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代铜镜看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铜镜中的道教思想——东汉铜镜鉴赏

中国古代铜镜中的道教思想——东汉铜镜鉴赏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铜镜作为我国古代的艺术品,不仅能够表达创作人的创作理念,更为后世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风俗提供了更多的素材。

在我国,人们通常会将一些难以理解或是信仰的事物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创作。

作为古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铜镜在艺术加工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充当着一个载体。

从目前我国已经出土的铜镜文物看,汉代的铜镜是数量最多的。

由此可见,汉代的铜镜发展速度较快,是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关键时期。

并且,汉代铜镜背部纹理和框架纹路极具特色。

研究这些纹路和纹理,能够更好地掌握当时的风土人情。

以下便通过分析东汉铜镜的方式,对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和发展中蕴含的道家思想展开具体研究。

1 道教铜镜的发展历程在了解道教铜镜发展历程之前,要先了解一下道教。

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道家,其本质思想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而作为道家的进一步延伸,道教在继承道家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道教存在的意义,即追求长生,这同样也是人类最为常见的愿望。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铜镜作为一种常见的日用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最为突出的就是影响了铜镜的纹饰、纹理和纹路。

前起春秋,后至明清,铜镜上都或多或少地含有我国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思想,并且由于朝代的不同,铜镜的特点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铜镜,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较为简单、轻巧,整体精致。

而到了两汉时期,道家铜镜发展步入了鼎盛时期,各式各样的铜镜取代了简单轻巧的铜镜,丰富、奇异成了整体的特点。

道教铜镜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是两汉时期,这主要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制定和遵行黄老(黄帝和老子)的思想,进而使道教铜镜在两汉时期得以发展。

再到三国魏晋时期,这是道家铜镜发展的短暂衰落期,此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道家铜镜步入了停滞期。

往后的隋唐,道家铜镜更加明艳、辉煌,整体大气,可谓富丽堂皇。

道家铜镜在两宋期间向着委婉、纤细的方向发展,辽元则偏向于粗犷。

古代铜镜的文化内涵与收藏规则

古代铜镜的文化内涵与收藏规则

古代铜镜的文化内涵与收藏规则古代铜镜作为中国传统的文物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铜镜在中国历史上的使用可追溯至商周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镜在中国文化中逐渐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首先,古代铜镜在文化内涵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和审美情趣。

古代铜镜在制作工艺上非常精湛,往往可以体现出浓厚的汉唐风格,美轮美奂的图案和纹饰使古代铜镜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品。

同时,铜镜制作的图案还常常融入了道教、佛教等宗教元素,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

其次,古代铜镜在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铜镜作为古代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用具,见证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和社会风貌。

通过研究古代铜镜,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文化风貌和思想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的兴衰和发展轨迹。

另外,古代铜镜在收藏规则方面也有一定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鉴赏者在收藏古代铜镜时需注意铜镜的真伪和品质。

由于古代铜镜的仿制品较多,鉴别真伪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般来说,真品铜镜铸造精细,纹饰清晰,色泽均匀,没有明显的瑕疵。

其次,收藏古代铜镜要谨慎选择,尽量选择保存完好、款式独特、历史意义重大的作品。

古代铜镜的品质和历史价值将直接影响到其收藏和投资的效果。

除此之外,古代铜镜的保存和展示也是收藏规则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由于古代铜镜的制作材质较为特殊,需要避免日晒雨淋和接触化学物质,以防铜镜表面氧化腐蚀或变色。

同时,在展示古代铜镜时最好使用专门的展示架或展柜,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或磨损。

总的来说,古代铜镜作为中国传统文物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对于了解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在收藏古代铜镜时,需注意铜镜的真伪和品质,并谨慎选择保存完好的作品,做好保存和展示工作,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研究古代铜镜,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是中国铜镜的重要遗址之一,也是临泽古代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这些铜镜大多数是汉代时期的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这些铜镜在形状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些镜面呈圆形或方形,有的则是尖形或轮形。

其形状精确而简洁,充满了美感和艺术魅力。

这些形状的铜镜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独特的
设计,展示了汉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铜镜在纹饰上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些铜镜镜面上镶嵌有各种图案,如凤凰、龙、神兽等,这些图案栩栩如生,栩栩如生,非常细腻。

一些镜子的边缘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如云纹、莲花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而且富有象征意义,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美、幸福
和鸿运的向往。

这些铜镜在制作工艺上也非常精湛。

每个铜镜都是用优质的青铜制成,经过精确的打
磨和抛光,使镜子的表面光滑而明亮。

在制作过程中,还要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如镀金、镀银等,使铜镜的质感更加丰富。

这些汉代铜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

铜镜在
汉代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富人和贵族才能拥有。

这些铜镜的存在证明了临泽县在汉代时期
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文化水平。

通过欣赏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的历史和文化,同
时也能够感受到古代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展示。

这些铜镜是临泽县文化遗产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创
造力,还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山东即墨出土两汉铜镜赏析

山东即墨出土两汉铜镜赏析

山东即墨出土两汉铜镜赏析
【实用版】
目录
一、山东即墨简介
二、两汉铜镜的出土背景
三、两汉铜镜的赏析
四、结语
正文
一、山东即墨简介
即墨市位于中国山东省青岛市境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即墨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交通要道,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两汉铜镜的出土背景
近年来,在山东即墨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两汉时期的铜镜。

这些铜镜造型精美,工艺精湛,为研究汉代青铜器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三、两汉铜镜的赏析
1.造型特点
两汉铜镜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方形和菱花形等。

