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治燥剂

合集下载

第十四章 治燥剂习题

第十四章  治燥剂习题

第十四章治燥剂习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由1个以肯定或否定形式表述的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这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最佳的或最恰当的,其他4个均为干扰答案)1. 外感凉燥,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稀痰,鼻塞,咽干,苔白,脉弦宜选用()A 清燥救肺汤B 杏苏散C 养阴清肺汤D 玉液汤E 增液汤2.杏苏散的功用是()A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B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C 清养肺胃,降逆下气D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E 轻宣凉燥,理肺化痰3.下列哪一项不是桑杏汤的辩证要点()A 身热不甚B 咽干鼻燥C 干咳无痰D 气逆而喘E 舌红4.功用为清宣温燥,润肺止咳的方剂为()A杏苏散 B清燥救肺汤 C麦门冬汤 D 桑杏汤 E 桑菊饮5.清燥救肺汤的君药是()A石膏 B麦冬 C桑叶D 麻仁 E杏仁6.症见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治宜用()A 桑杏汤B 清燥救肺汤C 杏苏散D 桑菊饮E 麦门冬汤7.清燥救肺汤中未用到的治法是()A 宣B 降C 温 D清 E 润8.下列药物不属于清燥救肺汤组成的是()A 薄荷、桔梗B 桑叶、石膏C 阿胶、麦冬、枇杷叶 D 人参、甘草E 杏仁、胡麻仁9.清燥救肺汤与桑杏汤方中共有的药物是()A 杏仁、枇杷叶B 沙参、麦冬C 桔梗、枳壳 D 杏仁、桑叶E 杏仁、桔梗10.外感温燥,肺津受灼之轻证,治宜选用()A 桑杏汤B 清燥救肺汤C 麦门冬汤 D 桑菊饮 E 杏苏散11.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治宜选用()A 百合固金汤B 麦门冬汤C 养阴清肺汤 D清燥救肺汤E 杏苏散12.增液汤的药物组成是()A 人参、麦冬、熟地B 沙参、玄参、麦冬 C 玄参、麦冬、生地D 人参、天冬、生地E 沙参、天冬、熟地13.具有“增水行舟”作用的代表方剂是()A 增液汤 B大补阴丸 C 麻子仁丸 D大承气汤 E 麦门冬汤14.麦门冬汤中,用量比为7:1的两味药物是()A麦冬与半夏 B人参与大枣 C麦冬与人参 D 半夏与人参 E大枣与甘草15.麦门冬汤的功效是()A养阴益胃 B养阴清肺 C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D滋养肺肾E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16.临床应用以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为辩证要点的方剂是()A 麦门冬汤B 益胃汤 C玉液汤D 增液汤E 清胃散17.治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的胃阴损伤证,宜首选()A 麦门冬汤B 增液汤C 增液承气汤 D 益胃汤 E 左金丸18. 养阴清肺汤的功效是()A滋养肺胃,降逆下气 B清燥润肺 C益气滋阴,固肾止渴D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E增液润燥19.养阴清肺汤的君药是()A麦冬 B玄参 C贝母 D 白芍 E 生地20.养阴清肺汤中佐以少量薄荷的意义是()A疏肝解郁 B辛凉散邪,清热利咽C清利头目 D 清热透疹 E 芳香辟秽21.主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痰血证的方剂是()A大补阴丸 B百合固金汤 C炙甘草汤 D六味地黄丸 E一贯煎(四)X型题(每题均由1个题干和5个备选答案组成。

14.治燥剂

14.治燥剂

3、两者皆有:白芍
配伍特点:清润相得,清不忘散。 五、应用: 1、本方用于白喉初期之证,用于发病一、二 日,服药后假膜便消失。
2、玄参、生地用量宜大30克。
3、原方加黄芩、连翘称“抗白喉合剂”。
4、现代医学:扁桃体炎、咽喉炎、鼻咽癌,
属阴虚而热毒炽盛者。
5、吹药方:青果炭6克、黄柏3克、川 贝母3克、冰片1、5克、儿茶3克、 薄荷3克、夙凰衣1、5克,各研细末, 再入乳钵内和匀,加冰片研细,瓶 装备用。
C、口干便结心烦
D、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或细
数。加药:阿胶、山药、沙参。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返回
在咽喉表层细胞繁殖形成假膜
白喉杆菌
易阻塞咽喉
细菌产生外毒素 心 肾 神经 血液 心衰
窒息死亡
急性肾衰 神经麻痹
一、白喉病因病机: 外感燥气疫毒 热毒薰蒸于上
病因
肺肾阴虚 二、主治:
炼津灼液
2、开胃行津,顺其胃府,开通胃气,促进
津液输布,开胃行津。
3、补而不滞,监制麦冬滋腻之性。
配伍特点:主从有序,润降得宜, 补而不滞, 滋而不腻。 五、应用: 1、辨证要点:咳唾涎沫,气喘短气,舌红 少苔,脉虚数。
2、加减:胃阴不足加沙参、玉竹;肺胃
(矽肺)津亏加沙参、玄参;喘甚加枇
杷叶。
3 、现代用于:胃病,胃溃疡,萎缩性胃炎。 A、疼痛喜按,胃脘灼热; B、轻微反酸吞酸;

29.琼玉膏的临床表现有干咳少痰, 咽燥咯血,肌肉消瘦,气短乏力, 舌红少苔,脉细数。

30.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 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为养阴清 肺汤的证治要点。


