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规范02860
综合布线标准
综合布线标准综合布线是指在建筑物内部或者建筑物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一种方式,它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建筑物内部的布线系统、数据通信设备、配线间、接入设备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制定了一系列的综合布线标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综合布线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综合布线标准包括了对于布线系统的物理结构、传输介质、接口标准、连接器标准、传输设备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能够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综合布线标准还包括了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标准和验收标准。
在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验收工作,以验证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测试标准和验收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进行系统测试和验收工作,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另外,综合布线标准还涉及到了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是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做好了维护和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因此,维护和管理标准的制定对于综合布线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遵循综合布线标准,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施工、测试、验收、维护和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系统的质量。
总的来说,综合布线标准是综合布线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依据,只有严格遵循标准要求,才能够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综合布线标准,确保综合布线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综合布线规范
设保护要求
2m ,距地3m 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 处6倍,如暗管外径大,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25mm ,室外管道进S 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敷设。
3根,线槽截面高度%。
芯以上光缆时,直线管道的管径利用
求。
牢固。
超过50mm 3mm。
设计要求。
于3mm。
,应设置伸缩补偿装置。
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或采用金属走线柜包封,门应可开启。
0mm。
接头处;每间距3m处;离开线槽两端出口0.5m处;转弯处。
许弯曲半径,线槽直角弯处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缆线外径的10倍。
线。
每隔3m处应采用管卡固定。
径,并且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板不宜小于300mm,与梁及其他障碍物交叉处间的距离不宜小于50 mm。
管之间相连接时的缆线宜采用金属软管敷设。
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25mm,室外管道进入建筑物的最大管外径不宜超过l00mrn。
5~50mm。
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转弯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
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水功能。
过路盒的预埋线槽均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
线槽路由中若包括过线盒和出线
应为30
主干电缆及。
接地。
0mm。
综合布线标准
综合布线标准综合布线是指将各种通信设备通过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有序、统一地布置和连接,以满足现代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在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综合布线是保障网络通信质量和稳定性的重要基础设施。
因此,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网络通信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综合布线标准应包括对布线材料的规范要求。
布线材料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包括电缆、连接器、配线架等。
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络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综合布线标准应对这些材料的选用、安装、连接等方面进行详细规定,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传输性能。
其次,综合布线标准应规定对布线工程的施工和验收要求。
布线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网络通信系统的运行效果。
综合布线标准应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安全要求、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规范。
