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体育课程实施

合集下载

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体育课程实施方案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有效地实施体育课程,制定一个完善的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展开,讨论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应明确这些目标,并结合学生年龄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全面覆盖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知识。

其中,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方面,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掷、游泳等项目,体育文化知识包括体育规则、体育历史、体育理论等内容。

三、教学方法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采用示范教学法、对抗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运动技能。

四、教学资源体育课程的实施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学校应提供足够的运动场地、器材设施和体育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五、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应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衔接,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引入体育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传统和名人故事。

六、体育课程的评价体育课程的评价要兼顾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潜力发展。

可以采用量化和非量化相结合的方式,如成绩单、体能测试和观察记录等,综合评价学生的运动水平和态度表现。

七、教师的角色教师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要充当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潜能。

八、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参与度对于体育课程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实施方案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学校体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全面发展体能。

(3)提高机能水平。

(4)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3、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1)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2)调节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3)有助于情感的发展。

(4)锻炼意志,增强进取心。

(5)培养与形成健康的个性。

4、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1)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中。

(2)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5、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规范及协作精神。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6、学校体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1)营造民主的体育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2)优化学校体育环境,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空间。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广泛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培养竞争与协作意识。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的结构(1)运动教育。

①体育与健康课程。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③课余体育训练。

④课余体育竞赛。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①教育活动中的体育。

②家庭中的体育。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1)学校体育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终结性。

(2)不同指向的方向性。

(3)激励进取的前瞻性。

(4)具有一定曲折性。

3、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需要。

(2)社会的需要。

(3)体育学科的功能与发展。

4、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体育综合考试大纲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学院代码:003
学院名称:体育学院
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体育教学(045201)、运动训练(045202)、社会体育指导(045204)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体育综合(346)
参考书目及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为体育硕士考试大纲
体育综合 (346)
(一)《学校体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1.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的教育化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4.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5.终生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6.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1.不同学段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五章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学校体育学(第三版)课件第五章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第五章 : 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根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与健康课 程的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 充分考虑了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吸取我国体育课程建 设的经验教训,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标准划分为运动 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 面(领域),根据四个方面具体目标,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 了相互关联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新的内容体系。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三、体育课程的特点 (一)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 人们的认知可以分为三种:概念认知—主要是通过语言 等形成的认知;感觉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系统形成的 认知;运动认知——主要是通过人体本体感觉形成的认知。 体育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第三种认知。体育课程主要 是进行运动活动与身体练习,并通过这些运动活动与身体 练习实现体育课程的目标。运动学习与练习的过程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五章 : 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二)根据课程内容特征确定必修内容 为了适应学生身体发育的个体差异,更好地照顾发育较 迟缓、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和有运动天赋的学生的体育 学习的需要,以更好地贯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 生都受益。
第五章 : 体育课程的编制与实施
(三)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加大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主选 择性 《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爱好,增加了学生选择运 动技能学习的自主性。《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学习内容 选取的标准和范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各地、 各校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各方面的实际情 况合理选择具体学习内容。高中阶段,学生可以在学校开 设的运动技能项目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需要的学习 内容,激发与发挥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学习积极性。

学校体育学教学指导大纲

学校体育学教学指导大纲

一、理论部分《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学校体育学是一门研究学校体育事项发展规律及组织实施的学科,它横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体育教育训练学两大学科领域,在体育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组织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该学科在培养方案中被列为学科基础课程,属必修性质。

该学科将达成三方面的任务:一是帮助学生认识学校体育工作特殊性;三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和体育教师观;二是使学生具备独立从事体育教学的能力。

三、课程基本要求第一,帮助学生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构成及性质,了解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核心任务以及学校体育的发展前景;第二,基本能够独立地从事普通体育教学的组织实施,能够独立地编制体育教学文件。

第三,具有一定的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第四,了解当前正进行的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有所把握。

四、学时分配五、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学校体育学的产生背景。

(二)掌握学校体育的定义及领域。

(三)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式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学校体育的领域(二)难点:学校体育的定义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师教授为主,问答形式推进讲授,条件许可,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教学内容(一)学校体育学的产生背景1.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2.《体育理论》学科的分化(二)学校体育的定义与领域1.学校体育的定义2.学校体育的领域(三)本课程涵盖的主要内容(四)本门课程的学习与考核第二章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学基本要求(一)了解国外学校体育产生发展概况。

