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拼搭》教案

合集下载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
(2)学会运用不同图形进行拼搭,并能描述拼搭后的图形;
(3)通过图形拼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力;
(4)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在拼搭活动中,学生需要识别和运用各种平面图形,如使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或用多个长方形和圆形组合成新的图形。
2.教学难点
(1)理解图形的相互关系,如如何将一个复杂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
针对以上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相互关系;
(2)设计不同难度的拼搭任务,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基本图形的运用;
(3)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拼搭后的图形,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组织小组合作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首先,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够扎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他们,通过生动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此外,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合作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小组讨论不够积极,有的小组在实验操作中分工不明确。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下一次课程中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明确分工,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在拼搭过程中,发现并运用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
(3)用准确的语言描述拼搭后的图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4)在合作拼搭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举例:学生可能在拼搭一个复杂图形时,难以将其分解为基本图形进行思考。此时,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对称性、重复性等,以便突破这一难点。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及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图形以及图形的组合方法;2.能够在视觉上区分相异的图形和相似的图形;3.通过拼搭图形,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4.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导入教师出示若干张由不同形状的卡纸拼接而成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图形。

教师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卡纸拼接在一起能不能当做一个整体来看?为什么?2.这些卡纸能不能拼接成其他不同的图形?3.这些卡纸的形状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操作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搭小图形。

教师示范如何用卡纸往大画板上粘图形,让学生模仿。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难度小的示例图形,并让学生尝试自己拼搭,并互相比较结果。

总结教师统计学生的拼搭结果,总结出哪些较为相似的图形,避免学生仅关注小细节而忽略结构。

第二节课导入教师把刚才学生们拼搭好的图形挂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

教师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这些图形有没有什么规律?操作教师通过在黑板上拼搭图形,展示出图形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指导学生如何用图形组合方式来拼搭新的图形。

教师提供一些初始图形,并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自己动手组合图形的方式让学生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总结教师让一些学生把刚才成功组合出的图形展示出来,并让全班点评。

同时,教师说明这些图形之间存在的规律,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图形的相似性和不同性。

第三节课导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环境下常见的图形拼接问题,例如:拼搭简单家居、玩具、木屋等。

教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通过卡纸图形来拼搭。

操作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自主选择教室内的材料,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自行设计和制作一个家具、一个玩具或者一个建筑模型。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设计结果,并提醒学生在设计中要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所使用材料的安全性。

教学反思这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可以改进的。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更多的视觉案例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一些拼搭好的模型等。

“有趣的拼搭”教案及说明

“有趣的拼搭”教案及说明

有趣的拼搭教案编写者:教案编辑专员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拼搭活动的兴趣。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拼搭积木一套2. 拼搭图纸3. 计时器4. 奖励贴纸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热身活动:邀请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2. 引入主题:教师向幼儿展示拼搭积木,引发幼儿对拼搭活动的兴趣。

3. 讨论:邀请幼儿谈谈他们对拼搭活动的看法,鼓励他们分享经验。

二、拼搭积木游戏(10分钟)1. 教师出示拼搭图纸,向幼儿讲解拼搭要求。

2. 幼儿分组进行拼搭,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活动。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拼搭任务。

三、创意拼搭(10分钟)1. 教师邀请幼儿自由发挥,用积木进行创意拼搭。

2. 幼儿可以单独完成作品,也可以与同伴合作。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有趣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

2.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3. 鼓励幼儿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与奖励(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合作和创意的重要性。

2. 奖励拼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幼儿,给予他们贴纸作为鼓励。

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他们正确使用拼搭积木。

2. 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都能参与并享受拼搭的乐趣。

3. 在创意拼搭环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总结,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六、拼搭积木比赛(10分钟)1. 教师提前准备好拼搭图纸和积木,并将图纸分发给各组。

