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 南靖县第四中学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2、使学生能够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3、通过类比分数研究分式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类比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又是变化发展的辨证观点的再认识。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分式的分母不为零。

2、疑点及解决办法通过类比分数的意义,加强对分式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问题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个因式的积的问题,但若有如下问题:某同学分钟做了60个仰卧起坐,每分钟做多少个?可表示为,问,这是不是整式?请一位同学给它试命名,并说一说怎样想到的?(学生有过分数的经验,可猜想到分式)【新课】1、分式的定义(1)由学生分组讨论分式的定义,对于“两个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错误,由学生举反例一一加以纠正,得到结论:用、表示两个整式,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

如果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

其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学生举几个分式的例子。

(3)学生小结分式的概念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分母中含有字母。

②如同分数一样,分式的分母不能为零。

(4)问:何时分式的值为零?[以(2)中学生举出的分式为例进行讨论]2、有理式的分类请学生类比有理数的分类为有理式分类:例1 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2);解:由分母得。

∴当时,原分式有意义。

(3);解:∴恒成立,∴取一切实数时,原分式都有意义。

(4)。

解:由分母得。

∴当且时,原分式有意义。

思考:若把题目要求改为:“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无意义?”该怎样做?例2 当取何值时,下列分式的值为零?(1);解:由分子得。

初二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初二数学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板

初二数学教案模板一、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背景:初二数学是学生进入中学后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初二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巩固和拓展初一数学的基础知识,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为高中数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初二数学相关知识,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目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初二数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重点:初二数学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代数方面的知识重点:如整式的加减、等式与方程、因式分解等。

2. 几何方面的知识重点:如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与角的性质等。

3. 概率与统计方面的知识重点:如概率的计算、统计图表的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具体例题的演示和解答,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 案例法:引入实际生活和相关应用领域的案例,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4. 练习法:进行大量的练习和习题训练,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手段:1. 板书:将重点知识和步骤进行清晰的图示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教具:使用教学工具,如几何模型、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和学习。

3.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投影仪、电子课件等,直观呈现知识内容,增加学习趣味性。

四、学习活动与过程设计学习活动:1. 教师引入新知识,通过示范和解答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习题训练,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3. 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应用。

4.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过程设计:1. 热身活动:通过解决有趣的数学谜题或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3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 3篇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一)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二)学生动手,探究新课1.计算下列各式:(1)(am+bm)÷m;(2)(a2+ab)÷a;(3)(4x2y+2xy2)÷2xy。

2.提问: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②还有什么发现吗?(三)总结法则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2.本质:四、精讲精练(1)(12a3—6a2+3a)÷3a;(2)(21x4y3—35x3y2+7x2y2)÷(—7x2y);(3)[(x+y)2—y(2x+y)—8x]÷2x;(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八年级下册数学公开课教案篇2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二、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难点:将单项式化为平方形式,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学习方法:归纳、概括、总结。

三、合作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在前两学时中我们学习了因式分解的定义,即把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还学习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即在一个多项式中,若各项都含有相同的因式,即公因式,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知识目标:(1)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及性质。

(3)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解法。

(2)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及性质。

(3)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运用。

(2)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及性质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相关知识,如一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

(2)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二次方程,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运用。

(2)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性质及运用。

3. 例题解析:(1)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及时反馈、讲解。

四、课后作业1. 巩固所学知识,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取一道实际问题,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解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直观的课件,展示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图像。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数的开方与平方根1.1 教学目标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学会使用计算器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与应用。

1.2 教学内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 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讲解平方根的定义。

2. 引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讲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3. 通过例题讲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4. 练习题:求下列数的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1.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通过练习题,学生能运用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二章:分数指数幂2.1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学会计算分数指数幂。

掌握分数指数幂的性质与应用。

2.2 教学内容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分数指数幂的计算方法。

分数指数幂的性质与应用。

2.3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讲解分数指数幂的定义。

2. 通过例题讲解分数指数幂的计算方法。

3. 讲解分数指数幂的性质。

4. 练习题:求下列数的分数指数幂。

2.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通过练习题,学生能运用分数指数幂的性质解决问题。

第三章:坐标系与直线方程3.1 教学目标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学会在坐标系中绘制直线。

掌握直线方程的求法与应用。

3.2 教学内容坐标系的定义。

直线的绘制方法。

直线方程的求法与应用。

1. 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讲解坐标系的定义。

2. 讲解直线的绘制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引入直线方程的概念,讲解直线方程的求法。

4. 练习题:求给定直线的方程。

3.4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能理解坐标系的概念。

通过练习题,学生能运用直线方程的求法解决问题。

第四章:二次函数的性质4.1 教学目标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学会绘制二次函数的图像。

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4.2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的定义。

二次函数的图像绘制方法。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八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数的开方与平方根1. 学习开方和平方根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开方和平方根的运算方法。

3.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开方和平方根问题。

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与除法1. 学习整式的乘法法则。

2. 掌握整式乘法的运算方法。

3. 学习整式的除法法则。

4. 掌握整式除法的运算方法。

第三章:方程与方程组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及其解法。

4. 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及其解法。

2. 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方法。

3. 学习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定义及其解法。

4. 掌握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方法。

第五章:函数的初步认识1. 学习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 学习函数的图像及其特点。

