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实业家曾筹办上海万国博览会

合集下载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 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 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 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 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卢作孚跨越了"革 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 领域,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 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 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 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他还积极传播交流科学技术,培育了很多
科技人才,为发展科学技术和化学工业做出 了卓越贡献。
近代历史上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侯德榜创建的“永利碱厂”。
姓名
成就
地位
张謇 荣氏兄弟
江苏南通大生纱 厂、博物苑
上海创办福新面粉
实业家,教育家。 近 代早期的民族工业 创办人之一。
实业家、“面粉大王”
卢作孚
创办民生公司
1876年8月3日压死一名士兵,沿途居民阻止列车继续运行。 10月24日,清政府出银28.5万两买下,并于次年10月予以拆毁。
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唐胥铁路。
洋务派创办了开平煤矿(开滦煤矿 的前身),并于1881年修通唐山至 胥各庄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 主修建铁路的序幕。次年,唐山站 建成,铁路才开始兼营客运。
建国后,荣德生被推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他 辞世后不久,荣氏企业先后申请公私合营,迈入了新 的发展时期。
卢作孚(1893-1952),重庆市合川人,中 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农村社会工作先驱。
幼年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1925 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 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1952年在重 庆服用安眠药辞世。

[化学史料]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

[化学史料]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

他,组建了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第一个享誉中外的科学家团队,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应用先进化工技术的精盐厂、亚洲第一座碱厂以及科技水平位居远东第一的硫酸厂……他,是一个视科学为灵魂、视英才如手足、视事业如生命的实业家。

他,是一个成功挑战国外列强技术垄断、坚定走民族自主发展之路并屡创商战奇迹的民族英雄。

他,就是范旭东。

范旭东——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黄明建1945年10月4日,范旭东——这位中国近代化工的先驱终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

在重庆的灵堂上,国家领袖、社会名流、普通群众纷纷前往悼念,寄托哀思。

毛泽东主席亲书挽幛:“工业先导,功在中华”。

时任委员长的蒋介石送去挽幅:“力行致用”。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国共两党领袖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与祭奠的唯范旭东一人。

范旭东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赢得举国上下如此高的声望?下面,我们还是让历史先回到二十世纪初期。

立照明志,要为民族振兴寡言力行1900年,范旭东就跟随其身为革命党人的兄长范源濂流亡日本。

在那里,他结识了梁启超等仁人志士,目睹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济和国力的崛起,同时完成了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学业。

他时时都在关注着国内的发展形势,为民族的命运担忧。

他曾立照明志,要为民族振兴寡言力行。

1911年,正当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时,范旭东回到阔别11年的祖国,1912年曾供职于民国政府财政部下属部门监测银元铸币质量,可两月后,他因不满官场腐败,愤然辞职。