2. 讲解比赛规则:每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搭任务,完成后举手示意。

有趣的拼搭 贾志清

有趣的拼搭  贾志清
主备教师贾志清时间:2011年9月21日
课题
有趣的拼搭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过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
重点
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教学
难点
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用具
积木
教学方法
D师生探讨原因。
2、堆一堆:
A操作(提醒学生每次要用同一种形体堆)。
B汇报结果。
C教师总结:球最难堆,圆柱不容易堆,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好堆。
D探讨原因。
3、摸一摸:
指名上台摸:
A让学生蒙上眼睛摸,不准偷看,并说出摸到是什么形体。(说对的奖励小红花)
B老师提出要摸的形体,学生摸出相应的形体,其余的学生判断对错。(摸对者奖励小红花)
通过本次活动加深学生对这几种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4、搭一搭: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搭出相应的物体。搭好后,让学生自主评比谁搭的好。(好者奖励小红花)
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工人师傅在盖房子时用的砖块是什么形体的?为什么?
5、数一数:学生看课本图填数,师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回家用自己的积木和爸爸妈妈再把今天的游戏做一做。
板书设计:
有趣的拼搭
长方体
平面不能滚动容易堆
正方体
圆柱
曲面能滚动不容易堆

教学反思:
讲授、谈话、讨论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激趣揭题。
出示小红花,检查上节学习的知识。
谈话:好,今天老师带你们用这些物体拼搭你喜欢的建筑。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认识到拼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拼搭能力。

2. 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拼搭材料,例如积木,拼图等。

2. 准备绘制一些简单的拼搭示例,供学生参考。

3. 准备学生小组,每个小组4-5人。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趣的拼搭”,让学生分享他们喜欢的拼搭玩具和游戏,并简单介绍拼搭的定义和重要性。

Step 2: 示范拼搭(15分钟)向学生展示一些简单的拼搭示例,例如用积木搭建简单的房屋或塔楼。

让学生观察示例,并分析搭建的方法和规律。

Step 3: 分组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

每个小组分配一些拼搭材料。

要求每个小组合作搭建一个特定的拼搭作品,例如高塔或立体拼图。

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Step 4: 讨论和分享(15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成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在搭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并一起讨论解决方案。

Step 5: 数学运用(20分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数学方面。

通过询问他们在拼搭过程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几何形状、比例关系等。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分析拼搭过程和规律。

Step 6: 小结和扩展(10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总结学生们在拼搭中学到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提醒学生继续发展他们的拼搭能力,并鼓励他们寻找更多有趣的拼搭项目。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拼搭能力,并将数学概念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动讨论,学生们能够分享和交流他们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扩展,引导他们尝试更复杂的拼搭项目。

《有趣的拼搭》教案精选

《有趣的拼搭》教案精选

《有趣的拼搭》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二册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有趣的拼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拼搭任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拼搭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拼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拼搭模型。

学具:七巧板、平面图形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学生尝试用七巧板拼搭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教师讲解拼搭方法,并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例题拼搭。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拼搭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平面图形的拼搭。

(2)组内讨论拼搭方案,分工合作完成拼搭任务。

(3)各小组展示拼搭成果,分享拼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在拼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拼搭2. 内容:(1)平面图形拼搭方法(2)注意事项(3)小组合作主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七巧板拼搭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2)运用拼搭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学生作品展示。

(2)教师点评,给出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良好。

(2)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动手能力强,能够独立完成拼搭任务。

(3)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分工明确,合作意识强。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图形拼搭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拼搭,拓展思维。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活动目标:通过多种有趣的拼搭活动,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计算能力,认识不同形状的图形。

二、活动准备:活动中需要准备的材料:积木、各种形状的图案卡片、玩具车、拼图等。

三、活动步骤:【引入】1.老师先出示一些拼搭好的图形,让幼儿猜一猜这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2.接着,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积木,让幼儿把它们拼成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3.然后,老师提示幼儿一些基本的颜色和形状,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设计拼搭,完成后向大家展示。

【探究】1.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些图案卡片,让他们自由选择。

2.幼儿根据卡片上的图案,拿出相应的积木自行搭建。

3.老师提供一个玩具车,让幼儿将拼搭好的图案放在车上,观察车辆是否能通过。

【拓展】1.老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图案,在自由搭建的基础上,加上旋转、放大缩小等操作,使图案更加丰富多彩。

2.老师播放动画,引导幼儿观察其中出现的各种形状,然后让他们自由选择积木搭建同样的图形。

【总结】1.老师请幼儿将自己所拼搭的图案展示出来,并让他们口头描述这个图案。

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形状和颜色之间的关系。

2.老师展示一些拼搭好的图案,与幼儿进行比较,让幼儿比较哪些图案更加美观、稳定和实用,从而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