圆形铜镜是最常见的,其造型源于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观念。

方形铜镜则体现了汉代人对于方形的崇尚。

菱花形铜镜则是受到当时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2.纹饰特点
两汉铜镜的纹饰主要有几何纹、动物纹、人物纹和神话传说纹等。

几何纹以同心圆、云雷纹和夔龙纹等为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动物纹
以四神兽和十二生肖等为代表,展现了汉代人对于动物的崇拜。

人物纹则以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如西王母、东皇太一等形象,充满了神秘色彩。

3.铭文特点
两汉铜镜的铭文多为吉祥语和祝愿语,如“长生不老”、“永寿无疆”等,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四、结语
山东即墨出土的两汉铜镜,无论是从造型、纹饰还是铭文方面,都为我们展现了汉代青铜器的独特魅力。

古代铜镜中的历史与文化

古代铜镜中的历史与文化

古代铜镜中的历史与文化摘要:铜镜自它四千多年前出现以来,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已经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融入了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因此古代铜镜不仅浓缩着文化,还见证了历史发展。

关键词:铜镜;文化意蕴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7-0-01一、铜镜体现着古人审美拿古代铜镜与现代玻璃镜子相比,前者虽然不及后者清晰,但是其身上的艺术性绝对是后者比不上的。

汉代早期,铜镜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繁缛细密的龙凤蟠螭纹饰变为卷草纹、星云纹、吉语,出现了草叶纹镜、星云镜及各种铭文镜。

到了唐代,铜镜体现了盛唐风韵的华丽气象,纹饰以麒麟、奔马、鸾凤、吼狮及西域传进的各种花卉、不知名的或奔或卧的怪兽等为主。

铜镜身上的装饰纹路,直接代表着古人的审美眼光。

纹饰工艺,既反映了铜镜的主题内涵,也是铜镜最具美学价值的部分。

它涵括了各种几何、动植物、神兽仙人、民间故事、生活百态、祈愿祝福等,有些精美的可媲美画作,或映照出各种社会内容。

纹饰各具时代特征:殷商时期多用叶脉纹、平行线纹、多圈凸弦纹等;西周时期多用重环纹、鸟兽纹等;春秋战国时期多用山字纹、凤鸟纹、蟠螭纹等;汉代除继续沿用战国镜纹饰外,最流行的纹饰有规矩纹(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连弧铭文纹、蝙蝠形柿蒂连弧纹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多用兽纹、变形四叶纹、瑞兽纹等;隋唐时期多用瑞兽纹、四神纹、花鸟纹、宝相花纹、海兽葡萄纹、十二生肖像纹等;五代以来由于政局变化,铜镜铸造也有明显的时代差异和独特的民族风格;至明代铜镜铸造业已是江河日下,逐渐被实用的玻璃镜所代替了。

二、神秘的制镜技艺古代铜镜除了高超的艺术性外,还有着浓厚的神秘色彩,在铸造工艺、合金配比等方面都值得琢磨和研究。

除了那精美的铸帛工艺和纹饰令人赞美,防锈工艺之精妙也深受推崇:即使深埋地下数千年,至今仍不锈蚀,着实是个不解之谜。

据介绍,早在《周礼·考工记》中就记载了制作铜镜的合金比例:“金锡半谓之鉴隧之齐”,即铜50%、锡50%。

对汉代四神铜镜的文化内涵及思想背景的认识

对汉代四神铜镜的文化内涵及思想背景的认识

对汉代四神铜镜的文化内涵及思想背景的认识作者:孙峥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06期摘要:以四神纹饰为主题的铜镜出现于西汉末期王莽时期,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这一类铜镜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和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西汉末期流行阴阳灾异思想、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两漢之际王莽时期和东汉时期的谶纬迷信、神仙升天的思想,这些文化思想是导致四神铜镜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铜镜本身是不能反映出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的,但铜镜带上纹饰就另当别论了。

以四神纹饰为主题的铜镜所反映的思想应包括有镇妖避邪、祈盼祥瑞和升天求仙。

因为古人照镜时,认为镜中反映出的是人的形象,本人的灵魂会附在铜镜中,所以用四神保护,避免邪魔侵害。

总之,这些汉代当时的主流思想一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早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大地上就已经有了广泛的传承,它是作为古代中国的一种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而存在的。

阴阳五行学说中大都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认为物质世界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推动完成的。

而且还认为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物质元素是金、木、水、火、土这5种,它们是不可缺少的。

这5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是相互生成、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

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等很多方面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而发展起来的。

阴阳五行学说在很多的古典书籍中都有被提到,如《尚书·洪范》中提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古代铜镜文化的价值与对现代人的启示

古代铜镜文化的价值与对现代人的启示

古代铜镜文化的价值与对现代人的启示一、铜镜之光,沉思于古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器具,它代表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标准、文化追求和生活方式。

在古代的几千年里,铜镜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

考古学家通过发掘出土的铜镜,揭示了古代社会的许多文化信息,包括社会结构、工艺水平、宗教信仰等。

中国的铜镜最早可以追溯到商朝,而制造铜镜的技术,也是属于青铜器时期的技术范畴。

从古至今,铜镜的制作工艺经历了中国的多个朝代和时期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明清时期,铜镜的制作更加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考古学家在发掘出土的铜镜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文化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一些文化变化和发展。

比如在战国时期,铜镜上常常镶嵌着精美的珠子,有些镶满宝石,有些则用银线镶嵌出固定的图案和文字,这说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对美的追求程度日益提高。

