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现代史教案13

合集下载

历史教案:近代历史的探索与反思

历史教案:近代历史的探索与反思

历史教案:近代历史的探索与反思一、近代历史的探索与反思:追溯过去,认识当下近代历史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承载着世界各国的兴衰荣辱,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提供了关键线索。

而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反思历史中的错误和挫折,在未来的发展中避免重蹈覆辙。

1. 近代历史背景与意义近代历史起源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这段时期见证了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科技革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提升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国家民族争霸、统一和独立运动。

近代历史对于我们的意义在于:首先,它向后人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曲折和矛盾;其次,近代历史塑造了今天大部分国家及地区的政治格局和发展路径;最后,通过对近现代历史事件深入分析和探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以及提高历史素养。

2. 近代历史的主要事件1)工业革命:18世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生产方式、交通运输、科学技术都经历了巨大变革,标志着现代工业文明的诞生。

2)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欧洲列强通过殖民扩张控制了大片土地和资源,引发了世界各地的反殖斗争与民族解放运动。

3)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庞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对全球政治格局、国家关系、军事力量分布产生深远影响。

4)冷战与现代化进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超级大国之间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冷战,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众多政治体制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等重要变革。

3. 近代历史中的教训与反思近代历史中的教训与反思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探索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精神与尊严:通过对近代历史事件的回顾,我们看到了很多国家在殖民统治下失去了独立、尊严和自主权的痛苦。

这使得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自豪感。

2)战争毁灭与反战意识: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和二战后不断紧张的冷战局势给全球带来了极大的平安脆弱感。

历史教案: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历史教案: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历史教案: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一、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涵盖了从晚清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1.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也是近现代史的起点。

在这次革命中,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领导了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封建帝制,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时代。

2.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和文化运动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四运动起源于中国向帝国主义的不满,抗议巴黎和会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这场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和文化自信,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中国共产党建党(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全球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人民提供了一种改变国家命运的道路,并深深影响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4. 五一运动(1925年)五一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的开端,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次运动中,广大工人阶级勇敢地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场运动不仅激发了全国范围的工人运动,也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5. 南京大屠杀(1937年)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的恶行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在这场暴行中,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南京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和掠夺。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揭示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成为国际社会对战争罪行的一次警示。

二、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近现代史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各自的能力和奋斗为中国和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其中几位令人瞩目的人物:1.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被誉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和领导者。

教案高中三年级历史现代世界史

教案高中三年级历史现代世界史

教案高中三年级历史现代世界史教案:高中三年级历史现代世界史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反思并传承着人类的智慧与经验。

而现代世界史则是揭示了近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科学学科。

本教案旨在通过教学设计,帮助高中三年级学生系统了解和理解现代世界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辨能力和文化素养。

第一章:工业革命与世界格局重塑1.1 工业革命的起因与影响(课时1)1.1.1 工业革命的定义及特征1.1.2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1.3 工业革命对全球格局的重塑1.2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课时2)1.2.1 殖民扩张的动因与推动力1.2.2 殖民主义与殖民地的开发1.2.3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帝国主义与民族独立运动2.1 帝国主义的兴起及其表现(课时2)2.1.1 帝国主义的定义及背景2.1.2 帝国主义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表现2.1.3 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社会的影响与抵抗2.2 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与发展(课时2)2.2.1 民族主义的觉醒与推动力2.2.2 非洲、亚洲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2.2.3 民族独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与启示第三章:世界两次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3.1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课时2)3.1.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战争过程3.1.2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及世界的深远影响3.1.3 《凡尔赛和约》及其后果3.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冷战(课时2)3.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重要战役3.2.2 冷战的起因、表现与对世界的影响3.2.3 联合国的成立及其作用第四章:全球化与当代世界4.1 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课时1)4.1.1 全球化的定义与背景4.1.2 全球化的推动力与影响4.1.3 全球化对国家与个人的挑战与机遇4.2 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课时2)4.2.1 经济不平等与贫富差距4.2.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4.2.3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冲突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掌握了现代世界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影响,了解了工业革命、殖民扩张、帝国主义、民族独立运动、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重塑影响。