3.最后,老师概括出今天的活动主题,让幼儿再次回忆,巩固所学内容。

四、活动内容:1.通过积木搭建不同的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

2.利用图案卡片,让幼儿拼搭相应的图案。

3.通过观察车辆是否能通过来判断拼搭的图案是否合理。

4.自由拼搭,设计自己独特的图案。

5.通过动画等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图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有趣的拼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有趣的拼搭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6-7单元,讲述的是数的拼搭。

数的拼搭不仅是数学中的基本操作,还是帮助幼儿发展数感、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拼搭游戏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并能准确拼搭出不同的数字。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不断提高其操作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3.鼓励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互相合作、分享、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数字拼搭的基本方法和理念,培养幼儿的操作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难点:如何在保证幼儿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激发幼儿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目标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动手实践的方法,向幼儿呈现数字拼搭的游戏。

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拼出不同数字,并欣赏其作品。

2.知识扩展(10分钟)通过欣赏幼儿拼出的数字作品,引导幼儿探究数字的形状和结构,认识每个数字的基本形态。

点、横、竖、弧线等等。

3.示范操作(15分钟)教师逐步介绍数字拼搭的基本方法和规则,向幼儿演示数字的拼搭过程,鼓励幼儿尝试操作并完成拼搭任务。

4.小组活动(2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幼儿们合作拼搭数字,邀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即发扬互相合作、分享、交流与沟通的能力,把每个数字拼搭出来。

5.展示评价(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完成的数字拼搭作品。

教师通过评价来鼓励幼儿,同时指导幼儿重新整理作品,提高作品的美观程度。

六、教学反思数字拼搭游戏是数学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具,通过这种教具,可以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开发孩子的直观思维和创造力。

本节课通过将数字拼搭的方法和规则向幼儿逐步展示和介绍,让幼儿在参与数字拼搭游戏的过程中,不断了解数字的基本形态,并培养操作能力和整体把握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以幼儿为主体,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通过幼儿们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的方式,促进了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不同形状的积木的特点和拼搭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不同形状的积木,掌握拼搭方法,完成有趣的拼搭任务。

2.教学难点:运用多种拼搭方法,创造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教具:各种形状的积木、图片、投影仪等。

2.学具:每组一套积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积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积木,并简要介绍。

(二)新课教学1.老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拼搭而成的。

2.老师示范拼搭方法,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了解拼搭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完成老师布置的拼搭任务。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有趣的拼搭活动,要求每组完成一个作品。

2.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3.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并向全班展示。

(四)作品评价1.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创意、美观程度等。

2.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拼搭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更多有趣的作品。

五、课后作业1.学生在课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有趣的拼搭作品,并拍摄照片。

2.将作品照片发送给老师,老师进行评选和展示。

六、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纪律管理,确保学生专注学习。

2.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3.增加课后拓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在学生对积木拼搭有了基础认知后,引入空间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不仅学会模仿现有的拼搭,更要能够自主创新。

对话示例: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城堡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搭建的呢?学生甲:老师,这个城堡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积木。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材,章节为《有趣的拼搭》。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幼儿认识和理解图形的拼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不同形状的图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让幼儿能够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拼搭。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学会将它们进行拼搭。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运用图形拼搭的规律,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同形状的图形卡片、拼图板、投影仪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套图形拼图板,用于实践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形,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不同形状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并讲解图形的特征和拼搭的方法。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如何将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拼搭,创造出不同的造型。

4. 实践活动: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任务,用图形拼图板进行实践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将实践活动中的成果进行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体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不同形状的图形和拼搭的方法,通过图形的直观展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家中的物品进行图形拼搭,创造出不同的造型,并拍摄照片,第二天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

答案:幼儿根据自身情况和家长的协助,完成不同的图形拼搭造型,并将成果带到幼儿园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掌握程度,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有趣的拼搭_教案教学设计

有趣的拼搭_教案教学设计

有趣的拼搭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拼搭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概念。

2.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的社交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拼搭游戏材料:如积木、磁力片等。

2. PPT演示材料。

3. 教学辅助器具:计时器、投影仪等。

4. 学生座位安排:分组或两人一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拼搭游戏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拼搭作品或呈现相关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拼搭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通过PPT演示或口头说明,简要介绍拼搭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如选择合适的材料、按照规定的时间拼搭等。

