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重点
第一章1.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2.奠基时期(隋代~唐代)3.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兴盛时期(明代~清朝鸦片战争之前)5.衰落与复兴时期(清朝鸦片战争以后至今)第二章1.眼球壁的组成有哪些?角膜、视网膜的生理特点有哪些?黄斑及视乳头的解剖特点?2.眼屈光间质包括哪些?房水产生及循环?晶状体如何参加调节?3.视路概念?包括哪些组成?典型的视交叉及视束损伤的表现是什么?为什么?4.眼附属器由哪些组成?结膜几种充血为何?眼外肌支配的眼球运动情况?5.视网膜内层及黄斑的血供为何?睫状神经节在手术中的作用?第三章1.眼与五脏的生理关系?第四章1.直接和间接与母系相连的经脉有哪些?2.与目内、外眦发生联系的经脉有哪些?第五章1.六淫致病的特点及临床表现?2.五脏病变对眼的影响?第六章1.什么是五轮学说,举例说明五轮学说的临床应用?2.解释内障及外障眼病,说明他们的特点?第七章1.眼科的常用内治法有哪些及适应症?2.眼科常用的外治法及特点?3.掌握下列眼科常用方剂:加减四物汤、除湿汤、生蒲黄汤、石决明散、驻景丸加减方、新制柴连汤、驱风散热饮子、除风宜损汤。
第八章1.简述针眼辨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2.胞生痰核与针眼的鉴别要点是什么?3.椒疮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是什么?并发症和后遗症有哪些?4.简述睑弦赤烂辩证分型、治法和代表方剂。
5.试述上胞下垂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第九章1.漏睛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常用外治法有哪些?2.漏睛对目珠有何危害性?3.流泪症、漏睛及漏睛疮怎样鉴别?第十章1.暴风客热诊断要点是什么?2.试述天行赤眼的临床表现和预防隔离。
3.天行赤眼的辨证论治应注意什么?4.暴风客热、天行赤眼暴翳三者鉴别要点为何?5.暴风客热、天行赤眼及天行赤眼暴翳的病名含义及西医病名。
第十一章1.聚星障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中医辩证论治。
2.花翳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3.凝脂翳的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及西医治疗。
第十二章1.瞳神紧小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辩证论治(包括理法方药)。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第一章绪论一、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黄帝内经》首次使用了眼的一些重要解剖名词二、奠基时期(隋代-唐代):《龙树眼论》——目前公认为我国第一部眼科专著三、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北宋,将眼科从耳目口齿科分离出来,独立发展叆叇:即眼镜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01_中医眼科总论_第一三四五六七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眼科教研室
第一章 中医眼科发展简史
历史朝代
夏 唐
商 周 秦 汉 三国 西晋 东晋 南北朝 隋
五代十国 宋 辽 西夏 金 元 明 清 中华民国
萌芽时期(南北朝以前)
㈠ 早期非医疗史料已有散在的眼及眼 病的记述
㈡ 秦汉医学著作为建立中医眼科学作 了先期准备
此外,唐朝已能配制义眼。
独立发展时期(宋代-元代)
㈠ 设立眼科为专科建设打开了发展空间
㈡ 眼科基本理论的创立为中医眼科学的独立 发展提供了内在依据
如五轮、八廓、内外障七十二症学说
㈢ 眼科治疗方法及药物不断丰富深化了中医 眼科的内涵建设
《太平圣惠方》方500余首,金针拨内障,胬肉割烙术 《圣济总录》方700余首,介绍钩割针劆熨烙淋洗包扎
明· 杨继渊《针灸大成》,清· 张璐《张氏医通》
黄液上冲
返回
衰落与复兴时期(清· 鸦片战争以后至今)
㈠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的中医眼科停滞衰 落 ㈡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眼科蓬勃发展 1955年成立中医研究院 1956年全国相继建立中医院校 1968年各省市陆续成立中医眼科学会 1978年后招收中医眼科硕士、博士研究生 出版发行中医眼科教材、杂志、专著。
脾:脾输精气,上贯于目; 脾升清阳,通至目窍; 脾气统血,循行目络。
第二节 眼与六腑的生理关系
胆:肝胆相表里,肝气溢 于胆,聚而成精,乃为胆 汁。 大肠:与肺相表里, 腑气不通,肺气不降。
膀胱:与肾相表 里,肾与膀胱功能 失常,则眼部出 现水湿泛滥之证。
小肠:分清别浊;心为 火脏,小肠为火腑。
胃:胃与脾相表里,清阳 之气,主要来源于胃气。
内障
指发生在睛珠、神膏、 视衣、目系等眼内组织 的病变。 多因内伤七情、气血 痰湿所致。及外障眼疾 毒邪入里,外伤伤及眼 内组织等。 特点:一般外观端好, 多有视觉变化。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眼科的发展历史:中医眼科是中国医学很早就开始涉及的一个学科,如《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眼科的论述。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也有有关眼病的记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眼科的研究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丰富而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五轮六治、六经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阴阳五行等理论。
在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来进行辨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3. 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中医眼科的辨证施治是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来进行的。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面色、口唇色泽等情况,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
