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2002103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命题范围:高考考试范围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80分)两部分。
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文学蒋信伟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
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
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
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
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
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
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
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
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
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
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
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
我们不能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和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
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
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
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
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
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
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
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试题语文答案1.C (A 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
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 12 月,周朝是 11 月。
B 项,扩大范围。
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D 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
《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
)2.B (B 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
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3.D (D 项,不是作者据此推出的观点,应是黄生推出的观点。
)4.D “叶嘉莹先生只为她的学生传道授业”范围缩小,原文为“叶嘉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
从天真孩童到耄耋老者……”5.B( A.“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无中生有,曲解文意,表现了她的高雅飘逸的特点。
C.“积极参与诗词文化的普及工作”不准确,原文为“从事‘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工作”。
D.“就”过于绝对,且从原文看,“乐观之生活”还应该包括其对古典诗词的坚守与喜爱。
)6.①叶嘉莹先生清丽脱俗,高雅飘逸,展现了诗人的修养;②从小便受诗词熏陶,后来身处乱世,辗转漂泊,以古典诗词教书育人,通过诗词将悲欢情绪传达出来,与诗词情缘极深;③回归祖国后,各处讲学,设置奖学金,献身于古典诗词的传播与保护工作,用诗词点燃他人。
(每点2分)7. C( C项,“‘原野上有两种声音’是这篇文章的文眼”错误,“原野上有两种声音”并非文章的文眼,文眼是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文字,此句不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也并没有详细描述“吟唱着尘世的演变”这种声音,从文中来看,第五段写“吟唱着尘世的演变”,其他段落基本没有涉及。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2)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命题范围:高考考试范围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80分)两部分。
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文学蒋信伟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
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
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
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
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
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
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
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
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试题语文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
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
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
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
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
我们不能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和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
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
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
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
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
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
中国鸦片战争以后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
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
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初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高下之分,应以扬弃的态度审慎对待。
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只把读书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如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诗人的创作,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命题范围:高考考试范围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80分)两部分。
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文学蒋信伟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
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
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
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
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