深明范旭东心思的兄长范源濂时任教育总长,恰逢一次良机,委派范旭东赴英、法等欧洲国家考察。

在这期间,范旭东以考察盐政为主,兼及制碱化学工业。

近一年的欧洲之行,更坚定了他实业救国的信念。

这时的中国,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困境中。

官商勾结,军阀割据,民不聊生。

市场上,洋面、洋线、洋布、洋火、洋盐、洋油、洋药,,几乎充斥着所有商铺。

日、英、法、美、德、意等多国的洋人、洋枪在一些城市及重要口岸随处可见,洋船、军舰更是频繁出入。

纯碱工业发展史

纯碱工业发展史

天然碱制碱法
天然碱制碱法的发展主要有:①早在1849年拓荒者在美国怀俄明州的甜水河就找到了碳酸氢钠,并用于洗涤 和制药。1905年利用加利福尼亚州的瑟尔斯湖天然碱第一次试生产纯碱。1938年,美国山间燃料供应公司在怀俄 明州格林河盆地勘探油、气时,发现富含碳酸钠的世界最大的天然碱矿藏。1976年,美国由天然碱生产的纯碱占 总产量的70%,1982年占总产量的94%,年生产能力达9.5Mt。②苏联自60年代以来,以霞石(含有钠、钾、铝、 硅氧化物的天然碱石)加工氧化铝同时副产纯碱、钾碱及水泥,实现了工业化,使霞石原料得到综合利用,没有 排废的问题。到1975年共建立了五个霞石加工厂。
1937年日本进一步入侵中国。位于塘沽的永利碱厂被迫迁至四川五通桥。当时盐价昂贵,牛华溪一带地下黄 卤浓度过淡,不符合索尔维法要求,加之在该地区排放废液亦有困难,必须予以改进。该厂在侯德榜博士主持下, 从事改进索尔维法的研究。几年后,获得成功。1941年 3月15日永利公司总经理范旭东集会宣布,决定将新法命 名为侯氏碱法。1943年12日侯氏制碱法在中国化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上公布,现称联合制碱法,也称侯氏制碱法。
纯碱工业发展史
纯碱工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事件
目录
01 人工制碱历史
03 中国纯碱工业的发展
02 天然碱制碱法
纯碱工业始于18世纪末,随着工业的需要和制碱原料的改变,纯碱(Na2CO3)生产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生产装 置趋向大型化、机械化、自动化。1983年世界纯碱产量约30Mt。在纯碱工业史上,法国人N.路布兰,比利时人E. 索尔维,中国人侯德榜等,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侯氏制碱法的突出特点,在于使工艺过程连续化,从而规模得到扩大;其次,此法不从固体碳酸氢铵开始,而是 用盐卤先吸氨后碳酸化进行连续生产。由于该法不需中间盐作辅助剂,成本可以降低。1952年,中国在大连化工 厂建立了日产10t的联合制碱中试车间,1957年加以改进,通过实验确定了一次加盐、二次吸氨、一次碳化的工艺 流程,并对设备选型、操作指标加以肯定。1964年,大型联合制碱装置在大连化学工业公司建成投产。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侯德榜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侯德榜

中外化学学家小传:侯德榜侯德榜,1890年8月9日生于福建闽侯农村。

少年时他学习十分刻苦,就是伏在水车上双脚不停地车水时,仍能捧着书本认真读书。

后来在姑母的资助下,他单身来到福州英华书院和闽皖路矿学堂读书。

毕业后曾在津浦铁路符离集车站做过工程练习生。

在工作之余,他抓紧时间学习,1911年考人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经过3年的努力,他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被保送到美国留学。

8年中,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柏拉图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化学工程,1921年取得博士学位。

在国外留学时,他时刻怀念祖国,惦记着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苦难同胞。

这时候,在纽约他遇到了赴美考察的陈调甫先生。

陈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委托,为在中国兴办碱业特地到美国来物色人才。

当陈先生介绍帝国主义国家不仅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而且利用我国缺碱而卡我国民族工业的脖子的情况时,具有强烈爱国心的侯德榜马上表示,“可以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立即返回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后,出任范旭东创办的永利碱业公司的技师长。

他深刻地体会到创业之艰难。

要创业首先需要实干的精神。

他脱下了白领西服,换上了蓝布工作服和胶鞋,身先士卒,同工人们一起操作。

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出现在哪里,经常于得浑身汗臭,衣服中散发出酸味、氨味。

他这种埋头苦干的作风赢得了工人们、甚至外国技师的赞赏和钦佩。

在他的带领下,技师、工人们团结一心,为建成中国自己的碱厂而奋战。

虽然索尔维制碱法的原理很简单:先把氨气通入食盐水,然后向氨盐水中通二氧化碳,生产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

再将碳酸氢钠过滤出来,经焙烧得到纯净洁白的碳酸钠。

但是具体的生产工艺却为外国公司所垄断,所以侯德榜要掌握此法制碱,得完全靠自己进行摸索,困难是很多的。

且不说工艺设计、材料选择、设备的挑选和安装等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仅从试生产的过程也可略见一斑。

例如干燥锅结疤了,浑圆的铁锅在高温下停止了转动,时间长了后果是很严重的。

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

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

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陆士谔-百年梦想世博成真上海世博会即将召开,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100年前的上海朱家角人陆士谔,另一位将在下篇文章再说。

前些天在CCTV看到有关对陆士谔100年前以梦想的方式对上海举办世博会和中国现代化的预言,不禁感叹陆士谔预言的准确与神奇,但近日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仔细分析后笔者仍认为陆士谔预言上海召开世博会并非是质疑者所认为的“误传”。

质疑者所质疑的根据是陆士谔1910年出版的预言小说《新中国》(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中写的是“内国博览会”而不是“万国博览会”,所以就推翻了陆士谔对上海举办世博会的预言,其实解放前的图书由于是手工排版会有许多的排版错误,我们所见的旧版书籍书中会有许多错字出现,而那时的人们对万国博览会是人所共知、津津乐道的,万万不会说什么“内国博览会”的。

此外,陆士谔除了写小说以外,还出租图书,因此完全可能看过梁启超1902年出版的《新中国未来记》和吴研人1905年出版的《新石头记》,这2部书都预言了上海浦东将举办大博览会或万国博览会。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陆士谔就是在他的小说中抒发了他的梦想和预言。