二、常见眼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1.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一般采用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同时也要注意调节生活作息,保持眼部卫生。
2. 远视:远视与近视一样也是一种常见眼部疾病,中医治疗远视的方法也类似于治疗近视,主要是通过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来调理患者的眼部功能。
3. 弱视:弱视是指由于一些原因导致视觉功能受损,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法一般包括针灸、中药熏蒸、按摩等方法,同时也要配合眼部功能锻炼。
4. 眼睑炎:眼睑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眼睑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5.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结膜炎症,中医治疗结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6. 角膜炎:角膜炎是一种严重的眼部炎症,中医治疗角膜炎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熏蒸、局部热敷、针灸等方法。
7.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白内障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8. 青光眼: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中医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一般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医眼科学
16圆翳内障:随年龄增长而晶珠逐渐混浊,视力缓慢下降,终致失明的眼病--老年性白内障
17云雾移睛: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蚁蝇蛛丝或云雾样漂浮物的眼病--玻璃体混浊
18络阻暴盲:患眼外观正常,猝然一眼或双眼视力急剧下降,视衣可贱典型的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致盲眼病--视网膜动脉阻塞
7漏睛疮:内眦精明穴下方突发赤肿疼痛,继之溃破出脓的眼病。急性泪囊炎。
8脓漏眼:发病急剧,胞睑及白睛高度红赤臃肿,眵多如脓易引起黑睛生翳溃损为主的眼病。淋菌性结膜炎。
9天行赤眼:外感疫疠之气,白睛暴发红赤,点片溢血,牵累及双眼 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的眼病--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0金疳:白睛表层生玉粒样小泡,周围绕以赤脉--泡性结膜炎
外治:(1)眼药水:鱼腥草眼药水,典必殊(不能长时间用——青光眼),1%强的松龙
(2)局部热敷
鉴别:金疳:病位,小泡位于白睛表层;症状,小泡呈灰白色小泡样,界限明显,可溃破,推之可移,按之不痛;赤脉,小泡四周的赤脉多鲜红;病程,较短;预后,较好,一般不波及瞳神,俞后多不留痕迹。
火疳:病位,结节位于白睛里层;结节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界限不清,很少溃破,推之不移,按之痛甚;赤脉,结节四周的赤脉多紫红;病程,较长;预后,较差,常波及瞳神,俞后多留痕迹。
14瞳神紧小临表及外治意义
临表:自觉症状,突发性眼珠疼痛或眼痛,眉棱骨痛,畏光流泪,视物模糊等或伴关节酸楚疼痛等。眼部检查,视力不同程度下降,胞睑红肿或重,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黑睛后壁可见粉尘状或小点状,羊脂状物沉着,神水混浊。(丁道尔现象阳性)或黄液上冲,黄仁肿胀,瞳神缩小,展缩不灵等。
中医眼科学
中医眼科学明末傅仁宇撰成《审视瑶函》。
清代,黄庭镜著《目经大成》。
清代还有顾锡著《银海指南》。
●角膜的组织结构由前向后分为5层。
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无血管,营养代谢来自房水。
(1)上皮细胞层:鳞状上皮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可以修复,不遗留瘢痕。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无再生能力,为瘢痕组织代替. (4)后弹力层:胶原纤维组成,损伤后能再生。
(5)内皮细胞层:角膜房水屏障功能,不能再生。
角膜生理特点: 1.透明,无血管 2.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前房角●虹膜: 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大小2.5-4mm.●睫状体:睫状突分泌产生房水,睫状肌舒缩通过晶状体起调节作用. 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弥散形成房水.●视锥细胞感受明光和色觉,约700万个,在黄斑区集中.黄斑中心凹只有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和无色视觉,视杆细胞在黄斑周边部的视网膜。
●视盘: 是视网膜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走行.视盘中央呈漏斗状凹陷,称生理凹陷或视杯.●晶状体: 晶状体囊,晶状体悬韧带,睫状体核,睫状体皮质. 具有独特的屈光通透和折射功能,且可滤去部分紫外线,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是眼屈光介质的重要部分. 通过睫状体的收缩,松弛来共同完成眼的调节功能.●视路: 视路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层●泪器: 包括分泌泪眼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名称对照表: 眼珠-眼球; 白睛-球结膜,球筋膜,前部巩膜; 黑睛-角膜; 黄仁-虹膜; 神水-房水; 瞳神-瞳孔; 晶珠-晶状体; 神膏-玻璃体; 视衣-视网膜; 睑弦-睑缘; 胞睑-眼睑;眼与肝的关系①肝开窍于目,目为肝之外候②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色视物③肝主藏血,肝受血而目能视④肝主泪液,润泽目珠●五轮学说将眼局部分为眼睑、两眦、白睛、黑睛和瞳神等五部分,划分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分别与五脏对应,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病理及其相互的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辨证治疗的一种学说。
中医眼科学
第二章眼的解剖与生理功能第一节眼球的解剖与生理1、眼为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眼附属器。
