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_谷永新
《实践论》学习报告
《实践论》学习报告毛泽东的《 实践论》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决定性作用。
它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辩证思维和方法来把握和解决矛盾。
实践论》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应用。
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实践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等。
实践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些观点,强调了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论》进一步强调了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人们能够感知和理解客观世界的规律和本质。
实践不仅是知识的来源,也是知识的检验者和发展者。
只有通过实践的实际检验,才能确定真理的正确性。
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实践论》还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毛泽东认为,真理不是脱离实践而存在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只有通过实践的实际检验,才能确定真理的正确性。
这一观点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对一切理论和主张提出了实践检验的要求。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 实践论》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则,而 实践论》则进一步强调实践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并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些观点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对于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实践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等基本原理。
实践论》对实践中存在的各种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通过辩证思维和方法来把握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个人 的 自我价值 。这种过分强调 集体 、社
会 、组 织 ,漠视个人的虚假集体主义 ,强
化了个体的人身依附关系。抑制 了人的能 动性 、创造性和 自主性 。
2 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任 务 上 , 看 重 . 只
政治 、道德教育 ,教育 内容过于狭隘 。传 统思想政 治教育教 育周期长 ,信息量少 ,
人就不能超 出单方面的畸形的发展” 。 3 主体性得到发挥的人。 、 注重以实践 活动为基础 的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人 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人的主体性是 人在创
识, 是从哲学角度对人 所作 的最 高层次思 考 ,而思 想政 治教 育是做人 的思 想工作
的 , 需要 马克 思主 叉人 学 为其 提 供 正 确 它 的理 论 基础 。 统 的 思 想政 治教 育 在价 值 传
2 1 年第 2 期 0 0 O
C IA S I C N E H O O Y I O M TO c . 1 HN CE E A D T C N L G N R A I O t2 N F N 00
D I 0 3 6 / . s .0 1 8 7 .0 0 2 .4 O :1 .9 9 ji n 10 - 9 2 2 1 .0 1 6 s
起来 ,片面强调社 会价 值 .忽视甚至否定
, 内容
思辨终 止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面前 ,正是 描述人 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 程的真正 的实证 科学开 始的地 方。 因此 , ” 马克思主 义 的人学理论的 出发点不再是 抽象的人 。 “ 不是处 在某种幻想的 与世 隔绝 、离群索 居状态的人 , 而是处在于一定条件下进行 的现 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 程 中的 人。 它的前提是 “ ” 现实的个人 , 是 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 质生活 条件 。 ” 2 自由全面发 展的人 。马克思 主义 、 人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绝对不是孤立的个 人 的全 面发 展 ,而 是现 实 个人 的全面 发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①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①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继承,以及对人类学科的理论创新。
它是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人学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历史人,是现实人。
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强调人的社会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的社会历史地位是由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历史地位,提高学生的社会历史观念。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强调人的价值实现。
人学理论认为,人是社会自主子,具有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观能力和主观目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可以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历史地位,提高学生的社会历史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由意识,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人性尊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要求,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积极贡献。
科学发展观中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升华
基础上人的本质及其 自我实现的历史 的科学 。” 首先 . 马克思把“ 看作一切 活动和一切关系的物质承担者 以及 人” 基础 . 看作社会历史的前提以及创造主体。 马克思强调 , 对人 的认识始 终是他对社会历史 现象认识 的前 提 .社会历 史是 由人 的活动 所创造 的 因此 . 为创造社会历史活 动的承担者——人及其存在 、 作 本质和历 史发展规律 . 就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认识 对象。因此对人的本质 的科 学认识 . 是对与人有关的其它问题 认识的方法论 前提。而这一认识始 终贯穿于他的前后著述中 从早期著作关于人是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 的本质和基础 .到后期著述关 于人是 经济活动和经济关 系的承担者 : 从早期著述 中关于 “ 人创造环境和环境 创造人 ” .到后 期著作 中关于 “ 人既是社会历 史的前提又是社会历史 的结果 ” : 的本质 、 等 人 存在和 历史发展始终是他关注的一个 主题 其次 , 德 意志意识 形态》 ( 8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 从《 、 14 ( 、关于费 尔 巴哈 的提纲》 等著作中 . 向我们揭示 出马克思人 学的基本 内容及其 内在逻辑 . 这就是从人和 自然的关系一人和社会 的关系一人和人 的关 系人手进一 步剖 析人和劳动 的关系一人和历史 的关系一人和 自身的 关系 马克思始终是在这六种“ 系” 关 中研究人 的. 而且这 种研 究 自成 体。 最后 , 马克思始终注意并强调用 “ 人的观 点和方法 ” 考察 、 来 分析 、 理解 与人 有关 的问题 他在思考 和研究 与人有关 的问题时 . 总是注意 从 人的角度人手 比如他认 为 , 然界是人表现其 内在本 质力量 所需 自 要 的对象 : 劳动是人 的内在本质力量 的 自我确证 : 会历史无非 是人 社 的本性的不断改变 而已 : 自然科学通过 工业实践进入 人的生活 . 物的 经 济关 系( 劳动和资本 ) 揭示 出的是人和A ( m人和资本家 ) 的关 系 . 共 产主义是人的全面解放的社会 形式 . 其基本 原则是 每个人 自由而全面 的发展 : 个人能力充分发展是最大的社会财 富和社会生产力等 因此马 克思 主义正是从 “ 现实 的人 ” 出发, 以广阔 的视野 、 证的 辩 思维方式考察了人 、人 与世界 的关系 以及人在这种关 系中的地 位、 价 值、 自由和解放等 问题 . 成 了 以现实 活动的人为 中心。 形 , 以人 的 自由全 面发展为社会发展的最高 目 和价值标 准的马克思 主义人学 标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诞生的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它以人的解放和自由为根本追求,被誉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将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浅谈。
