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教材:《机械基础》(机械类)主编:栾学刚《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及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业机械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机械的功能、动作及使用一般机械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了解机器的组成;熟悉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的功能和动作的能力;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1.绪论了解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
掌握机器的组成。
了解金属材料的性能。
了解零件的强度。
了解摩擦和磨损。
2.机械零件的精度掌握互换性与标准化的术语、定义和相互关系;掌握孔和轴的概念;尺寸的分类定义;了解形状公差项目和基准的选用:3.杆件的静力分析掌握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了解力矩、力偶、力向一点平移的结果及应用。
熟悉约束、约束反力和受力图。
掌握平面受力时的平衡方程及应用。
平面受力的特殊情形。
4.直杆的基本变形了解拉伸和压缩的概念。
熟悉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截面法、应力、变形、应变。
了解静载荷下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
了解拉伸和压缩时的强度计算。
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
了解剪切和挤压的概念。
了解扭转的概念。
了解外力矩的计算和扭转的计算。
熟悉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应切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了解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了解直梁弯曲的概念。
了解弯矩图及纯弯曲时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和计算。
掌握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和抗弯截面系数的计算。
熟悉梁的强度计算。
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
了解交变应力及疲劳的概念。
5.工程材料掌握铸铁、碳素钢及合金钢的分类、牌号、性能和用途。
《机械工程基础 (4)》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40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48+实验8)授课对象:材料物理专业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制图、金工实习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机械设计基本知识的学科基础课。
课程主要介绍工程力学基础知识、一般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扼要介绍与本课程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和新的科学技术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改造工作打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机器的组成、机器和机构、构件和零件重点与难点: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机器的组成及特征;理解机器与机构的差别;掌握零件与构件的概念。
第二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力和力系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平面汇交力系;力矩与力偶;平面任意力系重点与难点:物体受力分析、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教学要求: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公理;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的求解。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基本概念;内力与应力;材料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拉压杆的变形及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概念;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教学要求:了解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理解内力、应力及许用应力的基本概念,胡克定律;掌握拉压杆的轴力分析及强度计算第四章:剪切与圆轴扭转剪切与挤压的基本概念;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条件重点与难点:外力偶和扭矩的计算;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教学要求:了解构件在剪切和扭转时的受力特点;掌握扭矩图的绘制,圆轴扭转时强度和刚度计算第五章:梁的弯曲弯曲的概念;梁的弯曲内力;弯曲正应力和强度计算;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梁的刚度条件;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重点与难点:梁的内力分析及最大弯矩的确定教学要求:了解梁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方法;理解弯曲的概念,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掌握梁剪力、弯矩的计算,剪力图、弯矩图的绘制,弯曲正应力强度的计算第六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的自由度重点与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教学要求:了解运动副的概念及其分类;理解自由度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的判定,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重点与难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特性;钱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教学要求: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形式;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较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断,平面四杆机构运动特性的分析第八章:凸轮机构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重点与难点: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掌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和运动特性第九章:间歇运动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教学要求:了解棘轮机构和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和应用第十章:齿轮机构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轮的加工与齿廓的根切;斜齿圆柱齿轮机构;直齿圆锥齿轮机构重点与难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理论和几何尺寸计算;根切的产生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的性质、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点,渐开线齿轮的切齿方法,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特点和主要几何参数;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第十一章:轮系轮系的分类;轮系功用;轮系传动比的计算重点与难点:定轴轮系与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特点和作用,复合轮系的概念及其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掌握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第十二章:机械零件设计概论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计算准则、一般步骤;零件常用材料及其选择;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和标准化重点与难点: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与计算准则;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教学要求:了解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常用材料及其特点;掌握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准则、方法与步骤第十三章:连接螺纹连接;螺旋传动;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重点与难点: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教学要求:了解键连接、销连接、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螺纹连接预紧和防松的概念;掌握螺栓连接的强度计算,普通平键的选择和强度校核第十四章: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曲曲疲劳强度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参数的选择;斜齿圆柱齿轮的强度计算;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齿轮的结构设计、润滑重点与难点:齿轮传动的实效形式和设计准则;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教学要求: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方法;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主要尺寸的计算、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 