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合集下载

第3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二)

第3讲+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二)

研究任务:建立理论
科学理论的主要功能: 1、指导以后研究的方向 2、描述事物的状况和性质 3、解释现象之间的关系 4、预测未来的事件或现象
理查德·韦斯特、林恩·H·特纳 :《传播理 论导引:分析与应用 》,刘海龙译
研究任务:建立理论
概念(变量) 社会理论的基本要素 命题(假设)
形式
2、因果关系:指变量x引起了变量y的变化。 二者不但有相关关系,而且能够证明一个 变量的变化直接导致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研究任务:建立理论
因果关系 一、要满足三个条件:(1)x和y有相关关系;(2)x 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3)x和y之间的关系不是由 其它因素造成的。 思考:冰棍畅销和小孩溺水的关系?
第三讲 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之二)
研究层次和研究目标
上一讲我们通过对孔德、迪尔凯姆、波普 尔等人的哲学观念的梳理,大致了解了社 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知道社会现象是有规 律可循的,可以借助经验观察和测量来探 索。
这一讲在上述基础上,着重说明着手研究 要解决的一些基本问题,即研究层次的确 定和研究目标的设定。
年龄与支持妇女解放有着正面(负面)相关关系。(?) 年轻人比年长者更支持妇女解放。 (?) 性别与支持妇女解放有着正面(负面)相关关系。(?) 女性与支持妇女解放有着正面(负面)相关关系。(?) 女性比男性更支持妇女解放。(?)
研究任务:建立理论
理论形式
社会 理论 形式
思辨理论:从哲学角度思考社会和人。 分析理论:从类型学角度概括社会。 演绎理论:从高层次命题推演到低层次。 模型理论:运用归纳方法从大量的经验资料中概括出
假设:如何提出规范的假设?
所提出的假设必须是可以检验的,也就是说,假 设必须能够以变量语言来表述。例如:学习越刻苦 成绩越好。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彭华民《社会学概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3.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研究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论的结构(1)社会学家对方法论结构的认识社会学方法论是“研究程序的逻辑”或“研究过程的哲学”和具体研究方法的总和。

同时,社会学方法论是社会研究的出发点和前提,它的功能是理论诱导。

(2)社会学方法论的四大要素①哲学理论前提哲学是建构具体学科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建构的指导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不是远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而是社会学研究的最高原则系统。

②一般社会学理论前提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一般理论是我们建构关于中国的社会学中层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

③中层社会学理论前提中层社会学理论是以一般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继续分析由一般社会学理论给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联系得到的。

这样就可以得到这些基本概念中包含的更多的子概念和这些概念间的更广泛的联系。

④社会学研究的逻辑社会学研究活动的特征和研究过程的有效手段。

研究手段不是研究方法与技术本身,而是它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社会学方法论的任务是规定研究程序和研究手段的逻辑合理性和实际有效性。

2.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范式的概念美国科学史家库恩提出范式概念。

库恩把科学家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做的潜在知识假设称为范式。

范式是指从事某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观构成一个范式。

范式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获取新知识的指导思想和潜在的知识框架。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一定的范式指导下发展自己的知识的。

(2)社会学研究的多重范式社会学研究的范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

社会学研究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基本范式:①社会事实范式社会事实范式强调社会事实的客观真实性和个人行为的不可还原性。

古典的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社会学理论、现代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理论是这种研究范式的突出代表。

②社会定义范式社会定义范式强调社会现实的主观意义。

韦伯的社会学理论、帕森斯早期的社会行动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都包含着社会定义范式的基本前提。