同时,综合布线标准还应规定对施工工程的验收标准和方法,以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综合布线标准还应包括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和规划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和规划是整个网络通信系统的基础,直接关系到网络通信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综合布线标准应规定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布局、接地、标识、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最后,综合布线标准还应规定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和维护要求。
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是保障网络通信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
综合布线标准应规定对综合布线系统的日常运行、故障处理、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综合布线系统能够长期稳定、高效地运行。
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网络通信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综合布线标准,才能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具备良好的传输性能和稳定性,为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综合布线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高综合布线标准,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网络通信需求。
综合布线规范
综合布线规范综合布线系统集成了建筑物内所有弱电布线,包括自动监控系统、通讯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并对这些系统实施统一管理。
当使用综合布线系统时,计算机系统、用户交换机系统以及局域网络系统的配线,是使用一套由公共配件所组成的配线系统综合在一起。
综合布线系统可兼容各个不同厂家的语音、数据、图像设备;其开放的结构可以作为各种不同工业标准的基准,不再需要为不同的设备准备不同的配线零件以及复杂的线路标志与管理线路图表。
GCS使得配线系统将具有更大的适用性、灵活性,可以利用最低的成本在最小的干扰下,进行工作地点上的终端设备的重新安排与规划。
根据国际电子工业协会 (EIA)和国际电信工业协会(TIA)制定的结构化布线系统标准EIA/TIA568A,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制定的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结构化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六个子系统组成。
1、系统结构设计一般大厦布线系统采用光纤 -UTP铜缆混合方案。
考虑到楼群的结构及多模光缆、双绞线支持的最远距离,设立计算机中心机房,在其它大楼各设1个楼宇配线间。
楼群配线间与楼宇配线间的数据主干系统采用六芯室外多模光缆连接,可支持从传统以太网、令牌环网、100Mb/s快速以太网、FDDI,622Mb/s ATM、千兆位高速以太网等多种应用,水平子系统布线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可支持高达622Mbps ATM和550MHz带宽图像应用,能更有效地减低串音干扰,使语音、数据及图像传输更清晰、更有效。
2、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标准信息出口,并实现了信息口与设备终端的匹配、连接。
该部分主要包括跳线、软线等非有源器件,其数据部分采用( RJ45-RJ45)超五类压接跳线,每个信息插座应可支持如下的终端设备:数据通信、语音通信、图像传输等。
3、水平(配线)子系统水平(配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信息插座至楼层配线设备的电缆或光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组成。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数据中心、企业、机构、商场、学校等大型建筑都急需稳定、高效、灵活的通信网络。
在布线系统的设计与规划中,综合布线工程是建立这一种网络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
一、综合布线工程简介综合布线是一种协调各种电信、监控、音视频、计算机网络的布线,以适应不同的信息化环境。
综合布线的设计旨在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由于综合布线在网络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综合布线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技术、规范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1、范围和概述综合布线工程涉及到各种电信、监控、音视频、计算机网络的布线,包括配线区、机房、数据中心、商场、学校、医院等各类建筑。
工程设计应当协调各系统的布线,大幅提高网络通信的效率、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2、技术要求综合布线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当依据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用户实际需求等进行,确保设计规范合理、可行。
3、系统划分将网络通信系统划分为电子设备、传输介质和外部接口3个部分。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中继器、服务器、传真、打印机等;传输介质包括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外部接口包括电话、电视、安防系统等。
4、接线系统接线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核心,要满足以下要求:(1)线缆的选择要符合要求,并保证必要的支架和保护件;(2)接线系统应当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和灵活性;(3)连接器及其配套配件应当选用合适材料和结构。
5、管道系统为了保护线缆和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管道系统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合适的安装方法。
