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问题教学_涵义_价值与操作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三章

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教育目的决定教育目标的状态,内容和方向,而教育目的又体现了一定的教育哲学的观点、教育目的是教育过程的长期目标,对于教育活动虽则提出了一般的方向,但同日常的学校和班级中的教育实践并无直接的关系、因此,教育目的必须加以具体化使之成为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等有直接关系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美国麦克唐纳的教育目标的功能:1明确教育进展的方向2选择理想的学习经验3界定教育计划的范围4提示教育计划的要点5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础就课程与教学目标而言,其主要功能是什么?1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2为课程与教学的组织提供依据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因此课程实施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创造性地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过程4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取向类型:“普通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1.“普遍性目标”取向:是基于经验,哲学观或伦理观,意识形态或社会政治需要而引出的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这些宗旨或原则直接运用于课程与教学领域,成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中的一般性,规范性的指导方针。

2、“普遍性目标”的特点:把一般教育宗旨或原则和课程教学目标等同起来,因而具有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可普遍运用于所有的教育实践中。

3、“普遍性目标”的价值取向:普遍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任何课程与教学目标都能够并应当运用于所有的教育情境。

4、“普遍性目标”的价值与局限:这种目标取向所给出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是一般性的宗旨或原则而不是具体的目标菜单,所以教育工作者可以对这些目标创造性地作出解释,以适应各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需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这类目标在逻辑上往往不够彻底,不够完整,往往以教条的形式出现,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二、“行为目标”取向(一)“行为目标”取向概况1、“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形位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表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333 教育学综合

333 教育学综合

---------------------------------------------------------------最新资料推荐------------------------------------------------------333 教育学综合教育学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独立、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教育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

二、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古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的特点。

(四)教育概念的界定广义教育;狭义教育。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涵义;人的发展特点;人的发展的规律性。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大作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1/ 21人的社会活动;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二)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的涵义;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当代的重要意义。

3、教育的社会功能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三)教育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科教兴国与国兴科教。

教育学原理中的教学概念

教育学原理中的教学概念

教育学原理中的教学概念
教学概念是教育学原理中的核心概念之一,用于描述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原则和理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概念:
1. 教学目标: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学设计的依据。

2. 教学方法: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具体活动、方式或策略,以达到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4. 教学评价: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的过程,是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

5. 学习理论:指描述和解释学习过程的理论,用于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

6. 教学策略:指针对教学任务的特点,教师采用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选择和运用。

7. 教学环境:指教学活动进行的具体场所、设施和条件,以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

8. 教学设计: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单元或教学活动进行全面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这些教学概念在教育学原理中被广泛运用,旨在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2024年《教育学》教案-(目录版)

2024年《教育学》教案-(目录版)

《教育学》教案-(目录版)教案《教育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将来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等。

4.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

5.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内容论、教育制度论。

6.教育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教学难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原理和原则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教育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介绍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的发展特点。

3.讲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阐述教育目的论、教育方法论、教育内容论、教育制度论,以及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教育现象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教育原理和原则进行分析。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作业及答案

教育学《教育学》作业及答案一、填空题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本体功能。

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直观性原则。

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叫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 智育__。

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这种课程就是__学科课程__。

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素质_教育。

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条教学原则是__因材施教__原则。

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_教学模式__。

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_教学评价_。

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卫生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

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_课程计划_。

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_创新_教育。

教学名词解释教育学

教学名词解释教育学

教学名词解释教育学
教学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通常被定义为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这个概念强调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双边活动,突出了教育的目标导向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则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过程,它强调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它反映了人们对教学活动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的认识,对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常见的有班级授课制、小组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等。

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普及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但也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差异、缺乏灵活性等缺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教育学相关书籍或咨询教育学专家。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第一章1.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就是对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历史法:是指从事物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去进行考察,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4.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学。

第二章1.广义教育: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或是无组织,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2.狭义教育:狭义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带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指狭义教育。

4.教育者:凡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统称教育者。

5.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第三章1.遗传: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

2.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发展包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

