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儿科学
与体格发育有关的各系统的发育
• 脊柱 新生儿 无生理弯曲 3个月 颈部前凸 6个月 胸部脊柱后凸 1岁后 腰部脊柱前凸
• 骨的发育 骨龄:一个独立的生长指标 8岁以前腕部骨化中心数=岁数+1
骨龄分析 男孩 6岁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 遗传 • 营养 • 疾病 • 母亲情况 • 生活环境 • 社会因素
体格生长
体重 评价儿童生长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简单估算: • <6月: 出生体重+月龄*0.7(kg) • 7~12月:6(kg)+月龄*0.25(kg) • 1岁为出生体重的3倍 • 2岁为出生体重的4倍 • 2岁至青春前期:年龄*2 + 7(8)
碍。儿童内收双腿摩擦,或双腿夹物挤压外生 殖器。多见于2~6岁儿童。 • 处理:注意会阴清洁,避免感染
忽视和转移注意力
心理行为异常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 注意力不集中 • 活动过多 •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 • 人际关系不好 • 学习困难
心理行为异常
学习障碍 • 阅读障碍 • 数学障碍 • 书面表达障碍 • 不一定智力低下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筛查性测验
• 简单、快速、经济的方法 • 有时适用于群体测验 • 丹佛发育筛选测验(DDST) • 图片词汇测验(PPVT)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诊断性测验
• 盖塞尔发育测验(Gesell test) • Bayley婴儿发育量表 • Wechsler智能量表
儿童WISC-R 6~16岁 学龄前和学龄初期WPPSI 4~6.5岁
体格生长
上臂围
儿科学重点总结
儿科学重点总结儿科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
下面将对儿科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学的核心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方面的动态指标。
儿童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的影响。
儿童生长曲线是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工具,常用的有身高、体重和头围曲线。
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生长曲线判断其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并针对不同生长类型的儿童给予合适的营养和干预措施。
二、儿童常见疾病儿童常见疾病是儿科学的基础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急性喉炎、过敏性鼻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这些疾病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根据儿童疾病的特点给予家长预防和保健的建议,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儿童身体系统疾病儿童身体系统疾病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哮喘、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腹痛、消化不良等)、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肾炎等)、血液系统疾病(贫血、白血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神经系统疾病(脑瘫、癫痫等)等。
儿科医生需要针对不同的疾病给予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及儿童家长的指导和支持。
四、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儿童行为和发育障碍是儿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等。
这些障碍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和交流、进行心理评估等手段进行诊断,并针对不同障碍给予特定的治疗和康复措施。
此外,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配合也对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五、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新生儿遗传病和先天畸形是儿科学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如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脑瘫等。
儿科医生需要通过遗传学和遗传咨询的知识,对新生儿进行筛查、诊断和治疗。
此外,儿科医生还需要为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帮助他们应对这些疾病和畸形问题,并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
儿科学课程标准
儿科学课程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科学课程的标准,以指导教育机构和教师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工作。
目标儿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儿童健康的全面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儿科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学生具备儿科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能力。
内容儿科学课程标准涵盖以下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学生应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包括身体生长、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2. 儿童疾病与常见病:学生应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和常见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儿科常规诊疗: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儿科常规诊疗技能,包括儿童体格检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4. 儿童营养与健康:学生应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推广儿童健康生活方式。
5. 儿童心理健康:学生应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处理方法,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6. 儿科急救与安全: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儿科急救知识和应对意外事故的能力,确保儿童安全。
7. 儿科法律与伦理:学生应了解儿科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维护儿童权益和利益。