安装位置应考虑到物理隔离、异物排除和安全要求,并应该利用安装空间的物理特性合理设计引上结构。
6、标识系统标识系统是维护和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的关键。
它应该包括设备标识、线缆标识、端口标识、机房标识、楼层标识等,并与主安装计划相匹配。
这有助于提高维护效率和系统可靠性。
7、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分类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分类,可以将系统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两种。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1、综合布线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对象是建筑物或者楼宇的传输网络,使语音、通信、数据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并使得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
它是有许多部件组成的,主要有传输介质、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电气保护措施等,并由这些部件来构造各种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目前被划分为6个子系统,它们是:(1)工作区子系统(2)水平干线子系统(3)管理间子系统(4)垂直干线子系统(5)建筑群子系统(6)设备间子系统1.1、缆线的布放:1.1.1、水平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水平子系统缆线宜采用在吊顶、墙体穿管或者设置金属密封线槽及电缆桥架方式敷设,当线缆在地面布放时,应根据环境选用地板下线槽、防静电地板等布线等安装方式。
1.1.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管道要求:(1)垂直干线子系统通道有穿楼板电缆孔、管槽、电缆竖井三种方式,一般采用电缆竖井方式。
电缆竖井的位置上下应对齐。
(2)电缆孔方式,通常用一根或者数根外径63—102mm的金属管预埋在楼板,金属管高出地面25—50mm,也可直接在楼板上预留一个大小适当的长方形孔洞。
(3)管道敷设方式包括明管和暗管。
1.1.3、建筑群子系统的管道要求:建筑群子系统之间的线缆宜采用地下管道或者电缆沟敷设方式,并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1.1.4、线缆布放要求:(1)线缆的规格与设计相符;(2)线缆在各种环境中的敷设方式、布放间距与设计相符;(3)线缆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挤压或损伤;(4)线缆两端应贴有标签,标签字迹清晰、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5)线缆布放应留有余量,以防变更。
双绞线缆预留长度在工作区为10cm,设备间为3-5m;光缆布放路由宜盘留,预留长度为3-5m,有特殊要求的按设计要求;(6)线缆应远离高温和电磁干扰的场所;(7)线缆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如下要求:A、电源线、综合布线系统线缆应分隔布放,平行敷设时间距在30cm以上B、对于有要求的工程,信号线、电力线、接地线的间距应符合相应的规定,对于有要求的线缆宜采取独立的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8)屏蔽电缆的屏蔽层端到端应保持完好的导通性(9)预埋线槽和暗管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A、敷设线槽和暗管的两端宜用标志标出编号容;B、预埋线槽宜采用金属线槽,截面利用率为30%—50%。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第一篇:综合布线施工规范综合布线施工规范1设备安装1.1配线设备机架安装1.机柜、机架安装应牢固,各种零件齐全,漆面完好,标志清晰;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3mm,底座水平偏差度不应大于2mm;安装位置与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下走线方式,架底位置应与电缆上线孔相对应。
接线端子各种标志应齐全。
3.机架上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
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各种标志完整清晰。
4.机架的安装应牢固,应按设计图的防振要求进行加固。
5.安装机架面板,架前应留有1.5m空间,机架背面离墙距离应大于0.8m,以便于安装和施工。
6.壁挂式机架底距地面宜为300~800mm。
1.2各类接线模块安装1.模块设备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
2.8位模块应完整、安装就位、标志齐全;安装螺丝拧紧,面板应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
1.3信息插座安装1.安装在活动地板或地面上,应固定在接线盒内,接线盒盖应可开启,并应有防水、防尘、抗压功能。
2.安装在墙体上,宜高出地面300mm;如地面采用活动地板时,应加上活动地板内净高尺寸。
信息插座应有标志,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信息插座底座的固定方法以施工现场条件而定,宜采用扩张螺钉、射钉等方式。
4.固定螺丝需拧紧,不应产生松动现象。
5.信息插座应有标签,以颜色、图形、文字表示所接终端设备类型。
1.4线缆终接缆线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志,缆线终接处必须牢固,接触良好,缆线中间不允许有接头,缆线终接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操作规程。
1.5系统测试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必须符合本规程和GB/T 50312—2003的规定以及系统设计要求。
2质量检测2.1系统安装检测I主控项目1.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应符合GB/T 50312—2000中第5.1.1、第6.0.2、第6.O.3条的规定,应对以下项目进行检测:(1)缆线的弯曲半径。
(2)预埋线槽和暗管的敷设。
综合布线标准