我们需要了解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内涵和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创造者和改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人本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解放,认为人应该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摆脱一切形式的奴役和束缚。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提倡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幸福。
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领域,影响并塑造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我们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念,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目标和追求方向。
在当代社会,由于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人们普遍面临着身心两方面的困惑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方向。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判和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思想范式,使我们能够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在当代社会,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媒体的发达,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和干扰。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意识形态的思想范式,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思想工具,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当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困难,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道德危机等等。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思想工具,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人的本质和尊严。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具有重要意义,指导人们实现个体自由和社会公平。
与人权思想相比,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更注重人的整体利益和社会进步。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建设现代化国家起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社会,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也对世界各国产生影响。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
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仍将在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不断为建设美好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当代社会、人权思想、社会发展、中国、国际社会、影响、当代价值、未来发展、总结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起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的欧洲社会变革。
在当时的背景下,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却日益恶化。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当时的社会理论家,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提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将人类社会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方向推进。
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逐渐形成,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制度的建立应当以人的利益和幸福为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起源不仅在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批判,更在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深刻思考和未来社会进步的设想。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利益和尊严为根本出发点,探讨了人与社会、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了人类社会向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发展方向。
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启示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指引着我们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1.2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人本思想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自由的理念。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问题探析
者认 为 , 形势 下高 校 马克思 主义 理论 教 育必 须把 握 和 创 新 。同时 , 需要 积极 地 吸 收和借 鉴 教育 学 、 理 学 、 新 还 心 坚持 以下几 个方 面 。
一
社 会 学 、 众传 播 学 等 相关 学 科 的 知 识 , 断 改 进教 育 大 不
、
切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教 育的 基础 性 与重 点性 的 方 法 , 实提 高教育 效果 。
( 第 9 9期 ) 总 2
S ra O. 9 e il N 92
■教 育 思想与理 论研 究
. ._-
】
C=,
同
校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教 育 问题 探 析
谷永 新 , 艳茹 赵
( 龙 江 大 学 , 龙 江 哈 尔滨 10 8 ) 黑 黑 50 0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 高校思 想政 治教 育的主 渠道和 主阵地 , 直接 关系着 中国特 色社 会主义事业 建设
么样 的马 克思 主义 理论 教育 , 样进 行 马克 思 主义 理论 想政 治理 论课 的意见 》 怎 ,将 马克 思主 义理 论 作为 一级 学 教育 ” 的重 大 问 题 , 必 须坚 持 马 克 思 主义 理 论 教育 的 科 来 建设 , 而 为巩 固马 克思 主义 在 高校 教育 教 学 中的 就 从 基础 性与 重点 性 的统 一 。这就 要 求我 们必 须 始终 理解 、 指 导地 位 , 为加 强 高 校思 想 政 治理 论 课 建 设 , 养 思 想 培 把握 和运 用 马克思 主义基 本原 理 , 以及 马克 思主 义 中 国 政 治教育工作 队伍提供了有力的学科支撑。但不可否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浅谈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