二、历史沉淀,反思于今古代铜镜文化作为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遗产,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同时也蕴含了许多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因此,古代铜镜文化对现代人有着很大的启示和价值。

1、审美追求古代铜镜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于美的长久追求和追逐。

在古代,铜镜作为一种必需品,不仅是人们化妆和打扮的重要工具,更是一种美的象征。

人们常常把自己看做一个镜子中的形象,这种审美观念深深植根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中。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美的关注和追求也越来越高了。

古代铜镜文化激发了现代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的兴趣,同时也带来了美学领域的启示和研究挑战。

2、人文关怀古代铜镜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蕴含了很多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中国古代文化中讲求“丰衣足食”,但同时也非常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充实。

古代铜镜文化中所体现的美和健康,就是人们对于自身身心健康、精神健康的衷心期望。

在现代社会中,正是因为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浅析汉代铜镜纹饰中的人文思想特征

浅析汉代铜镜纹饰中的人文思想特征

浅析汉代铜镜纹饰中的人文思想特征作者:刘诗陈碧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5期摘要:汉代铜镜装饰艺术是当时科技水平、社会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等的综合体现。

汉代铜镜种类繁多,纹饰精美,铭文丰富,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纹饰同时也反射出汉代人对富贵、亲情、爱情、长寿及美好生活的期待。

关键词:汉代铜镜纹饰人文思想在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汉代青铜器已处在衰退期,但汉代铜器制造业规模依然很大,铜器制品数量和种类非常多。

这一时期留下的青铜器精品,彰显汉代在青铜器铸造技术方面卓越的艺术成就。

汉代青铜器已逐渐失去礼器意义,在造型上基本摆脱了商周时期神秘、厚重的风格,器形显得更加灵动、精巧,以适应现实生活需要。

两汉一统的政治局面,带来繁荣的经济文化和广泛的交流沟通,中华文化日趋统一,作为日用青铜器,铜镜得到空前快速发展和进步。

两汉时期铜镜装饰艺术主要在纹饰处理上打破了战国时期的形式单一化,尤其是抽象纹饰与具体形象纹饰相互运用,铭文、图式及几何装饰纹巧妙结合,动物纹和人物纹表现生动等方面都极具时代特色。

在表现技法上突破了战国时期单线勾勒的局限,综合运用浅浮雕、高浮雕,装饰纹样华美动人,空间立体层次上更加丰富多变、错落有致。

一、汉代铜镜纹饰的种类汉代铜镜纹饰样式繁复、形制多样、做工精良、纹饰优美,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珍品。

西汉时期著名的铜镜品类有昭明镜、草叶纹镜、星云镜和四神博局镜等。

镜体较战国镜稍厚,纹饰也更加精美。

新莽时期铜镜铸造非常规整、细腻,并出现了浮雕工艺,为历来藏家所重视。

汉镜装饰题材颇为丰富,尤其是铭文的出现,使铜镜装饰艺术出现了一种新气息。

这时期铜镜铭纹大多十分简短,多是吉祥用语,亦称吉语镜。

汉镜纹饰主要种类有四神纹镜,动、植物纹镜,铭文纹镜,规矩镜,草叶纹镜,连弧纹镜等。

最具有代表性的纹饰有四种:(一)四神纹饰四神,一般指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

汉代铜镜中神兽镜、博古镜、画像镜都能看到以四神为题材装饰纹样和文字,早期纹饰简单清晰,将夸张与写实很好地结合起来,以生动有张力的线条刻画出四神形态,使欣赏者产生震撼,从而引起关注、兴趣及情感共鸣。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工艺享誉国内外。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铜镜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观念和工艺水平。

下面将从图案、纹饰、题记等几个方面对其中的几件代表性铜镜进行赏析。

首先是一件直径约为10厘米的汉代铜镜,镜面上刻制有一朵盛开的花朵图案。

这个图案由细腻的线条组成,花瓣层次分明,中央位置的花瓣更加细致。

花朵的形态十分逼真,仿佛要跃出镜面。

在花朵周围,还刻制有一圈精致的藤蔓纹饰,让整个铜镜的饰面更加丰富。

这件铜镜既展示了汉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又彰显了他们对美的追求。

第二件要赏析的铜镜直径约为15厘米,镜面上刻制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麒麟。

麒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祥瑞动物,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这只铜镜上刻制的麒麟形态端庄大气,身上的鳞片、角和尾巴的细节处理都非常精细。

铜镜的背面除了饰有云纹之外,还有一个“骆驼”字样的题记。

这个题记的字迹流畅,力度适中,给人以稳重和庄重之感。

整个铜镜体现了汉代人的祥瑞文化和才子风范。

第三件要赏析的铜镜是直径约为20厘米的一方镜,它的镜面上刻制有一个双鱼和一个蟹的图案。

双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象征着好运和富贵。

蟹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代表丰收和富饶。

这个图案整体设计得非常精巧,鱼和蟹的形态非常自然,线条流畅。

铜镜的背面刻有一个古人的诗句:“凉州宛转新月角,金桥悠悠银河潮”,这是汉代古人对凉州(指临泽县一带的地方)美景的赞美之词。

这种将图案和题记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在当时的铜镜中并不常见,这件铜镜因此变得更加独特和珍贵。

以上仅是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中的几个代表作品的简要赏析。

这些铜镜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题材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通过欣赏这些铜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代社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追求,也能够感受到汉代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临泽县博物馆是一座以收藏、保护和展示历史文物为主要任务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收藏品中,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包括许多汉代的铜镜。

汉代铜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们在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的信息和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就来对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进行一番赏析。