通过对液压和气压传动基本知识的学习,应熟悉液压和气压传动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还应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法规,树立工程意识和标准化意识,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与创新精神二、课程基本要求:机械基础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系统地进行学习,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通过对机构和零件受力分析等知识的学习,应掌握一般构件的受力分析、构件基本变形和强度的计算方法;● 通过对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和钢的热处理方法的学习,应了解机械工程常用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及应用● 通过对常用机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学习,应初步具有分析一般机械功能和动作的能力● 通过对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结构和标准的学习,应初步具有使用和维护一般机械的能力3、课程任务: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金属材料及金属冷热加工工艺、公差配合与互换性、液压传动基础知识;机构的结构、运动特性,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构的能力。
初步掌握机械动力学某些基本知识。
了解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设计计算和维护等,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及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适用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 《机械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机电和近机、非机专业的必修课78本大纲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机电类各专业《机械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2、课程内容: 本书主要包括工程力学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基础、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液压传动和气压传动等内容。
选用教材:〈机械基础〉 顾淑群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基础学 时:三、《机械基础》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TOPIC 14 轴瓦结构和轴承材料了解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所选的材料轴瓦的作用,轴瓦的分类,工作的条件轴瓦的作用,工作的条件讲授2TOPIC 15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知道滚动轴承的构造、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工作的条件和方式,以及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类型代号讲授2TOPIC 16 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掌握轴承的轴向固定方式,了解轴的支承结构形式,熟悉滚动轴承的配合。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电气设备安装专业72课时)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机械基础》是电气设备安装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1、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中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须的常用机构、机械零件和公差与技术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2、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高机电方面知识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全面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机械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科学道德观念,运用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认识世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机械方面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水平,掌握一些典型的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学习基本的机械设计概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获取机械方面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应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方面(1)对理论性知识方面有一定的了解,懂得机械设计概论和公差测量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平面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运动机构的基本工作原理、类型和它们的特点,了解联接中常见的结构。
(3)掌握带传动、齿轮传动的结构特点和他们中的一些计算方法,要学会设计简单的传动结构。
(4)对轴系方面的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包括轴、轴承和联轴器及离合器等。
2、能力方面(1)熟练掌握好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懂得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机械方面问题,能运用公差和测量方面的知识,掌握其中公差、粗糙度及测量等方面的计算。
(2)掌握平面机构、凸轮机构及间歇运动机构的设计方法,能够按给定的要求进行机械结构系统的简单设计。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带传动、齿轮传动等传动结构的原始数据设计和对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了解轴、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懂得计算设计轴承部件中所需要注意的疲劳强度计算和轴系刚度调整措施,最后还需要懂得对轴系的维护和修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模块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1、内容:(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2)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步骤2、要求: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零件的常用材料。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概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是机械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与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全面介绍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基本术语和专业技术;- 掌握机械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并能够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和评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第一章:机械工程概述- 3.1.1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3.1.2 机械工程的学科体系和专业知识结构3.2 第二章:力学基础- 3.2.1 矢量力学- 3.2.2 力的合成与分解- 3.2.3 动力学基本定律3.3 第三章:材料力学- 3.3.1 弹性力学- 3.3.2 塑性力学- 3.3.3 疲劳与断裂力学3.4 第四章:流体力学基础- 3.4.1 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假设- 3.4.2 流体静力学- 3.4.3 流体动力学3.5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3.5.1 热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 3.5.2 热力学过程与循环- 3.5.3 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3.6 第六章:电气与电子基础- 3.6.1 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 3.6.2 电机原理与应用- 3.6.3 传感器与自动控制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教师以PPT和板书的形式,结合实例进行课堂讲解;-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工程实验,培养实践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讨论: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系统的初步设计和实施。