五.论述题 31.琼玉膏中重用生地黄滋阴壮水,为君药; 白蜜补中润肺,为臣药;两者合用有金水相 生之义,可以滋肾阴而润肺燥。《难经》说: “虚者补其母”,故佐以人参、茯苓益气健 脾,培土生金。且茯苓味淡气薄,能化痰涎, 用于大量甘寒滋润药中,可使滋而不腻,补 而不滞。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四章,治燥剂

大学中医方剂学课件    第十四章,治燥剂
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 脉虚大而数。
3,加减法: 痰多,加——川贝,瓜蒌。 热甚,加——羚羊角,水牛角。
第二节,滋阴润燥
增液汤(2) [组成] 玄参,麦冬,细生地 [功用] 增液润燥 [主治] 阴明温病,津亏便秘证。
[方解] 君:玄参——养阴生津,壮水制火 臣:生地——清热养阴,壮水生津 麦冬——滋养肺胃阴津以润肠燥
病名 温燥证
凉燥证
治法 凉法
温法
方名 同
桑杏汤
桑菊饮
宣肺化痰,解表,治外邪袭肺, 气失宣降之咳嗽证
异 功效 生津润肺 病理 燥伤肺津 主证 咳嗽 津伤 病名 温燥证
化痰清肺 温伤肺络 咳嗽热重 风温证
清燥救肺汤(1)
[组成] 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 真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
[功用] 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 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组成] 大生地,玄参,麦冬,白芍,

牡丹皮,贝母,薄荷,生甘草
[功用] 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 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方解]
君:大生地——滋阴壮水,清热凉血
臣:玄参——养阴降火,解毒利咽

麦冬——养阴清肺
佐:白芍——养血敛阴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2,滋阴润燥:具有养阴生津,增液润燥的作用, 适用于脏腑津伤液耗之内燥证。内燥证又分为上 燥,中燥,下燥。
上燥——肺燥阴伤证。 中燥——胃燥阴伤证。 下燥——肾亏水虚证。 内燥证治宜甘寒滋润为要。
三,使用注意: 1,先辨明内外。 2,温燥证多配伍泻火,养阴,生津,益气

十三章治风剂 十四章治燥剂18课件

十三章治风剂 十四章治燥剂18课件
15
2.2 玉液汤 ۞
16
2.3 麦门冬汤 ★
17
1
1.疏散外风剂 1.1 川芎茶调散 ★
2
1.2 大秦艽汤 ☺
3
1.3 小活络丹☺
4
1.4 牵正散 ۞
5
1.5 消风散 ۞
6
2.平息内风剂 2.1 羚角钩藤汤 ★
7
2.2 天麻钩藤饮 ۞
8
2.3 镇肝息风汤 ★
9
2.4 大定风珠 ★
10
第十四章 治燥剂
适用外燥和内燥证。 外燥分为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凉燥为感受燥邪,肺气不宣,
第十三章 治风剂
适用外风和内风证。疏散外风剂比解表剂治疗层次 深,到肌肉、筋骨、关节。解表剂层次在皮毛。
内风包括三类:热极动风,肝阳化风,阴虚风动
疏散外风剂:
1.川芎茶调散 2.大秦艽汤 3.小活络丹
4.牵正散
5.消风散
平息内风剂:
1.羚角钩藤汤 2.天麻钩藤饮 3.镇肝息风汤 4.大定风珠
津液不步所致。 内燥是脏腑津亏液耗所致。 治法上,外燥宜轻宣,内燥宜滋润 轻宣润燥剂:1.杏苏散 2.桑杏汤 3.清燥救肺汤 滋阴润燥剂:1.增液汤 2.玉液汤 3.麦门冬汤
11
1.轻宣润燥剂 1.1杏苏散 ۞
12
1.2 桑杏汤 ☺
13
1.3 清燥救肺汤 ۞
14பைடு நூலகம்
2.滋阴润燥剂 2.1 增液汤 ☺

14治燥剂

14治燥剂
第十四章
治 燥 剂

一、定义

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 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 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 燥证的方剂。 燥证的方剂。
二、适应证、分类 适应证、
凉燥 风寒燥邪(小寒) 风寒燥邪(小寒) 燥邪( 燥邪(燥 燥 燥 ) ) ) 鞅 津凝
外燥 燥 证
燥( 燥( 燥 津
阴伤甚者:加北沙参、 (1)阴伤甚者:加北沙参、玉竹以养阴液 (2)胃阴不足,胃中隐痛者:加白芍、阿胶 胃阴不足,胃中隐痛者:加白芍、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重楼玉钥》 喉间起白如腐,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 《重楼玉钥》:“喉间起白如腐,初起者发热或不发热, 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 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鼻通者轻,鼻塞者重,音声清亮, 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大生地二钱麦冬 气息调匀易治,若音哑气急,即属不治。 八分, 一钱二分 生甘草五分 玄参钱半 贝母八分,去心 丹皮八分 薄荷 五分 炒白芍八分
2、现代应用
可用治流行性感冒, 可用治流行性感冒,急、慢性支气管炎、肺 慢性支气管炎、 气肿等属外感凉燥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气肿等属外感凉燥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者。
3、加减
(1)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 无汗,脉弦甚或紧: (2)汗后咳不止:去苏叶,加苏梗以降肺气 汗后咳不止:去苏叶, (3)痰不多:去半夏、茯苓 痰不多:去半夏、 头痛较甚者:可加防风、 (4)头痛较甚者:可加防风、川芎 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 (5)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
第 二 节 滋阴润燥
滋阴润燥剂组方规律
以甘寒滋润,养阴增液药物(玄参、 以甘寒滋润,养阴增液药物(玄参、生地 麦冬等)为主,适当配伍: 黄、麦冬等)为主,适当配伍: ①降逆下气药,如半夏等 降逆下气药, 益中气生津药,如人参、甘草、 ②益中气生津药,如人参、甘草、大枣等 ③润肺止咳药,如百合、贝母等 润肺止咳药,如百合、 养血活血药,如当归、 ④养血活血药,如当归、白芍等