综合布线标准:1\对于最低配置1个工作区配置1个信息插座可用于电话也可用于计算机终端对于基本配置1个工作区配置2个信息插座或1个双插座其中1个用于计算机终端1个用于电话对于综合配置则在基本配置的基础上增加光纤配置2\垂直干线的配置每48个信息插座宜配2芯光纤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电话或部分计算机网络选用对绞电缆按信息插座所需线对的25%配置垂直干线电缆或按用户要求进行配置并考虑适当的备用量3\配线设备交换硬件的选用宜符合下列规定1 用于电话的配线设备宜选用IDC卡接式模块2 用于计算机网络的配线设备宜选用RJ45或IDC插接式模块4\采用多用户信息插痤时多用户插座宜安装在墙面或柱子等固定结构上每一多用户插座包括适当的备用量在内最多包含12个信息插座5\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欧采用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欧6\机架或机柜前面的净空不应小于800mm后面的净空不应小于600mm7\ 壁挂式配线设备底部离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00mm设备间应提供不少于两个220V10A带保护接地的单相电源插座安装在地面上的信息插座应采用防水和抗压的接线盒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安装在墙面或柱子上的多用户信息插座底部离地面的高度宜为300mm8\机柜机架安装完毕后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桥架及线槽的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桥架及线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应超过2mm垂直桥架及线槽应与地面保持垂直并无倾斜现象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3mm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m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9、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0m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宜小于50mm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其水平部分缆线可以不绑扎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每间隔1.5m固定在缆线支架上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敷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对绞电缆光缆及其他信号电缆应根据缆线的类别数量缆径缆线芯数分束绑扎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在建筑物中预埋线槽宜按单层设置每一路由预埋线槽不应超过3根线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mm总宽度不宜超过300mm线槽直埋长度超过30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弯时宜设置过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预埋在墙体中间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50mm楼板中暗管的最大管径不宜超过25mm.直线布管每30m处应设置过线盒装置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角不得多于2个并不应有S弯出现有弯头的管段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管线过线盒装置在有2个弯时不超过15m应设置过线盒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护口保护管口伸出部位宜为25-50mm主线槽的宽度由网络地板盖板的宽度而定一般宜在200mm左右支线槽宽度不宜小于70mm 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构体上的间距宜小于2m距地1.8m以下部分应加金属盖板保护铺设活动地板敷设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机房标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划分为A 、B 、C 三级。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标准.doc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按本规范附录 A 所列项目、内容进行检验。
检测结论作为工程竣工资料的组成部分及工程验收的依据之一。
1. 系统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则被检项目检查结果为合格;被检项目的合格率为100%,则工程安装质量判为合格。
2. 系统性能检测中,对绞电缆布线链路、光纤信道应全部检测,竣工验收需要抽验时,抽样比例不低于10%,抽样点应包括最远布线点。
3. 系统性能检测单项合格判定:1)如果一个被测项目的技术参数测试结果不合格,则该项目判为不合格。
如果某一被测项目的检测结果与相应规定的差值在仪表准确度范围内,则该被测项目应判为合格。
2)按本规范附录B 的指标要求,采用4 对对绞电缆作为水平电缆或主干电缆,所组成的链路或信道有一项指标测试结果不合格,则该水平链路、信道或主干链路判为不合格。
3)主干布线大对数电缆中按 4 对对绞线对测试,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则判为不合格。
4)如果光纤信道测试结果不满足本规范附录 C 的指标要求,则该光纤信道判为不合格。
5)未通过检测的链路、信道的电缆线对或光纤信道可在修复后复检。
4. 竣工检测综合合格判定:1) 对绞电缆布线全部检测时,无法修复的链路、信道或不合格线对数量有一项超过被测总数的1%,则判为不合格。
光缆布线检测时,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信道无法修复,则判为不合格。
2) 对绞电缆布线抽样检测时,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不大于被测总数的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不合格点(线对)应予以修复并复检。
被抽样检测点(线对)不合格比例如果大于1%,则视为一次抽样检测未通过,应进行加倍抽样,加倍抽样不合格比例不大于1%,则视为抽样检测通过。
若不合格比例仍大于1%,则视为抽样检测不通过,应进行全部检测,并按全部检测要求进行判定。
3)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的结论为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合格;全部检测的结论为不合格,则竣工检测的最后结论为不合格。