第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案

第13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教学目标】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认可、支持“对外开放”这项基本国策;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方法】史料解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合作法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

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邓小平为什么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我们将在本课中继续学习、探讨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一、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背景1、国际方面1)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2)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相继实现了正常化。

3)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4)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腾飞。

2、国内方面1)“十年动乱”的破坏,致使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2)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3)1978年和1979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

邓小平认识二、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1、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教案)——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教学设计一、教科书内容分析战争对文化的影响是多元的,它在破坏人类文化的同时,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5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第3课,资本主义兴起后,各大国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发展为世界大战,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斗争艰苦卓绝。

本课主要讲述了现代战争对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影响。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了解现代战争对文化影响的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与前两课的关系,从战争影响文化的广度和深度,理解古代、近代、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历史选考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外历史纲要有了整体的学习,对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战后国际秩序的演变等已有初步的认知,因此对本课所学内容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同时,由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在高一时只是作为自主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且相关的历史人物、事件、概念等较多,增加了本课学习的难度,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表格、文字材料等直观形式,以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三、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历史上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2.通过地图、时间轴等形式,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时空分布;结合史实与表格,了解20世纪两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基本概况;通过材料,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3.引导学生依托史料,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从广度和深度分析现代战争对文化的多元影响。

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之间的关系。

4.了解被征服者、被压迫者争取解放的艰苦斗争,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新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新课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推进新课过渡:1695年,英国军事工程师塞维利制成了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称之为“矿工之友〞,用于抽取矿井中的积水。

这种蒸汽提水泵的操作很繁杂,效率也不高,只能应用于短程提水,但它毕竟是第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蒸汽水泵。

在总结前人经历的根底上,英国铁匠纽可门在1705年试制出了第一台真正可用作动力的蒸汽机,被称为纽可门蒸汽机,但在实际应用后,人们发现它的效率还是很低,并且有许多其他缺陷,无法广泛使用,仍需要继续改进。

实用并能广泛使用的蒸汽机问世的成为时代的需要。

问题情境1:阅读教材P62,思考:瓦特改进蒸汽机问世的背景如何?〔板书〕一、“蒸汽时代〞的到来师生互动: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开展扫清了障碍。

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开展,应用机器进展生产成为可能。

工业革命开场后,纺织业的开展迫切需要提供新的动力机械。

纽可门蒸汽机效率很低,并且有许多其他缺陷,无法广泛使用,仍需要继续改进。

过程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瓦特制成改进蒸汽机的背景:〔1〕早期蒸汽机仅用于排出矿井积水,无法广泛使用。

〔2〕工业革命开场后,纺织业开展的需要。

过渡:纺织工业的开展把动力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而早期蒸汽机的使用为瓦特蒸汽机的问世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蒸汽机的出现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展的必然结果。

“万能蒸汽机〞问题情境2:阅读教材简述瓦特研制蒸汽机的过程,并分析瓦特改进蒸汽机创造的历史意义。

多媒体展示材料:瓦特〔1736~1819〕是世界公认的蒸汽机创造家。

他出生于英国的格林诺克,由于家境贫穷没时机上学,先是到一家钟表店当学徒,后又到格拉斯哥大学去当仪器修理工。

瓦特聪明好学,常抽空旁听教授们讲课,再加上他整日亲手摆弄那些仪器,学识也就积累得不浅了。

1764年,学校请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原料。

高中政治人教版现代史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现代史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现代史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1.了解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理解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分析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4.掌握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

二、教学内容1.现代史的概念和特点;2.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3.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4.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现代史,现代史对我们的影响有哪些。

2.知识讲解(30分钟):a.现代史的概念和特点;b.现代史的起源和发展;c.现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d.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3.讨论与互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现代史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老师和同学互动交流。