第3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pt

第3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pt
(1)前侧:对被试者的偏见程度进行测量 (2)刺激:播放黑人历史的影片 (3)后测:再次用相同的方式测量偏见程度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23
实验室实验法(2)
古典实验的方式:实验组和对照组 消除实验本身影响的首要方法是采用对照组。
实验室实验法很少只观察接受刺激的实验组,研究 者往往也观察未受实验刺激的对照组。 偏见与黑人的历史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引入 霍桑效应(Hawthorne Effect):对照组
典型研究: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调查 怀特:街角社会 费孝通:江村经济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6
观察法分类(1)
结构式观察法与非结构式观察法
结构式观察指,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程序和观察范围的观 察,它通常根据统一设计好的观察表和观察卡进行。
非结构式观察,是相对于结构式观察而言的,指不根据预 先设定的标准、观察内容和范围进行观察,而只根据研究 目的和任务灵活地、广泛地进行观察。
非参与观察指,观察者作为一个局外人,以旁观者的立 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以此来进行观察、搜 集资料。
优缺点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9
实例:街角社会
街角帮的结构产生于帮 的成员之间长时期的经 常交往。多数帮的核心 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成员 们的少年时代,……街 角青年也可以从这个地 区的某一处搬到另一处 居住,但是他们几乎总 是会继续忠于他最初的 街角。
拉扎斯菲尔德
“The People’s Choice?” 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
意见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 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5
2. 观察法
基本定义:
观察法是指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直接观察,收集有关 人类社会行为的各种非语言资料,从而分析、判断两个或两 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论》课件

《社会研究方法论》课件

实验法
总结词
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法通常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来观察不同因素对社会现 象的影响,并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以得出结论。
内容分析法
总结词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文本内容来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
详细描述
内容分析法通常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编码、分类和统计 分析,以揭示社会现象的内在规律和趋势。04混合研究方法来自混合研究方法的定义与特点
01
混合研究方法是一种综合运用定 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范式, 旨在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提高 研究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02
特点包括:综合性和互补性、灵 活性和适应性、严谨性和科学性 。
混合研究方法的分类
混合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并列式和连续式两种类型。
并列式混合研究方法是指在同一研究中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两者相互独 立,分别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案例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深入研究特定 案例来研究社会现象的方法。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通常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 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 关数据和资料,以揭示社会现象的本 质和内在机制。
03
定性研究方法
观察法
总结词
直接观察和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态度和环境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一种直接收集数据的方法,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被研究对象的言行、态度、情感以及环境等,来 获取第一手资料。这种方法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和模 式。
05
研究方法的评价与选择
研究方法的评价标准
有效性

5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和方法

5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和方法

8、问卷法 要求被调查者填写问题表或选择答案。其优点是其 他方法不适用时,可以用这个方法。此法经常与 访谈法结合起来用。问卷也可邮寄获得。 9、实验法 研究人员把主变量引进经过缜密安排的环境,然后 记录下主变量对从变量的影响。这是一种高度控 制条件下的因果测试。步骤:建立两套可供比较 的实验组(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某些 刺激因素,控制组不接受;两组都经过仔细的衡 量和比较,以确定刺激对实验组的影响和效果。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准备和实施
• 1、准备阶段 • 确定社会问题的研究课题——初步探讨——提出 假设——概念界定— • 2、实施阶段 • 选择研究方法——收集资料——分析结果——做 出结论 • 3、社会问题研究的结论类型 • 社会问题研究有四大类型,它要回答四大基本问 题,或说社会问题研究有四类功能。
(一)收集社会问题信息的方法
1、全面调查 指调查全部研究对象的方式。 2、重点调查 即选择研究对象总体中有代表性的少量单位 进行调查。常用的是“两级三分法”,即 先把调查研究对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 成三类,接着再把每一大类分成三小类, 在每一个小类中选取若干个单位进行调查 研究。
3、抽样调查 按照随机原则,在研究对象总体中,抽出一部分单 位(样本)进行调查与统计,并根据这部分样本 的实际资料,从数量上推算出总体,推断全部研 究对象的特征。抽样又分单纯随机抽样、等距抽 样、分类抽样等。 4、个案调查、 对若干个人或研究对象中若干基本单位进行详尽调 查的一种方法。
• 第一,描述性研究,回答“社会问题是怎 样的” • 第二,解释性研究,回答“社会问题为什 么这样?” • 第三,预测性研究,回答“社会问题将会 怎样?” • 第四,规范性研究,回答“社会问题应该 怎样”
• 描述性研究:印象描述、概观描述、类型描述、 典型描述 • 解释性研究:因果解释、通则解释(根据已知的 社会问题的理论来解释当前的社会问题现象)、 功能解释、意向解释(理解社会行动者的意义) • 预测性研究:社会问题预警,建立预警系统、预 警系统的综合指数(警源、警兆)、预警系统运 行 • 规范性研究:价值定向、政策制定

