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社会德育元素 科学发展学生素养
发掘、利用社会德育资源
发掘、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第一节发掘、利用社会德育资源的意义本文所说的社会德育资源泛指学校以外具有明显德育功能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
诸如历史文化古迹、深藏文化历史底蕴的图书馆和博物馆、革命老人和先进模范人物、科学研究实践基地、社会发展长河中的标志性工程、高度文明的居住小区、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点、社会公共场所和特殊人群的服务机构等等。
社会德育资源的发掘和利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对丰富教育内容和提高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旋律,必须贯穿于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爱国主义是一种精神,是一个国家求发展,求强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直至个人投身祖国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青少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
因此,只有唱响了这个主旋律,才能说把握住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也才能为学校育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爱国主义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提供丰富而生动的教育内容,并采取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和手段,使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真正被受教育者所理解和接受。
比如我国国旗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它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容:红色表示人民的政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中间一颗五角星标志着全国各族、各界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祖国的解放、民族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学校运用这个载体,通过升旗仪式这样一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理解上述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养成尊敬国旗的行为规范,增强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中,不乏有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
比如许多历史文化古迹闪耀着历史上爱国志士仁人的思想光辉,图书馆、博物馆里保存着爱国主义者的遗著、遗物,健在的革命老人历经革命斗争风雨的洗礼,是爱国主义活的教科书,在现代先进模范人物中也有不少是爱国主义的代表人物,那些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点也能让人感受祖国河山之美,受到爱国主义情操的陶冶,如此等等,不一而举。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品德素养是指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准,是一个人是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质。
在当代社会,品德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品德素养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施德育主题活动,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规划和安排。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关于道德品质的主题讲座和演讲比赛。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良好的品德素养,以及如何具备正确的道德品质。
通过听讲座和参与演讲比赛,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积极地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德育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来传播道德理念。
比如可以举办一些关于道德故事的朗诵比赛,组织学生自编自演的道德题材话剧等等。
通过这些文化活动,学生可以在艺术形式中感受到道德品质的美好,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接受道德观念。
学校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做好事、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学校还可以在课堂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在各类课程中,加入一些道德素养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
比如在语文课上讲述一些传统的孝道故事,在历史课上介绍一些先贤的忠诚事迹等等。
通过这样的课堂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意识。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需要学校在组织和实施上下足功夫。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教育,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才。
在德育主题活动中,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能力。
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品德素养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自省并主动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挖掘德育因素,科学教学风景独好
发展渗透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说教,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尤其是小学科学课,课程内容极为丰富,教师应当注重用心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在将德育渗透在其中,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
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具体的论述。
一、自主实验,培养严谨态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小学生的自律意识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自律能力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既是一种教育的结果,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和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内部稳定性较差,普遍都缺乏自控力与耐受性,在进行实验数据记录时,常常会有学生因为疏忽忘记记录某项数据。
因此在开展实验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时记录实验数据,督促他们,防止其麻痹大意,使其养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
比如在对“斜面的作用”进行教学时,为了探索斜面是否能够省力,我组织学生们设计了对比实验。
首先准备一块小木板、四个不同高度的物品、一盒钩码和一个测力计,用测力计分别测量出这四个不同高度的物品直接提升所需的力和与沿斜面提升所需的力。
随后改变斜面的坡度,测量一个物体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的力以及沿不同斜面提升所需的力,并进行对比。
这一实验需要反复用到测力计,每测量一次便需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于是我在学生们展开实验操作活动前强调道:“大家需要以表格的形式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每用测力计测量一次,就要在表格上记录上测力计的读数,一旦疏忽,很有可能影响整个实验的进度。
”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我也会反复检查学生们实验数据的记录情况,督促他们严格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与流程进行。
最后学生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讨论,成功得到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斜面可以省力,而且斜面的坡度越大越省力。
二、注意细节,形成责任意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其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学生道德教育培养的核心目标。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德育素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特别是在教育领域,科学德育素材的发掘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掘科学德育素材,将其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呢?本文将从这方面展开探讨。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深入挖掘科学文化资源。
科学探索的历史以及科学家们的先进科学思想都是德育教育的宝贵素材。
教育者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资源,将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作为教育的内容和对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崇尚科学,发展科学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关注当代时事。
时事新闻中的科技信息,科学技术成果等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状况,认识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育者应该时刻关注时事动态,及时发现和收集有益的科学德育素材,并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去。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借助于科学教育资源。