4.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现代史的发展和影响,加强学生对现代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归纳总结(10分钟):由学生进行总结并展示,梳理现代史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作业布置(5分钟):为巩固学生对现代史的理解,布置相应的作业,例如写一篇关于现代史的感悟或设计一个与现代史相关的项目。

五、课堂评价方式1.学生参与度评价:根据学生讨论和互动的积极程度进行评价;2.案例分析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案例分析表现进行评价;3.课堂作业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现代史的认识得到了拓展和加深,对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互动,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第一章:文艺复兴1.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时间、地点和主要代表人物。

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掌握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的背景:中世纪的黑暗与不满。

文艺复兴的时间:14世纪至17世纪。

文艺复兴的地点:意大利。

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

人文主义思想:重视人类自身的价值和发展。

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和代表人物。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和影响。

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艺术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文艺复兴的时间、地点和代表人物。

第二章:宗教改革2.1 教学目标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掌握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理解宗教改革对基督教教派和宗教权威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宗教改革的背景:教会腐败和人们对宗教的不满。

宗教改革的原因:宗教教义和实践的矛盾。

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

宗教改革的主要事件:宗教改革宣言、宗教战争等。

宗教改革对基督教教派和宗教权威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教会腐败和人们对宗教的不满,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

组织学生学习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主要人物的思想和贡献。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宗教改革对基督教教派和宗教权威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第三章:大航海时代3.1 教学目标了解大航海时代的时间和背景。

掌握大航海时代的主要航海家和他们的航线。

理解大航海时代对世界地图、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大航海时代的时间:15世纪至17世纪。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以下是一份世界近现代史教案的示例。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事件。

2.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言介绍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和范围,以及学习世界近现代史的意义和方法。

二、世界近现代史的开端介绍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等事件,阐述它们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资本主义的发展介绍资本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四、工业革命和现代化介绍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历程,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国际关系的发展介绍国际关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国际关系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六、两次世界大战介绍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七、冷战和后冷战时代介绍冷战和后冷战时代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八、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介绍全球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九、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介绍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讲解各个阶段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4.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进行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世界近现代史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一、导言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全球意识。

2. 教学内容:世界近现代史的定义、时间范围、主要事件和特点。

二、早期近代化探索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国在近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和变革。

2. 教学内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教学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四、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主要发明和创新、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五、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掌握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教学内容: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过程和影响。

六、帝国主义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教学内容: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建立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苏联早期的历史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 教学内容:俄国革命的背景;十月革命的过程;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冷战时期的苏联外交政策。

八、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后果。

2. 教学内容:凡尔赛和约与华盛顿会议;国际局势的动荡;纳粹德国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大战的影响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1

第13课五四运动【教案】【统编版】 1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统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

本课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以及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认识到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其能够从多元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

3. 引导学生学习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历史地图、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笔、历史课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出五四运动的主题。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五四运动的起因,即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 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包括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等抗议活动。

3. 阐述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五四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2)五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3)五四运动中,哪些群体参与了抗议活动?(4)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什么意义?2. 学生互相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五四运动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过程: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作业设计:1. 根据课堂所学,绘制五四运动的时间轴,并简要描述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

历史初中世界现代史教案

历史初中世界现代史教案

历史初中世界现代史教案课题:世界现代史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启发他们对世界现代史的思考和探索;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世界现代史的定义和范围;2.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现代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引导学生对世界现代史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世界现代史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世界现代史的兴趣;2.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是世界现代史?”讲授(15分钟)1.教师讲解世界现代史的定义和范围,介绍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分析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并讨论其影响和意义;3.引导学生对世界现代史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探索。

练习(15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选择一个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介绍该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2.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对世界现代史的深入了解。

总结(5分钟)1.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世界现代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2.鼓励学生对世界现代史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培养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板书设计:世界现代史的定义和范围;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世界现代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了世界现代史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世界现代史初中历史教案

世界现代史初中历史教案

世界现代史初中历史教案
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
2.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略布局和主要战役;
3.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原因;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家和战略布局;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和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通过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欧洲政治地图,让学生了解当时欧洲的政治格局和各国
之间的紧张关系。

