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学案:第18课《诗词三首》(粤教版必修3) Word版无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3第18课《诗词三首》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18《诗词三首》一.课题《诗词三首》(粤教版语文必修3第18课)二.课型本文属于古典诗歌扩展阅读课三.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虞美人》,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学习《书愤》,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陆游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了解七律的特点及用典的含义。
3.学习《扬州慢》,了解“小序”的作用,重点领会本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化用前人诗句的好处4.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5.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背诵这三首诗词。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前面所学方法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和意境。
2.学生了解诗歌有关表达技巧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学习重点学习体会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学习难点1.诗歌的表达技巧。
2.情景交融的抒情技巧和化用诗句的好处。
【课前预习积累】(一)字音识记玉砌.()塞.上()初霁.()怆.然()虞.美人()荠.麦()(二)词语解释(1)春花秋月何时了.了:(2)只是朱颜改...朱颜改:(3)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4)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间:(5)荠麦弥望..弥望:(6)因自度.此曲度:(7)解鞍少驻初程..初程:(8)算.而今重到须惊算:(9)难赋.深情赋:(三)一词多义【堪】(1)千载谁堪.伯仲间()(2)不堪.母驱使()(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塞】(1)塞.上长城空自许()(2)汗牛塞.屋()(3)以塞.忠谏之路()【度】(1)因自度.此曲()(2)道不通,度.已失期()(3)秋月春风等闲度.()(四)词类活用(1)中原北.望气如山()(2)出师一表真名.世()(3)小楼昨夜又东风..()(五)特殊句式(1)青楼梦好( )(2)荠麦青青 ( )第一课时 《虞美人》一.资料助读(一)知人:“千古词帝”——李煜李煜(937-978),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4.18《诗词三首》备课参考素材 粤教版必修3
19.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3《诗词三首》参考资料第一板块1.整体感知《叹世》作者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内容,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否定功名事业。
《别情》此曲形象真实地写送别时的心情感受,感情强烈,动人心扉。
《高祖还乡》作者以巧妙的构思,辛辣的语言,以一个乡民的口吻,生动地勾勒了那个流浪皇帝衣锦还乡的排场情况,装腔作势的丑恶嘴脸以及微贱时期的丑恶行径,从而撕下了封建离高统治者的神圣面目,否定了他的无上权威,且语言辛辣风趣,是元人散曲的代表作之一。
2.学法指导学习欣赏元曲,首先应该了解元曲的基本知识,掌握元曲与其他诗歌形式的不同之处。
前两支曲子是小令,《高祖还乡》是套曲。
小令与诗词的读法大体相似,套曲则要区分情况对待。
欣赏《叹世》要抓住典故的运用、借古喻今的写法,仔细揣摩“两字”“几阵”“由他”等词语。
欣赏《别情》要注意全曲的结构,把握烘托手法的运用,揣摩词句的意境。
欣赏《高祖还乡》要把握村民与刘三之间的矛盾冲突,理解汉高祖在村民心目中的形象,把握套曲的主题,体会元曲“俗”的语言特征。
第二板块1.文题解读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名;蟾宫曲,是曲牌名。
这支曲子名为《叹世》,自然意在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通过罗列一个又一个历史故事,借助读者对历史的联想来体味作者的意图,通过“咏史”达到“叹世”的目的。
南吕,宫调名;四块玉,曲牌名。
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般涉调,宫调名;哨遍,曲牌名,本曲是以“哨遍”这一曲牌起头的套曲。
睢景臣虚构了一个汉高祖“车驾荣归”的场面,进行挖苦讽刺,表现了蔑视的态度。
2.走近作者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自号东篱先生,大都(今北京)人。
他是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他被誉为“元人第一”。
今存散套23首,小令115首,近人辑为《东篱乐府》。
纵观他的散曲,大多是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语文】粤教版必修3精练精析第18课诗词三首(粤教版必修3)
第18课诗词三首【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虞美人》这首词,完成1~3题。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所以怕见“春花秋月”,实际上是怕“春花秋月”勾起自己对往事的回忆。
2.后世许多词话著作论李煜词,以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为佳,你认为此句妙在何处?“愁”的含义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从比喻的效果上去分析。
答案:“一江春水……”一句,运用比喻写“愁”,将抽象无形的愁绪形象化、具体化,而且高度概括,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从而使之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愁”蕴涵着亡国之愁,被囚之恨。
3.《虞美人》中几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学科网ZXXK]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词中两次提到“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表现了怀念故国、怀念亲人的主题。
二、阅读《扬州慢》这首词,完成4~6题。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下面诗句的妙处:“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拟人的写法。
“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说它们是十五年前的那场浩劫的目击者。
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都“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8课《诗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古。名都,著名的都会。竹西佳处:扬州 城东禅智寺旁有竹西亭,曾是著名的风景区。唐代诗人杜牧 《题扬州禅智寺》有“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的诗句。此用 昔日繁华与今日的荒凉作对比。解鞍:下马。初程:初次旅程。 作者第一次到扬州,故说“初程”。春风十里:指先前扬州的
