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方证(整理稿)

合集下载

方剂导览。刘河间

方剂导览。刘河间
下, 空心食前, 日三服.
编号8 (犀角汤主之. )
论证结阳证, 主四肢, 四肢肿, 四肢热胜则
肿, 四肢者, 谓诸阳之本, 阳结者, 故不行于
阴脉, 阳脉不行, 故留结也,
治效犀角汤主之. 治结阳, 四肢肿满, 热菀
不散, 或毒攻注, 大便閟涩.
方剂组成犀角(屑), 玄参, 连翘, 柴胡(去
一两半), 右为末, 每服
三钱, 水一盏, 煎至八分, 温服, 去滓稍热,
日二服, 临卧.
编号7 (远志散主之. )
论证风厥证, 主脾胃, 一阳一阴病发惊骇,
背痛噫欠, 名风厥. 盖胃土肝木, 为木克土,
饥, 面黄瘦, 胸满胁胀, 小便閟赤.
方剂
组成赤茯苓, 陈皮(去白), 泽泻, 桑
白皮(銼各三两), 赤芍药, 白朮(各四两),
人参, 官桂(各二两), 石膏(八两), 半夏
(六两汤洗生姜制焙),
方剂组成麦门冬(二两去心), 栝蒌实, 知
母, 甘草(炙), 生地黄, 人参, 葛根, 茯神
(各一两),
服法及讨论右为末, 每服五钱, 水二盏, 竹
叶数片, 同煎至一盏, 去滓温服, 食后.
编号22 (柴胡地骨皮汤主之. )
论证口糜证, 主口. 膀胱移热于小肠, 膈肠
不便, 上为口糜, 心胃壅热, 水谷不化, 转下
治效附子汤主之. 治肾藏风寒湿, 骨痹, 腰
脊疼, 不得俛仰, 两脚冷, 受热不遂, 头昏,
耳聋, 音浑.
方剂组成附子(炮), 独活, 防风(去苗),
川芎, 丹参, 萆藓, 菖蒲, 天麻, 官桂, 当归
(各一两), 黄耆, 细辛(去苗), 山茱萸, 白

中药方剂-方解

中药方剂-方解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参、麦补而不滞,此善用半夏者也。
本方在《伤寒论》中治“伤寒解后,虚瀛少气,气逆欲吐”证。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
【正文】
功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禁忌:本方清凉质润,如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均应忌用。
方解:
本方证乃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热病后期,高热虽除,但余热留恋气分,故见身热有汗不解、脉数;余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口干,舌红少苔是阴伤之兆;气短神疲,脉虚是气虚之征;胃失和降,乃致气逆欲呕。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治当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方中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本方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使热清烦除、气津得复,诸症自愈,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六味地黄丸:组方: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六味地黄汤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此方的分析,体现在补与泻之间。
很多人对补中有泻的理解有些困难,我常给病人讲,如果你向一个水缸里装清水,要想所装的水很干净,你首先得将水缸里的污水倒出来,你才能装得进去干净的水,旧的、浊的不去,新的是无法装进去的,就算装进去了,也已经变了!

与古代四象对应的药方

与古代四象对应的药方

与古代四象对应的方剂药方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四象即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我是一名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我在学方剂的学的时候发现几首方剂歌诀和四象中三个吻合:(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原名玄武汤),后来我找了一些资料发现果然有说这两者相对映的。

但找了好久还是没有和朱雀对应的正确方剂,希望相关人士联系,多谢现附上方剂的歌诀和介绍。

我财富值不多,感觉给力的就下载支持下,多谢。

1.青龙汤青龙者,四象之东方神也。

东方色青,龙为水族,大可以兴云致雨,飞腾于宇宙之间;小可以治水驱邪,潜隐于波涛之内。

本之两方,有如此之义,故名青龙汤耳。

分为大小,即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

细辛半夏甘合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功效:清热化痰,,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亦可作为处方药减轻花粉症病状]。

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

太阳无汗兼烦躁,热清表解此为良。

【功效: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恶寒发热,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3亦治溢饮,见上述症状而兼喘咳面浮者。

2.白虎汤白虎汤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功效:清热生津。

【主治:1.治伤寒脉浮滑,表有寒,里有热。

2.及三阳合病,脉浮大,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语遗尿,发汗则? 语,下之则头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

3.通治阳明病脉洪大而长,不恶寒,反恶热,头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干,不得卧,心烦躁乱,日晡潮热。

4.或阳毒发斑,胃热诸病。

3.真武汤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术附苓芍加生姜,少阴腹痛寒水聚,悸眩瞤惕急煎尝。

经方方证对应表

经方方证对应表

头痛
54 经方 发热,恶风 汗(-)
头痛,颈痛,项背强急俯仰转侧不能自如,喘
55 经方 发热,恶风 汗(-)
头痛,颈痛,项背强急俯仰转侧不能自如,喘
56 经方 发热,恶寒(-) 汗(+)

57 经方 发热,恶寒 汗(-)
头痛,颈痛,项背强急俯仰转侧不能自如,喘
呕(+)
58 经方 发热,恶寒 汗(-)
咽喉肿痛,身痛(++),吐脓血(-)
81 经方 发热,恶寒 82 经方 恶寒(-),潮热 83 经方 潮热(-)
汗(-)
汗(+),手 足汗(+)
腹满痛,心烦
腹胀满
84 经方 发热
心烦
85 经方
86 经方 潮热(-)
胸腹胀满疼痛(++)
87 经方 发热,恶寒(-)
腹满
88 经方
89 经方 发热(++)
呕(-)
小便利
黄疸
小便利 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
大便干
浮肿
24 经方 发热,恶风 汗(+)
胸满
25 经方 发热,恶风 汗(+)
26 经方 发热,恶风 27 经方 发热,恶风
汗(+) 汗(+)
28 经方 发热,恶风 汗(+)
气上冲,心悸,手自压心窝 气上冲,心悸,手自压心窝,咽痛(++),痰涎(++) 胸满,心烦,心悸 气上冲,心悸,手自压心窝,心下痞
头痛,颈痛,心下停饮,气上冲
呕(+) 呕(++)
小便不利
手足厥冷
呕(+)
呕(+)