汉代铜镜是中国古代人民使用的一种镜子,它们一般由青铜制成,表面镀以锡或者镀以银,具有一定的光泽和反光能力。

汉代铜镜的外形多样,有圆形、方形、菱形等,还有一些特殊造型的铜镜。

而在镜面的装饰上,汉代铜镜也非常精美,常常镌刻着各种吉祥纹饰,或者刻有文字,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花鸟虫鱼等。

由于历经千年,汉代铜镜的一些镜面上的纹饰已经磨损,但仍然可以看出其中一些细节和图案。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中,有一枚圆形铜镜,镜面上镌刻着一只神态威严的龙。

这只龙头圆睁圆睛,身姿挺拔,龙鳞连绵有序,显示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雕刻技艺。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权威、力量和神秘,是古代人民心目中的神物。

我们可以推测这枚铜镜可能是为了给它的主人带来吉祥和保佑。

除了这只龙之外,铜镜的边缘还有一圈波浪纹饰,使整个铜镜看起来更加华丽。

还有一枚方形的汉代铜镜也是博物馆馆藏中的一件珍品。

这枚铜镜边缘造型简洁,但依然不失华丽。

镜面上雕刻着一只昂首挺立的凤凰。

凤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动物,而且据说凤凰只有在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才会出现。

我们可以推测这枚铜镜可能是为了祈福和祝福的用途。

整体来看,这枚铜镜的造型和雕刻都非常精美,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手艺和审美水准。

除了以上两枚铜镜之外,临泽县博物馆还收藏了许多其他的汉代铜镜。

这些铜镜的图案和纹饰各异,但都展现了当时的艺术风貌和审美取向。

通过对这些铜镜的赏析,我们可以窥探汉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状态,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无论从工艺技术还是历史文化价值来看,都是非常珍贵的。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摘要】汉代铜镜作为中国古代文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临泽县博物馆中有着独特的收藏和展示。

本文将从汉代铜镜的历史背景、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的特点、制作工艺、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

汉代铜镜作为古代的典型器物,体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和审美趣味,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通过研究和展示,有助于推动相关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历史文物的热爱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汉代铜镜具有重要地位,代表着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辉煌,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之一。

通过对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临泽县博物馆、汉代铜镜、赏析、历史背景、特点、制作工艺、文化传承、研究意义、保护与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重要地位1. 引言1.1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赏析汉代铜镜是中国古代文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临泽县博物馆是一个集文物收藏、展示和研究于一体的文化机构,馆藏汉代铜镜数量众多,品质优良,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展示价值。

通过对临泽县博物馆馆藏汉代铜镜的赏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技术水平。

每一面铜镜都承载着当时匠人的智慧和技艺,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从铜镜的外形设计、纹饰风格到制作工艺,都展现了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铜镜的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社会的多样性和繁荣。

临泽县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铜镜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汉代社会和文化的信息。

通过对这些铜镜的赏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2. 正文2.1 汉代铜镜的历史背景汉代铜镜是中国古代一种常见的镜子类型,在汉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

铜镜文化理念

铜镜文化理念

铜镜文化理念
铜镜文化指的是与铜镜相关的价值观、信仰和艺术表达。

在古代中国,铜镜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礼仪用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以下是铜镜文化的一些理念:
1.神秘与启示:铜镜在古代被认为具有神秘力量和启示作用。

人们相信铜镜可以映照出人的真实面貌,甚至能够洞察人
的内心世界。

因此,铜镜常被用作咒语、占卜和祭祀仪式
等场合。

2.美与装饰:铜镜在设计和工艺上常常展现出精美和细致的
艺术,从镜面到镜脚都可以雕刻出精致的图案和纹饰。


们将铜镜作为一种装饰品来欣赏和展示,以彰显自己的品
位和文化修养。

3.驱邪与辟邪:古代人们相信铜镜具有驱邪、辟邪的能力。

在传统的风俗习惯中,铜镜常被用于驱散邪气、避邪纳吉
和驱除恶鬼。

4.礼仪与仪礼: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宫廷、寺庙和贵族家庭等
地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礼仪用品。

它被用来展示身份地位、参与仪式活动,以及作为贵重礼物赠送。

5.时间与记忆:铜镜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品,承载着历
史的记忆和时间的痕迹。

它们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审美
观念和生活方式,也记录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传承。

铜镜文化的理念与审美观念、信仰体系和社会习俗等有关,对
于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文化非常重要。

通过探索铜镜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从汉代铜镜看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2019年文档

从汉代铜镜看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2019年文档

从汉代铜镜看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汉镜是以青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照面饰容的用具,镜背纹饰精美,铸造技术精良,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融合了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它如汉赋、汉画像石一样体现着时代精神。

、汉代铜镜的发展概况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强盛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经济繁荣,生产工具得到改善,青铜日用品逐渐被铁器、漆器和陶瓷取代,而铜镜却获得了重要发展。

出土和传世汉镜的数量之多,说明汉代青铜镜制造业的巨大发展,由此出现山东临淄,浙江绍兴,湖北安陆,四川广汉、成都等众多铜镜生产中心。

对于铸镜者而言,为获得经济效益,他们往往将当时流行的一些纹饰,吉祥语铸造在铜镜里,通过这种方式促进铜镜的买卖。

西汉早期,铜镜生产开始出现铭文,底纹则逐渐趋向简单。

汉武帝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出现和进一步巩固发展,反映在铜镜工艺领域则是形制和花纹在全国范围内的一致化。