实施方式教育机构和教师可以根据儿科学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与反馈教育机构和教师应定期评估学生对儿科学课程的研究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和内容。
结论儿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儿童健康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儿科医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儿科医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业人才。
临床医学5+3儿科学的特点和基本情况
临床医学5+3儿科学的特点和基本情况临床医学5+3儿科学是指临床医学专业学习5年,之后进一步专攻儿科学3年,成为儿科医生。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专科,主要专注于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研究和治疗各种儿科相关疾病。
以下将详细介绍临床医学5+3儿科学的特点和基本情况。
一、特点:1.年龄特殊:儿科的特点主要是研究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这个年龄段的患者和成人患者相比存在许多差异。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和掌握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便能够更好地为其提供医疗服务。
2.疾病类型广泛:儿科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先天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过敏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等。
儿科医生需要有广泛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辨别和判断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罕见病,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心理疏导:儿科医生需要具备与儿童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因为孩子往往对医疗过程和治疗措施感到恐惧和焦虑。
儿科医生需要倾听和理解患儿和家长的情感需求,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和支持。
4.诊治综合性:儿科医生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儿童健康检查、疫苗接种、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还需要进行儿童特定的体格检查、发育评估、心理发育评估等。
儿科医生还需要有手术技能,能够进行儿童手术治疗。
5.研究和科研:儿科医生除了进行临床工作外,还要积极参与儿科相关的科研工作,探索儿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推动儿科医学的发展。
儿科医生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二、基本情况:1.学科设置: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下,临床医学本科一般为5年制,学生将学习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技能。
毕业后,选择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可以选择专攻不同的专科,如儿科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如果选择专攻儿科学,需要再学习3年。
2.教学内容:临床医学5年期间,学生将接受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等在内的广泛的学科知识培训。
儿科基础知识
10、临床表现
主要集中在小年龄儿童,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 反应差,往往表现为体温不升,不哭,纳差,表情 淡漠,且无明显定位症状和体征。婴幼儿常患急性 感染性疾病,由于免疫功能差,感染容易扩散甚至 发展成败血症,病情发展快,来势强,凶险。
三、小儿年龄分期和保健原则
(一)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共40周 或280天,前8周为胚胎期,是胎儿发育 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到外界不利因素 影响,包括感染、创伤、滥用药物、接 触放射性物质、毒品,以及营养缺乏, 严重疾病和心理创伤等都可能影响胎儿 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或宫 内发育不良等。
(二)、围生理期
1、通过遗传质询、产前诊断、新生儿先天性代谢 病的筛查等手段和方法,降低早产、异常产、宫内 生长迟滞及感染的发生。 2、坚持胎儿定期监测,提高接生技术,加强出生 时新生处理,预防和及时处理产伤、窒息及感染等。 3、重视初生新生儿的护理,喂养以保证平安度过 出生后的第一周。
(二)新生儿期
2、生理
年龄越小,生长越快,因而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 总量,相对地都比成人高。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 脉搏和呼吸次数也比成人快,婴儿时期尤其如此。
3、免疫
小儿皮肤、粘膜娇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也都不 如成人健全,防御能力差,所以小儿易受各种感染。 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故新生儿时IgM量低,易 患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期IgA缺乏,易患呼吸 道及胃肠道感染。
研究宗旨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儿科学也不断向更深专业的三级学科细化发 展,同时也不断派出新的专业。以系统划分如呼吸、消化、循环、神 经、血管、肾脏、内分泌等,此外还有小儿传染病、急救医学的特殊 专业。还有小儿外科则为外科学下的三级学科。上述学科虽然在分类 上与内科学相似,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很大应予以 注意,不能混淆或替代。 新生儿医学和儿童保健医学是儿科学中最具特色的学科,是其他 学科极少涉及的,新生儿期的死亡率仍然非常高,占婴儿死亡率的 60%--70%。新生儿疾病的种类和处理方法与其他时期有诸多不同,是 一个非常时期;而儿童保健医学则是研究儿童各时期正常体格生长, 智能和心理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通过各种措施促进有利因 素,防止不利因素,及时处理各种偏离,异常,保证小儿健康成长。 近年来发展出了围生期医学。实际上围生期医学是介于儿科学和妇科 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一般按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由于 此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颇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而且与妇产科的工 作有密切联系,需要两个学科的积极合作来共同研究处理这一时期的 问题。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