4.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函数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课件、练习题、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计划:第一章:数的开方与平方根课时:2课时第二章:整式的乘法与除法课时:3课时第三章:方程与方程组课时:4课时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课时:3课时第五章:函数的初步认识课时:2课时第六章:图形的性质课时:3课时第七章:几何证明课时:3课时第八章:三角形的不等式课时:2课时第九章:概率初步课时:2课时第十章:总复习课时:2课时七、教学活动设计:1. 数的开方与平方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动手计算,发现规律,总结开方和平方根的定义及其性质。

初中数学八年级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公开课教案

初中数学八年级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培养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 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3. 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讲解一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通过举例来加深理解;(2)讲解一次函数图象的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3)结合实际问题,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一次函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总结一次函数的重点和难点。

6. 课后作业:布置一次函数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制一次函数图象;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一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程度;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练习题;3. 几何画板等绘图工具。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024年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2024年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开方运算的规则和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

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二次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自主发现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晰阐述解题过程和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性质。

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和运算法则。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二次根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掌握复杂的二次根式化简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二次根式。

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物体的面积和体积计算,让学生感受到二次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开方运算的规则和二次根式的化简方法。

结合具体例题,演示二次根式的运算过程,强调运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引导学生总结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和注意事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课堂练习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帮助。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订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合作精神。

4. 知识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二次根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面积和体积等。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用二次根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通过实际操作和展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布置课后作业和评价方式,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的机会。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规律和性质。

初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最简二次根式,理解其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二次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二次根式的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最简二次根式,理解其运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标准。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例题和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教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旧知识引入二次根式,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2. 知识讲解:讲解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和最简二次根式,引导学生理解其运算。

3.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二次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合作交流的能力。

4.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二次根式的理解。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预习下一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二次根式的掌握情况。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初二数学课程设计

初二数学课程设计

初二数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初二数学课程中的多项式运算、因式分解、方程与不等式等基本概念和性质;2.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3. 了解平面几何中的图形性质,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解题技巧;2. 学会运用数学符号、图形等工具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数学表达与推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助学习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自信心,克服困难,勇于探索;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善于倾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本课程针对初二学生,以培养数学基本素养为核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多项式运算: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学习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掌握合并同类项、多项式乘法法则等。

2. 因式分解:学习提取公因式、十字相乘法、平方差公式等方法,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技巧。

3. 方程与不等式:学习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掌握求解过程和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4. 平面几何图形: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

5. 实际应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多项式运算第二周:因式分解第三周:方程与不等式第四周:平面几何图形第五周:实际应用问题及复习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内容。

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数的分类,掌握有理数、无理数的概念。

(2)学会实数的运算方法,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

(3)能够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数的分类及特点。

(2)实数的运算方法。

(3)实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无理数的概念及识别。

(2)实数运算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实数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

(2)通过实例,引出实数的运算问题。

2. 知识讲解:(1)讲解实数的分类,分析有理数、无理数的特点。

(2)引导学生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并进行举例说明。

3. 课堂练习:(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练习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课后作业1. 巩固实数的分类及特点。

2. 练习实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尝试运用实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后续教学内容和方法。

3. 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合作学习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通过与学生或家长的沟通,获取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七、教学拓展1. 探索实数的其他性质,如奇偶性、单调性等。

2. 介绍实数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实数运算的实际意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数学教材。

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八年级数学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八年级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2)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2)代数式的运算及化简。

2. 第二章:方程(一)(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 第三章:几何基础(1)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2)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

4. 第四章:三角形(1)三角形的分类及性质;(2)三角形的判定。

5. 第五章:角的计算(1)角的分类及度量;(2)角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几何图形;3.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 单元测试:定期进行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数学教材;2. 教辅资料:同步练习、课后习题解答;3. 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PPT等;4. 教学仪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数的乘除法和指数运算;(2)学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例题和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思考,勇于挑战的精神。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文档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全等三角形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方法
〔2〕、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开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以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课堂学习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勇于发觉,大胆探究,合作创新的精神。

难点
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已知三角形两个角和一边画三角形
教学重点
经历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析与画图验证的过程,能用“角边角〞“角角边〞去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学方法
探究发觉法、小组商量法
.。

初二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初二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

初二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监控可积极作用,它具有监督检查、沟通协调、分析评价、指导激励、信息反馈、参谋咨询等功能,以督教、督学、督管为主,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议,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1初二数学讲座教案范文,希望可以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1初二数学公开课联中范文1教学目标1.掌握住掌握等边三角形的类型和判定方法.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软件教学过程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点阵,它有三条对称轴.2.等边三角形每四块相等,都等于60°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其中1、2是等边三角锥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六角形的判断方法.II例题与练习1.△AB 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即使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2. 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分析:由已知显然而论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3. P56页练习1、2III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条件V布置作业: 1.P58页习题12.3第ll题.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2021初二数学公开课教案范文2教学目的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八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1.1 整数1.2 分数1.3 混合数1.4 有理数的运算2. 第二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1 不等式2.2 不等式的解法2.3 不等式组2.4 不等式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规律。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