①此时的镜面逐渐加大,镜壁亦趋敦厚,镜缘较宽,镜体厚重,铭文成为铜镜装饰的主要组成部分,纹饰布局则突破了中心对称设计,出现了轴对称式新风格,有的可匀称地划分为四区。

王莽建立新朝后,铜镜镜身厚重,镜面外凸,纹饰题材有了重要突破,出现了象征天地四方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 画像以及犀牛、鹿、牛、玉兔、蟾蜍、雄罴、瑞鸟等祥瑞画像。

这是当时主体社会思想意识在铜镜工艺制造上的反映, 同时为铜镜主题纹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到了东汉中晚期,铜镜纹饰内容深受当时画像石、砖的影响,人物和动物装饰图案已普遍流行,而以神兽镜、画像镜为主的铜镜类型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镜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铜镜所反映的汉代社会思想两汉是我国道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宗教,是由先秦时期的道家学说发展而来的,祈求成为神仙、长生不老,这是人类最早、最突出、最永久也是最普遍的愿望。

对于生老病死,不管是一统天下的皇帝还是王公贵族,甚至普通民众,都希望自己能成仙,长久享受生命。

《红星照耀中 国》汉代青铜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 国》汉代青铜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汉代青铜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汉代青铜读后感》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思绪常常不由自主地飘向那遥远的汉代,联想到那些神秘而璀璨的青铜器物。

汉代青铜,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沧桑,每一件都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

当我将目光聚焦在这些青铜制品上时,内心涌起的不仅仅是对其精湛工艺的赞叹,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智慧与创造力的深深敬仰。

汉代青铜的造型多样,有的庄严肃穆,有的灵动活泼。

那些青铜鼎,通常体型硕大,线条简洁而有力,给人一种稳重而威严的感觉。

它们仿佛是那个时代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承载着统治者的威严和国家的尊严。

而青铜镜则展现出了另一种美,它们的背面常常装饰着精美的图案,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有花鸟鱼虫,线条流畅,细腻入微。

当我想象着汉代的女子对着这样的铜镜梳妆时,仿佛能看到她们美丽的容颜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汉代青铜的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铸造技术的高超,使得青铜器的表面光滑细腻,毫无瑕疵。

无论是复杂的花纹还是独特的造型,都展现出了当时工匠们非凡的技艺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他们用心血和汗水,将青铜打造成了一件件艺术珍品。

这种对工艺的执着和专注,正是汉代精神的一种体现。

然而,当我深入思考汉代青铜所蕴含的意义时,我发现它们不仅仅是美丽的艺术品,更是那个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生动写照。

从这些青铜器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青铜礼器的大量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和礼仪的重要性。

不同等级的人使用不同规格和样式的礼器,这是社会秩序的外在表现。

而那些装饰着神仙、瑞兽图案的青铜器,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宗教和神灵的崇拜,以及对长生不老、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汉代青铜的发展也与当时的经济繁荣密切相关。

只有在物质丰富、生产力发达的情况下,人们才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去创造如此精美的青铜器物。

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汉代在经济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

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

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关于古代铜镜在传统文化上的思考镜与生命及其永恒生命的繁衍及人们对长寿的渴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点表现的尤为突出。

中国是宗法社会,社会关系多靠血缘纽带来维系。

子嗣问题关系宗族命运,所以,历来受到人们及大的关注。

孟子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断了父母及家族的命脉,这是人生的重大罪恶。

而子孙的繁衍昌盛,则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有了生命的诞生,人们随之又希望能健康成长,获得长寿。

围绕着人的出生,成长与长寿,人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由此产生出了太多的思想信仰与巫术。

用镜祈求子孙繁衍,祈求寿命长久,就是人们为了实现此理想而做出的努力。

人们以祈求子孙繁衍,这在镜的早期纹饰铭文中就有相关的表露。

从铭文的产生来看,有专家认为:“铜镜上有文字,目前最早的例子是1979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46号墓出土的一面铜镜,上有一字似为‘车’字简化,时代是西周中期。

在传世品中,还看到过有秦国文字的东周铜镜。

但是,镜铭的流行还是始于西汉,正式镜铭的这一起点,当不早于文帝后期。

”而现在通行的观点认为铭文出现于战国末,西汉初期镜铭也只是作为点缀,武帝后才渐成为镜背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是在汉代——我国铜镜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产生了一类极为流行的,被后人冠以“长宜子孙”之称的铜镜,其铭文反映的正是祈求子孙蕃昌的内容。

《广西出土古代铜镜选介》中就有一面长宜子孙镜:“主题纹饰为四个成熟的石榴,自纽座向外伸出。

石榴之间夹以篆体铭文‘长宜子孙’。

”而石榴自古以来就是多子的象征。

此后的铜镜中,与子嗣相关的内容显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可以说,在镜铭中对求子心愿的表露已成为历代铜镜的惯例,这种做法直至明清仍很盛行。

如清代有喜生贵子镜,“主区饰儿童,宝瓶,金钱和花朵等。

镜钮处饰吉祥语‘喜生贵子’四字”。

其中,强调的主题就是子孙的繁衍。

总的来看,镜中对祈求子嗣愿望的表露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至清代甚至产生了一面镜中有三十二个童子的样式,人们称之为“清代百子图镜,”镜背饰三十二个形态不同的天真稚童,其中,有五子夺盔,意为“五子夺魁”,有三重三元,莲生贵子,榴形百子等,寓意都与子孙昌盛有关。

汉代铜镜文化浅析

汉代铜镜文化浅析

汉代铜镜文化浅析汉代铜镜文化是指在中国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时期,铜镜成为一种重要的器物,并且在文化、艺术、工艺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现象。