5. 考核评价方法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参与度等综合评定;- 实验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展示;- 期中考试:对上半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笔试和计算题等形式的考核;- 期末考试:对全学期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考核,包括理论和计算题。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对机械技术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机械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理解机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机械技术基础概述–机械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机械技术的发展历程–机械技术的应用领域2.机械性能与材料力学–机械结构的设计原则–力学基础知识–材料力学基础知识3.机械元件与机械零件–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功能–机械零件的分类和选用4.机械制图与CAD/CAM技术–机械制图的基本规范和方法–CAD/CAM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5.机械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其特点6.机械测量与质量控制–机械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机械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机械设计中的考虑因素8.机械工程实践与创新–机械工程实践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机械工程创新的原则和实践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传授机械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学习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研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五、考核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机械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相关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机械设计项目,并进行设计报告和现场展示,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4.平时表现: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学习等。
六、参考教材1.《机械技术基础教程》- 夏广仁,机械工业出版社2.《机械技术基础课程教程》- 李志彬,清华大学出版社3.《机械技术基础学习指南》- 张亚民,高等教育出版社七、教学资源1.机械实验室:提供实验设备和实验器材。
《机械工程基础 (7)》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ABJD0353课程中文名称: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英文名称:Fundamenta1ofMechanica1Engineering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分数:3.5课程学时数:56授课对象:粉体工程本课程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是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它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它在培养机械类、机电类、近机类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本课程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中的一般通用零部件设计方法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结构分析、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一般通用零部件和一般机器装置的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及技能;了解一些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机械设计基本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并分析机械系统的实际工作能力。
绪论教学内容:1 .机器的组成2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素3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原则4 .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及标准化5 .本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任务要求:了解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篇工程力学基础第1章: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平衡教学内容:(-)掌握力的概念(二)了解力矩和力偶的概念,会使用力的平移定理。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机械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机械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制定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机械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3. 能够运用机械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其机械设计和制造的综合素质;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机械制造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1. 力学基础(1)力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刚体力学;(3)运动学基础;(4)动力学基础。
2. 材料力学(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2)非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3)材料的断裂和疲劳。
3. 机械设计(1)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2)零件的设计与计算;(3)轴系设计;(4)传动装置设计。
4.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1)CAD/CAM技术概述;(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3)三维建模与工程图形学。
5. 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实验;(2)作业与设计任务: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实践操作:开展实验教学和设计任务,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与研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研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4.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考核学生对于机械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于整个机械基础学科的掌握情况。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课程类型:课程设计学时学分:2周2学分适用专业:管理学院各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和任务是;1、综合运用机械工程基础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金工生产实习的实际知识进行设计实践,使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知识密切结合起来,从而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加深和扩展。
