。
所以,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现结合本校实践,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
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营造一个利于学生成长,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环境,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并引导他们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勤奋拼搏精神。
这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意愿的需求,更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细节转化,小组合作管理需双管齐下要想实现学生对自我管理的认同,小组合作管理是实现学生从“被管”向“管”过渡的关键。
首先,转换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学生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61[2013.10]【才智】【学习策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点,在合作学习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力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发现亮点,激发主体性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充分信赖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这学期我教综合性学习“科海泛舟”,有一个环节“展示身边的科技发明”,要求学生在下边两项活动中选择一项展开:①查阅各类科技类书刊或者到网络上搜索最新的科技成果,写成一篇说明性文字,向大家作介绍。
②向同学口头介绍自己的小发明小制作。
注意语言的说明性。
在小组交流时偶然发现一个平时表现不太积极的小组这次搜集的资料全面,且表述很有条理,语言亦有可圈可点之处,我连忙找他们了解情况。
通过了解知道他们小组的几个同学动手能力比较强,这次作业中介绍的小制作他们在一起多次做过,过程了然于胸,自然就能叙述得有条不紊了。
我抓住有利时机,马上请他们在班内介绍经验,并大力表扬这个小组团结协作,勇于实践的精神。
二、学会尊重,保护主体性我们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给他们出差错的机会。
不要让学生有动辄得咎的感觉,要多看到他们的付出,要多一点包容,注意细节,从点滴小事上做起,用我们的真情呵护他们敏感的心灵。
因此,我上课时特别注意关注全体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尊重每一个人,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特别是那些“弱生”“边缘生”,每当他们答对题时,我都会表扬和肯定。
对回答出错的同学也不要轻易批评、挑剔,毕竟他们参与了、思考了,为了呵护这些刚刚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我往往会采取“迂回策略”,从学习的主动性、发言的积极性等方面给出正面的评价与引导。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准备工作、组织活动、角色引导和评估反馈四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
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合理组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合作并相互促进。
最后,准备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支持。
二、组织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组织活动。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思考。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合理的学习任务和时间限制,鼓励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合理分工,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建设性贡献。
三、角色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组织者和指导者,更重要的是一个引导者。
教师需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逐渐发挥主体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个别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其次,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评估反馈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反馈。
评估的重点不仅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些评价工具,如学习日志、学习成果展示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讨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讨论的方法和策略。
一、组建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首先需要合理地组建小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兴趣等因素进行分组,既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又能够让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互补性。
同时,要确保小组的人数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通常3-5人为宜。
二、明确任务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明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给学生一个数学问题或者一个数学题目,让他们在小组中一起讨论、解决。
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讨论的目标和要达到的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提供引导小组讨论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教师需要提供一定的引导和指导。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开始讨论的过程。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和成长。
四、营造积极氛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和融洽的氛围中更好地进行讨论。
五、角色转换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角色可以做一定的转换。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中的某一个人充当小组的组长或发言人,带动小组的讨论和思考。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
六、总结讨论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结论。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补充或者扩展,丰富学生的思维和知识。
小组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合理组建小组、明确任务、提供引导、营造积极氛围、角色转换和总结讨论,教师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课堂小组合作管理研究
小学课堂小组合作管理研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也逐渐注重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也需要合适的管理方法来保证其有效进行。
本文将探讨小学课堂小组合作的管理方法,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小组合作的意义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合作性学习活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进行知识交流、讨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
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小组合作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和信息共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小组合作的管理方法小组合作的管理方法对于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
合适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小组合作的进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小组合作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组方式的确定小组合作的第一步是确定小组成员。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等因素,合理地确定小组成员,尽量保证小组成员的能力均衡,避免因为成员之间的差异导致小组合作的不顺利进行。
2.明确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开始之前,老师需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小组合作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目标和任务的明确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设定小组合作的规则和制度小组合作需要一定的规则和制度来约束,以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进行。
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初探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如何更好地管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则成为了教师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小组管理模式、小组工作规则等多个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及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指的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组内进行交流、合作学习。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1、促进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多样性。