2、成人眼球前后径约为24mm,垂直径23mm,横径(水平)约23.5mm。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3、眼球壁分为3层: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内层视网膜。
4、外层纤维膜由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瓷白色的巩膜,二者相交区域为角巩膜缘,共同构成完整封闭的眼球外壁,具有保护眼内组织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5、成人角膜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为10.5-11mm。
6、角膜的组织结构从外到内分为5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7、胸膜表面有一层泪膜,称角膜前泪膜。
泪膜分为3层:表面为脂质层,中间为水液层,底部为黏蛋白层。
8、组织学上巩膜由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及棕黑板层构成。
9、角巩膜缘前界起于前弹力层止端,后缘为角膜后弹力层止端。
角膜、巩膜和结膜三者在此处汇合。
10、葡萄膜具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膜。
角膜从前到后分为三部分: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1、虹膜内缘于中央形成圆孔,称瞳孔,其直径为2.5—4mm左右。
12、视网膜由外到内分为10层:①色素上皮层②视锥、视杆细胞层③外界膜④外核层⑤外丛状层⑥内核层⑦内丛状层⑧神经节细胞层⑨神经纤维层⑩内界膜。
13、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三者均为透明体。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介质,又称屈光系统是光线进入眼内并到达视网膜的通路。
14、房水:由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并充满后房、前房,主要功能是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维持眼内压。
15、房水流出的途径:经瞳孔经前房角小梁网睫状突上皮细胞——→后房——→前房————→巩膜静脉窦——→血循环产生的房水↙↘眼静脉少量脉络膜上腔吸收少部分虹膜吸收↑受阻、眼压增高致青光眼16、晶状体:位于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晶状体的直径约为9mm,厚度4—5mm。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眼科学(中级335)相关专业知识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医眼科学(中级335)相关专业知识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A1型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中医眼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五轮学说中的内容?A. 水轮B. 血轮C. 风轮D. 肉轮2.在中医眼科学中,治疗目赤肿痛的常用方剂是:A. 消风散B. 防风通圣散C. 石斛夜光颗粒D. 明目蒺藜丸3、在中医眼科中,下列哪项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A. 针灸治疗B. 药物治疗C. 饮食调整D. 手术治疗白内障(非青光眼手术)E. 心理疏导与养生调养4、下列关于干眼病的描述中,哪项不符合中医眼科学理论?A. 干眼病多因虚火上炎所致B. 肝开窍于目,干眼病与肝脏功能失调有关C. 治疗干眼病需清热明目,多选用寒凉药物D. 干眼病常有眼部干涩、异物感等症状E. 干眼病可由久病伤阴导致泪液分泌不足引起5.[58]下列关于病毒性结膜炎的描述,错误的是:A. 常见于春秋季节B. 以明显刺激症状为主C. 轻症无需特殊治疗D. 重症可导致视力丧失6.[59]患者,男,40岁。
因“左眼红、痛伴视力下降1周”就诊。
检查发现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大量黏液性分泌物,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荧光素钠染色阳性。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结膜炎B. 慢性结膜炎C. 过敏性结膜炎D.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7.在中医眼科学中,以下哪项不是五轮学说中的内容?A. 水轮-瞳仁B. 水轮-风轮C. 金轮-黑睛D. 土轮-两眦8.下列哪种疾病在中医眼科学中被归类为“暴盲”?A. 视网膜脱离B. 急性结膜炎C. 视神经炎D. 青光眼9、关于中医眼科中的“目赤肿痛”,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目赤肿痛是眼科常见症状之一• B.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疼痛• C.通常由于肝火旺盛引起• D.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E.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体 10、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眼科治疗“飞蚊症”的常用手段?• A.中药内服• B.针灸治疗• C.手术治疗• D.眼部按摩• E.食疗辅助11、在中医眼科中,针对干眼症的治疗,以下哪种药物常用于治疗?A. 黄连上清片B. 杞菊地黄丸C. 龙胆泻肝丸D. 知柏地黄丸12、关于中医眼科的急性结膜炎治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初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知识点总结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专注于眼睛相关的疾
病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知识点总结:
1. 中医眼科的基本理论:中医眼科学依托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等。
这些理论被应用于
了解眼睛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2. 中医眼科常见疾病:中医眼科学涵盖了多种眼睛疾病的治疗,包括青光眼、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症等等。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