2、在设计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通用的一些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使学生在计算、绘图、运用并熟悉设计资料(包括手册、标准和规范等)等方面进行一次基本技能训练。
为全面提高工科类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工作态度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中,学生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设计思想,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能依赖教师,更不能照抄照搬或互相抄袭,应坚持严肃认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有错必改、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教师的指导则主要在于启发学生思路,指出设计中的错误和解决途径,解答疑难问题及检查设计进度。
2、贯彻“边分析、边画图、边修改”的设计方法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多种加工工艺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用关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来确定加工工艺路线、零件毛坯尺寸和结构、加工方法等。
因此,在设计中应边设计、边检查、边修改。
害怕返工、单纯追求进度或只图图样的表面美观,都是不可取的。
3、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正确使用标准和规范,有利于零件的互换性和加工工艺性,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设计进程。
因此,设计中要尽量采用标准和规范。
4、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设计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
善于掌握与利用已有资料,是学习前人经验,提高设计质景的重要保证,也是设计能力的重要体现。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机械设计基础》教材的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
具体内容包括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等。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常见传动机构;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难点: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齿轮模型、蜗轮模型、链条和皮带等;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汽车的传动系统,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在实际中的应用;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齿轮传动、蜗轮传动、链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特点;3. 例题讲解:分析齿轮传动的啮合原理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5.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模型的组装和传动比的实验;7. 课堂作业:布置一道齿轮传动和一道蜗轮传动的计算题目;8. 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机械传动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板书设计齿轮传动:基本原理: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齿轮的形状和啮合方式;传动比:齿轮的齿数比。
蜗轮传动:基本原理:蜗轮的蜗杆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蜗轮的形状和蜗杆的形状;传动比:蜗轮的齿数比。
链传动:基本原理:链条的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链条的方式和链条的强度;传动比:链轮的齿数比。
皮带传动:基本原理:皮带的摩擦传递动力和运动;结构特点:皮带的材质和皮带的宽度;传动比: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齿数比。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组齿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2. 题目二:计算一组蜗轮传动的传动比。
答案:传动比 = 从动轮齿数 / 主动轮齿数;3. 题目三:计算一组链传动的传动比。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科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课程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入门课,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未来深入学习和研究机械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解和应用能力;2. 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包括机械零部件的图纸阅读,简单机械的组装和拆卸;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原理1.1 力学基础知识1.2 运动学基本概念1.3 动力学基本概念1.4 静力学基本概念1.5 能量原理和动能原理1.6 力结构分析2. 机械设计2.1 零件图纸的基本要素和构图方法 2.2 机械零件的尺寸和公差2.3 零件装配和组装工艺2.4 常用机械元件的选择和设计2.5 机械传动和控制3. 实践教学3.1 机械实验室实验3.2 机械装配实践3.3 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项目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和实践教学。
课堂教学将重点讲解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讲解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方法本课程将通过书面测验、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
其中,书面测验将占50%的成绩权重,课堂讨论和实验报告将占50%的成绩权重。
通过这些评估手段,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程褚华.机械工程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2. 陈传礼.机械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七、教学资源本课程将提供教学所需的实验设备、教室和实验室场地以及学习资料。
学生可以在教学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学习。
八、教学团队本课程将由机械工程系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机械工程实践经验,并将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和基本工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掌握机械基础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为其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机械结构、机械运动学和机械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2. 掌握常见的机械元件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如轴、齿轮、螺母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机械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并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仿真和优化;4. 培养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故障排除、维修和安全检查等;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参与机械工程项目。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基础概论-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械工程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机械工程师的职责和素质要求。
2. 机械结构与材料-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特点;- 常用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 机械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