儿科学的特点范文儿科学(Pediatrics)是医学科学中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领域。
儿科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专门性和综合性:儿科学着重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问题和疾病,是医学中的一个专门且独立的学科。
与成人医学相比,儿科学需要综合运用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全方位地考虑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问题。
2.生长发育的关注:儿科学注重研究儿童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体格、智力、心理、性格等各个方面。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异常情况,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疾病防治的重点:儿科学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
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生理特点,他们对一些疾病的易感性、感染方式和病理表现都有所不同。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确保儿童的健康。
5.团队合作的协调性:儿科医生通常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如儿科护士、营养师、心理医生等密切合作,共同照顾儿童的健康。
儿科医生还需要与其他科室的医生进行合作,如外科医生、神经科医生等,协调处理儿童复杂的疾病和手术治疗。
6.敏感性和温情性: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敏感性和温情性,关心患儿的身心健康。
他们需要善于与儿童进行交流,使用适合儿童年龄的语言和方法,让儿童感到安全和舒适。
儿科医生还需要善于处理患儿的情绪和家长的焦虑,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总之,儿科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具有专门性、综合性和面向儿童的特点。
儿科医生不仅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疾病特点,也需要关注儿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与患儿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团队合作和温情护理,促进儿童健康和幸福的成长。
儿科学知识点详细剖析
儿科学知识点详细剖析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与治疗的学科。
本文将详细剖析儿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儿童疾病以及儿科治疗手段等内容。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理生长发育:在儿童早期生长过程中,身高、体重、牙齿、听觉、语言等方面的发育是重点观察的指标。
例如,正常儿童一岁时身高一般是出生时的1.5倍,两岁时是出生时的2倍。
2.性征发育:青春期是指孩子从儿童转变为成年人的过程。
在性征发育期间,儿童会出现身体上的变化,如乳房发育、月经开始等。
二、常见儿童疾病1.感染性疾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较容易感染病菌,如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及时注意个人卫生、接种疫苗等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2.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在儿童中比较常见。
过敏体质的儿童容易对环境中的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如花粉、宠物、尘螨等。
3.消化系统疾病: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炎、便秘、腹泻等。
这些疾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措施得到缓解和治疗。
4.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癫痫等。
对于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三、儿科治疗手段1.药物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体重、年龄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进行监测,调整剂量。
2.物理治疗:包括理疗、康复、针灸等手段。
例如,对于运动障碍的儿童,可以通过物理治疗来促进康复。
3.手术治疗:在部分儿童疾病的治疗中,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肾脏畸形等。
手术治疗需要儿科医生团队的专业技术和仔细的术前术后护理。
4.心理治疗:对于心理疾病的儿童,心理治疗是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儿童缓解焦虑、纠正不良行为。
在儿科学领域,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注重儿童个体差异,并在治疗中考虑到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此外,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需要了解一些儿科学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就医。
儿科医学教材
儿科医学教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科医学教材:
1.《儿科学》(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这是一本全面的儿科教材,涵盖了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
它是许多医学院儿科学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
2.《儿科学教程》(The Harriet Lane Handbook):这是一本被广泛使用的儿科学手册,重点介绍了儿科诊断、治疗和急诊管理。
3.《儿科诊断学》(Pediatric Diagnosis: Interpretation of Symptoms and Signs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这本教材提供了对儿科症状和体征的解释和诊断方法,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儿童疾病。
4.《儿科营养学》(Pediatric Nutrition):这是一本关于儿童营养的教材,涵盖了儿科营养需求、喂养方法和常见的营养问题。
5.《儿科心脏学》(Pediatric Cardiology):这本教材详细介绍了儿科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病的管理。
6.《儿科神经学》(Pediatric Neurology):这本教材专注于儿童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脑瘫、癫痫和神经发育问题等。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儿科医学教材,可以根据特定的儿科领域或课程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
