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的开题报告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的开题报告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的
开题报告
题目: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
背景与意义: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一种常见的黄斑病变,常见于老年人群体。

其发病机制不清,临床表现以中央视力下降和扭曲视觉为主要特征。

尽管手术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视力预后仍然不尽如人意,其预后与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密切相关,因此研究这些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黄斑裂孔大小、位置、形态等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其他因素,如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治疗方式等。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的方法,收集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眼底检查、视力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资料。

研究对象: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
纳入标准:符合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诊断标准,未接受手术或手术后未满6个月,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其他眼底疾病,眼部手术史,临床资料不完整。

研究变量:黄斑裂孔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形态特征,患者年龄、病程、手术治疗方式等,视力预后等。

数据处理与分析:
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分析。

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预期结果:
本研究将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黄斑裂孔形态特征与视力预后
的相关性,确定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为预测和改善视力预后提供依据。

同时,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黄斑裂孔黄斑裂孔分期在OCT中的表现

黄斑裂孔黄斑裂孔分期在OCT中的表现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比较
手术治疗
手术并发症:出血、炎症、视网膜脱离等
术后恢复:定期复查,注意眼部卫生
手术目的:封闭裂孔,减轻或消除玻璃体对黄斑的牵拉
手术方法: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
预后评估
视力恢复情况:黄斑裂孔患者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因个体差异而异,需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效果进行评估
并发症发生情况:黄斑裂孔手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如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等,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视网膜前出现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下出现新生血管
视力下降至0.1以下
晚期黄斑裂孔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出现囊样改变
视盘黄斑纤维束受损
视网膜内界膜消失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完全断裂
04
OCT在黄斑裂孔诊断中的应用
OCT的基本原理
OCT技术原理:基于光学相干理论,通过测量光在生物组织中的相干散射来获取组织结构信息
定量测量:OCT可以定量测量视网膜各层的厚度和结构变化,为黄斑裂孔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早期诊断:OCT能够发现早期黄斑裂孔,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保护视力。
随访观察:通过定期随访观察,OCT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OCT在黄斑裂孔分期中的应用
OCT在黄斑裂孔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视网膜内界膜的破坏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脉络膜的损害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黄斑裂孔的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黄斑裂孔会导致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患者难以看清近距离的物体。
视野缺损:黄斑裂孔会导致视野中心出现暗点,影响患者的视野范围。
视觉扭曲:黄斑裂孔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物变形、扭曲的现象,影响视觉质量。
闪光感:部分黄斑裂孔患者可能会出现眼前闪光的现象,这是由于视网膜受到牵拉所致。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

后 ,认 为 战 l心 旧 太 的破 璃 } 质 发, 破 j 产 切线 厅 { 1 t 1 】 l 幸 托是 致 埘 扎 J 的 } 二 1 分类 力
r f{’ i ; {
3 1j : . 1 9 2 】
裂 孔 形 成 ,视 _ 冲 上 皮 全 层 破 裂 ,中 央 删膜
根抛 卜 述 泉进f 心 、营养 、抗炎 等
l泄 L _, ℃ i 彩学 T 开始江 l ' ¨ t : } 1 .
点 卡 黄也耶 ,彳 _ 呵 玻 璃 体牵 I 网膜 前膜 仔在 ,丰 力 为 ¨ 丁J 1 f j 视 见 o3 黄研 l心 【 消尖 ,巾心 小凹处 脱 离形 成黄 色小 点 ,为 ~08 f 1 1
离 的情 况 以及 玻璃 体 视 网 膜之 『】 日细微 的关 系 ,并 客 观定 量 分
年 龄 5 6 岁 ), 凡 7 6
1 0 1~ 2 1)㈧
J j 矧 f的 岂 _ 女 ( : 约 为 f 饱 - r l { _ ]
析 为观察 黄斑 裂孔 的演 变过 程 、拟定 手 术方案 、手术效处 n发 性玻璃 体后脱 离而 自 1 , } 1
行缓 解 , 形 成黄埘 裂孔 【 心 凹旁 的黄 色 点 和环 是 发生裂 } l
因 1 8 Ga s 8 F s通 划 l 9 4 纠 例越 k期 随 观 察
孔 的岛危 素
23 光 学相 干断 层 扫描 :光 学相 f断层 扫 描 ( p c l o ee c . O t a c h rn e i t ga h ,OC 是 超声 的光学 模拟 品 ,是 一种新 型 的组 织形 o rp y mo T) 态学检 【 ,活 I 具 : : 狄 类 J眼 『组织 病理 学改 变 的影 像 , : 人 j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4 0 7 2’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d e r n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3 D e c , 2 2 ( 3 6 )
黄斑 裂孔 , 根据 G a s s 分 期 均 为 Ⅲ ~Ⅳ期 。
心凹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未 与其下方 的色 素上皮层 相贴 , 如 拱桥样改变 。
2 . 2 术 后 视 力 术 后 1例 裂 孔 未 愈 合 视 力 无 患 者 手 术 均 由 同一 位 经 验 丰 富 的 眼 后 段 手
损; 2例 裂 孔 愈 合 表 现 为 桥 样 结 构 , 黄 斑裂 孔虽然 封闭 , 但 中
年龄 5 4~ 8 3岁 , 平均 6 5岁 ; 1 例 为 双 眼发 病 ; 其 中 4例 合 并 黄
斑前膜 , 5例 合 并 年 龄 相 关 性 白 内 障 。 临 床 首 诊 均 表 现 为 视 力下降 , 视 物 变形 。术 前矫 正视 力 : < 0 . 0 2者 1眼 , 0 . 0 2~ 0 . 1
操作, 可 使 绝 大部 分 患者 得 到 解 剖 治 愈 , 视 力提 高 。
[ 关键词 ] 玻璃体切 除: 视 网 膜 内界 膜 剥 除 ; 特 发 性 黄 斑 裂孔 [ 中图 分 类 号 ] R 7 7 4 . 5 [ 文 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3 ) 3 6— 4 0 7 2— 0 2 出 血 。最 后 行 完 全 气 液 交 换 , C 2 F 6或 C 3 F 8惰 性 气 体 填 充 , 术 后 保 持 面 朝 下 体 位 1~ 2周 。 对 合并 黄斑 前 膜 患 者 , 同 时 剥 除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的注视性质分析

