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乱象分析
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中国大学乱象透视
分 配办公室 , 不是按照 实 际需要 , 不按学术 贡献 , 也 官阶大 , 问就大 , 房 一个 院长 , 公室能 比一个资深 办 教授大 上一倍 不止 , 至于校 长副校 长, 房间大得像篮
球场 , 进去空荡荡的 。 不用说 , 这样的事情 , 官场也是 如此 , 一点也不新鲜 。 是, 但 如果一栋大楼 , 中下部都
界关注 。
设世界一流大学的 口号在 国内已经很 正式 地
是官场也没有 。 但是 , 在人民大 学, 明德主楼 的正面 , 就是存在这样一部 电梯, , 不 官梯 。 在 中国这个地方 , 学应该是什么样子 , 实早 大 其
就不好 说了。学术 自由、 思想 自由的招牌 , 原本也没
挂在 门上 。 向衙 门方 向一滑 , 当然就会像官场。 而且 , 现在大 量的事实表明 , 现在 已经滑过 了头, 比官场还
记来客 的身份 。任 何人都可 以 自由地从 各个方 向进
出。
校舍和人数 , 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 的质量 。” 哈佛大 学老校 长科 南特 的这句箴 言,可 以用来检视我们 与
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
但是 , 那里却 没有一 点儿乱象 , 反, 相 站在那 些 有 着上百年历史的建筑当 中,笔者只后悔 自己生性 愚钝, 未能有机会来此学 习。何谓世界一流大学 ?至 此 , 者似乎 有 了一 点感性认 识 : 笔 置身 其 中, 不可 会 遏止地产生一种渴望来这里求学的强烈冲动 。
中 国 : 学 的超 衙 门风 格 大
大学像衙 门, 相信身在其 中的人 , 只要 不怀有一 颗特别 的偏心 , 都会承认这个事实 。但是 , 向衙 门看
齐 的大 学 , 学衙 门风格 学久 了, 也有可 能赶超过 去 , 比衙 门还衙 门。比如说 , 大学里开会 发言, 即使是学 术性 的会议 , 得官大 的先说 , 也 然后才轮 到教授 , 至 于真正有研究做实 际实验 的小讲师 , 就得排到最后 。
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摘要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中国高校学术活动呈现出活跃和繁荣的局面。
但与此同时,高校频频发生的不端事件也被社会所关注,这不仅损害高校的学术声誉,阻碍科教事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也会产生严重的滞碍影响。
本文旨在介绍加强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的行为,打击学术腐败现象,以及针对关于学术不端问题,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 围绕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提出一些独立的思考以及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术不端行为学术道德学术诚信1.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内,违反各种显性或隐性的科学研究道德标准或学术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伪造、篡改、抄袭”等为科学界共同反对的在科学研究组织与管理中与此紧密相关的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
现阶段我国科技界学术道德主流是好的,但科技界正面临浮躁学风、学术不端行为蔓延的严峻挑战,其危害性极大,严重影响科学记录的可靠性和科学研究的质量。
20 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几所著名大学的科研丑闻使得科研不端行为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议题。
从1974 年到1981 年,在美国共揭露出12 起科研不端行为的丑闻。
曾经被誉为“韩国克隆之父”的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宣称是世界上首先培育成功人类胚胎干细胞和用患者体细胞成功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人,在2005 年被揭发为学术造假。
中国学术不端行为从最有名的大学到地方的民办学校,从地位崇高的院士到尚在未毕业的大学生,有海外留学归来者,有国内努力成才者,各类研究生,涵盖生物数理化人文历史等各个学科。
从个人来看也许没有黄禹锡那么突出,但范围之广,牵涉之大,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芯片造假、抄袭的博士论文到80%复制比例的出书多说明目前学术不端行为的广泛性和频发性。
为此,科学技术领域的学术不端行为受到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予以认真研究努力寻求对策。
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案例
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案例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变革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不少高校因意识形态问题而引发争议和舆论焦点,其中,某些案例更是引起了民间强烈的反感。
今天,我们来看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高校意识形态问题案例,以此了解这类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一、北京大学的“自由派事件”2018年11月,北京大学“课改委员会”的一名成员因为私下支持“自由派”思想而遭到学校开除。
该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是学校的权威主义行为,有人则认为应该支持学校的权威性。
无论是哪一方,都离不开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和审视。
北京大学这个案例的本质是学校对于个人思想和言论的审查和控制,违背了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的原则。
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学校的权威主义和专制倾向的质疑。
在当前中国社会的变革环境下,以及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下,这种权威主义和专制倾向是难以得到认同和支持的。
二、南昌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事件”2020年12月,南昌大学的一名辅导员因在公开场合表示“爱国主义不重要”而引发争议。
该事件被特定媒体报道后,引发了网民的强烈反感。
但南昌大学校方对于此事的回应引起了更大的关注:校方表示该辅导员的言论“违背了南昌大学‘弘扬爱国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并将其开除。
南昌大学这个案例的本质是学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严格执着。
在这个案例中,南昌大学要求辅导员必须表达出对于爱国主义的“认同”,这种思想上的要求违背了个人思想自由的原则。
在一个多元化和包容性的中国社会中,这种强制性的价值观早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反而可能导致教育体系和价值观的僵化。
三、清华大学的“莫言事件”2021年3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教授因对于莫言之子的论文进行批评而被学校要求道歉。
此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和舆论焦点。
清华大学的要求违背了学术自由的原则,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学校的担忧。