第十四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温病条辨》[组成]苏叶(9g)半夏(9g)茯苓(9g)前胡(9g)苦桔梗(6g)枳壳(6g)甘草(3g)大枣(3枚)杏仁(9g)橘皮(6g)(原书未著用量)[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痰湿内阻所致。

凉燥伤及皮毛,故恶寒无汗、头微痛。

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

凉燥伤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则咳嗽痰稀;凉燥束肺,肺系不利而致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凉燥兼痰湿佐证。

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旨,治当轻宣凉燥为主,辅以理肺化痰。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

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协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共为臣药。

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是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发表宣化,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本方虽为治疗外感凉燥而设,但因凉燥乃秋令“小寒”为患,与外感风寒是同一属性的病邪,故临床也常用本方治疗外感风寒咳嗽。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热甚者,加黄芩以清解肺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失宣降,痰湿内阻者。

《方剂学》PPT课件:14-治燥剂

《方剂学》PPT课件:14-治燥剂

清宣燥热 润肺止咳
主治温燥 伤肺
清燥救肺汤:清宣燥热、 养阴润肺力强,并补肺气, 主治燥热甚而气阴两伤之 重证。
桑杏汤:清宣燥热、养阴 润肺之力较弱,主治温燥 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
[主治证病机]
麦门冬汤
不能输津养肺
肺阴亏虚 胃 肺失润降
阴 阴虚内热,虚火灼肺
亏 肺失宣降,津液失布

虚火灼津,炼为涎沫 涎沫阻肺,肺气上逆
咳嗽气喘 虚热肺痿
咳浊唾涎沫 肺胃阴虚
气火上逆
阴虚内热── 口干咽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虚数
[方药配伍]
君:麦门冬 ──滋养肺胃之阴,并清肺胃虚热

(重用七升)

臣:人参──益气生津 益气养 以输津养肺

粳米 大枣 甘草
益气养胃
胃生津 “培土生金” 半夏之燥性被制 化痰降逆之用存
降逆气 麦冬配半夏
C.燥易伤肺,肺失宣降,常配宣肺止咳药(杏仁、桔梗、
前胡、枇杷叶等) 。 治温燥证常配养阴生津药(麦冬
D .燥性干涩,易伤津
沙参、阿胶等) 。

治温燥证不宜过用辛温燥烈。
(二)滋阴润燥 内燥证-----滋阴润燥。以甘寒滋润药为主组方。
上燥证宜养阴润肺, 中燥证宜滋阴养胃, 下燥证宜滋肾润燥。
4.使用注意事项: (1) 辨清外燥与内燥,外燥治以轻宣,内燥则宜滋润。 (2) 燥邪最易化燥伤津,辛香苦燥之品宜慎用。
(3) 脾虚Leabharlann 湿者宜慎用。二、方 剂杏苏散
[主治证病机]
卫表不宣━━恶寒无汗,头微痛,苔白
外感凉燥 肺失宣降 咳嗽痰稀
袭于肺卫 津聚为痰 鼻塞
寒兼饮---脉弦
津液敛肃━━咽干

第十四章 治燥剂 习题

第十四章 治燥剂 习题

第十四章治燥剂习题一、填空题1.燥证有_______ 和_______ 之分。

前者是_______ 所致,后者是_______ 所致。

2.治燥剂分为_______ 和_______ 两类。

3.杏苏散主治_______ 证,桑杏汤主治_______ 证。

4.清燥救肺汤具有_______ ,_______ 功用。

主治_______ ,_______ 证。

5.治疗虚热肺痿的常用方是_______ 。

6.增水行舟法的代表方剂是_______ 。

7.麦门冬汤的药物组成是麦冬、粳米、大枣、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8.百合固金汤具有_______ ,_______ 功用。

二、选择题(一)A1型题1.清燥救肺汤之君药是()A.桑叶B.桑叶、麦冬C.枇杷叶D.石膏E.杏仁、桑叶2.症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