(二)了解雅典及斯巴达学校体育的特点。

(三)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掌握近代几个学校体育文献的核心思想。

(四)知道“军国民体育思想、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等学校体育思想的基本主张。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二)难点: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变迁。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教师教授为主,问答形式推进讲授,条件许可,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在现代社会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体育不仅是身体健康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体育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体系三个方面来叙述学校体育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一、体育课程目标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体育素养。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体能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学校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

不同年级的学生需求不同,因此体育课程目标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进行划分和制定。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阶段和特长,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体育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

二、教学内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包括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体育运动的实践和应用。

体育基础知识包括体育运动规则、技术要领、安全知识等;体育技能包括各种体育项目的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练习;体育运动的实践和应用则包括对各种体育项目的实际操作和比赛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教材要求来进行安排。

应合理安排学习的难易度和进度,让学生逐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适合不同类型学生的体育选修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三、评估体系体育课程的评估体系应全面、科学和公正,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进步。

评估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层面。

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技能熟练程度和合作精神等,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此外,可以通过课堂测试、小组项目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的评估。

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定期考试或体育比赛来进行。

定期考试可以评估学生对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体育比赛则可以评估学生在实际运动中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

二、体育课程的概念
(一)体育课程是一门学科 (二)体育课程是活动
三、体育课程的特点
(一)体育课程是运动认知性课程(概念认知、感觉认知、运 动认知) (二)体育课程是生活教育课程(学生现实与未来的生活需要) (三)体育课程是情意类课程(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具有 特殊的功能,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个性和人格 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体育课程是综合性课程(涉及领域)
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与颁发的对学生在体育 与健康素养方面所应达到水平的基本文件,他体现了国家对不同学段学 生在体育与健康知识、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一、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三)重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第四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本质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的概念
体育课程事实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选 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育教 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志趣、 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育课程价值、 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培养学生终 身体育的意识
(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 习
(四)激发运动兴趣,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 体育的基础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第五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同的教学效果。 (6) 开展教学评价 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状态,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
二、 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
1. 水平教学设计 (1)水平教学设计概述 水平教学设计是指根据国家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某
一个水平的体育教学工作而进行的体育教学的总体设计。它在范畴上属于中观教学设计。制定水平教学计划可以 因人而异,或者因不同水平阶段而异。
(3) 进行体育教学任务分析 确定学生从现有水平到达到教学目标所需获得的能力和子能力及其层次关系。
(4) 选择教学策略 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场地器材、电教媒体、活动步骤等方面的选择与设计。
(5) 体育教学场地设计 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教材,需要不同的体育场地器材;同一内容的体育教学,不同的场地设计也会收到不
地位。 (2) 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体育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特点,运用了相应的体育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解决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提高其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3) 体育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体育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设计是在对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教学活动进行的整体设计。
二、 体育教学的中观教学设计
2. 学期教学设计 (1) 学期教学设计概述
① 概念 体育教学的学期教学设计是指在水平教学设计的
基础上,针对每个学期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的教学设计 工作, 其结果是形成学期教学方案,即学期教学计划。 ② 学期教学计划的类型
a. 目标与教学内容对照型 这种学期教学计划的特点在于和水平教学计划相
匹配。
b. 教学内容罗列型 这种类型的计划常常会单纯地追求教学内容的完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学校体育学》考研课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从体育课程实施与体育课程计划的关系来看, 两者是理想与现实、预期的目标与实现结果的 过程之间的关系。
现实性。我国三级课程管理:国家。体育课程实施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 对体育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调适的过程。
创造性。体育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体育教师是一个将体育课程标准与计划转变为 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与开发者。
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将成为课程实施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
一、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一)忠实取向(忠实地执行体育课程方案 ) (二)相互适应取向(体育课程方案的使用者与学校 情境之间的相互适应 ) (三)创生取向(师生在具体情境中联合缔造新的体 育教育经验 )
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一、课程实施的概念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 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体育课程事实是根据体育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性质、目 标、内容框架和所指导的教学原则、评价建议等。参照所 选用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内容材料,呈现方式等,结合体 育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经验、风格,从学生学习水平、 志趣、习惯以及教学的设备、资源、环境等条件出发,有 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践显现体育课程本质、体现体 育课程价值、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
(一)学生 (二)教师 (三)体育教研员 (四)校长 (五)家长和社区成员
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 (一)制定合适的实施计划 (二)开展交流 (三)提供支持
二、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对提高人们参与积极性 的要求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