人的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联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着生理发展。

3.环境:环境是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影响的外部世界。

4.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和个性等如同他们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是自然赋予的,是先天得来的,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展开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教育学》课件之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教育学》课件之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效果。
优秀案例的分享
通过教学观摩、经验交流、教学 论坛等方式,分享优秀案例的教 学设计、实施过程和教学效果, 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对优秀案例的反思
分析优秀案例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之处,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 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04 师生互动关系建设
师生角色定位及转变
01
02
03
力和沟通能力。
06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确立评价指标
包括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内容适切性、教学方法多样性、师生互 动有效性、学生参与度等。
制定评价标准
明确各指标的优秀、良好、一般、差等评价标准,以便进行量化评 分。
实施评价过程
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议、专家评价等方式收集数据,对课堂教学进 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培养
社会责任感
教学应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使学 生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公民意识
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法律意识和民主素养,使学 生成为合格的公民。
03 教学方法及手段探讨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
教学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通过教学培养的人才,能够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
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学活动对个人发展具有奠基作用
03
教学不仅能够传授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与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C.理论、模式与结构的知识(knowledge of theories,models and structures)将原理与概括的知识用有意义的方式加以整合,以体现某一 现象、问题或学科内在一致的联系。
27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发展
知识维度分类
3、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是“如何做事的知识”。“做事” 可以是形成一个简单易行的常规联系,也可以是解答一个新颖别致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通常采用一组有序的步骤,它包括了技能、算法、技巧和方法的 知识,统称为“程序”。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
教学目标分类的涵义与意义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分类的涵义(Classification of objectives) 按照分类学的理论把各项具体的教学目标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连续递增的分类体系形式进行有序排列, 使之规范化和系列化。
层次2:反应 分为“反应的默许”、“反应的意愿”、“反应的满足感”三个亚类。
层次3:价值判断 分为“接受某种价值观念”、“偏爱某种价值观念”、“承诺感”三个 亚类。
层次4:价值观念的组织化(系统化) 分为“价值的概念化”、“价值观念系统的组织”两个亚类。
层次5:价值观念的个性化 分为“一般性态度”、“个性特征”两个亚类。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被至少译成 18种语言,成为20世纪教育测验与评价、课程编制和 师范教育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7
1、 《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 标分为六个递进的层次类别(ascending level)
层次1:知识(knowledge) 层次2:理解(comprehension) 层次3:应用(application) 层次4:分析(analysis) 层次5:综合(synthesis) 层次6:评价(evaluation)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础知识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学科。

它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旨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整体素质。

教育学基础知识是理解教育学核心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教育学的定义和特征教育学是对教育活动进行研究与探索的学科,它关注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和影响。

教育学的特征包括: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它通过分析教育现象和评价教育成果,为改进和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二、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可分为多个学科分支,其中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和教育法学等。

每个分支都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丰富了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

三、教育学的核心概念1. 教育目标:教育活动的宗旨和发展方向,包括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 教育内容:涵盖了学科知识、技能、文化、道德和审美等方面的内容,以及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

3. 教育方法:指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等。

4. 教育评价:对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进行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育实践持续改进。

四、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常见的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研究者需根据具体问题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教育学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帮助教育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育规律,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引导教育制度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式的优化。

3. 培养教育专业人才:教育学作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教育思维和专业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

六、教育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教育学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教育学趋势包括:注重个性化教育、技术融入教学、创新教育模式和跨文化教育等。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

大二教育学概论知识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知识点。

在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中,学生将接触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一些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从最早的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教育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的分支学科。

它探讨了教育的目标、理念和价值,以及教育与人类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育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价值观、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三、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探讨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与社会变迁、教育与社会不平等等。

四、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活动对学习者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价等。

五、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和教学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问题。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等。

六、教育法学教育法学是研究教育法律规范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法律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研究教育法律规范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保障作用。

教育法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法律制度、教育法律实施和教育法律适用等。

总结:大二教育学概论课程涵盖了教育学的多个重要知识点,包括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教育法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发展,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教育学基础