繁华街道。杜牧《赠别》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的诗句。此用昔日繁华与今日的荒凉作对比。胡马窥江:指金 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是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清角吹寒:在寒风中听到凄清的号角声。空城:形容劫后的扬州 空荡萧条。
忍离去,就作了此诗。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 淮 左 名都,竹西 佳 处, 来到淮南东路的名城,竹西亭所处的美好地方, 解 鞍少驻初程, 过 春风十 初次经行,我解开鞍稍作停留,经过号称“春风十 里 , 尽荠麦青青 。自 里扬州路”的地方,如今全是青青的荠菜和野麦。自
• “又”表明多次,“东风”是指春风,春风又吹, 一是说又一个春天到来,时光在不断流逝,囚徒的 生活已经多年;二是说在这小楼上,他常常在春风 的吹拂中彻夜难寝,思念故国。故国在明月之下, 恐怕已经残破得不堪回首,怎不教人悲愁万分呢!
• 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 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 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出师一 表真名世,千 载 谁 堪伯仲间 !塞上长 《出师表》垂名后世,千百年来谁能与他相比呢?城空自 许:意谓为国捍边扬威的愿望落了空。塞上长城,南朝刘宋的 名将檀道济,曾自许为“万里长城”,这里作者用以自喻。出师 一表真名世:赞扬诸葛亮坚持北伐,以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决 心。蜀汉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伐魏,临行时上表后主刘禅,
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必修3 第四单元第18课诗词三首
(姜夔《扬州慢》)
七、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后 主。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
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 代之冠,世称__李__后__主__。其前半生豪华奢侈, 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后,
姜夔(kuí)(1155—1209),南宋 文学家,精通音乐。字尧章, 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 江西波阳)人。因屡试不第, 一生未仕,乃往来鄂、赣、
皖、苏、闽间,出入仕宦家,与文人骚客交游。 死于杭州。诗初学黄庭坚,后改学晚唐,诗旨 清新,饶有韵味,追求高雅,有《白石道人歌 曲》。
2.资料链接 花间词派: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 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 间集》(共10卷),这些词词风大体相近,后世 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 家。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 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
扬州慢
淳煕丙申
至 日,予 过维扬。夜雪
淳煕丙申年1176冬至那天,我经过扬州。夜雪
初 霁, 荠
麦 弥 望。入
之后刚刚天晴,放目远望,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进入
其 城,则 四顾
萧条,寒
水 自 碧。
扬州城,环视四周,却一片萧条,清冷的河水空自流碧。
暮色渐起, 戍
角
悲吟。予
了? 往
春去秋来,岁月更替,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悠悠往
事 知 多少。
小楼昨 夜 又 东
事不知有多少。软禁我的小楼昨天夜里又吹进春
风,故 国不堪 回 首月明
中
。
风,不忍回望那依旧被明月照耀的故国山河。
高一语文同步练习:第18课《诗词三首》 (粤教版必修3)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必修 3(粤教版)18诗词三首李煜词三首捣练子令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清平乐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浪淘沙令①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⑦,无限江山⑧,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①浪淘沙令: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
④罗衾(qīn):绸被子。
不耐:受不了。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
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⑦凭栏:靠着栏杆。
⑧江山:指南唐河山。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煜.(yù)雕栏玉砌.(qì)不堪.回首(kān) B.塞.上(sè) 镜中衰鬓.(bìn) 舞榭.歌台(xiè)C.戍.角(shù) 伯.仲间(bó) 黍.离之悲(sù)D.荠.麦(jì) 豆蔻.年华(kòu) 夜雪初霁.(qí)解析:B项,塞sài;C项,黍shǔ;D项,霁jì。
答案: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衰鬓萧条瓜州雕栏玉砌B.淳熙荠麦暮色夜雪初霁C.解鞍窥江戍角豆寇词工D.怆然黍离悛赏不堪回首解析:A项,州—洲;C项,寇—蔻,D项,悛—俊。
答案:B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完结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兄弟B.夜雪初霁.霁:雨、雪后初晴解鞍少.驻初程少:短时间C.淮左.名都左:西面杜郎俊.赏俊:卓越D.难赋.深情赋:陈述,述说纵豆蔻词工.工:工巧精美解析:C项,左:古时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8课 诗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6.(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 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感。 (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 遽了,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却仍偷息人间,历尽折磨。
5.“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往事”的内容很丰富, 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 感等等。表明作者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这是虚写。
2.文脉梳理
一、阅读《虞美人》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小楼昨夜又东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名词活用作动词,刮东风