治当首选()A.麦门冬汤B.玉液汤C.杏苏散D.清燥救肺汤E.养阴清肺汤3.症见咳逆上气,或咳吐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治当首选()A.杏苏散B.增液汤C.养阴清肺汤D.麦门冬汤E.六味地黄汤4.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口渴鼻燥,胸膈满闷,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治当首选()A.杏苏散B.清燥救肺汤C.麦门冬汤D.养阴清肺汤E.百合固金汤5.依据“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理论而组方的是()A.桑杏汤B.百合固金汤C.杏苏散D.桑菊饮E.清燥救肺汤6.杏苏散的功用是()A.宣利肺气,疏风止咳B.宣肺解表,祛痰止咳C.发散风寒,降气化痰D.轻宣凉燥,理肺化痰E.发汗解表,宣肺平喘7.清燥救肺汤证的病机是()A.温燥伤肺,气阴两伤B.温燥外袭,肺津受灼C.凉燥外袭,肺失宣降D.肺肾阴虚,虚火上炎E.胃阴不足,虚火灼肺8.清燥救肺汤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石膏B.麦冬C.人参D.阿胶E.桑叶9.麦门冬汤、炙甘草汤、旋覆代赭汤三方含有的相同药物是()A.麦冬、大枣、人参B.大枣、人参、甘草C.人参、甘草、半夏D.半夏、甘草、桂枝E.甘草、桂枝、生姜10.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方中宜首选()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桑菊饮E.杏苏散11.增液汤的药物组成是()A.人参、麦冬、生地B.玄参、麦冬、生地C.人参、天冬、生地D.沙参、麦冬、生地E.人参、麦冬、熟地12.下列药物不属于清燥救肺汤组成的()A.桑叶、石膏B.杏仁、胡麻仁C.人参、甘草D.薄荷、桔梗E.阿胶、麦冬、枇杷叶13.具有增液润燥功用的方剂是()A.黄龙汤B.疏凿饮子D.五仁丸E.增液汤14.症见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稀痰,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治燥剂

治燥剂

1.治疗温燥伤肺轻证常用方。身热不甚,干 .治疗温燥伤肺轻证常用方。身热不甚, 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要点。 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要点。 2. 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
病案】 【病案】 安某, 安某,女,2岁,汉族。患儿于 岁 汉族。患儿于1991年11月初因高热 年 月初因高热 咳喘,烦躁不安在某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 咳喘,烦躁不安在某院诊为“支气管肺炎”住院治疗,经 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近一月,出院后仍有咳嗽, 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近一月,出院后仍有咳嗽,时 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 轻时重,声音嘶哑,干咳无痰,精神萎靡,纳呆便干。先 后服交沙霉素和头孢氨苄诸药不效,两月以来,症状渐重, 后服交沙霉素和头孢氨苄诸药不效,两月以来,症状渐重, 乃来求治。时诊,患儿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 乃来求治。时诊,患儿干咳频作,溲黄便结,唇咽干红, 舌红苔薄黄燥,脉数,指纹青紫。处方:桑杏汤加减, 舌红苔薄黄燥,脉数,指纹青紫。处方:桑杏汤加减,桑 叶3克、杏仁 克、沙参 克、象贝 克、香豉 克、栀子皮 克 杏仁5克 沙参6克 象贝3克 香豉3克 3克、梨皮 克,三剂咳嗽减轻,继进五剂,诸症尽除。 克 梨皮5克 三剂咳嗽减轻,继进五剂,诸症尽除。
【功用】 清燥润肺 ,益气养阴 功用】
【配伍特点】清润不碍宣透;清宣兼以 配伍特点】清润不碍宣透;
降气,宣、清、润、降四法并用,邪 降气, 降四法并用, 正兼顾,标本同施;治肺同时, 正兼顾,标本同施;治肺同时,兼以 和中, 和中,体现培土生金之法 。
运用: 运用:
1.治温燥伤肺重证的代表方。以头痛身热, 治温燥伤肺重证的代表方。以头痛身热, 治温燥伤肺重证的代表方 气逆而喘,干咳无痰,咽燥口渴, 气逆而喘,干咳无痰,咽燥口渴,舌干 无苔, 无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 2.若痰多,加川贝、瓜蒌;热甚者,加羚 若痰多,加川贝、瓜蒌;热甚者, 若痰多 羊角、水牛角。 羊角、水牛角。

治 燥 剂

治  燥  剂
症见恶寒,头痛,咳嗽鼻塞,咽干口燥
温燥:初秋之燥热,或久晴无雨,燥伤肺津
症见头痛发热,干咳无痰,或气逆喘急, 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轻宣外燥剂 配伍用药:
凉燥:常以苦辛温润药为主(杏仁,
苏子,苏叶等配以宣肺止咳药如杏仁、前胡 等;配伍理气化痰药陈皮、半夏等组方;代 表方如杏苏散。
苏子
杏仁
温燥:常以桑叶、杏仁、沙 参等辛凉甘润药物为主,配 伍止咳化痰之贝母、枇杷叶 、前胡,生津止渴药天花粉 、芦根、玉竹,清热泻火药 知母、石膏、黄芩等组方。
桑杏汤
(《温病条辨》)
桑杏汤
组成: 桑叶 杏仁 沙参 象贝 香豉
栀皮 梨皮
①《神农本草经逢原》:"贝母,川者味甘最佳:西者味薄 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一种大而苦者仅能解毒。并去 心用。 凡肺经药皆当去心,不独贝母也。 “ ②《百草镜》:"浙贝出象山,俗呼象贝母。皮糙微苦,独 颗无瓣,顶圆心斜。入药选圆白而小者佳。治 燥 剂主讲:来自X XXXX大学XX医院

定义

适应证
分类 使用注意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燥证
外燥:外感燥邪(秋月燥胜)所致 分温燥(夏火之余气) 凉燥(近冬之寒气) 内燥:脏腑津亏液耗所致 分上燥(肺) 中燥(脾胃) 下燥(肾、大肠)
杏苏散
配伍分析 君:苏叶——温散凉燥以解表 杏仁——宣降肺气,润燥化痰 臣:桔梗、枳壳—宣降肺气,祛痰止咳 前胡——疏风降气,化痰止咳 佐:半夏、橘皮、茯苓——理气化痰 佐使:草、姜、枣——和诸药,调营卫
杏苏散
临证使用
证治要点:本方为治疗外感凉燥证的代 表方,临床以 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难 咳,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07-16治燥