特定的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3. 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中医眼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等。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眼睛外观、听取患者的症状
描述、询问患者的生活惯等等,中医眼科医生可以对疾病进行初步
判断。
4. 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疗法等等。
中药治疗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或者局
部敷药来改善眼睛的症状,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身体的气血循环,按摩疗法可以通过按压眼周的特定穴位来缓解眼睛的不适感。
以上是对中医眼科学的一些简要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
中医学专业《中医眼科学》课程标准学时:40学分:2适用专业:中医学1.课程概述:《中医眼科学》是在中医基础及中医眼科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的临床学科。
因为临床的需要,课程中加入部分西医眼科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符合中医院校中医师教学要求,内容实用,精炼,通过多媒体、眼科模型、图片、病例分析等的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
2.课程目标:2.1 知识目标(1)掌握眼的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辩证论制及预防护理。
(2)掌握眼部重要疾病症状,病因病机,治疗方法。
2.2技能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望闻问切四诊知识诊断眼部相关疾病。
2.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了解中医眼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巩固专业思想。
2.3素质目标:1.使学生能够达到初步掌握中西医眼科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治及简单技能操作的目的;2.通过授之以渔,课堂中应用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学生疾病,让学生切实看到疗效,建立对中医的信心,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现代医学以外的医疗方案。
4.教学建议:4.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教具示教为主,结合课堂提问、布置复习思考题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大量的多媒体演示图,尽量给学生以生动直观的印象,培养其对眼科疾病的认识、诊断及处理能力,使其深刻领会中医眼科内涵与精髓,掌握眼科辩证法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
考试或考查应以把握基本内容和基本规律为主,切忌偏怪冷僻内容,以免学生学习重点和方向的偏离。
4.2评价方法: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应通过学生出勤情况、平时测验提问及理论考试综合评价。
4.3教材选编:彭清华主编,《中国眼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6月第5版。
4.4资源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本课程既强调理论教学,更强调案例教学,具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条件。
执笔:审核:审定: 2022年月日。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一些中医眼科学的复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复相关知识。
眼科常见疾病
- 近视:近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表现为远处物体看不清楚,近处物体可以清楚看到。
- 遗传性眼病:一些眼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比如青光眼和色盲等。
- 眼睑疾病:眼睑疾病包括睫状肉腫、睑板腺囊肿、霰粒腺炎等。
-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炎症,表现为眼红、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 角膜病:角膜病包括干眼症、溃疡性角膜炎等。
- 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表现为眼睛逐渐模糊、灰白等。
中医眼科诊断方法
- 望诊:中医眼科望诊主要观察眼睛的外观和表现变化,比如眼睑、结膜、角膜等部位的变化。
- 闻诊:中医眼科闻诊主要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或口气来判断眼科疾病的情况。
- 问诊:中医眼科问诊主要问询患者的症状、病程等信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变化情况。
- 切诊:中医眼科切诊主要通过触摸、按压患者眼部或周围区域,来判断疾病的情况和病灶的位置。
中医眼科治疗方法
- 中药治疗:中医眼科常使用中药治疗一些眼科疾病,比如眼睑炎、结膜炎等。
-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眼部血流和气血运行,辅助治疗眼科疾病。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眼部疲劳和不适感。
- 中医养生:中医眼科强调眼部的养生保健,包括眼部保湿、适量眼保健操等。
以上是关于中医眼科学的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中医眼科学
(宋朝一元朝)
由宋至金元时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都有较大的发展。当时大规模地编辑整理医书,大部分眼科文献都保 存于方书与全书之中。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世医得效方》等皆有专论眼科的篇章,眼科专著 《秘传眼科龙木论》、《银海精微》等也成书于这一时期。宋代开设太医局从事医疗及医学教育。下分九科,其 中开设了眼科。从此,历代眼科皆独立成科。由于宋元时期的发展,中医眼科已逐渐形成了本学科的理论体系与 诊疗特点,所以有了分化为专科的条件。眼科独立之后,学有专攻,又大大地促进了中医眼科学术和技术的发展。
经典著作