2014执医-技能考试方证最全整合考前狂背版

2014执医-技能考试方证最全整合考前狂背版

1. 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加减。
2. 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韦散加减
眩晕 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
3. 血淋:(实证)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
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
(虚证)滋阴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
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4. 湿热中阻证: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加减
(一)实证
5. 瘀血停胃证: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1. 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
(二)虚证
2. 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1. 胃阴亏耗证: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3. 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
1. 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4. 肝气犯胃证: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
2. 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
(二)虚证
3. 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合半硫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脾胃气虚证: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二)虚秘(气、血、阴、阳)
2. 脾胃阳虚证: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
心悸 是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
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
(一)外感
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可呈持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续性。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东医四象新编》作者考证

《东医四象新编》作者考证
21 02年 2月 第 2期
中 国 民 族 匹 药 杂 志
法防治疾病 , 是古代传统壮医的一大特色。 有人认为花山气功是
壮 医乾坤 掌子午 功 。也 有学 者把 花 山崖 壁画作 为 医源 于巫说 的 证据 。认 为它起 初 反映 了原 始人 的巫 师祭 水神 与祈 求生 殖 的生 动场 面 , 壮 民祖 先骆 越 人 的文化 遗产 ( 广西壮 医医 院网 页 它是 据 文章 ) 些都是 广西 民族 医药 文化 的很好表 现形 式。 。这
了前 所 未有 的 良好 机遇 。作为 一个 广西地 区的 医药学 生 , 应该 为 广西 民族 医药事 业 的发展 呐 喊助 威 ,为广西 民族 医药 文 化的 发 展 做 出应有 的贡献 。
3 ‘ 条件成 熟 的 院校应 开设 广西 少 数 民族 医药专 业 ,如壮 医 、 .4 2 壮 药专 业 ,这样 为 广西 少数 民族 医药 文化 的传 承 和发 展将 起 到 更 有力 的推 动作 用 。
医药文 化纳 入 到班 会 和学校 的第 二课 堂 中 , 过 主题 班会 、 校 通 学
族传统医药的保护和抢救力度 ,实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发展工
程 ;0 1 2 1 年靖 西端 午 药市 以 “ 展壮 乡 医药 文化 之 奇 , 中 国旅 游 造
的业余讲座的形式来进行广西民族医药文化素质教育 。这是 比
节, 就是壮族 民间节 目。在上世纪 9 0年代前后 , 靖西端午药市已 初显 规模 。现 在 , 端 午药 市活动 更为 丰富多 彩 。政府 部门借 靖西
着 这个 平 台大唱 “ 文化 搭 台 , 济 唱戏 ” 经 的好戏 , 来 都举 办端 连年
午药市活动。 2 1 如,00年靖西端午药市 , 百色市党委、 政府和自治

象数各种病症配方

象数各种病症配方

象数配方咽喉肿痛:030·020·070 十分钟好。

喉痛声哑: 7000·620咽喉炎肿痛:(1)020 (2)500·700·20 (3)60·120 (4)400 (5)020·050。

喉很辣,痒,咳嗽密度大:200·60·500·70速止咳。

嗓子不适:00200·050·070急性咽炎,疼痛难忍:02·06·04 咽喉炎:260·530·800·010(头晕,头痛,胃痛,咽炎,神经衰弱都好了。

)咽喉炎:2000·650·3780 (二十年的病史,肾炎,呼吸道有炎症,双腿寒冷,女53岁)咽喉炎:020·640 (51岁,病历史十多年)(方义)2为兑为肺为喉,20消炎止痛,前加0为防助阳太过,6为坎为肾,4为肝为木为目,640滋水涵木(目)以收滋肾补肝的作用。

咽炎:02·06·04 意为泄其火。

咽炎:(风火相搏)吞咽不利,咽痛或肿痛,(1)020(2)050咽炎:(肺肾亏耗)咽痛隐隐,言语多加重(1)60·120(2)400咽炎: 40·60·70·20 咽炎:(阴虚体)02.06.04咽炎:喘气不畅,胃胀,大便干结,颈椎不好,妇科病:070.260.540咽痛:020 顽疾哮喘:0001·000·000·2000·650 奇迹!治好了(36年病史女45岁)喘的厉害:500·370·260 第二天好了。