科学教育资源中的实验、教学案例、科普读物等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
通过科学教育资源的利用,可以将科学知识与品德教育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道德启迪。
也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借助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互联网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和整合丰富的德育素材,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支持。
教育者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科普网站等途径获取科学德育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些素材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科学道德觉悟。
在发掘了丰富的科学德育素材之后,如何将这些素材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呢?教育者应该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发现和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启发式教学,可以将科学德育素材巧妙地融入到思想品德教育中去,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和品德觉悟。
挖掘德育因素 渗透品德教育
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成为了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样的学校教育体系中,往往需要挖掘德育因素,让品德教育得以贯彻始终。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
一、构建德育教育体系首先,要想让德育教育在学校中得到贯彻执行,就需要构建德育教育体系。
这个体系应该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
这样,德育教育可以在校园内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从而帮助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教育目标方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教育方法方面,则可以采取精神领袖教育、典型人物教育、励志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多种方式。
而教育内容方面,则可以涉及到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性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
二、强化师生德育意识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师生德育意识,充分发挥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作用。
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并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学生成长。
而家长则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至于学生,他们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通过参与社团和志愿者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社交能力。
同时,还要尊重长辈、帮助弱小,积极传播正能量,从而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优化德育教育环境最后,还要优化德育教育环境,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这个环境的构建主要包括场馆设施、教学资源、口碑和文化氛围等方面。
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设置以德育教育为主题的展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场馆,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德育的习惯和兴趣。
同时,还可以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程中,例如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加入德育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德育教育主题月活动、演讲比赛、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营造出更加积极健康的教育环境。
挖掘德育因素 渗透品德教育
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
要想在学校教育中真正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需要挖掘德育因素,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中。
一、挖掘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学校的文化是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文化中的价值观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核心价值。
要想在学校中实现品德教育,就需要从学校文化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学校的价值观,将其贯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中。
学校的校训、校风、校规等都应该体现积极向上、诚信守法、团结互助等正面的品德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
二、挖掘师生关系的教育价值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对于学生品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应该倡导平等、尊重、关怀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品德教育的载体。
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成长的榜样,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品行的人,学生要尊敬师长,积极向上,助力老师的教育工作。
三、挖掘课程设置的教育机制在教育教学中,课程设置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品德素质的培养。
要想在学校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就需要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加强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质量保障,如德育课、品德修养课等,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学会感恩,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养。
四、挖掘活动引导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品德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与志愿者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文明礼仪教育等,都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品德教育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挖掘家校合作的教育力量家庭是学生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校合作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1. 引言1.1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今社会,科学德育素材的发掘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科学德育素材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依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思想品德教育则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通过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教师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科学知识同时注重道德修养。
通过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学校可以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和校园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科学德育素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将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正文2.1 科学德育素材的重要性科学德育素材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的重要资源,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科学德育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科学德育素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科学德育素材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最重要的是,科学德育素材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应用,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2 如何发掘科学德育素材要有效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首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多角度挖掘:科学德育素材可以来自各个领域,包括科技、社会、文化等。
要从多个角度去挖掘素材,丰富素材的来源和内容。
2. 注重实践与体验:科学德育素材不仅仅是文字、图片或视频,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感知和理解科学德育的内涵。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强。
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掘科学德育素材并渗透到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就如何发掘科学德育素材,并将其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科学德育的概念。
