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6 教案
第五单元 《练习六》(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练习六》(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轴上正负数的含义,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2.掌握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数轴上正负数的含义;2.掌握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2.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探究正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强化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小明从零点处出发向左走了3个单位,现在他所处的位置是在哪个点上?”请学生根据数轴上的正负数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这个问题的解决。
3. 讨论加法和减法通过讨论问题解答过程,教师引出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并且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类型的题目,准确地求解。
4.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1.小红在数轴上的位置是3,她向右走了5个单位,她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在哪个点上?2.假设你家是在数轴上的位置是0,你向右走了2个单位,然后向左走3个单位,最后向右走了5个单位,请问你现在在哪个点上?3.在数轴上,A点的坐标是-2,B点的坐标是4,那么A点和B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5. 教学总结教师在本节课的最后,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应该如何巩固所学,并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出问题、讨论以及课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以及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能力。
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进一步加强课下的巩固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六教案(优秀9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练习六教案(优秀9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和蕴含着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条理。
1、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赞美过雪花,有多少赞美雪花的诗句名垂千古,谁能说出关于寻雪的诗句呢?(学生读搜集的有关诗句)2、在生活中,你看到的雪又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3、今天我们共同来欣赏鲁迅的《雪》,请认真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到了哪几种雪?据此给课文分段。
(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先读一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
(板书:滋润美艳)2、哪些词句描写出“滋润美艳”呢?请再仔细读一读作者描写雪野时,用了哪些颜色,写了哪些事物?(边说边读):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浑黄的(磬口腊梅花)、冷绿的(杂草)。
3、单是看这些字眼,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江南雪野的美,若你再边读边想象一下啊!这雪中的鲜花,鲜花中的白雪,交相辉映相互衬托,你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呀?(学生读到哪,就指导到哪)4、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画面吗?5、是啊、看到这些雪中的花儿,我不仅想到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江南的雪真是“滋润美艳”,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吧。
6、作者写了这雪中的花,觉得还没有写尽江南雪野,他接着又写到了什么?(蜜蜂)7、如此一来就有了矛盾,这样的冬季,哪来的蜜蜂呢?(出示句子,突出“仿佛”二字)江南的雪野如此充满生机活力,虽不是春天,我们却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所以作者说——(读)“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8、再细细品味一下这一段,看看你还能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江南雪“滋润美艳“的特点呢?9、喜欢这美丽的江南雪野吗?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吧!10、鲁迅的少年时期是在家乡绍兴度过的,成年的鲁迅,为了寻找国家民族复兴的道路,不得不漂泊在遥远寒冷的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先生想起了故乡的雪,他还会想起什么呢?(他在故乡度过的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的游戏是什么?(生:塑雪罗汉)11、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喜爱呢?(用“ ”画出,与同桌小声交流)12、用雪堆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雪润美艳”的特点,从哪里可看出?(很清白、明艳,以身、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8课《练习六》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第三单元第8课《练习六》教案一. 教材分析《练习六》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一部分,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练习形式,如口算、笔算、应用题等,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加减法,但对一些复杂的问题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运用。
2.针对不同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加减法。
2.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练习题,包括口算、笔算、应用题等。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准备计时器,用于计时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价格标签,发现加减法的应用。
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练习题,包括口算、笔算和应用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思路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加减法游戏,如“算术接力赛”、“加减法拼图”等。
每组轮流进行,计时器记录时间。
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组练习题进行巩固,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总结解题规律。
5.拓展(10分钟)设计一道有一定难度的应用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六(1)》数学教案前言《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材具有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能够引导孩子在数学的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介绍该教材中一道难度适中的数学练习——《练习六(1)》,并提供教师可供参考的教案。
练习介绍《练习六(1)》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册第六单元第一道题,题干如下:用7个“1”凑成所有的两位数,并将所有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一遍序,询问第25个数是谁?知识点总结在解决题目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相关的数学知识点:1. 位数数是用来计数、计量、表示事物数量关系的符号。
一个数的位数就是它含有的数字的个数。
例如,数字1234的位数为4。
2. 十进制数我们常用十进制数。
它的数位有0、1、2、3、4、5、6、7、8、9这10个数字,从个位开始分别称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例如,数字1234的各位数为4、3、2、1。
3. 数位组合一个数的数位组合就是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组合成的数。
例如,由数字1和2可以组成的两位数有12和21。
解题步骤在掌握了以上的数学知识点后,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解答该题。
1. 统计有哪些两位数题目中要求用7个数字1凑成所有的两位数,那么我们需要先对7个数字1进行排列组合,以求出所有包含数字1的两位数。
从所有组合的数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判断其中的重复数值,进而排除它们:•选择第一个数为1,即选一个1作为十位数。
此时,个位数有7种方法,分别为从剩下的6个数中取一个数;•选择第一个数不为1,即选一个不是1的数为十位数。
这时,我们还需要再次对个位数进行排列组合。
此时,十位数有6种选法,个位数有5种选法。
因此,一共可以组成的两位数就有$7\\times6+6\\times5$个。