第三讲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第三讲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能量、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环境 系统
物质、能量、信息
系统的开放性主要原则

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 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系统处于不能正常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 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解体和混 乱无序。
如果系统在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 引进的不是“负熵”而是“正熵”,系统也要 导致解体和混乱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 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 主义经典作家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中 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为系统研究方 法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吸收系 统理论最新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马克思主 义的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得到进一步的丰富 发展。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 类社会理解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划分 为由五个子系统即生产力系统、生产关 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 然环境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
统所独具的整体涌现性。因此,社会系统层次研究能够
避免简化还原论的片面认识,达到系统各个层次协调有 序,功能优化。如社会经济系统,只有在宏观经济层次 上管住管好,微观经济层次上放开放活,才能实现社会 经济系统的功能优化。
4.系统的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分类 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能量信息 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开放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 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
一、社会是个复杂的大系统 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 三、社会系统研究的重要原则
系统研究方法是上个世纪随着系统科 学的兴起而引起广泛重视的,并被广泛应 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 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 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 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 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又辩证的方法论 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 明了方向。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发展变化状况、学历知识结构。
• ⑸自然环境系统 • ①自然资源:水、土地、矿物、生物(马克思把自然
资源分为提供生活资料得自然资源与提供生产资 料得自然资源,并认为“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 源具有决定性得意义;在较高得发展阶段,第二类自 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论》第1卷, 第560页)
• ②气候条件:气压、日照、气温、降水 、风向等
①从事实践活动得人即现实得人就是马克思 主义考察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马克思把与社会与自然界发展密切关系 得人确定为“现实得人”,并确定“现实得 人”就是人类社会存在得前提与社会得主 体,也就是观察与思考社会历史得出发点。
第三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 ⑴生产力系统 • ①实体性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

• ②参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 其中劳动者就是主导性要素,科学技术就是
第一生产力。
• ⑵生产关系系统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生产关系得性质 • ②人们在生产中得地位与相互关系 • ③产品得分配形式
• ⑶上层建筑系统
• ②马克思视域得“人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得“人类世界”包括自然界,即“人类学得自然 界”(而非原生态得自然界)。马克思主义认为:自 然界对人来说具有优先地位,但只有在人得实践活 动之中得自然界才能获得对人而言得现实性,才能 成为人生活于其中得“感性世界”;通过实践,人 不仅改造自然存在,而且自身也进入到自然存在之 中,赋予自然存在以新得尺度——社会性。人类世 界中得自然与社会在人类实践融为一体。实践就 是一个转换器,它使社会在自然中注入自己得目得, 自然成为社会得自然;同时,自然又进入社会,转化 这社会中得一个恒定因素,使社会成为自然得社会。 因此,人类实践活动就是人类世界得以存在得根据 与基础。

第五章: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第五章: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第二节 社会问题研究的程序
• • • • • • • 一、确定社会问题 二、进行初步探索 三、提出研究假设 四、拟定研究设计 五、收集相关资料 六、分析研究结果 七、撰写研究报告
一、确定社会问题
• 首先应该明确我们所要研究的社会问题是可以并且值得进行 科学研究的; • 其次,我们必须对所研究的社会问题作出较为清晰的界定, 而不能是一个含糊、宽泛、笼统的问题; • 最后,当我们确定研究的社会问题时,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 包括研究的迫切性、可行性,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等。
第五章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第五章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第二节 社会问题研究的程序 第三节 社会问题研究的具体方法
内容提要
• 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复杂性,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反 过来对于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也将是千差万别的。我们针 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则有助于预防、缓解社会问题,甚至解 决社会问题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本章我们有必要探 讨如何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按照相对稳定的程序, 运用具体的研究方法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 究,力图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应对各种社会问题 提供有益的指导。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视角
• (二)整体性视角 • 所谓整体性视角,是指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要用整体 和系统的观点来进行考察,要把社会问题放在社会整体中 去看,明白社会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将影响社会问题 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 1 整体性视角要求我们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 • 2 整体性视角要求我们将社会问题放在社会整体中进行 解释 • 3 整体性视角要求我们认识到社会问题是一个自然的历 史过程
三、实验研究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ppt