科学德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科学道德水平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观念,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科学品质。
科学德育的素材可以来源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如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也可以来自科学史、科普读物、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这些素材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发现和收集科学德育素材。
在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现科学德育的素材。
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道理和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让他们动手动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选取一些科普读物,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
教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科技节、科学实验活动等,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通过实践传授科学的方法和态度。
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故事,通过科学家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热情和信心。
然后,我们需要将科学德育素材渗透到思想品德教育中。
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活动,需要在学校的各个环节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融入一些科学德育素材,比如讲解科学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在班会活动中,可以以科学实践为题材进行演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态度;在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设置科技创新类的项目,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通过这些方式,科学德育素材可以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成为他们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庭教育也是科学德育素材渗透的重要渠道。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近年来,科学德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何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科学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科学德育是指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勇于负责的品质,从而使学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当前信息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要想跟上科技的发展,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优秀的科学品格。
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则是指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各种方式和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不断培养和完善自己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科学德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任务。
要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德育教育。
这种教育应该包括灌输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宣传科学精神、启发科学思维、引导道德情感等内容。
通过系统的科学德育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也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里形成的文化风貌,体现了学校的价值导向和精神追求。
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才能真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还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科学德育素养和思想品德修养,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效地渗透科学德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师德师风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和教育水平,使他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而科学德育素材的发掘与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同样也备受关注。
科学德育素材是指通过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道德情感。
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在日常教学中,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和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道德情感和思想品质。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发掘科学德育素材,以及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科学德育素材。
科学德育素材是指那些能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道德情感的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于各种教学资料、科普读物、实验数据、科学发现等。
通过精心挑选和设计,教师可以将这些素材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道德情感。
在物理课上,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家的伟大发现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在化学实验中,可以通过强调安全操作和环保意识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道德情感。
如何发掘科学德育素材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各种科普读物和学术期刊,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和分享教学资源等方式来不断积累和更新科学德育素材。
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搜集和整理各种科学资源和教学案例,将其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素材。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信息获取能力,同时也需要教师不断开拓思路,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如何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和提高,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和言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品德。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上应该多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
在进行学科教学的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案例和活动,并将其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师德年终总结: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师德年终总结: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引言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
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重视师德建设,积极探索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过去一年来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并分享一些经验和方法。
1. 科学素养的重要性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方面的素养水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基础。
具备科学素养的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能增强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同时,我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学项目,通过实践锻炼和展示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德育教育除了科学素养的培养,德育教育也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环节。
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念和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4. 利用科技手段在推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过程中,我善于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使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虚拟实验平台和科学教育软件,我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参与科学讨论和交流,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5. 个人成长和反思在过去一年里,我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每节课之后,我会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和教训,并不断调整改进我的教学策略。