清华大学这个案例的本质是学校的“自我审查”问题。
由于考虑到学校形象和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学校对教授的言论进行了限制和控制。
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分析
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群体也在不断壮大。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的抬头。
这些问题不仅对个人的品德和人格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对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找到解决之道。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大学生贪污腐败的概念和特点。
贪污腐败是指在职务中滥用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在大学生贪污腐败中,往往主要涉及学生会经费、学术诚信、考试作弊等方面。
由于大学生毕竟是年轻人,对于金钱和诱惑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更加容易受到贪污腐败问题的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
首先,家庭教育问题是导致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些学生在家庭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对于金钱和利益的追求变得过于强烈,容易在大学期间迷失方向。
其次,社会环境的变迁也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一些大学生面临着压力和挫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产生了贪污腐败问题。
此外,对于大学生来说,缺乏正确的权力观念和法制观念也是贪污腐败问题的致命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遏制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的发生。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应该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金钱和利益,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其次,在学校层面,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权力观念和法制观念的教育。
通过课程、讲座和活动等形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和法制观念。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对可能存在的贪污腐败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打击,为学生提供一个清廉的学习环境。
最后,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的关注和打击力度。
通过舆论引导和法律手段,对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进行有效遏制,让大学生清楚知道贪污腐败的严重后果。
总之,大学生贪污腐败问题不容忽视。
新时代高校涉校矛盾冲突解析
新时代高校涉校矛盾冲突解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校成为了我国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涉校矛盾冲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
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涉校矛盾冲突进行深入解析,探讨解决的对策和办法。
一、涉校矛盾冲突的类型和表现1. 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学生或教师在学术研究或学术活动中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
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实验数据等。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科学研究的诚信性,对高校的学术氛围和教育质量造成了影响。
2. 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歧视、不公正对待、性骚扰等行为,以及学生对教师的不尊重、抵触甚至暴力行为。
这种矛盾冲突导致了校园的恶劣氛围和教学秩序的混乱,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了威胁。
3. 招生和招生就业问题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是学校与社会之间联系最为密切的环节。
一些高校在招生和就业过程中存在着舞弊、贿赂、就业数据造假等问题,导致学校声誉受损,学生就业面临挑战。
4. 资源分配和管理问题资源分配和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学校经费管理不规范、设施设备不完善、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校发展不平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受到了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高校的办学质量。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涉校矛盾冲突主要包括学术不端行为、师生关系问题、招生和就业问题以及资源分配和管理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我们进行解析和解决。
二、涉校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1. 利益冲突高校教育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复杂系统。
在学术成果、项目经费、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着利益的分配和竞争问题,这可能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学校人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导致师生关系问题的产生。
2. 制度不健全在一些高校中,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了资源分配不公、招生就业流程不透明等问题。
中国高校病入膏肓多少人看不起学校
中国高校病入膏肓多少人看不起学校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数量增长迅猛,但是病入膏肓的现象也愈发明显,很多人开始质疑高校教育的质量。
这种现象伴随着高校学生毕业后就业难、薪酬低、技能缺乏等问题,导致了很多人看不起高校教育。
本文将从高校教育的现状、产业化教育、学生就业问题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探讨为何会有人看不起高校教育。
高校教育的现状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扩张,高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教育质量却难以跟上发展的步伐。
很多高校注重学生的分数,而非实际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名牌高校资源丰富,而一些普通高校却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导致了高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千差万别。
