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重点实词及译文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鸿门宴》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首尾呼应。
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文言文《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通假字】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3.要─邀,邀请:张良出,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S─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S……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因击沛公鱼坐。
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
【成语】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部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劳苦功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1.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5.婚姻古:儿女亲家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张良留谢。
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3.故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5. 胜尽:刑人如恐不胜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6. 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
词语释义1. 获取,接受:~到。
~失。
~益。
得~空(kòng)。
~便。
~力。
~济。
心~。
2.适合:~劲。
~当(dàng )。
~法。
~体。
3.满意:~意。
扬扬自~。
4.完成,实现:饭~了。
~逞。
~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
〈动〉1.得到,获得2.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3.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找到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
——《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
——《聊斋志异·促织》5.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
——《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
注:“犹知也。
”6.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7.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
明日就得。
——《红楼梦》9.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饮酒》11.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12.同“德”,恩惠,感恩[be grateful;feel grateful]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一、重点词语解释(1)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2.旦日飨士卒旦日:明日飨:用酒食犒赏3.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4.亡去不义亡去:逃走5.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人6. 距关距:通“拒”,把守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9.孰与君少长孰与:固定句式:与……比较,哪一个……10.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11.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细毛12.籍吏民籍:登记 1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详细地1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道歉15.于是项伯复夜去复夜:连夜(状语) 16.不如因善遇之善遇:优待1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率领(使……跟随)18.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19.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2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21.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 2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意图,目的23.披帷西向立披帷:拨开帐幕 24.瞋目视项王瞋目:怒目25.目眦尽裂眦:眼角 26.项王按剑而跽曰跽:长跪2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刑:处罚(名词作动词)28.而听细说细说:小人之言 29.沛公起如厕如:去30.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顾:拘泥辞:计较31.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 32.相去四十里去:距离33.持剑盾步走步:跑 34.度我至军中度:估计35.间至军中间:顷刻/从小路 36. 公不胜杯杓不胜:禁不起37.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2)虚词1.补足音节珍宝尽有之(比对:填然鼓之)之 2.代词,他为之奈何3.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定语,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5.到,往,去(动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表目的,来而待将军而 2.表承接,就、接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3.表转折,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趁机不如因善遇之因2.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表目的,来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以 2.用,介词常以身翼蔽沛公Wéi 1.为之奈何为:对付(动词)为 2.窃为大王不取也为:认为(动词)3.若属皆为所虏为……所:构成被动结构4.约为婚姻为:成为(动词)5.何辞为为:句末语气词(比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Wèi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替(介词)2.客何为者为:凭(何为:固定句式,宾语前置)1.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者:定语后置的标志2.今者出未辞也者:补足音节者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者:……的人4.所以遣将守关者者:句末语气词(3)词类活用①动词使动臣活之活:使……存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率领(使……跟随)②名词作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用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上:向上③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④动词作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详细地⑤名词作动词道芷阳间行道:取道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吾得兄事之事:对待(4)文言词汇固定组合和古今异义①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副词):偏指入,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③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④为之奈何:怎么对付这件事呢?⑤客何为者何为:为什么(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⑥沛公则置车骑置:丢下⑦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白两次,古代表示隆重的礼节★★财物无所取所取:索取的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短语翻译为:动词+的二、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持些什么(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在安,在哪里(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2.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以事具告:把详情告诉(他)。
鸿门宴重点实词整理