045112学科教学(体育)简介一、学科专业简介体育学为海南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学院于2006年获得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研究生授予权,2007年招收首届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2009年获得体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科团队现有正高职称教师31人,副高职称教师2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拥有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9人,海南省515人才5人。

另来自美国、台湾地区和国内高校客座教授10人。

在办学过程中,学院不仅注重体育本身的发展,更重视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文化、体育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突出培养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近5年来学科团队主要科研成果及获奖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主持并完成国家体育总局课题4项,教育部体育人文和规划课题2项,省部级等其他项目53项。

目前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体育总局等省级以上课题32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1本;发表学术论文22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81篇,CSSCI收录论文17篇。

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授予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二、研究方向介绍体育教育方向是立足基础教育教学第一线,以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为主旨,对体育与健康基础教育进行研究,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体育教师。

该方向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学习、加强体育与健康教育研究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实践,学习、理解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理念,力求培养出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的硕士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体育教师。

具体要求为:(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体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第五章 体育教学过程

第五章 体育教学过程

第五章体育教学过程课后习题:一、名词解释1.体育教学过程: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机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2.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学过程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机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

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3.身体——动觉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体能否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病是指对事件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是否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指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系统的分析和综合,有目的地选择和实施优化教学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和现有的条件下获得优质的教学效果。

5.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以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并用以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基本条文,它具有规范性、时代性、理论性和多样性等性质和特点。

6.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原则是实施体育教学的最基本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7.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体现体育教学的本质特点——身体活动性,还要使学生身体所承受的运动负荷要有效、合理,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

8.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体验运动的乐趣,以使学生喜爱运动并养成参加运动习惯。

9.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实现有效的体育教学。

10.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动知识和运动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提高学生对运动文化的理解,传承运动文化。

11.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运动集体的作用,在集体中,特别是在小群体的自主性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集体意识和良好的集体行为12.因材施教原则: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精神,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各不相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校体育学潘绍伟

学校体育学潘绍伟

第二篇 体育课程与体育实施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六章 体育教学 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体育课程的性质 与特点;
认识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理解体育课程编制的流程。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
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㈠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 姿势
㈡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 ㈢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
抵抗能力
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㈠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 育活动
㈡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 动负荷
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和科学化
㈠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
启蒙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逐渐完成了从“活动” 向“课程”的转变。夸美纽斯、卢梭、巴塞多、古 茨姆斯、裴斯泰洛奇…
各国立法将体育作为各级学校的必修课,从此体 育作为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而确立。
㈡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科学化
㈠把心理发展渗透到学校各项体育活动 ㈡激发运动动机,培养运动兴趣,养成体育
锻炼的习惯 ㈢认识和尊重个性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一、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㈠适应及社会适应 ㈡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化
二、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㈠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交 往能力
体育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实际情景中产 生的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预期达到的标准。

学校体育学 概念

学校体育学   概念

学校体育学概念第一篇第一章1.体育:广义:指更大范围内与人体发展有关的身体活动狭义:被用于指专门的学校体育2.骑士七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吟诗3.我国古代六艺:礼、乐。

御、射,书、数4.德绍五项:跑步、攀登、跳高、平衡、负重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身体、心理、社会适应)1.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身体形态发育③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

2.敏感期: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

3.感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刺激物的个别属性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应。

4.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现象的指向与集中。

5.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6.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任务的心理过程。

7.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8.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9.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兴趣、和世界观10..社会适应:是指个体或群体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过程。

11..社会适应有两种形式:一是改变自己;二是改变环境12.社会适应过程的实质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13.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指个人与他人及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实现社会角色的能力。

14..社会化:是把一个生物人塑造成一个社会人的过程。

15.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过程就是一个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过程。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1.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的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 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 (2)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 (2)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本质1. 健身性- 通过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 培养学生的健康习惯,包括定期锻炼、合理饮食、良好作息等。

- 体育课程应注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得到适当的锻炼。

2. 教育性- 体育教学不仅是技能传授,更是德育、智育、美育的载体。

- 通过团队合作、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责任感、公平竞争意识。

- 体育教学中的规则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

3. 技能性- 传授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战术,使学生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 通过技术练习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

- 技能教学应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注重个体差异。

4. 娱乐性- 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运动中享受乐趣。

- 体育活动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 通过游戏和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概况1. 学科基础- 教育学:提供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的基础。

- 心理学:帮助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动机。

- 生理学:为体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运动安全。

-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2. 研究内容- 课程设置:研究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实施和评价。