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
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
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
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精品高三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2020学年辽宁省沈阳市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人类社会充满希望。
同时,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更加严峻,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迈向美好未来。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努力推动大国间的文明对话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世界各大国均拥有丰富多彩的伟大文明。
中华文明兼收并蓄,融合了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与其他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欧洲文明同样极富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希腊的雕塑、罗马的万神庙、拜占庭的镶嵌画,还是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莫不是欧洲文明的奇丽瑰宝。
中国与欧洲各国文明对话源远流长,其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不同文明之间能够实现互容互鉴互通。
自2014 年启动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以来,中法两国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的交流发展迅速,而以此为依托的双边政府交流、民间交往、经贸往来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陆续建立了高级别财金对话、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等机制,为各领域合作持续推进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中俄两国民众相知相亲的历史举世公认,已经成为了两国关系发展的不竭动力,两国文化在彼此国家的影响力、亲和力和感召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了当今大国之间文明对话的典范。
源于欧洲文明的美国文明,与美洲文明结合,发展成为一种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文明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基于多元文化的价值观。
然而4 月29 日,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基伦•斯金纳就中美关系发表谈话,将中美关系界定为“文明较量”,宣称美国正在制定基于“文明冲突”的对华关系框架,从而将中美关系渲染至所谓“文明冲突”的层面。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沈阳市郊联体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试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由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组成。
第Ⅰ卷和第Ⅱ卷选择题部分,一律用2B铅笔按题号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按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
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
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
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
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
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
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
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
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
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
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
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1、命题范围:高考考试范围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和第Ⅱ卷(表达题80分)两部分。
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文学蒋信伟手机文学还只是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自身也有一个不断发育、成熟的过程。
手机文学首先是手机短信,它必然要受到信息容量的限制。
一般来说,一条短信的内容被限定在70个字(包括标点)以内,这就要求手机文学具备内容精短、富于艺术张力的特点。
手机文学的创作要精心选择艺术视角,不能有“云山雾水”之感,而要有“寸铁杀人”之功。
手机文学的艺术视角最忌寻常化、模式化,循规蹈矩的创作思路是难以适应这种文学机制的。
手机文学的语言必须精彩,具有视觉爆发力。
这就如同演话剧一般,要求每句话都有挠到痒处或刺到痛处的艺术效果。
语言的精彩体现在形式上,往往是讲究音韵协调、句式齐整之美,凸现优美凝练的视觉表层效果,此外,戏谑、悖论、反讽、隐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艺术表达的内在张力,使得精短的语言如同利刃一般瞬时间穿透读者的心灵空间,刺激读者的心理空白。
其实;手机文学的艺术张力,既体现在“变化的文本”自身体制与功能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平衡之中,也体现在受众的原初心理与阅读期待心理之间冲突达成的平衡之中。
这二者的张力结构之间又形成了互为引发、互为促进的互动效果。
也正是在这种双重的艺术张力的影响下,才满足了市场经济语境之下渐趋浮躁的阅读需求。
手机文学不是文学的大餐,而是文学的点心。
点心虽小,却别有风味。
手机文学不可能也不必要承载多厚的社会内容,获得多大的艺术感染力,只要取得“开心一笑”、“快意一笑”、“会心一笑”的艺术效果,或者说就是要达到幽默、讽刺、灵动的审美效果,就“心满意足”了。
手机文学,说到底是技术消费时代对文学产生冲撞的结果,也是文学嫁接现代商业生活方式的结果。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_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
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庙堂与山林之间晋宋时期,无论是当代和后世褒贬不一的谢灵运,还是身前身后均有盛名的王羲之,抑或死后方逐渐赢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大名的陶渊明,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
王羲之曾经在给谢万的信中,自得于他异于古之辞世者的“坐而获逸”之乐:“古之辞世者,或被发佯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
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
”王羲之欣喜于自己的“坐而获逸”是“遂其宿心”,似乎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
但据史载,他的退隐始末大概是这样的:在王羲之出仕前,本也是一再推辞,但殷浩用“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等语极力敦劝他,与谢安出仕前朝野上下所谓的“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出一辙,足令王羲之对自己的出山充满期待。
不过事与愿违,王羲之的庙堂经历显然没有谢安那样顺利。
他在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与王述不和,后王述升为扬州刺史,会稽隶属扬州,王羲之不甘心成为王述辖下的地方官,派遣使者向朝廷提出将会稽从扬州分出来,独立为越州,结果“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后来王述巡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
王羲之在辞官退隐前,我们无法否定他曾产生过立身庙堂,甚至如谢安般在庙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念头,他之所以毅然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是因为耻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而并非是向慕山林,希求高远。