1、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对眼的解剖生理,眼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证候、针刺疗法等已有初步的 论述。所载眼部病名有目赤,目痛、目眦疡、目下肿、目不明、目盲、视歧等30余种。
2、大约编著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味,其中眼科用药已达70余种,可用于治疗胞睑、 两眦、白睛、黑睛、瞳神等部疾病,以及一些全身病的眼部证候。而且不少药物至今仍为眼科所常用。
(明朝一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明、清两代,是中医学发展的兴盛时期,眼科也不例外。有关眼科的医药著述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都大大超过了以前各代。影响较大的如《原机启微》、《本草纲目》、《普济方》、《证治准绳》、《审视瑶 函》、《目经大成》等。眼镜在我国使用较早,早期称为“空空格”。在明初由艺衡《留青日札摘抄》及屠隆的 《文房器具笺》都有记载,主要用于老人“目力昏倦,不辨细书”。张自烈《正字通》则明确指出:“空空格, 眼镜也”。此后,渐称眼镜。总之,由于明清时期的中医眼科,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眼科 文献的数量与质量大大超过以前各代,所以说是中医眼科最兴盛的时期。
5、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在七窍病一卷首列目病,首次明确地提出了生食五辛、夜读细书等容易引 起眼病的19种因素,以及预防眼病的若干注意事项,还首次记述了老人目昏。在眼病的治疗方面,记载了神曲丸 等81首内服及外用的药方,并第一次提出了食用牛、羊等动物肝脏的明目作用。此外,还介绍了熏洗、外敷、钩, 割等眼病外治法和针灸、按摩疗法。所以,该书对后世眼科发展颇具影响。
中医眼科学重点
中医眼科学重点中医眼科学是指中医学在眼科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其发展史可以分为萌芽时期、奠基时期、独立发展时期、兴盛时期和衰落与复兴时期。
眼是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眼附属器三部分。
眼球向前平视时,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眼球壁分为外层纤维膜、中层葡萄膜和内层视网膜。
外层纤维膜包括角膜、巩膜和角膜缘。
角膜表面有一层泪膜,是眼球重要的屈光介质之一。
中层葡萄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
内层视素上皮层、视锥和视杆细胞层以及神经节细胞层组成。
光感受器为第一神经元,双极细胞为第二神经元,神经节细胞是第三神经元。
视盘仅有神经纤维而无光感受器,因此无视觉功能,称为生理盲点。
房水由睫状体的上皮细胞产生,晶状体混浊则临床称之为白内障。
眼轮匝肌由面神经支配,提上睑肌由动眼神经支配。
睑板上有纵行排列的睑板腺,腺口开于睑缘。
结膜包括睑结膜、球结膜和穹隆结膜,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
眼球的运动依赖6条眼外肌,其中上斜肌由滑车神经支配,外直肌由外展神经支配,其余4条眼外肌均由动眼神经支配。
32、胞生痰核是指眼睑内生长的硬块,不会感到疼痛,皮肤颜色正常,相当于西医学的睑板腺囊肿。
33、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包括:1、患眼胞睑皮肤刺痒、灼痛;2、胞睑皮肤呈现红赤色,出现水疱,溃破糜烂。
34、睑弦赤烂包括鳞屑性睑缘炎、溃疡性睑缘炎和眦部睑缘炎。
辨证论治如下:1)风热偏盛证:使用银翘散加减。
2)湿热偏盛证:使用除湿汤加减。
3)心火上炎证:使用导赤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味。
35、上胞下垂的辨证论治如下:1)脾虚气弱证: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2)风痰阻络证:使用正容汤加减。
36、胞轮振跳是指眼睑不由自主地牵拽跳动的眼病。
37、椒疮相当于西医学的沙眼,由感染沙眼衣原体引起。
辨证论治如下:1)风热客睑证:使用银翘散加减。
2)血热瘀滞证:使用归芍红花散加减。
诊断依据为上睑结膜及上穹隆部有滤泡、增生与血管模糊。
38、目箚是以眼睑频繁眨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眼病。
什么是中医眼科学的核心理念
什么是中医眼科学的核心理念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要深入理解中医眼科学,就需要把握其核心理念。
中医眼科学认为眼睛与整体的脏腑经络密切相关。
眼睛并非孤立的器官,而是与全身的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黄帝内经》中就有“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的论述。
这意味着,眼睛的健康状况反映了体内脏腑功能的平衡与否。
比如,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则眼睛明亮,肝阴不足则可能导致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肾藏精,肾精充足则目光敏锐,肾精亏虚则可能出现视力下降、眼目昏花。
气血津液的盛衰和运行也对眼睛有着重要影响。
气血充盈、运行通畅,眼睛才能得到充分的滋养,保持正常的功能。
反之,如果气血不足或运行不畅,就容易出现各种眼部疾病。
比如,气血瘀滞可能导致眼底出血、视网膜阻塞等病症;津液亏损则可能引起眼睛干涩、疲劳等不适。
中医眼科学强调辨证论治。
这是中医诊疗的基本原则,在眼科中同样适用。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病性,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同样是视物模糊,有的可能是由于肝火上炎,治疗需要清肝泻火;有的可能是由于气血不足,治疗则要益气养血。
另外,中医眼科学注重预防为主。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理念,在眼科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调节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可以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
比如,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心情舒畅等,都有助于维护眼睛的健康。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眼科学多种多样,除了内服中药,还有外治法。
中药熏蒸、眼部按摩、针灸等都是常用的外治手段。