结论通过我一年来的努力和实践,我发现注重师德建设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是十分有效的。
师德不仅是一种道德责任,更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德育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这也恰恰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
科学德育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引导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探究和发现,让他们在实践和观察中得到启示和教育。
通过综合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科学德育中,我们可以发掘很多素材,例如通过“探究世界”类似的活动,让学生参与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通过“科学家的智慧”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奋斗历程与科学精神。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重要的科学问题,让他们了解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
除了素材,科学德育中还需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将科学与精神价值联系起来。
通过科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存在是一个目标追求,是超越个人私利,追求真理和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这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类智慧的赞赏,可以引导学生追求高尚品德和行为。
在科学德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可以通过“科技与人文”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例如科学与文化、科学与历史、科学与社会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科学领域之间的关系,并理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统一互动。
因此,科学德育不仅关注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学习,更关注学生品德和情感、思想和气质的培养。
我们需要将科学引入生活,将科学思想贯穿教育,才能真正形成科学人的形象,保障科技进步与社会和谐。
挖掘德育因素 渗透品德教育
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在当今社会,在教育领域中,品德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教育理念中,德育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因素,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何挖掘德育因素,将品德教育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了教育者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需要了解德育的内涵和作用。
德育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
德育的作用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家庭等多方合力的结果。
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家庭的配合和支持。
我们需要重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在教育实践中,学校需要在课程设置中注重渗透品德教育。
例如可以通过增设德育课程、将品德教育融入各科教学中等方式,使品德教育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德育因素的渗透。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观念。
交流互动、实践体验等教学方法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
学生是品德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需要自主塑造和自我管理。
学校和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约束力。
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品德教育的活动和项目,让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责任感和爱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
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也是重要的因素。
除了学校和教师的努力外,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家庭是学生品德教育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成为孩子品德教育的引导者和榜样。
社会是人格塑造的重要环境,社会应该加强道德规范的建设,引导青少年积极向上的行为。
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动,共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才能真正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
发掘社会德育资源应从四个方面入手
发掘社会德育资源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发掘社会德育资源应从四个方面入手一、发挥人文历史资源作用,重在开发。
我国历史悠久,先人们创造了彪炳于世界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人文历史资源十分丰厚。
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变迁及其中涌现出来的具有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英雄豪杰,以及对于生产实践,科学发明,历史进步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都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资源。
进行“史”的教育。
是对青少年进行中国优良道德传统、革命传统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激励青少年迈向21世纪的重要举措。
如何进行好“史”的教育呢?必须在充分发挥历史等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辅之以课外阅读,探幽访古,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
这既是学生自我丰富“史料”的过程,也是“书本”与“实际”结合的过程。
历史遗迹、遗址教育基地的建立,历史博物馆的建设,地方史志,专门史的编纂和使用,以及专项历史教育,都是对人文历史资源的开发过程,而教育活动效果的取得都证明开发人文历史资源对于其发挥德育功能的重要。
二、发挥自然景观资源作用,重在规划。
壮山、秀水、沃壤、宝藏是祖国概念中的内涵之一。
爱祖国除又应包括对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有深厚的感情之外,还应包括对自然景观有深厚的感情。
而且通过爱自然景观的教育,会对其它方面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由于自然景观具体形象、充满情趣,可能会起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点”的作用。
但是,自然景观资源的客观性决定了其作为德育资源发挥作用是有条件的,其分布的“非规律性”,决定了发挥自然景观资源的德育功能与普遍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以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德育规律矛盾的客观性。
因此,在发挥自然景观资源的德育功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注重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实现两个转化,一是自然影观资源的客观性向教育性的转化,二是时间空间的转化。
三、发挥建设成就资源的作用,重在选择。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德育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生动的建设成就资源。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发掘科学德育素材与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引言部分阐述了科学德育素材的重要性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接着, 正文部分将探讨如何发掘科学德育素材和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它们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总结科学德育素材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共同目标,探讨如何持续推动它们的发展。
通过这篇文章的探讨,读者将深入了解科学德育素材和思想品德教育在塑造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品德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结合两者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
【关键词】科学德育素材, 思想品德教育, 发掘, 渗透,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结合, 共同目标, 推动发展.1. 引言1.1 科学德育素材的重要性科学德育素材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启发性。
科学德育素材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以及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
科学德育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未知领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科学德育素材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他们走向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担当社会责任,实现自我发展。