(68岁男)哮喘:20·50·70 哮喘:病很重,离不开喷雾剂还输氧:070·020·650和0001000·0002000 治愈。

《东武遗稿.四象金匮秘方》六

《东武遗稿.四象金匮秘方》六

《东武遗稿.四象金匮秘方》六五十七、頭風(傷風冷痛)太陽人:五加皮,煎水,和蕎麥末五錢,熱服。

太陰人:白芷五錢,蘿葍子二錢,煎服。

O蔓刑子五錢,杏仁二錢,煎服。

少陰人:川芎,去油,五錢,當歸二錢,煎服。

0半夏、白术各三錢,煎服。

少陽人:防風,爲末,糊丸,彈子大,每一丸,嚼,茶温下。

五十八、頭痛(傷寒痛,或疾痛)太陽人:蕎麥粉一兩,溫水下。

太陰人:葛根一兩,皂荚三錢,煎服。

0藁本五錢,同黃芩二錢,煎服。

〇蘿葍子三錢,煎服。

〇竹茹五錢,煎服。

少陰人:南星二錢,香付子一錢,煎服。

O香付子六錢,烏藥二錢,煎服。

少陽人:荆芥穗五錢,石膏一兩,煎服。

O童便,服頓。

0牛旁子、石膏各五錢,爲末,茶湯和下。

五十九、面病(瘢壓,面風,刺黑)太陽人:五加皮,爛煎,一以内服,一以洗面。

太陰人:黑丑和鷄子清,夜夜傅之。

O皂角、杏仁,各等分,爲末,和麻油傅之。

少陰人:半夏,焙乾,和醋傅,連三日後,以艾葉湯洗之。

少陽人:馬齒莧湯洗,日二次。

O白伏令,爲末,和蜜傳之。

六十、眼疾(内外障,一切赤痛)太陽人:松花,爲末,和人乳,頻頻入眼。

〇松葉作湯,洗之。

O蕎麥作枕,枕之。

太陰人:白礬,細研,點眼。

O杏仁,麪裹煨熟,去油爲研,點眼。

〇石菖蒲,取自然汁,火熬成膏,日日點之。

O麻黃根,炒黑,入麝香少許,爲末,頻頻搐鼻。

O白芷,同石雄黄,煉蜜作丸,龍眼大,每服一丸,食後日二次,名【還睛丸】。

少陰人:白鹽,炒黑,細研,點之。

O白鹽,爲湯,頻洗之。

O當歸、蒼术,各等分,水煎多服,五錢式。

少陽人:川黄連,同黃栢,作湯,洗之。

O山猪膽,和人乳,點之。

O决明子二升,爲末,每食後服方寸匙。

O决明子,炒研,作餅,傅于兩太陽穴。

六十一、鼻病(鼻渊,鼻塞,鼻中息肉,鼻疮)太陽人:葡萄末,吹鼻孔。

0葡萄,搗,裹絹,塞鼻。

太陰人:白攀,烧末,同蓖麻子,入麝香少許,作丸,綿裹塞鼻中。

O杏仁,研末,和人乳塞鼻孔。

少陰人:細辛,爲末塞鼻中,裹以綿。

O百草霜,為末,每三錢,冷水服。

中医药四大法王之朱雀汤

中医药四大法王之朱雀汤

中医药四大法王之朱雀汤仲景融《内经》、《阴阳大论》、《胎胪药录》,汇《汤液经法》成《伤寒论》数十卷,397条,113方。

其中以四方神兽命名的诸方极具特色,即青龙汤、真武(玄武)汤、白虎汤,但惟缺朱雀一方,是原书既无此方,还是传抄遗漏,或者转誊误写,如今不得而知,但从他处旁证或许能管窥一二。

1、青龙、朱鸟、玄武、白虎之概念青龙、朱鸟、白虎、玄武四神兽,也称作四象,是天文学的概念。

古人观察天文,以其在地球上的位置观察天体运动,把天空中所观察到的28颗恒星,按东南西北4个方位分成4组,每组各自相连,构成一副抽象的图案。

东方青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构成龙象;南方朱鸟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构成鸟象;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构成虎象;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构成龟蛇相缠之象。

中国人富有想象力,长久以来善于运用“象”的思维,即把飘渺的事物形象化,取象比类使之更加容易理解接受。

因此,四方的星宿位置形成了特定的图案,东方乃龙之象,南方为鸟之象,西方为虎之象,北方为龟蛇相缠之象。

按照五行学说,将其分门别类,即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玄色),四方星宿分别称为青龙、朱鸟、白虎、玄武。

然朱鸟究竟为何物?《说文·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又“依人小鸟也”。

《经籍纂诂·朱》:“朱鸟谓赤鸟也。

”故朱鸟又名赤鸟。

《梦溪笔谈》:“四方取象,苍龙、白虎、朱雀、龟蛇。

唯朱雀莫知何物,但鸟谓朱者,羽族赤而翔上,集必附木,此火之象也。

谓之长离或云,鸟即凤也”。

朱鸟就是朱雀,同时朱雀也是凤凰的别名。

2、朱雀汤阙疑《伤寒论》以四方神兽命名的方剂,惟缺朱雀汤之方名。

关于此方的存废,历来医家多赞同确有其方,然其究竟何方则莫衷一是。

有医家认为其为十枣汤,也有医家认为是黄连阿胶汤。

根据文献及医理,朱雀汤是黄连阿胶汤更为妥切。

《伤寒论》中的确存在朱雀汤。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背诵版)

《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背诵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四诊心法要诀上毕以目察,闻以耳占,问以吉审,切以指参,明斯诊道,识病根源,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五行五色,青赤黄白,黑复生青,如环常德。

变色大安,生克顺逆。

青赤兼化,赤黄合一,黄白淡黄,黑青深碧,白黑淡黑;白青浅碧,赤白化红,青黄变绿,黑赤紫成,黑黄黧立。

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面颐,肝青心赤,脾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

脏色为主,时色为客,春青夏赤,秋白冬黑,长夏四季,色黄常则,客胜主善,主胜客恶。

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

新病脉夺,其色不夺。

久病色夺,其脉不夺。

新病易巳,色脉不夺。

久病难治,色脉俱夺。

色见皮外,气舍皮中,内光外泽,气色相融,有色无气,不病命倾,有气无色,虽困不凶。

缟裹雄黄,脾状并臻。

缟裹红肺,缟裹朱心。

缟裹黑赤,紫艳肾缘。

缟裹蓝赤,石青属肝。

青如苍壁,不欲如蓝。

赤白裹朱,衃赭死原。

黑重漆炱,白羽枯盐。

维黃罗裹,黄土终难。

舌赤卷短,心官病常。

肺鼻白喘,胸满喘张。

肝目毗青,脾病唇黄。

耳黑肾病,深浅分彰。

左颊部肝,右颊部肺,额心颏肾,鼻脾部位。

部见本色,深浅病累,若见他色,按法推类。

天庭面首,阙上喉咽,阙中印堂,候肺之原。

山根候心,年寿候肝,两傍候胆,脾胃鼻端。

颊肾腰脐,颧下大肠,颧内小府,面王子膀。

当颧候肩,颧外候臂,颧外之下,乃候手位。

根傍乳膺,绳上候背,牙车下股,膝胫足位。

庭阙鼻端,高起直平,颧颊蕃蔽,大广丰隆,骨胳明显,寿享遐龄,骨胳陷弱,易受邪攻。

黄赤风热,青白主寒,青黑为痛,甚则痹挛,恍白脱血,微黑水寒,痿黄诸虚,颧赤劳缠。

视色之锐,所向部官。

内走外易,外走内难。

官部色脉,五病交参。

上逆下顺,左右反阽。

沉浊晦暗,内久而重,浮泽明显,外新而轻。

其病不甚,半泽半明。

云散易治,抟聚难攻。

太阳经症恶热恶寒

太阳经症恶热恶寒

太阳经症恶热恶寒太阳经症\恶热【纲】心下痞,按之濡,大便硬而不恶寒,反恶热,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目】戴原礼曰。

