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课程教学大纲Preschool Education总学时:20 学分: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教师教育类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师范生教师道德教育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并在完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
2、开课学期:第二学期3、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4、课程修读条件:无5、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形成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新时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教学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
以讲授法为主,注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并结合运用讨论、读书指导等方法。
三、课程内容纲目及标准: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与高品质教师素质的养成[教学目的] 理解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理解师德与教师素养的关系;了解新时代教师道德观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概念。
第一节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第二节师德与教师素质的养成第三节新时代与新的师德观第二章中国师德教育的历程[教学目的]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关于师德的论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之前师德教育的传统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历程第三节沉淀与反思第三章国外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教学目的]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了解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英国、日本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掌握通过比较后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别师德教育的比较和借鉴意义。
第一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第二节美国、加拿大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第三节德国和英国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第四节日本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第五节比较与借鉴第四章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目的]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结构与依据;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沿革;新时期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第五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24)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P.231)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1、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一、考试题型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二、考试时间:90分钟《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仅供参考)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师职业道德》是中学教师职前培养课程,为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教师教育的专业精神和良好师德的教师,具有道德反省、自我教育能力和主动追求良善教师道德人格的专业化教师。
使师范生在教师生涯准备期确立良好的教育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成长积极反思、主动实践、不断追求自我道德成长的专业化教师。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本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
第一模块为理论篇,分为三章(第一章:人类文明与师德;第二章:中外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本模块主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理论进行阐发。
从人类文明谈起,阐述了教育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及师德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继而从中西方对比的角度探寻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的共性。
接着剖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范畴。
第二模块为规范篇,分为三章(第四章: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第五章: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第六章: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本模块主要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角度对师德内涵和要求进行阐发,使学习者明确师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第三模块为实践篇,分为四章(第七章:师生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第八章:教师同侪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第九章:家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第十章:教师与学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
本模块主要涉及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处理的几对关系:师生关系、教师同侪关系、家校关系、教师与学校的关系,通过实践案例剖析教师在处理这几对关系时职业道德的体现。
本模块注重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反思和澄清。
三、各模块教学内容及课时第一模块:理论篇第一章人类文明与师德(3课时)第一节教育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一、文明界说与文明创造二、文明传承与教育第二节师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保障一、教师职业特性与目的二、职业道德与师德第二章中外教师职业道德文化(3课时)第一节“隐喻”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期待一、隐喻、教育隐喻与教师隐喻二、中外“教师隐喻”中的教师职业道德文化第二节教育家的教师职业道德思想一、对待教育事业:爱岗尽职二、对待学生:关爱与尊重学生三、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敬业负责四、教师自我修养:身正为范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范畴(6课时)第一节教师职业义务一、职业义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二、教师职业义务的价值与意义三、如何养成教师的职业义务第二节教师职业良心一、职业良心:教师职业道德核心范畴二、教师职业良心的价值及意义三、如何培育教师应职业良心的形成机制第三节教师职业公正一、职业公正: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范畴二、教师职业公正的价值与意义;三、如何构筑教师的职业公正第四节教师职业幸福一、职业幸福:教师职业道德的目标范畴二、教师职业幸福的价值与意义三、如何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第二模块:规范篇第四章爱国守法爱岗敬业(3课时)第一节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一、热爱祖国:献身教育的思想基础二、依法执教:师德修养的底线要求三、立足本职:爱国情感的理性表达第二节爱岗敬业:教育工作的核心价值一、热衷教育:教师生涯的动力源泉;二、敬业奉献:教师岗位的神圣职责三、自觉践行:变革实践中追求卓越第五章关爱学生为人师表(3课时)第一节关爱学生:师德之魂一、师爱:教育传承的根基二、师爱:学生成长的阳光第二节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一、品德高尚: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二、志存高远: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三、举止高雅:体现教师的良好素养第六章教书育人终身学习(6课时)第一节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一、立德树人:达成教育目标二、因材施教:遵循教育法则三、多样标准:实现全面评价第二节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终身学习:世界潮流、时代要求二、教师专业化:社会趋势、职业使然三、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模块:实践篇第七章师生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师生间的地位关系一、如何定位教师的角色二、如何对待教师自身的错误三、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第二节师生间的教学关系一、如何在教学中做到“目中有人”二、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第三节师生间的情感关系一、教师如何面对学生孤僻与冷漠二、如何解决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恋三、如何提高教师的情商第八章教师同侪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教师同侪关系的特点一、教师之间关系的双重性二、教师之间关系的矛盾性第二节教师同侪之间交往的道德规范一、相互尊重,人际和谐二、团结协作,合作共赢三、公平竞争,事业发展第九章家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家校之间的不良利益关系一、如何对待家长送礼现象二、如何杜绝委托家长办事的现象三、如何廉洁从教第二节家校之间的正常道德关系一、如何保持与家长的平等地位二、如何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第十章教师与学校关系中道德问题的反思与澄清(3课时)第一节教师与学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一、如何面对角色的变化所带来的权利义务的变化二、如何做到教师与学校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第二节教师与学校独立性与合作性的关系一、如何面对学校内部的分工与合作二、如何既保持独立性又能合作共赢第三节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一、如何面对压力和挑战二、如何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本课程突破传统单纯讲授式教学方式,借鉴并引入反转教学模式,在课前布置思考问题,列出参考书目,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阅读与思考之后,在课堂中进行充分讨论。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职业道德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道德教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的必要性、制定原则和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的必要性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可以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使教学过程更加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其次,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可以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最后,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可以提供评价和监督的依据,促进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提升。
二、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的制定原则制定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适应性原则是指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开放性原则是指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度调整。
实践性原则是指职业道德教学大纲应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职业道德教学大纲的内容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实践和职业道德评价。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是指学生应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职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学生应掌握各种职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风险,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职业道德实践是指学生应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实习、进行模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一、理论教学内容1、职业道德概述道德及其作用、职业道德及其作用2、职业道德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违背人民利益的思想行为作斗争3、职业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培养集体主义精神4、职业道德规范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热忱服务、文明生产;讲究质量、注重信誉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遵守纪律、廉洁奉公;积极进取、勇于竞争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互相帮助;艰苦奋斗、厉行节约5、职业道德范畴职业道德范畴概述、职业义务、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纪律6、职业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品质及其作用、职业道德品质培养途径和方法7、职业道德评价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作用、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职业道德行为评价的方式8、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特征和方法、职业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9、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0、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职业理想与职业选择、在实践中锻炼成才二、实践教学内容1、听一次关于职业道德的讲座2、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三、学时分配一、本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在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指引下,讲授职业道德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特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较短而集中的学习、实践中,进行实际的锻炼和修养,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职业道德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常识教育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学习道德和职业道德的特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作用、以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职业道德修养以及怎样树立正确的求职观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业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培养“四有”新人。
二、本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以职业道德为基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职业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论(提纲)1
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方向, 你就永远不可能到达目标
一
、 师德------教师的名片
教 师
1。从教师职业的劳动特点看
职
——专业化的基础
业
2。从教师职业的社会声誉看
专
业
——道德与文明的表率
化
3。从教师职业的个人成就看
的
标
——教书育人的人格魅力
志
二
、
高 1、高校师德的总体评价——满意
教师得分
李某 张某 赵某
注:①根据你对每位教师的满意程度,在每小项内打分,最 高分为10分,最低为1分,满分为100分。 ②公共课教师只选重点课堂进行评议。
案例1
五 、
案例2
案
案例3
例
案例4
讨
案例5
论
二章
三章
案 例 一
谁是我的师德榜样?
返回
案 例 二
能给她85分吗?
返回
案
例 三
张老师该不该被处理?