3. 拼搭实践活动(30分钟):1) 分组或两人一组,每组分发相同的拼搭材料。

2) 设定一定的时间限制,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拼搭任务。

3)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出有趣的作品。

4) 教师可在活动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在时间结束后,每组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

可以包括作品的设计创意、完成度等方面。

5. 总结(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拼搭游戏的收获和经验,分享体验中遇到的困难和快乐。

四、教学拓展:1. 拼搭游戏的变种: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类型的拼搭游戏,如使用不同形状、材质的积木进行拼搭,或者使用磁力片进行拼搭等。

2. 拼搭游戏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可以将拼搭游戏与艺术、数学等学科进行结合,如通过拼搭制作几何形状、拼搭出美术作品等。

3. 拼搭活动的延伸: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拼搭比赛或进行拼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拼搭游戏活动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积极思考、合作解决问题,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社交交流能力。

然而,在活动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过于追求完成速度而牺牲作品的质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重作品的设计和完成度。

4.2《有趣的拼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4.2《有趣的拼搭》(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有趣的拼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让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3.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

2. 运用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平面图形,学会运用简单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磁性教具。

2. 学具:学生用平面图形卡片、磁性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一个用平面图形拼搭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图形是用哪些平面图形拼搭而成的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个图形是由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拼搭而成的。

”2. 认识平面图形(1)教师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平面图形分别叫做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3. 拼搭活动(1)教师示范拼搭一个简单的图形,如房子,并讲解拼搭方法。

(2)学生分组进行拼搭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拼搭作品,并分享拼搭心得。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你们会用它们进行拼搭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你们已经能够运用这些平面图形进行拼搭了。

”(3)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图案有趣吗?它们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搭而成的?”(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案都是由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拼搭而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拼搭这些平面图形,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有趣图案。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有趣的拼搭》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思维灵活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认识了解公用边,知道公用边的特征及含义。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PPT、美工垫、雪糕棒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

播放PPT 第1页请幼儿观看,这是什么呀?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个魔术,小朋友可要看仔细哦。

二、讲解”公用边”1.播放PPT第2---3页,老师拿掉一根雪糕棒还有几根雪糕棒?你们信不信用5根雪糕棒也能拼搭出两个三角形,我要变了,你们可要看清楚哦?2播放PPT第4-6页。

成功了吗?我用5根雪糕棒也拼搭出了两个三角形,咦?奇怪了,同样是两个三角形,为什么前面我用了6根雪糕棒,而现在我只用了5根雪糕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引导幼儿说出两个图形都用到中间的一根雪糕棒)小结:原来这根雪糕棒即是上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也是下面三角形的一条边,两个三角形都用到了这条边,我们就把这条两个图形都用到的边叫做”公用边”。

三、创设情境,引发幼儿对闯关游戏的兴趣,启发幼儿用雪糕棒拼搭出图形,感知图形公用边的特征。

1.播放PPT电话声音,教师模仿接电话,告知电话内容,引入闯关游戏。

2.引导幼儿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要求的图形,进行闯关游戏。

第一关:播放PPT第7---10页,引导幼儿用6根雪糕棒,用公用边的方法拼搭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并找出它们的公用边。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展示自己拼搭成果,并找出公用边。

小结:集体观看PPT第11---12页,原来6根雪糕棒可以拼搭出方向不同的图形,而且每个图形都有一条它们的公用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趣的拼搭》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拼搭》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拼搭,以及拼搭出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拼搭方法还不够熟悉。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操作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拼搭等活动,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学会拼搭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2.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拼搭。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操作、拼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形状的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一些简单的物体和场景模型,用于引导学生拼搭。

3.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拼搭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操作,让学生用卡片拼搭出各种简单的物体和场景。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拼搭的物体和场景,让学生来说一说它们的特征和拼搭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设计一些有趣的拼搭场景,并进行展示。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拼搭》教案名称:有趣的拼搭年级:幼儿园大班学科:数学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分辨和判断能力;2. 锻炼幼儿的思维逻辑和动手操作能力;3. 增强幼儿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活动准备:1. 多种不同形状的积木或拼图;2. 分组名牌;3. 活动板和橡皮擦;4. 记分板。

活动步骤:引导讨论(10分钟)1. 班级坐成一个圆圈,教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形积木、正方形拼图等),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游戏规则介绍(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幼儿将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队长,队长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拼搭出不同的形状。