2. 进行排序将之前统计得来的所有包含数值1的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序,并排成一列。
3. 找出第二十五个数由于之前已经将这些两位数从小到大排成一列,因此,只需要找出排在第二十五的数即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 北师大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细致的作业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整数四则运算的复习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巩固练习(15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六的题目。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本教案为教学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决实际问题”部分。
这是因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习6》
(公开课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
习6》
公开课教案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6》
目标
本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教学步骤
1. 介绍练册第六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
确保学生理解他们将在本单元中研究什么。
2. 提醒学生复前几个单元的知识,以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
3. 阅读第六单元的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新概念和术语。
4. 动手实践。
通过实际的练和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应用他们所学的概念。
5. 检查学生的进展,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6. 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强调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7. 提供额外的练材料,以供学生在家复和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资源
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册第六单元
2. 教学课件
3. 附加练材料
注意事项
1.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2. 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解答。
3.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结束语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练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通过适当的教学步骤和资源,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技能,并为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精彩教案全文
2024年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练习6》公开课精彩教案全文一、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带分数的乘法。
2.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带分数的除法。
3. 分数乘除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分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带分数的乘除法。
2. 教学重点:分数乘除法的运算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一家去野餐,准备食物,让学生计算每个人分到的食物数量,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
2. 自主探究: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探究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重难点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数乘除法2. 内容:(1)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带分数的乘法。
(2)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分数除以分数、带分数的除法。
(3)分数乘除法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分数乘除法计算题。
(2)应用题:运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课后作业答案附在练习本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拓展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带分数的乘除法。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能够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二位数加一位数的算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掌握二位数加一位数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过程。
2.帮助学生正确运用算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二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计算。
2.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同学使用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都能得出正确答案。
学生思考之后,老师可以讲解一下二位数加一位数的标准计算方法。
即先计算个位,再计算十位。
如果个位相加的结果大于等于10,则需要进位。
2. 讲解1.教师利用ppt等工具,向学生讲解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利用实例向学生演示一下具体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
3. 练习1.老师出示《练习六》中的练习题,要求每位学生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之后,老师可以在班内挑选一些优秀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计算过程。
3.强调计算的规范方法,提高学生的做题效率。
4. 小结1.教师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强调其中的注意点。
2.再次鼓励学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
课堂上,老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互动式教育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针对二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老师讲解了注意点,引导学生掌握核心技能。
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操作规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最后,老师还对教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对下一次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启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学习比较分数大小,了解分数的大小关系。
3.增强学生对分数的计算能力,掌握分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分数的大小关系与比较。
3.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1.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应用。
2.运用分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进行计算和比较。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准备五张纸,写上数字1、2、3、4、5,另外再准备一些相关的分数表格。
导入新课1.让学生归纳带分数的数的表述方式,例如$1\\frac{1}{2}$,$2\\frac{3}{4}$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生活中有没有使用过分数呢?比如,披萨切成几份,小朋友分几个糖果等等。
”学习新知1.带领学生学习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例如分子、分母、真分数等。
2.让学生了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规则。
教师在黑板上进行举例说明,如:$\\frac{1}{2}+\\frac{1}{4}=\\frac{3}{4}$。
3.让学生自己解决相关的练习题,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分数的运算。
巩固练习1.列一些练习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frac{1}{2}+\\frac{1}{4}-\\frac{1}{8}=$,$\\frac{3}{4}-\\frac{1}{3}=$。
2.班级分小组进行竞选比赛,设立三个小组:加、减、混合。
小组成员需要从黑板上的分数表格中选出一张带有对应符号的分数表格进行运算,分数加减错误就会输掉。
课堂总结1.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及重点难点所在。