发掘科学德育素材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我们应该重视科学德育素材的挖掘和应用,为学生的德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2 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提高道德修养和良好品行。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更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性认识自我,正确对待自我,自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提高道德自律和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风尚,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挖掘德育因素 渗透品德教育
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活动。
在当今社会,德育已经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已成为当下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德育因素的挖掘和品德教育的渗透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一、挖掘德育因素要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德育因素,找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点。
德育因素的挖掘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浸润着正能量的校园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品德观念与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校风、校训、校规等来打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力量。
2. 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品德的榜样和引导者,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品德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温馨、友善的教育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向上、阳光健康的成长。
3. 校园生活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养。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组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服务,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乐于助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4. 家庭教育学校德育工作不仅仅发生在课堂,家庭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积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共同育人,携手共育。
家庭教育中的父母也需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孩子的良好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二、渗透品德教育在挖掘了德育因素的基础上,如何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是当前加强德育工作的关键。
品德教育的渗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将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除了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等专门的课程外,各学科也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品德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接受品德教育的熏陶。
2. 班级管理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要通过班主任和班级管理者的努力,建设和谐的班级氛围,提供学生交流、合作和共同成长的机会。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素养近年来,社会风气愈加浮躁,人们对于品德素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是应该铭记教书育人的初心,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真、善、美,明白什么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
在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风貌,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品德修养。
开展励志鸿翼、激励学生树立榜样的活动。
学生正处于成长期,他们特别需要一些正能量的事例和人物来激励自己。
可以通过开设模范课堂活动,特色人物报告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那些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了解他们的故事、事迹,通过这些鲜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树立榜样,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到孤儿院、老年院刷墙、搞清洁,陪伴这些弱势群体,或者到乡村进行支教,教唱歌、教跳舞、讲故事等等。
通过这些志愿服务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更可以让学生明白责任和奉献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幸福。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培育品德素养的重要载体。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体验活动,比如学习书法、中国画、学习古诗词、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美德的力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筹划、用力去实施。
通过这些德育主题活动,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更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奉献精神,让他们成为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基础课程中如何挖掘德育教育活动的素材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基础课程中如何挖掘德育教育活动的素材谈一谈自己的想法我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教育在基础课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如何有效地在基础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在基础课程中挖掘德育教育活动素材的方法和策略。
一、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寻找德育元素基础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提炼。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体会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观念。
在数学课程中,我们可以强调逻辑思维的严谨性和精确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意识,在自然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二、结合课程内容,渗透德育思想将德育思想渗透到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巧妙地结合课程内容。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等德育思想。
在英语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跨文化交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体育课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团队协作、拼搏精神等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体育道德。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德育情感创设情境是引导学生体验德育情感的有效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或创设具有德育意义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思考。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朗诵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
在英语课程中,我们可以组织英语角、英语短剧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体验跨文化交流的乐趣和挑战。
在数学课程中,我们可以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注重引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基础课程中的德育教育活动不应仅停留在课堂和理论层面,更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布置具有德育意义的课后作业或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挖掘德育因素 渗透品德教育
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德育是指培养和教育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他们具有高度的道德素质,产生正确的行为和心理反应的教育。
对于学校来说,德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德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挖掘德育因素,渗透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探索的问题。
德育因素的挖掘需要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成长发展。
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把握学生情感动态,开展针对性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调节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品质。
其次,加强思想教育。