07-16治燥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 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1.选中模版中的图片(有些图片与其他对 而不是组合)。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改图片”,选
3. 在“替换为”下拉列表中选择替换字体。 4. 点击“替换”按钮,完成。
杏苏散
《温病条辨》
杏苏散
类方比较 桑杏汤
清燥救肺汤
配伍 以清润之杏仁、桑叶, 以清润之桑叶、杏
配伍润肺止咳化痰之 仁配清热生津之石
沙参、浙贝、梨皮等, 膏、麦冬及清热润
用量较轻
燥之麻仁、阿胶及

益气之人参,用量 相对重
主治 温邪外袭,邪轻而肺 温邪袭肺,肺之气
津微伤之轻证
阴两伤之重证
功用 重在轻宣凉润,而
养阴润肺力相对弱
• “外寒内饮”而较轻,药力也较之为弱, 故吴鞠通有谓:“按杏苏散,
• 减小青龙一等”,即是此意。
桑杏汤
《温病条辨》
桑杏汤
主治 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
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 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 而右脉大。
桑杏汤
功用(治法)
清宣温燥,润肺化痰
方解
桑杏汤

桑叶:清宣燥热 杏仁:宣利肺气
玄参:滋阴壮水清虚火,兼利咽喉
当归:治咳逆上气,养血润燥
佐 白芍:养血和血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桔梗:宣肺利咽,化痰散结,载药上行
使
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
百合固金汤
配伍特点
➢ 滋肾保肺,金水并调,以润肺 止咳为主 ;
➢ 滋养中兼以凉血止血,宣肺化痰, 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百合固金汤 运

方剂学第十四章1

方剂学第十四章1

肺失宣降: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阴虚之象:脉数无力或细数。
【病机】内有蕴热,复感疫毒。
【治法】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养阴清肺汤
【方解】 君:生地—清热养(肾)阴。 臣:玄参—养(肾)阴,泻火解毒利咽。
麦冬—养(肺胃)阴生津,清热。 白芍—敛阴柔肝。 佐:丹皮—清热凉血消肿。 贝母—清热润肺,化痰散结。 薄荷—散热利咽。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养阴清肺汤
【临床应用】 辨证要点:喉间起白膜或白色斑点如腐,
咽喉肿痛,鼻干唇燥,脉数。
养阴清肺汤记忆
养阴清肺不可少, 增液单少河边草
治燥剂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 生地黄
熟地黄 当归身
芍药 甘草 贝母 麦冬 桔梗
玄参
【主治】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
肺失清肃:咳嗽气喘;
灼伤肺络:痰中带血;
熏灼咽喉:咽喉燥痛;
虚火内扰:手足心热,骨蒸盗汗,舌红少苔,脉 细数。
【病机】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
【治法】 滋补肺肾(主),清降虚火(次)。
百合固金汤
【方解】 君:百合、麦冬—滋养肺肾,清虚火而止咳。 臣:生熟地—滋补肺肾之阴助君药之用。
玄参—清热养阴,利咽解毒。 佐:白芍、当归—滋阴养血,柔肝保肺。且当归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治燥剂
一、概念: 组成: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 作用: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 治证:燥证。 * 燥邪致病的特点: 1、干涩伤津 2、燥易伤肺
治燥剂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因初秋感受燥热邪气而致。 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 口渴鼻燥、舌边尖 红,苔薄白而干;

第14章 治燥剂

第14章 治燥剂

当归、白芍——养血润燥
贝母、桔梗、生甘草——润肺清热,化痰止咳
百合固金汤
1.辨证要点:
本方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致咳嗽痰 血的常用方剂。以咳嗽,咽喉燥痛,舌红 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方中所用药物多甘寒滋润,故对脾虚 便溏,饮食减少者应慎用或忌用。
养阴清 肺汤
重在滋阴清热而解毒利咽,兼以清散祛邪。主治 肺肾阴虚,内有蕴热,复感疫毒,热毒熏蒸咽喉 之白喉证。临证以喉间起白膜斑点,不易擦去, 咽喉肿痛,鼻干唇燥 ,舌红脉数等见证为特征。 均有滋阴补肾润肺,清降虚火之功效。用治肺肾 阴虚,虚火上扰之证。 滋肾阴,降虚火之力较强,并能化痰止咳,体现 “金水相生”法。多用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灼伤肺络之咳嗽痰血证。临证以咳嗽,痰中带血, 咽喉燥痛,眩晕,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见 证为特征。
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百合固金汤--病机与证候分析
咳嗽气喘
痰中带血
肺肾阴亏 虚火上炎
咽喉燥痛
头晕目眩
午后潮热 舌红少苔 脉 细 数
治法:滋养肺肾,止咳化痰。
方解:
百合——甘苦微寒,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生地、熟地——既滋阴养血,又清热凉血
麦冬——甘寒,协百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玄参——咸寒,助二地滋阴壮水,以清虚火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养阴清肺汤--方解
生地—重用以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玄参—滋阴降火,解毒利咽 麦冬—养阴清肺 丹皮—清热凉血,散瘀消肿 白芍—敛阴和营泄热 贝母—润肺化痰,清热散结 薄荷—辛凉散邪,清热利咽 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 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 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 力或细数。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白喉的常用方剂。以喉 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肿痛,鼻干唇 燥,脉数为辨证要点。 2.使用注意 用于治疗白喉时剂量应加大; 对湿盛痰多或感冒初起咳嗽,不宜应用;脾 虚便溏者慎用。