3. 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测试评价:定期进行章节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数学》教科书2. 教辅资料:练习册、课后习题3.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视频、动画等4.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六、教学计划1. 第六章:函数及其图像6.1 函数的概念6.2 一次函数6.3 二次函数6.4 函数图像的性质2. 第七章:平面几何7.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7.2 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7.3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7.4 几何图形的变换七、教学方法1. 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特点。

2.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直观理解函数图像的性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探究几何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4最新-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3篇)

2024最新-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3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如下是编辑帮大伙儿收集的八年级数学教案(优秀3篇),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级数学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能找出变化规律。

2.通过坐标的变化探索新旧图形之间的变化。

重点:1.对称轴的对称图形,并且能写出所得图形各点的坐标。

2.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已知轴一边的图形或坐标确定另一边的图形或坐标。

难点:1.理解并应用直角坐标与极坐标。

2.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旧知回顾:1.平面直角坐标系定义:在平面内,两条垂直且有公共端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平面内点的坐标的表示方法是(x,y)。

3.各象限点的坐标的特征:第一象限:x和y坐标都是正数。

第二象限:x坐标为负数,y坐标为正数。

第三象限:x和y坐标都是负数。

第四象限:x坐标为正数,y坐标为负数。

二、新知检索:1.在方格纸上描出下列各点(0,0),(5,4),(3,0),(5,1),(5,-1),(3,0),(4,-2),(0,0)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观察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典例分析:例1、(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加5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减2呢?(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分别加3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如果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减2呢?例2、(1)将鱼的顶点的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分别变为原来的2倍画出图形,分析所得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2)将鱼的顶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成原来的一半,并绘制图形。

分析得到的图形和原图形之间有什么不同?四、习题组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0,0)、(2,4)、(2,0)和(4,4)连接形成一个图案。

初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教案

初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解二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解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二次根式,如何正确解二次方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利用示例,引入二次根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含有二次根式的数就是二次根式。

2.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入二次根式的性质,让学生理解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法则。

2. 讲解环节1.二次根式的化简和展开–化简:将二次根式中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以共轭复数。

–展开:将含有二次根式的式子进行平方运算,然后按照普通运算法则进行运算。

2.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求解:利用求根公式推导出二次方程的解。

–图形解法: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关于x轴对称的性质,求取二次方程的解。

–公式法:通过把二次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再进行求解。

3. 练习环节1.二次根式的化简和展开练习。

2.解二次方程的练习。

4. 拓展环节1.利用实际问题来讲解二次根式和二次方程的应用。

2.利用课外阅读、网上搜索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课堂上通过小组活动、讲解答疑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2.在课后作业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进行评估。

五、教学反思1.在教学中更多考虑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更多地利用启发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

2.在教学中通过实际问题、图示解释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数学公开课教案
开课时间:2009年12月16日上午第四节
开课教师:王惠翠
开课班级:初二(1)班
开课课题:16.2.1 矩形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矩形的有关性质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2. 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有关性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矩形的性质。

难点: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主动探究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性质?
2.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说出它的对称中心的位置。

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如图16.2.1,用四段木条做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木框,将其直立在地面上轻轻地推动点D,你会发现什么?
图16.2.1
可以发现,角的大小改变了,但不管如何,它仍然保持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我们若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内角,使其一个内角恰好为直角,就得到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长方形,即矩形,如图16.2.2所示.
图16.2.2
平行四边形所具有的性质,矩形都具有,此外,矩形还具有另一些特有的性质,你能说出几条吗?
作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
我们很容易发现矩形还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通过对边中点的直线.
这样,我们可以列出矩形所具有的一些性质:
矩形的四个内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三)例题讲解:
图16.2.3
例1 如图16.2.3,矩形ABCD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小三角形,如果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的和是86cm,对角线长是13cm,那么矩形的周长是多少?
分析:想要求矩形的周长,从求出AB、BC、CD、AD的长度来考虑,这是一种常见方法,但此方法在这里难以实现,这时我们若能从整体考虑来解决问题,也是一种好方法,即直接求解AB+BC+CD+AD的值,解题过程如下:
解:△AOB、△BOC、△COD和△AOD四个小三角形的周长和为86cm,
又∵ AC=BD=13cm(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AB+BC+CD+DA=86-2(AC+BD)= 86-4×13=34(cm),
即矩形ABCD的周长等于34cm.
例2 如图16.2.4,在矩形ABCD中,AB=3, BC=4, BE⊥AC于E.试求出BE的长.
图16.2.4
分析:由矩形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可求出AC=5,因而可用等积法来求解。

解:在矩形ABCD 中,∠ABC =90°,AC =22BC AB +=2243+=5(勾股定理).
又∵ S △ABC =
21AB ·BC =2
1AC ·BE , ∴ BE =AC BC AB ⋅=5
43⨯=2.4 (四)课堂练习:书P91 1 P92 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主要学习了矩形的有关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四个内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六)布置作业:书P95 习题16.2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