- 教学内容:筛选、编排、教学方法和评价。

- 教学方法:研究教师和学生的方法、手段和技巧。

- 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标准、方法和技术。

三、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1. 学习意义- 提高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为教学提供指导。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 为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2. 学习目标- 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 提高科研水平,为体育教育贡献力量。

3. 学习方式- 理论学习:阅读、讲座、研讨会等。

- 实践学习:教学观察、体验、参与等。

- 案例学习:分析优秀教学案例,借鉴经验。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

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09《学校体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学校体育学课程编码:1311101B课程类别: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总学时:学时64学时理论38学时实践26学时总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体育概论、体育史开课系部:体育系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学校体育学》主要阐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使学生具备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体育工作的能力,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课程。

(二)编写依据:本大纲是以运城学院2009年修订并颁布的《运城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根据教育部体艺卫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主要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我校教学资源的现实情况编写而成。

(三)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教育和体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的目标,明确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政治、业务素质,初步具有体育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能力。

学校体育学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特别要重视中小学校体育的实际,合理确定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体系。

要精选教学内容,在重视培养学生学校体育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意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能力,注重实效,做到学以致用。

1、全面系统地学习学校体育的基本问题,体育课程与实施以及课外体育的有关理论知识。

2、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学校体育中的有关问题。

三、教学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了解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和科学主义传统及其历史地位,了解中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特点,从而更清醒地理解与把握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与目标1.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1.2 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4)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体育锻炼与健康知识(1)介绍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如何科学锻炼。

(3)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应对压力。

2.2 运动技能训练(1)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的技巧与训练。

(2)田径、游泳等竞技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3)瑜伽、健美操等健身项目的动作要领与练习方法。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技巧。

(2)运用示范法,展示运动技能的正确动作。

(3)运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锻炼的乐趣。

(4)采用互动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体育与健康相关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比赛,提升他们的竞技水平。

(3)开展体育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

第四章:课程评价4.1 学生评价(1)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了解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进步。

(2)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2 教师评价(1)反思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

(3)积极参与校内外体育活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保障5.1 课程实施(1)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2)合理安排课时,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锻炼时间。

5.2 课程保障(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

学校体育学复习题第一章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一填空题1、现代体育的雏形在中世纪后期已初现端倪,其中“骑士七艺”的内容与形式与现代体育相似,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狩猎、下棋和吟诗。

2、夸美纽斯是推动学校体育发展成为课程的先驱者,他确立了学年与班级教学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

3、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的标志是由德国的德绍学校开设的体育教育,包括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负重等闻名于世的学校体育课程,史称德绍五项4、裴斯泰洛奇是19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是体育课程臻于成熟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创立了和谐发展教育和要素教育理论。

5 学校体育科学化最为明显的标志,是专门培养体育师资的体育师范学校的出现。

二简答题1、简述主智主义体育理论的特点答:注重体育过程中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基本素质、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注重教师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程结构由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组成;在教学原则上采用凯洛夫的五大教学原则即直观性、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巩固性、系统性和连贯性、通俗性与可接受性等。

2、简述21世纪体育课程的新特征答:(1)图突破学科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体育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传授,强调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实践能力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强调学生体育认知经验的重要性,关注学生体育经验、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和体质目标的达成,努力改变传统体育课程过于重视运动技能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3)构建弹性化的课程内容结构,以适应多元化的体育需求,。

(4)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改革,改变传统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过于注重甄别功能的倾向。

(5)强调课程的分级管理和教师在体育额课程建设与实施中的作用。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名词解释1、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健康。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与健康》教案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与目标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3)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心理素质。

第二章:课程内容2.1 体育基础知识(1)运动生理学基本原理(2)运动营养与饮食(3)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4)运动与环境2.2 运动技能(1)田径: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投掷等(2)球类: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3)体操:技巧、器械、蹦床等(4)水上:游泳、跳水、划船等2.3 健身方法与锻炼计划(1)有氧运动:慢跑、健身操、瑜伽等(2)无氧运动:举重、俯卧撑、引体向上等(3)拉伸运动:柔韧性、平衡性训练(4)制定个人锻炼计划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模仿。

(2)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运动,提高实践能力。

(3)游戏法: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团队精神。

(4)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体育与健康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3.2 教学手段(1)讲解:清晰、简洁地讲解动作要领和体育知识。

(2)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运动动作。

(3)录像:播放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或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模拟:设置模拟情景,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锻炼。