挑 战
金钱--------拜金主义
个人--------个人主义
2、来自思想理论上的挑战
师德的标准
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传道、授业、解惑的时代内容 态度与效果相统一的评价标准
师德的内涵
甘为人梯 无私奉献 照亮别人 升华自我
师德的人格模式
合格是基础 优秀是方向
爱一个人,可能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 爱一个职业,可能造就辉煌的人生
师德内化的源泉
四
——教师职业的评价与自我评价
、
1、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师
谋生---------就业
德 内
责任---------适应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教师职业道德2、课程类别:公修课3、总学时:20二、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及目标了解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
在幸福与人生、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德行的关系中深入理解幸福概念;理解并注意在实践中依据教师公正的实质性特点去落实教育公正;理解教师仁慈范畴在教师伦理体系中的重要性;教师劳动自由的特点与恪守道德义务的重要性;了解良心概念以及良心的道德动力机制;理解道德人格、教师道德人格的特点与内涵;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师德范畴学习对于理解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意义;掌握“幸福能力”概念,并努力从主观上创造追求教师幸福的条件;幸福与公正、公正与仁慈的有机联系;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与特点;掌握教师道德人格修养的两大策略;“教书育人”的涵义、内容和要求;教师热爱学生的正确途径与方法;新时期教师尊重家长的要求;人为师表的基本内容。
应用比较法比较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通过思考幸福与人生、幸福与快乐、幸福与德行的关系去理解幸福的伦理和生活意义;制定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的修养计划或方案,以自觉督促自己提高践行教育公正的实际水平;重点思考如何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地践行仁慈原则;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职业良心养成的策略;三、学习建议本课程共十五部分。
每一部分按学习建议、课程内容、思考练习、辅导资料排列。
在学习过程中,要先了解每一章的学习建议,了解应掌握的重点,然后再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学习,辅导资料所提供的内容非常实用,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
我给大家编写的《学习大纲》是把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可做学习参考。
四、学习内容如下:第一章教师伦理学与师德范畴论课程的基本要求1、了解教师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2、深入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的重要意义;3、理解师德范畴学习对于理解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意义。
本章学习建议1.用比较法比较教师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2.用历史研究法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历史变迁;3.调看相关影像资料或案例库中的师德典型案例,思考如何提高对自身的职业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2015《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2.道德的基本功能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第二章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2.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第三章1.大学精神的内涵2.现代大学精神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第四章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第五章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师德要求第六章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第七章1. 教学工作的道德意义2.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第八章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第九章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第十章1.师德修养的必要性及其过程2.师德修养的要求第十一章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2.教师职业道德的评价依据第十二章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试卷结构:1.单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2.辨析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二、考试时间:90分钟。
(说明 1.考虑到开卷考试的特点,适当增加了题量和难度;2.辨析题,判断2分、分析4分)说明:1、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是指讲解时应当重点讲解和强调的部分,并非指考试的限定内容,也并非指其他部分不需要讲解;2、考虑到参加培训的学员基本上都不是熟悉本学科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避免照本宣科,尽可能结合学科的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参加培训学员的听课兴趣。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2〕职业资格〔3〕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群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
增强职业意识。
行行出状元。
3.职业素质及其构成〔1〕职业素质素质: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根底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开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根本品质。
职业素质及其特征: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根底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开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根本品质。
职业素质的特征:职业性、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开展性。
〔2〕职业素质的构成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3〕职业素质的提高社会开展对职业素质的新要求。
提高职业素质的意义: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开展和科技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开展。
〔二〕职业道德及职业道德标准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根本标准和本行业职业道德标准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敬业精神、质量意识、效劳意识、公正意识、奉献意识,为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根底。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根本原那么以及各行业对职业道德的不同要求;理解并掌握职业道德根本标准和行业职业道德标准的具体内容及其要求。
运用:举例说明职业道德根本标准和行业职业道德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职业行为进行道德评价;在实习和各种实践中,搜集整理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道德标准,进行职业道德体验。
教学内容1.职业道德的特点、核心和根本原那么〔1〕道德与职业道德道德的内涵:道德是调节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行为标准的总和,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职业道德及其特点: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守的行为标准的总和;职业道德具有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
〔2〕职业道德的核心和根本原那么职业道德的核心。
职业道德的根本原那么。
2.职业道德根本标准〔1〕爱岗敬业乐业、勤业、精业。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标:《教育政策法规》是我校针对所有师范专业本科生而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教育和学习,使立志从教的我校本科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作风去处理个人与职业、与学生、与学校的关系,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工作、教师职业劳动与社会、国家、集体、他人的关系,全面了解并积极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便在未来更好地教书育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二、课程主要内容概述及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为教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理论科目之一,主要涉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规范、范畴、原则、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等。
本课程体现了国家、社会和时代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职业期待。
学习本课程要联系实际,要自觉遵循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性。
为考察考生具有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本科目要求学生能够明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能准确判断和理解与教师劳动相关的范畴和道德原则,掌握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职业道德和心理品质的修养,能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教师职业道德的分析与思考,努力在实践中培养职业道德意识并自觉践行教师职业道德,真正成长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绪论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时代背景,明确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整体要求,了解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觉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积极性。