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三章社会矛盾研究方法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三讲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大系统,社会的 诸系统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为复杂 的矛盾关系。马克思主义将矛盾、对立统一 规律运用于社会研究,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 方法。
本章的难点
社会中的矛盾与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的关系问题 研究社会矛盾如何抓住矛盾的特殊性
社会和谐是具体的、历史的。
2. 社会和谐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矛盾与和谐不是比肩并立的概念,和谐是矛盾的一
种表现形式
矛盾与和谐不是两相对立、外在的概念
和谐与矛盾同一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和谐乃是矛盾运动中同一性占主导地位、对立面之间良 性互动、矛盾整体稳定协调发展的一种状态。
和谐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苛求以“老祖宗、马教条”的方案来解 决21世纪的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时代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奢望以古人的理论“古教条”来解决今 天的问题。
中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具有民族的特殊性, 所以不能期待以西方的理论“洋教条”来解决中 国的问题。
1.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
理论是对问题的理性解答 “矛盾”存在于对象之中,以客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问题”是一种“思”,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 存在于主体的意识之中,以主观的形式表现出来。
矛盾——问题——理论
2.不是所有的社会矛盾都可以提升为社会科 学研究中的问题
社会科学研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 炼出具有时代价值、学术价值的“真问题” 。 社会科学研究仅有“问题意识”还是不够的, 还必须要有问题的“质量意识”。“问题”越 有质量,“理论”才会越有分量。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是指在研究社会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和理论框架。

在研究社会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来解决问题,并为研究提供指导。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论框架选择:选择适合研究的理论框架,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特点,选择性别理论、社
会结构理论、社会心理学理论等来解释社会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2. 研究方法选择: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如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来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

3.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工具来收集和分析研究数据,如利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
数据进行分析,借助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和观察数据进行归纳和综合。

4. 研究伦理考虑:在研究过程中,要遵守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保护被研究对象的权益,确保
研究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5. 结果解释和推论:基于研究结果,对社会问题进行解释和推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改进
措施。

总之,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旨在选择适当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统计和质性分析,并根据研究结
果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和建议,促进社会进步和解决问题。

第三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后实证主义

第三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后实证主义

社会科研的方法体系
社会科研方法纵向可划分为若干层次(高层方法观 层、中层范畴论、移植论和范式论层、低层方法层 和底层作法层)
方法观层
范畴
论(功
能和目 的)
范式
论(取
向)
移植
论(视
角)
方法层p24
作法层p24
高层 中层 低层 底层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中层
范畴论p73
从研究性质的角度看:社会科研的类型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 究)、应用研究。
范畴论p75
预测性研究:带有前瞻性质的社会科学研究,主要 目的是说明研究对象将来的状态。
是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研究对象的现状发展变化规律(描述性研究) 因果链条(解释性研究) 对未来的状况进行科学的
预测(预测性研究)例如:21世纪中国教育督导 走向研究(预测性研究)
高层 中层 低层 底层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低层
方法层(确定研究方式)p77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社会科研方法体系:低层
方法层(确定研究方式)p77
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或访谈等方法,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观点、 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系统地收集信息与进行分析,来认识社会现 象极其规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方式。
个体主义方法论
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的行为主义理论克服了 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弊端,提出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三 个命题:
(1)社会目标和利益是某种或某些个人目标和利 益的存在形式,个体利益决定他们的行为选择
(2)社会整体是个体行动的结果,对社会整体的 认识必须归结到“个体行为”的基础上。
(3)对整体范畴的认识必须从个体心理出发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后实证主义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导言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致力于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通过几个不同的角度来深入分析。