第四章:课程评价4.1 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4)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4.2 评价内容(1)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

(2)锻炼习惯与参与程度。

(3)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

(4)团队合作与心理素质。

第五章:课程实施与保障5.1 课程实施(1)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锻炼时间。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满足个体差异。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定期举行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实施方案

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引言体育教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实施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综合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体育教学方案的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指标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目标设置体育教学实施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为此,体育教学方案应明确目标设置,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具备团队合作和竞技意识,同时培养发展其身体协调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内容安排体育教学方案应根据学生年龄段和学科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包括体育知识的传授、技能的习得、体育活动的参与,以及对体育理论的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等。

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自主参与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体育教学可以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游戏化教学法等不同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

四、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包括课内体育、课外体育和校际比赛等多种形式。

体育教学方案应合理安排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兼顾个人发展和集体合作的需求。

通过组织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技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评价指标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是体育教学实施方案的关键。

评价指标应包括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身体素质的提高程度、团队协作和竞技意识的培养情况等。

评价方式可以综合考虑测试、观察、日常表现等多种手段,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结果。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方案需要明确教学资源的利用和配置。

包括教室、器械设备、场地、教材及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资源。

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体育场馆、体育协会等,丰富教学内容。

七、教师角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和组织者。

体育教学方案应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师德师风。

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引导学生,激发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校 体 育 学》
主讲人:陈维科
1
学校体育学

第五章 体育课程实施
2
第五章
体育课程实施
二、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 施的本质、课程实施取向; 2、了解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4
第五章
体育课程实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教学重点: 1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 2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二、教学的难点: 1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29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维持阶段
建立管理机制,使之制度化;确保课程实施达到预期 目标,巩固预期成果。 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处理好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 (一)制定适宜的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在于可行的课程计划,实施中各种需要、资源 和管理制度的保证。 课程实施计划包括人员、计划和过程三个要素。 体育教师要适应新课程,自我调整,适用学生需要
26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一)体育课程实施策略的选择要因地因人因时制宜 1、掌握课程实施新理念及相关理论、学校实际; 2、社会发展、教育改革,新课程和学校体育教学 环境、教师学生对课程实施的认识理解。 综合采取多种策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利用各 种实施策略之间的互相取长补短来实施变革,取得 更好的效果。
31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提供支持 (1)鼓励体育教师对课程实施提出意见 (2)学校在资料、场地器材、资金方面给于 支持; (3)领导和主管部门,要学习、参与和领导 课程实施工作;
32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二、提高人们参与的积极性
(一)全体参与者的协作 课程编制者、实施者、实施的领导、体育教 师共同参与与协作,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是可以调整和修改的,课程的实施 过程是一个课程方案与教育情境 “协调中 的变革”过程。 相互适应取向是由忠实取向的“计划的课 程”走向了“修改的课程” 。强调教师根据 具体实践情境和学生特点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 和变革。包括:课程目标的调整,对教材内容 的增删,对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等。
14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3、创造性: 体育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体育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决策者,是“实际 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其创造性包括: 对课程目标确定、内容选择与增删、对 体育课程时间的调整、教学行为等;主要从 教法和学科的角度进行再创造,重构(创造) 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程。
20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四)三种取向的价值: 忠实取向强化了课程的制定者和课程专家在课程变 革中的主要作用,抹杀了课程变革的直接参与者的 主体价值。 相互适应取向综合考虑了课程编制者等与具体实践 者教师、学校教学情境、社区情境的因素,对课程 课程产生影响。 创生取向则把处于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教师和学生在 课程开发、课程创造中的主体性被凸显出来。
体育课程实施
3、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1)课程实施与教学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和 联系性. 课程实施内在地整合了教学,教学 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基本途径。离开了 教学,课程实施就无从谈起。 (2)课程实施研究与教学研究具有内在的互 补性。教学研究有助于理解课程实施过程的 内在机制;课程实施研究则有助于理解教学 的本质,从而为教学设计提供新的视野。
27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二)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培训;
教师始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的认识、知识、 技能是前提,重视对教师的科学培训。 (三)重视发挥学校在体育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领导、组织、管理、协调机构; 只有通过学校组织、支持等才能使“计划课程”变为 “现实课程”。 (四)构建体育课程改革的网络状系统; 课程实施需要时间、培训等;课程设计者、学校、 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网络状系 统
12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4、在效果上:是体育课程理想的落实和改革 的过程 。 5、 从本质上讲: 体育课程实施是调和影响体育课程实施 的诸多因素,平衡体育课程理想与实施情境 的各种关系,创造体育课程教学新文化的过 程。
13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体育课程实施的特征: 1、现实性:课程实施、改革,必须通过学校体育教 学情境这个现实来实施。 体育课程改革只有与学校、学生等现实结合, 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课程。 2、适应性:课程实施是体育教师根据实际,对体育 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不断调适、应用、创造 的过程。 体育教师必须积极参与,主动适应体育课程的实 施。
23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二、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从上至下的策略 以国家和地区为体育课程实施中心。进行传 播、推广课程实施变革意义,理解其价值, 并形成条件;强调体育教师参与、支持 ; 学校各方面积极配合支持(人力、物力、时 间)课程实施。
24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二)从下至上的策略
强调以教师为课程实施的主体,以教师所 关心的问题为起点。从一定程度上激发教 师参与课程实施的欲望与热情。
9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一. 课程实施的概念 【定义】课程实施是指将课程方案、课程计划付 诸实践,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 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定义】体育课程实施是根据体育课程的性质、 目标和内容等,结合教学实际条件,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实施体现体育课程的本质、价值和 课程目标的过程。
课程实施在内涵上涉及的范围比教学 更广。课程实施是执行一项或多项课 程变革计划的过程,涉及整个教学系 统的相应变化。

