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教案 人教版

合集下载

大学魏晋南北朝教案

大学魏晋南北朝教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特点。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

教学难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的复杂性。

2.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哪个时期的文学?2. 引导学生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讲授新课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特点-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如三国鼎立、晋室南迁等。

-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如玄学思潮的兴起、儒道佛三教的融合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 介绍建安文学、竹林七贤、陶渊明等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 分析各流派的特点,如建安文学的豪放、竹林七贤的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重要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以及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作家及其作品。

二、讲授新课1.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介绍曹操、曹植、陶渊明、王羲之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 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如诗歌、散文、辞赋等文体的繁荣。

- 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解析。

3. 代表性文学作品选读和分析。

4. 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选读代表性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文学作品分析报告:学生对选读作品进行分析的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考核。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 历史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分析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 文学特点: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独特风格和主要特点,如诗文的豪放与婉约、小说和戏剧的兴起等。

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欣赏1. 代表性诗人: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如曹操、曹植、陶渊明等,并选读其代表作品。

2. 诗歌分析:对选读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审美风格。

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散文特点:讲解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成就,如清新自然的文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2. 辞赋选读:选读代表性的辞赋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等,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戏剧1. 小说兴起: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分析其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

2. 戏剧选读:选读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如元杂剧《汉宫秋》等,并分析其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0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
4.历史思维: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批判思维等历史思维能力。
5.价值观: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技与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技术发展。
2.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3.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时空观念: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该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2.史料实证: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实证能力。
3.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进行初步的历史解释,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3.作业三:学生在作业中能够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传播与交流的途径,但对作用分析不够深入。在批改作业时,我指出学生需要更加深入地分析科学技术传播与交流的作用,例如对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我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加入更多的实例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标]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魏晋南北朝文学,了解当时的文化思潮及其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作家的社会地位、命运及其风尚,掌握该时期文学发展的轨迹。

[教学重难点]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学鸟瞰:文学走向自觉,文学个性化鲜明;文学集团涌现,浮现群体性风格,文学发展的阶段性明显;五七言的古体、近体诗兴旺。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十分繁荣。

文学的自觉表现在: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独立出来;讨论“文”、笔”之分。

2.深细研究各种文体,特别是《文心雕龙》、《文选》从理论和实践上深细研究了各种文体。

3.重文学的审美特色,从多方面研究文学的形式美和创作技巧。

《文心雕龙》标志着我国文学理论批评有了完整体系,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自序组成,深入讨论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总结并形成为了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文选》作为文学总集,收录先秦至梁130余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古诗十九首,共收诗文七百余篇。

编排上先把文体归为37大类,大类下依题材再分小类。

选编者对作品比较宽容,有文学眼光,后世形成“文选”学。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一、动乱中的人物命运战乱和分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根本特征。

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走马灯式地更换,且相互杀伐不息,混战连天。

与之相连的是饥僅,瘟疫以及人口大规模迁移,使无数生命就此终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乱世,其文学也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文人多属于先后两三个朝代,且多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敏感的作家们深感生命短促无常,祸福难料,危机四伏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惨剧性的基调,以及作为惨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者沉迷声色。

二、动乱朝代文人的风尚魏晋南北期时期,文学的共同主题有: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教案名称: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授课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讲解。

3.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以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问题,以评估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分期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宗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期魏晋文学:建安七子、正始文学-南北朝文学: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差异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哲理性、艺术性的结合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诗歌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2. 代表作家与作品曹操、曹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庾信、王褒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骈文的兴起与流行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的多样化散文艺术性的追求2.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与代表作品抒情与咏物的结合骈文与散文的融合代表作家与作品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文学理论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的兴起小说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2.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成就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初步形成文学观念的变化与文学批评的方法代表文学理论著作与观点十、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影响1.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文学风格的传承与演变文学作品的影响与传颂2.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现代的传承与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与现状十一、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形式与技巧1. 诗歌的形式与技巧五言、七言、杂言的发展格律、对仗、平仄的运用意象、意境、情感的融合2. 散文的形式与技巧骈文、散文的差异与融合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叙事、议论、抒情的技巧十二、第八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文学主题的多样性山水田园、离别怀古、咏史抒怀人生哲理、宗教信仰、社会现实2. 文学思想的特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文学审美观念的演变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十三、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1. 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分析文学形式与技巧体验情感与意境2. 解读文学作品的角度文学主题与思想的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十四、第十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继承传统与发扬特色借鉴与融合的策略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创新成果文学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文学思想的拓展与深化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十五、第十一章:期末总结与评估1. 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重点章节与核心概念的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反思2. 期末评估与考核期末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作业、讨论、课堂参与度的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与成绩评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内容,包括文学背景、分期、诗歌特点与代表作家、散文与辞赋、小说与文学理论、传承与影响、形式与技巧、主题与思想、作品的鉴赏与解读、传承与创新以及期末总结与评估。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 旧人教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 旧人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的时间、分布的地区及其处境。