一、定性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对个案的深入观察和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机制。

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个案的细致描述和理解,通过对个案的详细观察和深入访谈,揭示出个案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定性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灵活性,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二、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统计和数值分析的方式,来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定量研究方法注重对大样本的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手段,收集大量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定量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重复性,研究者可以通过相同的方法和步骤,对不同的样本进行研究,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

三、比较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或不同时间段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来揭示社会问题的差异和共性。

比较研究方法注重对社会问题的跨文化和历史比较,通过对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揭示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比较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广泛性,研究者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比较,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四、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是社会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分析和解读,来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

历史研究方法注重对社会问题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的研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的回顾和分析,揭示出社会问题的成因和演化规律。

历史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深度性,研究者可以通过对历史文献和资料的细致研究,获得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社会问题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引言: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具有负面影响的现象、矛盾和困难。

解决社会问题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

本篇教案将介绍社会问题分析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一、社会问题分析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分析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前提,只有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势,才能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长远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社会问题分析的步骤与方法1. 定义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对于复杂问题可以逐步细化。

2. 收集信息:通过调查、观察、采访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包括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等。

3. 分析问题根源:通过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找出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例如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政策等。

4. 评估问题严重程度:根据问题的影响范围、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因素,评估问题的严重性,确定处理问题的优先级。

5. 确定解决目标:根据分析结果,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并量化可行的指标,以便后续评估成效。

6. 制定解决方案:基于问题根源分析和解决目标,综合考虑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等多个维度,制定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政策调整、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等。

7. 实施与监督:将解决方案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及时调整方案,确保解决效果。

三、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与方法1. 综合治理思路:通过多部门、多领域的协同合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例如,城市治理中综合运用规划设计、文化建设、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2. 创新思维方法:引入创新思维,从新的视角和思维模式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例如,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

3. 整体观念与系统思考:从整体上思考问题,形成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如在解决贫困问题时,不仅要提供物质援助,还要改善教育、医疗和就业等整体环境。

4. 参与与合作:加强公众参与,形成广泛的合作共识,凝聚社会力量,共同解决问题。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与分析技巧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与分析技巧

社会实践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与分析技巧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

社会实践是一种了解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

本文将探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方法与分析技巧。

首先,社会实践中的社会问题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社会问题的研究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了解社会问题的具体情况和背后的原因。

定量研究则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方式,对社会问题进行量化分析。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准确的研究结果。

其次,社会问题的研究需要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

社会问题的研究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数据,这些资料可以通过文献阅读、采访、调查等途径获取。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然后通过采访和调查等方式,收集实际情况和数据。

通过充分的资料收集,可以为社会问题的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第三,社会问题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如因果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分析和解释,可以揭示社会问题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在分析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借鉴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以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社会问题的研究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提出解决方案。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对社会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评估,以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级和策略。

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政策建议、社会行动等,以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综上所述,社会实践中的社会问题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最终进行综合评估和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技巧,可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总之,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中间环 节、矛盾双方发展中的过渡阶段、连 接矛盾双方的纽带、沟通矛盾双方的 平台,都是中介。中介可以成为独立 的一方,也可以成为矛盾中的第三方。 因此,研究社会矛盾,应该重视研究 中介。
四、注重研究矛盾性质和矛盾斗争 形式的特殊性

矛盾的性质和矛盾斗争形式具有特殊 性。 社会生活中复杂多样的矛盾,按其性 质不同,区分为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 性矛盾。
第三章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社会的诸系统 之间、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为复杂的矛盾关 系。

马克思主义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社会研 究,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为认识和研究 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探求解决社 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第一节 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方法