二、学习
1.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背景,包括列强之间的竞争、各国之间的联盟体系等。

2.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家和战略布局,包括德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
家的角色。

3.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等重要战役。

三、讨论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经济崩溃等方面的影响。

四、总结
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影响,强调战争的惨痛教训,倡导和平与合作。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启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他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历史课程世界近代史的重大事件

历史课程世界近代史的重大事件

历史课程世界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一、引言世界近代史是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在本教案中,将讨论几个世界近代史的重大事件,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与其他历史事件的联系。

二、背景介绍近代史是指18世纪以来的现代历史,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的发展和格局。

本节将介绍近代史的背景,为学生理解后续事件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

三、重大事件一:法国大革命1.事件背景:法国大革命在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发生,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事件内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源于国家的政治腐败、贵族特权和人民压迫。

人民起义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实施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包括《人权宣言》的颁布、废除封建特权等。

3.事件影响:法国大革命引发了世界各地的民主风潮,鼓舞了其他国家的反抗运动,也导致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最终加速了欧洲现代化的进程。

四、重大事件二:工业革命1.事件背景: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和技术变革。

2.事件内容: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机械化生产和工厂制度的出现。

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事件影响: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的生产方式和分工,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引发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五、重大事件三:第一次世界大战1.事件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之一。

2.事件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各国利益冲突、帝国主义扩张、民族矛盾等复杂原因引发的。

参战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陆海空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

3.事件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多个国家政权的崩溃和领土的重新划分,也加速了科技和医学的发展,世界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世界现代史初中历史教案

世界现代史初中历史教案

世界现代史初中历史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世界历史》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了解世界现代史的时间范围和主要历史事件。

2. 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 理解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事件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2.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2. 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策略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古代和近现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历史发展到近现代,世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2. 教师总结:近现代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冲突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等重大事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来学习世界现代史概述。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17页,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部分,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20页,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强调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 教师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强调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课堂讨论1. 请学生分组讨论: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 布置课后作业:请学生结合教材第23页,思考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对世界的影响,下节课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请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 教师总结: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霸战。

今天,我们来学习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

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翻到教材第23页,阅读“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部分,了解美苏争霸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一、引言近现代史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段时期涌现出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

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人物对于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位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包括尼古拉·特斯拉、易卜拉欣·尤斯梅德·贾巴尔、玛丽·居里和纳尔逊·曼德拉。

二、尼古拉·特斯拉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他是一位塞尔维亚裔美国人,对电力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

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系统,这一发明对电力在现代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还开发了许多重要的电气设备,如高频变压器和无线电通信技术。

三、易卜拉欣·尤斯梅德·贾巴尔易卜拉欣·尤斯梅德·贾巴尔(Ibrahim Yusuf Jabal)是20世纪苏丹的政治家和解放斗士,他对苏丹民族独立运动及非洲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贾巴尔致力于推动苏丹的独立进程,并领导苏丹人民抵抗英国殖民统治。

他通过政治斗争和外交手段为苏丹争取到了独立,并成为苏丹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四、玛丽·居里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20世纪最杰出的女性科学家之一。

她是波兰人,以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而闻名于世。

居里是第一个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人,她首先在1903年获得物理学奖,随后在1911年获得化学奖。

她的研究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和医学诊断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纳尔逊·曼德拉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是南非民权运动的杰出领袖和南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曼德拉是南非非裔人权斗士,他领导非裔南非人民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

曼德拉因其坚定的信念和非暴力抗争而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和尊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

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

高中历史教案:现代史纲要

高中历史教案:现代史纲要

高中历史教案:现代史纲要1. 引言现代史作为一个重要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到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革。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指导,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现代史的基本概念、重要事件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史研究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现代史相关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关联性认识;3.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3.1 单元一:近代历史背景与原因分析3.1.1 第一课:近代史概述•学习目标:了解近代史研究的对象、历法年表等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定义近代史,介绍世界主要国家成立时间以及历法年表。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

3.1.2 第二课:近代史的产生原因•学习目标:分析近代史的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