产业化教育近年来,很多高校开始向产业化教育转变,追求学生的就业率而不是教育质量。
很多高校将学生培养成“应试机器”,只注重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业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导致了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难以立足。
学生就业问题在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薪酬低、职业发展上升空间小等问题。
一些高校毕业生甚至需要通过各种关系才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反映了高校教育质量的问题,也是人们对高校教育看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语高校教育病入膏肓,很多人开始对高校教育产生了质疑。
高校教育的现状、产业化教育、学生就业问题等都是导致高校教育质量问题的原因。
要解决高校教育的问题,需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高校教育的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够改变人们对高校教育的看法,使高校教育重拾人们的信心。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中违反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行为。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批评,对于学术发展和学术道德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和解决对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制度和个人等多方面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及解决对策。
学术不端的根源成因1.社会压力和竞争激烈在当今社会,学术界的竞争激烈,学术成果的评价体系趋于功利化,导致了学术界普遍存在的学术不端现象。
有的学者为了争取更多的科研资金和奖励,会夸大研究成果,造假实验数据等。
社会压力和竞争激烈使得一些学者不择手段地追求学术成就,而忽视了学术道德和规范。
2.学术评价体系缺陷学术评价体系是学术不端的重要根源之一。
一些学者追求发表论文数量、引用率和影响因子,而忽视论文内容的质量和原创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采取不端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学术表现。
学术评价体系的缺陷使得学者在追求学术成就和评价优势的过程中出现了不端行为。
3.缺乏学术道德教育一些学者缺乏对学术道德的敬畏和认识,他们对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警惕和自我约束。
而且,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学者们的不端行为。
4.制度不健全学术界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上存在问题。
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过于宽容,导致了一些不端行为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成为了不端行为的帮凶。
学术腐败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和处理。
解决对策分析1.完善学术评价体系要解决学术界存在的学术不端问题,首先要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减少功利化的倾向,提高对学术成果的质量和原创性的重视。
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指标,注重对学者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学术道德的全面评价,避免评价体系的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了质量。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对学者的学术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学术规范和道德的认识和敬畏,树立正确的学术观念和价值取向。
大学生越轨行为
大学生越轨行为大学生越轨行为是指在大学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中,一些学生表现出违背社会道德准则和校规校纪的行为。
这些越轨行为涵盖了各个方面,对学生自身和整个社会都有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1. 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在面对来自社会和学业上的重压时,可能会出现逃避现实、寻求刺激或者求解压的心理倾向,从而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2. 规范教育不足:有些大学在学生入学前缺乏明确的规范培训,也未能有效开展规范教育,导致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缺乏正确的认知。
3. 个人价值观缺失: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眼前利益,对道德和法律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1. 影响个人发展:大学是学生进行学习、锻炼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越轨行为可能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2. 妨碍校园秩序:越轨行为可能引发校内纠纷、打架斗殴、欺凌和其他不良事件,妨碍校园正常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3. 危害社会和谐: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越轨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道德和谐造成负面影响,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三、应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策略1. 加强规范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入学新生的规范教育,明确校园行为规范,并通过课程设置、宣传教育等形式教育学生对越轨行为的认知。
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越轨行为,保持学校的校园秩序。
3. 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应注重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
4. 增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积极配合解决学生的问题,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5. 配置足够的娱乐设施:学校应提供足够的娱乐设施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健康、积极、正能量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与对策