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呢,也并非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这是自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已经指出的事实。
从陶渊明的文字作品来看,他不但少壮时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试题扫描版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能力测试试题(扫描版)本试卷分四个邮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乜注意車项:1.答卷前’辔生务必将自送的姓尝、准考证号填写在签懸卡上。
2,叵答选择題肘「逸出毎小题答案后,甲铝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題性的答案标结涂黑再妇需改动』握橡皮擦干浄后,希选涂英他答第标号.回答菲选搔题时「将答奚写在答題肯上.写在本试粽上无效.3.考试结吏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1站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口非抽质丈配遺产SL走坯设现代民谯丈化的基站,也足每个民族时蚩界丈化时丰富族贡航O因妃,必然妥从全人类的視角来盘持非场廉丈化遗严眯护何趣B但是’站輕全人姿丈明史的弦或嫌度壮保护列一时七的人怕所拥疥的丈此成就,这本奥就是一件矛盾的事惜<■时罪场猊丈牝的探护,不应将芝封阳竝某个特定时历史时空中&養斗晝非%塡文化的特承者在瓷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申的自由选挣盘志。
当址氏众隹往肃矍摆趾传统的■包秋",希望谋求本地区的现代化Olu这种要俅本奏无可非•迸'担是共屮的得失石氓价也许苯咼曄一个人一开始就龍清瞬认熬到的。
有时侯当亭人并没疽盘谀剁包己抛尊的东西有苦护渔』并没有惠:识髦这种拋碧会崔无盘何進成巨大时期失和无可帝补的逍惚° 固此,我们必歳寻41 一弊遼径洪碉和社会发展与丈祀传承之阖的矛今人、群体奔變个崔■辱一祥,耐文化时追議部是多胖的O当人捷为了自左轉號:就发展厨要求保护多牌性E匕的时候,生活庄薪定丈化中的聲体讨牛人,同样应该有対■多样性生存方式妁选择自甫,不应该也不可能要痕勉们列了给爭為保存一年生存方瓦,面痔他们时生活赶闭在同定的时空中,使他门辰为誉界丈祀多样性址朮的韬社忌,否躬,对文化件承耆来说,显然是不公乎酌"賊①的追求如畏験乏淞妾的自雄和自徐的话,豔观上就可旎在某种程度上酸哺观僵獣了稽定痕律或个人对文化梦丼性的自由逸揺n囲对非骑加文化遗产,尤其是一些技艺高三谣文第1更(共忆页)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舍弃了主体,那我们还館面对什么呢?在讨论非物质丈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它本身也是我怕改进方法和理论的一个契机口只有当我怕在工作中把民俗文化的创遗者和继承者也纳入到我怕工作的视野中来,把他们的圭体性现实说遇却要求也切实地考虑进来的时候}我们的抢救却保护工作才可以说真正有了对人的关怀。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试题语文答案1.C (A 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 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
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 12 月,周朝是 11 月。
B 项,扩大范围。
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
D 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
《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
)2.B (B 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
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
)3.D (D 项,不是作者据此推出的观点,应是黄生推出的观点。
)4.D “叶嘉莹先生只为她的学生传道授业”范围缩小,原文为“叶嘉莹为无数人传道授业。
从天真孩童到耄耋老者……”5.B( A.“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无中生有,曲解文意,表现了她的高雅飘逸的特点。
C.“积极参与诗词文化的普及工作”不准确,原文为“从事‘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工作”。
D.“就”过于绝对,且从原文看,“乐观之生活”还应该包括其对古典诗词的坚守与喜爱。
)6.①叶嘉莹先生清丽脱俗,高雅飘逸,展现了诗人的修养;②从小便受诗词熏陶,后来身处乱世,辗转漂泊,以古典诗词教书育人,通过诗词将悲欢情绪传达出来,与诗词情缘极深;③回归祖国后,各处讲学,设置奖学金,献身于古典诗词的传播与保护工作,用诗词点燃他人。
(每点2分)7. C( C项,“‘原野上有两种声音’是这篇文章的文眼”错误,“原野上有两种声音”并非文章的文眼,文眼是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的文字,此句不能反映文章思想内容;文章也并没有详细描述“吟唱着尘世的演变”这种声音,从文中来看,第五段写“吟唱着尘世的演变”,其他段落基本没有涉及。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
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汪为胜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
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
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
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
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
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躬亲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
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
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
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沈阳市郊联体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
“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
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
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
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
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
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50分。
主、客观题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完成,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庙堂与山林之间晋宋时期,无论是当代和后世褒贬不一的谢灵运,还是身前身后均有盛名的王羲之,抑或死后方逐渐赢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大名的陶渊明,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
王羲之曾经在给谢万的信中,自得于他异于古之辞世者的“坐而获逸”之乐:“古之辞世者,或被发佯狂,或污身秽迹,可谓艰矣。
今仆坐而获逸,遂其宿心。
”王羲之欣喜于自己的“坐而获逸”是“遂其宿心”,似乎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
但据史载,他的退隐始末大概是这样的:在王羲之出仕前,本也是一再推辞,但殷浩用“足下出处,正与隆替对”等语极力敦劝他,与谢安出仕前朝野上下所谓的“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如出一辙,足令王羲之对自己的出山充满期待。
不过事与愿违,王羲之的庙堂经历显然没有谢安那样顺利。
他在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后,与王述不和,后王述升为扬州刺史,会稽隶属扬州,王羲之不甘心成为王述辖下的地方官,派遣使者向朝廷提出将会稽从扬州分出来,独立为越州,结果“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后来王述巡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
王羲之在辞官退隐前,我们无法否定他曾产生过立身庙堂,甚至如谢安般在庙堂里干出一番事业的念头,他之所以毅然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是因为耻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而并非是向慕山林,希求高远。