鸿门宴重点实词整理鸿门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场著名的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鸿门宴的重点实词主要有“鸿门”、“宴”、“重点”三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详细介绍鸿门宴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一、鸿门:鸿门是鸿沟的意思,这里指鸿沟的门户,即一座关键的山口。
鸿门宴发生在鸿沟山口的一座宴会场所。
鸿门宴的背景是汉朝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战争。
当时,刘邦与项羽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刘邦虽然兵少粮尽,但却有一位智囊围绕在身边,他就是韩信。
韩信为了助力刘邦,独创了一种计策,称为“鸿门宴计”。
二、宴:宴会是指一种特殊的聚会形式,通常是为了庆祝某个重要的场合或者是为了邀请贵宾和朋友们共聚一堂。
而鸿门宴是刘邦利用宴会的形式,来设下陷阱,消灭项羽的计策。
鸿门宴当天,刘邦邀请项羽和他的亲信大将范增、陈平等人共同参加宴会。
刘邦故意在宴会上表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让项羽看出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项羽对此深信不疑,认为胜利就在眼前,不禁放松了警惕。
三、重点:重点实词中的重点,指的是鸿门宴计谋的关键之处。
刘邦在宴会上设下了一个陷阱,他暗中派遣韩信等人潜伏在宴会场地的地下秘道里,准备在宴会达到高潮的时候,突然袭击项羽。
宴会进行到最热闹的时候,刘邦突然向项羽发起了进攻。
同时,地下秘道里的韩信等人也突然出现,配合刘邦的进攻。
项羽完全措手不及,被刘邦和韩信等人打得大败。
鸿门宴计谋的成功,使得项羽的势力急剧衰退,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鸿门宴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它改变了汉楚之间的力量对比,使得刘邦最终成为了汉朝的创始人。
其次,鸿门宴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计谋之一,被后人广泛传颂。
鸿门宴的成功也证明了智谋的重要性,对于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宴会。
通过鸿门宴,刘邦成功地利用计谋消灭了项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鸿门宴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引以为戒的经典之一。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
秦地可尽王也。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n—v,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于是项伯复夜去。
5.亡去不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鸿门宴》原文及知识点
高中必修《鸿门宴》原文及知识点鸿门宴汉·司马迁【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 (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 (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 (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 (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 (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 (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 (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 (置;放弃)17.督过之 (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 (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 (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 (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 (而:却)5.因言曰 (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 (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 (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 (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 (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 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完整版)鸿门宴重点实词及译文
鸿门宴沛公军○1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2关○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军队;军队的编制单位○2王:称王。
帝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大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3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4飨○5士卒,为○6击破沛公军!”○3有:被动词,被占有。
○4旦日:明天○5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指犒劳。
○6为:介词,替,给。
后面省略宾语“我”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7项羽曰:“沛公居7崤山以东都指钱财动宾结构,没有○8幸:宠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9素:一向叔父○10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友善○11之:到公军,私见张良,具○12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12具:完全,全部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13,亡去○14不义,不可不语○15。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13急:紧急情况,急难○14亡去:逃跑离开○15语:告诉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16大王为○17此计者?”曰:“鲰生○18说我曰:‘距○19关,对这件事怎么办?○16替,给○17献出○18浅薄无知的小人○19通“拒”把守○20通“纳”接纳毋内○20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21大王士卒足以当○22项王乎?”沛公○21料:料想○22当:对等,比得上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23项王也。
”○23背:违背,背叛沛公曰:“君安○24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25,项伯杀人,臣活○26之;今事有○24安:怎么○25游:交往,交际○26活:使动,使……活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孰与:跟……比,谁……和你相比谁大谁小?○27像对待兄长一样○28侍奉吾得兄○27事○28之。
《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
《鸿门宴》译文及重要知识点【1】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他的)相国,珍宝全都归他所有。
”项羽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替(我)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居住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宠幸,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我派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本节重要知识点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未得:没能。
得,能够。
言于项羽: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项羽言”。
2.欲王(wàng)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欲(于)关中王”。
3.为:担任。
动词。
尽:全都。
旦日:明天。
飨:用酒肉犒劳。
4.为(wèi)击破:省略句。
“为(吾)击破”。
为,替。
当是时:在这时。
是,译为“这”。
5.范增说项羽曰:说,shuì,劝说。
6.沛公居山东:是省略句,“沛公居(于)山东”;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沛公(于)山东居”。
7.此其志不在小:判断句。
标志:“此…”。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标志:“此…也”。
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9.急击勿失:省略句,“急击(之)勿失(之)”。
两个代词“之”指代的内容不一样。
【2】楚国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张良交好。
张良这时跟随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啊。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事情有急难,(我)逃跑离开不合道义,不能不告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标志:“者……也”。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解析:《鸿门宴》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解析:《鸿门宴》重点文言实词释义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急击勿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举行、施行。