特发性黄斑裂孔眼的注视性质分析

3 ai t wt iipti m cl oe ee xm nd uig o t a chrne tm gah ( C ) 8 pt ns i doahc aua hls w r e h r ea ie s pi l oee c o orp y O T n c
a d MP 1 mir p rme e . C a a trsis a d lc t n o f ai n n 一 c o e i tr h r ce it n o a i f i t we e e t td A c reai n c o x o r s mae . or lt i o a ay i o ei a s n i v t , f a in tb l y a d t e d a tr o h c l r h ls a p r r d n lss f r t l e s ii n t y i t s i t n h imee f t e ma u a oe w s e o me . x o a i f
te h l i 0 ee ( %) n y (%)a te l e n n y (%)a te l odro h h o n 1 ys 2 e 5 ,oe ee 2 t h o ra d oe ee 2 w t h e b re fte t f
中华 眼 视光 学 与视 觉 科 学 杂 志 2 1 年 1 01 2月 第 1 3卷 第 6期 C i tm p ta nlVsS iD cmbr2 1 , o. , . hn JOpo O hh h o i c, ee e 0 1V 1
4 7 5

论著・
特发性黄斑裂 孔 眼的注视性质分析
贾 亚 丁 栗 改 云
【 要 】 目的 摘
探 讨 特 发 性 黄 斑 裂 孔 眼 的 注 视 性 质 , 价 黄 斑 区视 网 膜 平 均 光 敏感 度及 同视 稳 定 评

《2024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篇一一、引言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是一种常见的眼底疾病,该疾病以视网膜黄斑部中央微孔隙性改变为主要特征。

由于这一改变常伴随着视网膜外层结构的改变和视功能的损伤,其病因与病程的发展规律成为临床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

本文将通过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数据和视网膜外层结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了近五年内在我院眼科就诊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数据。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详细的眼底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觉功能测试。

通过对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的变化和视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三、视网膜外层结构变化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视网膜外层结构主要表现为黄斑部中央微孔隙性改变,伴随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损伤和视网膜神经层变薄。

这些结构变化是导致患者视功能受损的主要原因。

四、视功能恢复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视网膜外层结构的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

特别是对于那些视网膜外层结构损伤较轻的患者,其视功能恢复速度较快且效果较好。

这表明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五、相关性分析通过对患者眼底检查、OCT和视觉功能测试数据的综合分析,我们发现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视网膜外层结构变化与视功能恢复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

当视网膜外层结构如RPE和视网膜神经层的损伤程度较轻时,患者的视功能恢复较好;反之,若损伤严重,则视功能恢复较为困难。

这表明,通过有效改善视网膜外层结构,可能有助于促进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视功能恢复。

六、讨论与展望本研究结果表明,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关注患者视力状况的改善外,还应注重视网膜外层结构的修复与保护。

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概述:概述:黄斑裂孔(macular hole)是指黄斑部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全层发生穿孔,一般可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和非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指眼部无明显相关的原发病变,如屈光不正、眼外伤及其他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自行发生的黄斑裂孔,最为常见。

黄斑裂孔最初由Knapp 和Noyes于1869和1871年分别报道,并认为是外伤直接作用的结果。

后来发现黄斑裂孔可发生在无屈光不正、外伤、眼内炎等病史的老年人,才开始称为特发性黄斑裂孔。

但当时对IMH的发生机制不甚了解,许多人认为黄斑囊样变性、色素上皮改变、黄斑区退行性变薄是其危险因素,并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子宫切除及全身性雌激素治疗史、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发生IMH的全身易感因素。