6
第五章
体育课程实施
教 学: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
互动行为,它与课程实施相比在范围上更 狭窄。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 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 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 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 所需要的人。
7
第五章
体育课程实施
2、课程实施与教学研究的侧重点: (1)课程实施的研究主要探讨课程变革计划 的实施程度、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课程变 革计划与实践情境的相互适应机制、教师与 学生创生课程的过程等。 (2)教学研究则主要探讨教师的“教授行 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及二者之间的互 动机制 。
8
第五章
30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二)反馈与交流 形成有利于课程实施的环境,体育教师参与实施 交流与讨论、实验性学习,以及交谈、调查等,有利 于实施效果。 (1)体育教师的交谈,听取意见和建议; (2)组织者听取具体实施着的意见建议; (3)学校领导关心支持课程实施; (4)广开信息渠道,取得舆论支持。
34

本章结束!
35
(二)正确对待不同意见
支持体育教师在实施中的个性特点;听 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
33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以发展的观点对待课程改革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需要不断修改,完善,甚至设置新的适应需 要的《体育课程标准》
(四)掌握课程改革的时机 掌握课程改革的时机。体育教师、学生积 极参与到实施计划的设计、发展、实践和 评价等过程中。
28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四 、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体育课程实施的三个阶段 (一)起始阶段 制定实施计划、确定实施参与者(单位、个体)、 取得对实施的支持、实施的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课程的实施不同教学实施,是将课程的各方面要 付诸于实践。明确课程实施目标和实施的预期结果, 要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
10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 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 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教师、学 生、家长、校领导、主管部门、社会等。体 育课程实施是试图改变人们关于体育知识、 行为和态度的过程。
11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二.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1、从内部结构看,包括体育课程的采用、 调适、应用三个环节。 2、从目标上看:是在一个复杂的过程中求 得发展,产生最大功效; 3、在操作上:是一个采纳、调适和应用的 再创造的过程。
这种策略是综合发展模式策略。
25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从中间向上的策略
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或主体。 一方面要着眼于学校整体的发展; 二是更要着眼于学校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为教师 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的改革。
采取从下至上或从中间向上的策略,有利于开 发校本课程,调动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参 与的积极性。
15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二节、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策略、 过程 一、概念
课程实施取向:是指对课程实施过程本 质的不同认识以及支配这些认识的课程价值 观。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计划 与课程实施过程关系的不同认识上。
16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一)忠实取向: 指课程实施者严格按照课程方案 的目标、内容、要求进行教学,不折 不扣地执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犹如 按图纸施工,施工者无权随意改动。
19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三)创生取向 课程实施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 共同创造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积极的教育经 验过程。 创生取向认为:预定的课程只有经过师生 的共同实践,转化为“真实课程”。或由“文 本课程”,成为“体验课程”。 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 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 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21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五)三种取向的局限性: 1、忠实取向把课程变革视为线性地实施预 定的课程计划的过程,使课程变革成为一个 机械的、技术的程序,抹杀了课程变革的直 接参与者的主体价值。 2、相互适应取向本身是比较模糊的,带有 折衷主义的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