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与对策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学术研究、教学和评价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违背学术道德、破坏学术规范的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高等教育的公信力和学术声誉,对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高等院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改进和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1. 绩效压力2. 学术荣誉和职称的诱惑在学术界,声誉和职称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
某些人可能出于名利的诱惑,追求学术荣誉和职称,而不顾实际的科研贡献。
他们可能会编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3. 缺乏道德教育与约束机制一些高等院校在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方面投入不足,缺乏明确的道德底线和约束机制。
这导致一些教师和科研人员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觉得风险太小而敢于冒险。
4. 发表压力与传统评价体系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偏重于论文数量和期刊声誉,使得一些人过度追求发表数量而忽视了质量问题。
这种发表压力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如切割数据、分割研究结果等。
对策与解决方案1.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高等院校应该将学术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
通过教育引导师生明确道德底线,增强其对学术规范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与惩罚措施高等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学术道德监督机制,如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监督与调查学术不端行为。
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包括撤销职称、停职停薪、开除处分等。
3. 推进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应该逐步改变传统评价体系,加强对科研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这样可以减少发表压力,鼓励师生注重科研实质而非数量。
4. 增强合作交流与互相监督机制高校之间、学者之间可以建立合作交流机制,互相监督以减少学术不端行为。
例如,在共同科研项目中互相检查数据真实性、交换实验方法等合作方式。
5. 提升学院管理水平与监督能力高等院校应加强对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管理,并提供必要资源支持他们的科研工作。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近年来,随着高校学术竞争的加剧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学术道德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和学术规范,而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发生无疑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学术信誉,也直接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学术环境和发展。
本文将从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原因和解决途径方面进行浅析。
一、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目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不端行为频发。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抄袭、剽窃、篡改数据等行为,这些行为的频繁发生严重扭曲了学术评价和学术成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损害了学术界的整体声誉。
2. 学术不端行为的手段和水平不断升级。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便捷化,学术不端行为的手段和技术也日益翻新,从最开始的文字抄袭到现在的数据篡改和图片造假,不断冒出各种新的学术不端手段。
3. 学术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当前,一些学术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盲点和漏洞,容易让一些不端行为逃脱惩罚,导致学术失范问题的进一步加剧。
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根源在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1. 个体利益至上。
一些学者和科研人员在追求学术成就和个人利益的丧失了应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约束,以至于不惜以牺牲学术道德为代价来获得更多的荣誉和利益。
2. 学术压力巨大。
随着高校学术竞争日益激烈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一些学者和科研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学术和职业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有些人选择了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谋求成功。
3. 学术环境缺乏监管。
一些高校在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方面的监管不严格,也使得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有机可乘,难以得到有效的约束和制止。
针对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1. 健全学术评价体系。
应当逐步完善高校的学术评价体系,加强对学者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和行为的审核和评估,严格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2. 加强学术道德教育。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及治理研究高校学术腐败是指在高等教育机构的学术领域内的不正当行为或违规操作。
它不仅破坏了学术道德和规范,也影响了教育质量和公信力。
高校学术腐败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也需要采取综合措施。
一、成因:1、缺乏规范管理:高校存在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的问题。
某些学术不端行为因规定模糊而难以处理,一些教师不光明磊落,甚至无法明确放在教育系统里的选民。
2、经费短缺:高校教师升级空间小、收入不高,只有依靠科研项目等外部奖金才能扭转经济困境。
经费短缺也导致专家团队,科研设施等方面存在各种姓质量的问题,使诈骗行为有恰到好处的环境。
3、学术压力大:高校教师是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这就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都要有所成就。
但是,国内某些高校追求学术造假、个人利益、功名心理等。
这些因素形成了一种学术生态,使得一些学者为了争夺科研经费和与同行竞争而不择手段。