由于受到研究条件的限制,IMH的研究长期处于停顿状态。

随着世界人口老年化和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IMH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近10余年来,对黄斑部病变的认识不断深入,对IMH的发病机制与诊断治疗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特发性黄斑裂孔占所有黄斑裂孔的83%。

IMH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群,但亦有个别为40岁以下患者,群体发病年龄平均为57~66岁,5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3.3%。

对侧眼患病率为3%~22%。

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女性与男性比例约为2∶1。

病因:病因:特发性黄斑裂孔无明显可查的病因,排除眼底本身的疾患而出现的黄斑裂孔,占黄斑孔的大部分。

在此类患者中,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高,因此认为黄斑裂孔的发病可能与脉络膜缺血有关。

另外发现在用雌激素治疗或者行子宫切除术后的患者,黄斑裂孔的发病率高,因此认为性激素可能与黄斑裂孔的发病有关。

近年强调玻璃体表面玻璃体黄斑牵拉在黄斑裂孔的重要性,认为玻璃体的浓缩和凝聚,对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在黄斑裂孔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发病机制:发病机制:1.玻璃体前后和切线方向牵拉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黄斑裂孔形成与黄斑区玻璃体视网膜关系异常有关。

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
期明显。无视网膜脱离。 视力0.3-0.5
GASS分期-2期
黄斑区视网膜表层光带部分缺失伴小的视网 膜神经上皮光带全层缺损,或 仅有神经上 皮层光带全层缺损,直径 ﹤350um,裂 孔周围神经上皮层内有空腔,RPE/CC光 带正常。
GASS分期-3期
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光带全层缺损,直 径 ﹥350um。裂孔周围的神经上皮层内可有 囊样水肿,RPE/CC光带完整.
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呼和浩特朝聚眼科医院 张贵森
特发性黄斑裂孔
人群患病率 美国(1995) 老年妇女 平均年龄 对侧眼发病
3.3‰ 10万人 66%-91% 57-66岁 3%-22%
IMH 病因研究
玻璃体牵引学说 Gass 1988 黄斑中心凹表面玻璃体后皮质皱缩 前后向和切线向牵拉形成黄斑裂孔 是导致黄斑裂孔 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IMH 玻璃体手术理由
Ⅰ期黄斑孔发展扩大 Ⅱ期裂孔视力下降最显著 Ⅲ、Ⅳ期裂孔视力最差 10%-20%双眼发病 解剖成功率58%-100% 视力提高率42%-90%
IMH 玻璃体手术目的
解除玻璃体对黄斑牵拉, 中断病程
促进裂孔愈合 恢复视力
手术适应症
治疗性玻璃体切除术:Ⅱ-Ⅳ期黄斑裂孔, 视力明显下降(0.05-0.4),视物变形, 裂孔形成在一年内
预防性玻璃体切除术:Ⅰ期黄斑裂孔
IMH 手术基本操作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后皮质分离、切除 黄斑前膜剥离与切除 黄斑区内界膜撕除 完全性气液交换 膨胀气体眼内填充
玻璃体后皮质分离与切除
玻璃体切割头 软胶管的笛形 针吸引 带负压吸引的眼 内膜镊 曲安奈德染色

特发性黄斑裂孔讲课PPT课件

特发性黄斑裂孔讲课PPT课件

PART 5
预防与日常保健
预防措施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早发现黄 斑裂孔。
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 适当休息眼睛。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食用富 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
保持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免疫 力。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 全谷类等。 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热量和高脂肪的食物。
YOUR LOGO
特发性黄斑裂孔讲 课PPT课件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特发性黄 斑裂孔概 述
临床表现 与诊断
治疗享 与经验交 流
P单A击R汇T报1人员:XX医院-
XX
PART 2
特发性黄斑裂孔概述
定义与分类
特发性黄斑裂孔是指黄斑区视网膜内层的裂孔,通常与年龄、高度近视等有关。
改善。
治疗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年龄、 性别、症状等基 本信息
诊断过程:医生 的诊断方法和依 据
治疗过程:手术 或非手术治疗方 案及实施细节
治疗效果:治疗 后患者的恢复情 况和视力改善情 况
患者心得体会
患者年龄:中年女性 症状: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 治疗过程: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
PART 7
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黄斑 裂孔的发展情况
观察视力和视野的变化,及时 发现异常
保持眼部健康,避免眼部受伤 或感染
及时治疗眼部疾病,预防黄斑 裂孔的发生

特发性黄斑裂孔诊断与治疗PPT

特发性黄斑裂孔诊断与治疗PPT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补充 眼部营养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 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 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糖、 高盐的食物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每周至 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 度紧张、焦虑和抑郁,学会自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修 复黄斑裂孔,
改善视力
手术方法:玻 璃体切除术、 黄斑裂孔修复