综合布线标准
系统构成
工作区子系统 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 I/O之间搭桥。 配线子系统 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配线架)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双绞线,为语音及数据的输出点。 干线子系统 实现计算机设备、程控交换机和各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常用介质是多芯双绞线、光纤。 管理间子系统: 实现配线管理,通过使用颜色编码,使得追踪和跳线变得很容易。此外,它的体积小,比传统的配线箱节省 50%的空间。 设备间子系统: 提供主干与络连接的硬件环境与接口,如PBX、大型机、计算机络通讯中枢等设备。在该子系统中有大量硬 件
标准分类
标准分为强制性和建议性两种:
所谓强制性是指要求是必须的,而建议性要求意味着也许可能或希望。(这两种概念将在本文中交替出现)。 强制性标准通常适于保护、生产、管理,兼容:它强调了绝对的最小限度可接受的要求,建议性或希望性的标准 通常针对最终产品。在某种程度上在统计范围内确保全部产品同使用的设施设备相适应体现了这些准则。另一方 面,建议性准则是用来在产品的制造中提高生产率,无论是强制性的要求还是建议性的都是为同一标准的技术规 范。建议性的标准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就是未来的设计要努力达到特殊的兼容性或实施的先进性。在本文中。
综合布线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信号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交连设 备、适配器等,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由此可见,这种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 的物资、时间和空间。
布线标准
目的
综合布线系统可分为6个独立的系统标准确定了一个可以支持多品种多厂家的商业建筑的综合布线系统,同时 也提供了为商业服务的电信产品的设计方向。即使对随后安装的电信产品不甚了解,标准可帮您对产品进行设计 和安装。在建筑建造和改造过程中进行布线系统的安装比建筑落成后实施要大大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这个标准确 定了各种各样布线系统配置的相关元器件的性能和技术标准。为达到一个多功能的布线系统,已对大多数电信业 务的性能要求进行了审核。业务的多样化及新业务的不断出现会对所需性能作某些限制。用户为了了解这些限制 应知道所需业务的标准。
(整理)综合布线规范
综合布线规范1 总则1.0.1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配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
1.0.4 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
1.0.5 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要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
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6 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1.0.7 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语2.1.1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generic cabling for building and campus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2.1.2 配线子系统(水平子系统)horizontal subsystem配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配线电缆或光缆、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国外称之为水平子系统。
2.1.3 干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backbone subsystem干线子系统由配线设备、干线电缆或光缆、跳线等组成。
国外称之为垂直子系统。
综合布线基本规范
在新版验收规范中,主要加强了以下方面的验收要求:(1)将防雷提升为强制性条款在新规范中添加了对室外铜缆进线的浪涌保护要求,它要求所有的铜缆在进入建筑物时都必须进行浪涌保护。
这一点写入综合布线规范,并提升到了强制条款,有助于保护人生安全和设备安全,使雷击所带来的破坏作用大幅度下降。
(2)增加了对进线间的要求在设计规范中,明确将进线间列为7大部分之一,与水平配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和建筑群干线子系统平齐。
而在验收规范中,对进线间的引入管道、引入缆线及房间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进口设备和材料应具有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在综合布线产品中,有相当多的产品来自于海外,这对于提高国内的综合布线水平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在过去的规范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对进口产品的要求,致使工程中使用产品的质量难以把握。
这一次,在器材检验中,单独提出了对进口产品的要求,其最终目的就在于控制进口产品的质量。
(4)对测试仪器和工具提出了定期计量的要求根据仪器仪表的特性,绝大多数仪器仪表都存在时漂(时间漂移),即由于时间的推移,仪器仪表所存在的误差有增大的趋势。
为此,凡计量仪器仪表都要求定期进行计量,以确保测试数据能够准确、有效。
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测试仪中,通常要求每年进行一次计量。
在新版规范中,明确提出了定期计量的要求,这符合国家相关的计量标准,也有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5)要求“综合布线缆线宜单独敷设”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弱电系统中的一部分,在建筑工程管线设计时,通常是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通盘考虑,在空间有限时则大多采用混合敷设的方式。
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桥架中,有时会看到其他弱电子系统的线缆(包括接地线)。