2.正确分析和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出现原因。

4.了解南方及西南、西北等地民族融合的情况。

德育目标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古代民族大融合加强的重要时期。

魏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他的迁都与改革措施,推动了鲜卑等北方民族学习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加速发展。

从而进一步认识到,魏孝文帝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2.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民族大融合的加强使中华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能力目标1.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政权并立,民族斗争不断。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直接,更加频繁。

原有的民族布局被大迁徙所打破,民族大融合加强。

通过民族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北朝民族融合内容,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史有论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

●教学难点1.民族大融合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2.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关系.●教具准备1.投影仪和地图。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综合分析法:提出论点→史实讲述→得出结论。

3.讲读法:教师提问→学生阅读→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教材内容不是很多,但是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是比较难把握的。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第二应要求学生结合史实,分析民族融合的各种途径,从而加深学生对民族融合这一时代特征的认识;第三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要向学生作全面地介绍,使学生通过史实准确把握住改革的实质。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批评思维。

2.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安排3.1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流派3.2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兴起与发展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3.3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的概况与特点代表性散文家及其作品3.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起源与繁荣代表性辞赋家及其作品3.5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代表性文学批评家及其理论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4.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五、参考教材与文献5.1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部分)5.2 《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5.3 《魏晋南北朝散文选读》5.4 《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5.5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教程》六、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6.1 诗歌创作与欣赏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诗歌为例,进行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6.2 散文阅读与批评选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散文作品,进行内容理解、手法分析、价值评价等方面的探讨。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二)科学家祖冲之1.祖冲之生平。

祖冲之(429~500年),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家、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2.祖冲之的成就。

(1)引导: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并指出他在圆周率上有什么特殊贡献。

①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

②他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

③他设计制造的水碓( dui)磨,能同时舂米、磨面。

④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 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⑤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声、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2)引导: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和数学成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和雕塑也很有特色。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1)提问: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候?书法和写字是一回事吗?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末年。

书法和写字不完全是一回事。

(2)提问:魏晋时期,书法字体有哪些变化?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过渡: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雉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开始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法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

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2.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50岁时所书。

全篇运用篆、隶、章草的笔法,中锋起转提按,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现,全文有二十个“之”字,都加以变化,无一雷同。

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历史: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师:强调:在世人面前展示了一个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
生:回忆
师:总结导入。
自主探究
1、王羲之书法的特点是什么?他的主要的文化成就是什么?人们怎么赞美他的字?后人怎样尊称他的?
2、顾恺之的绘画题材有哪些?顾恺之的画有什么特色?
3、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统治者雕造佛像的目的是什么?石窟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3.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艺术中,最能体现中外文化交融的是( )
A.绘画 B.书法 C.石窟 D.诗歌
4.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山西大同市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5.顾恺之生活在(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师生:讨论欣赏出示有关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的图片,使学生对石窟艺术有直观的印象,自己学习。
引导得出结论---启示:
(1)这些石窟艺术保存至今,其意义早已超出统治阶级的主观愿望和意识形态之局限。它们以令人惊叹的浩大工程、雄伟的气魄和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量和聪明的才智。从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物古迹观,形成爱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意识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爱国情操。
师:展示王羲之的字帖、和顾恺之的课本插图作品。
出示问题,提问环节可以形式多样
生:学生分组讨论,标示疑难问题,
同桌合作,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自己初步尝试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合作交流展示提高
1、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候?字体的演变过程怎样?教师投影几种不同字体,简介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字体的发展变化。
书法