4、诱惑存在:高校教师虽然工作比较稳定,但毕竟没有单位一定工作责任之类的拘束关系。
再加之学术地位和社会认可度高,一些教师被诱惑利用职务或行为优势谋取私利,甚至不择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治理:1、强化管理制度:完善学术机构的管理制度,强化检查、监管和问责。
同时做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识别、预防和处理。
对于教师的考核、奖惩等方面也应该更为细致,减少利益矛盾和实际的歧视行为。
2、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开展学术道德教育,讲述学术不端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学生和教师认识科研和学术的意义。
多方面地激发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创造的动能。
3、提高集体荣誉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学习优秀的科研团队,树立诚信和踏实、勤奋的志向,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保证科研的扎实与真实性。
4、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科研项目识别的标准化体系,落实科研诚信倡导书等。
同时,提高对科研过程和科研成果的标准化验收质量。
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师从科研的诚信和规范教育上站在更加牢固、桥梁而体面的位置上,进而持之以恒地促进行业水平的提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
浅析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现象严重,给学术界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和原因、具体问题和影响、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背景和原因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背景是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高校数量迅猛增加,学术岗位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学者为了追求学术名望、科研经费和职位晋升,不择手段地追求各种荣誉和成果,导致学术道德失范。
高校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之一。
目前高校学术评价主要以论文数量和SCI论文发表为主要考核指标,而忽视了学术质量和原创性。
这种评价体系容易导致学术造假和剽窃等行为,使学者们更加倾向于追求数量而非质量。
一些学术道德失范问题还与学术圈内部的不正之风有关。
学术界本应是追求真理的世界,但是一些人为了私利或政治目的篡改和歪曲学术成果,认同权力和利益,将学术活动转变为个人利益的工具,严重摧毁了学术道德。
二、具体问题和影响高校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术造假:一些学者为了获取高级职称和科研经费,以及提升学术影响力,通过捏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方式进行学术造假。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规范,也严重损害了学术的可信度。
2. 论文抄袭和剽窃:一些学者为了提高发表数量,采取抄袭或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虚假标注参考文献,侵犯了其他学者的知识产权,损害了学术界的公平竞争环境。
3. 学术腐败:学术界有一些学者为了获得个人利益或求荣心切,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接受贿赂,调动科研经费等,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公正性,破坏了学术的兴旺发展环境。
这些学术道德失范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创新能力。
学术造假和论文抄袭削弱了学术界的创新活力和学术信用,抑制了真正的学术发展。
学术腐败导致研究经费的浪费和不当分配,使得真正优秀的科研项目得不到支持和发展。
最重要的是,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学术界的声誉和公信力,使得学术界和社会对高校学术的信任度下降,进一步影响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当代大学生失范行为现状及防预对策
04
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防 预对策
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增强法律素养
01
通过课堂教学、讲座等形式,积极向大学生普及法律知识,使
他们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规范。
遵守校规校纪
0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维护校园秩序。
强化案例警示教育
0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失范行为案例进行分析,使大学生深刻认识
到失范行为的严重后果,增强守法意识。
建立和完善学校心理辅导体系,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设立心理咨询中心
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 们解决心理问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 力。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对于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其产生失 范行为。
加强网络监管
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大 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鼓励社会各界对大学生行为进行监督,对于发现的失范行为及时予 以制止和惩处。
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教育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自觉抵制网络中的 不良诱惑。
建立大学生失范行为的预警与干预机制。
旷课、逃学
部分学生对待学业态度消 极,经常旷课、逃学,严 重影响学业进度和成绩。
生活失范行为
奢侈消费
一些大学生追求名牌、奢侈品, 盲目消费,导致家庭经济负担加
重。
酗酒、吸烟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酗酒、吸烟等不 良生活习惯,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违反校规校纪
在生活方面,有些大学生不遵守校 规校纪,如晚归、外宿、使用违规 电器等,给校园安全带来隐患。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许多高校在科研、教学和国际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以下是我国大学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1.1 地区差异明显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的高校在师资力量、科研经费、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则相对薄弱。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不利于全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1.2 学校间资源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高校之间的资源配置也存在明显差异。