在新版规范中,明确要求综合布线缆线单独敷设,并要求与其他弱电系统各子系统缆线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可以加金属隔板)。
这样做有助于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质量和长期可靠性。
对于一些为了美观而采用塑料分隔线槽的布线工程,如果在上下两个槽中分别敷设电源线和双绞线,就有可能违反了验收规范,致使电源线对双绞线施加电磁干扰,有可能会影响双绞线的传输速率和网络系统的误码率。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与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规范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进度表
各个楼的工程进度表
楼层配线架端口连接记录表
各信息点分布情况表
综合布线技术
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进度表(例)
综合布线工程项目施工
AAA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进度表
时间(周) 项目 前期准备 铺管与布线 信息座安装
配线架安装与连接 1 2 3 4 5 6
终结与测试
验收
综合布线技术
工作区、交接间和设备间的电源插座应为220V单相带 保护的电源插座,插座接地线从380V/220V三线五线 制的PE线引出。
在交接间设有接地体,接地体的电阴值如果为单独接
地则不应大于4Ω ,如果是采用联合接地则不应大于
1Ω 。
检查确认施工材料储存及搬运环境。
综合布线技术
二、设备、器材、仪表和工具的检验
1 2-01-c1 7 13 19 25 31 37 43 2 2-01-c2 8 14 20 26 32 38 44 9 15 21 27 33 39 45
型号:pp488-5e
3 2-02-c1 4 2-02-c2 10 16 22 28 34 40 46
楼层:自动化楼2层
5 2-03-c1 11 17 23 29 35 41 47 6 2-03-c2 12 18 24 30 36 42 48
综合布线技术
内容
一、工程施工基本要求
二、工程施工技术准备
三、工程施工前检查
四、系统设备安装 五、铜缆传输系统施工 六、信息插座安装及端接
综合布线技术
一、施工前期检查-勘察现场
检查工作区、交接间、设备间及进线间在内的环境条件。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规范标准一、管道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1、水平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的走线管道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每层楼内放置水平传输介质的总线槽,另一部分是将传输介质引向各房间信息接口的分线管或线槽。
从总线槽到分线槽或线管需要有过渡连接。
总线槽要求宽度和高度的比例为3:1,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应不超过三层。
在线槽中放置的双绞线密度过大会影响底层双绞线的传输性能。
水平线槽一般有多处转弯,在转弯处应留有足够大的空间以保证双绞线有充分的弯曲半径。
根据EIA/TIA569标准,超五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线径的8倍。
最新的标准认为,弯曲半径大于线径的4倍已可以满足传输要求了。
但有一点是重要的,即保持足够大的弯曲半径可以保证系统的传输性能。
在水平线槽的转弯处,应有垫衬以减小拉线时的摩擦力。
水平子系统线槽或线管应采用镀锌铁槽或铁管。
双绞线和光纤对安装有不同的要求,双绞线垂直放置于竖井之内,由于自身的重量牵拉,日久之后会使双绞线的绞合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传输语音的三类线来说影响不是太大,但对需要传输高速数据的超五类线,这个问题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设计垂直竖井内的线槽时应仔细考虑双绞线的固定。
双绞线的固定时的力的大小是应该受到重视的一种技巧,如果扎线太紧可能会降低NEXT值,从而影响线缆的传输性能。
2、缆线的敷设和保护方式检验1)缆线般应按下列要求敷设:缆线的型式、规格应和设计规定相符。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
缆线终接后,应有余量。
交接间、设备间对绞电缆预留长度宜为0.5~1.0m,工作区为10~30mm;光缆布放宜盘留,预留长度宜为3~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2)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3)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4)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
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综合布线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1、综合要求1.1.本项目包括:A、电脑网络布线;B、电视点布线;C、电话点布线;D、闭路电视监控布线。
1.2.电源布线不在综合布线的范围之内,电脑网络布线作备份布点,电话和电视不作备份布点。
1.3.电脑网络布线如有室外部分,则用光纤布线,电话和电视的室外部分均由施工方施工。
1.4.工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综合布线、电气安全标准等规范。
1.5.充分考虑所采用线材与用户相关设备的阻抗匹配、传输距离及线间电容、串扰、回波、损耗等因素。
1.6.充分考虑整体布线工程的防雷及接地并为布线系统建设一个独立的接地网,必须提供完整、可行的防雷接地方案。
2、其他要求2.1 系统的测试和验收本系统的测试和验收参照整个系统应按下列标准的最新修订本进行设计与验收测试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进行。
2.1.1整个系统应按下列标准的最新修订本进行设计与验收测试。
1)国家电气规范与国家电气安全规范。
2)BS7430----接地3)EIA/TIA568B及569标准4)ISO/IEC DIS 11801(200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国际标准。
5)CECS72: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1.2设备安装、测试、开通1)测试工具采用FLUKE DSP4300 电缆测试仪进行验收测试,所有电脑网络信息点(含备份点)按TIA/EIA568B信道测试模型100%通过测试。
2)设备安装、调测所需工具、仪表及安装材料均由施工方提供。
3)设备的机械结构应作抗震加固。
2.1.3移交测试1)移交测试的条款应与技术规范一致。