令人钦佩的是100年前陆士谔书中的20项对未来上海和浦东现代化和文明的描绘与预言如今成为了现实,尽管他的预言有些是根据他人的或外国的有关介绍做出的,但我们仍然为他的梦想而感叹与喝彩。

——心吾2010.4.25 中国南京1910年上海朱家角人陆士谔在小说《新中国》里幻想100年后在上海举办博览会百年前印行的《绘图新中国》书影陆士谔书中写道:“开办内国博览会”陆士谔的孙子陆贞雄在《新中国》新书签售现场。

附一:上海世博会,百年梦想变现实附二:世博“抢救”奇作家陆士谔◎核心提示对于我们来说,陆士谔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如果不是温家宝总理在第七届世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一番话。

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石库门

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石库门

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库门上海民居精华之⽯库门⽂化说到上海的民居,⾃然就想到⽯库门。

⽯库门是最具上海特⾊的居民住宅。

上海的旧弄堂⼀般是⽯库门建筑,它起源于太平天国起义时期,当时的战乱迫使江浙⼀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举家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量修建住宅。

上个世纪⼆三⼗年代,围合仍是上海住宅的主要特征,但不再讲究雕刻,⽽是追求简约,多进改为单进,中西合璧的⽯库门住宅应运⽽⽣。

这种建筑⼤量吸收了江南民居的式样,以⽯头做门框,以乌漆实⼼厚⽊做门扇,这种建筑因此得名“⽯库门”。

我国的普通邮票第23组《中国民居》中的上海民居图案采⽤的就是⽯库门建筑。

中国共产党也诞⽣在望志路(今兴业路76号)⼀幢典型的⽯库门建筑中。

上海素享“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美誉。

外滩的马路⼀侧,⼀幢幢哥特式、罗马式、⽂艺复兴式、巴洛克式等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巍峨⼤厦展⽰了建筑艺术的风采。

同样,上海的近代住宅建筑也可谓洋洋⼤观、多姿多彩。

漫步在⼤街⼩巷,细细品味这些上海的民居住宅,你会觉得那独具神韵的⽼房⼦也是⼀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

⽯库门住宅脱胎于中国传统的四合院。

⼗九世纪后期,在上海开始出现⽤传统⽊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起来的住宅。

由于这类民居的外门选⽤⽯料作门框,故称“⽯库门”。

这种中西建筑艺术相融合的⽯库门作为建筑和⽂化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它的出现是⼀种城市⽣活的必然。

洋场风情的现代化⽣活,使庭院式⼤家庭传统⽣活模式被打破,取⽽代之的是适合单⾝移民和⼩家庭居住的⽯库门弄堂⽂化。

⽯库门⾥的“亭⼦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房东”、“⽩相⼈嫂嫂”、“七⼗⼆家房客”等与⽯库门有关的名词成为⽼上海们温馨的记忆。

⽯库门建筑盛⾏于本世纪20年代,占据了当时民居的四分之三以上,⾄今还有近40%的申城市民居住在有⼀个多世纪历史的⽯库门中。

⽯库门多为砖⽊结构的⼆层楼房,坡型屋顶常带有⽼虎窗,红砖外墙,弄⼝有中国传统式牌楼。

上海万国建筑的风格和历史

上海万国建筑的风格和历史

在中国文化中,海派文化是近代崛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它也可以代表上海的近代文化。

这种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在上海的近代建筑形象中得到显现。

上海文化的原型,其实是江南文化,这种文化表现在建筑上,现在还可以在上海郊区的一些遗留建筑中见到。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的建筑也就有了更多的城市化,如今上海南市豫园一带的小街店铺,明显地表现出当时的上海文化形态。

但是,近代的上海是新的文化时代,当时西方文化大举东渐,西方列强在此建立租界;而随着经济和商业的发展,上海便逐渐变成一座近代的大城市了。

它的文化特征就是“海派”,即吸收许多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共存共容,不拘一格。