2024年教育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一、引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在我国,教育学基础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梳理教育学基础的相关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参考。

二、教育学基础的概念与内涵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为基础,关注教育实践,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关系。

2.教育学基础:教育学基础是指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它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教育学基础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是指对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研究。

它关注教育现象的本质、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途径,旨在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学基础的理论体系1.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探讨教育与社会、个体之间的互动。

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等方面,为教育实践提供心理依据。

3.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教育制度、教育公平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与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互动,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市场、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经济依据。

四、教育学基础的发展趋势1.跨学科研究:随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增加,教育学基础研究逐渐呈现出跨学科趋势。

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教育与其他领域(如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的交叉研究,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多元规律。

2.实证研究:教育学基础研究越来越注重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们通过实验、调查、统计分析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以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从经验中学习”:涵义、价值与高职教育的操作策略

“从经验中学习”:涵义、价值与高职教育的操作策略

“ 经 验 中学 习 ” 入 学 校 领域 可 以追 溯 到上 从 进
个 世 纪 初 的二 十世 纪 二 三十 年 代 ,美 国不 少 教育
二 十世 纪 七 十 年代 以来 ,经验 学 习再 次 成 为
心 理 学 家 提 出 了 “ 经 验 中学 习 ” 从 的课 题 , 中最 世 界 课 程 与教 学 改 革 的亮 点 ,突显 出独 特 的教 育 其 库伯( .o ) DK l b 有名 、影 响 最 为深 远 的是 美 国著 名教 育 学 家 杜威 意义和价值 。基于杜威 的经验传统 ,
珂 5 21年 期 ;通 a 0 第4 2
高等职 教
“ 经验 中学 习” 涵 义 、 从 : 价值 与高职教 育 的操作策 略
向 丽

要: 在职业教 育教 学中进行 “ 经验 中学习”有 利 于学生掌握工作过程 知识 , 从 , 有利 于提 高 学生 自主 学 习的
能力 , 有利 于增加 学生的就业机会。当前在 我国高职 院校 开展 “ 从经验 中学>” 还存在 着将工作过程知识理解为 - , j -
教 学模 式 的 内涵 , 些学 校 并 没 有真 正 理 解 , 一 因而 习 是 以学 生 的经验 生 长 为 中心 ,把 学 习 与学 生 的 实 践 中不可 避 免地 出现偏 差 。因此 , 必要 系统 介 愿 望 、 趣 和 需要 有 机 地结 合 起 来 , 一 种有 意义 有 兴 是 绍 “ 经 验 中学 习 ” 从 这一 理 论 的涵义 及 其 在 职业 教 育 中的价值 , 为高 职教 学 实践工 作 提供 一些 参 考 。
并 实 是 基 于反省 性 思维 的意 义建 构 活动 。在 他 看来 , 传 础 , 紧密结 合 学 习理论 , 现 了对 杜 威 经 验学 习 的超越 。针 对 杜威 经 验割 裂知 识 的可 能性 危 险 , 结 统 的“ 经验 ’ ‘ 中缺乏科学或理性 , 以难以使它保 所

第一章教学概念与价值

第一章教学概念与价值

第一章教学概念与价值第一节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它其实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了。

只是原始社会的教学还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与生活本身是一回事,它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而存在。

从词源的角度来考证教学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教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在古代教育家的论著中,往往是以“学”论“教”,“学”即有“教学”的含义,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古代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重视。

在英文中,与“教学”内涵相对应的单词有teach(教、教导),learn(学、学习),instruct(教导)。

与汉语中的“教”源自于“学”有所不同的是,英语中的teach和learn是由同一词源派生出来的,最早时可以通用。

二、从不同的词语角度理解教学1.从“教”的角度来理解“教学”。

从汉字的词源来看,这“教”和“教学”两个词有着不一样的解释,但是我国教育话语中约定俗成地把“教学”理解为“教”,仅从教师、教育者的角度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论似乎也就是“教论”。

2.从“学”的角度来理解“教学”。

有学者将教学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能力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