(2)空 ①塞上长城空 自许______________ . ②空 中闻天鸡______________ . ③贱妾留空 房______________ . ④空 山新雨后______________ . 答案:①副词,白白地;②名词,天空;③形容词,空荡荡;④ 形容词,空明
2016粤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8课《诗词三首》word教案
《诗词三首》教案设计者:黄泽麟【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习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理解诗歌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诵读法、探究法,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鉴赏感受三首诗词中诗人真挚的情感美。
【重点难点】鉴赏感受三首诗词中诗人真挚的情感美;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掌握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具安排】VCM多媒体平台、白板【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虞美人》一、导入由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导入,歌曲唱得凄婉而动人,那这么动听的歌曲是由谁写的呢?现代的歌曲,用的却是古代的词,作词者是南唐李后主李煜,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一首词,一起走进这位末代国君的情感世界。
二、知识梳理。
(检查学生自主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绝代才人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
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
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李煜善于用白描的手法书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抒情率真自然,语言明净优美,凄婉动人。
2、写作背景——薄命君主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南唐最后一个国君,世称李后主。
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
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封为违命侯,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
3、听朗读音频,注意字词的读音,把握朗读的感情和节奏。
【金牌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8 诗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2.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 提示:这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出师表》中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 中原”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本诗的基 调虽是壮志难酬的悲愤,但不绝望,甚至还蕴藉着豪壮之情。 3.“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杜牧为何而惊?这两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 提示:因“空”而“惊”,“算”是料想的意思,说明本句是假设的情况,是虚写。这两
冬天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它用“雪”这个看似寒冷的道具装扮了整个世界。雪落 在地上,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张银白色的地毯;落在屋顶,像是给屋顶盖上一床厚厚 的棉被;落在树枝上,像是给树枝镶嵌了一根根美丽的银条;落在小朋友的身上,像 是一个个会跳舞的小精灵。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晶莹耀眼。 如果说春季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季节,那么我说冬季是孕育生机的季节,有 何过之?相比之下,是不是冬季更伟大、更博爱呢?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2. 辨字组词 戍(戍角) 戊(戊戌)
淳(淳朴) 敦(敦厚)
怆(悲怆) 沧(沧海桑田)
戌(戌时) 醇(香醇) 苍(苍茫) 3. 一词多义 予过维扬(经过)(姜夔《扬州慢》)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过失,错误)(《左传· 宣公 过 二年》) 求!无乃尔是过与?(责备)(《论语· 季氏》) 过故人庄(访问, 探望)(孟浩然《过故人庄》)
积累与运用
《书愤》中,作者因何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么? 提示:所愤之一乃“世事艰”。“艰”者,难也;“世事”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 这种艰难不仅来自侵略者的凶残,更因为统治者的妥协和投降派的阻挠、破坏。
粤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第18课课件:诗词三首
粤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第18课课件:诗词三首
导读:本文粤教版必修3高二语文第18课课件:诗词三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第18课《诗词三首》课件(粤教版必修3)“知”是知道、明白之意,含有反省的味道。
李煜在位时,日日纵情声色,欢歌宴舞,不理朝政,大臣潘佑、李平曾直言进谏,竟被杀害。
因朝政荒废,国势日衰,以至国破家亡,身陷囹圄。
回过头来看这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历程,虽有自悔之意,但已经回天乏力,只能徒添悲愁。
本站课件均从网络收集或是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大家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并积极上传自己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普通下载。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3教案:18 诗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
(2)、今昔对比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 (3)、以发问加重愁情。 (4)、用比喻使抽象的愁形象化。
书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亘古男儿一放翁”,这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对陆游的赞美。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陆游的诗歌《书愤》。并以《书愤》为例,学习鉴赏 古诗语言和意象等基本方法。 二、知人论事