人本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和权利,是对人类自身的关注和尊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价值所在。
在当代社会,人本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人本思想的内涵和当代价值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人本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和平等,提倡消除人的压迫和剥削,追求人类解放和幸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是社会的最终目标,而人的平等是实现自由的前提条件。
人本思想要求消除剥削和阶级差别,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人本思想还是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坚决维护,强调个体的尊严和自由权利是无可动摇的。
在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人是价值的中心,一切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都应当以人为本,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服务。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的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包括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环境污染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和幸福。
当前,全球范围内,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受到了广泛关注,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给予了这些价值观以充分的理论支持。
在当代社会,人本思想所强调的人的自由和平等、尊严和权利等基本价值观念,对于推动人权和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价值。
当前,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利好,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包括信息泛滥、个人隐私泄露等。
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核心理念,即人的自由和尊严的保护,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再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再思考杨 耕 陈志良 反思是以思维为对象的思维运动。
从思想史上看,人类的反思经由康德的批判反思和黑格尔的思辨反思这两种历史形态而在马克思那里进入到现代形态——实践反思。
在马克思哲学的宏大体系中,实践反思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凝结着以往反思形态的合理因素,不仅体现着马克思认识论的根本特征,而且预示着认识论以至整个哲学发展的现代走向。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在很大的程度上被我们忽视了,而现代实践和认识论的发展又凸现出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巨大意义。
因此,本文拟就马克思的实践反思理论作一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思维的反思是由实践发展所决定的,它的活力主要来自实践,而方向是“与实际发展相反的”,即“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
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¹。
这一反思过程本身又是批判的,即不断地对历史上的思维方式进行“解构”。
马克思对反思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打破了反思的神秘性,使其从纯思辨的王国回到社会运动中,成为“当作实践去理解”的一个环节。
一、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总体特征 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形式总是由片面到全面。
“所谓的历史发展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并且因为它很少而且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够进行自我批判,——这里当然不是指作为崩溃时期出现的那样的历史时期,——所以总是对过去的形式作片面的理解”º。
这种实践和历史发展的片面性造成了人的认识的某种片面性、局限性。
但是,适应实践和历史发展片面形式的“范畴”却往往成为一种思维定势,成为一种“客观的思维形式”,统治着人们的思维。
于是,随着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由“片面”到“全面”,也就要批判、反思并打破原有的范畴体系,建立新的适应于实践全面展开形式的范畴体系,新的范畴体系对旧的范畴体系的批判实质上是实践活动高级化的产物。
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害的负面价值, 以儆效尤 ; 无论是奖赏 , 还是惩罚, 都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 而不能成为个人行为。但
是在许多单位和地 区, 褒贬奖罚往往由少数人以主
观好恶拍板定调或操纵 , 很难对被奖惩者行为的独
的深刻 内容 , 明确地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而且 的根本途径——实践。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每个个人充分自由的发 展。马克思说:如果用哲学的观点来考察这种发 “ 展. 当然就不难设想 , 在这些个人中有类或人在发
此外就要关注那些中长周期的因素比如说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企业存货调整的周期经济结构变动和产业升级导致的中长周期的变动这个时候长周期和短周期的波动扩张叠加在一起就可能导致经济扩张的势头过猛这就要研究处于这样的集中焦点的时候宏观调控针对的方向就是经济过热力度就可能需要大一些而时机尤其要把握得准确不能太滞后
维普资讯
●论坛荟萃●
《 资料信息)06 ) 0 年第9 2 期 径就进一步严重毒化人们的荣辱观。特别是社会
上一些暴发户 通 过 种种 非 正 当手段 致 富后 的骄奢
淫逸 , 与弱势人群勤奋劳作却生活艰难 、 处境窘迫 的现实, 形成巨大 的荣辱反差 , 一些青年人对这种
荣辱观的形成机毒解析 l
一
5 一
维普资讯
活动从独立 自主性 、 自由自 觉性和积极能动性等各 种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人的活动达到丰富性 、 完整 性和可变动性 ; 人的社会特性的全面发展即全面而 丰 富的社 会关 系的创 立并 合理地建 构 ; 人的个性 的
全面 发展 即实 现 自由个 性 。人 的全 面发 展 既不是
基本的是非判断标准和行为的价值取 向, 经年累月
就渗入人们的灵魂深处, 积淀成荣辱观念, 约定俗 成, 传承于世 , 并在人生实践中求荣避辱 , 养成行为 习惯 , 从而引导 、 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论“实践人学”思想的生成和内涵
视为精 神活动 的产物和 结果 ,把人 当 作精神 活动的 工具和 形式 。它虽然 发 展了人 的能动 方面 ,但 只是抽 象地加
以发展 。
会实 践 的 高嚏 达 到 “ 真 正 人 的生 对
巴哈 人本 学 的批 判 那样 :“ 尔 巴哈 费 对感性 世 界的 ‘ 理解 ’一方面 仅仅 局 限于对这 一世 界的单纯 的直观 ,另一 方面 ,仅仅局限 于单纯 的感觉 。他 设 定 的 是 ‘ ’ ,而 不 是 ‘ 实 的 历 人 现
思 想 、 识 、 神等主观 因素片 面夸 研 究的惟一 的 、普遍的 、最高的 对象 意 精
切都 置于人 的理性 法庭面前 加 以审
人 是 感 性 的 、有 血 有 肉 的现 实 存 在
者 ,具有意志 、情感 、欲望 等自然属
性 。感 性 主 义 人学 虽 然对 人 作 了 唯 物主 义的解释 ,但是 它 也仅仅 是从人
判 ,以人的理性 为标准 ,用人 的理性
观 察事物 ,用 人的头恼判 断是 非 ,世
体 。他 们 以人 的 共 同 理 性 本 质 为 基 础 ,高扬理性 的 力量 ,探讨 了人 的主
的 自然属性 方面 来理解 人 ,从纯 粹 自 然主 义的角度来把 握人 ,力图从 自然
本身来说 明 自然和 人 。因此 ,感性 主 义人学 只能把人 等同于 自然 ,将 人的