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激发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不仅仅具备学科知识,同时也能够在团队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
二、小组管理模式小组管理模式是指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如何进行管理,以及如何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
这里提供几种小组管理模式供教师参考:1、完全自治模式:完全自治模式讲的是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小组工作规则、任务分配、讨论形式等。
教师仅仅担任督促学生学习的角色,不参与具体的小组学习管理。
该模式在学生自主性和实践能力上有比较好的培养作用,但如果小组内部出现矛盾,教师应该及时介入解决问题。
2、委托管理模式:该模式让学生自己设计小组管理规则,然后交给教师审核。
教师可以在审核过程中指出问题提出建议,但最终管理权还是交由学生。
这种管理模式能够在发挥学生自主权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学生之间的过度争吵。
3、协商合作模式:在该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任务分配和讨论形式等。
该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从而更好地促进小组学习的实践。
三、小组工作规则的制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工作规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它可以规范学生小组学习的行为,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以及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践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践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角色被动,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而践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则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合作完成课堂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作、领导和管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习惯。
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则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提问、思考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主动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只听别人的意见。
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与组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并且在团队中分工合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
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在小组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长,组长需要协调组内的事务,分配任务,并协助组员完成任务。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学会如何引导和激励他人,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调配资源。
这样一来,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为将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践行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能够与组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学生能够担任组长,锻炼领导和管理能力。
立足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合作学习效益
立足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合作学习效益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合作学习则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共同学习,通过讨论、互助、协作的方式取得知识和技能。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着主体的角色,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升学习效益。
要使合作学习真正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就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立足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合作学习效益。
一、建立良好的小组氛围合作学习的核心在于小组合作,而小组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小组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
为了营造良好的小组氛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合作学习的宗旨。
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宗旨和目的。
只有小组成员都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才能愿意积极发挥作用,建立和谐的小组氛围。
2.鼓励积极参与。
在小组合作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成果,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华。
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懂得通过合作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3.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使学生逐渐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帮助的良好合作氛围。
实际案例:在某初中数学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开始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针对本次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选择学生的自主选择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只有学生愿意选择合作学习,并愿意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才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需要注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初探猫儿石实验学校张坤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的成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本文就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模式谈谈我校的实施办法及个人的一些见解,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生管理现状分析目前,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种不良的现象,对教育对象的客体性质注重较多,而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质往往认识不够,管理主要通过灌输规章制度、惩治违纪典型、借助集体舆论等方法来完成。
没有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导致班级变成了班主任唱独角戏,吃力不讨好,效率低的局面,一是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以致管理力量过于单薄,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二是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与教师对立,导致管理很难奏效;三是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又忙又乱,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
这样既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也使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
对班级管理而言,“管”是为了“不管”。
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发展,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有关研究表明: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影响,是发展学生个性、主体性的舞台。
因此,如何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水平和需要,让学生自主管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二、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的必要性江泽民同志曾号召广大青少年学生要“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其核心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据此,现代班级管理就是要求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确立“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
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班级学生集体应是一个“摸拟社会”,每个学生应是课堂社会的主人,班级社会的“公民”。
为此就应确定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个性,真正使他们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从而唤起和激发他们参与民主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也日益增强和成熟,他们非常注重在学生管理中自己的参与度。