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呢,也并非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这是自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已经指出的事实。
从陶渊明的文字作品来看,他不但少壮时有过“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猛志”,盛年也时有庙堂之念的流露,只不过他对难以把握的庙堂有所顾虑而已,其《拟古》其六所写的“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畏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正是这种顾虑重重的复杂心理的描画。
虽然陶渊明也有“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的诗句,但正如谢灵运实际上终未能以山林熄灭庙堂之念一样,陶渊明也不时受到曾经的“猛志”的侵扰。
其实无论是谢灵运,还是王羲之和陶渊明,他们在面临生命价值自我拷问时的这种徘徊矛盾的心理,几乎可以说是大多数个体生命寄托模式单一的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士的宿命,只不过他们在这种情境中自我排解的方式和效果存在差异而已。
王羲之比较决绝,他在父母墓前立誓辞官归隐的特别方式,不但断绝了庙堂中人再次征他出仕的可能——“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也保全了自己的晚节,没有因“去而复还”而遭人讥笑。
陶渊明虽然难免为自己的“有志不获骋”而彷徨不安过,但终究慑于“人我欺”的复杂局面,没有再踏入庙堂,避免了“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的窘状。
与王羲之、陶渊明相比,谢灵运的心理斗争要激烈得多,代价也就格外的大。
如同陶渊明表示自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一样,谢灵运留下的文字中也有过不止一次类似的表述,如他《游名山志》所说:“山水,性分之所适。
”但他所谓的“性分之所适”的山水并未能战胜他的庙堂心,当元嘉三年宋文帝征他出山做官,且派他的旧交范泰写信敦奖他时,他便复还庙堂了。
而且从他复出后被重用的期望破灭后“意不平”的表现来看,他所谓的“性分之所适”恐怕只是刹那的感喟。
比起王羲之的“坐而获逸”和陶渊明的“羲皇上人”来,谢灵运这种瞬间的感悟对于庙堂之念的遏止更缺乏持久的疗效,他一直是“欲希心高远”。
这个“欲”字,点出了谢灵运虽然一直是在期望、向往高远的境界,但因为无法摆脱那时时晃动的曲盖身影,所以也就永远只是“欲”,而难以最终获致。
(选自2013 年第 3 期《清华大报》,有删改)1.下列对“他们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王羲之出仕前虽一再推辞,但也曾想如谢安般干出一番事业,后来只因与王述不和,又耻于做王述下辖的地方官,才在父母墓前发誓辞官。
B.陶渊明虽曾放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但从其作品可以看出他仍不时受到曾经的“猛志”的侵扰。
C.谢灵运多次说过“山水,性分之所适”之类的话,但山水并未能战胜他的庙堂心,元嘉三年他又复还庙堂。
D.王羲之、陶渊明和谢灵运都曾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过,只是隐逸山林之念从未战胜过建功立业的理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从王羲之给谢万的信中可以看出王羲之对自己“坐而获逸,遂其宿心”的欣喜,退隐山林是他一直向往的生活。
B.陶渊明的诗中也常流露出庙堂之念,只不过他对难以把握的庙堂有所顾虑,担心万一出仕后不如意会被世人耻笑。
C.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士在面临生命价值自我拷问时,都有在山林和庙堂之间徘徊矛盾的心理。
这是他们的宿命。
“欲希心高远”中的“欲”字,点出了谢灵运一直是在向往高远的境界,出仕做官只是被逼无奈,不是出于本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以来的不少研究者认为陶渊明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羲皇上人”,所以陶渊明并不能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B.王羲之的“坐而获逸”、陶渊明的“羲皇上人”和谢灵运的“性分之所适”,这些文字都表现出对山林隐逸的向往。
C.王羲之立誓辞官归隐断绝了庙堂之念,陶渊明在彷徨不安中回归田园,虽然方式不同,但都避免了遭人讥笑的窘状。
D.王羲之、陶渊明、谢灵运都在山林和庙堂、隐与仕之间徘徊过。
其中,谢灵运对于庙堂之念的遏止更缺乏持久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珙字共父。
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中书舍人。
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从幸建康,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
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①,仍论其不可。
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张公。
”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
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
”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
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
”盗意益缓。
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
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
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
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
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
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注:①录黄,宋时中书省承旨起草的一种文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言者逐之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寝:停止。
C.疾革.,草遗奏言革:痊愈。
D.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具:准备。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①②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
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震之以威,令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
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
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
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5分)(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11分)一剪梅刘克庄①余赴广东,实之②夜饯于风亭。
束缊③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
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
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刘克庄:南宋爱国词人,政治上屡受打击,他以命运与自己相同的刘禹锡自比,自称“刘郎”。
此词为作者被贬广东时所作。
②实之,即作者好友王迈,字实之。
③束缊:用乱麻束成火把。
8. “天寒路滑马蹄僵”中的“僵”字很有表现力,请予以赏析。
(5分)9. 词的下片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0、(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2)纷纷暮雪下辕门,。
轮台东门送君去,。
(岑参《白雪歌送武门判官归京》)(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4) ,。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王奎山1982年我读大四。
那一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
一个厅长的千金,能看上我这么一个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的缘故。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等于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