由 、平 等 、博 爱 、权 利和 幸福 ,并 以 此来解 释 人的各种 利益关 系 。在众 多
到 人的丰富 多样的社 会联 系 ,也无 法
的把 握 是 消极 的 直 观 ,对 人 的 理 解 是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实践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刻思考和探讨的理论体系。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为改造世界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
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入分析和批判,取得了新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持。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创新与发展,不仅对中国哲学界有着深远影响,也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对这一思想体系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社会现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一思想体系,对于指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手段和途径,是人类历史的根本规律。
实践包括各种形式,包括生产实践、科学实践、艺术实践、政治实践等,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进行改造的活动。
实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直接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起点和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实践活动,才能认识客观世界,领会事物的本质规律,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2.2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命题之一。
导读12《实践论》导读
学习与思考
1.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结合《实践论》中所揭示的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思考如何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避免主观与客观相脱节,做到实事求是。 3.为什么说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
写作背景
1.从思想根源上揭露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的迫切需要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革命实践和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3.毛泽东长期从事理论研究特别是研究哲学的理论成果
基本思想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认识发展的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者必须树立实践 的观点
首先,人的思想认识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发 展和变化的。 其次,在实践中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 最后,要依据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 新发展。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的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确立、列宁发展的,《实践论》是在继 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发展。
实现了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现代化。《实践论》所阐述的主要思
想内容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的思想,科学地解决了几千年来中国哲学史 上争论不休的知 行关系问题,不仅在具体观点上既肯定经验对认识的 意义,又反对认识过程中的经验论 错误,而且从思维上立足实践,形成 “改造世界”的实践辩证法,而抛弃从理论把握实践的思辨理路。《实 践论》既是 “认识论的唯物论”,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 “认识 论的辩证法”,强调实践的能动作用,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 一观。
பைடு நூலகம்
4.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揭示了思 想政治教育的重要 任务与方法原则
一方面,毛泽东在系统论述认识和实践关系的基础上,阐明改造客观 世界和改造主 观世界是辩证的统一,并提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 主观世界的任务,从而达到肃清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错误思想、提 高全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水平之目的,揭示了思 想政治教育改造人 的主观世界的重要意义。改造世界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历史使命,改造世界的具体任务包括改造客观世界, 也包括改造自己 的主现世界。其中,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 社会及阻碍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一 切反动势力,改造主观世界则包括 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 系。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其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是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通过实践,人们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人学思想强调理论的联系实践,强调实践的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指导人们正确把握和实践历史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关注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全面发展,是人类解放的理论指导。
实践人学思想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倡导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自己,推动社会实践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重要性在于其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对实践人学思想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的规律,为建设一个和谐、共同发展的世界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1.2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核心特征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实现的出发点,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实践性是指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践验证和修正理论,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指导性和实践性。