发汗后只恶寒者为虚,虚乃表虚。

发汗后只恶热者为实,实乃里实。

只恶寒者,早发其汗,或汗出太过,谓阳微则恶寒,宜芍药甘草附子汤。

只恶热,是表已解而里不消,所谓阴微则发热,宜大柴胡汤,或小承气汤。

柯琴曰。

濡,当作硬。

夫按之濡为气痞,是无形也,则不当下。

且结胸症,其脉浮大者,不可下。

则心下痞而脉上浮者,反可下乎?小结胸按之痛者,尚不用大黄,何此比陷胸更峻?此必有当急下之症,比结胸更甚。

故制此峻攻之剂也。

鳌按。

关上脉浮,是阳明少阳火势炽矣。

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气盛而外越极矣。

大便硬是阳邪固结而不解矣。

此即柯氏所谓必有急下之处也。

如此则濡字非简编之误欤。

太阳经症\恶寒【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目】朱肱曰。

大抵太阳病,必发热而恶寒。

恶寒家慎不可过当覆衣被,及近火气。

寒热相薄,脉道沉伏,愈令病患寒不可当。

但去衣被微火,兼与以和表之药,自然不恶寒矣。

妇人恶寒,尤不可近火。

寒气入腹,血室结聚,药不能治。

刘完素曰。

恶寒者,不待风而寒,虽身大热而不欲去衣也。

是由阴气上入阳中,或阳微或风虚相搏之所致。

恶寒,一切属表。

虽里症悉具,而微恶寒,亦是表未解也,治法当先解外。

王肯堂曰。

恶寒者,风寒客于营卫。

非寒热之寒,又非恶风也,不待见风而后怯寒也。

甚则向火添被,亦不能遏其寒。

经云,发热恶寒发于阳,可发汗。

无热恶寒而蜷卧,脉沉细,发于阴,可温里。

恶寒虽悉属表,亦有虚实之分。

若汗出而恶寒,为表虚。

无汗而恶寒,为表实。

表虚解肌,表实发汗。

伤寒太阳病在表,故恶寒。

少阳在半表里,亦微恶寒。

阳明在里,本不恶寒,而或恶者,与太阳合病也。

【纲】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

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目】刘完素曰。

恶寒者,必继之以发热,此发于阳也。

四象医学课件

四象医学课件

《东医寿世保元》说“哀怒相成,喜乐相资”“哀性 极则 怒情动,怒性极则哀情动。”
认为阴与阴、阳与阳之间具有相资相成的关系,创立 了不同的个体阴阳多寡的天禀是相对稳定的理论,从而提 出了过偏于阳者为太阳人,过偏于阴者为太阴人,少偏于 阳者少阳人,少偏于阴者少阴人。
《东医寿世保元》 说“肺大而肝小者名日太 阳 人,脾大而肾小者名日少阳人,肝大而肺小者名 日太阴人,肾大而脾小者名日少阴人。”
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 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 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 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 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 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 转于无穷。
《东医寿世保元》里说:“太极生两仪”、 “太 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而成腻海。《东医寿世保元》说: “腻海者,肺之根本也。”“腻海为神之所 舍 也。”,是构成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 基 本物质。 ③ 肺气直而伸:《东医寿世保元》 说:“肺气直而伸”,
意味着上升之力,是哀性之源。 肺与胃脘、耳、舌、头脑、皮毛结为一群,叫做
(二)脾 位于膂,属中上焦,形态有质而无叶掌内修
呼散之气、吸聚之气、纳积之气、出放之气。
3、四象医学与中医学的比较:
中医
四象医学
《内经》、暑、湿、燥、寒 风、寒、暑、湿
4、四象医学的体质辨象原则: (1)类型不变 (2)例外不许原则 (3)药物混用不许原则
基础篇
第一章 四象医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四象医学的整体观 一、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观 《东医寿世保元· 性命论》里说:“天机有四:一 日地方、二曰人伦、三日世会、四日天时。”

中医思维原创,解读伤寒论的四象元素方剂

中医思维原创,解读伤寒论的四象元素方剂

中医思维原创,解读伤寒论的四象元素方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称四象,是中国神话中四方之神灵,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先人对星宿的信仰。

这一元素在中医方剂中也有诸多体现。

青龙无主之小青龙汤青龙,源于上古星宿崇拜。

从先秦时代开始青龙就是代表太昊与东方七宿的神兽,而到了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它的象征含义又多了甲乙与春季。

《医方考》曰:青龙者,东方木神,主发育万物,方以发散为义,故名之。

而小青龙汤之发散,却蹊跷的找不到“主药”。

《研经言》:古经方必有主药,无之者小青龙是也。

何以言之?方中麻、芍、姜、辛、桂、甘各三两,味、夏各半升。

考古半升,约古分亦三两。

仲景每以半夏半斤配生姜三两,五味半升配生姜三两,此方正其例也。

八味轻重同则不相统,故曰无主药。

也就是仅仅从药物剂量多少而言无法看出这一方剂的“君臣佐使”,此方的核心在于基于桂枝汤增加的干姜、五味子、细辛三味,君以麻、桂辛温泄卫,干姜与五味子拌捣为臣,一温肺阳而化饮,一收肺气以定喘;又以半夏之辛滑降痰,细辛之辛润行水,则痰饮悉化为水气,自然津津汗出而解。

白虎止处暑之热在中国四圣兽中,另外一个常常跟龙相提并论的就是——虎;虎为百兽之长,它的威猛和传说中降伏鬼物的能力,使得它也变成了属阳的神兽,常常跟着龙一起出动,“云从龙,风从虎”成为降伏鬼物的一对最佳拍档。