”也有的学者认为,“教学是一种以教材为媒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的认识活动。

”3.从“教学双边合并”的角度来理解“教学”,是对单一的“教”和“学”的超越。

这一理解认为,教学即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既包括教,也包括学,并由教和学组成。

4.“教学生学”也是理解教学内涵的一个视角。

这种观点认为“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

这一种定义方式特别强调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教学生学”,而不是并列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5.从“教”与“学”协同活动的角度来理解“教学”。

这样的理解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制约,突出教学的要义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三、不同的逻辑归属来理解教学1、将教学归属于“教育活动”。

教育学入门理解教学理论与教育方法

教育学入门理解教学理论与教育方法

教育学入门理解教学理论与教育方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科学,主要关注教育的原理、目标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

在教育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教学理论与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教育学的入门知识进行探讨,以便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一、教育学的定义与目标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科学,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规律。

其目标是为了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提高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理论的概念与分类1. 教学理论的概念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理论。

2. 教学理论的分类教学理论可以根据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内容进行分类。

按研究的对象可以分为教学过程理论、教学设计理论等;按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为实证研究、评价研究等;按研究的内容可以分为教学方法论、课程论等。

三、教育方法的概念与分类1. 教育方法的概念教育方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方法。

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2. 教育方法的分类教育方法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性质、教学策略的特点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进行分类。

按教学活动的性质可以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按教学策略的特点可以分为主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按教学手段的选择可以分为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四、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的关系教育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而教育方法是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为方法提供指导,方法为理论提供验证。

五、教育学入门的学习方法与技巧1. 深入阅读教育学经典著作,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关注教育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案例,了解教育学的前沿动态。

3. 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不同教育方法的效果和特点。

4. 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整理和总结教育学相关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笔记。

教学内容含义及其对教学的作用

教学内容含义及其对教学的作用

教学内容含义及其对教学的作用
教学内容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知识、技能或能力的内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教学内容的含义是指教育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要教给学生的具体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它决定了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评价。

教学内容对教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的目标。

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的存在和选择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应用和运用相关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可以明确教学目标,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

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的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理论性的知识,可以采取讲授、讲解和演示等方法;对于实践性的技能,可以采取实践操作和示范等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的指导,使教学过程更加有效和高效。

教育学教学内容的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学内容的名词解释

教育学教学内容的名词解释一、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行为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的目的、原则、手段以及教育师的角色与使命。

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方面,旨在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所追求的最终成果。

它包含知识、技能、态度等多个维度。

教育目标可以是智力发展、品德涵养、审美修养等,通过确定明确的目标,教育者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三、教育理论教育理论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进行总结和抽象的理论体系。

教育理论旨在指导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常见的教育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社会认知理论等。

四、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教育方法可以是讲授、讨论、实践、案例分析等。

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科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教育者根据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需求,有目的地组织、安排和展开的教学活动。

课程设计应该合理搭配教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

六、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判断的方式。

评价方法可以是考试、作业、讨论、实验等。

教育者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的效果。

七、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关系。

师生关系应该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指导和支持。

八、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指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具体场所和条件。

学习环境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设施,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教育者应该关注学习环境的布置和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指对教育系统和教育内容进行的有目的的变革。

教育改革旨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教育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涉及多个层面和方面的问题。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通过对教育活动进行系统观察、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学的研究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相关的名词和概念,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教育:教育是通过有意识的行动,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进行引导和培养,使其获得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教学:教学是指教育者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的过程。

教学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

3. 学习:学习是个体通过接触和反思,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心理活动,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实现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发展。

4. 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明确并追求的期望结果。

教育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培养、人格品质的发展等方面,不同的教育目标对应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5. 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教育活动进行客观、全面、公正的评判和鉴定,旨在了解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教育质量的好坏。

教育评价可以通过考试、作业、观察等方式进行,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学习者了解教学效果,进一步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

6.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发展和教学等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心理特点,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7. 教育学派: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中,形成一定学术体系和理论思想的学者群体。