手术风险:手 术并发症、术 后视力恢复情

术后护理:定 期复查、注意 用眼卫生、避
免剧烈运动
术后护理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定期复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遵医嘱使用眼药水,促进伤口愈合
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使用抗 VEGF药物,如阿 柏西普、雷珠单抗 等
激光治疗:使用 激光光凝术,封 闭裂孔边缘
手术治疗:进行玻 璃体切除术,去除 玻璃体和裂孔边缘 的玻璃体后囊膜
研究展望
基因治疗:研究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基因突变,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治疗:研究干细胞在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中的应用
药物治疗:研究新的药物,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用于特发性黄斑裂孔的 治疗
特发性黄斑裂孔诊断与 治疗
汇报人:
目录
护理人员
01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诊 断
02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治 疗
03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预 防
04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并 发症及处理
05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最 新研究进展
06
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中医治愈特发性黄斑裂孔1例报道

中医治愈特发性黄斑裂孔1例报道
府” 此 时取 五 俞 穴 中合 穴 足 三里 、 委 中开穴 则 可 调
[ 3 ] 陈建军 , 鲍奇勇. 多 痛 点 短刺 治 疗 肩 周 炎 4 5例 观 察 [ J ] . 实 用 中 医 药杂志 , 2 0 1 0 , 2 6 ( 2 ) : 1 0 9 . [ 4 ] 李 光华 , 朱玲勤 , 刘红梅 , 等. 五 俞 穴生 理 电位 值 测 定 分 析 [ J ] . 辽 宁
矫正不提高 。 近视力 J 3 / 3 0 o m, 左眼: 0 . 3 , 矫 正 不 提
高, 近视 力 J 5 / 3 0 o m; 眼压 : 右 1 0 . 8 m mH g , 左 1 3 . 3 m mH g 。双外 眼 ( 一 ) , 角膜 、 前房 、 虹膜 、 瞳孑 L 正常 , 双 晶状体 可 见 点片 状混 浊 , 双 眼未 散 瞳 眼底 : 视盘右 : C / D= 0 . 3 , 左眼 C / D = 0 . 5 , 视 网膜 动 脉 细 , A: V= I : 3 , 右 眼黄斑 中心 凹光反 射可 见 ,左 眼黄斑 部可 见 暗红不 规 则 图形 , 中 心 光反 射 消 失 , 周边 ( 一 ) 。辅 助 检 查 : O C T : 左 眼黄 斑 区视 网膜 神 经 上皮 层 光 带 全层 缺 损 :
孔 直径较 小 ( 一般< 4 0 0 I x m) 的[ 3 3 。现 代 医学 多认 为 ,
黄 斑 中心 凹表 面 的玻璃 体后皮 质发 生皱 缩并 产生 切 线 方 向牵拉 是 导致 黄斑 裂孔 形 成 的重 要 因素 [ 4 ) 。目 前无特效药物治愈本病 , 多采取手术治疗 , 解 除 牵 拉、 封 闭 裂孔 , 以恢 复视 网膜 黄斑 区组 织结 构 、 改 善 视 力为 目的。高健 生 老师用 中 医治愈特 发性 黄斑 裂 孔 1例 , 笔者 有 幸跟 随 临诊 学 习 , 受 益 匪浅 , 现报 道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刘敏;郭建莲;张华【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3(13)12【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

<br> 方法: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22例2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患眼术前术后除常规检查外最后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确诊及测量黄斑裂孔形态。

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气体(空气或惰性气体)填充术。

观察患者术后视力和黄斑裂孔闭合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年龄、病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BCVA )、黄斑裂孔直径、玻璃体腔填充气体种类与术后BCVA 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的相关性。

<br> 结果:术后 OCT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100%。

其中术中使用空气进行玻璃体腔填充的14眼,一期黄斑裂孔闭合11眼(79%);术中使用惰性气体(100 mL/L C3 F8)进行玻璃体腔填充的9眼,一期黄斑裂孔全部闭合,闭合率1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14,P>0.05)。

术后平均矫正视力0.23±0.12,与术前平均矫正视力0.11±0.0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3,P<0.05)。

术后视力提高者术前黄斑裂孔直径小于术后视力不提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

术后BCVA与患者年龄(r=-0.415,P=0.256)、病程( r=0.193, P=0.498)、术前 BCVA ( r=0.152,P=0.673)无相关性。

<br> 结论: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确切;黄斑裂孔直径是影响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闭合和视力预后的主要因素;而术前视力、年龄、病程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闭合和视力预后的影响无相关性。

特发性黄斑裂孔应该做哪些检查?

特发性黄斑裂孔应该做哪些检查?