四、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

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 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关于社会主 义“可以找到矛盾”的说法,是辩证法不 彻底的说法。
自觉认识和自觉解决社会矛盾,是社会主 义社会优越性的表现,社会主义改革正是 以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为前提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 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 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 社会的这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可以通过渐进的改革,实现和谐的运 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 性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总体和谐 的运行状态。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矛 盾的两个方面”,不是在绝对意义上 说的,“中介”是研究社会矛盾的一 个非常重要的视角和方法。
中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其一,是指矛盾的双方互为中介。 其二,是指矛盾双方之间起居间联系作用 的环节,矛盾双方由此及彼的过渡阶段, 矛盾的双方“通过中介相联系“,对立的 两极通过中介得以钝化,甚至消解和融合。 其三,是指矛盾双方之外具有相对独立性 的行为主体以及相关的规则、制度和机制 的设计安排。

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问题研究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和困难等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

社会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学科,旨在深入分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影响,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社会问题研究的意义社会问题研究反映了人们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社会问题研究可以借鉴历史经验,提供政策制定和决策的依据。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政府和决策者能够了解问题的成因和影响,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有效地引导和管理社会发展。

其次,社会问题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研究,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社会问题研究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智慧和方法。

通过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可以从多个维度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二、社会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社会问题研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首先,社会问题研究可以借助社会调查和统计数据。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社会数据和信息,可以对社会问题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行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社会问题研究可以运用理论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可以深入剖析问题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再次,社会问题研究可以借助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

通过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问题的共性和差异,为解决问题提供借鉴和启示。

最后,社会问题研究可以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社会问题进行实地考察和观察,收集第一手的数据和信息,提供对问题的全面和真实的认识,为解决问题提供实践基础。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展望和挑战社会问题研究作为一门学科,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问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

首先,社会问题研究需要跨学科的交叉融合。

社会问题的分析方法

社会问题的分析方法

社会问题原因的分析方法就社会问题而言,我们通常会从其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案和价值(或危害性)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价值和危害性是要谈的,但谈论的最终目的是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由此设置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解决方案是针对原因而来的,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对症下药。

在讨论社会问题的时候,我们必须先弄清楚发生的原因,这样才能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

1.主体分析法社会问题中通常会有各种主体参与其中,共同推动事件的发展。

主体因其构成状况、力量大小、组织结构不同而千差万别,也正因为如此各个主体才能通过自身的特点推动事件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最后在综合作用力的影响下,呈现出事件的现实状况。

按照主体的层级从小到大排列为:A级:个人(家庭)B级:阶层(集团)——在分析历史问题时,经常使用C级:阶级、政党、政府D级:民族、国家E级:国际组织在使用主体分析法的具体思路:第一,要先找出参与事件的各级主体第二,分析各级主体在该事件中的利益得失和影响。

第三,依据不同的主体状况对事件的整体状况进行原因分析,进而制定解决措施。

一个社会问题往往不只涉及到一个主体,如果只抓住一个主体进行分析的话,那肯定是不能做出全面考量的,所以,对这些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应该从不同的主体的角度来进行原因分析。

2.利益分析法利益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方法论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即社会人,以及由此组织起来的集团)对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追求,是一切社会矛盾运动和发展的根源。

社会是由一个个独立的体组成的,作为社会人,以及由个体社会人组织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这些关系都是在我们社会利益需求的指导下,建立起的社会利益链条。

“人”的社会需求引发“人”的追求欲望,不断变化的欲望引发“人”的追求动机,并由此产生追逐利益的行为。

一旦既定利益得以实现,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新的欲望带动出现新的动机和行为。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学科,旨在了解和解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旨在深入剖析社会问题的根源、影响和解决方法。

本文将就社会学中的社会问题研究进行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社会问题的理解并寻求解决之道。

一、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引起公众关注,并需要通过社会行动进行解决的困扰人们的现象。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既包括社会矛盾和冲突,也包括社会不公和不平等。

社会问题的存在,既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也暴露了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瑕疵。

二、社会问题研究的重要性社会问题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的发展方向。

其次,社会问题研究有助于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最后,社会问题研究可以促进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推动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三、社会问题研究的方法社会问题研究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分析和解释。

其中,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常见的两种方法。

定量研究通过收集大量数据来形成统计结论,帮助研究者了解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和规律性。

而定性研究则通过深入的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手段,揭示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机制。

