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论语〉育人思想课程化开发的研究》的一些思考

合集下载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仁爱教育、礼仪教育、德育和智育等几个方面,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论语》强调了仁爱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引导人们追求仁爱之道。

他强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准则,提倡待人以仁,培养学生内心的善良品质。

这种仁爱教育的现实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其次,《论语》强调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和遵守社会礼仪规范,可以培养人们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他强调了“君子不器”和“君子有三变”的教育原则,倡导通过学习礼仪来改变行为举止。

现实意义在于,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良好的社交习惯,使他们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得体和谦虚。

再次,《论语》注重了德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德行是一个人的根本,要求学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了“君子爱人以德”,将德行看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现实意义在于,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道德底线的人,并为他们将来的人生道路提供了指导。

最后,《论语》强调了智育的重要性。

孔子强调了“学而时习之”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育原则,提倡通过学习和思考来增加智慧。

他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现实意义在于,智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具有竞争力。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仁爱教育、礼仪教育、德育和智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修养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具备社会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得体,并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具有竞争力。

因此,现代教育应该借鉴《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将其贯彻于教育实践中,培养出更多有德有才的人才。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之一,一直被视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然而,在当今教育体系中,《论语》的教学方式和效果却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论语》的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教学内容设计1.1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论语》的内容,缺乏主动思考和讨论的机会。

1.2 缺乏现代元素的融入《论语》的内容虽然古老,但是其思想内涵却与现代社会仍有联系,教学内容设计应该融入现代元素,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1.3 缺乏实践性传统的《论语》教学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性的内容设计,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方法探讨2.1 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论语》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 互动式教学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评价方式改进3.1 多元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还应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讨论、实践等。

3.2 能力评价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核。

3.3 反馈机制建立起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四、师资队伍建设4.1 师资专业化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论语》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2 师生互动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4.3 继续教育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五、家校合作5.1 家长参与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论语》学习,与学校建立起紧密联系。

5.2 家校沟通学校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5.3 共同目标家校应该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析引言:为什么要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众所周知,孔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经典之作,成为研究孔子教育思想与实践的重要文本。

通过深入研究《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探索他是如何实践这些理念的,进而对教育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启迪。

本文将围绕《论语》中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展开探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新的创思和启迪。

孔子的教育理念(H1)孔子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修养自己的品德,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其次,应该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的和睦;再次,要具备治理国家的能力和智慧,为国家做出贡献;最后,要追求天下大同,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修身(H2)孔子非常注重修身养性,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决定了他的一切。

他强调要做一个君子,有德有才,充满人文关怀和仁爱之心。

他认为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够培养出真正有贡献的人才,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

修身的意义与方法(H3)对于孔子来说,修身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他认为人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追求道德的高尚,并通过实践来不断锤炼自己。

孔子主张通过“君子之学”来修身,包括学习经书、尊师重道、尊重礼仪等。

他认为通过学习和实践,人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和知识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齐家(H2)在齐家方面,孔子强调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不能在家庭中保持和谐的关系,就难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因此,孔子主张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家庭关系(H3)孔子认为家庭关系的和谐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他主张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关心,互相扶持。

他提倡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和压力。

他强调家庭要有严格的规矩和礼节,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精选20篇)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精选20篇)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精选20篇)《论语》教学反思总结篇1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论语》的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一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学习孔子为社会改革而努力的行为,感受了他那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请学生列举与孔子一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谈论作为一位中学生的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教《知知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充分谈论日常生活中求知的态度、对待错误的态度、为人处世以及如何看待时间流逝等话题,再过渡到课文时,学生既容易接受,又深受启发。

现实生活中学生有许多迷惘与困惑的问题,《论语》十二章的内容相当广泛,两者联系,尤其是把《论语》与学生提到的问题挂上勾,对学生的启发是很大的。

把《论语》与生活结合,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学生觉得《论语》其实很生活化,它离我们很近,是切合现实生存的智慧。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篇2这两天引导学生自学语文阅读上的古文《推敲》一文,指导了些方法,趁热打铁,开始引导学生学习《论语》。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熏陶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希望让学生接受儒家文化中优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在情操修养,立身处事,为人治学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健康坚定的价值观和乐善好学的品格和气度。