《伤寒明理论》: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夏热秋凉,暑暍之气,得秋而止。

秋之令曰处暑,是汤以白虎名之,谓能止热也。

白虎汤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四大”症状,《内经》曰:热淫所胜,佐以苦甘。

热淫于内,以苦发之。

欲彻表寒,必以苦为主,故以知母为君。

《医方集解》:烦出于肺,躁出于肾,石膏清肺而泻胃火,知母清肺而泻肾火。

而虽然是退大热的方剂,却也并非如“虎”般猛烈,粳米稼穑作甘,气味温和,禀容平之德,为后天养命之资,得此为佐,阴寒之物,则无伤损脾胃之虑也。

煮汤入胃,输脾归肺,水精四布,大烦大渴可除矣。

伤寒论方剂汇总,经方方剂和四象理论结合,方剂处方学鼻祖

伤寒论方剂汇总,经方方剂和四象理论结合,方剂处方学鼻祖

伤寒论方剂汇总,经方方剂和四象理论结合,方剂处方学鼻祖总结,奇方不超过10味。

偶方,不超过8味,复方,不超过14味。

最繁杂的方剂,奇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0味(含辅料,清酒),复方乌梅丸14味(含辅料,苦酒,竹桶,饭,白蜜),复方麻黄升麻汤14味(无辅料)。