儿科学
2.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机能: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成熟。
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胃肠道、肾脏、正常值)
3.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的反应随年龄而不同。
展望: 展望:
遗传学研究。 遗传学研究。 基因 基因表达
我国儿童死亡率的变化
70 60
新生儿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0
死亡率 %0
40
30
20
10
0 1991年 1993年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我国儿童死亡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婴儿死亡率 ( 1 岁以下 )
200
%0 100 0 澳大利亚 巴西 中国 埃及 印度 日本 尼日利亚 罗马尼亚 泰国 英国 美国
第一章
•
思考题Βιβλιοθήκη 小儿年龄如何进行分期? 小儿年龄如何进行分期? 各期特点如何? 各期特点如何? 概念\填空 判断对错\简述 填空\判断对错 简述\选择 概念 填空 判断对错 简述 选择
胎儿期: 胎儿期: (Fetal Period) Period) 从受精卵形 成 到出生( 到出生(脐 带结扎)。 带结扎)。
生理特点
疾病特点
保健原则及重点 • 孕母足够营养, 孕母足够营养, 愉快 心情,戒烟、 心情,戒烟、酒 • 预防孕期感染 • 慎重用药 • 避免接触放射线,有 避免接触放射线, 害物质等 • 产前筛查(必要时) 产前筛查(必要时)
儿 科 学 (Pediatrics) Pediatrics)
《儿科学》第9版—儿童保健
《儿科学》第9版—儿童保健《儿科学》第9版是一本致力于儿童保健的权威教科书。
本书内容
涵盖了儿童健康、疾病预防、早期干预等各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更
全面地了解儿童保健知识,提高对儿童健康的关注和护理水平。
第一章:儿童生长与发育
在本章中,我们将介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的
生长发育是保健工作的基础,了解这一过程对于制定科学的保健计划
至关重要。
第二章:儿童营养与饮食
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童的营养需求和饮食习惯。
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
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们应该重视孩子的饮食问题,保
证其获得充分的营养。
第三章:儿童常见疾病预防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识别方法。
提前预防疾病、早期干预有助于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孩子的
健康成长。
第四章:儿童心理健康
本章重点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心理成长、情绪管理等方面。
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家长和教师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
第五章:儿童安全与防护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儿童安全及防护知识。
儿童的安全是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要做好儿童的安全防护工作,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通过学习《儿科学》第9版,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儿童的保健知识,提高对儿童健康的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事关个人,也关乎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
愿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儿科学总论
成熟
5. 窒息
6. 遗传及先
天性疾病
保健原则及重点 • 加强围产期保健,
提高助产水平 • 注意护理,喂养,
保暖,预防感染 • 建立新生儿家庭
访视制度 • 新生儿筛查 PKU,
克汀病,髋关节半 脱位等
新生儿死亡率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至1/2, 第一周新生儿的死亡数约占新生儿死亡数的70%。
婴儿期 Young Infancy 生后至1周岁 包括新生儿期
1947年,AAP创建了《pediatrics》杂志。
儿科学发展历史(二)
国内:《皇帝内经》-儿科病症记录 • 《史记》-首次提到“小儿医” • 唐朝-专设儿科 • 宋明清时代-许多小儿著作 • 1943年儿科学著作《实用儿科学》首版 • 建立各级儿保组织及结构
第二节 儿科学的特点
儿童是一个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
➢胎儿器官迅速成长,功能逐渐成 熟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具有气体交 换功能,具有生存能力
妊娠晚期:28W——出生
➢肌肉发育,脂肪积累,体重迅速 增加
新生儿期 Neonatal Period
出生至生后28 天
新生儿期
生后脐带结扎——28d
➢内外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适应内外环境, 独立生活
1.自主呼吸建立
免疫: 较年长儿和成人差,易被感染,因此预防重 要
临床方面 1、疾病的种类 2、临床表现 3、诊断 4、治疗 5、预后 6、预防
病种有特异性,与成人不同。各年龄组临 床表现也有特殊性。变化快,表达差,定位 不明确。
治疗讲究全面性,护理和支持疗法不可忽 视,药物需按体重计算。
第三节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儿科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展历史(一)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儿科学简答题资料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科学的简答题资料:
1. 什么是儿科学?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学科,包括儿童生理发展、儿童疾病、儿童预防保健等方面。
2. 儿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儿科学家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同时负责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他们也在儿童预防保健和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进行疫苗接种、进行早期疾病筛查等。
3. 儿科学中的常见疾病有哪些?
儿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感冒、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
问题(如腹泻、呕吐)、皮肤问题(如湿疹、疹子)、发热、耳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此外,儿科学也涉及一些更
严重和复杂的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4. 儿科学中的特殊领域有哪些?