中药熏蒸可以通过热气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眼部,改善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不适;眼部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针灸则通过刺激穴位,调整脏腑功能和经络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中医眼科学还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生活环境、情志状态等都不同,对眼病的易感性和治疗反应也会有所差异。
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简要介绍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的背景和重要性。
中医眼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眼部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中级职称考试是评定中医眼科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考试来考察考生对中医眼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因此,了解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的内容和要求对于从事中医眼科工作的医生和学者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考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阐明文章写作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的概述、要点和重要性。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发展,并对本文进行总结。
整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旨在全面探讨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1.3 目的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的目的在于评估考生在中医眼科领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检验其是否具备独立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生可以提升自己在中医眼科领域的专业水平,增加自信心和职业认可度。
同时,考试也有助于规范中医眼科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促进中医眼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通过考试内容的精心设计和考核标准的明确规定,可以更好地激发考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推动中医眼科专业知识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的目的是促进中医眼科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提高中医眼科专业技术水平,为中医眼科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2.正文2.1 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科目概述在中医眼科中级职称考试中,考试科目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眼科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等内容。
中医眼科疾病学与视觉科学
中医眼科疾病学与视觉科学眼睛作为人体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承担着接收和传递视觉信号的重要任务。
在现代医学中,眼科学分为西医眼科和中医眼科两个学科领域。
其中,中医眼科疾病学着重研究和治疗与眼睛相关的疾病,而视觉科学则涉及视觉功能研究和视觉保健。
一、中医眼科疾病学1. 疾病分类中医眼科疾病学根据病因和病理特点,将眼科疾病分为内眼疾病、外眼疾病和神经性眼病三大类。
内眼疾病包括眼底病变、青光眼等;外眼疾病包括结膜炎、角膜炎等;神经性眼病则主要包括视神经炎、眼震等。
2. 病因分析中医眼科疾病学强调病因分析,认为眼科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遗传因素及体内脏腑功能失调等多个因素有关。
中医眼科疾病学通过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方法,辨识病情,确定疾病的病因,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治疗方法中医眼科疾病学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中医按摩以及中医养生方法等。
中药治疗通过给予患者中药内服或外用,调理身体病理状态,促进病情康复。
针灸疗法则运用针刺穴位的方法,调整眼部气血循环,增加免疫力,缓解症状。
中医按摩则通过按摩眼部相关穴位,舒缓眼部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等,综合治疗疾病。
二、视觉科学1. 视觉功能研究视觉科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对视觉神经递质、视网膜感光细胞等的研究,视觉科学有助于揭示人类的视觉机制和视觉感知过程,为视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2. 视觉保健视觉科学也关注视觉保健,提倡正确使用眼睛,预防视觉疾病的发生。
视觉保健包括良好的用眼习惯、适当的用眼休息、正确的坐姿和看书距离等,通过良好的眼部保健措施减少因劳累导致的眼疾发生。
总结:中医眼科疾病学和视觉科学在眼科学领域各有侧重,中医眼科疾病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治疗眼科疾病的根本病因,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调理。
而视觉科学则更加注重眼睛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系统功能的研究,以及预防和保护视觉健康的方法。
中医眼科学(15)【精选含答案】