(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花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 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
四、精读细品 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
(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课题 诗词三首
课型
鉴赏课、朗读课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1. 鉴赏感受三首诗词中诗人真挚的情感美
2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艺术风格 1、鉴赏感受三首诗词中诗人真挚的情感美;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4、本诗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 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 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 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结句揭 示全诗“愤”的由来, 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 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
语文:《诗词三首》学案(粤教版必修3).doc
18、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其“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2、鉴赏陆游诗雄浑的意境,理解其以名词连缀而成、严格工对的艺术特色。
3、鉴赏姜夔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的风格,理解其虚实相映和对比的创作方法。
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L、下列加点字读音全相同的一组是:A 、参拜参考参量参赛作品B、结拜领结结实张灯结彩C 、累次累犯累年果实累累D、行署行当行伍字里行间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诬告甘败下风服役相辅相成B、贸然真知灼见就范变本加厉C、气慨铤而走险斑白精神焕发D、真相不足挂齿渡假盛气凌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小平同志来到特区,走到群众中间,亲切地他们的生活情况。
(2)他的演出很成功,这其中也有师的一份功劳。
(3)接到群众检举后,有关部门开始对王某进行-A、询问化装侦查B、过问化装侦察C、过问化妆侦察D、询问化妆侦查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些中学生的作文喜欢穿鞋戴帽,给人的感觉是无病呻吟,面目可憎。
B、明智的家长教育孩子应是循循善诱,耳提面命,而不是依靠棍棒。
C、刘晓庆偷逃税案在去年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纯属谣传,现在看来不是空穴来风。
D、老张在机关干了20多年,下岗后,他想下海经商,朋友们认为他未必能左右逢源。
5、下列句了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一篇报道里,赵小东说,拥有同样的阳光、空气、水以及一切有益的东西,未必都能长成参天大树。
B、据欧洲媒体报道,美国已经拒绝了伊拉克提出的可以让美国中央情报局派员参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查工作。
C、将于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属于综合性博览会,每五年举办一次,每次会期6个月。
D、我们坚信,党的十六磊提出的全面奔小康这个宏伟蓝图,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实现。
二、赏析实践阅读《书愤》,回答后面的问题。
1、这首诗围绕''愤”展开叙述议论抒情。
语文粤教版必修3学案:第18课诗词三首Word版含解析
温馨晨读自主学习高中语文写作延伸能力提升曰裸丙桧掘12[ ]E3棵外运用( )仕途上,陆游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挤压,但是从小受到父亲爱国熏陶的他却从未放弃过报效祖国的理想。
他特别注重学习兵书,他希望有一天能够亲临战场、杀敌报国,能够“上马击胡虏,下马草军书”上天毕竟待他不薄,四十多岁时朝廷派他入蜀抗金,他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或许那该是让他极为满足的一段时光吧,可以每日身着戎装穿梭于前线各地,可以亲自上战场,在苍茫草原抑或崇山峻岭中为自己的国家尽一份力。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刀光剑影、烽火狼烟中,他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然而即便如此,北伐的失利还是结束了他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又一次使他报国无门。
他该哀叹自己的生不逢时的,可是又有什么用?他始终不忘以统一中原为己任,“自诩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那该是有着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才会在明知自己无能为力的时刻还不忘自己的理想,又该是有着怎样强大的意念支撑才会让他在临死之前念念不忘国家的安危,“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够了呵,有这样的陆游,南宋也该瞑目了。
(《一世坎坷的陆游》)课后巩固知能强化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玉砌(q J 李煜(y Q 恰似(s)i• • •高中语文B.衰鬓(b mj伯仲(b 0弥望(mi)• ・・C (t n) (z i) (j )(sh ) (zh ) (k u)B bnC di n DshA2 ()A ( )()( )B ( )( )( )C ( )( )( )D ( )()( )高中语文C .便胜却人间无数却上心头••D .自胡马窥江去后独钓寒江雪• •解析:B项,“纵”意思是“即使”。
A项,动词,勃发/名词,头发。
C项,助词,无实义/转折连词。
D项,长江/河流的统称。
答案:B4. 下列各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高中语文 第18课《诗词三首》课件 粤教版必修3
这三句用了拟人的写法。废池、乔木是 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他们人格化,意 即它们是15年前那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 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 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 当地的人民呢!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 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
心慷慨激愤、报国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激昂中透着悲怆。
诗文大意是:年轻时不知道世事艰难, 满怀兵定中原之干云豪气。雪夜驾战船巡 视瓜州渡,秋风驭铁马勒缰大散关。胸中 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卫国,恨不 能仿效诸葛卧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惜白发照镜,国未复、民流离,壮志难 酬!