3. 机械运动学- 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运动副和机构的分类及其特点;- 常见机械运动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4. 机械动力学- 牛顿定律及其在机械动力学中的应用;- 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刚体的平衡和运动分析。
5. 机械元件与部件- 轴、齿轮、轴承、联轴器等机械元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 - 常见机械部件的选型和使用方法;- 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优化。
6. 机械系统建模与仿真- 机械系统的建模方法和技巧;- 机械系统的仿真和分析工具;- 机械系统的参数优化和性能评估。
7. 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实验室的常规操作和安全规范;- 机械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机械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机械基础知识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实验和仿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3. 综合应用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课程项目,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4. 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机械工程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机械工程原理和应用,为将来深入学习机械工程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 理解机械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机械工程问题;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机械工程基础知识a.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发展历史b. 机械工程的重要概念和术语c. 机械元件和机械系统的分类和结构2. 机械力学a. 力、力偶和力矩的概念与计算b. 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刚体力学和刚体运动学d. 牛顿定律及其应用3. 机械工程材料a. 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b. 非金属材料的特性和应用c. 材料力学基础d. 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原则4. 热力学基础a.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b. 热力学过程的分析和计算c. 热力学与机械工程的应用5. 流体力学a. 流体的基本性质和流动规律b. 流体静力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c. 流体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四、课堂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和概念。
2. 实验实践: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进行机械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共同解决问题。
4. 课程设计:安排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机械工程问题,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课程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程考试:进行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课程完成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书面表达水平。
六、参考教材1.《机械工程基础》(第三版),作者:XXX2.《机械力学导论》(第二版),作者:XXX3.《材料力学基础》(第四版),作者:XXX4.《热力学与热工学》(第五版),作者:XXX5.《流体力学基础》(第三版),作者:XXX通过学习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学生将在机械工程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设计的一门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应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并获取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机械零件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计算原理;3. 熟悉机械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零件三维建模和装配设计;4. 能够分析和评估机械设计的性能和可靠性;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1)机械设计的概念与分类(2)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3)机械零件的功能、特性和要求2. 机械零件的设计(1)标准零件的选择与使用(3)轴类零件的设计与计算(4)轴承的选择与安装(5)齿轮传动的设计与计算3. 机械设计软件的应用(1)CAD软件的基本操作(2)三维建模与装配设计(3)有限元分析与性能评估4. 机械设计案例分析(1)实际机械设计案例的讲解和分析(2)学生个人或小组设计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理论讲授、实例演示、案例分析、软件操作实践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机械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2)《机械设计与制图》(3)《机械CAD设计与计算》(4)《机械设计案例分析》六、考核与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
4. 设计实践项目: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一个机械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方案、设计报告和实物展示。
七、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期的周数和课时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的全面覆盖,并留出一定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和设计实践。
八、其他注意事项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CAD软件操作能力。
机械基础实验 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机械基础实验二、课程代码11033715三、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achinery Foundation四、课程负责人宋立权五、学时和学分54学时 1.5学分六、课程性质基础课程(实验)七、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八、选课对象大学三年级学生九、预修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十、使用教材:宋立权,朱小梅,任亨斌等. 机械基础实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十一、参考书目1.《机械原理》黄茂林秦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机械设计》龙振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3.新开发实验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自编十二、开课单位:机械基础实验中心十三、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工程分析综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测试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剖析现代典型机械系统功能原理、构思设计及结构实现与对比分析,认识机械的组成;了解机器人结构及工作原理,掌握机器人编程控制及应用;通过创意方案的组合设计,启发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动手能力;深入了解典型机构及传动装置的运动、动力学特性;通过分析,建立改善、提高机械性能的概念;掌握现代机械参量的测试方法和手段;掌握测量仪器、工具的使用,零部件的测绘方法及尺寸、形位公差和粗糙度的测量。
实验教学大纲通过应用实践和不断完善,形成了能反映从认知到分析深化再到综合设计与创新设计的科学培养过程,体现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和既重视共性基础训练又注意了因材施教与时代发展要求的体系。
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中指出:实验教学应“按照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并注重先进性、开放性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2024版《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辅导学生进行方案设计
