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6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 六精品学案 新人教版
(湘教考苑)(新课标)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
第六章化学反响与能量单元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023·衡水调考)某反响由两步反响A→B→C构成,它的反响能量曲线如下图(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两步反响均为吸热反响B.稳定性C>A>BC.参加催化剂会改变反响的焓变D.A→C反响的ΔH=E1-E4解析:A→B的反响为吸热反响,B→C的反响为放热反响,故A错误;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故B正确;参加催化剂,只改变反响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响热,故C错误;整个反响中ΔH=(E1+E3)-(E2+E4),故D错误。
答案:B2.(2023·福建卷)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
其过程如下:m CeO2(m-x)CeO2·x Ce+x O2(m-x)CeO2·x Ce+x H2O+x CO2m CeO2+x H2+x CO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C.右图中ΔH1=ΔH2+ΔH3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响式为CO +2H2OCO+4OH--2e--23解析:依据题意,根据该转化过程,CeO2在反响过程中质量及化学性质均没改变,起到催化剂的作用,A项正确;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化,B项正确;根据盖斯定律,题图中ΔH1、ΔH2、ΔH3的关系为CO,D项正确。
ΔH1+ΔH2+ΔH3=0,C项错误;碱性介质下,CO和O2生成的CO2转变为-23答案:C3.(2023·上海卷)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别与氢气反响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由此不能判断( )A.1,3丁二烯和2丁炔稳定性的相对大小B.1,3丁二烯和2丁炔分子储存能量的相对上下C.1,3丁二烯和2丁炔相互转化的热效应D.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大小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前者减去后者即得到CHCH-CHCH 2(g)→CH 3-C ≡C-CH 3(g) ΔH =+36.1 kJ/mol ,这说明1,3丁二烯转化为2丁炔是吸热反响,因此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1,3丁二烯的总能量低于2丁炔的总能量,那么1,3丁二烯比2丁炔稳定性强,因此选项A 、B 、C 均是正确的;反响热等于断键吸收的能量与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的差值,但由于不能确定碳碳单键和碳氢单键键能,因此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不能确定一个碳碳三键的键能与两个碳碳双键的键能之和的相对大小,D 不正确,答案选D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导学案(含解析)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考点一| 焓变 反应热[教材知识层面]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1)实质:反应物中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形成。
(2)特征:既有物质变化,又伴有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其符号为ΔH ,单位是 kJ/mol 。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了解ΔH =H (反应产物)-H (反应物)表达式的含义。
4.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5.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2)从化学键的变化角度分析:(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
(4)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的电离;③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④炭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
[高考考查层面]命题点1 有关焓变的辨析理解焓变的“四”注意(1)任何化学反应都是新键断裂,旧键形成的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焓变不取决于部分反应物能量和部分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
(3)物质的物理变化过程中,也会有能量的变化,但不属于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在进行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时,必须要考虑到物理变化时的热效应,如物质的三态变化。
(4)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发生的条件没有必然联系。
如吸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进行,而很多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通用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学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教材复习——打牢基础,基稳才能楼高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2)化学反应中的两大守恒: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热能、光能、电能等。
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2.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
(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两角度理解①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ΔH<0,放热反应ΔH>0,吸热反应②从化学键角度理解:(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①放热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的燃烧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
②吸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类的水解反应、C与CO2反应、Ba(OH)2·8H2O和NH4Cl反应、C与H2O(g)反应。
4.反应热、活化能图示(1)在无催化剂的情况,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ΔH=E1-E2。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微点拨(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任何化学反应都有热效应。
(2)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对点练习]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电解水制氢B.铝热法制铁C.焦炭和水反应制水煤气 D.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解析:选B 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其余均为吸热反应。