举不胜举:动词,列举、举出。
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形容词,优美的。
此时无声胜有声:动词,胜过、超过。
玉斗一双,献与亚父:名词,酒器。
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名词作状语,像斗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动词,争斗。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
置之坐上:动词,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会宾客:动词,摆、设。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8.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
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11.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飨土卒(飨;犒劳)夜驰之(之:到,往)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从沛公(从:跟从)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与臣游(游:交往)籍吏民(籍:登记)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具言(具:详细,完备)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杀人如不能举(举;尽)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坐须臾(须臾:片刻)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督过之(督过:责备)留谢(谢:辞谢)(二)虚词固不如也(固:当然)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因言曰(因:趁机)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以示之者三(三:多次)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 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 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鸿门宴》实词虚词释义
词语释义2.1基本字义力。
~济。
心~。
2 .适合:~劲。
~当(d a ng)。
~法。
~体。
3 .满意:〜意。
扬扬自〜。
4 .完成,实现:饭〜了。
〜逞。
〜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5 .可以,许可:不〜随地吐痰。
6 .口语词(a.表禁止,如〜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就这么办”)〈动〉1 .得到,获得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一一〈〈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
一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一一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
一一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4. 找到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
《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一一《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
《聊斋志异促织》5. 得知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一一《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
一一《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
注:犹知也。
”6. 捕获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一一唐•柳宗元《捕蛇者说》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8 .成功;完成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
明日就得。
一一《红楼梦》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10 .适,合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一一陶渊明《饮酒》11 .具备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12 .同德_”,恩惠,感恩[be grateful;feel grateful]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一一《盐铁论击之》13 .助动词。
能,能够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一一《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一一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注释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注释鸿门宴原文翻译及注释鸿门宴这个词大家都十分熟悉,是古时流传下来的一个名词,其背后也有着一个特别的故事。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参考!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字词原文注释及翻译
鸿门宴字词原文注释及翻译鸿门宴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那文言文版本的大家又是否读通透了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字词原文注释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鸿门宴》讲述了刘邦赴鸿门宴的故事,通过对入营前,入营中,入营后三部分的描写,突出了刘邦和项羽之间的矛盾。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逐字逐句翻译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
作为 请允许我
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 起舞
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用
n作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鸿门宴上座次示意图
北(第二位) 范增
项
羽 西
(项
最 上
伯
位 )
项庄 樊哙
刘邦
张东 良(
第 四 位 )
南 (第三位)
赏析“坐次”礼仪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如:到…去;如厕:上厕所
趁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
助词,无义 告辞
“ 大行 不 顾 细谨, 大礼 不 辞 小让。
(做)大事情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讲)大礼节不必讲 究小责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 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 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 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王,
陪坐 数:多次
目: n作v, 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使眼色
举起佩带的玉块来多次暗示项王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之)曰:“君王
项庄
为人不忍。若入前为(之)寿,寿毕,
对待
你
给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 于坐, 杀之
拿
趁机
通“座”,座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位庄则入为(之)寿。
你们
被
句式? 被动句 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语文鸿门宴文言知识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 ,……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毋内诸侯:内,通“纳” ,使……进入,接纳。
三、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再拜:再,两次。
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此天子气也2、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矣3、变式句(倒装句):(1)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何辞为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2)定语后置:白璧一双玉斗一双五、成语:鸿门宴、秋毫无犯、劳苦功高、项庄舞剑,意在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读后感谈到楚汉之争,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鸿门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沛公军○1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2关○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军队;军队的编制单位○2王:称王。