第 十 四 章治燥剂

第  十  四  章治燥剂

第十四章:治燥剂1)轻宣外燥剂杏苏散:趣味记忆:(夏苓杏苏,枳枣姜草橘桔前)寓意:(夏苓姓苏,只找姜草菊借钱)组成:半夏,茯苓,杏仁,苏叶,枳壳,大枣,生姜,甘草,橘皮,苦桔梗,前胡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桑杏汤:趣味记忆:(沙子梨母香桑仁)寓意:(傻子离母想伤人)组成:沙参,栀子皮,梨皮,象贝母,香豆豉,桑叶,杏仁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清燥救肺汤:趣味记忆:(石叶人胡麻仁,麦杷胶,草杏仁)寓意:(失业人胡骂人,卖芭蕉,炒杏仁)组成:石膏,桑叶,人参,胡麻仁,麦冬,枇杷叶,阿胶,甘草,杏仁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2)滋阴润燥剂百合固金汤:趣味记忆:(地地麦草药,百元桔归母)寓意:(弟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组成: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甘草,白芍药,百合,玄参,桔梗,当归,贝母功用:滋养肺肾,止咳化痰主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咳嗽气喘,痰中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午后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增液汤:组成:玄参,麦冬,生地黄功用:曾液润燥主治: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增液承气汤:组成:玄参,麦冬,生地黄,大黄,芒硝功用:滋阴增液,泄热通便主治:热结阴亏证麦门冬汤:组成: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功用: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主治:①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②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数)益胃汤:组成:沙参,麦冬,生地黄,冰糖,玉竹功用:养阴益胃主治:胃阴损伤证(胃脘灼热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大便干结,或干呕、呃逆,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养阴清肺汤:组成:生地黄,麦冬,生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

第十四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治燥剂一、含义凡以轻扬宣散药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润内燥的作用,用于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润之”是其理论依据。

二、适应范围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

外燥系感受秋季燥邪所致。

初秋夏季暑热未尽,燥与热合而伤人,症见发热口渴,咽痛鼻干,干咳无痰,舌红脉数,此为温燥;深秋有近冬之寒邪,燥与寒合而伤人,症见恶寒头痛,鼻塞嗌干,咳嗽痰稀,苔白脉浮,此为凉燥。

故外燥有温燥与凉燥之分。

内燥多因嗜食辛辣,或攻伐太过,吐利亡津,或房劳太过等因素,导致体内阴液耗伤,脏腑失其濡润所致。

因其病变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各异。

从发病部位上,内燥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分。

从病变脏腑来说,有肺、胃、肾、大肠之分。

一般上燥在肺,以干咳气逆为主;中燥在胃,以呕逆食不下为主;下燥在肾与大肠,以消渴大便燥结为主。

三、分类燥证的治疗虽总以“燥者濡之”为主,但由于燥证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又有温燥、凉燥之别,内燥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异,所以具体治法又有所区别,大体外燥宜轻宣,内燥宜滋润;温燥宜清宣,凉燥宜温宣。

因此本类方剂按治法相应分为轻宣外燥和滋阴润燥两类。

四、组方大法燥者润之是治疗燥证的总原则,无论外燥或内燥,治疗均以濡润之品为主组成。

温燥之证,多因秋阳以曝,燥热伤肺,治宜清宣燥热,佐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之品,使温燥得以宣散凉润;凉燥之证,多发于晚秋气候偏凉之时,治宜辛温宣散祛邪,佐以理气化痰和宣肺止咳药。

对于内燥,常用甘寒和咸寒滋润之品为主,但应分辨燥邪偏盛的部位,上燥在肺,治宜滋阴润肺药为主,中燥在胃,治以生津养胃药为主,下燥在肾,以补肾养阴药为主。

五、使用注意使用本类方剂时,首先宜辨明病证,分清燥证的内、外、温、凉及上、中、下证型,然后根据病证准确立法处方。

同时人体内外,脏腑之间是相互联系,病理上每多相互影响,以致内外相兼,上下互见,治法亦相互配合使用,但用时要分清主次。

治燥剂因以甘寒滋腻为主组成,易于助湿碍气,妨碍脾胃运化,故对素体多湿者,脾虚便溏者,气滞痰盛者均应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治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杏苏散《温病条辨》[组成]苏叶(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大枣(3枚) 杏仁(9g) 橘皮(6g) (原书未著用量)[用法]水煎温服。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方解]本方证为凉燥外袭,肺失宣降,痰湿内阻所致。

凉燥伤及皮毛,故恶寒无汗、头微痛。

所谓头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

凉燥伤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则咳嗽痰稀;凉燥束肺,肺系不利而致鼻塞咽干;苔白脉弦为凉燥兼痰湿佐证。

遵《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之旨,治当轻宣凉燥为主,辅以理肺化痰。

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发表散邪,宣发肺气,使凉燥之邪从外而散;杏仁苦温而润,降利肺气,润燥止咳,二者共为君药。

前胡疏风散邪,降气化痰,既协苏叶轻宣达表,又助杏仁降气化痰;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苏叶理肺化痰,共为臣药。