2.下列图示变化过程为吸热的是( )解析:选A A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A为吸热反应;B中,N2和H2必须先吸收能量断裂旧化学键,再放出能量形成新化学键,由于放出的能量大于吸收的能量,故B为放热反应;C中,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D中,锌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高考化学一轮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常考点6新型化学电源新人教版
解析 浓度差电池放电时,两个电极区的电解质溶液浓度差会减小,当两个 电极区的电解质浓度相等时放电停止,在浓差电池中,氧化剂多的电势高, 作正极,还原剂多的电势低,作负极。①号电池中,H+得到电子,A极作正 极,B极为负极,发生4OH--4e-===O2↑+2H2O,B极产生O2,A错误;①号电池 中,H+得到电子,A极作正极,根据原电池原理,阳离子移动到正极,B错误;② 号电池中,若氢气压强p1<p2,在压强作用下B中H2失电子,B为负极,C错误;③ 号电池中,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及氧气作电极可知,电极反应中会有氧气生成, 则B中的OH-生成O2,电解质B作还原剂,则B为负极,D正确。
解析 由图可知,铂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4H++4e-===2H2↑,得电子为原电 池的正极,镍钴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N2H4+4OH--4e-===N2↑+4H2O,失电 子为原电池的负极。镍钴电极反应为N2H4+4OH--4e-===N2↑+4H2O,A正确; 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迁移,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所以Ⅱ区的Na+通过a交换
二、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 的装置。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负极室厌氧环境下,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 分解并释放出电子和质子,电子依靠合适的电子传递介体在生物组分和负 极之间进行有效传递,并通过外电路传递到正极形成电流,而质子通过质子 交换膜传递到正极,氧化剂(如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
编号 电极A 电解质A 电解质B 电极B ① Pt/H2(g) H+(aq) OH-(aq) Pt/H2(g) ② Pt/H2(g,p1) H+(aq,c) H+(aq,c) Pt/H2(g,p2) ③ Pt/O2(g) H+(aq) OH-(aq) Pt/O2(g)
高考化学 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化学反应与能量 新人教
返回目录
第22讲 化学能与热能
•【方法技巧】
•1.正确理解活化能与反应热的关系
考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但不影响焓变的大小。
点 互
•2.反应热答题规范指导
动 •用“焓变(ΔH)”表示反应热时,ΔH>0表示吸热,ΔH<0表示
探 究
放热,因而,ΔH后所跟数值需要带“+”“-”符号。
•3.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其关键是算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
究 ③图中c表示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计算焓变值求得反
应热:
a.从物质所具有的焓角度分析,焓变(ΔH)为生成物的
焓与反应物的焓之差:ΔH=H(__生__成__物__)-H(________)。 b.从反化应学物键角度分析,焓变为反应物的键能和与生成
物的键能和之差:ΔH=E(________)-E(________)=
究
•(3)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 )
•(4)Na转化为Na+时,吸收的能量就是该过程的反应热(
)
•(5)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 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
2HCl(g)在光照和
•(6)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完全反应时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
可逆无关( )
返回目录
第22讲 化学能与热能
返回目录
使用建议
对电化学的考查一般视角较新,往往会与较新的STSE知 识联系在一起考查,如对原电池的考查: 2015年全国卷Ⅰ 考查了微生物电池工作原理、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考查 了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等; 对电解池的考查: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考查了“四室电 渗析法”制备H3PO2的工作原理等。因此复习过程中,一 方面要通过对上述相应基础知识的重组、整合,形成知识 网络;另一方面要选用、组编符合高考试题命制特点的练 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化学一轮精品复习学案: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复习六(必修2)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高考新动向】【考纲全景透析】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和焓变(1) 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焓变(ΔH):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
即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3)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用一定条件下的焓变表示,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1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2)从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的角度分析(3)表示方法①吸热反应:ΔH 为“正”或ΔH>0; ②放热反应:ΔH 为“负”或ΔH<0。
二、燃烧热、中和反应热的测定1、燃烧热(1)概念:燃烧热是指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能量。
(2)单位是kJ/mol ,燃烧热通常可用仪器由实验测得。
(3)特点:物质燃烧时一定放热,则燃烧热一定为kJ/mol 。
2.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比较 比较角度 燃烧热 中和热 相同点能量 变化 放热放热△H △H <0,单位kJ/mol 不同点反应物的量 1mol 燃烧物不限量生成物的量 不限量H 2O 是1mol反应热的含义1mol 燃烧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不同生成1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可能相同,强酸和强碱反应均为57.3kJ/mol【注】燃烧热和中和热使用△H 表示及回答反应热时要写上“—”号。
回答燃烧热、中和热时则不再加 “—”。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为1。
3、中和热的测定(1)中和热的定义:在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水所放出的热量。
(2)中和热的测定 ①装置图如下:②计算公式ΔH=()..---2110418t tkJ mol0025t1——起始温度,t2——终止温度。