学生的思想定势直接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形成。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重视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家庭等关键内容的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要深入挖掘思想根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高尚的精神品质。
再次,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是人们对待生命、人生的立场和态度。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德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关注人生价值,并积极探索人生中的乐趣和愿望。
学校还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应对困难的信心,让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理解和尊重他人。
最后,强化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中最核心的一环。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学校还应该通过道德教育引领学生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的品德标准,从而培养学生合格的公民素质。
渗透品德教育需要学校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首先,学校要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和方案,并安排必要的教育资源,从而为品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其次,学校要选派高素质的教师,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和能力,为品德教育注入新的力量。
同时,学校要保持教育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让品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社会德育元素科学发展学生素养
兴化市茅山中心校
学校德育工作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我校在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并以此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不但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包括精神、心理、情感等在内的情商教育,使学生具有高尚的精神,优良的心理和健康的情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给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空间。
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让学生的个性能充分、自由地张扬。
我们注重挖掘,利用和整合好社会教育元素,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优化学生成长空间,科学发展学生素养。
通过搜集资料、体验生活、设计活动以家乡文化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我们的做法是:。
一、传唱茅山号子,弘扬家乡文化,让动听美妙的文化之声震撼学生心房。
优质的人文资源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勤劳勇敢的茅山人民,“茅山号子进校园”活动促使当代的中小学生在这丰郁的文化氛围中成长:1、组织力量收集整理历史上茅山号子唱词、碟片、图片、照片等资料,邀请专家整理策划,准确记谱,为茅山号子曲式、调式建立档案。
在此基础上,我校编写了地方特色校本课程《靓号的茅山河》,部分曲目现已入编兴化市地方课程。
2、在普遍传唱茅山号子的基础上,创新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长久其生命力。
2007年由我校师生共同创作的歌舞节目《茅山号子》,参加了中国梅兰芳艺术节专场演出,学生王平平录制的清唱茅山号子在泰州电视台播出。
同年,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在泰州演出时,我校教师陈梅和台湾歌星周杰伦同台表演了《茅山号子》。
2008年,我校学生配合扬州大学师生拍摄了记录片《乡风水韵——茅山号子》。
这一作品后来被中国教育电视协会评为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一等奖。
2009年9月,在兴化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第二届“幸福小城,和谐之家”家庭才艺表演大赛。
我校七年级蔡金雨同学家庭合作表演的《茅山号子》,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清新淡雅的水乡风情,从众多参赛家庭中脱颖而出,以全场最高分夺得第一名。
蔡金雨同学同时获得个人表演“最佳台风奖”。
3、让茅山号子唱响整个校园。
音乐课堂教唱茅山号子;学校充分利用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大力宣扬茅山号子及各种获奖情况;借助“校园之声”平台,鼓励师生展示才艺。
在这样浓郁的文化环境中,茅山号子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在新一代茅山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学生的心灵自然得到熏陶。
二、走进社会生活,关注家乡发展,让日新月异的家乡变化升腾学生的情感。
新农村建设是党惠民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
结合建国六十周年,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祖国
的变化、家乡的变化,以增强学生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学校开展了系列活动,组织青年团员参与创建“绿色茅山”活动,开辟了“共青林”基地。
各班或组织学生集体游览,或双周日分小组走访。
以书画展示活动成果,或以作文形式表达家乡的变化,将优秀书画作品、征文在校园橱窗展出。
我校五(2)中队开设的班队主题会“知我茅山爱我家乡”,从确立活动主题,到走访调查,从表演形式到资料收集,整个活动过程学生自己操作。
通过摄影,记录,录像先后观察了我镇的工业园区,采访了“茅山会船”景区的负责人,参观了新农村——茅山西村等,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感知家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通过立体化的资料、图片、影像展示,运用歌舞、说唱、表演的形式,讴歌了家乡的变化,歌颂了党的富民政策。
活动得到了兴化市关工委,教育局领导的一致好评。
我们十分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做个好少年。
在强调学生内化、自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的大课堂,读一读无字的书。
我镇敬老院是我校挂牌成立的德育基地,我校以班级中队成立的流动服务小队。
直至今日参加打扫卫生、文艺演出等活动已达上万人次。
以往学校只是组织学生打扫打扫,活动流于形式。
事实上许多孤寡老人,生活很是寂寞无趣。
在学校提出“‘开心果’到敬老院的倡议”后,各班积极组织同学编排文艺节目,到敬院老演出。
具有乡土风情的《茅山号子》和充满童趣的《辫花舞》、传统的《红歌大联唱》给老人们带去了许多欢声笑语,得到了老人们的一片赞许声。
老幼互动、老少同乐构成敬老院一道温馨亮丽的风景。
三、阅读乡土教材,了解家乡昨天,让奋勇争先的茅山精神培植学生素养。
我校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通过阅读乡土教材,了解家乡昨天,让奋勇争先的茅山精神培植学生素养。
经典吟诵《茅山号子》贯穿一至九年级,三至五年级着眼“茅山峰火”的阅读,在阅读中感受家乡先辈的高尚人格,道德情操,六至七年级侧重家乡文化的探寻,在探寻中培养学生会求知,会做事,会共处,会做人的能力。
《茅山烽火》是镇党委早年为了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组织收编的一本鲜活的地方英雄教科书。
该书记载了上百个可歌可泣的茅山英雄儿女的故事缅怀先烈。
我们开展了《茅山烽火》进课堂活动,利用班会、队会、晨会、周会阅读家乡英雄的故事,享受精神的洗礼,结合班队主题中队会、清明节祭扫烈士墓,读书征文比赛等开展了“读英雄、讲英雄、歌英雄、思英雄”一系列的传统教育活动。
每年的祭扫烈士墓活动前我校大队部首先组织的是“读《茅山烽火》,话我心中英雄”征文、演讲比赛,祭扫时我们会把经过层层角逐后的优秀学生作文通过优秀演讲选手在墓前宣读,以此激发同学们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的人格,继承烈士遗志,争做革命事业接班人。
《古镇茅山》是一本集茅山文化底蕴、乡风民俗、人物传记、内容丰富的读本。
我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要求中高年级学生每人能讲一个家乡人物故事,要求每个学生能讲家乡撑会船竞赛习俗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扬州里下河地区,为保家卫国,茅山一带民众纷纷组织会船队,协助官兵杀敌,后遂演变为一年一度清明节撑会船的起因。
撑会船之前,有祭扫无主坟的习俗,主要是为在反侵略战争中死去无名英雄祭扫,以寄哀思。
)会船节期间,我校组织学生观看比赛盛况,领略家乡人民先辈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学习家乡人民勇于争先、团结协作的精神。
探寻景德古寺。
始建于汉代的景德禅寺,迄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积淀丰厚的人文魅力为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拓展了空间。
我校充分利用恢复和重建景德禅寺的契机,积极引导学生探寻历史踪迹千年古刹景德禅寺,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学生通过到古迹遗址实际考察,采访老人,查找历史文献资料等方法,他们对景德禅寺的历史演变有一定的了解。
原来,景德禅寺原为汉代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隐居修道之地。
后来,镇江句容一带,瘟疫流行,为治病救人三茅真人移居江南。
唐末,战乱不止,茅山道观日趋衰落。
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开山祖师德净禅师改观为寺,以皇帝年号名曰“景德禅寺”。
这在全国寺庙名中仅此一家。
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景德禅寺惨遭蹂躏,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人为破坏的事实,景德禅寺昔日的辉煌荡然无存了。
近年,家乡能人厚先生为恢复和重建景德禅寺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昔日景德禅寺重展辉煌。
厚先生的家乡情结,成为新一代茅山人的精神丰碑。
利用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构建一个全方位的、良好的、立体的教育大环境,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我们将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地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的素养提升、为学生的能力培养、为学生的个性张扬开辟一个更为广阔、更富有时代意义的探索空间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