2.让学生增加对分数的理解与认知,使他们能自如运用分数、比较、运算,为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六》中所有分数加减练习。
2.思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查找使用分数的场景并进行记录。
3.完成一道分数应用题,例如:小明买了两个葡萄干小面包,共重250克,已经吃了$\\frac{2}{5}$,那么他吃了多少克?以上就是本次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知识点概述本次教学主要围绕以下数学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练习:1.三位数的比较大小;2.进位与退位;3.两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能正确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并能根据题目要求将数字进位与退位;能看懂题目中的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运算,能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1.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册;2.白板、黑板、彩笔和粉笔;3.数学教具:计数板、百位、十位、个位棋子。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预习本节课中相关知识点;2.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时学过的有关比较数字大小的知识;3.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第二步:学习2.1 三位数的比较大小1.回顾三位数的读法。
例如:238读作“两百三十八”;2.让学生通过举例子和比较大小操作,理解三位数的大小比较规则;3.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三位数大小时,要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最后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2.2 进位与退位1.引导学生感受数码之间的关系,以十位和个位为例,分别进行相应的操作;2.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进位和退位的含义和规则;3.强调进位和退位的目的,即使运算更加规范且准确。
2.3 两位数乘一位数1.提醒学生回忆上课时学习的数乘以10的规律;2.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意义,举例说明;3.通过计数板、棋子等教具,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算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具体地理解乘法运算。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通过上一部分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2.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用正确的方法解题,查漏补缺。
第四步: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总结所学知识点,提出不足之处;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课后作业1.按要求认真完成练习册上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2.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落实到实际中。
拓展延伸1.学生们可以自己寻找一些相关的小应用场景,提高理解能力;2.可以利用数码卡片、计数棒、计算机等各种教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运算,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
第八单元第6课《练习六》教学设计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流程】一、导入回顾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设计意图:回顾知识,以便更好地独立完成练习。
二、学程第一学程1.自学先让学生调查自己的教科书的单价,再应用学过的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从小到大排列这些数据。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自己所调查的教科书的单价并说说小数的大小怎样排列。
3.展学全班同学交流,并进行补充或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能够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幸福感,从而真切的感受到小数在身边,数学就在身边。
第二学程1.自学(1)先读懂统计表,然后根据表中的已有数据,利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填写未知数据。
(2)调查父母一个月的电话费支出情况,并计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
2.互学同桌小组互相交流。
3.展学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预设答案设计意图:通过解决乐乐父母的电话费支出情况的有关问题,巩固了小数加减法,这样既可以应用学过的的知识解决问题,也可以对家庭的收支情况有所了解。
第三学程1.自学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互学同桌互相交流。
3.展学全班交流预设答案:(1)6.5+3.4=9.9(元);(2)15-9.9=5.1(元)或15-10=5(元),够了。
设计意图: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三、总结通过做题,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完成课本第91页9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2、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除法
教学难点:提高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第1题
看谁算的又快又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二、第二题: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三、填一填:
第3题
让学生认真看清题意,独立填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四、看图列式计算:
第4题
学生观察图意,独立思考算法,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五、根据要求列式: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
集体汇报。
六、知识应用:
第6题
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集体交流。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买6副手套需要多少远?4×6=24(元)
(2 )钱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24÷3=8(元)。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背景本教案是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练习六》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二年级数学内容中的“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知识点。
该教材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而编写的。
2.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等数学概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培养其数学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让学生认识数字和掌握数字的大小、排列规律等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并能够把计算结果用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例,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处理各种不同的数学问题。
4.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让学生理解好数字的排列规律、有序排列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好数学语言及其表达方式,了解加减法的计算方式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数字世界的认识–数字大小比较,数字排列规律。
2.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运算结果的表达。
2.教学步骤2.1 数字世界的认识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数字和掌握数字的大小、排列规律等基本概念。
–教师通过举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准确含义,掌握数字之间的比较规律。
–教师通过贴图、手抄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数字的顺序、数字的奇偶性等。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加强数字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教师以生活中实际例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教师播放数字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提高学生的数字应用能力。