这些文化特征反映在建筑上,其特点是多方面的,有住宅方面的,商业建筑的,以及其他建筑形态的等等。

上海近代的住宅,可以说是以里弄房子为主。

这种形式是:一条弄堂进去,两边都是住宅,叫石库门房子(门框用条石筑成),一个门就是一家,但现在已是三、四家合住。

门内是一个小天井,正中客堂问,室内后壁有一扇门,里面是楼梯间及灶间等,然后是后门。

门外仍是弄堂,也是一家家的石库门房子,如此形成一片住宅区。

这种住宅一般为二至三层,楼上是卧室、书房等,屋顶上有晒台,可以凉晒衣、被等。

这种建筑适合上海的一般市民居住。

客堂间可作起居室、会客室等。

有的喜欢中式,八仙桌、茶几椅子,墙上可挂山水画、对联等;有的喜欢西式,则圆桌、沙发、写字台、转椅等,墙上挂的当然是西洋画了。

大门形式利用传统的江南民居形式(石库门),但门上门边,也可以装饰西方古典建筑上的浮雕图案,可谓中西结合。

中国传统的住宅是按社会等级来分类的,按官品的大小来确定住宅的大小和式样,官品低微或平民百姓,就不许用斗拱、画龙凤、堂屋的大小也有规定。

而上海的近代住宅就不是以这种关系来分类,而多是从经济条件出发。

有钱的可以住别墅小洋房,没钱只好住得差。

能住上别墅的多是洋行、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等;略差一点的如中等公司总经理、大律师、大学教授等,则住花园里弄,如凡尔登花园(今长东新村),或高级公寓,如毕卡地公寓(今衡山宾馆);再次一等的如小公司或商店的老板,高极职员等,则住里弄房子。

中国参展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中国参展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1903年,巴拿马运河工程开工。

1915年运河通航后,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航运距离将缩短15000公里,大大方便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其中获益最大的是拥有运河主权的美国。

为庆祝这一盛事,美国宣布将于1915年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

这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届不以举办地命名的世博会。

中国积极筹备参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1912年初,一个叫罗伯特·大莱的旧金山富商肩负游说中国政府组团参展的使命来到了中国。

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刚刚成立。

大莱冒着危险一路来到南京,先后拜访了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和副总统黎元洪以及外交总长王宠惠、司法总长伍廷芳、实业总长张謇等人。

孙中山一口答应,局势稳定后将积极筹款,以政府名义组团参加世博会。

工商总长刘揆一说:“中国往巴拿马赛会之时,即为我国五色新国旗西渡太平洋与万国争辉之日,实民国开国以来加入国际团体第一之好机会。

”1913年6月,中国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成立,温州人陈琪以其“才识宏通,历游欧美”被大总统袁世凯任命为局长。

据工商总长刘揆一说,日本也在积极准备参加此次巴拿马博览会,已于一年前筹办,特备600万元经费,欲与中国竞争丝茶两业,以百余万元专事筹备两项出品。

但中国参展的190多万元经费预算,在财政部和农商部“节节议减”之后,被压缩到70万元,拿到事务局手里的只有61万元,只有日本筹备经费的十分之一。

当时,其他国家凡参加世博会的展品一切运输都是免费的。

因为中国铁路均为借款修建,陈琪不敢奢望“运费全免”,他只是上书交通部,委婉地请求打个对折。

交通部很快回复,火车最多打七五折,至于轮船,恕不在本部的管辖范围内。

陈琪提交财政部请求给予展品免税政策的折子也被“打”了回来。

因为所有展品都要集中到上海装船赴美,财政部的“让步”仅限于1914年八九月间抵沪的展品可以免税,其余都在自原产地运出的第一道关口一次性征税。

陈琪向财政部抗议,称此项政策是“徒具免税之名而无免税之实”。

“世博之父”蒋一成

“世博之父”蒋一成

<div class="article_tit"> “世博之父”蒋一成 </div> <span>作者&nbsp;:&nbsp;未知</span> <p> 2002年,上海世博会申办成功;2006年10月24日,美国口头同意参加上海世博会;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馆”筹办方因筹资困难而一度放弃,并宣布退出; 2009年3月31日是原定最后签约期限,但美国依然没有筹到建馆经费。

美国到底来不来上海世博会,一度成为大家关注的悬念。

<br/> <br/> 2009年7月10日,在世博大厦的四○八会议室,美国终于签署了上海世博会的参展合同。

但很少有人知道,美籍华人蒋一成是促使美国参展的幕后推手。

<br/> 蒋一成,现任美国亚洲协会主席、世界华商联合会总会长、美国葛伦堡石油总公司执行副总裁兼亚洲总裁、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名誉理事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等职。