儿科学中有一些特殊领域需要专门的专家处理,包括:新
生儿科学(专注于新生儿的健康和护理)、儿童心脏科学(专注于儿童心脏疾病)、儿童神经科学(专注于儿童神
经系统相关疾病)等。
5.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儿科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调
查等。
临床观察主要通过对儿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来获得相关数据。
实验研究则
通过动物模型或体外实验进行,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
寻找相关治疗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调查儿童群体中
某种特定疾病的发生率、分布等情况,以了解疾病的流行
特点和预防控制策略。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简答题资料,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需深入了解儿科学的相关知识,请参考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医生。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pediatrics)就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得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得临床医学学科,就是全面研究儿童得一门非常重要得专业课程,就是临床医学生必修得一门课程。
胎儿期(fetal period):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就是指产前、产时与产后得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婴儿期(infant period):胎儿脐带结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
幼儿期 (toddler’s age):1岁到3岁。
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3岁至6~7岁,幼儿教育时期。
学龄期(school age):6~7岁到12~13岁,小学学龄时期。
青春期(adolescence):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一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液体疗法:通过补充液体来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得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得一种治疗方法。
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得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得目得。
食物得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得热力作用(TEF):食物中得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得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得能量,如氨基酸得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得能量消耗,称为食物得热力作用。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就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得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得参考值,包括4项营养水平指标:估计平均需要量(EARs)、推荐摄入量(RNIs)、适宜摄入量(AIs)、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s)。
儿科学(Pediatrics)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14
• 先天性畸形 ➢ 措施 • 护理非常重要
PPT学习交流
8
婴儿期 (Infant)
➢ 时间
• 从出生到生后1周岁之前
➢ 特点
• 生长发育迅速
• 系统器官功能未完善
• 抗感染能力较弱 ➢ 措施
• 注意营养
• 按时预防接种
PPT学习交流
9
幼儿期 (Toddler)
➢ 时间 • 自1岁到满3周岁之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减缓,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加; • 营养需求较高与消化功能不完善相矛盾; • 对危险的识别和自我保护能力有限。
➢ 措施 • 预防外伤、感染; • 合理营养。
PPT学习交流
10
学龄前期 (Preschool)
➢ 时间 • 自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
➢ 特点 •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 知识面不断扩大; • 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逐步形成。
• 胎儿期:孕期第9周起至出生,胎儿发育阶段。
➢ 特点
• 容易受母体或外界不良因素作用而影响胎儿的生
长发育,导致流产、畸形、宫内发育不良等。
➢ 措施
• 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
PPT学习交流
7
新生儿期 (Neonate)
➢ 时间 •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到28天。
➢ 特点 • 适应宫内外环境的变化
• 分娩过程的损伤、感染
PPT学习交流
4
临床医学方面
➢ 疾病种类 ➢ 临床表现 ➢ 诊断 ➢ 治疗 ➢ 预后 ➢ 预防
PPT学习交流
5
胎儿期 新生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儿科学对儿童的概念界定
儿科学对儿童的概念界定儿科学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健康与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其概念界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儿童的定义儿科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儿童,但儿童的界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儿童是指从出生到青少年期结束(一般为18岁左右)的人群。