基于以上要求,施工方应提供测试条件、方法和过程的草案,谈判后,最终测试文件由双方共同拟定。
2)移交测试是在用户方督导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由施工方的人员进行的。
3)如果移交测试没有满足测试文件的要求,要重新进行系统测试。
(技术规范标准)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
一、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规范* 技术要求文件中,标明*和下划线的部分为投标方必须实质性响应的部分,投标方不可偏离。
业主有权不接受有实质性偏离的投标书。
1.概述本设计采用综合布线系统是为了满足新区医院信息通讯的要求,该系统支持电话和多种计算机数据通讯系统,可传输语音,数据和图像信息,能与外部通讯网络相连接.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服务.医院开诊后将需要完成对外医疗就诊,提供居民日常保健,平行临床教学等多项综合功能。
在功能不断完善的同时实现医疗就诊信息管理平台的标准化,并达到以下综合信息化功能:1.实现整个医院财务,人事,住院,药品,门诊,医技,病程,收费等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功能(HIS);2.实现基本语音通话,远程互联网络医疗信息数据的办公自动化功能;3.实现用于临床的医疗影像存储与传输的功能(PACS);4.实现电子病历系统的运行管理功能;5.实现社会保险系统的运行管理功能;6.与其他医院信息平台对接,实现远程医疗会诊,电视会议功能。
布线系统水平部分语音采用超五类非屏蔽,主要用途为内部电话通信;数据采用六类屏蔽解决方案,主干部分采用万兆多模光纤和大对数五类语音线缆。
综合布线系统分设: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楼层管理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2.系统及主要设备一般技术要求布线产品选型要求如下:1.* 必须为国外著名品牌的标准化产品,所选品牌必须为全系列产品、端到端同一品牌的产品,包括各种线缆(禁止采用任何形式的非原厂工程线缆)、配线架、模块和面板、跳线、连接器、机柜/机架等。
机柜/机架的颜色、样式、外观等需要由业主确定;2.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线缆在敷设过程中必须一根线缆敷设到位,中间不得有断点。
所有机架/机柜内各配线架的摆放及线缆的走向必须合理,接插件、模块及跳线的标志齐全,线缆终端必须有编号和颜色标签,以标明线号、线位、区号和房号;3.信息插座面板应有标识,以色标和编号标识插座类型和连接线缆号。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
综合布线施工标准(二)综合布线设备间配置标准综合布线设备间一般设置在大楼弱电井或网点设备机房。
(1)设备间必须配置机柜,机柜尺寸至少为600mm*600mm*2000mm,有条件的建议采用600mm*800mm*2000mm规格的,同时带有竖行理线槽。
机柜建议采用钢板带孔柜门,不宜采用散热性差的玻璃柜门,利于散热,机柜下方需要封闭,须做到防鼠。
在施工方案设计中必须为机柜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至少保证3个平方。
如果机柜靠墙安防,必须保证机柜可以向外拖出1米,便于背后的理线与设备安装。
(2)跳线架必须安装在机柜内,跳线架之间必须配置理线架。
还需要根据机柜中可能安装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配置相同数量的理线架及PDU电源。
(3)分行本部网点综合布线设计采用分布式,在网点设备间必须设置8根以上干缆用于连接本部中心机房汇集点。
(4)一般网点必须预留运营商专线管道空间。
如果距离过长,也可以采用4对以上多模/单模裸光纤,配置光纤转换器的方式进行连接。
(5)电话的进线应安装在语音跳线模块上,语音跳线模块应安装在机柜底部,便于信息点跳接。
(三)综合布线施工基本规范(1)强电电路部分:1)、配线:①电缆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可用万用表测量其通断、阻值、绝缘等。
②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黄绿双色线,如采购困难宜采用绿色。
③配线时,所用导线横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
杜绝不同线径混用或并用,例如6平方毫米的线不能与4平方毫的米线相搭配,不同位置电源端不能并用同一根零(N)线。
④配线必须穿管(阻燃型PVC管材)。
⑤在线路安装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火线进开关,零线进灯头”、“左零右火、接地在上”的规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⑥对未连接开关、插座等线路端,要进行处理,用胶布将线头缠绕、顺序为PE、L、N。
2)、确定点位:①点位确定的依据: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墙上的点位,用铅笔、直尺或墨斗将各点位处的暗盒位置标注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规范
一、强电电路部分:
1、配线:①电缆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可用万用表测量其通断、阻值、绝缘等。
②配线时,相线与零线的颜色应不同;同一相线(L)颜色应统一,零线(N)宜用蓝色,保护线(PE)有条件的话尽量采用黄绿双色线,如采购困难宜采用绿色。
③配线时,所用导线横截面积应满足用电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
杜绝不同线径混用或并用,例如6平方毫米的线不能与4平方毫的米线相搭配,不同位置电源端不能并用同一根零(N)线。
④配线必须穿管(阻燃型PVC管材)。
⑤在线路安装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火线进开关,零线进灯头”、“左零右火、接地在上”的规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⑥对未连接开关、插座等线路端,要进行处理,用胶布将线头缠绕、顺序为PE、L、N。
2、确定点位:①点位确定的依据: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墙上的点位,用铅笔、直尺或墨斗将各点位处的暗盒位置标注出来。
②暗盒高度的确定:除特殊要求外,所有暗盒距地高度30cm,开关安装距地1.2-14m,距门框15cm-20cm。
①测量出配线箱到各点位端的长度,各点位出口处线的长度为20cm-30cm,配线箱内:预留线的长度为50cm。
②确定标签:将各类配线按一定长度剪断后在线的两端分别贴上标签,并注明名称-房间-序号。