四、社会问题研究的案例分析在社会问题研究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

例如,性别不平等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通过社会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性别不平等的原因,如社会角色的束缚、性别刻板印象等,进而提出性别平等的解决途径,如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倡导性别教育的普及等。

另一个案例是贫富差距的研究。

通过社会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研究贫富差距的产生原因,如经济结构的失衡、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等,并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如改善分配制度、提高教育投入等。

五、社会问题研究的挑战与展望在进行社会问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透视性观点
• 含义: • 透视性观点指我们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要 透过表面的、虚假的、复杂度现象,掌握 社会问题深层的、真实的、本质的现象, 最终获得社会问题产生、发展、消亡的规 律性。
(一)要看到社会问题的隐功能
• 默顿指出:“显性功能是有助于系统的调 整和适应的客观后果,这种适应和调整是 系统中参与者所预料的、所认识的;反之, 隐性功能是没有被预料、没有被认识的。” 默顿认为,社会学者的特殊贡献不但在于 研究社会行动者有意安排的预期后果(显 性功能),而且主要在于研究社会行动者 非意图的后果,不为一般人所察觉的后果 (隐性功能)。
• 解决社会问题时要考虑到使部分的功能与 目标服从社会整体的最佳目标和功能。
• 社会整体性观点要求我们看问题具有全面 性,不要从单视角出发,只看到问题的某 些方面而遗漏了另一些方面,仅仅看到了 局部而忽视了全局,仅仅照顾了部门而忘 却了全体。
三、群体性观点
• 群体性观点是指我们看待社会问题时,不 是把它看作个人的问题,而是群体的问题, 在观察问题时要超越个人,要研究群体的 结构、属性对个体的影响和制约。
二、整体性观点
• 整体性观点是指在分析研究社会问题时, 要把社会问题放在社会整体中去看,要将 影响社会问题的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一)社会是一个整体
• 孔德、斯宾塞、帕森斯用协调与稳定来解 释社会的有机性和整体性; • 马克思、恩格斯、科塞则重视社会体系的 内部矛盾,通过冲突与斗争这类社会现象 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来研究社会。
• 透视性观点并不仅仅是暴露,这一观点的方法论 意义在于,它是透过肯定性主题进而研究某些揭 露性主题和丑恶现象。要求研究者透假象看到真 相,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消极看到积极,透 过黑暗看到光明。社会学传统中有社会诊断的方 法,通过诊断具体的社会现象来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透视性观点强调的是,虽然研究的内容是 消极的,但研究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同时,研 究是无保留的,但报道和公布时要考虑社会效果, 应有所保留。它要求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和立场研 究消极的社会问题,描述要客观,解释要合理, 预测要正确,规范要积极。
(二)要透视社会的内部
• 戈夫曼(Erving Goffman)的戏剧化理论认 为,社会学家要观察人是如何从后台转变 到前台的。我们要透过“戴着的假面具” 看到他的真面目。正因为如此,在研究社 会问题时有必要区分人们幕前与幕后的活 动。幕前活动主要指在公开的、公共场合 进行的活动,幕后活动则指非公开的,在 非公共场合中进行的活动。
• 社会现象后面隐藏着多级本质,要揭示社会问题 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在研究社会众多现象的基础 上深入到引发这些问题、现象的因素上,即决定 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上。 • 透视社会问题的多重本质是为了掌握社会问题产 生的规律,进而抑制社会问题的发展和恶化。因 此,我们在对社会问题作出解释的基础上并不能 停止脚步,还得继续前进,对社会问题进行预测 并制定对策。
(一)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