人本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基本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强调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人本性是指理论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系统性是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整体观,要求理论要系统和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构建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框架,以指导实践,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在于强调实践、关注人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人类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为背景,以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力求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一、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发展引起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和运动规律,为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历史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通过对社会关系、经济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社会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分析等。
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实践意义在于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指引着我们进行正确的斗争和实践,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和全面。
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将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加强理论的探索,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持久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起来,马克思主义人类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客观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和发展,着重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实践人学思想的理论核心在于“实践、认识、实践”的循环关系,认为实践和理论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实践活动得到的经验和认识又可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实践人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实践人学思想提出实践是人类历史的推动力量,中心是人,历史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反映社会实践。
实践人学思想认为,实践的社会作用是指导人们正确运用实践的知识和技能,使人类社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实践人学思想认为,实践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只有让实践活动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论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思想
论马克思的实践人学思想
钟新海;王浩
【期刊名称】《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0)002
【摘要】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它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钟新海;王浩
【作者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266041;海军航空工程学院,266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
【相关文献】
1.论马克思人学思想对近代西方人学思想的超越 [J], 李岩
2.试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女性解放的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 [J], 魏寒冰
3.试论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女性解放的启示——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思想 [J], 魏寒冰;
4.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系统阐发——读韩庆祥《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 [J], 王勤
5.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评《人之谜: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 [J], 汤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视域——解释学的阐释
作者: 谷永新
作者机构: 黑龙江大学马列教研部,哈尔滨150080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35-37页
主题词: 解释学;问题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解释学作为一门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维度和新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一个哲学问题来研究就包含着运用解释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解”问题。
用解释学意义上的理解,包含“解释”“理解”和“应用”。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解释就要对这一问题作出哲学层面的理解和阐释,从学理方面作出深层次的探讨,经过理解、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当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具体实际、中国优秀文化结合时,实际上就是在携带着我们自己对中国实际的理解所形成的视域、中国优秀文化的视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交汇,这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实践、应用过程。
本文试图借助于哲学解释学的一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蕴涵的理解和解释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本思想
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本思想
李文峰
【期刊名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9)003
【摘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在他的学说创立和发展中,始终都重视人的问题.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目的.实践性、批判性、革命性、前瞻性是其重要特征,对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及其对当代中国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页数】3页(P24-26)
【作者】李文峰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0-0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度探索——评《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研究》 [J], 张喜德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返本开新——评张富文《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研究》 [J], 董志铭
3.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J], 闫亮亮;
4.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视域下的企业文化管理建设 [J], 刘瑞洋