汉代铜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汉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足以及思想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汉代铜镜的类型、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汉代铜镜文化进行分析。

汉代铜镜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双面镜、方镜、圆镜和刻镜等。

双面镜是指两面都可以使用的镜子,一面常常是凸面,另一面则常常是平面或深凹面。

方镜呈方形,四面都可使用,通常采用彩绘技法,刻有吉祥纹样。

圆镜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有凸面和平面两种,多以铜制为主,有些还镶嵌有宝石或玉石。

刻镜是指在镜子的背面或镜边上刻有各种纹样或文字。

这些不同类型的铜镜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工艺技术的水平。

汉代铜镜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包括铸造、打磨、电镀等步骤。

首先,制作铜镜需要先铸造铜模具。

制作模具时,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青铜作为原材料,然后将其熔化并倒入模具中,待青铜冷却后,取出铸成的铜镜,并进行打磨、抛光等工序,使其表面光洁平整。

最后,可以进行电镀等工艺,以增加铜镜的光泽度和装饰效果。

通过这一系列制作工艺,汉代的铜镜制作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成为当时工艺美术中的瑰宝。

汉代铜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铜镜从古代开始就被广泛运用于婚嫁、葬礼等重要场合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在婚嫁仪式中,新娘通常会用铜镜照一照自己,代表着美好的祝福和幸福的生活。

在葬礼中,铜镜则被用作照明工具,照亮亡者的前路,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和祝福。

因此,铜镜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更是一种具有精神内涵的重要文化符号。

此外,汉代铜镜在艺术表现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铜镜的表面常常刻有各种精美的纹样,包括花卉、神兽、仙鹤等图案,以及一些诗词、书画等文字。

这些纹样和文字的刻画准确、细腻,体现了汉代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同时,铜镜也是一种可以反射人脸的镜子,透过铜镜的镜面,人们可以看到自己的容颜,体验到自身的存在感和形象的变化。

汉代铜镜文化范文

汉代铜镜文化范文

汉代铜镜文化范文
铜镜文化,指汉代社会一种以铜制镜为核心内容的复杂文化系统。

汉代的铜镜文化,以汉代西晋时期的铜镜为终极代表,其到了秦汉晚期,历经三百余年的发展,成为战国时期最为繁荣的一个文化范畴。

铜镜文化的信仰系统渗透入之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影响着汉代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现象。

汉代铜镜文化最根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当时战国分立的季末政治,以及割据各地的封建主义利益,使得百家争鸣的激烈竞争不断的激发着政治斗争,特别是政治活动的热情和普遍性引发了铜镜文化的发展,成为当时社会精神文化的重要支柱。

汉代铜镜文化是以铜镜为物质基础,以礼仪、宗教和道德活动为精神依据,而其表现方式也有很多。

它的本质是一种政治行为,比如上礼,以及对政治中下层民众的特殊待遇,如出镜和出洗、暖手等,以及对臣民关系的制约,以及政治家、贵族和儒家学派的尊重权利,等等。

除此以外,铜镜文化还表现了汉朝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这种信仰信仰着道道法,并且以象征太阳的铜镜为崇拜对象,以及宗教的仪式,如祭祀、门神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与道德观念。

汉代铜镜铭文彰显古人聪明才智铜镜铭文

汉代铜镜铭文彰显古人聪明才智铜镜铭文

汉代铜镜铭文彰显古人聪明才智铜镜铭文图1图2图3■江苏尹钊王旋金光通过长期的兼并、统一战争,秦灭六国,我国进入了秦汉封建大统一时期。

汉朝大部分时间国力雄厚、经济繁荣,手工业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丰满奇异的铜镜,主体纹饰内容广泛,气势雄伟,情感强烈,天上人间、神人世界、奇禽异兽五彩缤纷,被人们誉为“珍稀的古代工艺品”。

今择选一组三枚汉代铜镜佳品,以期更直观地感受到汉镜之美。

图1所示是一枚东汉早期“位至三公”铜镜,直径12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

以钮的轴线为界,两条竖线将镜背分为左右中三部分。

中间钮上下各两字,上为“位至”,下为“三公”,左右各一条互为倒置对称的夔龙纹,张嘴吐舌露齿,对峙相望。

书法风格似乎是受到了汉代碑阁体的影响,方正的篆书体,整体扁方,布局匀称,线条平直,富有庙堂的庄严之气。

图2所示是一枚东汉中晚期变形四叶对凤纹铜镜。

此镜直径为14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内向十六连弧纹圈带,菱纹缘。

座外围以平雕剔地宝珠形四叶纹,四叶间为图案化的对凤纹。

四叶内角各一篆书文,合为“君位公卿”。

图案化的八凤纹立冠垂尾,相互抵接,图案奇特,制作精美。

图3是一枚东汉早期尚方七乳四神镜,直径18厘米,圆形,圆钮,圆钮座。

外围九乳间以云气及汉书“长宜子孙”铭。

两道粗弦及短弦纹之间有铭文“尚方作镜真大好,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

中区主纹为七乳,其间配青龙、白虎、玄武、朱雀、羽人、蛤蟆等,虎跃龙腾,凤舞龟行,奇禽飞翔,异兽奔驰,生态盎然。

翻译铭文含义:“尚方作镜真大好”,而“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一句,反映了当时道教的思想,即如此修行便可成仙成道。

在这三面铜镜铭文中的“三公”“公卿”“尚方”,是汉代的三个官职,而“位至三公”“君位公卿”等铭文语句,无疑成为最好的广告语,充分彰显出古人在商品营销中的聪明才智。