③注意事项a.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及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防止热量的散失。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情况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③NO2、NO、O2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②④⑤【答案】A【分析】根据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来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符合特征(1),正确;②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说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转化量的关系,不符合,错误;④NO2是红棕色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2的浓度保持不变,符合特征(2),正确;⑤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该体系的ρ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答案选A。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c(Z)=0.5 mol·L-1B.c(Y2)=0.5 mol·L-1C.c(X2)=0.2 mol·L-1D.c(Y2)=0.6 mol·L-1【答案】B【详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 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平衡量(mol/L) 0 0 0.4若反应逆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 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平衡量(mol/L) 0.2 0.6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c (Y2)<0.6,0<c(Z)<0.4,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B。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原电池化学电源学案人教版.doc
第二节原电池化学电源最新考纲:1.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2.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原电池中物质的变化及能量的转化。
2.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原电池装置的应用,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
知识点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1.概念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金属或石墨)闭合回路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Zn+2H+===Zn2++H2↑(1)电极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②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2)电子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①电子从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正极;②电流从正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入负极;故电子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正好相反。
(3)离子移动方向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如SO2-4),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如Zn2+和H+,溶液中H+在正极上得电子形成氢气在铜片上冒出)。
4.单液原电池(无盐桥)和双液原电池(有盐桥)对比名称单液原电池双液原电池装置相同点正、负极电极反应,总反应式,电极现象不同点还原剂Zn与氧化剂Cu2+直接接触,既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又有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造成能量损耗Zn与氧化剂Cu2+不直接接触,仅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避免了能量损耗,故电流稳定,持续时间长(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形成原电池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置换出的Cu能与Zn形成原电池,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如有两种金属A和B,用导线将A和B连接后,插入到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A溶解,而B上有气体放出,则说明A作负极,B作正极,即可以断定金属活动性:A>B。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化学反应与能量课件新人教版
第17讲 │ 考向互动探究
► 探究考向二 热化学方程式 【知识梳理】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_反__应__热___的关系的化 学方程式。
2.意义: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__完__全____反应时 的能量变化。
如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表示 在 25 ℃、101 kPa 下, __2__m_o_l__H_2_(_g_)_和__1__m_o_l__O_2_(_g_)_完__全__反__应___ 生__成___2__m_o_l_H__2_O_(_l)_时__释__放___5_7_1_.6__k_J_的__热__量__________。
与能量 课标全国28(
变化
解答)
江苏14(解答)
北京28(解答)
2010年 山东10(选择) 天津6(选择) 江苏8(选择) 浙江12(选择) 天津6(选择) 广东31(解答) 福建23(解答)
2011年
海南11(选择) 北京25(解答) 安徽25(解答) 天津7(解答) 广东31(解答)
第六单元 │ 高考纵览
[解析] 从题目的信息分析,上述物质混合后放出大量 的热,使得液体变成泡沫喷出。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两个: 一是碘化钾与过氧化氢的反应,二是过氧化氢的自身分解反 应。书写过氧化氢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注明物质的 状态。
第18讲 │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 盖斯定律
第18讲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 盖斯定律
第17讲 │ 考向互动探究
[互动探究] 要点提示: 吸热为“+”号,放热为“-”号,则 ΔH=+117 kJ·mol-1+(-42 kJ·mol-1)=+75 kJ·mol-1。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编教案第6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人教版)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精编教案:第6章化学反响与能量〔人教版〕复习目标:1、了解反响热的概念,吸热和放热反响。
2、掌握热化学反响方程式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热化学反响方程式。
3、了解中和热和燃烧热。
掌握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实验〕。
4、掌握反响热的简单计算,能灵活运用盖斯定律。
根底知识:一、化学反响的焓变1.定义:化学反响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示,称为焓变〔ΔH〕,单位:kJ/mol 或kJ•mol-1在化学反响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那么放出能量。
总能量的变化取决于上述两个过程能量变化的相对大小。
任何一个化学反响中,反响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注意】〔1〕反响热和键能的关系例如:1molH2和1molCl2反响生成2molHCl的反响热的计算。