2.重点、难点重点:教师职业的特点难点:教师的职业道德3.教学内容:第一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背景第二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第三节学习和践行教师职业道德(二) 教师与教师职业道德1.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教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什么重要作用,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它的特点和作用,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教学提纲
教师职业道德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单、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占35分)第一章J道德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道德唯一的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多)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O道德的功能(多)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DO行为习惯的特点是什么(稳定性、群众性、持久性)J简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1以服务人民服务为核心。
2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既要靠教育,也要靠法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
P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判) DO 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
J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J简述教师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体系。
基本内容: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风气;教师职业人格。
规范体系:由基本原则、主要规范和主要范畴等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第二章J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A 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
B 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C它贯穿于教育劳动的始终。
指明了教师职业实践中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D体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属性。
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
E是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
J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含义?1、它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2、都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为指导。
教师职业道德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提纲、命题范围和考试题型第一讲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一)教育劳动的复杂性(理解的重点)(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二)教育劳动的创造性(三)教育劳动的协作性(四)教育劳动的示范性(理解的重点)二、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一)道德的涵义、特征和功能涵义: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评价和维系的,用以调整人们相互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特征: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此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功能: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等。
个体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根据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产生的根据是教师职业活动的内在要求。
教师职业如果没有道德要求,就无法完成它的职业使命和实现它的职业职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第一,从教师职业的特点看,教师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职业。
师德教学大纲
师德教学大纲师德教学大纲教育是一项神圣而崇高的事业,而作为教师,师德是我们应当时刻铭记的底线。
师德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师德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和落实。
首先,师德教学大纲的制定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和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师德教学大纲可以明确规定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通过制定师德教学大纲,可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促使教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品德高尚、责任心强的教育者。
其次,师德教学大纲的制定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理念。
师德教学大纲可以明确规定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要求,引导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制定师德教学大纲,可以推动教师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质量。
此外,师德教学大纲的制定有助于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评价体系。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发展和评价应该是一个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过程。
师德教学大纲可以明确规定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评价指标,为教师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评价标准。
通过制定师德教学大纲,可以建立健全的教师职业发展和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进取,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
然而,师德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并非易事。
首先,制定师德教学大纲需要充分倾听教师的声音和意见。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对于师德教学大纲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与和决策权。
因此,在制定师德教学大纲时,应该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经验。
其次,师德教学大纲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制定师德教学大纲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其落到实处。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教师的师德教学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教师职业道德课程代码:15110020学分:2分总学时:32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教师职业道德”课程帮助学习者认识、理解师德的原则与规范要求,引导学习者实践师德修养方法,促进学习者加强师德修养、提升师德水平,为学习者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它是教师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主要学习任务包括:(1)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意义,学习和实践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2)理解中小学教师劳动特点、意义和价值,培养教师职业理想;(3)理解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等中小学教师规范要求的意义和要求,培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道德自觉;(4)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判断;(5)奠定终身修养、追求卓越,成为幸福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第一单元:道德与道德修养(2课时)教学要求:体会道德的含义和本课教学内容,理解道德行为的评价;理解修养的目的,学习修养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道德的意蕴,修养的方法教学难点:道德行为的评价,理解涵育熏陶的含义第1课时:道德意蕴和道德行为一、道德意蕴二、道德行为评价三、道德信念第2课时:修养的目的和方法一、修养目的:“修以求其粹美,养以期其充足”二、修养方法:“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第二单元:师德规范与师德修养(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教师劳动特点,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和价值;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范畴,认识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通过和一线名优校长、教师的对话交流,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学”、“思”、“行”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
教学重点: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德行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教学难点:教师职业对职业道德要求的特殊性,教育人道主义原则,践履“克己”、“慎独”、“忠恕”、“中庸”等修身方法第1课时:教师劳动特点与教师职业道德一、教师劳动特点二、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三、教师德行的意义第2课时: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和原则一、教师职业道德范畴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第3课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一线名师、名校长面对面)一、当下教师职业的道德素质要求二、当下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问题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建议第4课时:师德修养的学、思、行一、“人不学,不知道”二、“学而不思则罔”三、“绝知此事要躬行”第三单元职业理想和爱岗敬业(4课时)教学要求:认识人生选择的意义,学习选择的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1.本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选修课程,共1学分,18学时。