2.2 简单的加减法计算1.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例子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定义和公式等相关知识。
–介绍加减法相关符号,如加号、减号。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练习六》教案
练习六
所属单元
七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解答形如ax+b=c这样的方程,能借助画图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建立模型的能力。
3.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价值。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会解形如ax+b=c类型的方程。
难点:正确找出等量关系,从方程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释疑】
(1)甲仓、乙仓共有粮食6800包;
(2)甲仓的粮食是乙仓的3倍。谁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解:设乙仓有粮食x包,则甲仓有粮食3x包。
x+3x=6800
4x=6800
x=1700
3x=1700×3=5100
2.课本73页1、2、3、4、5题
【巩固练习】
1.填空。
(1)蝉有x只,蜻蜓的只数是蝉的4.5倍,蜻蜓有( )只,蝉和蜻蜓一共有( )只,蝉比蜻蜓少( )只。
资源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落 实 目 标
自主调整
【课前口算】
2.5-0.16= 0.75÷1.5=
0.4×0.8= 4×0.25=
3/10 +1/5 = 4/7 - 3/10 =
2 - 1/6 -1/3 = 5.1÷17=
32.8+1.9= 5.2÷13=
【基本练习】
回顾本单元知识学习历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学习本单元的关键在哪里?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知识梳理,形成知识思维导图。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练习六》
(1)甲仓、乙仓共有粮食6800包;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4《练习六》苏教版教学目标
1.能够应用加减法口算,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能够能够识别并概括文本中的主要信息。
3.能够应用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应用加减法口算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学会识别文本中的主要信息。
教学难点
1.能够应用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1.练习册。
2.计算器。
3.钢尺。
教学过程
1.预习温故
通过复习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计算长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
2.自我探究
2.1 讲解教材内容
通过检查学生所掌握的加减法口算,介绍有关长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此方法解决有关长度的问题。
2.2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册
引导学生根据练习六的题目,运用加减法口算解决长度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读懂文本的主要信息的能力。
3.合作共享
1.建议学生相互交流所学习的计算长度的方法。
2.引导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享给合作伙伴,培养团队精神。
4.教学评价
1.通过和学生的个人讨论和小组互动了解学生掌握程度,检查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情况。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来考核学生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
1.通过题目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解计算长度的方法,但是在使用时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2.学生表现出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培养了他们的互助意识。
3.后续教学需要加强实际场景的应用,使学生学习更加贴近生活,更为自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算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
2.掌握加减法口算练习。
3.学会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分辨简单的几何图形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加减法口算练习。
2.教学难点: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学生自主操作,展示出正确的口算方法,理解概念和方法。
2.组织活动法: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分类和统计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过程1. 认识数学运算符号在黑板上画出加号和减号,并引导学生逐一念出运算符号。
然后,为学生演示一些加减法算式,例如 3+2 = 5 和 5-2 =3,并让学生念算式中的每个数。
2. 口算习题在黑板上出示以下算式,让学生口算后说出答案:1.2+3=?2.5-2=?3.3+4=?4.6-3=?3. 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1)教师给学生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例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让学生用手把同样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
(2)教师让学生数数每一组的物品数目,然后统计每种形状的物品总共有多少个。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的表格,让学生填完表格,统计每种形状物品的数量,最后将数据以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展现。
4. 课堂小结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点?2.怎样正确运用运算符号?3.怎样正确分类和统计形状物品?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到家中或在学校某处寻找几个物品,分别是什么形状,并画出形状的图形,然后在作业本上统计物品的个数和各种形状的数量。
2.让学生记忆并默写口算题目:2+3=5,5-2=3,3+4=7,6-3=3。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符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加减法口算练习。
通过分类和统计图形的方法,学生掌握了应用图形的分类和统计方法。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了演示法和组织活动法,通过游戏等形式进行分类和统计的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降低了课堂的紧张氛围。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
2024年一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六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练习六。
内容包括:运用凑十法、破十法进行加减法计算;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尤其是进位和退位。
重点:凑十法、破十法的运用,以及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数器、加减法卡片、PPT课件。
学具:学生用计数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讲解凑十法、破十法的具体运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一年级数学——练习六2. 内容:a. 凑十法、破十法的具体运用b.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c. 实际问题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相关题目。
b. 结合购物场景,自编两道加减法题目,并解答。
2. 答案:a. 教师批改后,给出正确答案。
b.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点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出题,提高计算能力。
c. 探索加减法的更多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及答案反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练习六的内容要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加减法运算的前提下,适当引入凑十法、破十法等技巧,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练习课6》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能够运用整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 加深对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时钟、教学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时钟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个实践情景:小华在操场上跑步,跑了一段距离后,休息了一会儿,然后继续跑。
引导学生观察情景,提出问题:“小华一共跑了多少米?他休息了多长时间?”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1:小华跑了一段距离,从起点到终点是80米,然后他又跑了30米,又退回来20米。