•教学内容:分析历史事件对近代史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兴起等。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2 单元二:现代史关键事件与演变过程3.2.1 第三课:列强入侵与中国近代史•学习目标:了解列强入侵中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教学内容:介绍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要事件,以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图片展示。

3.2.2 第四课:世界两次大战与国际秩序变革•学习目标:掌握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分析一战和二战中各个国家的角色和动机,以及世界秩序的变革。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视频观看。

3.3 单元三:后现代社会与全球化3.3.1 第五课:冷战与南北矛盾•学习目标:理解冷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介绍冷战的起因、主要事件和结束原因,以及南北矛盾的演变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辩论。

3.3.2 第六课:全球化与当代世界•学习目标:了解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和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

•教学内容:分析全球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并讨论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

初中世界近代历史讲解教案

初中世界近代历史讲解教案

初中世界近代历史讲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事件和发展趋势;
2. 掌握历史中重要事件的时间、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
1. 世界近代历史的时代划分;
2. 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
3.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重点:
1. 了解世界近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2. 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 掌握历史时间的关联性和发展脉络。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世界地图、历史图表等形式引入主题,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2. 学习:结合课本内容,讲解世界近代历史的时代划分和主要事件,重点介绍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等重要事件;
3.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索;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案例分析,生动形象地介绍历史事件;
2. 互动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 布置相关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4. 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情况;
2. 布置相关作业,检验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定期进行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世界近代历史的掌握情况。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含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含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案【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知识梳理】一、背景1、客观条件:A.《辛丑条约》的签订→危机的不断加深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2、主观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中国发展,力量不断壮大;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历史条件、思想武器、宣传中心、代表人物)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重要阵地:和;代表人物:、和;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中国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⑤性质:近代中国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

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群众基础: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年月日,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光复武汉三镇,史称“辛亥革命”。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五、历史功绩: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课堂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近现代史教案13第三章第五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原因和条件;英国的侵略扩张及特点;法美的侵略扩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资本主义列强虽然对外扩张的程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但都具对外侵略的共性,以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本主义列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有着征服和改造世界的双重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工业革命前后,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目的、方式和结果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考点: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计划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网络二、核心知识点拨1、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①背景原因:工业革命的发展是深层背景;最大限度地占有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是推动列强进行全球性扩张的原动力;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增强,提供了物质条件,列强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逐渐把全球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②英国的扩张:英国的侵略扩张表现最为突出。

目的是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以经济侵略为特点,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和拓展商品市场;扩张具有全球性,在亚洲、大洋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加紧侵略和经济渗透。

③法、美的扩张:法国在侵占了阿尔及利亚以后,开始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还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并着手向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美国也参加了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的侵略活动。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①形成标志:19世纪中后期,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②原因条件:工业革命的开展是根本原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促使欧美日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轮船等交通工具先进和交通便利为输出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和输出资本提供了条件;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是最基本的手段和因素:③影响及评价:第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

第三,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客观上也极大地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文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第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三、重点问题1、资本主义列强积极进行扩张(1)原因: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列强全球扩张的根本原因。

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它们凭借廉价商品和刀枪火炮征服世界,这是它们征服世界的物质条件。

③各国扩张的程度、方式虽不同,但全球扩张是其共性。

(2)方式与手段: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把全球囊括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理论观点:马克思认为,野蛮的征服者总归要被他们所征服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永恒的规律。

而不列颠人却是第一批文明发展程度较高的征服者。

因此,“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

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具体表现:①列强的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造成了亚非拉的贫困,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③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旧制度和旧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将世界联成一体;④它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5)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既是先进与落后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是侵略与反侵略的矛盾。

第一,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不论是军事上的、经济上的或是文化上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掠夺。

就其性质来说,是侵略性的,是非正义的。

第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在遭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之前,一般都处在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其特点是社会封闭落后,经济水平低下,发展速度极为缓慢。

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使得资产阶级“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从而客观上起到在世界范围促进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第三,资本主义列强把广大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只是为了把这些地区变为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而绝非要在这些地区发展资本主义,改变其落后面貌。