不同的教育学派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代表了不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8. 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政府或教育机构制定和实施的与教育相关的规划、措施和法规。

教育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

总结:教育学名词解释的文章中,我们了解了教育、教学、学习等基本名词的含义,并对教育目标、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派和教育政策等进行了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问题教学:涵义、价值与操作罗 祖 兵(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 要:教育学问题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为基本内容和手段的教学。

它有助于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育学问题教学可分为准备问题、呈现问题、头脑风暴、补充完善、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在此过程中,问题既是获取知识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教师是一个随时可以站出来的帮助者;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宽松的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教育学;问题教学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4203(2010)0320071205Problem 2based instruction on pedagogy :implication ,value and operationL UO Zu 2bing(College of Education ,H uaz hong N ormal Universit y ,W uhan 430079,China )Abstract :Problem 2based inst ruction on pedagogy means t 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which regards t he original pro blems of education as f undamental content s and means.It could im 2p rove t he quality of mastering knowledge ,foster st udent s ’responsibility to t he society ,form st udent s ’practical ability ,and enhance st udent s ’creativity.Problem 2based inst ruction on pedagogy includes five step s :p reparation for p roblems ,p resenting problems ,brain stor 2ming ,supplementation and self 2reflection.In t he p rocess of t he inst ruction ,t he problem is not only t he mean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but also t he p urpo se of inst ruction ;t he teacher is a person who can help st udent s at any time ;st udent s are main characters in class ;f ree at 2mo sp here is t he key to success of inst ruction.K ey w ords :pedagogy ;problem 2based inst ruction 高等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学担负着培育未来教师核心素质的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践中,教育学成了最不受学生重视与欢迎的课程之一。

一是教育学的公共课性质降低了其重要性,因为在学生心目中,公共课(英语除外)是口头上重要而实际上无所谓的课程。

二是课程设置方式存在问题,如教学班学生过多导致课堂难以严格管理等。

除此之外,更与教育学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有关。

要切实提升师范生的基本素质,必须改革教育学讲授式教学一统天下的局面,问题教学为教育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野。

・17・2010年3月第31卷 第3期 高等教育研究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r.,2010Vol.31 No.3①收稿日期:2010201225作者简介:罗祖兵(1974-),男,湖北竹山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教育基本原理研究。

一、教育学问题教学的涵义1.问题教学的发展问题教学起源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以及孔子的“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自称“无知”,故他不将知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就社会、生活和人生的各种问题同学生谈话,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

孔子与苏格拉底相似,通过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社会、政治与人生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

但此时的问题教学有其实而无其名。

更可惜的是,自苏格拉底与孔子后,问题教学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一是与知识的积累有关。

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获取知识的最快途径是直接学习知识本身,而不是从问题的探讨中学习知识。

二是与社会状态有关。

在封闭的专制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使其统治处于稳固状态,必须进行意识形态的控制,所以他们倾向于直接向受教育者灌输自己认为合法的知识,问题教学在此没有生存的空间。

三是与教学制度化有关。

教学的制度化要求教学讲究规范,而问题教学是难以规范的,因此它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社会的进步以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提高,问题教学再一次凸显了出来,其主要表现是杜威提出的“解决问题”五步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有心理学的依据,而且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由于杜威的思想是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且其思想远超出了当时的时代水平,所以并未被人完全接受。

出于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强烈不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的教育专家对问题教学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卡特金(M,H.Ckaткин)、列尔涅尔(И.Я.J Iepнep)、莫诺藏(З.H.Moнocзoн)等首先在经验水平上对“研究法”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了理论的探讨,但并没有将其与问题教学联系起来。

从理论上对问题教学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曾任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的马秋斯金(A.M. Maюшин),他依据思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问题教学的本质进行了严密的心理学论证。

为问题教学的研究、宣传、推广作出重大贡献的还有马赫穆多夫(M.И.Maxмyтoв),他于1975年出版的《问题教学》一书在苏联享有“当代问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百科全书”的盛誉。