2.本课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胜任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要求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及其特点;教师职业道德功能及强化的意义;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及基本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尊重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发展的机制;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等。
教师职业道德课的教学,在总体上要坚持以下要求:1.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旋律,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时代变化。
在继承历史上优良师德传统的同时,用新的思想和观念来分析研究我国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赋予教师职业道德以新的内容和观念。
2.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从教育学的意义上来阐述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要注意从伦理学的意义上进行深刻的阐述,增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伦理性特征,使人更好地理解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什么是一种“德”而不是单纯的教育学原则,要避免把教师职业道德单纯作为教育原则来理解。
3.要结合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实际,着力透视和分析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各种问题,避免空洞地说教,使教师在其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实践方面能得到多样性的实际启示。
4.在注意对教师职业道德各种规范给予清楚深刻的理论阐述的同时,也要注意突出对教师职业道德学习、实践修养的操作性引导和提示。
为广大教师职业道德学习与修养给予策略上的引导。
三、教学媒体1.文字教材——由东北师范大学赵宏义教授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根据师范类该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特点而设立的,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本课的基本任务在于:使学生系统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理、基本规范及其修养的一般策略;充分认识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对强化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效果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自觉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为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更好地胜任当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增强教育能力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教学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意蕴和完整内涵;2.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联系与区别及其相互关系;3.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联系性;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及各自特点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完整内涵; 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产生发展与教师劳动的密切联系性及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涵及其基本原则规范教学内容:1.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2.教书育人原则;3.乐教勤业原则;4.人格示范原则;5.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学要求: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文化价值,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规范。
第三章依法执教教学内容:1.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的依据;2.道德与法的联系与区别;3.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性;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5.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6.强化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策略;7.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实践性把握;教学要求:理解依法执教是一种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理解道德与法的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教育对依法执教的内在需求性;理解教育法律法规与教育规律的关系;掌握如何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问题。
第四章爱岗尽责教学内容:1.教师职业苦乐的道德判断;2.爱岗敬业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3.爱岗尽责对教师在岗位上作为的影响;4.爱岗尽责精神的实践体现教学要求:掌握教师劳动苦乐的道德判断、掌握爱岗敬业是教师乐教勤业的动力来源;掌握爱岗尽责对教师在岗位上作为的影响;掌握爱岗尽责精神的实践体现。
教师职业道德大纲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时:36 学时学分:2学分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教师岗前培训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介绍教师职业特点及其所要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包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道德要求、教师的职业操守、教师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要求,教师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入职前的教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职业要求,系统地掌握作为高等学校教师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及要求,积极践行教学中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社会服务规范等。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入职前的教师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以及加强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三)实践环节无(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五)教学时数分配表(见下页)(六)考核方法与要求1.本课程为考试课。
2.考试形式:闭卷考试。
3.成绩的计算方法:(1)平时成绩:平时出勤和课堂问答占10%。
(2)实验成绩:(作业成绩)占10%。
(3)试卷成绩:占80%。
(4)课程综合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0.1+作业成绩×0.1+试卷成绩×0.8。
教学时数分配表(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适用教材:《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赵宏义于秀华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二、课程各章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师德的基本意蕴和特点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2)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中“规范与品质”、“规范与意义”问题的重要性。
(3)了解师德与一般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自身的基本特点。
2.具体教学内容Δ(1)师德的基本意蕴。
(2)师德与社会公共道德。
Δ(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师德的职业约定及其价值蕴涵1.教学基本要求(1)熟悉教师职业与师德的密切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及确立依据(P.84)第五章师生关系中的道德问题1、师生关系的关系体系、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P.100)2、正确处理高校师生关系的道德要求(P.104)第六章高校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道德调节(P.117)2、教师集体道德实现的内在根据与外在条件(P.135)第七章高校教学中的道德问题1、教学工作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46)第八章高校科学研究中的道德问题1、科学研究的道德意义(P.158)2、科学研究中的具体道德要求(P.165)第九章高校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问题1、教师社会服务中的道德要求(P.185)第十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师德修养的意义及其过程(P.195)2、师德修养的要求(P.203)第十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P.216)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和最高标准(P.224)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依据(P.231)第十二章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师道德成长1、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P.242)2、在职教师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P.252)《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考试题型、分值及考试时间一、考试题型1、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2、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案例题(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二、考试时间:90分钟《教师职业道德概论》讲课提纲(仅供参考)第一章导论1、道德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P.7)(1)道德的一般本质,是指道德作为一般意识形态同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