当然也想借这些短小精炼的小短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

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

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篇文章是关于论语研究活动的反思总结报告,旨在对过去一段时间进行的论语研究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

文章将结合实际案例和经验,分析该活动的成果与不足,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同时,通过对活动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从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介绍了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为读者提供了整体的预览和引导。

正文部分包括了要点1、要点2和要点3三个部分,分别对论语研究活动的相关内容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反思。

结论部分则对前文的要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分别总结了要点1、要点2和要点3,并对论语研究活动的反思和未来展望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评述。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内容连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系统的论语研究活动反思总结报告。

目的部分内容如下: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论语研究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对研究活动的要点和结论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论语的精髓,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指导作用。

同时,也旨在为今后的论语研究活动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相关学术和教育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本报告,希望能够凝练论语研究活动的核心观点和成果,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正文2.1 要点1: 论语研究的历史和意义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有着深远影响。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我们对论语的历史渊源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对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了探讨。

首先,我们了解到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包括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

在中国古代,论语几乎被视为儒家学说的代表,是士人必读的经典之一。

其内容包括了对于仁、义、礼、智等人文思想的探讨,对于社会伦理和人生价值观念有着深刻的阐述。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需要反思《论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论语》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教材选择方面1.1 《论语》的选取是否合理:《论语》是孔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

然而,由于《论语》的篇幅较长,教学中是否需要选取其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2 《论语》与现代社会的联系:《论语》是古代的著作,其中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否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在教学中,我们是否需要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1.3 《论语》与其他教材的关联:在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将《论语》与其他相关的教材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二、教学方法方面2.1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论语》是孔子的思想总结,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解读《论语》中的内容,而不仅仅是机械地记忆和背诵。

2.2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论语》中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2.3 互动式教学的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主导的,而互动式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在教学《论语》时,我们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论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目标方面3.1 知识目标的设定:在教学《论语》时,我们应该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例如《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等。

3.2 能力目标的培养:除了知识目标外,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例如学生对《论语》中思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

《论语》教学反思简版

《论语》教学反思简版

《论语》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现代教学中,我们需要对《论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反思。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析《论语》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正文内容:1. 《论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1.1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论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可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1.2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论语》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1.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语》中的格言和对话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 《论语》教学的问题2.1 教材选择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的《论语》教材,但质量参差不齐,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为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难题。

2.2 教学方法的问题:传统的《论语》教学方法主要以讲解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的环节,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 教学评估的问题:当前的《论语》教学评估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考察,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估。

3. 解决方案3.1 教材选择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材,如注释详尽、内容丰富的版本,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

3.2 教学方法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将《论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加实践环节。

3.3 教学评估的解决方案: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写作、演讲、情景模拟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估,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结:通过对《论语》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看到,《论语》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设计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读《论语》浅析孔子教育思想

读《论语》浅析孔子教育思想

读《论语》浅析孔子教育思想介绍《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记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提出了许多独具创意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本文通过阅读《论语》,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浅析。

孔子的教育思想1. 尊重人的自由与独立思考孔子认为,人们应该遵从其本心,自由地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例如,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表明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享受学习过程和从朋友中得到的乐趣,并且应该能够容忍别人的无知和愚昧。

2. 注重实践和经验孔子强调,理论只有确立在实践和经验的基础上才是有意义的。

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理论知识只有真正变为个人的信念后,才会对人产生影响。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和知识,孔子提倡实践教学,注重生动具体的教育方式。

3. 重视道德和品德教育孔子认为,道德和品德教育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对人格的塑造。

在《论语·学而》中,他强调说:“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种教育思想强调,应将品德教育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可以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尊严和高贵品德的人。