此外,彼尔姆师范学院的伊利尼茨卡娅(И. A.Ильникая)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实践问题教学的理论,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作为教学法原理的设置问题情境的基本途径。

此后,在苏联,“问题教学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对从幼儿园直至高等学校、干部培训、党的宣传工作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实践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各科教学法中有关问题教学的研究也大大加强”[1]。

但在我国,问题教学一直没有引起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注意与重视。

2.教育学问题教学的概念弄清什么是“问题”是理解“教育学问题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中,“问题”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但也是最富歧义的词。

它可以指教学过程本身显露出来的缺陷与毛病(对应于英语“wrong”),也可以指教师设置的需要学生回答和应对的难题与障碍(对应于英语“question”),还可以指与教学过程相关的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真实困境(对应于英语“prob2 lem”)。

对于“问题”的多义性,问题教学的创始人已经注意到了。

马秋斯金曾对心理学、教育学文献中的“课题”与“问题情境”进行了比较与区分。

他说:“课题和问题情境概念在问题教学中是具有原则性的概念,它们标志着不同的心理现实”[2]。

课题通常指智力作业,它包括动作的目的、条件和要求。

它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表现作为已知东西的条件和要求,要求学习者发现未知因素之间客观给定的关系,强调新知识的运用。

它外在于主体,是主体要处理的对象。

而问题情境不同,它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成分:一是完成所要求动作的必要性,并在这一动作中产生对新的、应掌握的未知关系或活动方式的认识需要;二是应当在问题情境中揭示未知的东西,其中包括应掌握的未知关系、活动方式或条件;三是在学生分析所提出的作业的条件和掌握(发现)新知识时,反映学生创造能力及所达到的知识水平的可能性。

[3]它的主要目的是要求主体去发现某种未知的东西,进而掌握新知识。

它不仅反映已知与未知的关系,而且要求主体参与这一关系。

随着主体对新东西的发现,主体的心理状态也在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的心理形成物。

鉴于以上的分析和研究,马秋斯金将问题情境定义为:“问题情境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上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的特点首先是当主体完成要求发现(揭示或掌握)新的、主体前所未知的知识或动作方式的作业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他进而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新东西的掌握或发现总是伴随着主体心理状态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构成主体发展的小阶段。

这样一来,问题情境中未知东西的发现则与新的基本的心理形成物的形成阶段相一・27・致。

这些新的形成物可能与所掌握的动作的各种不同成分有关或者与个性特点有关。

”[4]国内也有研究者作了类似的研究,对“问题”与“习题”作了区分。

为避免歧义,该研究者将本文意义上的“问题”称为“原始问题”,并指出,原始问题是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未被抽象加工的典型现象。

而习题则是把现象进行抽象、简化、分解,经人为加工出来的练习作业。

[5]从这种分析中可以看出,问题是需要学生研究的,而习题是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未知的,研究就是学习,习题是已知的,回答就是回忆。

本文中,“问题”就是上文所提及的“问题情境”或“原始问题”,它是与某一学科领域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或生活困境。

教育学问题教学是指以真实存在的教育问题为基本内容和手段的教学。

由于教育学隶属于社会科学,其基本原理多是从教育实践中抽象与概括出来的,带有强烈的实践性与现实性,因而教育学的教学应该结合教育实践问题进行。

但在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多半将焦点放在理论的学习上,对教育实践问题关注较少。

其结果是,学生掌握了教育理论,却不能用它来分析与解决现实问题。

教育学问题教学有助于弥补讲授式教学的不足。

苏联教育家列尔涅尔写道:“问题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由教师经常引入寻求有根据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问题的办法的过程,由此他们就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原先学过的东西和掌握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经验”[6]。

二、教育学问题教学的价值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教育学问题教学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种优势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发展的深刻而全面的影响上。

1.有助于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雅斯贝尔斯曾指出,教育不能简化为知识的堆积。

而在现实的教育学教学中连知识的堆积都算不上,因为经常遇到的情况是教育学知识在学生考试过后几乎全被遗忘。

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没有使教育学知识深入学生心灵,没有让学生体会到教育学知识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