一些顶尖高校拥有大量资源和经费,而普通高校则在争取资源和发展机会方面处于劣势。
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影响了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2. 教学质量亟待提升2.1 应试教育痕迹明显我国大学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2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部分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包括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一些教师科研任务繁重,难以兼顾教学工作,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此外,师资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 研究创新能力有待加强3.1 科研资源集中目前,我国的科研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普通高校在科研经费和资源方面相对不足,导致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差距扩大。
这种局面不利于整体科研水平的提升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
3.2 创新文化缺乏部分高校在科研管理和评价体系上仍然存在较为传统和保守的观念,过于强调论文数量和科研成果的短期效应,忽视了科研的长期性和创新性。
这种文化氛围不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4. 学生就业压力大4.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中国高校病入膏肓多少人看不起学校
中国高校病入膏肓多少人看不起学校中国高校病入膏肓,很多人看不起学校,这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所谓看不起学校,并不是在否定中国高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而是指对部分存在问题的高校产生的看法。
中国高校病入膏肓,问题首先出现在办学理念上。
近年来,一些高校过于追求规模扩张,以增加招生规模为荣,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于这些高校来说,只要能招到足够多的生源,就能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宣传和招生工作成了他们最关注的环节,而教学质量的提升却被付之一炬。
这种狭隘的办学理念导致了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学校被外界嘲笑为“没用学问的嘴炮大学”、“没有实用价值的升降机”。
教师队伍质量不高也是导致中国高校受到质疑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高校在招聘教师时,过多地注重学术背景和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忽视了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这使得一些教师只注重教材的传授、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启发和激励。
而在一些名校中,由于教师缺乏管理和服务意识,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形成了一种“名牌大学也爆粗口”的尴尬局面。
中国高校在科研能力上的欠缺也让很多人看不起学校。
一些高校过分追求发表高水平论文,忽视了对应用科研的支持和扶持,结果产品的转化率极低,科研成果很少能够真正造福社会。
相比之下,一些国外高校注重产学研结合,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研价值最大化,使得人们对这些学校更加尊重。
中国高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人们看不起学校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校管理机制僵化,官僚主义严重,决策效率低下,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而对于一些存在腐败问题的高校,师生之间和师生与校方之间的信任失衡,使得高校的声誉遭受严重破坏。
中国高校病入膏肓,很多人看不起学校,主要是因为一些高校在办学理念、教师质量、科研能力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问题。
改变这种现状,需要高校加强内部自我反思,优化办学理念,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加强科研支持和转化,完善管理体制,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专题:中国大学的现状
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
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
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 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却由家长们高额支出;是产业经营,却背负了2500亿元债务;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大学的理念越来越混乱,而其行政管理、评估体系、课程、老师和学生,都出了问题。
大学的定位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从教授到学生的造假舞弊令学术成为笑话。
大学的腐败、两性和安全乱象总在社会新闻版出现。
中国的大学不再精心培养能独立思考的“人”,而热衷于培养“就业员”。
大学从残酷社会中的象牙塔,堕落成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坏公司,这是可怕的事!少数好教师和好学生在此瑜不掩瑕,更多人的青春在此虚掷,梦想没来得及描绘就已挫败,这是可怕的事!大学不教新生代做“人”和做事,只教他们听话和考试,这是可怕的事!大学生相信关系和潜规则,甚于相信知识和能力,这是可怕的事!2010年,中国957万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其中657万人有机会成为大学新生。
中国的大学,将如何面对他们?它不比收费公路好多少大学是间坏公司大学这间公司最“妙”的地方是,它既是公共服务,又是产业经营;它既面向社会,又针对个人。
它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它是投资,却并不保证你的回报“我们不需要教育,我们不需要思想控制,教室里不要有黑暗的挖苦。
老师,放过那些孩子……”平克·弗洛伊德在音乐专辑《迷墙》中这样愤怒地唱道,那是1979年。
放到如今我们的教育体制中,这些激进的话语已经不太合适了。
高中以前,或许还有学生苦闷地处于墙内;而一进入大学,整个环境早就已经完全商业化,所有的一切都按照一个商业目标运转起来——如何把学生作为商品出售出去。
我们的大学更像一间公司,无论好坏。
高校腐败现象及原因对策分析
高校腐败现象及原因对策分析刘倩琪、黄雅雯2015年11月24日下午,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对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副校长吕志胜等8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问题进行通报,按照程序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
这一惊人举措是党和政府给予社会各界的警示:反腐工作深入高等学府,象牙塔的身份不能成为其逃避反腐败的借口。