江欣然,(1900--1974),外号江八味,中医世家,老中医喜欢开八九味药。

参考《江欣然血证类释》贺季衡,(1866~1934),一张处方14味药以内。

孟河学派,马培之传人。

参考《指禅医案》李济马,(1837年4月23日-1900年11月12日),喜欢开12味以内处方,参考最后后本《东医寿世保元》。

初本有一汤药方三十多味药。

奇方(子) 桂枝汤类(计14方)(1)001 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2)045桂枝加桂汤: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五味原量桂枝二两 (或说应加肉桂)(3)083桂枝加芍汤 (原名: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五味原量芍药三两(6)004桂枝加附汤 (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五味原量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7)006桂枝去芍汤 (桂枝去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8)007桂枝去芍加附汤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四味原量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11)064桂枝人参汤:桂枝四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甘草四两炙乾姜三两(12)069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与(6)方同味异量)(13)005白术附子汤 (桂枝去桂加白术汤):白术四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方名出金匮)附●桂枝新加汤: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五味原量芍药加一两生姜加一两人参三两(64)016四逆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乾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65)106四逆加参汤 (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乾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三味原量人参一两(66)023乾姜附子汤:乾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70)098通脉四逆汤: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二片,干姜三两(强人四两).(72)101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73)102当归四逆加姜萸汤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通草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七味原量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 (清酒六升)(74)095白通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乾姜一两葱白四茎(或说应有人尿五合)(79)013甘草乾姜汤:甘草四两炙乾姜二两(76)091甘草汤:甘草二两(80)014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各四两(81)070甘草附子汤:甘草二两炙附子二枚炮去皮破白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82)029芍药甘附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86)027厚朴姜夏甘参汤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厚朴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两炙人参一两(87)039小建中汤:胶饴一升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89)107理中丸?汤:人参白术乾姜甘草炙各三两 (蜜和为丸) (附加减法)(100)(07)079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100)(10)093苦酒汤: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99)094半夏散.汤: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各等分(92)076蜜煎导:食蜜七合(100)(03)109烧裈散:妇人中裤近隐处取烧作灰(93)077猪胆汁导:大猪胆一枚泻汁 (法醋少许)(97)052 文蛤散:文蛤五两(100)(04)062赤石脂禹馀粮汤:赤石脂一斤碎太乙禹馀粮一斤碎附●土瓜根:用法缺奇方总结:少阴人体质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肉桂,附子,人参,白术,乾姜,附子,细心,通草,吴茱萸,清酒(糯米酒),葱白,厚朴,半夏,阿胶,饴糖,蜂蜜,鸡子清,少阳人体质药:猪胆汁,土瓜根太阳人体质药:文蛤,太阴人体质药:赤石脂,禹馀粮待定烧裤,米粥偶方(4)084桂枝加黄汤 (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六味原量大黄二两(5)003桂枝加朴杏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五味原量厚朴三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14)012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桂枝去桂君茯苓白术汤):白芍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白术三两茯苓三两(15) 桂枝加葛根汤方: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15)020麻黄汤:麻黄三两去节杏仁七十枚去皮尖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17)022小青龙汤:麻黄去节五味子半升桂枝去皮芍药细辛乾姜甘草炙各三两半夏半斤洗 (附加减法)(18)008桂麻各半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甘草炙生姜切各一两大枣四枚擘麻黄去节一两杏仁二十四枚汤浸去皮尖(19)009桂二麻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甘草一两二铢炙生姜一两六铢切大枣五枚擘麻黄十六铢去节杏仁十六枚去皮尖(21)085麻黄附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二两去节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细辛二两(22)086麻黄附甘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两炙(24)017葛根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棘十二枚擘(25)018葛根加夏汤 (葛根加半夏汤):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半夏半升洗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28)071白虎汤: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31)015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去皮清酒洗芒硝半升甘草二两炙(32)074小承气汤: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33)073大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芒硝三合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35)047抵当汤: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翘足熬大黄三两酒洗桃仁二十个去皮尖(36)050大陷胸汤:大黄六两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钱匕(37)051小陷胸汤:黄连一两括楼实大者一枚半夏半升洗(40)033栀子豉汤: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43)036栀子厚朴汤:栀子十四个擘厚朴四两炙去皮枳实四枚水浸炙令黄(44)037栀子乾姜汤:栀子十四个擘(45)081栀子蘖皮汤:栀子十五个擘黄蘖二两甘草一两炙(60)066黄芩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61)067黄芩加姜夏汤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生姜一两半 (生姜量从玉函一方三两切(62)068黄连汤: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人参二两桂枝三两去皮半夏半斤洗乾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63)063旋覆代赭汤: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甘草三两炙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擘(54)058二黄泻心汤 (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67)088附子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人参二两茯苓三两(68)097真武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白术二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茯苓三两(69)030茯苓四逆汤:四逆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乾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三味原量人参一两(71)108通脉四逆加胆汤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二片,干姜三两(强人四两)).三味原量猪胆汁半合(75)096白通加胆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白通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乾姜一两葱白四茎(或说应有人尿五合))三味原量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77)092桔梗汤:桔梗一两甘草二两(78)025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83)032茯苓甘草汤:茯苓二两甘草二两炙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三两切(84)026苓桂甘枣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半斤桂枝四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五枚擘(85)028苓桂术甘汤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去皮白术甘草炙各二两附●麦门冬汤:麦门冬七升人参二两半夏一升甘草二两炙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91)80麻仁丸:麻仁二升大黄一升去皮杏仁一升去皮尖熬别作脂枳实半斤炙芍药半斤厚朴一尺炙去皮(蜜丸)(94)048抵当丸: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大黄三两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95)049大陷胸丸:大黄半斤葶苈子半斤熬杏仁半升去皮尖熬黑芒硝半升(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96)031五苓散:猪苓十八铢去皮茯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98)053三物小白散: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桔梗三分贝母三分(白饮热粥冷粥)(100)(01)065瓜蒂散:瓜蒂一分熬黄 (香豉一合)赤小豆一分(100)(05)089桃花汤: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节末乾姜一两粳米一升(100)(06)075猪苓汤:猪苓去皮茯苓泽泻滑石碎一两阿胶一两●禹馀精粮丸:方缺偶方总结:少阴人体质药: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细辛,乾姜,半夏,附子,白术,粳米,枳实,人参,葱白,白蜜,巴豆,阿胶,太阴人体质药:麻黄,杏仁,葛根,五味子,大黄,芒硝,水蛭,虻虫,豆豉,黄芩,旋复花,代赭石,桔梗,麦冬,麻仁,葶苈子,贝母,瓜蒂,赤石脂,禹馀精粮少阳人体质药:茯苓,石膏,知母,甘遂,黄连,栝楼实,栀子,黄柏,猪胆汁,猪苓,泽泻,赤小豆,滑石,补关苍术太阳人体质药:桃仁待定人尿,复方(9)044桂枝救逆汤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龙骨四两蜀漆三两洗去腥(10)046桂甘龙牡汤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一两去皮甘草二两炙龙骨二两牡蛎二两熬(16)021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杏仁四十枚去皮尖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枚擘石膏如鸡子大碎(20)011桂二越一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十八铢芍药十八铢甘草十八铢炙生姜一两大枣四枚擘麻黄十八铢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23)024麻杏甘石汤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26)19葛根芩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 葛根半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甘草二两炙(29)010白虎加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汤四味原量石膏一斤碎知母六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30)112竹叶石膏汤:竹叶二把石膏一斤甘草一两炙半夏半升洗粳米半升麦门冬一升去心(34)042桃核承气汤:桃仁五十个去皮尖大黄四两芒硝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二两炙(38)057十枣汤:大枣十枚芫花甘遂大戟各等分(39)090猪肤汤:猪肤一斤白蜜一升白粉五合(41)034栀子甘豉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十四个擘甘草二两炙香豉四合绵裹(42)035栀子姜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十四个擘生姜二两香豉四合绵裹(46)110枳实栀豉汤 (枳实栀子豉汤):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擘豉一升绵裹 (附加法)(47)078茵陈蒿汤:茵陈蒿六两大黄二两去皮栀子十四枚擘(48)038小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木枣十二枚擘 (附加减法)(49)040大柴胡汤: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大黄二两 (从玉函金匮有大黄)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枳实四枚炙生姜五两切大枣十二枚擘(50)041柴韨加硝汤 (柴胡加芒硝汤):柴胡二两十六铢黄芩一两芒硝六两人参一两半夏二十铢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切大枣四枚擘(51)043柴胡加龙牡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四两茯苓一两半铅丹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熬黄芩一两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桂枝去皮人参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擘(52)054柴胡桂枝汤: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半夏二合半洗甘草一两炙桂枝一两半去皮芍药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擘(53)055柴胡桂乾汤 (柴胡桂枝乾姜汤):柴胡半斤栝楼根四两牡蛎二两熬黄苓三两桂枝三两乾姜二两甘草二两炙(55)059附子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芩一两黄连一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别煎取汁(56)060生姜泻心汤:生姜四两切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乾姜一两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黄芩一两(57)061甘草泻心汤:甘草四两炙半夏半升洗乾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金匮千金外台俱有: 人参三两)黄连一两黄芩三两(58)056半夏泻心汤:半夏半升洗人参甘草炙乾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擘黄连一两黄芩(59)104乾芩连参汤 (乾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乾姜三两人参三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88)072炙甘草汤:甘草四两炙阿胶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三两生姜三两大枣三十枚 (清酒七升加水八升煮阿胶烊入药汁)生地一斤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100)(02)111牡蛎泽泻散:牡蛎熬泽泻栝楼根各等分蜀漆煖水洗去腥各等分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各等分(100)(08)082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二两去节生梓白皮一升切杏仁四十个去皮尖连轺二两连翘根是赤小豆一升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擘(100)(09)087黄连阿胶汤: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100)(12)105白头翁汤:白头翁二两黄蘖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111)103麻黄升麻汤: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黄芩十八铢天门冬六铢去心当归一两一分芍药六铢桂枝六铢去皮甘草六铢炙白术六铢乾姜六铢知母十八铢茯苓六铢石膏六铢碎绵裹萎蕤十八铢(90)100乌梅丸: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乾姜十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连十六两黄蘖六两 (蜜丸)辅料,苦酒,竹桶,饭,蜜复方总结:少阴人体质药:枳实,白蜜,白头翁,半夏,人参,甘草炙,乾姜,生姜,大枣,当归,芍药,桂枝,白术,附子,粳米,阿胶,清酒,鸡子黄,细辛,蜀椒,茵陈蒿太阴人体质药:龙骨,蜀漆,葛根,白粉,大黄,黄芩,芒硝,黄芩,麻黄,升麻,天门冬,生梓白皮,杏仁,麦门冬,麻仁,秦皮,蜀漆,葶苈子,商陆根,海藻,乌梅,香豉少阳人体质药:柴胡,铅丹,黄连,黄蘖,连轺,赤小豆,牡蛎,泽泻,栝楼根(天花粉),生地,石膏,知母,芫花,甘遂,大戟,茯苓,栀子,猪肤,竹叶太阳人体质药:桃仁,萎蕤(玉竹),米饭。