除了这些现任职务之外,蒋一成早年还曾是美国第三十六任总统约翰逊、第三十九任总统卡特的竞选经理和主席,也是克林顿1996年助选总部主席。

他因两次与世博会结缘而名动天下,被誉为“世博之父”……然而这一切并不足以概括他的人生。

<br/> 《名人传记》专访了这位传奇的耄耋老人,听他讲述非凡的人生经历,以及他与世博会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br/> <br/> 出生于上海松江,人称“天才儿童” <br/> <br/> 上海松江大仓桥东堍、市河南岸秀南街五十六号蒋氏宅子,是一处2004年公布为松江区登记保护不可移动文物的老房子,1922年,蒋一成在这栋老房子里出生。

<br/> 蒋一成的父亲叫蒋秉仁,按照父亲、祖父、曾祖父追溯上去,蒋家四代都是松江人。

米兰万国博览会上郭凤鸣的沉思.doc

米兰万国博览会上郭凤鸣的沉思.doc

米兰万国博览会上郭凤鸣的沉思作者:陈占彪来源:《历史学家茶座》2010年第03期就笔者看来,在与世博相关的历史资料中,郭凤鸣所著的《意大利万国博览会纪略·调查欧西实业纪要》一书大概是比较珍贵的了。

这里论其珍贵与否,并没着眼于著述内容如何,质量如何,重要性如何,而是就此材料的“曝光度”而言,即使在功能如此强大的网络上,此书亦鲜有人提起,至于其内容如何,我们更是无从知晓。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

笔者借和商务印书馆合作,编著《清末民初万国博览会亲历记》一书之机,曾按图索骥,尝试找出此书,然而,在很多大而有名的图书馆检索,最终仍是徒然无功。

幸运的是,最后居然在一家地方图书馆找到,并且对方可以提供翻拍服务,唯一令人扫兴的是其报价却远高于其他图书馆类似材料的翻拍价格。

无奈求书心切,但求迅速痛快,也便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三两天之内干净利落地解决此难题,得到此“秘本”,不幸运乎?有时想想,金钱实在是个好东西,倘在覥颜求人与多花钞票间选择的话,笔者是宁可选择后者,省时省力,多好。

且入正题。

一郭凤鸣,字嗽霞,1880年生于浙江瑞安,毕业于浙江法政学校,后来担任过江浙渔业公司副经理、吴淞水产学校校长、山西劝业道署总务科长兼工商科长、浙江全省渔团局局长等职。

1906年意大利米兰召开万国博览会,朝廷诏示各省工商人备品赴赛,因此届博览会之重心是渔业赛会,中国商部因张謇“经营江浙渔业公司,令以渔事往”,并“总其事”,在江浙渔业公司任职的郭凤鸣负责为中国参会收集温州水产及渔具。

1906年春,郭有事到上海,张謇因郭“世居海滨,属理温台渔业”,遂邀他赴会。

无奈中国沿海七省督抚仅筹银二万五千两,郭凤鸣自备盘缠(“自备资斧请偕”),作为博览会渔业赛会会员,跟随张状元季直赴意考察。

当时曾有人这样批评中国以往派赴世博会的调查员:“近来政府所派之调查员,西文不知,赛品莫辨,不惟无益,而且有辱国体,试询彼农工商何解,赛会场有几国,彼必不能答。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专练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专练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提升专练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2.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

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

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3.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

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哉勿可及已。

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今美利坚教师丁韪良翻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

”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4.1876年,浙海关税务司文书李圭参加美国万国博览会后写道,博览会“原以昭友谊,广人才,尤在扩充贸易”,而国人出外甚少,“多以无益视之”,若能明了西人办会之意,“亟亟焉图维之,上可以裕国,下可以利民”。

李圭的言行表明(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5.戊戌变法期间,德国获悉《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有聘任英文教习12人、德文教习1人的计划后,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称这将会“损害中国的独立并使个别国家施加占优势的和不合理的影响”,要求增加德文教习名额。

这一要求的实质是为了( ) A.缓和德英关系 B.推广德语教育C.维护中国权益D.争取在华利益6.1898年,英国发出照会,要求清政府“确切保证不将扬子江(注:长江)沿岸各省租押或以其他名义让予他国”。

张謇是中国近代世博事业的先驱者

张謇是中国近代世博事业的先驱者

竞办世博会,从而使之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影响 日 益扩 大。世博会开始之初 ,或者举办方没有邀请中国参加;或 者 举办方邀 请 了 ,但清政 府置之 不理 ,未能成 行 ;或 者 因
举 办方一 再邀请 ,清政 府勉强 同意参 展 ,但 组团参 加的 是