此外,还有按照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来定义儿童的概念,如按照固定的生理发育阶段划分: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婴儿(1个月至1岁)、幼儿(1岁至3岁)、学龄前儿童(3岁至6岁)、学龄儿童(6岁至12岁)和青少年(12岁至18岁)。
二、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儿科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生长发育:研究儿童从胚胎时期到成年期身体、智力和心理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及与各个阶段相关的特征和问题。
2. 儿童健康与疾病:研究儿童的健康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各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儿童营养与饮食:研究儿童的营养需求和摄入,以及饮食习惯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4. 儿童行为与心理:研究儿童的行为和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和问题。
5. 儿童预防保健: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疾病筛查等。
6. 儿童医疗技术和服务:研究适用于儿童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模式,以提高儿童医疗质量和效果。
三、儿科学的特点儿科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儿科医学与成人医学有明显区别:儿科医学在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上与成人医学有明显差异。
由于儿童生长发育迅速且器官结构尚不完善,对于疾病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不同于成人。
2. 儿科医学需综合多学科知识:儿科学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儿科医生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综合能力,如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营养、行为与心理问题等。
3. 儿科医学需注重生长发育状况:对于儿童来说,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儿科医学需关注儿童的生长曲线、发育里程碑等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生长发育异常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极低出生体重儿: <1500g ④ 超低出生体重儿:<1000g ⑤ 巨大儿:>4000g
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 外观特点
部位 皮肤 头发 耳壳
足月儿
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 毛少 分条清楚 软骨发育好,耳舟 成形、直挺
早产儿
绛红、水肿、毳毛多 细、乱、软如绒线头 软、缺乏软骨可折叠, 耳舟不清 未达到指、趾端 足底纹理少 无结节或结节<4mm
每日除牛乳外需水量=(150-110)*体重
将全天牛乳量分5次喂养,2次喂奶之间 可喂水 以上公式适于婴儿期,年龄每增长3岁, 减去41.8KJ(10kcal) 1~3岁:100kcal 4~6岁:90kcal 7~9岁:80kcal
辅助食品添加的原则
• • • • • 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细到粗 有一种到多种 循序渐进,逐渐增加
性磷酸酶增高,血清25-(OH)D3降低,钙 磷乘积<25
激期(活动期)
• 骨骼改变 ① 头部畸形【颅骨软化:(3~6个月)方颅: (8~9个月)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出牙延 迟】 ② 胸廓畸形(1岁左右)【肋骨串珠;肋膈沟; 鸡胸或漏斗胸】 ③ 四肢【腕踝畸形(“手镯征”或“脚镯 征”);下肢畸形(“O形”腿或“X”形 腿)】 ④ 脊柱 后凸 ⑤ 骨盆 扁平
① ② ③ ④
气管内插管: 羊水、胎粪吸入 窒息太长时间 胸廓扩张效果不好或仍然发绀者 拟诊膈疝者
药物治疗 ① 肾上腺素1:10000 0.1~0.3ml/kg
② ③ ④ ⑤ 扩容剂 碳酸氢钠 5% 3~5ml/kg 盐酸纳洛酮 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 有循环衰竭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 定义 2. 临床分度 3. 处理
临床表现
• 胎儿宫内窒息
胎动增加 胎动减少甚至消失
•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和分度 ① 青紫窒息:皮肤呈青紫色
② 苍白窒息(重度窒息):皮肤呈白色,心音 弱,肌张力低下,反射消失或迟钝
•Apgar评分
体征 分值
0
分值
1
<100 慢,不规则 四肢略屈曲 身体红,四肢 青紫 有些动作如皱 眉
分值
2
>100 四肢活动 四肢活动 全身红
定义
• 一种因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缺乏能量 和(或)蛋白质】而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临床表现
• 体重不增或下降
• 皮下脂肪减少【腹部 肢 面颊 】 躯干 臀部 四
• 身高
并发症
• 营养性贫血 •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维生素A缺 乏,缺锌】 • 感染 • 自发性低血糖【最严重并发症】
主要病因
• 喂养不当 • 疾病因素 • 需要量增加
治疗
• 加强护理 • 祛除病因 • 调整饮食
能量供给【轻度:60~80kcal; 中重度:45~55kcal 】 饮食选择{易消化、高能量、高 蛋白质} 鼻饲或滴管或直接母乳喂养
• 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胃蛋白酶合剂】 • 并发症的治疗{治疗继发感染;纠正水、 电解质紊乱;合并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 乏同时治疗} • 支持疗法
• 全身肌肉松弛 • 大脑皮质功能异常
血生化检查:血清钙降低,血磷明显降低,碱 性磷酸酶明显增高,1,25-(OH)2D3下降, 钙磷乘积<30 X线改变:毛刷样,杯口状改变
恢复期
血生化检查:血清磷钙浓度恢复正常,钙磷乘 积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
后遗症期
2岁以后,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骺X线检 查正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维生素D缺乏
1. 2. 3. 4. 5.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因 诊断要点 治疗