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 学生完善和优化设计方案。
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
针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 给予解答和指导,确保设计过程顺利进行。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 以便互相学习和交流。
根据机械零件的特殊要求,选 择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
陶瓷等。
复合材料
根据机械零件的综合性能要求, 选择复合材料,如金属基复合
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等。
材料选择原则
满足使用性能要求、工艺性能 良好、经济性合理和环境友好。
03 机械零件设计基础
轴承与轴的设计
轴承类型与选择
了解各种轴承类型、特点及应用 场景,掌握轴承选择方法。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和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 生的课程设计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进行课程设计答辩 组织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答辩,就设计思路、设计过程、设 计成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和答辩,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设 计能力和水平。
课程设计总结与反思
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引导学生对课程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设计步骤等方面的总结, 以便在今后的设计中加以借鉴和应用。
学生未来学习方向建议
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理论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机械设计相关的 理论知识,掌握更加扎实的设计基础。
关注机械设计前沿技术 建议学生关注机械设计领域的最新技 术和发展趋势,保持与时俱进的学习
态度。
拓展现代设计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 优化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提高设计 能力和水平。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主要分为机械传动、机构和液压传动三部分内容。
各部分内容如下:机械传动部分:磨擦轮传动、带传动、螺旋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轮系等。
液压传动部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液压系统的常见元件和基本回路。
机构部分: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等。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1)、掌握各章的基本概念,熟悉机械传动的传动类型。
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熟练掌握传动比的计算,标准齿轮的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特点和分类,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计算(3)、熟悉铰链四杆机构和基本类型,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及某应用特点,熟悉机械式变速机构的常用方式和工作原理熟悉键连接的类型、轴的种类及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应用特点。
(4)、了解液压传动的特点、液压传动的两个基本原理、流量和压力和基本概念,掌握液压传动原理和液压传动四大组成部分的功用。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引言要激励学生学习好本课程,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打好基础。
(2)结合专业需要列举应用实例,以扩大应用知识面。
(3)液压系统的组成,可选用液压设备或液压系统教具进行讲解。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及要求模块一绪论教学要求明确机器、机构、机械、构件与零件的的概念,教学内容:(1)机器:是人为实体(构件)的组合,它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并能代替或减轻人类的体力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实现能量(信息)的转换。
(2)机构: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构件的组合。
(3)机械:机器与机构统称为机械。
(4)构件:是机械中相互之间能作相对运动的物体。
教学建议:从日常所见的机器设备入手,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模块二磨擦的传动和带传动教学要求:1、熟悉磨擦轮传动和带传动的类型、传动特点和应用场合。
2、掌握传动比,带传动的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方法。
3、熟悉带传动的张紧装置。
教材内容:1、磨擦轮传动的基本概念(1)摩擦与摩擦力F=FN(2)摩擦轮传动原理(3)摩擦轮传动的传动比i=n1/n2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传动比(1)带传动的定义(2)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讲述要点1)带传动是利用带作为中间扰性件,依靠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运力的。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机械基础》是机械类和非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通用的专业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必要准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机构和轴系零件的基本知识,初步具有分析、选用和计算的基本能力。
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技术革新打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常见的几种机械传动。
2、掌握常用机构的运动特性,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对其进行简要分析和计算。
3、了解常用轴系零件的类型、结构性能和应用。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三、课程内容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机械基础》的课程性质、内容和基本任务。
2、掌握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3、机械传动的分类【教学内容】1、课程概述2、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3、运动副4、机械传动【教学重点】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运动副的概念及应用特点。
【教学难点】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零件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一章带传动1-1带传动的组成、原理和类型【教学要求】1、了解带传动的组成、掌握带传动的原理和传动比2、了解带传动的类型【教学内容】1、带传动的组成与原理2、带传动的类型【教学重点】带传动的传动比【教学难点】带传动的原理1-2V带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V带传动及其组成2、掌握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的计算3、了解V带传动的特点、安装及张紧问题【教学内容】1、V带传动的组成2、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3、V带传动的安装维护与张紧【教学重点】V带传动的传动比、包角和带长的计算【教学难点】V带的使用1-3同步带传动简介【教学要求】1、了解同步带传动的特点2、了解同步带传动的应用【教学内容】1、同步带传动的特点2、同步带传动的应用【教学重点】同步带传动的原理【教学难点】同步带的使用第二章螺旋传动2-1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教学要求】了解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教学内容】螺纹的种类和应用【教学重点】螺纹的种类【教学难点】螺纹的应用2-2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教学要求】熟悉并掌握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教学内容】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教学重点】普通螺纹的主要参数的理解【教学难点】螺距与导程的定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2-3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要求】熟悉常用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内容】普通螺纹的代号标注梯形螺纹的代号标注管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