2. 告诉幼儿,每个小组拼搭一个正确的形状即可得到1分,形状更复杂难度更大,可以得到额外的加分。

3. 准备一张记分板,记录各小组的得分情况。

分组和准备(5分钟)1. 根据班级人数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适当。

2. 分发分组名牌给各小组的队长,帮助幼儿确认自己所在的小组。

3. 教师分发积木或拼图给各小组。

拼搭比赛(15分钟)1. 设置一个时间限制,让各小组队长带领小组的成员开始拼搭形状。

2.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动手拼搭,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保持课堂秩序,观察并记录各小组得分情况。

展示和点评(10分钟)1. 时间到,教师停止比赛,各小组将拼搭好的形状摆放在自己组的活动板上。

2. 首先让每个小组的队长向全班展示拼搭的形状,并解释自己所拼搭形状的特点。

3. 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评论和点评各小组的拼搭作品。

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各种形状的特点和区别。

2. 鼓励幼儿回顾整个活动,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活动延伸:1. 可以组织幼儿自由创作,使用积木或拼图进行创造性拼搭,并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可以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拼搭,比如动物、植物等。

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中的积木或拼图材料安全无毒,避免幼儿吞食或受伤。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拼搭》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辨别几何图形中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

2.能自由使用玩具积木拼搭并创造新的形状。

3.能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属性,如颜色、形状等。

教学重点1.通过操作玩具积木,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玩具积木:多种颜色、形状的积木(建议使用较大尺寸的积木,不宜使用小颗粒状的积木以免误食)。

2.彩色卡纸、铅笔、剪刀等。

教学内容及方法导入活动1.回顾前面学过的图形,让孩子们拿起相应的积木。

2.在地板上用彩色卡纸围出一个大的正方形,让孩子们将相应的积木拼成正方形,大家一起庆祝、拍手。

3.引入新图形:让孩子们用积木拼一个三角形,老师介绍三角形的基本属性,让孩子们理解三角形。

主体活动1.帮助孩子们构思自由拼搭的作品。

以三人小组为一组,老师提供一些简单的构思方案,点拨孩子们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拼搭自己的作品。

2.孩子们用提前准备好的彩色卡纸、铅笔、剪刀等工具,将自己的作品画下来,写上自己的名字,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温故活动1.让孩子们检查自己画的作品是否包括几何图形;2.让孩子们互相交换作品,问对方的作品中有那些颜色的积木,反映出孩子对颜色的认知。

拓展活动1.为积木起名字,鼓励孩子们在构思作品的时候给积木思考名字;2.让孩子们组成不同的大小、形状的积木,比拼强度和创意性;3.制作大型华丽的拼搭作品,通过拼搭挑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总结评价1.通过这节课,孩子们了解了常见几何图形,通过操作积木,实现了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辨别和理解。

2.通过自由拼搭作品,增强了孩子们对几何图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了孩子们的思维世界。

3.让孩子们互相交流、欣赏其他孩子的作品,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参考资料暂无。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第一篇:有趣的拼搭教案有趣的拼搭(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第二课时《有趣的拼搭》,主要教学第32页和第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拼、搭活动中经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拼出新的图形,能较清楚地向别人说明所拼图形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立体几何图形(圆柱体、球、正方体、长方体、长方形滑板、口袋)、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木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小朋友们以前玩过积木吗?生:玩过。

师:那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积木,好不好?生:好!师:但是今天我们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搭积木,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我们要从搭积木的过程中学习到新的知识。

师: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它们都是谁啊?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今天老师就把它们请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搭积木。

二、新课教学 I第一环节:滚一滚师: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一块斜放的木板,你猜一猜,如果我把这四个立体图形从滑板的同一高度滚下来,哪些物体滚得最快?生:球、圆柱-------师:同学们都各有各自的想法,那我们就一起来做个试验,请每个组的小组长先分工,各自进行,然后汇报你们的试验结果。

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到弱势小组的活动中,指导参与。

师:哪个小组想来说一说你们组的试验结果?生:球滚得最快--------师:总结:通过同学们的试验,我们得出了结论:球滚得最快,圆柱第二,长方体和正方体不能滚动!(边写边板书)那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吗?生:因为球和圆柱有弯曲的面,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是平的。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

有趣的拼搭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活动过程,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