汉代铜镜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真实地反映了汉代青铜的发展史,折射出了古代能工巧匠艺术创作的独到用心,体现了当时铜镜制作工艺的水平,同时对汉代的社会历史、典章制度、民风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

汉代铜镜设计

汉代铜镜设计

汉代铜镜设计汉代是我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

一、材质两汉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是比较稳定的,铜的含量为79~85%,锡10%~13%,铅2%~5%。

由于汉镜含锡量高,有利于镜表面的抛光。

铜镜中加入一定量的铅,是因为铅溶液环流状态良好,有利于热溶液的平均流注,有助于镜面干整,减少气泡,提高铸造文字和花纹的清晰度。

二、铸造汉代手工业中,铜镜铸造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铸造工艺技术水平在当时的青铜冶铸业中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长期以来,对汉代铜镜铸造技术及生产工艺的研究虽相对滞后,但仍取得一定的成果。

这里对汉代铜镜的铸造过程及其工艺技术做一初步介绍和讨论。

汉代铜镜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为:制范→浇铸→铸件加工。

制范是铜镜制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临淄齐故城汉代陶质镜范的发现以及部分镜范标本的科学检测表明,当时临淄铜镜的铸造采用了陶质双合范技术。

这一技术在汉代铜镜铸造业中可能普遍使用,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临淄镜范分镜面范和镜背范两类,外形多呈扁钵状,从平面看为上方下圆的弧底梯形。

镜面范正面平整,分型面和型腔位于同一个平面。

镜背范分型面要高于型腔,型腔上部中间接浇道,两侧接排气道。

部分镜背范保存有清晰纹饰,包括蟠螭纹、龙纹、四乳弦纹、草叶纹等。

从检测和分析的情况看,临淄镜范所用原料是当地一种含有较多黏土的细颗粒黄土,其中羼杂一定比例的稻壳灰或其他草木灰,目的应是降低范体密度,增加透气性,从而改善其充型能力。

在部分镜范的残断面上,可观察到若干大小不一且不连续的孔隙。

另外,镜范的质感一般较轻,测量所得比重多数都小于1。

这些现象和特点,可能都与镜范胎体的原料及成分有关。

经仔细观察和研究,临淄镜范的制作既有模制法,也有刻制法。

两种工艺并存,但以模制法居多。

范体制作好之后,还对型腔表面进行了处理,具体是加上一较薄的涂层,使得型腔表面结构平滑、细腻,不至于浇铸时产生铸造缺陷。

在出土的很多镜范上,尚可见该涂层,多呈黄褐色。

晾干后的泥质镜范需要入窑烘烤或焙烧,以制成陶范。

以铜为镜的古语

以铜为镜的古语

以铜为镜的古语古语有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这句古语告诉我们,铜镜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容颜,而历史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兴衰。

本文将以这句古语为引子,探讨铜镜和历史的关系,以及铜镜的文化意义。

我们来探讨一下铜镜的历史背景。

铜镜作为一种古代的镜子,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铜镜出现在商代,当时的铜镜形状简单,制作粗糙。

随着时间的推移,铜镜的制作工艺逐渐提高,形状也变得更加精美。

在古代,铜镜是一种重要的装饰品,不仅可以用来照镜子,还可以作为礼物赠送亲友。

我们来谈谈铜镜在古代文化中的意义。

古人常常把铜镜比作人的心灵之镜,铜镜可以透过表面的虚华,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铜镜也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和希望。

在古代神话故事中,常常出现神仙借助铜镜来传递善意和祝福的情节。

另外,铜镜还与古代的祭祀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古代的祭祀仪式中,铜镜被用来照射神像,以示敬意和崇拜。

古语中还提到了“以古为镜”,意指通过历史的回顾来认识现实。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兴衰和发展脉络。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变化。

同时,历史也是人们对过去的敬意和缅怀之情。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铜镜和历史的关系不仅仅是象征和反映,还有着实际的考古价值。

铜镜不仅是古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文物。

通过对铜镜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铜镜的制作工艺、使用方式以及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铜镜也记录了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古语中的“以铜为镜”告诉我们,铜镜不仅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容颜,也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

铜镜作为一种古代的镜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通过铜镜,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可以通过历史的回顾来认识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铜 镜 反 映的神 仙 思想
川广汉 、 成都等众多铜镜生产 中心。对于铸镜者而言 , 为 下遨四海” 、 “ 神人 , 食玉英 , 饮礼泉” 等。 汉代 的四神镜、 画像镜、 规矩镜 、 神兽镜多有羽人的形
仙人们长生不老 , 永葆青春, 遨游世界 , 不知饮食之苦, 西汉早期 , 铜镜生产开始出现铭文 , 底纹则逐渐趋 向 象。 简单。汉武帝时期 , 随着大一统政治局面的出现和进一步 这种境界无疑是 当时人们所憧憬的。要想成为仙人 , 据说 巩固发展 ,反映在铜镜工艺领域则是形制和花纹在全 国 有各种各样的方法 , 比如在 日出日没的时候吸收新鲜空气 范围内的一致化。 D 此时的镜 面逐渐加大 , 镜壁亦趋敦厚 ,
国传统的宗教 , 是 由先秦 时期的道家学说发展而来的 , 祈
镜背纹饰精美 , 铸造技术精 良, 铭文 内容丰富 , 题材广泛 ,
化意识 , 它如汉赋、 汉画像石一样体现着时代精神 。