4. 推崇礼仪和道德规范孔子注重礼仪和道德规范。

他认为,这种规范可以使人们尊重他人并保持社会秩序。

在《论语·里仁》中,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表达了对于礼仪和对他人尊重的重视。

5. 培养人的思想和判断力孔子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判断力,让他们能够正确地分辨真伪、善恶。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表明孔子认为思考和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这也是培养判断力的基础。

结论孔子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他的教育思想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重视实践和经验、道德和品德教育、礼仪和道德规范以及思维和判断力的培养。

《论语》读后感赏析(精选22篇)

《论语》读后感赏析(精选22篇)

《论语》读后感赏析《论语》读后感赏析(精选22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读后感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读后感赏析篇1孔子,中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教育家,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

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当我们吟咏他的话语之时,也许我们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一、孔子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教师要做到“诲人不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生气发火,缺乏耐心。

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该得到的是老师的帮助。

老师耐心一点,调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出孩子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去跟孩子谈,帮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这才是我们的目的。

比如,当孩子上课走神的时候,提醒他;当课堂秩序乱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而应该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课堂对孩子没有吸引力?当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帮他找出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使孩子体验及时完成作业的成功感。

如果,当教师在课堂上失去理智,感情冲动,除了伤害了孩子的感情以外,别无他用,这些不是我们想要的。

“诲人不倦”四个字简简单单,但蕴含的是教师的爱心。

“学而不厌”。

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

“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

教师需要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

正像陶知行先生所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

”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就需要有一种不断学习的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活的教科书。

孔子的学习“三月不知肉味”,“学而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足以见孔子的勤奋。

《论语》教师课后反思

《论语》教师课后反思

《论语》教师课后反思作为《论语》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对于这门经典的教授,需要尽心尽力。

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总结了一些思考和经验,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我意识到要更加深入地研究《论语》。

只有充分理解《论语》的内涵和背景,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因此,我会花更多的时间读原著,并借助教学资料和研究成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论语》的精髓。

其次,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论语》是一本以对话为主的经典著作,学生们应该通过讨论和思考来理解其中的道理。

因此,我会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和问题导向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和讨论,以巩固他们对于该书的理解和思考。

第三,我认识到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同样重要。

《论语》是一本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书,它强调道德和品质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会将这些道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他们明确好人好事的标准,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

此外,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风和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第四,我意识到要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传统的讲授模式在教学《论语》这样的经典著作时显得单一和枯燥。

因此,我会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演、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课堂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我还会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录像、音频、图片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最后,我认识到要注重课后检查和评估。

对于这门经典著作,学生们需要不断进行回顾和总结。

因此,我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和考试,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辅助学习,如制作笔记、复习材料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总之,作为《论语》的教师,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原著的深入研究、学生的互动和思考、品德素养的培养、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课后检查和评估。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10篇)学习论语的篇1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平时,总喜欢看一些纯文类的书籍、目的也是想净化自己的心灵,荡涤内心的浮躁,但这种借之外力的注意力转移较之于自内而外的因“三省吾身”而泰然自若的从容实则“其远差矣。

”能将一部《论语》经典讲得深入浅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造诣。

在“君子之道”章节,作者对君子进行了精辟讲解。

但书中有个观点让我费解,“君子的社会角色是变通的、与时俱进的。

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所为背后的动机。

他们是社会的良心。

”用动机而不是用行为判断人,这是早已被唾弃的谬论,让人联想起卫道、道德杀人等不雅字眼,作者放在自己钟情的君子身上所为何来历史上心怀悲悯手举利刃和流着眼泪杀人的人着实不少,莫非他们也是君子不知该敬佩还是同情作者,一位《论语》的信徒,却无心快语道破了“君子”的伪善本质。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包含了丰富的哲学、伦理和教育思想。

本文将重点探讨《论语》中所包含的教育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被运用于教育实践中。

1. 教育目标与价值观孔子非常强调人的修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倡导君子所应具备的素质。

他认为,教育应致力于培养出德才并重、明辨善恶、智勇双全的人。

同时,孔子提出了“仁”的核心概念,认为仁者能亲近他人,并以仁为基础去推动社会进步。

这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价值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的一部分。