半夏、橘皮燥湿化痰,理气行滞;茯苓渗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利解表,滋脾行津以润干燥,是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宣肺利咽,功兼佐使。

本方乃苦温甘辛之法,发表宣化,表里同治之方,外可轻宣发表而解凉燥,内可理肺化痰而止咳嗽,表解痰消,肺气调和,诸症自除。

本方虽为治疗外感凉燥而设,但因凉燥乃秋令“小寒”为患,与外感风寒是同一属性的病邪,故临床也常用本方治疗外感风寒咳嗽。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轻宣凉燥的代表方,亦是治疗风寒咳嗽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恶寒无汗,咳嗽痰稀,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无汗,脉弦甚或紧,加羌活以解表发汗;汗后咳不止,去苏叶、羌活,加苏梗以降肺气;兼泄泻腹满者,加苍术、厚朴以化湿除满;头痛兼眉棱骨痛者,加白芷以祛风止痛;热甚者,加黄芩以清解肺热。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证属外感凉燥(或外感风寒轻证),肺失宣降,痰湿内阻者。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温病条辨》卷1:“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

”2.方论选录吴瑭《温病条辨》卷1:“燥伤皮毛,故头微痛恶寒也,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也。

阳明之脉,上行头角,故头亦痛也。

咳嗽稀痰者,肺恶寒,古人谓燥为小寒也;肺为燥气所搏,不能通调水道,故寒饮停而咳也。

鼻塞者,鼻为肺窍;嗌塞者,嗌为肺系也。

脉弦者,寒兼饮也。

无汗者,凉搏皮毛也。

按杏苏散,减小青龙汤一等。

……若伤凉燥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正为合拍。

若受重寒夹饮之咳,则有青龙;若伤春风,与燥已化火无痰之证,则仍从桑菊饮、桑杏汤例。

……此苦温甘辛法也。

外感燥凉,故以苏叶、前胡辛温之轻者达表;无汗脉紧,故加羌活辛温之重者,微发其汗。

甘、桔从上开,枳、杏、前、苓从下降,则嗌塞鼻塞宣通而咳可止。

橘、半、茯苓,逐饮而补肺胃之阳。

以白芷易原方之白术者,白术中焦脾药也,白芷肺胃本经之药也,且能温肌肉而达皮毛。

姜、枣为调和营卫之用。

若表凉退而里邪未除,咳不止者,则去走表之苏叶,加降里之苏梗。

泄泻腹满,金气太实之里证也,故去黄芩之苦寒,加术、朴之苦辛温也。

”[临床报道]谢氏用本方加减治疗风寒咳嗽87例,收到满意的疗效。

将杏苏散中的前胡易为白前,并加荆芥、紫菀、款冬花。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结果:痊愈73例,好转12例,无效2例。

服药最少1剂,最多5剂,大多数2-3剂。

[谢维朝.杏苏散加减治疗风寒咳嗽87例。

广西中医药 1985;8(6):37]桑杏汤《温病条辨》[组成]桑叶一钱(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6g) 象贝一钱(3g) 香豉一钱 (3g) 栀皮一钱(3g) 梨皮一钱(3g)[用法]水二杯,煮取一杯,顿服之,重者再作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

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方解]本方证系温燥外袭,肺津受灼之轻证。

因秋感温燥之气,伤于肺卫,其病轻浅,故身热不甚;燥气伤肺,耗津灼液,肺失清肃,故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本方证虽似于风热表证,但因温燥为患,肺津已伤,治当外以清宣燥热,内以润肺止咳。

方中桑叶清宣燥热,透邪外出;杏仁宣利肺气,润燥止咳,共为君药。

豆豉辛凉透散,助桑叶轻宣透热;贝母清化热痰,助杏仁止咳化痰;沙参养阴生津,润肺止咳,共为臣药。

栀子皮质轻而入上焦,清泄肺热;梨皮清热润燥,止咳化痰,均为佐药。

本方乃辛凉甘润之法,轻宣凉润之方,使燥热除而肺津复,则诸症自愈。

因本方证邪气轻浅,故诸药用量较轻,且煎煮时间也不宜过长,正如原书方后注云:“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

”本方与杏苏散均可轻宣外燥,用治外燥咳嗽。

杏苏散所治系外感凉燥证,凉燥束肺,肺失宣降,津液不布,痰湿内阻,故以杏仁与苏叶为君,配以宣肺化痰之品,所谓苦温甘辛法,意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可使凉燥解而津液布。

桑杏汤所治系外感温燥证,温燥外袭,肺津受灼,故以杏仁与桑叶为君,配伍清热润燥,止咳生津之品,所谓辛凉甘润法,意在轻宣温燥,凉润肺金,可使燥热清而津液复,诸症自除。

桑杏汤与桑菊饮均用桑叶、杏仁,皆可治疗外感咳嗽、受邪轻浅、身热不甚、口渴、脉浮数等症。

但两方同中有异,桑菊饮方中配伍薄荷、菊花、连翘、桔梗、甘草、芦根,侧重于疏散风热,为辛凉解表法,治疗风温初起,津伤不甚,仅见口微渴,多伴见恶风、头痛等风热表证;本方虽亦配伍辛凉解表的豆豉和清泄肺热的栀子皮,但更用养阴润肺生津的沙参、梨皮,以及润肺止咳化痰的贝母,为辛凉甘润之法,主治外感温燥,津伤程度相对较甚,口渴明显,多伴见咽干鼻燥等症者。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轻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不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右脉数大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百日咳等证属外感温燥,邪犯肺卫者。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温病条辨》卷1:“秋感燥气,右脉数大,伤手太阴气分者,桑杏汤主之。