高中历史: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高中历史:3.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教案(3)(旧人教版高三)

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一、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选自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第三节的内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大动荡时期,给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动荡造成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使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得到了充分的交流,再加上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地方豪强势力的的兴起,因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表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

因此,本课内容对以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影响深远。

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贯彻“讲练结合、知情统一、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理念,做到“三讲三不讲”(讲易混点、易错点、易漏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留给学生一些时间、一些内容、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历史学科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说明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⑵江南农业的开发及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难点:⑴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影响;⑵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地位及启示。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前面三节我们已经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各个朝代情况。

下面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我们学习的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掌握这一时期。

下面谁来说一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政治方面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教师:回答得不错,你能否进一步具体说明一下?学生:政治上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出现了特权阶层——士族;民族出现了大融合的趋势。

教师:很好。

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一时代特征。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上历史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材分析魏晋南北朝,既是社会大动荡的时代,也是民族大交融的时代。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东西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玄学兴起、佛教输入、道教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使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本课主要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与文化成就。

科技成就主要讲述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及其圆周率;文化成就主要讲述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的成就。

学习本课内容,首先要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把讲科技和文化与历史发展的进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背景和进程的基础上,理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和祖冲之的突出成就。

2、了解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

3、分析本时期科技文化取得的成就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归纳等方法,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分析、理解与归纳得出正确结论,提高把握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层层设问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和人文价值,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艺术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及圆周率,王羲之的《兰亭序》、顾恺之的绘画和石窟雕塑。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温故知新:(1)让学生梳理本单元政权分立的历史,将政权名称填入课件出示的示意图中。

(2)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填在表格里。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①相互学习;②君主专制;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④相互借鉴;⑤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2、邮票导入:出示印有魏晋南北朝书法、绘画、雕刻的几张邮票,让学生欣赏邮票上所印的内容,然后提问: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人物与艺术作品,为何会印刻在邮票中呢?它们有什么价值?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来揭开这些历史谜题。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内容教材P90~P95,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王羲之和《兰亭集序》、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目标1.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书法、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

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通过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3.(1)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历史优秀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素养。

(3)祖冲之等古代著名科学家,注重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

应该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难点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

早在北朝时期,就有位著名的农学家,为了改进耕作方法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写作了一部农书。

他是谁?这部农书的名字叫什么?贾思勰归纳导入: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业科学家。

他写的《齐民要术》被称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同学们,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太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是我国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也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什么特殊贡献?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1.出示祖冲之画像图,然后引导:我们在课堂上比一比,看谁搜集有关祖冲之的资料详细、具体、生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人教版(实用教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人教版(实用教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人教版(实用教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教案教学目的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的内迁;西晋的结束;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十六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发展。

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和作用。

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和影响;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二、要求学生认识.通过对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政局稳定、民族团结是国家强盛的根本。

.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加速发展,他不愧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杰出政治家、改革家。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民族大融合的加强使中华文明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对西晋灭亡的多方面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关于内因与外因、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理论,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方式的教学,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有史有论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论证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方式的归纳教学准备预习提纲、电脑课件等教学要点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一、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混战.少数民族的内迁.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十六国历史的影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三、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民族大融合的特点和影响教学过程【预习提问】.现在,我国的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和鲜卑族吗?为什么?.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出现在什么时期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现在我国的个民族中没有匈奴族和鲜卑族。

魏晋南北朝的初中历史教案

魏晋南北朝的初中历史教案

魏晋南北朝的初中历史教案
目标: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发展,并理解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时间:2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1. 教师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时间线。

2. 学生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融合和发展,包括佛教传入中国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4.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了解。

第二课时:
1.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他们对魏晋南北朝的研究成果。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就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展开思考。

3.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魏晋南北朝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政治思想、文化传承等方面。

4.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魏晋南北朝的读后感,并结合课堂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评估方式:学生小组展示成果、课堂讨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

扩展阅读:《中国历史纲要》、《中国通史》等相关书籍。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 教案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 教案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教案1引言1.1《世说新语》的背景与意义1.1.1《世说新语》成书于魏晋时期,由刘义庆编纂,记录了当时名士的言行与逸事。