1moLH2分子断裂开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1molCl2分子断裂开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而2molHCl分子形成2molH—Cl键放出431kJ·mol-1×2mol=862kJ的能量,所以,该反响H2〔g〕+Cl2〔g〕=2HCl〔g〕的反响热△H=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响物分子断裂时所需要吸收的总能量=862kJ·mol--436 kJ·mol-1-243 kJ·mol—1=183kJ·mol-1由于反响后放出的能量使反响本身的能量降低,故规定△H=反响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2〕反响焓变与反响条件的关系焓是科学家们为了便于计算反响热而定义的一个物理量,它的数值与物质具有的能量有关。
对于一定量的纯洁物质,在一定的状态〔如温度、压强〕下,焓有确定的数值。
在同样的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具有的能量也不同,焓的数值也就不同;同一物质所处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强〕不同,以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焓的数值也不同。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化学学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最新考纲: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的含义。
6.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运用热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确认能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知识点一焓变和反应热1.化学反应的实质与特征2.焓变、反应热(1)焓(H)用于描述物质所具有能量的物理量。
(2)焓变(ΔH)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kJ·mol-1。
(3)反应热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kJ·mo l-1。
(4)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有:ΔH=Q p。
3.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1)从能量高低角度理解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图示(续表)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能量高低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ΔΗ<0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ΔH>0说明①a表示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也可以表示反应的活化能。
②b表示生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也可以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分子所释放的能量。
③图中c表示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计算焓变值求得。
(2)从化学键角度理解(3)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常见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①盐类的水解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③C和H2O(g)、C和CO2的反应④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④物质的缓慢氧化⑤铝热反应⑥大多数化合反应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放热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提示: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复习六【章节知识网络】【章节强化训练】1. 化学反应中常常伴有能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原电池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TNT 爆炸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C 铝热反应是将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甲烷燃烧是将全部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答案:D2. (2010·北京丰台一模)X 、Y 、Z 、W 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且△H =△H 1+△H 2,则X 、Y 可能是( ) ①C 、CO ②S 、SO 2③AlCl 3、Al(OH)3④Na 2CO 3、NaHCO 3 ⑤Fe 、FeCl 2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④⑤C .①③④D .①②③答案:C3. (2010·北京丰台一模)X 、Y 、Z 是三种气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其变化符合下图。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图I 图II 图IIIA .该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X(g) +3Y(g) 2Z(g) △H =―(E 2―E 1)B .若图III 中甲表示压强,乙表示Z 的含量,则其变化符合图III 中曲线C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数值约为533。
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Y 的转化率降低D .图II 中曲线b 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曲线a 是没有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答案:C4. (2010·北京延庆一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 +、Cr 2O 72-、NO 3-、Cl -大量共存的溶液,一定是无色溶液B .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热不一定越大C .因为NH 4Cl 是强电解质,所以在其水溶液中只存在水解平衡,不存在电离平衡D .CH 3COOH 与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c(CH 3COO -) = c(Na +)答案:B5. (2010·北京西城一模) 反应222C O CO +=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 g C(s)与一定量2O (g)反应生成14 g CO(g)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B .2 mol C(s)与足量2O (g)反应生成2CO (g),放出的热量大于221 kJC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2()()2()C s O g CO g += 221H kJ ∆=- D .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CO 分子中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2O 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 答案:B[6. 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确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2 A (g )+ B(g) 2 C (g );△H <0B.2 A (g )+ B(g)2 C (g ); △H >0C.2A + B2 C;△H<0D.2C2 A +B ;△H<0答案:A7.已知在25、101Kpa下,1g 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