• 社会学家对个人不感兴趣。
• 一个人参与的群体越多,他在社会中的位 置也就越特殊。
(二)观察社会时要超越个人
• 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有一句名言:“人们彼 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这就是 著名的“镜中之我”理论。
(三)要研究群体结构
• 社区是相对稳定的群体的活动范围,在一 个社区中群体具有相对稳定的关系结构, 我们可以从群体的结构中观察个人或小群 体所处的位置,观察群体结构性力量对个 人或小群体的影响。
(二)任何社会现象只有把它放到 社会整体中,才能得到准确的解释
• 社会学的整体性方法要求我们在研究社会 问题的时候,将这一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的 大背景之下,从全视角来考察。
(三)社会整体是一个自然的历史 过程
• 研究社会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时间因素 的作用。在时间序列上两个端点都要考虑 到。
(四)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对待社会阴暗面的态度,列宁说过:“我 们应该有勇气解开我们的脓疮,以便毫无 虚假地、老老实实地进行诊断和彻底治疗 好它”;“用善良的词句来掩饰不愉快的 现实……是最有害最危险的事情。不管现 实如何令人痛心,必须正视现实。不符合 这一条件的政策是自取灭亡的政策。”
(四)要透视社会生活的多重本质
(四)群体的特性独立于个人的属 性
• 群体虽然是人们因某种需要而组合成的, 但群体一旦形成,便会产生自己的品格、 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特性,形成自己的规 范系统,个人的行为深受群体特性的影响。
四、客观性观点
• 客观性观点从研究者的角度而言,是说在 研究社会问题时应采取的态度与立场。它 要求研究者应该站在超越个人经验的立场, 带着新奇的眼光,不抱有先入为主的价值 倾向,用广阔的世界性的视野去观察问题。
(三)要看到社会的另一个侧面
• 社会的光明层面即人们的心理、行为符合 社会主导文化的一面,社会阴暗面即不符 合某个社会主文化的一面,它由人们的心 理、行为、群体亚文化等要素形成。 • 社会阴暗面的第一层次是阴暗心理。 • 第二层次是阴暗行为。 • 第三层次是阴暗群体。 • 第四层次是阴暗文化,即不良亚文化。
(一)实事求是地研究社会问题
• 这个原则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从 基础上探索出各种思想观念及其制约的行 动;另一方面,探索出“这些观念是由什 么样的方式和方法产生的。
(二)摆脱个人狭隘的情绪、经验 与偏爱,客观地表达各种发现
• 研究社会问题应有一种“社会学的想象 力”,即指社会学者要具有把个人经验与 广阔的社会天地相联系的自觉的强烈意识。
• :“哥儿一杆子张耳闭嘴,你我前有缘后有故, 落在一窝‘草边’(哨棚),现时我等过了‘灰 沟’(翻山越岭),进了‘广圈’(大城市),莫比一 般‘生毛子’(乡巴佬)。哥儿一杆子千万要‘整 住’(听招呼),‘摆摆渡’、‘过了河’(进城当 了官),要给老烟留‘粉壳壳’(面子),二天再莫 打“门神”(越墙打门),再莫‘牵票子’(绑票拉 肥),再莫‘NFEA1窑子’(烧房子),再莫 ‘拿梁子’(砍人头)。谁若“醒二活三”(乱搞不 听招呼),我老烟‘认得圆的认不得扁的’(对事 不对人),老子不‘毛’你是‘虾’的(不杀你不 算人)。”
(三)保持陌生人观点
• “陌生人”是指社会学者要做“熟识世界中 的陌生人”,某些从个人生活天地看是熟 悉的东西,社会学者则要作为陌生人来看 待这些熟悉的社会现象,从熟悉的现象中 发现新问题,而不 价值中立观点是指社会学者在观察问题时 应持客观的、公正的态度。不要把自己的 利益、价值带进观察之中,不要把自己的 好恶、成见置于研究之中,要摆脱这些因 素对研究活动的片面影响。
第三讲 社会问题研究方法论
• • • • • • 教学要点: 社会问题研究的方法论 透视性观点 整体性观点 群体性观点 客观性观点
社会问题方法论
• 研究复杂的社会问题,探寻深藏在其背后 的规律需要正确的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 才有达到社会问题规律性彼岸的“桥”或 “船”。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理论总结,是 研究社会问题的指导性原则,一般通过高 度抽象概括的理论原则表述出来。
(五)任何事物或现象都有一个从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社会现象同自然现象一样,有质的方面, 也有量的方面,质的变化是由量的变化引 起的。任何事物包括社会问题都同时具有 质和量的两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