2. 教学法与课程设置在教学法方面,《论语》提出了灵活多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孔子注重“问与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

在课程设置方面,孔子强调文化素养的培养,在经书、礼仪、音乐等领域提供全面而系统的教育。

3. 师道与学生关系孔子对师道非常重视,他认为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并通过言传身教来引导学生。

同时,孔子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和指导。

4. 教育哲学与思考《论语》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学思想。

例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君子坦荡荡”,反映了教育应该追求品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表明在任何环境中都能从他人身上汲取知识和智慧等。

5. 教育实践案例《论语》中还记录了许多具体的教育实践案例。

例如,孔子曾与弟子们一起游学,传授实际的道德和智慧知识;他还提倡勤奋学习,反对追求虚荣和浮华。

这些案例展示了孔子对于教育实践的重视和引领。

结论《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培养人的道德品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原则。

这些思想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借鉴的价值。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

《论语》教学反思总结在教授《论语》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本文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习效果以及教学反思。

一、课程设置《论语》是一门经典的儒家文化课程,我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全面地涉及了这个领域的知识。

我设计了多种教学活动,如讲解、讨论、阅读与解读、实践体验等,旨在兼顾理论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并深入理解《论语》的内容和精神。

二、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在讲解《论语》的经典篇章时,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和理解。

我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来发现问题的答案,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我经常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领导者,负责组织和引领讨论,其他组员则负责发言和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思考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思维能力。

3. 视频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讲解《论语》的时候,我会用一些视频片段和其他多媒体资料来辅助教学。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道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学习效果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收获。

他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论点,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和精神。

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然而,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部分学生对于《论语》中的哲学内容理解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思想和理论难以把握。

其次,学生对于课堂讨论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同学在小组讨论中表达得较少。

最后,部分学生对于实践体验的环节缺乏热情,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理解。

四、教学反思1. 深入浅出:在讲解《论语》的经典篇章时,有时我可能会用一些复杂的语言和概念来表达,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可能会造成困扰。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来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它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对《论语》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一、《论语》教学的目标与意义:1.1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通过学习《论语》,学生能够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等,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1.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和对话,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3 塑造学生的人生观:通过学习《论语》,学生能够了解孔子及其学说对人生的看法,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论语》教学的问题与挑战:2.1 缺乏互动与实践:传统的《论语》教学多以讲述和背诵为主,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实践环节,导致学生对于《论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2.2 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学生对于《论语》的学习往往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无法将所学的道德准则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3 语言难度过高:《论语》中的语言古雅且晦涩,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影响学习效果。

三、改进《论语》教学的策略:3.1 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互动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2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教学:将《论语》中的经典思想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论语》中的道德准则。

3.3 简化语言表达方式:针对学生对于《论语》语言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简化语言表达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和阐述《论语》中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评估《论语》教学效果的方法:4.1 学生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讨论质量等方面,评估学生对于《论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免费范文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免费范文

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今天,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本着取其精华、古为今用的指导思想,我们重新审视《论语》中所体现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仍会感到有当代教师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设立私学,有教无类孔子以前,学在官府,但一般平民百姓的子弟是上不起学的,文化的传播范围是很有限的。

孔子恐怕是创办私立学校的第一人,而且,他的学生中大多出身贫贱。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能上得起学?因为孔子收费十分低廉。

《述而》篇中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脩,即干肉,十条为束,束即十条干肉。

这是古代用来作为初次拜见的礼物,但这礼物是微不足道的。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卫灵公》),能面向所有学生,不分贫贱、地域,一视同仁。

孔子设立私学而不以赢利为目的,又能平等地对待他的学生,有利于文化在下层人民中间的传播。

这一办学指导思想是值得今天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民办私立学校的办学者们学习的。

二、启发式教学原则和寓教于乐思想孔子教学不是单纯的灌输,他善于根据学生实际相机而发,注重引导学生去乐学。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可能是孔子的首创,至尽仍被视为经典之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等,都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乐学思想。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运用在他的教育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颜渊就曾感慨过: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子罕》)。