特发性黄斑裂孔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特发性黄斑裂孔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特发性黄斑裂孔如何诊断鉴别,特发性黄斑裂孔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特发性黄斑裂孔常见检查:常见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OCT、视野检查*一、检查无特殊实验室检查。

1、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黄斑区毛细血管拱环的形态,已发生病变的小血管的变形、扭曲现象,以及来自病变区域的异常强荧光、荧光遮蔽或点状、不规则状的荧光渗漏。

在特发性黄斑裂孔早期,眼底表现仅中心凹变浅,黄斑区黄色斑点,尚未出现色素上皮改变,这时荧光血管造影一般无明显异常改变。

如病变进一步发展则可发现因RPE 损害造成的窗样透见荧光。

如孔周脱离明显,还可见中心强荧光外的环状弱荧光区。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OCT检查对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观察非常直观、确切,可以提供黄斑裂孔及其深部的视网膜切面特征,分析黄斑裂孔的位置、形态、大小、视网膜及玻璃体的关系,确定是否存在黄斑囊样水肿、黄斑区浅脱离及菲薄透明的黄斑前膜,并可清晰鉴别全层孔、板层孔或假性黄斑孔。

对于单眼IMH 患者,OCT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价对侧眼形成MH的风险。

在一项研究中发现21%的患者对侧眼存在玻璃体黄斑异常。

Ⅰ期黄斑裂孔显示正常黄斑中心凹消失,其下方出现一低反射区域,黄斑内层组织未见破裂,中心凹区域可见玻璃体牵引。

Ⅱ期IMH的OCT图像显示视网膜内表面破裂并伴小的、全层视网膜组织缺失。

Ⅲ期黄斑裂孔显示为界限清楚的中心凹全层视网膜缺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的边缘厚度增加,伴有光反射的下降以及视网膜内的水肿,有时可见裂孔前假性孔盖的高回声。

Ⅳ期显示为全层黄斑裂孔伴玻璃体从黄斑和视盘完全脱离。

OCT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证实和完善了Gass对IMH的分期,并对判断手术指征有重要指导意义。

3、功能检查视野检查作为一种心理物理学检查方法,通过对黄斑阈值的测定,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黄斑部疾病的早期改变。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7例疗效观察

玻璃体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17例疗效观察

11 病 例 选 择 : 0 2年 3 月 至 2 0 年 3 月 经 玻 璃 . 20 04 体 手 术 治 疗 特发 性 黄 斑 裂 孔 患 者共 1 例 l 只 眼, 7 7 男 性 5例 , 性 1 女 2例 。 年 龄 5 - 6岁 , 均 6 . 17 平 14岁 。 裂 孔 发生 与玻 璃 体 手 术 治 疗 的 时 间为 2 1 - 2个 月 , 6 个 月 以 内 5例 , 6个 月 以 上 l 2例 。 GAS 分 期 , 按 S Ⅱ
玻璃体 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 裂孔 1 例疗 效观察 7
陈 光 胜 ,马 丽 华 ,冯 桂 强 ,阳 异
( 西柳 州 市眼科 医院 广
【 键词 】 玻 璃体 ; 黄 斑 裂 孔 关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R7 4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5 50 ) 4 0 1
Ke y 等 … 1 9 年 首 先 报 道 经 睫 状 体 平 坦 部 l l 91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卷第 1 07 0 期
柳州医 学
间过 长 。
・1 2.
本 组 患 者 男 性 多 于 女 性 , 杨 卫 文 等 啦报 道 有 与 所 不 同 , 组 病 例 绝 大 多 数 合 并 有 肠 外 结 核 或 有 密 本
学 特 征 为 干 酪 样 坏 死 肉 芽 肿 , 检 印 片 可 找 到 抗 酸 活 杆 菌 , 肠 结 核 具 有 腹 痛 、 泻 、 秘 、 部 包 块 等 故 腹 便 腹
特 征 。
菌 检 查 , 部 分 结 核 病 灶 较 轻 之 患 者 , 一 般 情 况 和 对 当
毒性 表 现反 而恶 化时 , 考 虑有 肠结 核之 可能 ; 粪 应 对 便 找 抗 酸 杆 菌 阴性 而 不 能 确 诊 者 ,应 行 纤 维 结 肠 镜 检 查 , 述 检 查 均 未 能 确 诊 者 , 要 时 可 行 剖 腹 探 查 上 必

如何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

如何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

如何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
一、概述
有几天目力忽然降落,其时以为非常张皇,不知道是眼睛出了什么题目,万一瞎了那该怎么办啊。

于是某同事立刻到医院做查抄,各人都知道如今医院的查抄可多了,有病没病先来个全面的查抄,用查抄数据诊断。

某同事查抄和洽几个项目,末了大夫才确诊是特发性黄斑裂孔。

还好发明的早,治疗也相对容易。

下面某同事给各人说说某同事的诊断颠末吧。

二、步骤/方法:
1、由于觉得目力忽然降落,大夫看了一下,让某同事去做眼底
查抄,眼底体现仅中央凹变浅,黄斑区黄色雀斑尚未出现色素上皮转变,大夫说大概是特发性黄斑裂孔早期,要是是特发性黄斑裂孔早期荧光血管造影无显着非常转变。

然后让某同事去做荧光血管造影查抄。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查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清楚地表现黄
斑区毛细血管拱环的形态已发抱病变的小血管的变形、扭曲征象,以及来自病变地区的非常强荧光、荧光掩藏或点状不规矩状的荧光渗漏。