1.1.2作为一部文学与历史价值并重的作品,它反映了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士人精神。

1.1.3通过《世说新语》,可以深入理解魏晋时期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

1.1.4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世说新语》不仅能够提升文学素养,还能增强对历史的认识。

2知识点讲解2.1魏晋风度的定义与特点2.1.1魏晋风度是指魏晋时期士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表现为清谈、放达、超然物外。

2.1.2这种风度在当时被视为高雅和智慧的象征,影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

2.1.3魏晋风度强调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与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紧密相关。

2.1.4通过对魏晋风度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士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3教学内容3.1《世说新语》中的名士形象3.1.1教学内容将围绕《世说新语》中的几位代表性名士,如王导、谢安、竹林七贤等。

3.1.2通过分析这些名士的言行,揭示他们所体现的魏晋风度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

3.1.3学生将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学习,深入理解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

3.1.4教学内容还包括对这些名士的评价和影响,以及他们在后世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教案4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学生能够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成书背景。

4.1.2学生能够理解魏晋风度的定义、特点和其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意义。

4.1.3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世说新语》中的几位代表性名士及其所体现的魏晋风度。

4.1.4学生能够分析魏晋风度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

4.2技能目标4.2.1学生能够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解读《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和人物。

4.2.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4.2.4学生能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关于魏晋文化的拓展研究。

魏晋诗文鉴赏教案模板及范文

魏晋诗文鉴赏教案模板及范文

#### 教案名称:《魏晋诗文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认识魏晋诗文的艺术特色。

2. 通过对具体诗文的鉴赏,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 教学重点:1. 魏晋时期诗文的艺术特色。

2. 具体诗文的鉴赏方法。

#### 教学难点:1. 魏晋时期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解读。

2. 学生对古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代表诗人及其作品介绍。

2. 相关诗文文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曹操的《观沧海》等。

3. 教学评价工具,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个人作业等。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 简述魏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 提出问题:魏晋诗文有何独特之处?如何鉴赏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二、课堂讲授(20分钟)1. 魏晋时期诗文的艺术特色:- 讲解魏晋时期诗文的风格特点,如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放等。

- 分析魏晋时期诗文的典型表现手法,如对仗工整、意象鲜明等。

2. 具体诗文的鉴赏:- 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 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课堂实践(25分钟)1.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所选诗文的鉴赏,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解答。

2. 课堂展示:-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成果。

- 教师点评,给予学生反馈。

四、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魏晋诗文的艺术特色和鉴赏方法。

- 强调魏晋时期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 教案范文:《归园田居》鉴赏一、导入新课-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许多伟大的诗人涌现出来,如陶渊明。

今天,我们就来鉴赏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课堂讲授1. 魏晋时期诗文的艺术特色:- 魏晋时期诗文崇尚自然,追求个性解放,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1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案1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它继承了前代的文化成就,又进行了有意义的改革、创新,从而为隋唐文化的繁盛昌明提供了新的发展基础。

通过本节的教育与教学,培养、提高学生对继承与发展关系的理解能力2、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斐然,社会文化生活也别具一格,通过本节的教学,培养与提高学生紧扣时代特征,抓住历史现象的关键,对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概括的综合能力。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就了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杰作使后人叹为观止。

在有条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其创作环境,赏析这些诗歌及其他艺术作品,提高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与文化素质。

重点:重要的科技、文化成就难点:魏晋玄学教学方法:讲述法、文献法、对比法、列表法板书列表正文:一、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认识地位: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对秦汉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又为隋唐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原因:①胡汉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构成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因素。

各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的同时,少数民族文化也丰富了汉族的内容。

②北方的经济恢复和江南的经济开发,为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特点: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南北文化差异很大,风格迥异。

②体现了民族融合的特色,重要的民族文化成就来自不同的民族;许多文化成就也体现了民族特色。

③思想领域活跃。

道教、佛教、儒教出现合流现象,还出现了反佛思想等。

④科技成就突出,圆周率、水经注、齐民要术等,反映了南北经济的成就。

⑤教育、史学、文学和艺术都带有士族制度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的进步1、祖冲之圆周率:条件:①江南经济开发,促成了科技的发展,(根本)②前人的成果为其推算奠定了基础。