中医眼科学试题及答案1、下列哪种疾病属于眼外观无异常而致视物昏蒙的A.聚星障B.鹘眼凝睛C.风赤疮痍D.白涩症E.视瞻昏渺【答案】E2、下列哪种上胞下垂应主要考虑手术A.先天所致B.椒疮所致C.重症肌无力所致D.突然起病,伴见眼位偏斜.视一为二E.外伤伤及胞睑【答案】A3、下列哪一种眼病与疠气犯目有关A.风赤疮痍B.暴风客热C.天行赤眼暴翳D.漏睛疮E.凝脂翳【答案】C4、泻火解毒法主要用于治疗A.外感火热之邪所致的眼病B.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眼病C.阴虚火旺所致的眼病D.气血凝滞所致的眼病E.肝气郁结所致的眼病【答案】A5、正常瞳孔大小范围A.1——2.5毫米B.2——3毫米C.4——5毫米D.2.5——4毫米E.5——6毫米【答案】D6、视衣脱离的视野表现是A.视野检查可见与病灶对侧的视野缺损,缺损大小与病灶范围呈正相关B.视野检查可见中心暗点C.视野检查可见弧形视野D.视野检查可见生理盲点扩大E.视野检查可见上方视野缺损【答案】A7、患者双眼外视端好,视物昏蒙,兼有胁胀.胸闷,脉弦,治则应是以A.补益肝肾法B.活血化瘀法C.滋阴降火法D.疏肝理气法E.以上都不是【答案】D8、通睛的斜视角检查结果应为A.第一斜视角大于第二斜视角B.第一斜视角小于第二斜视角C.第一斜视角等于第二斜视角D.第一斜视角不确定E.第二斜视角不确定【答案】C9、消风散适用的白晴疾病是A.时复病B.暴风客热C.天行赤眼D.金疳E.火疳【答案】A10、黄风内障相当于西医学之A.急性闭角型青光眼B.开角型青光眼C.绝对期青光眼D.继发性青光眼E.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答案】E11、眼前似有阴影飘浮,神膏混浊,视物昏花,兼见头晕心悸,乏力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宜用A.明目地黄汤B.杞菊地黄丸C.补中益气丸D.八珍汤E.天麻钩藤饮【答案】D12、患者65岁,双眼晶状体囊膜表面有胆固醇结晶,前房加深,晶状体核下沉。
诊断为皮质性白内障A.初发期B.膨胀期C.成熟期D.过熟期E.以上都不是【答案】D13、患者睑弦红赤干痒,频频眨目,眼眵干结,白晴红赤少津,黑晴星翳时隐时现,涩痛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眼科学-病因病机眼病病因按致病因素的性质分类叙述如下:一、六淫六淫是眼科常见的一类致病因素。
《银海指南·六气总论》说:“寒、暑、燥、湿、风、火是为六气。
当其位则正,过则淫,人有犯其邪者,皆能为目患。
风则流泪赤肿,寒则血凝紫胀,暑则红赤昏花,湿则沿烂成癣,燥则紧涩眵结,火则红肿壅痛”。
指出六淫都能引起眼病。
人体当正气虚弱,腠理不密时,容易感受六淫之邪。
其致病途径多由肌表、口鼻人侵,或直接侵犯眼部,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故常称之为“外感六淫”。
六淫之中以风、火、湿邪引起的眼病为多,暑邪致病较少。
可由一种淫邪为害,亦可由多种邪气相兼致病,并随所受淫邪不同,而临床表现特点各异。
(一)风风邪为百病之长,四时皆有,是外感诸邪中首要的致病因素。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除可单独引起眼病外,还常为其他外邪入侵的先导。
如火、寒、湿、燥等邪,常与风邪相兼,上犯于目。
1、风邪致病的特点(1)风为阳邪,性轻扬、升散。
头为诸阳之会,眼为清阳之窍,其位至高,容易受外来风邪侵袭而发病。
(2)风性善行而数变,发病急,变化快。
如风热之邪突然从外侵袭所致之“暴风客热”,即表现为眼部红赤肿痛猝然而发。
此外,风性开泄,可致多泪;风伤于卫,可致目痒;风胜则燥,可致目干涩;风侵黑睛,可生翳膜;风邪中络,可致口眼喎斜。
2、风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目痒、目涩、羞明、多泪、目赤、胞睑肿胀、黑睛起翳、上胞下垂、风牵偏视、口眼喎斜等。
(二)火火邪致病多在夏季,但因六淫皆可化火,故四季可见。
火热同性,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故常火热并称。
由于火热引起之眼病甚多,因而古人有“目不因火则不病”(《儒门事亲》)之说。
1、火邪致病的特点(1)火为田邪,其性炎上,故容易上冲头目,引发眼病。
(2)火性燔灼,伤津腐肉,易致眼部发生红肿、痒痛、疮疡、翳膜等病症。
(3)火郁脉络,迫血妄行,可致眼内外的各种出血证候。
2、火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目赤肿痛、灼热刺痒、碜涩羞明、眵多黄稠、热泪频流、胞睑生疮、大眦脓漏、胬肉攀睛、火疳隆起、黑睛翳溃、黄液上冲、眼珠灌脓以及眼部各种出血症等。
(三)湿湿为长夏主气,夏秋之交,湿气最盛。
人体常在环境潮湿、涉水冒雨等情况下,受到外湿侵袭。
湿邪伤目,仅次于风、火。
而且外感湿邪还可随人体质、脏腑功能情况等热化或寒化。
1、湿邪致病的特点(1)湿为阴邪,郁遏气机,致水液运化失司,可见头重视昏,以及眼部水肿、渗出等症。
(2)湿邪重着粘滞,不易祛除,故所致眼病常起病较缓,病程缠绵,反复难愈。
(3)湿邪秽腻,伤目多见眵泪胶粘,睑弦湿烂垢腻,黑睛生翳灰白糜烂,眼内渗出物积聚似痰浊等。
2、湿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眵泪胶粘、胞睑浮肿、湿痒起泡、睑弦湿烂垢腻、白睛污红、黑睛翳呈灰白雾状混浊或黑睛边缘灰白溃陷如蚕蚀状等。
检视眼内,或见玻璃体混浊与眼底水肿、渗出等。
(四)寒寒邪主要在冬季或其他季节气温骤降时入侵体表,引起眼病。
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由寒邪直中脏腑而发。
1、寒邪致病的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目失温养,可致目昏冷泪,也可出现眼部或全身畏寒、喜热一类症状。
(2)寒性凝滞,可使气血流行滞涩,引起头疼目痛、视物昏花等。
(3)寒主收引,头面筋肉受寒,拘急牵引,可致口眼目珠等偏斜。
2、寒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目昏冷泪、目珠紧涩、头目疼痛、胞睑紫胀、白睛血脉紫暗、眼底脉络瘀滞或口眼喎斜、目偏视等。
(五)燥燥为秋之主气。
外感燥邪而致目病,多在秋季。
1、燥邪致病的特点燥胜则干,伤津耗液。
津液亏竭,则目失濡养,干涩不明。
2、燥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眼眵干结、眼干涩不适、视物不爽、频频眨目、白睛红赤少津等。
(六)暑暑是炎夏的主气。
1、暑邪致病的特点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伤津耗液。
此外,长夏多湿,暑热致病往往兼挟湿邪。
2、暑邪致病常见的眼部临床表现目赤肿痛、眵泪粘稠、视物昏花等。
二、疠气疠气指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致病邪气。
又称“疫疠”、“毒气”、“时气”、“天行”、“戾气”等。
《银海精微》说:“天地流行毒气,能传染于人,一人害眼传于一家,不拘大小皆传一遍”。
其眼部临床表现与风火外袭所致的外障眼症大体相似。
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夏天气候炎热时为多,如天行赤眼、天行赤眼暴翳。
疠气伤目引起眼病的严重程度,与感受毒邪的轻重,患者正气的虚实,是否内有积热等因素有关。
一般感邪重,正气虚或内有积热者发病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
三、情志失调因情志失调而发病,属精神因素致病,也是跟科常见的一类病因。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原本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并不致病。
只有当情志变化失度,如受到突然的、强烈的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时,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变为致病因素而为害于眼,也即是“七情内伤”。