启发式是乐学的前提,乐学是学习的最佳境界。

孔子弟子能达到三千人之多,且贤者七十二,这与他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乐学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再反省当代许多人奉为法宝的苦学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应该从孔子身上学到点什么?三、因材施教的原则孔子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雍也》)他也确实是这样实践的。

《颜渊》篇中记载了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而孔子针对三人不同的性格和学识,便有三种回答。

对《论语》中教育思想的浅析

对《论语》中教育思想的浅析

对《论语》中教育思想的浅析浅谈《论语》中的教育:李桂霞《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是一本朴素的书,它没有浮华的辞藻,华丽的语句,它只是用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朴素的道理。

虽然这些话是几千年前的,但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很有用的。

以前就学过《论语》精选的那几句了,现在是再次完整的阅读学习。

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我是一名师范生未来会成为一名教育者,我更应该细细品味古代学者留下的颇有价值的关于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以及他的言行的经验之谈。

读书不仅是为了提高技能、知识,更是为了能建立一个有道的价值观才能秉持着有时代性的、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正确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才会促进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发展、促进形成人的独特性、开发激励人的创造性。

就如《论语》子罕篇中的: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颜渊觉得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是老师一步一步地诱导他,用各种典籍来广博他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他的言行,从而他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他把孔子的学问与道德说成是高不可攀。

正是孔子对学生的“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促使着他的学子坚持探索一步一步地向前迈步。

这就是《论语》中有魅力的教育思想之一。

所以日后为人师的我们要学习要遵循“循循善诱”这一教育原则。

我们当代教育明显存在只重视智育为主的考试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意志、情操及劳动等基本素质的培养的弊端。

“分数教育”在教育教育过程中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思维开发,忽视社会实践锻炼,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了诸多不良的影响。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对于研究古代思想、道德伦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在现代教学中,我们需要对《论语》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其思想精髓。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深入理解《论语》的核心思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例如仁、义、礼、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应用,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1.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论语》中的对话和言论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深度,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判断。

1.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论语》不仅仅是理论性的著作,它也包含了很多实践性的教诲和经验。

我们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例如课件、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容。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2 引导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提问、启发和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论语》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3 融入现代社会背景《论语》虽然是古代的著作,但其中的思想和原则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社会背景和案例,帮助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三、评估与反馈3.1 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估方式,例如小组讨论、写作、口头表达等,帮助学生全面地掌握和应用《论语》中的知识。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促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提升。

论语的学习与思考

论语的学习与思考

论语的学习与思考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体系对于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思想体系主要通过《论语》这部书传承下来,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至今为止仍然被广大人民学习和研究。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浮躁的时代里,不断学习和思考《论语》对于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习《论语》的意义《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精髓,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

学习《论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文精神,理解世界和人生的本质,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通过学习《论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思考《论语》的意义学习《论语》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思考如何融会贯通,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首先,通过思考《论语》可以使人们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管理,懂得尊敬自己、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其次,通过思考《论语》可以使人们更加关注个人的修身养性,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提高人的美德和情操。

最后,通过思考《论语》可以使人们更加明白成功的真谛,懂得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用智慧和勇气去迎接披荆斩棘的人生之路。

如何学习和思考《论语》首先,在学习《论语》之前,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知识和研究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涵和精髓。

其次,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论语》的思想和原则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不断地思考和探究,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在学习和思考《论语》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做到深刻理解和真正领悟。

总之,学习和思考《论语》对于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个人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重视和关注《论语》的学习和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质,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前言《论语》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它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学习《论语》,并通过它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

但是,我认为当前《论语》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改进。

学生对《论语》的认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对《论语》的认识比较浅显,甚至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了解。

许多学生往往会把《论语》中的古文当做不可理解的东西,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思想和价值。