请问小华离起点多少米?讲解:运用整数加减法计算,80 + 30 20 = 90(米)。
3. 随堂练习练习题1:小华在操场上跑了一圈,跑了200米。
他连续跑了3圈后,又退回来100米。
请问小华离起点多少米?练习题2:小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
他上课用了40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请问小华从家到学校一共用了多长时间?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并计算出教室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1. 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2. 长度和时间单位的认识3. 实践活动:教室面积的测量与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小华有50元,他买了一个文具盒花了20元,又买了一本书花了15元。
请问小华还剩多少钱?(2)小华每天上学需要走20分钟,他连续走了5天后,又休息了一天。
请问小华一共走了多长时间?2. 答案(1)小华还剩15元。
(2)小华一共走了100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导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整数加减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实践活动也让学生对长度和时间单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精彩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六》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算式的含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加减法卡片、计算器、小黑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如:操场上跳绳、踢毽子,教室里上课、做游戏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发现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吗?”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学生用书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加减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拿出加减法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5分钟)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练习六:认识加减法》2. 主要内容:加减法的含义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练习本上的加减法计算题。
(2)实践题:找一找生活中的加减法例子,并与同学分享。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见练习本。
(2)实践题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鼓励学生进行加减法游戏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4. 小组讨论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学生熟悉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6
主备人:主备研讨人: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本次训练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欣赏,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等,教学重点是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四季歌》按照四季的顺序分四个部分描写了春天的小溪,夏天的知了,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北风。
这些景物都很好的表现了各自季节的特点。
诗人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四季笑着走来,唱起歌儿,使得四季充满了生机。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能反映季节特点的事物,采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充满生机的四季。
同时要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和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
《马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诗人借马抒怀,把自己比作良马,渴望得到重用,一展才华。
当然,这仅仅是诗人的一种期望而已,流露出诗人不能实现自己抱负的遗憾。
《与某某对话》是模拟“实话实说”等栏目的形式,激发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对话。
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追问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四季歌》,能仿照例句表达形式,结合季节特点采用拟人化手法来表达,分类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
2.诵读与欣赏《马诗》,联系补充资料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能有感情地诵读积累。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培养学生倾听和追问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诗歌《四季歌》,能仿照例句表达形式,结合季节特点采用拟人化手法来表达,分类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
2.诵读、欣赏并积累《马诗》,结合补充资料感受诗人内心的抱负以及不得志的遗憾。
3.学习对话,了解对话的方式,培养学生倾听和追问的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阅读诗歌《四季歌》,能仿照例句表达形式,结合季节特点采用拟人化手法来表达,分类积累有关四季的成语。
2.诵读、欣赏并积累《马诗》,结合补充资料感受诗人内心的抱负以及不得志的遗憾。
学习“拟人”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3.诵读积累十二个有关“冬天”的成语,积累词汇。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积累描写四季的成语,把它们分类写下来。
(各写三个)
春:
夏:
秋:
冬:
2.摘抄《必背古诗75首》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各一句。
春:
夏:
秋:
冬:
【课堂助学】
1.朗读《四季歌》,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把四季写得充满生机?
(1)检查学生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①指名读,随机指导
②说说作者抓住了四季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①指导注意诗句停顿,读出节奏。
②指导学生抓住韵脚,读出韵味。
(3)指导学生抓住“笑着、唱起”体会作者内心的愉悦,读出诗歌的情趣。
①同学们,读到现在你能感觉到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在吟诵四季的吗?
②扣住“笑着、唱起”进一步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③指导读出诗歌的情趣,感悟充满生机的四季。
(4)总结:作者就是这样抓住四季特有的景物,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四季笑着走来了,而且走到了我们的心里;让四季唱着歌儿,把快乐撒到了我们的心田。
所以,我们在欣赏着一幅幅四季的画面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四季的生机和活力。
让我们再次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这四季吧!——齐读诗歌。
(5)想象练笔
①出示例句,指导学生抓住“轻盈、五彩的鲜花”赏析。
②思考夏姑娘、秋姑娘、冬姑娘的季节特点。
③根据上一部分教学里学生说出的各季节的特征,让学生仿照写夏姑娘、秋姑娘、冬姑娘的句子。
④指名学生读自己所写的句子。
⑤全班评议,看谁写的优美,有生机。
⑥教师鼓励学生课外多练习,多观察,多写这样的句子。
(6)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四季的成语,并诵读积累。
2.学习古诗《马诗》
(1)自由诵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出诗味。
(2)分组检查。
(3)结合注释,分组合作,读懂诗意。
(4)结合教材中提供的材料,以及“资料链接”感悟诗情。
(5)诵读积累。
(6)拓展积累龚自珍的《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当堂训练】
完成书本练习
【巩固训练】
模仿《四季的脚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选择一个季节仿写。
的脚步悄悄,
悄悄地,她笑着走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练写钢笔字
2.练习口语交际::与XX对话。
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和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温故导学】
1.按照四季的顺序各写一个描写春夏秋冬成语。
、、、
2.背诵《马诗》。
3.结合教材中的提示完成下面填空。
我“对话”的对象是;我“对话”的话题是;通过对话,我想了解的是。
(至少写两点)
【课堂助学】
一、练写钢笔字。
1.让学生读这两段文字,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广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