”2.方论选录张秉成《成方便读》卷3:“此因燥邪伤上,肺之津液素亏,故见右脉数大之象,而辛苦温散之法,似又不可用矣。

止宜轻扬解外,凉润清金耳。

桑乃箕星之精,箕好风,故善搜风,其叶轻扬,其纹象络,其味辛苦而平,故能轻解上焦脉络之邪。

杏仁苦辛温润,外解风寒,内降肺气。

但微寒骤束,胸中必为不舒,或痰或滞,壅于上焦,久而化热,故以香豉散肌表之客邪,宣胸中之陈腐。

象贝化痰;栀皮清热。

沙参、梨皮养阴降火,两者兼之,使邪去而津液不伤,乃为合法耳。

”[临床报道]薛氏用桑杏汤治疗百日咳72例,有69例服药1剂后痉咳的次数和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其中24例服药3剂,33例服药5—10剂,痉咳完全停止,精神、食欲渐复正常。

[薛景勋.桑杏汤治疗百日咳。

新中医 1979;(3):43]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组成]桑叶经霜者,去枝、梗,净叶三钱(9g) 石膏煅,二钱五分(8g) 甘草一钱(3g) 人参七分(2g) 胡麻仁炒,研,一钱(3g) 真阿胶八分(3g) 麦门冬去心一钱二分(4g) 杏仁泡,去皮尖,炒黄,七分(2g) 枇杷叶一片,刷去毛,蜜涂,炙黄(3g)[用法]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现代用法:水煎,频频热服)。

[功用]清燥润肺,养阴益气。

[主治]温燥伤肺,气阴两伤证。

身热头痛,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喉干燥,鼻燥,心烦口渴,胸满胁痛,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

[方解]本方所治乃温燥伤肺之重证。

秋令气候干燥,燥热伤肺,故头痛身热;肺为热灼,气阴两伤,失其清肃润降之常,故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口渴鼻燥;《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气不降,故胸膈满闷,甚则胁痛。

舌干少苔,脉虚大而数均为温燥伤肺佐证。

治当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兼顾,忌用辛香、苦寒之品,以免更加伤阴耗气。

方中重用桑叶质轻性寒,轻宣肺燥,透邪外出,为君药。

温燥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故臣以石膏辛甘而寒,清泄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

石膏虽沉寒,但用量轻于桑叶,则不碍君药之轻宣;麦冬虽滋润,但用量不及桑叶之半,自不妨君药之外散。

君臣相伍,宣中有清,清中有润,是为清宣润肺的常用组合。

《难经·十四难》云:“损其肺者,益其气”,而土为金之母,故用人参益气生津,合甘草以培土生金;胡麻仁、阿胶助麦冬养阴润肺,肺得滋润,则治节有权;《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故用少量杏仁、枇杷叶苦降肺气,以上均为佐药。

甘草兼能调和诸药,是为使药。

全方宣、清、润、降四法并用,气阴双补,且宣散不耗气,清热不伤中,滋润不腻膈,是为本方配伍特点。

原方中石膏煅用,颇具深意。

《本草纲目》谓:“石膏,古法惟打碎如豆大,绢包入汤煮之,近人因其寒,火煅用过,或糖拌炒过,则不妨脾胃。

”喻昌创制本方自称“大约以胃气为主,胃土为肺金之母也……盖肺金自至于燥,所存阴气,不过一线耳……伤其胃,其人尚有生理乎。

”石膏大寒质重,主归肺胃经,喻氏将其煅用,且用量极轻,是取其清肺热而不伤胃气之意。

同书所载竹叶黄连汤方下,亦注明石膏用煅,可见喻氏组方用药之精细,足资启发。

本方与桑杏汤同治温燥伤肺,但邪气有深浅,病证有轻重。

桑杏汤证属温燥邪伤肺卫,肺津受灼之轻证,症见身热、咳嗽不甚、右脉数大者,治以轻宣清透合以凉润为法;清燥救肺汤证为燥热伤肺,卫气同病而气阴两伤之重证,症见身热较高、咳嗽较频,甚则气逆而喘、胸膈满闷、脉虚大而数者,治以清宣润肺与养阴益气并进。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舌红少苔,脉虚大而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痰多,加川贝、瓜蒌以润燥化痰;热甚者,加羚羊角、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肺炎、支气管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等属燥热犯肺,气阴两伤者。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医门法律》卷4:“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

”2.方论选录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录柯琴:“古方用香燥之品以治气郁,不获奏效者,以火就燥也。

惟缪仲淳知之,故用甘凉滋润之品,以清金保肺立法。

喻氏宗其旨,集诸润剂而制清燥救肺汤,用意深,取药当,无遗蕴矣。

石膏、麦冬秉西方之色,多液而甘寒,培肺金主气之源,而气不可郁。

土为金母,子病则母虚,用甘草调补中宫生气之源,而金有所持。

金燥则水无以食气而相生,母令子虚矣,取阿胶、胡麻黑色通肾者,滋其阴以上通生水之源,而金始不孤。

西方虚,则东方实矣,木实金平之,二叶秉东方之色,通于肝,枇杷叶外应毫毛,固肝家之肺药,而经霜之桑叶,非肺家之肝药乎?损其肺者,益其气,人参之甘以补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