这是因为《论语》这份经典文献在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度上都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然而,现今,一些学校仅仅将《论语》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来教授,且教师往往也只是带着学生学习古文、繁琐的句式和表达方式,缺乏注重形式与思想的缜密联系。

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到无趣、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对《论语》思想的兴趣。

教师对《论语》教学的认识传统的教师认为,教学方式是将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则要接受这些内容并理解它们。

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单向的,缺乏互动性和实际操作性。

对于《论语》这样的古典文献,这种教学方式显得尤为力不从心。

为了有效地传授《论语》的内容和思想,教师必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没有时间或没有足够的意愿去深入学习《论语》,以便更好地教授它。

虽然教师可以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教授《论语》,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足够的深度和探究性。

如何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其中,重点应该放在以下三个方面:1. 启发学生的思考应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

如对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慢慢体会到文本中的思想,在思考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2. 教师自己要深入学习教师自己也应该在教授《论语》之前,深入研究《论语》本身和相关文献,建立一套自己的教学体系。

教师也应该注重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中所传递的信息。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

《论语》教学反思引言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教育中的重要教材。

然而,在《论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教材解读、学生参与度和评估方式。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可以为《论语》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

正文内容:1. 教学目标设定1.1 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特点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

1.2 引导学生理解经典思想:《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

1.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语》是经典的语言杰作,教师应该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选择2.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2 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幻灯片、视频等,使教学更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3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与《论语》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其中的思想。

3. 教材解读3.1 精选经典篇章: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精选一些经典的篇章进行讲解和解读。

3.2 解读思想内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道理和价值观。

3.3 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将《论语》与其他经典著作、历史事件等进行关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4. 学生参与度4.1 创设互动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能力。

4.2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促进思维的深入和发展。

4.3 组织学生分享: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评估方式5.1 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写作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 五、 课题 研 究 的可 行 性 分 析
代的作用 。以《 论语 》 思想作 为德 育工作 的载体 , 充 分挖
掘《 论语 》 思 想 中 的 育 人 内涵 , 引导 学生在 学校 生活 、 家
庭、 社会 生活 的反复实践 和 亲身体验 中 , 把优 秀传统 文 化中蕴 含的做 人做 事做 学 问的道德 认识 进行 内化并 转
作用和价值 。
程化的建议 。 2 . 组织 全体课题组成员学 习《 论语 》 , 并邀请语 文教 研组的资深教师进 行《 论语 》 的专题讲 座 , 为校本 教材 的
开发提供知识储备 。 3 . 组织全体课 题组成员编 写校本教 材《 ( 论语 > 伴我 行》 。本教材的编写借鉴 于丹教授《 < 论语 > 心得 》 一书 的 编排体系 , 将本教材划分 为 : 孔子及《 论语 》 介绍、 天地人
1 0 个学 时 , 如果 每两 周抽 出 1 个学时, 一 学期 1 0个 学 时, 正好完成课程 。
2 . 2 0 0 4年 中央下发 了《 中共 中央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
加 强 和 改 进 未 成 年 人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的若 干 意 见 》 , 要 求
扎实推进思想道德教育 , 把德育工作 摆在素质 教育 的首 要位置 ,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 节。
[ 文献标识码] A
中学生 中产生 的严重“ 道德危 机” 越来 越引起 家长 、 教师和社会 的高度关注 。如何改 变这种现 状 , 成为教 育
工作 者 的 重 大 课 题 。我 校 政 治 教 师 在 广 泛 吸 收 古 代 先 贤优 秀 育人 思想 的 基础 上 , 大 胆 尝 试 通 过 课 堂 这 个 重 要