定义
• 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 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导致 以骨骼改变为特征的慢性营养性疾病。 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
临床表现
初期(活动早期)
三症状一体征
多汗,烦躁 不安,夜惊, “枕秃”
血生化检查:血钙正常或稍降低,血磷降低,碱
出生时:34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15岁:54~58cm
胸围
出生时:32cm 1岁:46cm 1岁后: 胸围-头围=岁数-1
骨骼生长发育
后囟:6~8周闭合 前囟:1~1.5岁闭合 出生时为 1.5~2.0cm 颈椎前凸(3个月 ) 胸椎后凸(6个月 ) 腰椎前凸(1岁)
维生素D治疗
新生儿概述
• 新生儿: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 围生期:自妊娠28周到出生后7天。
新生儿分类
① ② ③ 根据胎龄 足月儿:满37~42周 早产儿:满28~37周 过期产儿:满42周或以上
根据体重
① 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4000g ② 低出生体重儿:<2500g
病因
• • • • • 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 日光照射不足 维生素D摄入不足 生长过速 疾病及药物因素
诊断要点
• 维生素D缺乏病史,临床表现及血生化、 X线检查,好发年龄(婴儿期)、诊断 标准【血清25-(OH)D3水平、血清1, 25-(OH)D3水平】
治疗
活动期治疗
• 补给维生素D,以口服为主【2000~4000U/
① ② ③ ④ 保暖 摆好体位 布卷垫高2~3cm 吸净口、鼻、咽粘液 触觉刺激 拍打足底,摩擦婴儿背
通气复苏步骤
• • 无自主呼吸或心率<100/min
面罩加压给氧 通气频率40~60/min 吸呼=1:2
15~30s后
胸外按压心脏30s,胸骨体下1/3处,频率 100~120/min,每按压3次正压通气1次,按压深度 2~3cm
身长和身高—骨骼发育
新生儿:50cm 1周岁:75cm 2周岁:85cm 2~12周岁身长=年龄*7+70(cm)
【拓展】 上部量: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的长度
出生时{上部量>下部量},中点在脐上 12岁时{上部量=下部量},中点位于耻骨联 合上缘
头围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惊厥
手足搐搦
喉痉挛
• 隐性体征 面神经征 腓反射征 陶瑟征
治疗
【治疗原则:控制惊厥,解除喉痉挛,迅速补充钙剂】 急救处理 迅速控制惊厥或喉痉挛---地西泮0.1~0.3mg/kg 苯巴 比妥5~8mg/kg 10%水合氯醛40~50mg/kg 吸氧
钙剂治疗
葡萄糖酸钙5~10ml+10%~25%葡萄糖溶液10~20ml 缓慢静脉注射(>10min)
能增强婴儿免疫力,降低患病率 哺育方便、经济
增进母婴的情感交流,利于母亲产后的 恢复
混合喂养的方法
1. 补授法:先喂母乳,然后补充牛乳或 其他代乳品
2. 代授法:不能按时晡喂,可用牛乳或 其他代乳品每日一至数次代替母乳
婴儿奶量的计算
每日所需8%糖牛乳总量=110*体重
每日所需总液体量=150*体重
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岁数-1
牙齿的生长发育
乳牙的萌出时间:6个月(4~10个月) 出齐时间:2~2.5岁
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月龄-4~6
第1恒磨牙萌出时间:6岁左右 第2恒磨牙萌出时间:12岁左右 第3恒磨牙萌出时间:18岁以后 或终身不萌出
小儿的发育秘诀
一哭二喉三咿呀,四月哈哈想妈妈 五抓六坐握足玩,七滚八爬叫爸妈 十站对指十二走,看图说话在十八 两岁跑跳学唱歌,三岁学穿鞋和袜 长成娇娃别娇他
•8个月以 •第一 •生后 上 次出生 2~3天 到2个月 •易感儿 •第二 •6~7个? 次1个 月 •8~12个? •第三 次6个 月
能量需要和代谢
基础代谢 动作和活动所需 食物热效应【事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生长发育所需{是与成人最大的区别} 排泄消耗
婴儿喂养
母乳喂养【最理想】 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
几百嘛?
已结
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 免 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混 疫 减毒活疫苗 合制剂 原 糖丸 初 种 年 龄 •2个月以上 •第一次2个 月 •第二次3个 月 •第三次4个 月 •3个月以 上 •第一次3 个月 •第二次4 个月 •第三次5 个月
麻疹
乙型肝 结核病 炎
麻疹减毒 乙型疫 卡介苗 活疫苗 苗
• 从出生至满1周岁,又称乳儿期 • 生长发育最迅速
• 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和及时添 加辅食、实施计划免疫和预防感染
① 自1周岁后到满3周岁 ② 意外伤害 ③ 加强安全护理
① 自满3周岁至6~7岁 ② 理解力逐渐加强,好奇、好模仿 ③ 有关免疫反应的疾病做好预防
① 自6~14岁 ② 智能发育更加成熟 ③ 重视教育
评价指标
体重—反应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
出生时
3月龄 6kg;出生 时的2倍
1周岁
2周岁
3kg
9kg;出生 12kg;出 时的3倍 生时的4倍
生后1~6个月的体重=出生时的体重+月龄 *0· 7(kg) 生后7~12个月的体重=6+月龄*0· 25(kg)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年龄*2+7(8)kg
出生时不存在而后逐渐出现并终生不消 失的反射: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腱反射
新生儿常见特殊生理状态
1. 生理性体重下降 2. 生理性黄疸 3. “马牙”和“螳螂嘴”
4. 乳腺肿大或假月经【受雌激素影响】 4~7天出现 5. 新生儿红斑及粟粒疹
新生儿窒息
1. 定义 2. 临床表现 3. 治疗
定义
• 新生儿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原 因引起气体交换障碍造成低氧血症、高 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定义(HIE)
• 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 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 损伤。多发生于足月儿,临床上以神志 改变、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为其特征。
添加辅助食品的顺序
• 生后15天:鱼肝油滴剂 • 3~4周:新鲜水果汁或蔬菜汁 • 4个月:菜泥 • 5个月:烂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