所以,在工作中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通过一定的途径使学生从“要我怎样”向“我要怎样”转变,营造一个利于学生成长,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意识的环境,实现由他律到自律、从自律到自觉的过渡,并引导他们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团结合作意识、培养勤奋拼搏精神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也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意愿的需求,这也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如何实施小组合作管理(一)转换观念,确立正确的学生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道德素质教育问题特别是道德素质教育中学生的地位问题愈来愈受到德育工作者的关注。
班主任和学生是班级管理中的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彼此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把学生看成能动的、独立的主体,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独立人格意识,培养学生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对象具有管理客体和管理主体的双重身份;当他们是接受管理的对象时为客体;当他们在自我管理可对其它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时则为管理主体。
学校管理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主体性管理,使作为管理实践活动的学生,能够通过对道德原则、学校规章制度的积极、主动的理性的思考后自主、自觉、自愿地作出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性道德素质。
(二)搭建自我管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
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构筑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因此,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我校以学生小组为管理平台,全面实施小组的合作管理。
具体办法如下:1、建立班级核心力量。
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班干部是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核心人物,也是搞好班级管理的关键人物,是班级各项制度落实的执行者,是学校各项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一支合格优良的干部队伍不容忽视。
在实践中,不少班主任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
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在班、团(队)委干部选出后,班主任要让他们明白:一方面他们是全体同学选举出来的,是同学们的信任,是他们的光荣;另一方面,他们是班集体的管理者,有管理好集体的权利和义务,要竭诚管理好班集体,回报老师和同学的信任。
同时还要他们明白,他们是班集体的一分子,也是被管理者,他们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们不仅要和其他同学勤学、守纪、积极参加各项劳动、活动,更应该在同学中起到榜样带头的作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其次,班主任要注意培养班干部群体的管理能力和民主意识,通过引导他们对学习、纪律等校园生活的理解、认识,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和管理观念,树立远大理想,产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班集体的热爱;指导他们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广泛听取同学的意见,形成正确的措施、方法,取得绝大多数同学的支持、响应和配合。
2、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2.1小组形成。
为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危机意识与合作意识。
我校参与实验的班级把全班同学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组,给同学们营造出一种竞争机制。
小组由4~6人为宜。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分组,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知识基础、学生成绩、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意愿,每组最好都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学习中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
小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若干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小组成员对每天的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给分,并及时通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本组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纠纷,积极组织参与同本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和谐竞争,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各项任务的完成情况,组织组内互帮互助,督促同伴改正错误,帮助同伴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随时记录小组同学在纪律、听讲、发言、作业完成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评分表给小组成员进行评分,在每天的小组会上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成员在各方面的表现记录下来,对小组每个成员的加分和扣分做好记录。
分工实行动态管理。
2.2小组内部管理要让学生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2.1小组目标让学生“明”。
科学的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集体最重要的特征在于有明确的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工作中,班主任可将学校和班级每学期工作的目标都告诉学生,使学生胸中有数,并依此来订立小组的学期目标、阶段目标及各项具体工作的目标。
这样,既有现实目标作为直接的推动力,又有发展目标作为维持积极性的保障,还有理想目标作为最终抵达的目标,可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在最佳状态,且经久不衰。
2.2.2小组计划让学生“订”。
计划,是班主任工作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班级教育活动的依据。
只有从小组实际需要出发、符合班级和小组管理客观规律的计划,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蓝图”、行动的指南。
因此,制订小组工作计划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人翁,充分讨论,使他们在制订计划中接受教育、发展才能。
2.2.3.组名、组训、组歌、组徽让学生“定”。
小组长要组织小组同学定组名、定组训、创作组歌、组徽,组名、组徽要体现小组个性,要使明确的组训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从而增强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积极进取意识。
组歌要体现小组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要具有感召和导向作用。
2.2.4.评价标准让学生“议”。
小组合作管理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标准是怎样的?这些在制定过程应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请学生广泛参与,充分讨论,以制定符合班级实际、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和对小组的奖惩办法。
如:我校提供的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如下:每期每个学生自我管理的基本分为100分,学期结束总评。
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100以上为优,99——80分为良,79——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加分标准:(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受老师表扬者每次加1分。
(课堂上有不懂问题敢于提问的,每次加1分)(2)......扣分标准:(1)上课表现:上课违纪(如:随便说话、打瞌睡、怪叫、搞小东西、吃东西、看课外书、接嘴等),被老师点名,一次扣1分。
上课顶撞老师、起哄一次扣2分。
(2)......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得分最高的小组进行一次小奖励;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得分前三名的小组均进行奖励,每周倒数第一名的小组进行一定形式的处罚。
2.2.5问题让学生“析”。
实践证明,无论班主任如何从正面“防范”,学生在接受管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和问题,这是不足为怪的,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着力纠正错误。
这样,无论是于犯错同学本身,还是参与剖析错误的其它同学,都会受到深刻的教育。
在我校,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利用每天小组评议时间,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有扣分的同学进行评议,指出其错误并分析其原因,帮助其整改。
2.2.6效果让学生“查”。
检查,是班级和小组管理的必然环节,是总结的前提和依据。
经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后,计划实施如何?效果怎样?更重要的是,学生每天做得如何?这些,是每位班主任应随时了解的,更应让全体学生明了。
所以,检查的工作也应由以往的班主任检查转为让学生自己查,使学生体会到在教育活动中实施计划的严肃性、责任感,了解和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及时提出矫正偏差的意见,以求计划得到更好的落实,从而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中,每组组长根据评分标准,对每个同学的表现逐项进行检查统计,及时记录,并利用班级评价总结时间进行通报。
2.2.7.总结让学生“做”。
总结,是班级教育活动进行一个周期过程或一个基本单元的终结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