5.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与特区经济发展的思考
——以深圳特区为例 [J], 苏勇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
刘进田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22(30)7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知识哲学,而是一种为了人的解放而改造世界的价值哲学,其显著特征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以来一直都在价值和事实、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自由和自然、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价值哲学理论架构中运思,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价值哲学;在寻求价值和事实、人的尺度和物的尺度、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如何统一问题上,马克思不是像康德那样将二者直接统一于主观的审美,而是统一于作为人的感性活动的社会实践或人的生命的生产,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价值哲学,不是纯粹理论价值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哲学始终围绕着人本身、人的解放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轴心展开和推进,强调价值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在实践中的发挥,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人本价值哲学。
【总页数】21页(P97-117)
【作者】刘进田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
【相关文献】
1.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重庆实践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讨会”观点综述
2.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的人本主义哲学
3.评一种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丛大川先生《人本·实践·自由:马克思新哲学观的本质和取向》献疑
4.高扬人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共同出发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学之管见——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及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4期(总第97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 e il o ng ji a ng Soc ial Sciences N o 14,2006G enera.l N o .97论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谷永新(黑龙江大学马列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摘 要:在人类思想史上,马克思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对人及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实践地把握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
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人的本质中图分类号:A 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937(2006)04-0023-03收稿日期:2006-04-02作者简介:谷永新(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大学马列教研部讲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发展途径,一个遥远而古老的希腊神话)))/斯芬克斯之谜0的诞生,第一次明确地给人类提出了/认识人自己0的艰深课题。
千百年来,/认识人自己0这个伟大主题一直激励着哲学家孜孜不倦地求索。
但是,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们由于受到自己所处时代条件的限制和自身世界观的束缚,他们对于人的认识始终未能达到科学的形态。
只有当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先前人类自我认识的积极成果基础上,立足于实践的理论高度,创造性地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点全面审视和考察人,正确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创立起一种崭新的人学理论)))实践人学时,人类才首次实现了对于自己的科学认识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的创立,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对人的问题给予了完整科学的理解,是人学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一、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把握人的根本方法任何一门科学都有着对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特定的把握方式。
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那么,马克思是怎样来把握人的呢?众所周知,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和内在灵魂。
当年轻的马克思在学术界初露锋芒时,就发出了/使现在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0[1]的哲学宣言。
可以说,对人和现实世界及其关系的实践性把握和回答,是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基本特征和科学方法论原则。
与马克思主义新哲学世界观相贯通,马克思主义人学坚持以实践为基础来全面考察和研究人,通过对人及其本质的实践性把握和回答,达到了对人的科学形态的认识。
对人及其本质的实践性把握,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根本方法,也是它与传统人学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近代西方以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人学,继承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传统,认为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人有思想、意识和理性。
他们以人的共同理性本质为基础,高扬理性的力量,探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论证了人的自由,倡导以人为目的的自由、平等、博爱、尊严和价值,这些思想无疑具有合理性的方面。
但是,总的说来,理性主义人学对人的把握虽有其成功的一面,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理性主义者往往把人的思维和肉体分割开来,将人的思想、意识、精神等主观因素片面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视为唯一的本质,看不到人的感性存在以及人的丰富多样的社会联系。
/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达自己的生命0[2]。
因此,理性主义所理解的人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抽象精神存在物0,人的作用就是精神的作用,人的自由就是思想的自由,人的发展就是自我意识的发展。
理性主义人学仅仅抓住人的主观方面,并以此出发来理解和把握人,必然把人和人的一切视为精神活动的产物和结果,把人当作精神活动的工具和形式。
它虽然发展了人的能动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加以发展。
以培根、洛克、爱尔维修、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感性主义人学秉承普罗泰戈拉感觉主#23#义传统,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以人的自然本性(感情、欲望、自然生理要求)为基本出发点,宣扬人的自由、平等、博爱、权利和幸福,并以此来解释人的各种利益关系。