高校腐败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其腐败现象和形式也多种多样,像卷席而来的阴霾,触角无处不在。
一、高校腐败“重灾区”(一)自主招生陷入腐败泥潭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考招生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看似公平的自主招生在近年来却屡屡爆出存在腐败问题。
“钱学交易”愈演愈烈,13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处处长蔡荣生被带走调查,被指利用手中的自主招生权通过破格录取、补录等行为收受巨额贿赂。
高校自主招生与我国千千万万的学子息息相关,高校必须肩负起责任保护考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完善的自主招生制度。
(二)科研经费沦为“糊涂账”近年我国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大,作为知识密集型组织的高校必定是承载着很多的科研项目获得更多的教育经费。
然而立项国家重点课题却成了一些人的圈钱之道。
中科院何杰利用20元发票套出30万经费,北京某高校教师冒用学生名义领用劳务费占为己有等案例都轰动一时,经费被恶意套取、支出不合理、使用效率低,这些问题都是高校经费管理的难点。
这些精英人物沦落为阶下囚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
(三)基础建设缺乏有效监管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办学规模的扩大,人们对高校的基础设施配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高校对于基本设施建设投入的是相对与其他项目来说也是最大的投入资金最大的项目。
从现在来看高校基建已经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有些意志薄弱的人员不能抵抗外界巨大的诱惑收受贿赂,谋取暴利。
从基建的特征来看,基建工作专业性强,工作流程长,监管不能完全落实,使得基础建设成为了高校腐败的高发领域。
民国时期的大学乱象
扫描□吴中胜民国时期的大学乱象近些年,各大名校都纷纷庆祝自己的百十年诞辰。
特别是那些从民国年间一路走来的高校,更是把自己的历史树立得高大辉煌,言语间似乎本校有伟大的过去,有光荣的历史,俨然早就有一派现代大学的味道。
然而,这只是今人对历史作的文学性虚构和想象,真实的鲜活的民国大学历史比我们的虚构和想象要丰富得多,甚至有点乱,是一部充满乱象的历史。
这是近日我读朱东润先生的《自传》得出的结论。
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
如今大学里通用的《历代文学作品选》就是他老人家在解放后主编的。
他著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也是本学科的奠基之作,那是朱东润先生解放前在大学的讲义。
民国时期,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前后共13年,在中央大学4年,又流转于无锡国学专科学校、江南大学、齐鲁大学、沪江大学等高校有6年多。
可以说,朱东润先生经历了民国时期大学的风风雨雨。
看其《自传》,我们能看到,在一个教授眼中,民国时期的大学是个什么样子。
这里有行政力量的腐朽,有大学教授的琐碎,有大学生的无奈。
民国时期,大学还是精英教育,大学本是象牙塔,本应宁静而脱俗,但毕竟处于乱世,所以终究离不了一个乱字,一切都是那样地乱糟糟。
今天我们讨论大学问题,时时有人提出独立办学的所谓新观念,说行政干预太多云云。
但这实际上是个老问题。
在中国,大学能独立吗?中国的大学没钱了想着政府,政府给钱了又想不让政府干涉校务,这可能吗?作为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政府能放心不管吗?民国时期的大学,政府就管得死死的。
蒋介石做过黄埔军校校长,这许多人都知道。
要说蒋介石做过中央大学的校长,可能知道的人不多。
当然,他当中央大学校长,可不是为了学问。
蒋介石通过做黄埔军校校长,他控制了军队。
蒋介石还想通过做大学校长来抓住知识分子。
抗战后期的中央大学处于高教界的前列,学生多,老师也多,有几十个系。
但大部分知识分子还是有气节的,他们并不买蒋大总统的账。
校长好不容易来校视察,学生却穿着草鞋与校长诉苦,教师看到校长来了,招呼都不打。
大学摆烂现状分析报告
大学摆烂现状分析报告大学摆烂现状分析报告目前在大学校园中,摆烂现象普遍存在,给大学教育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大学摆烂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一、大学摆烂现象的表现:1. 学生消极应付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只求通过考试;对于课堂上的讨论和互动,他们缺乏主动性,甚至漠不关心。
2. 自习室使用率低:很多学生常常将自习室作为休闲娱乐场所,而非认真学习的场所。
自习室座位常常空闲,难以发挥最大的作用。
3. 借口缺席或迟到:很多学生常常找各种借口缺席或迟到上课,对待课堂学习缺乏较高的重视程度。
二、大学摆烂现象的原因:1. 学校评价体系缺失:学校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这导致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而对其他方面的学习兴趣不高。
2. 基础教育不良: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基础教育不够扎实,缺乏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导致进入大学后学业压力大,难以适应。
3. 就业观念的干扰:一些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价值认知有误,他们认为只要拿到大学文凭,就能顺利就业,对于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和动力。
三、解决大学摆烂现象的途径:1. 优化评价体系:学校应该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成绩与综合素质相结合进行评价,增加对学生非学术能力的培养和关注。
2.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为大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 引导正确的就业观念: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明确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仅仅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
4.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充足的自习室座位、学习资源的丰富与便捷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论:大学摆烂现象的存在与学校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质量以及就业观念的干扰有一定关系。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教育部门和社会共同努力,优化评价体系,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引导正确的就业观念,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频发的学生宿舍投毒案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
频发的学生宿舍投毒案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1. 引言1.1 频发的学生宿舍投毒案引发社会关注频发的学生宿舍投毒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了人们对学生安全和心理健康的忧虑。
近年来,学生宿舍投毒案件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也暴露了社会治安和教育管理的薄弱环节。