道德作为一种一般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受着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制约主要表现在:①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会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性质;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会会引起道德关系的变化发展。
当然道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表现在它对社会发展既可以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2)道德的特殊本质是指道德不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性质。
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整方式,具有特殊的规范性。
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都是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道德是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一种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
)道德的基本品质可概括为: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自身的存在。
2、道德的基本功能(P.11)道德的功能指道德的社会作用(要反对道德决定论和道德无用论):(1)道德的调节功能;(2)道德的论证功能;(3)道德的教育功能;(4)道德的导向功能。
此外,道德还有认识功能和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的作用。
3、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P.15)(1)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人际关系;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2)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4、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P.22)(1)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2)尊重自我,热爱学生。
(3)团结协作,开拓创新。
(4)严格自律,以身作责第二章教育劳动和教师职业道德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P.30)(1)教育劳动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有主动性的人。
人在接受教育时是有选择的,这与消极地接受劳动者的任意加工有本质的不同。
(2)学生既是作为教师的劳动对象(即客体)而出现的,又是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而出现的。
①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接不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有“主动权”;②学生作为教育劳动的主体,在劳动过程中具有反作用:接受或抵制教师的影响。
(3)因此,教师劳动的效果不只是取决于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单方努力和能力,而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4)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客体双重性,使教师劳动具有特殊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2、教师劳动方式的创造性(P.31)(1)社会各部门各行业的高度社会化和分工的更加复杂和精细,需要人的创造性劳动。
与其他部门相比,教师职业最富有创造性(2)教师劳动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新一代的过程。
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必须具有创造性(3)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呼唤创新人才(人才素质综合化、人才的个性化并有创新能力、人才的多样化),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教师劳动的重要内容。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的劳动并无固定不变的规范、程序或方法可以套用,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地去创造。
(5)教师劳动过程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规程、方式方法上,在教育内容上也必须如此。
(优秀的教师是传授知识的艺人,而不是搬运知识个“壮工”)(6)教育是一种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
(7)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否认教师劳动过程中有一般的或普遍的规律存在,强调的是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
“教有法而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8)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方法与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点。
教师应自觉意识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一代新人。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39)(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比其他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2)教师职业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
(3)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第三章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1、大学精神的内涵(P.48)(1)学术自由的精神学术自由:“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干扰而进行讲课、探求知识及研究的自由。
”(2)独立自治的精神独立自治:指大学作为一个法人团体不受国家、教会及任何其他势力的控制和干预,有权自由、自主地决策和处理学校内部的所有事务。
(当然并不意味着学校完全游离于社会之外)(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大学的科学精神:是指在科学研究中凝练和提升出来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升华。
它既表现为一种热爱科学、追求科学、为科学献身的意志,有表现为一种不迷信、不武断、不盲从、不附和的理念与态度。
其核心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真”精神。
大学的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以人自身的自由与完善为终极目的的价值信念和思想态度。
科学精神以物为尺度,旨在求真;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旨在崇善。
(4)开拓创新精神大学内在地充盈着的开拓创新的精神。
无此,大学的“大学性”将受到质疑。
大学的开拓创新精神:一是指科学研究要创新;二是指人才培养要创新;三是指大学是新观念、新知识和新型专业人才的源泉,成为社会新文化的的“生长点”,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5)理性批判的精神首先,从文化传递的视角来看,大学是整理、选择、保持、传递和发展的文化场所。
其次,从思想发展的视角来看,大学是各种思想观念兼容并包、交相汇集的场所。
再次,从社会进步的视角来看,大学不是现实社会的缩影,而是社会理想的制定者与实行者。
2、现代大学精神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P.55)(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职业责任观(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学术自由观(3)服务与引领相统一的社会责任观(4)崇高的学术追求与独立的学者人格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原则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66)(1)教书育人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②教书育人是遵循教学规律的要求首先,教学过程必然是育人的过程;其次,教好书要求育好人,育好人是教好书的保证。
③教书育人是培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的需要。
(2)教书育人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持对学生的全面培养②按教育规律教书育人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2、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0)(1)为人师表原则的确立依据:①为人师表是实现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②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劳动特点的要求③为人师表是整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2)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求②坚持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③坚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④坚持以身立教,德识统一3、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P.73)(1)教育公正原则的确立依据①教育公正是社会总体公正的要求公正的本义是指公平、公道、理公、道正、公而无私,正而无邪。
教育公正原则主要是指教师在评价和处理教育领域或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各种事情时能做到出以公心,坚持原则,公平合理。
社会公正原则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必然要求教育公正。
②教育公正是贯彻为人师表原则的保证。
③教育公正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要求(2)贯彻教育公正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持真理②办事公道③一视同仁4、道德与法律的关系(P.76)(1)二者的不同:①产生的时期不同②社会作用的特点不同③法律有更强的刚性度④作用范围不同(2)二者的密切关系①根本原则相同②在作用上相辅相成③多方面交叉重合④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5、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容、确立依据及具体要求(P.84)(1)基本内容:①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②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2)确立依据①教育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教育领域、教育过程中的贯彻。
②教育人道主义是处理教育活动过程中特殊人际关系的要求。
③教育人道主义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
(3)具体要求①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