多为古董 ,对此很不满,认为这些古董应放置在博物馆
[ 文章编号]10 63 2 1 )2 — 18 0 05— 4 2(00 6 04 — 2 览会 ,从中借鉴经验,学习举办世博会的知识。
1 张 謇从 “ 兴 我 国 实 业 ” 的 高 度 ,对 近 代 振 张謇抵达 大阪第 二天 ,就前往 博览 会所在 地 。走进 会 博览会 积极 推崇 ,竭力倡 导 场 ,看 到博览 会范 围有 6 万 平 方 尺 ,场馆 面 积 也 有 9 0多
3 张 謇借鉴 考察 之经验 ,亲 自组织 策划参展 意
多见生巧思” ,对 “ 最精 良者给 以赏 ,或助其销路” ,必 能 为 “ 工 之 助 ” 张 謇 积 极 推 崇 ,竭 力 倡 导 世 界 博 劝 。
览会 。
大利米 兰博 览会
10 ,意 大利 于 米 兰 市举 办 博 览 会 ,交 流 、传 播 96年 各 国在 养殖 、捕 捞和 鱼产 品制造方 面 的技 术与 知识 。晚 清
里 ,不应 放到 博览 会 上。 对 比 中 国 与 日本 展 陈 的 展 品 情
些在 中国做生 意的外 国人 。尽 管如此 ,中国的一些 民间
况 ,认为 日本的展品准备精当。他说 ,拿我家乡的产品而 言 ,通州 、海 门的棉花 ,吕四的盐 , 可 以与五大洲 的 名 都
品相抗衡 ,但是 这些产 品都没 有送 到博览会 上来 ,非常 可 惜 。时隔 一天 ,张謇考 察 了农林 馆 ,注意到 , 日 本农 业进 步很 快 ,所 产赤豆 、黄 豆 、大小 麦都好 于我 国。在参 观北 海 道开垦 图时 ,张謇特 别将他 在通 州 、海 门的垦殖 事业作 比较 ,颇有感 慨地 说 :“ 海 道 垦殖事 业虽 然最 有 名 ,但 北 其 经营是 国家全力 支持 的 ,有 什么做 不到 的呢 !而 我垦牧 公 司初建 时 ,有排 斥之人 ,有诽 谤之人 ,有抵 触之人 ,有 扰乱 之人 , 常艰 苦 ,简直 不 能与 北 海道 相 比。 他感 到 非 ” 在 中国提倡 实业 ,发展 工 商经 济 ,其 难度 远 远 大于 日本 , 很少得 到 当权 者 的实际支 持 ,一 般士 大夫也 不屑一顾 。张

历史:[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

历史:[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上)

六年(2006-2011)500套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20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选择题[2011·乐山]下列科技发明,出现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是( C )A B C D[2011·南充]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为显著的成就是( B )A. 火车的发明B.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C. 航天技术的突破D.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2011·盐城]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C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2011·青海]下列图片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B )A B C D[2011·乌鲁木齐]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

在前两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人的发明是( A )①汽船②碳丝灯泡③内燃机④计算机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11·攀枝花]以下科技发明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有( C )①②③④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011·徐州]南北战争后的几十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

以下体现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勇于创新”的是( C )A.蒸汽机车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制造C.飞机的成功试飞 D.无线电报的问世[2011·桂林]2011年3月19日,美、英、法等国联手,对利比亚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空袭,利比亚战争由此拉开帷幕。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这么感兴趣,其核心利益就在于石油。

你知道石油开始成为重要的能源是在( C )A.文艺复兴期间 B.新航路开辟期间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 D.“一战”期间[2011·山西]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瓷上丹青 云谊永存

瓷上丹青 云谊永存

瓷上丹青云谊永存作者:徐栋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8期摘要:文章简明扼要介绍了王大凡的主要生平事迹及艺术风格。

通过对其作品粉彩乐天诗意图瓶的题材内容、构图形式、笔法设色等进行阐述赏析,展现出王大凡中年阶段瓷上绘画的典型艺术风格及审美特征。

同时,对定制者杜重远和受赠者穆藕初二人关系交集进行简单梳理,揭示出作品的制作背景及其礼馈性质。

此瓶不仅是王大凡匠心之作,还见证了20世纪历史风云变幻以及杜重远与穆藕初的云天高谊,其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王大凡;文人画;定制瓷;杜重远;穆藕初王大凡(1888—1961),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祖籍安徽黟县,寄居江西波阳县,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他师从汪晓棠,工书善画,尤精人物仕女,取法费丹旭、罗聘、马镜江等诸家,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1915年,其作品粉彩瓷板画“大富贵亦寿考”经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推荐送去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获得金质奖章,轰动一方。