3、配线线径选择:2.5平方毫米铜电源的安全截流量为28A,4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截流量为35A,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截流量为48A,10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截流量为65A,16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截流为91A,25平方毫米铜电源线的安全截流量为120A。
铝芯线线径要取铜线的1.5-2倍。
4、暗装开槽:①开槽路线根据以下原则:路线最短,不破坏原有强电,不破坏防水,不与其他线路交叉。
②确定开槽宽度:根据线路走向的多少确定PVC 管的多少,进而确定槽的宽度。
③确定开槽深度:若选用16mm的PVC管,则开槽深度为20mm;若选用20mm的PVC管,则开槽深度为25mm。
③线槽外观要求:横平竖直,大小均匀,开槽时要先用墨斗或其他方式进行线路走向标示。
5、明装:室外部分必须采用PVC管,室外布线沿墙敷设每米不少于2个固定线卡;所用附件须齐全,穿墙孔应内高外低,防止有些环境施工后雨水流入室内。
室内部分可采用PVC管和PVC线槽板,施工要求横平竖直、整齐美观,接头和转弯处要使用附件。
①从如端至终端(先干线后支线)找好水平或垂直线,在线路中心弹线,然后在固定点位置进行钻孔,埋入塑料胀管或伞形螺栓。
弹线时不应弄脏建筑物表面。
②根据膨胀管直径和长度选择钻头,在标出的固定点位置上垂直钻孔,塑料胀管敲入后就与建筑物表面平齐为准,用半圆头自攻螺丝4mm*30mm加垫圈将线槽底板固定在塑料胀管上,两点间距离不大于1米,紧贴建筑物表面。
应先固定两端,再固定中间。
6、桥架安装:电缆桥架的安装主要有沿顶板安装。
沿墙水平和垂直安装、沿竖井安装、沿地面安装。
各种弯通及附件规格应符合工程布置条件并与金属桥架相
配套。
①桥架安装前,避免与大口径消防管、排水管及空调、排风设备发生矛盾。
②跨距一般为2m就要进行支撑,垂直敷设时其固定点间距为1.5m。
③将桥架举升到预定位置,与支架采用螺栓固定,在转弯处需仔细校核尺寸,桥架与桥架之间用连接板连接,连接采用半圆头在桥架内侧,经切割后的桥架需重新钻孔连接。
④桥架安装横平竖直、整齐美观、距离一致、连接牢固,同一水平面内水平度偏差不超过5mm/m,直线度偏差不超过5mm/m。
⑤如需接地处理,在连接板两端的两只连接螺栓上加镀锌弹簧垫圈,桥架之间用不小于4平方软铜线进行跨接,再将桥架与接地线相连,形成电气通路。
桥架整体与接地干线应有不少于两处的连接。
⑥与弱电电缆桥架距离不小于5cm。
7、配电箱安装①配电箱定位:根据设计要求现场确定配电箱位置以及现场实际设备安装情况,按照箱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
②应按施工图的布置,将配电柜按照顺序逐一就位在基础钢板上。
钻孔时应先用定位冲进行预定位再钻孔,防止孔位移动,造成安装歪斜。
③箱体安装高应在1.4M以上。
④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150A上断路器接线时应做线鼻并浸锡处理。
⑤安装完成后检查进线输入端、设备上有无遗留下的杂物、工具等。
二、弱电电路部分
1、电缆敷设前,应做外观及导通检查。
①网线可先进行开路测量后分别将双绞线一端短路,另一端时行测量,确认无误后方可放线。
②语音、视频、信号等检测同上。
2、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规定:
①应按照“先远后近”进行放线,拉线时每段线的长度不超过20米,超过部分必须有人接送。
②在线路转弯处必须有人接送,拉线时就轻拉轻放,避免线缆损伤。
③管路两端设备处导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足够的冗余。
④布放线缆时,线缆不能放成死角或打结,以保证线缆的性能良好,水平线槽中敷设电缆时,电缆应顺直,尽量避免交叉。
⑤留线长度:楼层配线间、设备问端预留长度宜为0.5~1.0m,网络机柜留长度3m以上,无法确定设备点应按安装房间最长可能安装位置进行预留。
信息出口端预留长度为40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⑥线缆敷设时,两端应做好标记,线缆标记要表示清楚,在一根线缆的两端必须有一致的标识,线标应清晰可读。
标线号时要求以左手拿线头,线尾向右,以便于以后线号的确认。
3、语音、网络模块
①网络线序标准为EIA/TIA的布线标准中的568B。
标准568B: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②语音无线序,打在中间两芯上即可,但为了便于维护,应统一颜色。
③压接水晶头时应注意,剥线长度为水晶头长度,过长会引起网线松动且不美观,过短会造成插针同网线芯接触不良。
④配线架、网络模块按568B标准打好后,应用测试仪对线路进行检测,确定无误后才对配线架、进行理线,否则如出现配线架打线错误引起返工。
⑤信息墙盒与电源墙座的间距应大于20cm,高度一致,属旧楼改造的视情况而定。
⑥在无法避免网络同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
4、大对数电缆
①护套剥离长度0.5m,过短容易在编组过程中出现混色。
②对电缆编制应严格按照色谱,色谱及序号分别是以白、红、黑、黄、紫(a线)五种颜色作为基本色,蓝、桔、绿、棕、灰(b线)五种颜色作为循环色循环而成。
③100对线缆里面用蓝、橙、绿、棕四色的丝带分成四个25对分组,分组后要严格照色谱进行排序。
④对于旋压式分线盒,由于穿刺线夹不可能保证把电缆外皮刺破,所以实际施工中必须将电缆外皮剥离后才进行旋压。
⑤施工中应对每个分线盒进行粘贴标签,并进行测试。
标签标识由公司统一规定。
5、视频监控系统
①焊接同轴电缆BNC接头,用小刀将同轴电缆外层保护胶皮剥去1.5cm,挑开金属屏蔽层后将其拧紧,再将芯线外的乳白色透明绝缘层剥去0.6cm,使芯线裸露,将金属屏蔽层穿孔后用钳子夹紧,将芯线插入芯线插针尾部的小孔中后用钳子用力夹一下,焊接时注意不要将焊锡流露在芯线插针外表面,会导致芯线插针报废。
②测试电路是否畅通,无误后现场使用监视器对事先确定好的位置时行测试,以便等到更好的监视安装位置。
③定位后装上配套支架,枪式摄像机需安装护罩,对进入护罩的同轴电缆及电源线进行外套波纹管处理,如采用小型电源适配器的可装入护罩后端。
④室内摄像机的安装高度应为2.5m以上,室外应为3.5m以上,如现场环境达不到要求可根据甲方要求定。
⑤监控机柜背面距离墙面就不少于80cm。
⑥对采用集中供电的开关电源应对其进行外加配电箱
6、报警系统
①安装烟感探测器时,应水平安装,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0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②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信号线采用不同颜色区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③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④红外探头安装的高度应控制在2.0m——2.4m以内,安装的位置注意不要选择温差大
的地方,要避免强光照射。
⑤控制键盘安装在大门的开启方,高度1.2m——1.5m。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