2、齐民要术:齐民:平民,要术:方法;指平民谋生的主要方法,即农业生产。

条件:①战国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日益成熟,生产经验丰富。

②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局部统一等促成了经济的恢复,使北方农耕文化更加丰富多彩③贾思勰知识渊博,踏实的学风、勤奋的精神。

魏晋南北朝教案

魏晋南北朝教案
第二单元: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教学目标了Βιβλιοθήκη 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
环节
内容
时间(min)
备注
教学反思
课前准备
PPT
谈话导入
最近啊,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觉得特别有意思,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下!
人生是一只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和洗具。
当我们认为自己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已经掉进了另外一个杯具。而若你发现你没有跳进另一个杯具……那恭喜你……你掉下茶几了。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分为前后二篇。
朗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班固承续司马意,《汉书》断代创新招;
贾谊雄文《过秦论》,气势酣畅冲云霄;
“出师”二表名后世,《桃花源记》乐逍遥。
辞赋盛行多空洞,张衡《二京》似惊涛。
文学批评也兴起,《文心雕龙》真高超。
骈文追求形式美,小说初起尚粗糙。
完成书上填空
50
总结+作业
完成书上练习,回家给父母讲讲问魏晋时期你最喜欢的文人。
10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50
休息
10
文言讲解
世说新语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完成课本上的文言文练习。
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内容:
复习第三单元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二、教学目的要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概况和经济发展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及与政治、经济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江南经济的开发,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四、主要教法:分析、提问
五、教具及现代化教学技术设计:投影仪
知识提问:
(1)提出计算圆周率正确方法的是刘徽。

(2)祖冲之精确推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01415927之间,比西方早一千余年。

(3)提出绘制地图原则的是裴秀。

(4)北朝的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5)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的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6)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其成为地主阶级的宗教。

梁朝时的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重点阐释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有何特点?
(1)江南迅速开发,中原发展相对缓慢;
(2)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4)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江南农业开发的原因和影响
(一)原因:
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发展;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的政策。

(二)影响:
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结合史实简要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的各
自特点。

并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解析:注重审题,抓住关键,如此题中的“史实”“特点”和“原因”。

组织史实,理出特点,找出特点。

北方经济的特点是反复的破坏和恢复。

经历从东汉末年的破坏时期到曹魏至西晋初年的恢复时期;从西晋后期至十六国的破坏时期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的恢复时期。

南方经济的特点是持续的开发。

在三国的孙吴政权统治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开发;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

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导致经济严重的破坏。

先后统一北方地区的曹魏和北魏政权分别采取了重视农业、实施均田制的措施,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

江南地区未发生严重的战乱,社会秩序相对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为什么流行?佛教广泛流行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解析:该题综合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以佛教为小切口,深分析到各个领域的影响。

考生抓住“为什么”及对三个方面的“影响”就能组织规范答案。

(一)原因:
(1)社会动荡不安,人民饱受战乱痛苦,易于接受宗教信仰。

(2)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利用佛教麻痹人民。

(3)当时的科技文化落后,封建迷信思想比较流行。

(二)产生的影响:
(1)许多君主、王公、贵族官僚尊崇佛教,使佛教在政治上形成很大势力。

(2)大量人出家,给劳动人民造成巨大负担,影响经济发展。

寺院广占田地,寺院经济发达,直接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3)与佛教有关的石窟艺术迅速发展起来,一方面丰富了艺术宝库,一方面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封建迷信思想更加泛滥。

东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在政治经济方面有哪些异同?在文化上各有哪些反映?这些反映又说明了什么?
解析:注意第一问的时间限制;比较对象的限制;内容的限制(政治、经济方面);政治一般包括政权、阶级关系、治乱、分裂统一等;经济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意识形态等。

第二问注意“各”字。

(一)不同点: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北方出现描述战乱的《木兰辞》;南方诗歌多描写爱情。

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总结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齐民要术》。

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科技文化进一步发(王羲之、祖冲之)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政治黑暗——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二)相同点:
南北方都出现政权更替频繁的局面。

佛教广泛流行——石窟艺术和宗教画流行。

(三)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