【方证研究】方证相应说源流

【方证研究】方证相应说源流

【方证研究】方证相应说源流方证相应,源于仲景。

《伤寒论》以方名证,如“桂枝证”、“柴胡证”、“柴胡汤证”、“柴胡汤病证”等提法凡十一处,是为“方证”一词之起源。

今所存大论三百九十七法,皆病下系证,或证中含因,因中示机,或证因并列,因机互陈;其证下列方,方随证出,药随方列者,凡二百六十一条。

论中第三百一十七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1]之语,可谓“方证相应”之肇源。

然其书出不久,即因战乱散佚,后经晋·王叔和撰次整理之《伤寒论》条文,证论载于书前而方药列于篇末,甚不利于检阅学习也。

及至唐代,孙思邈搜集仲景旧论,精研数十载,始发现此弊,于是遵仲景原意,将《伤寒论》重新整理编撰,按病分证,证下列方,方随证立,证并方呈,所谓“方证同条,比类相附”,医者但视方证相符,便可按证施方,甚是方便。

如孙氏于其著作《千金翼方·卷九》一篇序文中云:“旧法方证,意义幽隐,乃令近智所迷,览之者造次难悟,中庸之士,绝而不思,故使闾里之中,岁致夭枉之痛,远想令人慨然无已;今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需有检讨,仓卒易知。

”[2]即是当时情况。

后世医家,凡学仲景书者,皆仿此“方证同条”之法,孙氏可谓“方证相应”之功臣也。

至宋·刘元宾采撷《伤寒论》主要方剂,撰《伤寒括要》二卷[3],编次伤寒证候三十一种,均以方名证,每证名下编排是方所治条文,下列方剂,其书突破六经框架,使方证相应,更便于临证检索应用,亦为“方证相应”做出贡献。

比刘氏稍晚之医家朱肱亦从学仲景而著《类证活人书》二十二卷[4],其书简称方证为“药证”,如书中“药证说”云:“所谓药证者,药方前有证也,如某方治某病是也”,临证“审知某证者某经之病,某汤者某证之药”,提出“须是将病对药,将药合病,乃可服之”,并主张“仲景伤寒方一百一十三首,病与方相应,乃用正方,科有差别,即随证加减。

”朱氏除注重方证相应外,亦强调审证求因,并主张方与证间除有的对之症侯外,还需有的对之病机,两者皆相符合,方可应用,若“科有差别,即随证加减”,对“方证相应”及临证加减之法做出了明确阐述。

中医经典方证药物汇编

中医经典方证药物汇编

中医经典方证药物汇编《伤寒论》112方证1.汤证:桂枝汤(12)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应用: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

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

2.汤证:桂枝加葛根汤(14)病机: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疏利经脉。

处方:葛根9g 桂枝4.5g 芍药4.5g 生姜6g 炙甘草3g 大枣4枚应用:麻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

他如落枕、颈椎病、头痛亦可酌用此方。

注:原书中有麻黄,于理不合。

从林亿、朱肱之说,去麻黄。

3.汤证:桂枝加附子汤(20)病机: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又兼见因阳虚而漏汗之症,可由太阳中风误汗而致。

脉症:恶风,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或见手足冷,肢节微痛,脉沉微。

治法:扶阳止汗,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治阳虚自汗。

4.汤证:桂枝去芍药汤(21)病机:太阳病而胸阳轻微受损,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表证未解,但觉气上冲胸,胸满而微闷,苔薄白,寸口脉较关尺部为盛。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桂枝6g 炙甘草4.5g 生姜6g 大枣4枚应用:本方加味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证型者。

注:因胸满故桂枝汤去芍药。

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加姜枣而成。

5.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病机:太阳病,里阳虚,表邪内陷,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胸满,畏寒,指尖不温,苔薄白,脉促或虚数。

治法:温里复阳,辛散逐寒。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著者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彭子益5目录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阴阳阴阳未交合图阴阳已交合图五行五行整个圆运动图五行相生相克六气六气圆运动图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人秉大气五行而生脏腑十二经圆运动图十二经名词的说明二十四节气圆运动图大气圆运动范围图说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词的所以然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彭子益 著
叶贤(kf701) 排版 目录 整理 己丑年于合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枉此生
内容目录
内容目录.......................................................................................2 医家小传.......................................................................................7 全书概要.......................................................................................8 本书读法次序...................................................................................9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总目..........................................................................10 原理上篇......................................................................................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象方证释仁航编著
概论
一年之中分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一日之中晨温、午热、午后凉、夜间寒,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成,《易》有太极,人体浑然一气,形与神具,太极生两仪,阴与阳,两仪阴阳生太阴(寒)、太阳(热)、少阴(凉)、少阳(温),在人体太阴与阳明相表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这样六经证就可以用四象来概括,某一经之症候可以用表里经来调理。

四象五臭
太阳焦苦而热,可以治太阴之寒湿,少阳膻温可以去少阴之凉腥;太阴之药质润甘而寒可以润太阳之燥热,少阴辛凉多汁可以治少阳之酸温。

太阳
伤寒
太阳伤寒属于寒束毛窍、热不宣达之证,太阳伤寒、脉浮紧、头项僵痛而恶寒,是因为寒在外将毛孔闭塞,体内热量不能到达体表,所以体表恶寒,实际上是强壮的人体内发热,这时候只要用麻黄汤就可以开启汗毛孔,将体内的热释放到体表形成卫外之气,这样内热消除,恶寒就消失了,体温也就恢复到正常。