因此,作为被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奴役的民族,如果不奋起抗争,如果不在抗争中吸取先进文明的物质精神成果,从而不断提高抗争的水平,也是不会使自身得到真正发展的。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①有两个含义,一是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一是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②世界体系得以形成的因素有:最基本的因素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促使资产阶级革命和改良运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一大批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定;工业革命造成商品数量上和产量上的大幅提高,资产阶级更加疯狂地进行征服世界的活动,占领更多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使亚、非、拉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也促使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四、教材教法(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第二,资本主义列强的全球扩张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克里米亚战争是这一矛盾的突出表现。

本节的重点是:英俄的侵略扩张及特点;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和主要结果。

本节的难点是: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影响。

1.“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一目,教材主要写了以下几个问题:(1)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背景。

教材主要写了三点:第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这是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性侵略扩张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或利润为目的的。

早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便通过对殖民地的掠夺来补充自身发展的需要。

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只有原料和销售市场才是它的限制”,因此,最大限度地占有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便成为推动资本主义列强进行全球性扩张的原动力。

教材资料中所引《共产党宣言》的一段文字,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概括。

第二,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它们所掌握的廉价商品和火枪轮船,为它们征服世界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三,提出了资本主义各国在扩张程度和方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各自竭尽全力去进行侵略扩张的共同性。

(2)英国的殖民扩张。

英国殖民扩张的目的、方式和情况:英国的工业革命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是最早进行和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成为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国。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要求英国迅速扩大国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自19世纪初开始,英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大肆进行殖民扩张。

英国海外殖民地的面积,也由1800年的1 130万平方千米,迅速扩大到1850年的2 000万平方千米。

到1876年,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达2 250万平方千米,人口达2 5亿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与工业革命的发展相适应,英国对殖民地掠夺和控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公开的暴力掠夺、课征税收和勒索贡赋为主要手段的掠夺方式,转到通过工业资本剥削为主的掠夺方式。

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是在国外市场上出售的,其中棉织品的80%全部输往国外;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和粮食则来自国外市场,其中棉花的供应甚至全部来自国外。

教材中资料所引19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的一段话,生动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既占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又从殖民地进行全面掠夺的情况。

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在世界各地进行经济扩张,是这一时期英国海外扩张的突出特点。

当然,也应当看到,英国的经济扩张是以武力为依托的。

19世纪中期英国在亚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殖民扩张,都是通过战争和武力来实现的。

(3)法美对非洲和亚洲的侵略。

法国的工业革命大体上开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基本完成于19世纪中期。

伴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大力加强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侵略和占领。

拿破仑政权时期的侵略战争,一度极大地扩充了法国的版图,但第一帝国的覆亡,使法国重新回缩到1790年的疆界。

经过十几年的积蓄力量,到30年代,法国再次加强了殖民扩张。

从50年代起,法国在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了一系列侵略战争,殖民扩张达到高潮。

法国殖民地的面积由1820年的5万平方千米,增加到1876年的90万平方千米,同期殖民地人口由40万增长为600万,成为仅次于英国的殖民强国。

美国自18世纪晚期开展了工业革命。

在内战爆发前,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的东北部地区已完成了工业革命。

内战之后,工业革命在包括南部和西部地区在内的全国范围继续迅速发展。

19世纪上半期,美国主要致力于在北美大陆扩张领土。

但就在这一过程即将结束之时,从对中国、日本的侵略开始,美国也走上了向海外扩张的道路。

(4)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影响。

教材主要写了三点:第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造成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第三,在被侵略征服的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同程度地冲击了这些地区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总之,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包括两重含义:其一,是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超出了西欧和北美的范围,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

其具体体现是: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奥匈帝国、俄国、日本等国以不同方式步入资本主义时代,英、法、美等国则进一步发生了适应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或革命。

其二,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广大地区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

现在史学界一般认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的时间,大体上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关于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其关键又在于对列强全球扩张影响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