感性主义人学家看到了人的感性存在,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发展的产物和结果。
因此,人是感性的、有血有肉的现实存在者,具有意志、情感、欲望等自然属性。
感性主义人学虽然对人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但是它也仅仅是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来理解人,从纯粹自然主义的角度来把握人,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和人。
因此,感性主义人学只能把人等同于自然,将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唯一本质,既看不到人的丰富多样的社会联系,也无法正确认识人的积极能动作用。
它对人的把握是消极的直观,对人的理解是/惊人的贫乏0。
正如恩格斯对费尔巴哈人本学的批判那样:/紧紧地抓住自然界和人。
但是,在他那里,自然界和人都是空话。
无论关于现实的自然界或关于现实的人,他都不能对我们说出任何确定的东西。
0所以,感性主义人学对人的理解和把握,仍然是停留在/抽象的人0上。
由此可见,无论是理性人学从主观的方面、以理性的形式来理解和把握人,还是感性主义人学从客观的方面、纯粹自然主义地理解把握人,都不能达到对人的科学形态的认识。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理性主义人学/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活动本身0;感性主义人学/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0[3]。
传统人学的根本缺陷就在于它不能真正理解实践活动的革命意义,不能从实践(即物质生活生产、生产劳动)的角度去把握人,不能揭示人的本质在现实中的展开和人的本质的丰富性和历史发展性。
因此,它始终是停留在/抽象的人0的认识上。
与理性主义人学和感性主义人学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从实践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人,对人加以实践地理解和把握。
实践是主体(人)和客体(对象世界)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活动。
一方面,主体人把自己的本质力量通过工具系统作用于客体对象世界,使之发生改变,变为我的世界,满足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另一方面,客体对象世界也以其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方式反作用于主体人,转化为主体性的存在,丰富和发展着主体人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实现主、客观有机统一的过程,它把人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统摄于一体。
实践作为人类独有的生命活动,具有能动性、直接现实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人学实践地把握人,也就是对人客观地、现实地、能动地、社会历史地把握。
因此,它克服了理性主义人学仅从主观方面、感性主义人学仅从客观方面理解和把握人的根本缺陷,实现了对传统人学的根本超越。
马克思主义人学实践地理解和把握人,就是把人当作现实的、实践活动着的人来认识。
因而,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人就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具有自然属性。
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是一种自然体、一种生命。
但同时又被/赋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0。
第二,具有思维属性。
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0,具有其他一切自然物所没有的意识能动性,它是积极能动的主体。
第三,还具有社会性,是社会存在物。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是社会化的人。
第四,人是/对象性的存在0。
它正是通过自己对象性的实践活动生存、发展以及获得自己的本质规定。
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人之成为人的根据和标志。
这样,马克思主义人学就达到了对于人的科学形态的把握和认识。
二、人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创造性实践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有两个最为著名的论断:其一,/自由自觉的活动0就是人的类特性;其二,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0[4](P50)。
对此两点,在哲学界和思想界,理解很不一致。
为了正确理解马克思的这两个论断,我们有必要弄清楚马克思所说的/人0是指人类,还是指个人,或者是二者的统一。
马克思在5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中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和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那么,同样地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可以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之主体、自为的存在,正如在现实中,他既作为社会存在的直观和对这种存在的现实享受而存在,又作为属人的生命表现的总体而存在一样。
0[4](P120)可见,马克思是把人作为/类0和/个体0、人类总体和个人相统一来理解的。
/在我个人的活动中,我直接证实和实现了我的真正的本质,即我的人本质,我的社会本质0[5]。
但在具体操作上又有所分别,当他把人和其它自然物(尤其是动物)相比较时,这里的人是指人类;当他谈到具体的人时,是指个人。
所以,笔者认为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活动0即劳动、物质生产实践理解为人的本质时,说的是人类的本质即人的一般本质,指的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他把/社会关系的总和0理解为人的本质是指现实生活中具体个人的本质,它决定着个人之间的区别,是人的个体本质或现实本质。
由于人是类和个体的内在统一,人的个人生活和类的生活并不是各不相同的,尽管个人生活的存在方式必然地是类的生活较为特殊的表现或者较为一般的表现,而类的生活必然地是较为特殊的个人生活或者较为一般的个人生活。
因#24#此,现实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
劳动、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之成其为人而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据,也是产生出人和人的各种属人的属性并使之得以发展的基础。
第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形成了人的各种属人的本性。
通过劳动、实践不仅使人类祖先处于动物水平的自然属性提升到了人的自然属性,而且形成了人所独有的社会性。
同时,在分工与合作中产生了语言符号和文化,使自然人处于萌芽状态的智能跃进到了人的意识、思维和理性。
劳动、物质生产实践是人脱离动物界而最终成为人的根本途径和手段。
第二,人的劳动、物质生产实践是摆脱了动物式的本能驱使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对象世界的活动,它具有动物的活动所没有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显著特点。
它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第三,劳动、物质生产实践实现、确证和完善着人的本质。
劳动、实践是人和对象世界之间双向对象化过程。
在劳动、实践中,人一方面把自己的目的、计划、设想对象化出去,在对象上面留下人的/印记0,使对象世界得到改造,实现自己的本质,并从发生改变了的对象世界中体验、确证到自己的本质;另一方面又从对象中获得信息、知识和能量等,从而丰富、充实和发生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方面的生活,都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创造出来的。
也就是说,实践创造了人本身的存在。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创性的实践存在物。
三、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马克思对于人和人的问题的深刻研究,对于现实的人的刻意探寻,就是为了揭示人的彻底解放的必然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自身发展的理想状态,不仅是人类梦寐以求、为之奋斗的伟大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根本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