2、体会平面和曲面的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判断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能作出判断和简单的评价。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体会平面、曲面。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积木玩具。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交朋友吗?2、上节课我们学了认物体,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了哪些物体?3、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积木,好不好?谁能在玩的时候也学到新的知识,就能得到老师奖励的红花。

4、出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二、探究交流1、“滚一滚”。

交代:请靠左边坐的四位小朋友按顺序分别从袋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滑板顶端。

右边的四位小朋友做裁判,观察这四个物体同时往下滑,会发现什么?听口令操作。

讨论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左右两组轮流操作,结果是否和其他同学发现的一样?师生共同总结。

评价。

2、“堆一堆”。

谈话:(3/4拍打击乐)下面我们就一边欣赏音乐,一边用这些物体堆一堆,又会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呢?操作:请各组的1号小朋友拿出几个正方体,2、3、4号小朋友也分别拿出几个长方体、圆柱和球,堆一堆,你发现了什么?讨论交流。

学生评价3、“摸一摸”。

讲述:看者小朋友学得这么投入,有一位老爷爷可高兴了。

(出示圣诞老人)他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礼物,大家想知道什么好礼物吗?指名上台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物体。

分组摸,请没组的小组长拿出预先准备的口袋,其余7人挨着顺序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4、“搭一搭”。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讨论交流:你搭的是什么?是用什么物体搭成的?为什么用这些积木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这些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评选优秀设计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数的方法。
看图数数可以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
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总结,进一步明确认识,突出各种形体的特征和应用价值。
小组活动,体会选择正方体与长方体堆得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顺利,圆柱比较难堆,球不能堆成功。
同桌交流,口答。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如,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用它们砌墙就很牢固。
通过操作、思考,一方面强化了对平面和曲面的感知,另一方面则体现了不同形体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活动三:摸一摸。
(出示魔术袋)如果我们不看,仅靠手摸,你能准确说出摸到的是哪位朋友吗?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二、实践活动
2.活动验证:猜测得对不对,还得通过实践来验证。
3.发现规律:通过活动,你有什么发现?
4.讨论反思:为什么滚下来要比滑下来快?
5.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它们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小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验证猜想。
集体交流发现:球和圆柱会滚下来;长方体、正方体滚不下来,只能从木板上慢慢滑下来。滚得快的是球。
课前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魔术袋,滚板。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一、复习回复
谈话:谈话:昨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相应的积木)今天我们和这4位朋友一起做游戏,看谁的本领大。揭示课题:有趣的拼搭。
独立回顾,按要求口答。
通过回顾和出示相应的积木,有利于激活学生对相关形体的感知,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心理准备。
活动一:滚一滚。
1.猜想:老师这儿有一块斜放的木板,如果把这4块积木放在木板的上方,小朋友们猜一猜,结果会怎样?哪些形状的积木会滑下来?哪些形状的积木会滚下来?哪一个滚得快?
大胆猜想,交流想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会滑下来,圆柱和球会滚下来,球滚得快一些。
通过猜测、验证、交流、反思等活动,既营造了轻松的氛围,又创设了激发数学思考的问题情境。
2.作品展示,引导评价。
学生分小组用提供的各种积木搭一搭。
师生、生生互评。
根据几何形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活动五:数一数。
指导学生完成书本填空,要求边做边想:怎样能数得对、数得快?
适时指出: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地数。
独立完成教材第33页“数一数”。
《有趣的拼搭》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各项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滚滚、堆堆、摸摸、搭搭、数数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3.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
指名示范后开展小组活动。
方式一:任意摸一个,说说摸到的是什么,再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判断正误。
方式二:按要求摸一个,说说怎样才能摸得准。
通过动手摸判断是什么形体,或摸出指定的形体,能加深对相关形体特征的认识,发展初步的空间概念。
活动四:搭一搭。
1.小朋友们在搭积木的时候经常用到这4位朋友,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看哪组同学的积木搭得最好!
得出结论:球和圆柱都有弯曲的面,可以滚动;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是平的,只能滑动,不能滚动。
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活动二:堆一堆。
1.小组活动:将桌上的积木堆起来,看一看哪一组堆得最多、最高!(选择同一种形状的积木堆一堆)
2.思考讨论:为什么正方体与长方体堆得高,而圆柱与球不容易堆?
3.联系生活: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举一些它们在生活中的例子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