1928年,王大凡与王琦、汪野亭共同发起月圆会,后加上何许人、邓碧珊、毕伯涛、程意亭、劉雨岑五人,他们每逢望日相聚,品茗论画,切磋画技,雅称“珠山八友”。

1939年,王大凡于陶瓷彩绘上独创“落地粉彩”技法,简化了传统绘制工艺,并使作品的画意更浓,对新粉彩绘画贡献卓著。

新中国成立后,王大凡在景德镇陶瓷美术合作社、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等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作品颇丰,成就斐然。

纵观王大凡60年的从艺生涯,其作品喜绘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题材,画面典雅朴茂,用笔浑厚酣畅,兼工带写,直抒胸臆,于秀逸严谨中见奔放洒脱,将写意即兴融于作品之中,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旨趣,从而将陶瓷绘画艺术推向了高峰。

王大凡绘粉彩乐天诗意图瓶(图1),作于1936年,瓶高33.2厘米,藏于苏州市文物鉴定评估服务中心。

唇口,束颈,丰肩,敛腹,卧足,胎体细腻坚致,釉面洁白润泽,瓶身以粉彩绘高士池上逐凉之景,日朗风清,石青竹绿,高士雍容娴雅,捋胡拂须,憩坐于山石之上,左侧秃发僮仆整理渔具,右侧婀娜侍女司炉煮茶,状物逼真自然,场景生动传神,旁题:“棹遣秃头奴子拨,茶教纤手侍儿煎。

亲历开平矿务局经营的两位晚清商人

亲历开平矿务局经营的两位晚清商人

亲历开平矿务局经营的两位晚清商人作者:赵彤来源:《档案天地》2016年第02期开平矿务局创办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其发起人和创办人李鸿章、唐廷枢的名字已为后人所熟知。

1878年开平矿务局创办后,有两位洋买办出身的实业家参与了开平矿务局的经营及事务管理,他们是徐润和郑观应。

徐润与开平矿务徐润(1838-1911),广东珠海人,是一位颇有名望的实业家,曾与唐廷枢等人一起创办上海茶业公所,被誉为“近代中国茶王”。

他一生中有两次参与会办开平矿务,并参与承办了开平矿务局金银矿业务。

1873年,受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指派,徐润、唐廷枢受命重组上海招商局,唐廷枢担任总办,徐润任会办。

当时的上海招商局刚刚由“官办”改为“官督商办”,急需运营资金。

徐润受命协助唐廷枢募集商股。

两次共招股200万两银,徐润本人共附股48万两,成为上海招商局的大股东。

1876年,李鸿章指派唐廷枢筹办开平煤矿,并委托徐润会办开平矿务,这是他首次介入开平煤矿事务。

徐润本人在开平投入15万两白银入股,但是这一次他并没有赴开平任职,而是留在上海招商局,在唐廷枢北上办理开平矿务期间,代其主持局务。

开平矿务局于1878年设局开矿后,唐廷枢一度身兼上海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的总办职务。

后来,他离开上海招商局,专任开平矿务局总办。

随着唐山矿、林西矿的陆续出煤,以及运输通道的开辟,唐廷枢急需有人帮助处理煤炭运输及销售等问题。

徐润,凭借他与唐的莫逆关系,以及在上海招商局经营运输业的经历,成为唐廷枢眼中的最佳人选。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唐廷枢上书李鸿章,请求委派徐润助其会办开平矿务。

是年五月,徐润赴天津担任开平矿务局会办(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公司副总经理),这是他第二次介入开平矿务。

翻开《开平1891-1897年账略》,徐润的名字跃然纸上,他当时的官职为“二品顶戴江苏存记补用道”。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寄给家乡父老的信中,他曾这样回忆:“润于辛卯年春奉李傅相(即李鸿章)札委,复会办开平局林西煤矿,并管局轮船四艘,监理承平三山银矿(“三山银矿”指:烟筒山矿、骆驼坡矿和孤山子矿,统称承平银矿),继又创办建平金矿……”。

浅析张謇的博览思想

浅析张謇的博览思想

浅析张謇的博览思想摘要:张謇是中国近代博览事业的开拓人之一,他一生组织、参与了多项博览事业,极大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发展,并形成了对于博览事业的思想主张。

本文将通过张謇的相关著述和博览实践来探析张謇的博览思想,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张謇与近代中国博览事业不无裨益。

关键词:张謇;博览思想;影响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人,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