写作背景
• 《虞美人》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 国的深切怀念,是他的代表作。由君主沦落 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都一落千丈, 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 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故国之思、 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 露出来。
分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 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问天—问人—问自己,一唱三叹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 怎样的思想和情感?
抒写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愁怨
故国的思恋 现实的思考
今昔对比
小结:
•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 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 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 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 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 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 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 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粤教版-语文-高一-创新课堂粤教版必修3 诗词三首 学案1
第18课诗词三首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杜牧写扬州的诗作。
2.读:理解诗词的内容,分析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比喻、对比、用典的表达技巧。
3.写:运用化虚为实的手法写一段文字。
4.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比喻手法。
一、诵记名言警句杜牧笔下的扬州情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诗意解读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谁比得上她。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了解文学常识作者及背景1.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李后主。
开宝八年(975),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有《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加上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
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爱国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诗作有《书愤》、《示儿》、《钗头凤》、《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书愤》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
粤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4.18《诗词三首》学案 鲁教版必修3
18 诗词三首1.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2.下列诗句都是写景的,其中实写的是:①渐黄昏清角吹寒②杨柳岸晓风残月③一片神鸦社鼓④墙橹灰飞烟灭⑤枫叶荻花秋瑟瑟⑥茅飞度江洒江郊⑦青冥浩荡不见底⑧秋天漠漠向昏黑⑨暮霭沉沉楚天阔⑩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A.②④⑧⑩B.①②③⑤C.⑤⑥⑧⑩D.③⑥⑦⑨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3-4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作者劈头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表现了作者厌春花秋月无尽无休、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苦感情。
B.三、四句点明时光又过了一年,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
“又东风”与“何时了”相呼应,“不堪回首”又呼应“往事知多少”。
C.五、六句写作者遥望南国慨叹,发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雕栏玉砌今犹在”与“朱颜改”一脉相承。
D.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式,以问起,以答结,写作者由一国之主,跌落为阶下囚之后引起的悔恨和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况味。
4.这首词七、八两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及其词风。
2、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重点)3、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重点)学习过程一、词体知识词是__________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___________,59—90字为___________,91字以上为___________。
二、作品背景虞美人,词牌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囚禁在一座小楼里,由君主沦落为阶下囚,个人的生活、地位一落千丈,人格尊严和人身自由也荡然无存,这一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
故国之思、人生之痛、亡国之恨,在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来。
三、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字重光,五代词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唐后主(或李后主)。
宋兵破金陵,出降,后被毒死。
李煜工书画,知音律,能诗文,尤擅填词。
其词以亡国为界,分前后期,前期多写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风格柔靡;后期多抒发亡国之痛和怀旧伤今之情,风格沉郁感伤。
他的词不用典,不雕饰,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率真,凝重洗练,开拓了词的领域,对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
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无言独上西楼)。
二、词作赏析1、词的上阕写词人面对春花秋月的美景,登楼远望,怀念故国。
请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3、诗的前六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词的下阕抒发词人怀念故国的悲痛之情。
千古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三、拓展你还能说出以水喻愁的句子吗?例:(1)以水喻愁:(2)以发喻愁:四、李煜词名句集录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2、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五、课后练习与提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相见欢》咏的是离情别愁,所表现的是南唐后主李煜离乡去国、幽囚汴京的愁苦心情。