重点】常用螺纹的代号标注【教学难点】公差带代号的理解及螺纹配合的标注2-4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教学要求】掌握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和传动时转速与位移速度的关系【教学内容】1、普通螺旋传动2、差动螺旋传动3、滚珠螺旋传动【教学重点】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和传动时转速与位移速度的关系【教学难点】螺杆(螺母)移动方向的判定第三章链传动3-1链传动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链传动的组成、掌握带传动的原理和传动比2、了解链传动的特点【教学内容】1、链传动的组成、原理2、链传动的传动比【教学重点】链传动的传动比和原理【教学难点】链传动的应用特点3-2链传动的类型【教学要求】了解链传动的类型【教学内容】1、滚子链的结构、参数2、齿形链的结构、参数【教学重点】滚子链【教学难点】滚子链的参数及标记第四章齿轮传动4-1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教学要求】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特点【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类型2、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教学重点】齿轮传动的类型及传动比【教学难点】齿轮传动的应用特点4-2渐开线齿廓【教学要求】1、熟悉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2、熟悉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教学内容】1、齿轮传动的基本要求2、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教学重点】渐开线齿廓啮合特性【教学难点】渐开线的形成及性质4-3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要求】1、熟悉直齿圆柱齿轮的参数2、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内容】1、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名称2、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3、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教学重点】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教学难点】直齿圆柱齿轮的主要参数的理解和几何尺寸的推导过程4-4其他齿轮传动简介【教学要求】掌握斜齿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和齿轮齿条传动【教学重点】1、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2、斜齿圆柱齿轮的啮合条件3、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条件4、齿轮齿条传动齿条移动速度和齿条移动距离的计算【教学内容】1、斜齿轮的形成、啮合条件2、直齿轮的啮合条件3、齿轮齿条传动【教学难点】1、斜齿圆柱齿轮的形成2、齿轮齿条传动齿条移动速度和齿条移动距离的计算4-5渐开线齿轮失效形式【教学要求】了解渐开线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教学内容】齿轮常见的失效形式【教学重点】渐开线齿轮失效产生的过程及解决失效的办法【教学难点】渐开线齿轮失效产生的过程及解决失效的办法第五章蜗杆传动5-1蜗杆传动概述【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组成及分类,掌握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的判定【教学内容】1、蜗杆传动的组成2、蜗杆的分类3、蜗轮回转方向的判定【教学重点】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的判定【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旋转方向的判定5-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教学要求】1、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2、掌握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教学内容】1、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2、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教学重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啮合条件5-3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教学要求】了解蜗杆传动的应用特点蜗杆传动的润滑与散热【教学重点】蜗杆传动的润滑和散热【教学难点】蜗杆传动的选择和使用第六章轮系6-1轮系分类及其应用特点【教学要求】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特点【教学内容】1、轮系的分类2、轮系的特点【教学重点】轮系的分类【教学难点】轮系的应用特点6-2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教学要求】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教学内容】1、传动比的大小2、末轮的回转方向【教学重点】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确定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教学难点】定轴轮系转动方向的确定和传动比大小的计算6-3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齿轮的转速计算【教学要求】掌握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的转速计算【教学内容】从动轮的转速计算【教学重点】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的转速计算【教学难点】定轴轮系中任意从动轮的转速计算第七章平面连杆机构7-1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四杆机构、平面铰链四杆机构的定义和特点【教学内容】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介绍铰链四杆机构【教学难点】铰链四杆机构7-2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与分类【教学要求】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组成、分类及特点【教学内容】1、曲柄摇杆机构2、双曲柄机构3、双摇杆机构【教学重点】曲柄摇杆机构的构成条件;双曲柄机构的构成条件;双摇杆机构的构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汽车营销、汽车电子、计算机控制、制冷、楼宇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三年制近机类或非机类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用途、热处理方法,能够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了解铸造、锻压、焊接工艺的特点。
掌握一般机器中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掌握通用零部件的一般使用和维护知识。
了解常用液压元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具体应用。
掌握机械加工方法基本原理、常用加工设备和工艺过程。
前导课程: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加工或金工基本技能实训
后续课程:汽车维修、汽车技术、机电设备控制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钢铁材料性能、特点及用途以及材料基本热处理工艺特点,能够根据机
械零件的用途选择合适的材料。
2.了解铸造、锻压、焊接工艺的特点。
3.掌握一般机器中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
4.掌握通用零部件的一般使用和维护知识。
5.了解常用液压元件、回路的工作原理及具体应用。
6.熟悉机械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各种切削加工的特点及设备;典型零件切削成型
加工方法及工艺过程。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教学课件、光盘等。
2.机械基础实验室。
3.金工实训室。
4.现代设计与制造实训室。
5.机电一体化实训室。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备注:如后续课程开设液压与气压传动的专业,本课程可不选第六部分,适当增加实验实训部分的学时。
五、教法说明
1、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际生产录像进行形象教学。
2、课堂练习、讨论和课外作业相结合,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3、通过多种实训项目进一步使学生深入掌握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作业20%
2、实验实训考试30%
3、期末考试5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1.《机械基础》刘跃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2.机械基础实验讲义童玉清等编 2005.12
参考书:
《机械制造基础》吴安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7
《机械设计基础》邓昭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