伤风
太阳伤风属于体表的卫气被风吹走,这样体内的营气就需要运行到体表,此时会出现气虚不能收摄津液之汗出、恶风。

桂枝汤桂枝与甘草相配形成辛甘温,主气升,增强心脏循环,将血液从心脏推送到全身各处,生白芍苦寒与甘草相配苦甘寒,主气收敛,将全身之血液收回心脏,生姜、大枣配伍增加脾胃之营养,服药后再啜热稀粥一碗是要将桂枝汤的力量增强,这样营气足了,微微汗出,体表的卫气也就够用了,恶风、汗出之症就会消失。

运动后出汗过多就会伤营,如果再受风寒,营血不能润筋脉就会出现颈项强痛,此时用桂枝汤益阴补阳,葛根生津液,麻黄加速血行,诸症就会消失。

热咳、温病
一天之中只有中午最热,其他时间大都寒凉,因此临床上出现咳嗽,中午时咳嗽重是热咳,热咳就要宣肺将肺中蕴热从体表排出体外,打开毛孔麻黄汤属于首选,清除内热首选石膏,为防止胃气损伤再加生姜大枣以助药力,这样方子的组合就是大青龙汤,这个方子也治内热外寒、咳吐浊唾之太阳温病。

寒咳
除了中午之时发热咳嗽,其他时间一般属于寒咳,一般情况下会出现背心寒凉,这还需要寒热真假辨别,方不至于寒者寒之、热者热之,寒咳就用小青龙汤。

若将人体的疾病以四象来分,无非寒热温凉。

太阴病
概论
太阴病属于寒与湿,一般情况腹胀满而吐,食不下,太阴之寒是因为体内酸腐之物未能消化,辛能治酸,克酸,焦苦能化腐,所以要选辛、苦、大热之药,疗寒之药虽汗牛充栋,莫过于生川乌之去大寒,生草乌去寒痰,生半夏去湿痰、生天南星其性燥热可去风痰,此四味药配伍,寒湿无可遁形,但是这几味药药性峻烈、需要其他药来佐治,他们共同的对头是生姜、生甘草,生南星太燥,还需要大枣来柔和之,一般情况下,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每次各用七克,生南星一般用3至5克即可,这样生姜与甘草一般是各55克,生姜可以多用至150克之250克,效果会更好。

临床上有多日不大便,腹部胀或者不胀口不渴或者口渴喜热饮,也不矢气,这是太阴寒湿、少阳枢机不转,一般还会出现四肢厥冷、口苦咽干甚至目眩,甚至口鼻生疮,此是上热下寒,这时候就用少柴胡汤加上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服药后患者会矢气频频,奇臭难闻,大便逐渐通畅,临床上出现少阳病主证同时出现所有椎体病变时都可以用小柴胡汤、桂枝汤、麻黄汤、加上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若还有游走性疼痛就要再加生天南星。

所有的椎体病变一般情况下先是贪恋酒色伤了肾精,然后感受风寒汗,寒凝筋脉而出现转侧不利,此时若手足厥冷无少阳证就用当归四逆汤加上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七克。

少阳病
少阳病就是身体的侧面或者出现口苦咽干目眩之证时用小柴胡汤,柴胡走少阳与厥阴经其气香,性平偏温,与黄芩相配清少阳郁热,生半夏去湿痰寒痰,令脾气健,党参性温和质柔润味甘美,走太阴补虚损,生甘草甘寒多汁,走太阴、少阴补津液同时解半夏之燥毒,生姜大枣生津液助消化,诸药配伍令枢机运转,寒者不寒、热者不热。

太阴少阳合病
上热下寒、口渴喜热饮、腹胀满、多日不大便,大便干结或者稀溏,同时出现口苦咽干目眩,或者四肢厥冷,不管是胆囊炎、胰腺炎、乙肝、丙肝、风湿、类风湿、僵直性脊柱炎都可以用小柴胡桂枝麻黄四生汤。

小柴胡桂枝麻黄四生汤
柴胡15(后下)生麻黄5(后下)桂枝25(后下),以下药先煎黄芩10生半夏、生川乌、
生草乌各7生南星7生甘草45生姜250大枣15枚(掰开)麦冬55生白芍9麻黄5,七剂水煎服。

少阴病
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手足逆冷,是因为伤寒直中少阴导致阳气生发障碍,可以用四逆汤。

四逆汤
生附子7、干姜25、生甘草45。

少阴虚劳
少阴病,脉微细,昏昏欲睡,乏力心悸、胸闷、短气、口苦咽干目眩,小便清长,大便稀溏或者干结。

此属于久病之后,太阴、少阴、少阳虚损。

可以用小柴胡桂枝麻黄四逆汤。

厥阴病
寒热错杂
厥阴病病的主证是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则利不止。

此时寒热错杂用乌梅丸。

虚劳
厥阴病四肢厥冷,若口不渴、或者口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就用当归四逆汤加四生(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野生甘草)。

厥阴热利
热陷阳明之热利,大便烫热口渴咽干,虽然四肢厥冷是热陷于内,阳虚于外,用白头翁汤。

肝郁
厥阴病,四肢厥冷,无寒热,胸协胀满,郁郁寡欢,此属肝郁,情志不畅,用四逆散。

阳明病
阳明病一般属于津液亏虚,口渴发热,用白虎汤。

伤寒发热不解热传阳明,胃中杜闷用调味承气汤,堵在小肠、矢气频频用小承气汤,大便干结、口渴用大承气汤。

有了这些基础,临床上只要出现某种证,我们不要管西医叫什么病,只要方证对药即可,如此不管什么疑难病都会有的放矢。

一般情况下,太阳病只按太阳方证料理即可;少阳病只按照少阳方证即可;太阴病除太阴寒湿外一般兼有少阳证,可以用小柴胡汤加上四生;厥阴病按照厥阴方证料理即可。

阳明病之寒证治诸太阴,阳明之热证治诸白虎汤,大、小承气汤,调味承气汤。

少阴病可以从少阳病论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