B、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
C、“剪不断”三句,取谐音“思”,“丝缕”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了。
D、“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作者把愁思化解为别的滋味,反映了他旷达乐观、清幽脱俗的情怀。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是千古名句,请分析它妙在哪里?《书愤》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
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重点)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一生坚持抗金,却始终无法实现收复中原的壮志。
他是一位高产的诗人,平生作诗近万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2、文题背景“书”,即书写;“愤”,悲愤。
本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天,作者闲居山阴期间。
当时陆游从江西抚州罢官归已经5年,是一位62岁的老人了,但他激愤难平、爱国之心不减。
他追怀壮年意气,痛惜壮志未酬,愤而作诗,表达了老而弥坚、立誓报国的壮烈情怀。
3、典故介绍:(1)塞上长城: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
一次,皇帝欲杀檀道济,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2)出师一表: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
4、字词解释(1)中原北望气如山气:(2)楼船夜雪瓜洲渡渡:(3)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二、诗作赏析:1、《书愤》前两联叙事,追忆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举,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3.如何理解颈联中的“空”字和“已”字?4.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5、本诗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明确:(1)昔日豪气壮举与作对比,抒发的感慨。
(2)与当今权臣苟且误国作对比,表达了的悲愤和无奈三、小结纵观全诗,首联感叹世事,颔联回顾当年,颈联叹息时光,尾联借古讽今,一“愤”字贯穿始终。
这“愤”通过理想与现实,早岁与晚年两组对比表现出来,愤壮志成尘,愤年华已老,最终愤求和派。
“愤”中含悲,“愤”中含壮,全诗风格豪放悲壮,不愧为陆游七律中的冠冕之作。
《扬州慢》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两大流派。
2、体味作者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重点)3、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及化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难点)学习过程一、课前导读1、文题背景扬州慢,词牌名,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
扬州自隋朝以来是南北运输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
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昔日繁华的扬州,已残败不堪,萧条冷落,作者路过此地时,感慨今昔,因制此曲。
这里的“扬州慢”既是词牌名,又是词的题目,与词的内容相关,后此词牌只被用作词谱,与词的内容无关。
慢,慢词,词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而取名,又称长调。
2、作者介绍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江西鄱阳人,布衣终生,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
二、字词荠麦()夜雪初霁()豆蔻()弥望()戍角()怆然()黍离()三、词作赏析(一)解读小序“序”作为词的一个部分,起了什么作用?(二)全词赏析解读上阕:1、开篇称扬州为“名都”“竹西”有“佳处”,目的何在?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损害,有何好处?3、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劫后扬州城的特点?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简要分析。
(二)解读下阕:1、“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杜牧为何而惊?该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2、姜夔的《扬州慢》多处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这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1)(2)(3)三、写作特点1、鉴赏本词“虚实相济”的表现手法。
2、鉴赏本词拟人手法的运用。
(1)“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3)四、知识链接化用诗句,增添文采。
所谓“化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化”,二是“用”,简而言之就是即借用前人的句子,又经过自己的艺术改造的句子。
《扬州慢》中就化用了杜牧的许多诗句入词,语言文采斐然。
那么作文时如何化用诗文名句呢?1、化用诗句拟题。
如《莫畏诱惑遮望眼》(莫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幸福中》(只缘身在此山中)等。
课后趣题1、根据提示填空:(1)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人们常在______送别。
(2)“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一句中,“杜郎”指唐朝著名诗人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诗作《________》,他与_____朝另一位著名诗人__________被后人合称为“___________”。
(3)古人在方位上以_______为左,以________为右。
扬州在淮水东面,故称为“淮左名都”。
(4)“______”是指用兰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对船的美称。
2、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
诗词用典时词语十分简约,这些包含着典故的词语的含义、内容十分丰富,下面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3、姜夔《扬州慢》“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意是:()(多选)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如今自生自灭B.化景物为情思,托名卉以寄哀思C.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情伤感之情D.遥念恋人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E.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沧4、课外鉴赏少年游苏轼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苏轼在《少年游》中抓住“杨花”和“雪”的特点诉说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