情志失调影响内脏各有所主,扰乱气机也各不相同。
如《内经》所说: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忧思则气结等。
由于脏腑内损,精气不能上注于目,可使目失濡养;气机紊乱可致气滞血瘀、津液不行,或血随气逆,破络灌瞳等。
情志内伤,郁久还可化火,即所谓“五志化火”。
若气火攻目,则危害更急。
情志内伤导致的眼部病症内、外障皆有,但一般以内障为多。
常见的如胞肿多泪、目珠胀痛、绿风内障、青风内障、圆翳内障、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血灌瞳神、暴盲、青盲等。
此外,还需指出两点:一是眼病患者受到情志刺激可以加重病情,已向愈者还可导致复发。
二是情志失调为病,除可从问诊了解外,往往还有全身症状可察。
四、饮食失调饮食是摄取营养、维持人体各部正常功能所必须的。
但在饮食失调,影响脏腑功能失常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
在眼科,常见有因饥饱失常、饮食偏嗜以及饮食不洁等方面原因致病者。
(一)饥饱失常饮食应有规律,适量为宜。
饥而不食,胃肠空虚,气血生化之源贫乏,日久则脏腑精气衰竭,不能上濡于目,发生眼病。
一般发病较缓,内、外障皆有,但以视瞻昏渺、青盲等内障眼病较多见。
暴饮暴食,消化不良,胃肠积滞,郁遏化热人上攻于目,可致眼部红赤肿痛、生疮溃脓之类病症。
若为小儿患者,可酿成疳积,疳积上目则发雀目、翳障等,严重者可致失明。
(二)饮食偏嗜过食辛辣炙赙、膏粱厚味、烟酒生冷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受损,蕴积痰湿热毒,阻滞经络;择食偏嗜,或病后无节制地忌食荤腥,以致机体摄取营养不足或不全面,目失濡养,均可引起眼病。
如针眼、胞生痰核、黑睛生翳、云雾移睛、视瞻昏渺、暴盲、雀目等。
(三)饮食不洁多见于小儿,饮食不洁,肠道染虫,日久成疳,疳积上目,可致雀目、翳障、蟹睛等疾。
总之,饮食不节多有饮食异常的病史,而且往往伴有一些全身症状,或是全身性疾病的眼部症状,临证应注意辨别。
五、过劳正常而有规律的劳动,并不致病。
过劳,是指过度劳累。
由过劳而致眼病的因素,包括有劳力过度、劳心过度、劳目过度与房劳过度等。
劳力过度,耗散真气;思虑过度,损伤心脾;劳目过度,损伤心神,亏耗阴血;房劳过度,损伤肾精。
总之,过劳就能伤气、伤血、伤精,使目失滋养,或由阴亏而致虚火上炎,引起眼病。
过劳导致的眼部病症以内障为主,。
常见者如近视、云雾移睛、视瞻昏渺、视直如曲、青风内障、圆翳内障、暴盲、青盲等眼疾。
此外,过劳对眼病的发展和预后亦有影响,而且还可使已经向愈的眼疾复发。
六、眼外伤眼外伤指眼部由外物所致的创伤。
人眼位于头面部前方,直接接触外界,容易遭受意外损伤。
受伤之后,除眼组织本身的创伤外,还常常招致外邪乘机入侵,引起病变。
造成眼外伤的因素颇多,轻的如沙尘、飞丝、小虫及各种碎屑飞扑人眼;重的如跌仆、撞击、锐器穿刺,以及爆炸、烧灼、化学物质腐蚀、电击与各种射线辐射伤等。
其致病不外使受伤部位的皮肉筋骨损害,经络气血通行受阻,导致眼部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损伤严重者,可失明。
七、其他因素包括先天、衰老、药物和全身性疾病等因素。
(一)先天与衰老先天性眼病是与生俱有的。
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孕妇不善调摄,妊期患病,邪气内结所致。
如色盲、胎患内障、小儿青盲、高风雀目等。
老年性眼病是因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目窍失养所致。
如老视、圆翳内障、视瞻昏渺等。
(二)药物反应性眼病其一,指一些人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阿托品、磺胺等过敏引起的过敏性眼病。
再则,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作用于眼部组织,以致引起白内障、青光眼等。
(三)全身性疾病继发或并发眼病如小儿疳积,可形成疳积上目;消渴病久,可导致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圆翳内障等。
其他如动脉硬化、高血压、肾炎等不少全身性疾病,都可在视衣上引起特有的病理改变。
中医眼科学-诊断概要编辑本段眼科的诊断,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眼病进行诊察与判断的方法。
诊察与判断是理论联系实际诊断眼病的两个重要环节。
正如《审视瑶函·弃邪归正论》所说:“夫有诸中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始知何脏何腑,某经某络,所患虚实轻重,然后对症医治。
首先,应全面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广泛收集病情,然后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去伪存真,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辨清眼病的病因、病位及其病变性质等,抓住疾病的本质与主要矛盾,继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可对眼病的转归和预后作出估计。
诊断眼病,不但要运用中医诊断疾病的一般规律,而且还必须结合眼科的特殊情况进行。
尤其在当代,随着现代科学检查设备与技术的引进,中医眼科的诊法和辨证已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得到了深化和发展,其专科特点更加显著。
本章主要介绍眼科的常用诊法与辨证方法。
第一节眼科诊法眼科诊法,即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在诊察眼病时的具体运用,而其中尤重望诊与问诊。
中医眼科学-内治概要编辑本段1、疏风清热法主要是用具有辛凉解表作用的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疏风散热,解除风热所致眼病的治法。
主要用于外感风热眼病。
如起病突然,胞睑浮肿,白睛红赤或黑睛起翳,伴有眼痒眼痛,眵泪并作,羞明怕日,眼闭不开等,间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数等全身症状。
在外感眼病中以外感风热最为多见,故眼科疏风清热法应用范围较广。
如风重于热,流泪症状较重,或星翳浮起,可配伍适量的辛温解表药使用,以加强祛风止痛、祛风止泪、祛风退翳之功。
间有风邪不挟热而挟寒、挟湿的,证中少见,但不可不注意辨证而灵活变化。
2、祛风散寒法是用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药物组成的方剂,通过祛风散寒,解除风寒所致眼病的治法。
主要用于外感风寒之眼病。
如目睛疼痛,羞明流泪,或目睛生翳,伴有鼻流清涕,头痛,恶寒发热,苔薄白,脉浮紧等。
3、泻火解毒法是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清除邪毒的治法。
主要适用于外感火热之邪,或脏腑积热上攻之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