帝王;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诸侯或外族来朝见天子;大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3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4飨○5士卒,为○6击破沛公军!”○3有:被动词,被占有。
○4旦日:明天○5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指犒劳。
○6为:介词,替,给。
后面省略宾语“我”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7项羽曰:“沛公居○7说:说服别人接受自己意见,劝告。
崤山以东都指钱财动宾结构,没有○8幸:宠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9素:一向叔父○10善:形容词作动词,与……交好,友善○11之:到公军,私见张良,具○12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12具:完全,全部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13,亡去○14不义,不可不语○15。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13急:紧急情况,急难○14亡去:逃跑离开○15语:告诉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16大王为○17此计者”曰:“鲰生○18说我曰:‘距○19关,对这件事怎么办○16替,给○17献出○18浅薄无知的小人○19通“拒”把守○20通“纳”接纳毋内○20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21大王士卒足以当○22项王乎”沛公○21料:料想○22当:对等,比得上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23项王也。
”○23背:违背,背叛沛公曰:“君安○24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25,项伯杀人,臣活○26之;今事有○24安:怎么○25游:交往,交际○26活:使动,使……活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孰与:跟……比,谁……和你相比谁大谁小○27像对待兄长一样○28侍奉吾得兄○27事○28之。
”张良出,要○29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30卮○31酒为寿○32,约为○29要:通“邀”邀请○30奉:通“捧”双手捧着○31酒器○32为寿:特指敬酒或赠送礼物向人祝健康男女亲家○33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羽毛比喻细小的东西表目的○34接触,沾染○35登记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36德也。
”○36通“背”背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所以……者::……的原因,是……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非常:意外的变故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37不可不蚤○38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37旦日:第二天○38通“早”谢:道歉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39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39因:趁机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40遇○41之。
”项王许诺。
○40善:好好地○41遇:款待沛公旦日从○42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43而攻秦,将军战河北,○42从:使……跟从,率领○43合力臣战河南,然不自意○44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44自意:料想○45郤:通“隙”隔阂,嫌怨○45。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即“以何”,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46。
范增数目○46侍:陪坐○47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47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48者,若属○49皆且为所虏。
”○48不:通“否”○49若属:你们这些人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50沛公,庄不得击。
○50翼蔽:掩护翼,像鸟的翅膀一样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51,樊哙侧其盾以○52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53视项王,头○51内:进入○52以:表修饰○53瞋目:瞪着眼睛○54眼眶○55握着剑,跪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态。
“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左右担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任警卫的人。
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56之。
项王曰:“壮士!即“加彘肩于其上”○56啖:吃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57,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57细说:小人的谗言我私下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58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58如:往,到……去者出,未辞○59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60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59告辞○60计较是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还辞别什么宾语前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持.白璧一双....,欲与亚父。
会○61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作定语,后置○61会:恰巧“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62车骑,脱身○62置:放弃,丢下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63芷阳间行。
沛公谓○63道:取道,从小路走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64我至军中,公乃入。
”○64度:估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65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65胜:禁得起双,再拜○66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66再拜:拜两次“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67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68今为之○67竖子:小子○68吾属:我们这些人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说:○1陈说,解说亡:○1逃亡,逃跑;逃跑的人,败北的人○2言论,学说,主张○2出外,不在○3文体的一种○3失去,丢失○4劝说,说服○4(国家)灭亡○5止息,休息○5死亡○6喜欢,高兴○6通“忘”忘记○7通“脱”解开,脱下○7通“无”没有;不游:○1在水上漂浮○2水流;流动间:○1间隙,夹缝○3虚浮,不切实际○2间隔,间断;间或,断断续续○4游玩,游览;旅行○3隔阂,疏远;离间○5交际,交往○4秘密地,悄悄地○6纵,放纵○5中间,期间;置身其中,参与○7通“旒”旌旗上悬挂的饰物○6夹杂○7近来○8空闲○9量词辞:○1诉讼,口供谢:○1道歉○2推辞○3辞别○2解说,申辩○4感谢○5告诉○3言词,词句;告诉,讲话○6衰亡,凋落○7逊于,不如○4推辞,不接受○5告别被授予官职: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就任:行、就(去就职,去就任)、下车(官员初到任)历(担任)、视事(官员到职工作)、仕宦(做官、任职)、仕进(进仕、进身为官)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晋○3表调动的:调、徙、转(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放、窜(外放或遭贬)、出(京官外调)、补(补充空缺官职)○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削○6表恢复的:复、还○7表辞去的:辞、致政、致仕、告退、告老、请老、移病、归故里、归养、乞身、乞骸骨○8表兼任官职:兼、领、判、录○9表代理官职:权、行、摄、署、假、守主持掌管:知、典、宰、主、尹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征收。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劾:举报,检举,揭发。
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害:嫉妒。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折:判断,裁决;挫折,失败;屈服,折服;指:指斥,指责,驳斥。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党:偏袒,伙同,包庇。
矫:假托,假传。
质:作人质;抵押。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集:聚合,会合;成就,成功。
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