3、最后呢就是功效查抄,漠视野非常,这才确诊特发性黄斑裂
孔早期。

颠末公道的治疗就可以病愈。

要是生长到晚期多数存在差别水平的光敏感度降落,大概与视敏度差、视网膜水肿、光感觉器分列混乱、黄斑前膜遮挡、血管渗漏等有关。

三、注意事项:
早发现早治疗,如果你有特发性黄斑裂孔,那么请你一定要前往医院就医。

《2024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2024年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范文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研究》篇一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比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的变化与视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视觉功能检测等手段,对IMH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分析视网膜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一、引言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对于IMH的研究逐渐深入,尤其是对于其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长期跟踪观察,分析IMH患者视网膜外层结构的变化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5-75岁。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1)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患者的视网膜外层结构进行检测,记录裂孔大小、视网膜厚度等数据。

(2)采用视觉功能检测,包括视力、对比敏感度、色觉等指标。

(3)对所有患者进行长期跟踪观察,记录视网膜结构变化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三、结果1. 视网膜外层结构变化通过OCT检测,我们发现IMH患者的视网膜外层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黄斑裂孔的大小和视网膜厚度的变化。

随着病情的进展,裂孔大小逐渐增大,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

2. 视功能恢复情况在视觉功能检测中,我们发现IMH患者的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色觉等指标均有所下降。

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的视功能逐渐恢复。

3. 视网膜外层结构与视功能恢复的相关性通过对患者的长期跟踪观察,我们发现IMH患者的视网膜外层结构变化与视功能恢复之间存在密切相关性。

黄斑裂孔的越大,视网膜厚度越薄,患者的视功能恢复越差。

反之,当裂孔缩小、视网膜厚度增加时,患者的视功能恢复情况较好。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的视网膜外层结构变化与视功能恢复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观察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观察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观察季苏娟;李甦雁;张正培;王新婷;王维【摘要】目的应用增强深部成像的相干光断层扫描(EDI-OCT)技术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比较患眼、对侧健眼、正常人眼黄斑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临床对照研究.对2013年1~12月在我院眼科就诊的30例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应用EDI-OCT测量患眼及对侧健眼黄斑部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并设年龄、性别、屈光度匹配的正常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增强深度扫描模式测定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SFCT均值为(182.03±38.28) μm,对侧健眼为(214.97±43.74) μm,正常人眼为(232.60±26.74) μm.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黄斑中心凹处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变薄,采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t=-5.9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健眼较正常人变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t=-1.88,P=0.0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与对侧眼进行配对t检验,t=-4.13,P=-O.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H患眼黄斑部脉络膜厚度明显变薄,提示脉络膜血管代谢功能下降,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对侧健眼变薄,可能为其发病易感因素.【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年(卷),期】2014(024)005【总页数】3页(P342-344)【关键词】EDI-OCT;特发性;黄斑裂孔;脉络膜厚度;黄斑变性【作者】季苏娟;李甦雁;张正培;王新婷;王维【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221002;江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221002;江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221002;江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221002;江苏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徐州市眼病防治研究所,徐州22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5黄斑裂孔(macular hole)是指黄斑的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按发病原因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黄斑裂孔。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进展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进展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研究进展孙会兰;谢立科;郝晓风;张志芳;侯乐;祁怡馨;明静【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7(17)2【摘要】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主要是指无明确诱因引起的黄斑区域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局限性全层缺损,是比较重要的眼底黄斑病变之一.根据不同的原因及其病变的解剖部位则有不同的分类,其病因较多且病机复杂,但随着眼科检查仪器的不断更新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IMH的治疗手段也随之多样化并且治疗效果更加明显.不仅如此,对于IHM的预防性治疗在临床也逐渐得到运用.现本文将从IMH的发病机制、相关检查、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总页数】4页(P259-262)【作者】孙会兰;谢立科;郝晓风;张志芳;侯乐;祁怡馨;明静【作者单位】100400,中国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100400,中国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100400,中国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100400,中国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100400,中国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100400,中国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100400,中国北京市,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玻璃体微创技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创新研究进展 [J], 赵昕2.Müller细胞在特发性黄斑裂孔形成及愈合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张子敔; 刘涛3.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术后体位研究进展 [J], 谢丹;李菁;谢海燕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特发性黄斑裂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唐吉森;黄雄高5.特发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J], 陈昱凝;沈畅;李洋;魏文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及表单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及表单

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一、特发性黄斑裂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ICD-H35.303),不伴有周边视网膜裂孔或视网膜脱离者,矫正视力在0.5以下或因该疾病所致视觉质量显著下降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行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术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美国眼科学会编,《眼科学》(8年制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视力下降或伴视物变形。