学生阅读《 论语 》 的状况 , 听取 师生对《 论语 》 育人 思想课

课题研 究的意义
1 . 众所 周知 , 我 国当前虽 然 提 的是 素 质教 育 , 实 际 上社会 、 学校 、 家长 只盯着考试 成绩 , 忽视 对学生 的道德 培养 。长期 以来在 中学生里 产生 了严 重的“ 道德危 机” , “ 教育为本 , 德育先行 ” 成 了一句空话 。2 0 1 4年 3月我校 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 , 对一部分 学生及 家长进 行 了调查反馈 。反 馈 的结果是 几乎 所有 的家 长和 大部 分学生 对道德 教育都 提 出了强烈 的要求 , 呼声很 高 , 这 不得不使我们每 一位 教育工 作者 重新思 考德 育工 作 的
变 为 良好 的行 为 习惯 。
近年来 , 一批专家 、 学者 以传播 国学 文化 的使 命感 , 用通俗易懂 的语 言传播着 国学典籍 的人 文思想 , 这 为本 课题研究提供 了有力 的智 力支 持 。我校 群众路 线 教育 实践活动的意见反馈 中 , 家长 和学生强烈 呼吁加强 思想 道德教育 。课 题确 立后 , 得 到 了学校 的 高度重 视 , 立 即 成立课题组 , 学校决 定为课题研 究提供 资金支持 和后勤
3 . 近年 来 , 国 内外 掀 起 了一 股 “ 国学 热 ” 和“ 孑 L 子 热” 。综 观 这 些 研 究 , 大 部 分 停 留在 学 术 研 究 层 面 , 忽 视
了《 论语 》 育人思想的实践应用 , 从 而造成《 论语 》 育人 思
想 与学 校 德 育 脱 节 。本 课 题 试 图 在 《 论语 》 育 人 思 想 与 学 校 德 育 之 间找 到 一 个 恰 当 的结 合 点 , 将《 论语》 育 人 思
二、 课 题 研 究 的价 值
6 . 课堂教学实践是本次课题 研究 的主要载体 , 但 围
1 . 优 秀传统 文化 在 中学 生思 想教育 中起 着不 可 替
绕课题研究 的主题 , 还要积极开展 丰富多 彩的课余 活动 和实践活动 , 做 到“ 知行 合一” , 从而 推动课 题研 究 的实
生 良好 的行为 习惯 , 从 而提高 他们 的道 德素养 , 这是 该 课题 实施 的终极 目标 。
四、 课题 研 究 的 思路 和 主 要 内容 1 . 通过设置《 ( 论语 > 伴我行 》 的 问卷 调 查 , 调 查 我 校
载体 来对学 生进行道德教育 , 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 。
5 . 学期结束 对课 题教 学效 果进 行反 馈 。反 馈 主要 是教 师对学生 的行为 习惯进行 观察 , 看学 生的整体道 德 素质有无 明显进步 。再就是通过 座谈会 、 班 会 的方式 师
生共 同 畅谈 学 习《 论语 》 思 想 的感 受 。
想课程化 , 为我们 的德育寻找一条新的途 径和方 式。
之道 、 孝悌之道 、 心灵之道 、 处世之 道 、 君子之 道 、 交友之
道、 理想之道 、 人 生之 道 、 学 习 之道 1 0个 专题 。每个专 题又按原文 、 注释 、 典例( 古今 中外 名人故事 ) 、 评 价 和感 悟来编排 。 4 . 课堂教学 。我们设 想在高 二上学期进行 试点 , 历 时一学期 。本教材共 1 0个专题 , 每个专题 1学时 , 共计
论语 [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0 5 8 ( 2 0 1 5 ) 0 6 — 0 1 并 贯 穿在 课 堂教 学 中 , 研 究 一 定 能取 得 预 期 的成 果 。
[ 关键词] 课题研 究 中学生 [ 中图分类号] G6 3 0
综 合 ・新论视窗
中 学教 学参考 2 0 1 5 年2 月 总 第2 2 2 期
对 < 论语 > 育 人 思 想 课 程 化 开 发 的 研 究 的 一 些 思 考
甘 肃文县 第一 中学( 7 4 6 4 0 0 ) 尤慧 兰
[ 摘 要] 如何 改变中学生中产生的严重“ 道德危机” 现状 , 是一项 重大课题 。通过设置《 ( 论语 ) 伴我行 》 问卷调查 , 组 织全 体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