求成为神仙 、 长生不老 , 这是人类最早 、 最突出、 最永久也
还是王公贵族 , 甚至普通 民众 , 都 希望 自己能成仙 , 长久 享受生命 。我们可 以从方士所受的礼遇窥见汉代贵族 、 民
案已普遍流行 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 。
二、 铜 镜所 反 映 的汉 代社 会思 想
头的东王公成对出现 。上海博物馆所藏 的龙 氏神人龙虎 画像镜 , ( 清楚地反 映出西王母 的容颜及着装。铜镜 中神 仙体态较大 , 面部正视 , 头戴冠 , 身着圆领长袖衫 , 双手拱
分, 纹 饰布 局 则 突破 了 中 心对 称 设计 , 出现 了轴对 称 式 新
的精华 、 服用特殊的药物等。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 那 毛, 臂变为翼 , 行于云, 则年增矣 , 千岁不老, 此虚图也。 ” 这
镜缘较宽 ,镜体厚重 ,铭文成为铜镜装饰的主要组成部 么仙人长什么样 呢?根据《 论衡》 记载 : “ 图仙人之形 , 体生 主纹 风格 , 有 的可 匀称 地 划分 为 四区 。王莽 建 立 新朝 后 , 铜 镜 类仙人形象普遍流行于汉镜上 。如汉代 四乳龙虎镜 , 镜身厚重 , 镜面外凸 , 纹饰题材有 了重要突破 , 出现 了象 为两组羽人戏龙 , 两个羽人身生毛羽, 一手持物前伸 , 一腿 征天地 四方的青龙 、 白虎、 朱雀 、 玄武 “ 四灵” 画像 以及犀 前 弓, 一腿跪地, 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羽人的形象。 牛、 鹿、 牛、 玉兔 、 蟾蜍 、 雄罴 、 瑞鸟等祥瑞 画像 。这是 当时 作为汉代神仙世界的领袖人物之一 ,西王母具有丰 主体社会思想意识在铜镜 工艺制造上的反映 ,同时为铜 富 的文 化象 征 意义 。传说 女 神 西 王母 住 在 世界 西 方 尽 头 镜主题纹饰发展开辟 了新的途径 。到了东汉 中晚期 , 铜镜 的昆仑山上 , 是长生不死之神 。在公元 2 世纪左右 , 西王 纹饰 内容深受当时画像石 、 砖 的影响 , 人物和动物装饰 图 母经常单独 出现 , 身边带着各种亲随 , 或者与住在东方尽
两汉是我 国道教形成和发展 的重要时期 。道教是中 于胸前 , 端坐 , 旁边有两侍者 。 西王母肩有羽毛 , 东西 向上
卷起 。这种 纹饰 是 当时盛行 的长生 不老 、 升 天得 道思 想 的 子孙” 等祥语 , 亦可证明当时人们对子嗣问题的关注。
长生不老的李少君 , 不但 获得 了汉武帝 的尊重 , 还得 社会秩序稳定 , 经济繁荣 , 生产工具 得到改善 , 青铜 日用 金 、 交游广泛 。 对于当时人们所追求的神仙世 品逐渐被铁器、 漆器和陶瓷取代 , 而铜镜却获得了重要发 到人们的馈赠 , 汉代四神镜、 画像镜 、 神兽镜的铭文有很好 的体现 。 如 展。出土和传世汉镜的数量之多 , 说明汉代青铜镜制造业 界 , 的巨大发展 , 由此出现山东临淄 , 浙江绍兴 , 湖北安陆 , 四 获得经济效益 , 他们往往将 当时流行 的一些纹饰 , 吉祥语 铸造在铜镜里 , 通过这种方式促进铜镜的买卖。 “ 尚方做镜真大好 , 有仙人不知老, 饮玉泉饥物食枣 , 游天
[ 关 键词 ] 汉代 铜镜 ; 纹饰 ; 铭文 ; 社会 生 活 ; 思 想文 化
[ 中图分 类号 ] K 8 7 5 . 2 [ 文献标 识 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0 0 5 — 3 1 1 5 ( 2 0 1 3 ) 2 4 — 0 0 l 1 - 0 2
汉 镜是以青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照面饰容的用具 ,
众 对 长生 不 老 的追 求 。声 称 擅 长祭 祀 灶 神 求福 、种谷 得
具 有很 高 的艺术 性 和装 饰 性 ,融合 了 当时 社会 生 活 和 文 是 最普 遍 的愿 望 。对 于生 老病 死 , 不 管是 一统 天 下 的皇帝

汉代铜 镜的发 展概 况
汉代是 我国统一 多民族 封建 国家发展 的强盛 时期 ,
2 0 1 3年 第 2 4期 总第 2 6 5期
T H E S I L K R 0 A D
丝 绸三 碜
考古与考察 。
从汉代铜镜看当时人们的生活与思想
霍艳 洁
( 西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 摘要] 汉代 铜 镜类 型多 样 、 铸造 精 良 、 镜 背纹饰 精美 、 铭 文 内容 丰富 、 题材 广 泛 , 是 中国铜镜 发展 史上 的第 一个 高 峰 。 汉 代 铜镜 作为 一种 重 要而 常见 的文 化遗 物 , 其背 面纹 饰 和铭文 蕴藏 着 丰富 的文 化 内涵 和历史 信 息 。通过 研究 这些 纹饰 和铭 文 , 我 们可 以发 现汉 代 民众 强烈 的神 仙思 想 以及对 长 寿 、 孝道、 富贵 、 高官 、 爱 情 的追求 。汉代 铜 镜是 研究 汉代 社会 历史 文化 的重 要 实物 遗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