2 .体征:眼底检查可见黄斑裂孔、反光增强呈“金箔样”改变,视网膜皱褶、玻璃纸样改变。

3 .辅助检查:OCT扫描检查示:黄斑裂孔。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学》(8年制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符合手术指证者,予以:玻璃体切除(ICD-9-CM-3:14.74).内界膜剥除(14.29)、眼内填充术Q2.92),联合或不联合PEA+IO1植入术(13.721)01 .经散瞳眼底检查和OCT黄斑扫描证实的特发性黄斑裂孔2 .不合并视网膜脱离或周边视网膜裂孔及多发变性区;3 .患有白内障影响术后视力的患者可术中联合PEA+IO1植入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4-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H35.303)特发性黄斑裂孔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存在控制稳定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4、合并白内障影响视力、术中联合PEA+IO1植入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及抗生素应用所需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1. 0 0. 6
16

0. 2 0. 08

0. 5 1. 0
8

0. 06 0. 06 17

0. 1 0. 1

0. 06 0. 06
9

0. 6 0. 1
18

0. 8 0. 6
注: t 值 2. 36 P 值< 0. 05
手术史; ②突然视力减退 的对侧眼; ③裂隙灯显微镜和三面镜
IM H 前期 ( 期) 病变的诊断目前尚有困难, 根据 我们的观察结合文献[3, 4], 下列情况可考虑诊断: ①年 龄在 50 岁以上, 特别是女性患者, 无其他眼病和内眼
附表 随访前后视力变化
例序 眼别
初诊 检查
末次 检查
例序
眼别
初诊 检查
末次 检查
1