则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C8H18(l)+25O2(g)=16CO2(g)+18H2O(g);△H=-96.80KJ/molB.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H=-11035.20KJ/molC. 2C8H18(g)+25O2(g)=16CO2(g)+18H2O(l);△H=+11035.20KJ/molD. 2C8H18(l)+25O2(g)=16CO2(g)+18H2O(g);△H=-96.80KJ/mol答案:B8.使18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已知:C(s)+1/2O2(g)=CO(g) △H=-Q1kJ/mol,CO(g)+1/2O2(g)=CO2(g) △H=-Q2kJ/mol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A.1/2Q2 kJ B.1/3Q2 kJ C.1/3(Q1+Q2)kJ D.1/3Q1 Kj 答案:A9.现有CO,H2,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6.6升(标况),经完全燃烧后放出的总热量为867.9KJ,并生成18克H2O(L),已知2H2(g)+O2(g)=2H2O(L);△H=-571.6KJ/mol ,CO(g)+1/2O2=CO2(g); △H=-282.8KJ/mol,则燃烧前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最接近于()A 80%B 60%C 40%D 20%答案:C10.肼(N2H4)是火箭发动机的一种燃料,反应时N2O4为氧化剂,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
已知:N2(g) + 2O2(g)=N2O4(g);△H=+ 8.7kJ/molN2H4(g) + O2(g)=N2(g) + 2H2O(g);△H=–534 kJ/mol下列表示肼和N2O4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N2H4(g) + N2O4(g) =3N2(g) + 4H2O(g);△H=–1076.7 kJ/molB. N2H4(g) + 1/2N2O4 (g) =3/2N2(g) + 2H2O(g);△H=–1076.7 kJ/molC. 2N2H4(g) + N2O4(g) =3N2(g) + 4H2O(g);△H=–542.7 kJ/molD. 2N2H4(g) + N2O4(g) =3N2(g) + 4H2O(g);△H=–1059.3 kJ/mol答案:A1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101 KPa) S(s) +O2 (g)=SO2 (g); △H=-297.23KJ/mol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S的燃烧热为297.23KJ/molB S(g) +O2 (g)=SO2 (g) 放出的热量大于297.23KJC S(g) +O2 (g)=SO2 (g) 放出的热量小于297.23KJD 形成1mol SO2化学键所释放总能量大于断裂1molS(s)和1molO2 (g)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答案:C12.已知某温度下的热化学方程式:2SO 2(气)+O2(气)2SO3;△H= -197KJ/mol,在同温同压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平衡时放出热量Q1KJ;向另一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5molSO2,0.75molO2和0.5molSO3,达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Q1=Q2=197 B.Q1=Q2<197 C.Q1<Q2<197 D.Q2<Q1<197答案:D13.已知:Fe2O2(s)+32C(s)=32CO2(g)+2Fe(s) △H=234.1kJ·mol-1C(s)+O2(g)=CO2(g) △H=-393.5kJ·mol-1则2Fe(s)+32O2(g)=Fe2O3(s)的△H是A.-824.4kJ·mol-B.-627.6kJ·mol-1C.-744.7kJ·mol-1 D.-169.4kJ·mol-1答案:A14.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数据,下列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利用情况,其中正确的是A.利用焓变的数据或熵变的数据一定都能单独判断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B.利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的可能性C.利用反应热数据的大小判断不同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大小D.利用溶液的pH与7的大小关系,来判断任何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答案:B15.下列表述中,合理的是A. 把SO2通入品红试液,可验证SO2水溶液的酸性B. 构成如图所示装置时,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D. 已知:4NH3 (g) + 3O2 (g) === 2N2 (g) + 6H2O (l) ΔH1N2 (g) + O2 (g) === 2NO (g) ΔH2则4NH3 (g) +5O2 (g) === 4NO (g) + 6H2O (l) ΔH3==ΔH1+2ΔH2答案:D16.应A 2+B22AB,在温度或压强改变时,AB%的变化如图所示。
a为500℃、b为300℃时的情况;c为300℃时,从t3时刻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放热C.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D.AB为液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反应吸热答案:B17.下列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白磷蒸气和白磷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C(石墨)→C(金刚石);ΔH=+1.19 kJ· mol-1,所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101kPa,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该物质的燃烧热D.在101 kPa下,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 mol-1答案:C18.利用右图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①量取50mL 0.25 mol/L硫酸倒入小烧杯中,测量温度;②量取50mL 0.55mol/L NaOH溶液,测量温度;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混合均匀后测量混合液温度。
请回答:(1)NaOH溶液稍过量的原因。
(2)加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填字母)。
A.沿玻璃棒缓慢加入B.一次迅速加入C.分三次加入(3)使硫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
(4)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1,请根据实验数据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5)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57.3 kJ,原因是。
答案:(1)确保硫酸被完全中和(1分)(2)B (1分)(3)用环形玻璃棒轻轻搅动(2分)(4)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ΔH=-113.6kJ·mol-1(2分)(5)大于(2分)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2分)19.二甲醚(CH3OCH3)和甲醇(CH3OH)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
以CH4和H2O为原料制备二甲醚和甲醇的工业流程如下:请填空:(1)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室1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 △H>0。
将1.0molCH4和2.0molH2O通人反应室1(假设容积为100L),10min末有0.1molCO生成,则10min内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