张謇作为近代中国博览事业的倡导者、开创者、参与者,创设了中国第一家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组织、参与了多项博览会如大阪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米兰渔业赛会、南洋劝业会等。

张謇在从事这些博览事业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博览思想,为中国近代博览事业做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一、张謇博览思想的起源博览事业自古有之,而近代意义上的博览事业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

博览事业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博览会、陈列会、劝业会等,在中国亦被称为“赛会”。

此外,博览馆、展览馆等也是博览事业的一大范畴。

近代博览事业源自欧洲,对于近代中国而言是一种“舶来品”。

近代中国的博览事业是晚清欧风东渐的产物。

张謇很早就开始倡导举办博览会,将其视为振兴实业的重要手段。

他在1897年上清政府的《农工商标本急策》中提到:“工务亟宜开,开导之计有二,一如各省劝业会。

此会江南近已拟行,事简费省,试办不甚难,但须上有提倡,并立奖格以鼓舞之;一派大员集合资本,博采各省著名精巧之器,入巴黎大会,并选挈名商慧工同往,察视各国好尚风俗,以便推广制造”。

到了1901年,张謇又在《变法平议》中指出“博览会尤有益于工”,表明博览会对于振兴实业的积极作用。

而张謇对于近代博览事业的充分认识,大致萌发于他于1903年5月东渡日本参观日本第五次国内劝业博览会,即大阪博览会时期。

张謇东游日本的想法由来已久,他在四月二十五日的日记中写到:“甲午后,乃有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经画纺厂,又五年而后著效。

张謇近代实业第一人

张謇近代实业第一人

张謇近代实业第一人如果说城市也有血脉的话,那南通的血管深处,永远活着一个张謇。

这个城市里有个说法叫“一山一水一人”――山是狼山,水是濠河,人是张謇。

在20世纪初的中国,南通仿佛是一个黄金城市。

举国动荡,这个江苏一隅的县城却在张謇的主持下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善的城市系统。

张謇在20年间所参与的企事业数量高达180余家,囊括工业、垦牧、交通运输、金融商贸、商会民团、文化教育和公益事业。

当时的中国制度缺失,前途茫茫无着,张謇却在南通建成了相当完备的经济、文化、交通水利、医疗和慈善体系,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社会井然有序,风气也清明淳朴。

许多社会学者被吸引,前往南通考察,南通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

即使到现在,大多数南通人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生涯还都是在张謇创办的学校里度过的;大多数南通人家都至少有一个亲戚在张謇创办的工厂里工作过;大多数南通人最常去的电影院是更俗剧场,张謇当年就在这里接待了欧阳予倩、梅兰芳、袁克文……大多数南通人都在濠河岸边的公园里散过步、晒过太阳,这个公园是张謇当年规划的5个城市公园之一,公园里有座叫“濠阳小筑”的宅院,是张謇晚年的家。

壹1853年7月1日,张謇出生于江苏通州(今南通)。

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后被称“四先生”。

张家世代务农,到张謇父亲时,已置田二十余亩,并兼营糖坊。

张謇4岁启蒙,5岁入塾,16岁考中了秀才。

从16岁中秀才到27岁之间,张謇每两年就参加一次乡试,先后5次都未得中。

1882年,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张謇随吴长庆到了汉城,他所撰写的政见和议论很快传回北京,主张对外持强硬政策,引起了高层官员的注意,并受到了光绪的帝师、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的赏识,从此不遗余力地提携张謇。

北洋大臣李鸿章和两广总督张之洞都对其争相礼聘,邀其入幕,张謇“南不拜张北不投李”,回到故里继续攻读应试。

这大约是一个旧时读书人内心的自尊――希望靠自己考取功名,名正言顺地踏入仕途。

1885年,张謇终于在乡试中考中了第二名举人。

滴虫性阴道炎.ppt

滴虫性阴道炎.ppt

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
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
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
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
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 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
阴道毛滴虫在 PH值5.5~6的环 境适宜生存。 PH<5或PH>7.5 环境不生长。 月经前后,隐藏 在腺体及阴道皱 襞中的滴虫得以 繁殖,引起炎症 发作。 男性:包皮褶、 尿道或前列腺中 可有。
病因

有鞭毛的梨状原虫-阴道滴虫侵入阴道而发病。
传染方式


直接传播:性生活 间接传播:公共浴池、浴盆、浴巾、 游泳池、厕所、衣物、器械、敷料等。 医疗性传播:经污染器械及敷料
轮船招商局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 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水上飞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