0. 3
0. 06 10

0. 8 0. 08

0. 2 0. 08
2

0. 08 0. 04 11

0. 04 0. 04
3

0. 1
0. 06 12

0. 04 0. 04
4

0. 7 0. 1
13

0. 05 0. 04

0. 1 0. 1
5

0. 08 0. 4
14

0. 6 0. 6

0. 2 0. 08
6

0. 4 0. 1
15

0. 8 0. 1
作者单位: 050000 石家庄,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离 (po sterio r vit reou s detachm en t, PVD ) , FFA 后极 部无荧光素渗漏; 期: 视力 0. 1~ 0. 6, 新月形、卵圆 形或马蹄形视网膜裂孔, 裂隙灯显微镜和三面镜检查 见光带中断现象 (图 3) , 无 PVD ; 期: 视力 0. 04~ 0. 1, 圆形黄斑裂孔, 孔底部有黄色斑点, 孔周有视网膜 浅脱离形成的晕轮 (图 4) , 无 PVD; 期: 视力 0. 04~ 0. 1, 除有 期改变外, 有 PVD (图 5)。
特发性黄斑裂孔 (id iop a th ic m acu la r ho le, IM H ) 严重损害老年人中心视力。在美国 IM H 已成为 55 岁 以上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三大原因之一[1, 2]。 为了观察 IM H 的临床特点和视力预后, 我们回顾了我科 1987 年 8 月~ 1996 年 11 月期间有完整病历记录的 IM H 病例。
【关键词】 黄斑裂孔, 特发性 随防研究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 774. 13 R 770. 426. 43
C l in ica l observa t ion on id iopa th ic macular holes Y e Cunx i,M a J ing x ue, Y ang A iqin. D ep a rtm en t of
1 病例和方法
回顾了有完整病历记录的经过眼底荧光素血管造 影 (fundu s fluo rescein ang iog rap hy, FFA ) 的 IM H 病 例。国际标准视力表和Am sler 表评价视功能; 裂隙灯 显微镜和三面镜观察玻璃体和黄斑部视网膜改变; 初 诊时 FFA 和眼底照像观察和记录后极部视网膜改变。 根据 Gass 特发性老年性黄斑裂孔分期标准对病例进 行分期[3]。 期: 视力低于 0. 8, 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 失, 中心凹出现黄点或黄色环 (图 1, 2) , 无玻璃体后脱
M acu la r ho le ocu rred in one eye du ring fo llow 2up. A t the fina l exam ina tion of 23 eyes, the num bers of eyes w ith stages ~ m acu la r ho les w ere 2, 2, 9, 8 eyes resp ectively. Fu ll2th ickness m acu la r ho le of 2 eyes
m acu la r ho les. M ethods W e review ed the clin ica l m a teria ls of 23 eyes of 18 p a tien ts w ith idiop a th ic m ac2 u la r ho les and the fo llow up resu lts from 6 to 120 m on th s. Results In the in itia l exam ina tion s of 22 eyes, the num bers of eyes w ith stages ~ m acu la r ho les w ere 5, 4, 10, 3 eyes resp ectively, and fundu s fluo res2 cein angiograp hy show ed there w ere foca l tran sm ission of cho ro ida l fluo rescein in 17 eyes (stages ~ ).
眼, 5 例女性患者发生双眼黄斑裂孔, 占全部患者的 27. 8%。2 只眼 ( 期) 黄斑裂孔在发生 PVD 后自然闭 合 ( 8. 7% ) , 主 诉 患 病 时 间 期 5~ 8 个 月, 平 均 6. 3 个月, 期 8~ 20 个月, 平均 12. 9 个月, 期 12~ 126 个月, 平均 57. 2 个月。 平均视力 期 0. 7, 期 0. 55, 期 0. 08, 期 0. 08; 用配对计量资料 t 检验随 访 前后视力差异有显著性 (t= 2. 306, P < 0. 05) (附 表)。 初诊时 FFA : 期无明显异常, ~ 期黄斑部 透见脉络膜荧光 17 只眼, 其中伴有典型靶环特征 4 只 眼。
支持全层黄斑裂孔: ①视力低于 0. 08; ②裂孔底有黄
色斑点, 裂孔周围有视网膜浅脱离形成的晕轮; ③FFA
224
表现为典型的中亮外暗的靶环征, 即中央透见荧光增 强, 其周围可见环形较弱的透见荧光, 外围低荧光环 线。
比较本组病例的初诊与末次检查结果, 我们可以 知道, 随着病程延长, 前期 IM H 患者有 3 5 发展为全 层黄斑裂孔。全层黄斑裂孔扩大, 由裂隙形发展成新月 形直到圆形, 患者中心视力明显减退, 导致盲目, 这与 文献报道一致[5]。 IM H 患者中有 27. 8% 双眼受累, 两 眼间隔时间均小于 4 年。尽管 IM H 患眼可以通过自发 性 PVD , 前期 IM H 停止进展, 甚至全层黄斑裂孔愈 合[3, 4], 而本组患者仅有 2 只眼 (8. 7% ) 全层黄斑裂孔 自愈 (图 6) , 其自愈率远远低于黄斑裂孔的发展, 而且 目前尚无法预料在哪些情况下 IM H 可以自愈。
222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Ch in J O cu l Fundu s D is, D ec 1998, V o l 14, N o. 4
·论著·
叶存喜 马景学 杨爱琴
【摘要】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特点和视力。 方法 回顾性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例 18 例 23 只眼的临床表现; 按 Gass 的标准分期; 随访 6~ 120 个月。 结果 初诊时黄斑裂孔 ~ 期依次为 5, 4, 10, 3 只眼, 随访期间发生黄斑裂孔 1 只眼。随访末次时, 黄斑裂孔 ~ 期依次为 2, 2, 9, 8 只眼, 自愈 2 只眼。主诉患病时间 期 5~ 8 个月, 期 8~ 20 个月, 期 12~ 126 个月。初诊时, 平均视力 期 0. 7, 期 0. 55, 期 0. 08, 期 0. 08。初诊时 FFA : 期无明显异常, ~ 期黄斑部透见脉络膜荧光 17 只眼。 结 论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随着病程延长, 前期黄斑裂孔多发展成全层裂孔, 全层裂孔扩大, 视力减退。
Op h tha lm ology , T he S econd A f f ilia ted H osp ita l, H ebei M ed ica l U n iv ersity , S h i j ia z huang 050000, C h ina 【Abstract】 Purpose To ob serve the clin ica l fea tu res and visua l acu ity of the eyes w ith idiop a th ic
中华眼底病杂志 1998 年 12 月第 14 卷第 4 期
223
图 1 (上左) 男, 62 岁, 病史 3 个月, 左眼, 视力 0. 8。Ia 期: 黄斑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出现黄色斑点 图 2 (上中) 女, 56 岁, 病史 1 个月, 右眼, 视力 0. 6。Ib 期: 黄斑中心凹出现黄色环 图 3 (上右) 女, 56 岁, 病史 7 个月, 左眼, 视力 0. 1。 期: 黄斑中心凹新月形视网膜裂孔 图 4 (下左) 女, 66 岁, 病史 8 个月, 右眼, 视力 0. 1。 期: 黄斑部圆形视网膜裂孔伴盖膜 图 5 (下中) , 66 岁, 病史 48 个月, 左眼, 视力 0. 06。 期: 黄斑部圆形视网膜裂孔伴 PVD 图 6 (下右) 女, 52 岁, 病史 24 个月, 右眼, 视力 0. 08, 随访期间, 发生 PVD , 黄斑裂孔也自然闭合, 视力 从 0. 08 增进到 0. 4
2 结果
观 察 IM H 病 例 18 例 23 只 眼, 男 4 例 4 只 眼 (17. 4% ) , 女 14 例 19 只 眼 ( 82. 6% )。 初 诊 时 年 龄 50~ 71 岁 (平均年龄 61. 4 岁)。初诊时 期 5 只眼, 期 4 只眼, 期 10 只眼, 期 3 只眼, 4 例女性患者发 生双眼黄斑裂孔, 占全部患者的 22. 2% , 两眼间隔时 间 6~ 45 个月, 平均 18. 6 个月。 随访 6~ 120 个月, 平 均 50. 7 个月。随访期间发生黄斑裂孔 1 只眼。随访结 束时, 期 2 只眼, 期 2 只眼, 期 9 只眼, 期 8 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