这些案件的发生不仅令人震惊,更反映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存在和加剧。
学生们本应该是校园中最安全的群体,但频繁的宿舍投毒事件让人们开始质疑学校的安全管理体系和社会的道德风气。
在这种背景下,各界对于学生宿舍安全、心理健康、社会道德和教育制度等问题的讨论和关注也日益增多。
要解决学生宿舍投毒案引发的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应对这些频发的学生宿舍投毒案。
2. 正文2.1 学生宿舍安全问题突出学生宿舍安全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
近年来,频发的学生宿舍投毒案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学生宿舍作为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场所,本应该是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但现实情况却让人感到担忧。
学生宿舍的管理存在漏洞。
一些学生宿舍管理严重不到位,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法分子得以进入宿舍内实施犯罪行为。
由于学生宿舍人员众多,管理难度较大,一些管理人员对于学生宿舍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导致了安全漏洞的存在。
学生宿舍的安防设施不完善。
一些学生宿舍的安防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无法起到有效的安全保护作用。
缺乏监控设备、报警系统等现代化安防设备,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学生宿舍的安全意识薄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对于自身的安全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容易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学生宿舍安全问题的突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管理和监管,提高安防设施水平,加强安全意识教育,确保学生宿舍的安全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遏制学生宿舍安全问题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乱象分析
这里所说的中国大学就是中国大陆的大学。
为了叙述简略起见,因此就笼统地简称“中国大学”。
许多时候,业外的朋友喜欢问我们高校教师的收入状况,每次我都面露难色,因为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逼问得急了,我会告诉他首先要看在什么地方的大学,然后还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师。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的大学就很难说,偏僻地方的大学会差一点。
同在大城市,也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年收入从数千万到数百万再到数万元不等。
朋友听了很疑惑,同样当大学的教师,怎么会差异这样大呢?我在高校已经有十四年的教育经验,也算是个中人,对此确实有一些体会。
不过,还没有云南大学的尹晓冰副教授来得深刻而且直白。
最近云南大学的年轻副教授尹晓冰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他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副教授尹晓冰昨日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
他还说,在目前的中国大学,他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
我听到年纪轻轻的副教授尹晓冰如此一番宏论,除了惭愧之外,也很难再说出其他的道道了。
因为,人家一个副教授就如此牛逼。
让多少大学教授们汗颜。
而最为汗颜的人中就有我一个。
这个话虽然很刺耳,但是却道出了中国大学的乱象根源。
因为,我就是他所说的只会死教学的那种。
至今没有能够拿过任何一个课题,而且更没有任何一级的行政职务。
自然就是只会在高校里穷受死的那种。
之前北京师大已经有年轻教授严厉地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们到四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四千万家产,你不要来见我,也不要对外人说是我的学生。
后来教授解释说,这是在励志,意思是鼓励学生要奋发图强。
老师敢说这个话,说明他作为大学教授的身价早已经不是四千万,而很可能是四亿。
要不然不可能底气如此十足的。
后来教授又解释说,他是房地产教授,挣钱是第一要务。
我说中国的房产这么多年居高不下,原来是这些无良教授、奸商与官僚集团狼狈为奸的结果。
中国有此乱象也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来看云南大学,也就是盛产马家爵悲剧人物的那间大学。
旅游文化学的尹晓冰副教授的这个分析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当然是比较粗略的。
而且划分有重叠的部分。
更为精细的就是处于底端的自然是只有讲课份的。
而中间会拿课题的与顶端的“学霸”其实是有重叠的,因为课题又分三六九等,拿什么课题,市厅一级的,还有省部级的,省部级的还有规划普通课题与规划重点课题。
另外还有国家级的,国家又分普通与重点,重点又分一般重点与国家重点巨无霸型的。
重不重点,主要是看这个课题经费有多少。
能够拿这些课题,主要不是看你的学术水平与研究成果,而是看你的行政级别。
所以,尹晓冰副教授所说的中间拿课题的教师,其实主要是指拿那些费用低下,类似鸡肋的那种课题,二三年做下来,有个几万、十几万,最多几十万的课题。
真正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个别的上亿的课题,基本上是居于学霸地位的人拿走了。
而且他们基本上是不研究的。
最好的就是找一些研究生、博士生与年轻教师做一做交差。
这些年轻学者只拿一点劳务费。
还要看听不听话,老板看着是不是顺眼。
在这个问题上不要谈钱,学霸让你做,本身就是看得起你,要是不让你做,你真是要三天三夜也睡不着。
因为自己的职称、以后的课题评审审批,甚至学位论文能否通过,都拿捏在人家手里。
所以,在这样的问题上是不能够讨价还价的。
目前曝光获得经费最多的课题应该算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科技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进教授
了。
他发明的“汉芯一号”,仅国家就投入了一亿,从各类企业又混了三个亿,真是圈钱不用本钱,也不用人力。
如果真能够发明中国自己的芯片,当然,理所当然。
可惜,他的发明不是在科技上,而是江湖上的骗术。
竟然拿人家美国先进的芯片,让几个农民工打磨刻上“汉芯一号”,就变成了他的发明创造。
如果不是有海外华人科技工作者揭露,此事就也大功告成了。
后来上海交大对此事低调处理,有如鬼子进村,悄悄地进行,打枪的不许。
此事已经过去了五年,目前仍然没有官方的表态。
其实,陈进教授的“汉芯一号”只是揭开了中国大学里的虚假课题的冰山一角而已。
类似的学术造假问题,如此低调处理的原因,其实就是害怕投鼠忌器,害怕物以类伤。
而能够获得这样的课题经费的人,哪一个不是校长、院长、长江学者、院士等等级别的学霸式的大人物?
做个假课题,毕竟人家还装模作样地折腾了一翻,就算是假芯片,人家也请了农民工做过“水磨工夫”,也是下了一些本钱的。
可是,更为离奇的是,前些年由哈佛大学数学系教授丘成桐先生曝光的北大、清华这些国内超一流大学,大量假引进海外教授专家学者,一个动辄也是数千万,人家只需要挂个名,人也不用来上班,就财源滚滚,由政府划拨的经费每名据说就数以千万计。
海外学者挂个名,就有钱来,自然是乐此不疲。
而假引进的大学自然是拿大头。
同时,论起师资力量也是不用说的,论学术研究成果,世界三流,在国内却巨是无霸。
说实在的,我也接触过香港的一些大学的专家教授,他们真是老实巴交的教学。
而且越是有水平的教授,越是喜欢登讲坛授课,与学生热烈探讨学术问题。
因为只有做好教学工作与研究工作,你才有升迁的机会。
也才会获得他人的尊敬与爱戴。
但是中国大陆的大学教授,如果全心投入教学就是一种毁灭。
因为,中国的大学首先不是大学,而是一个官僚衙门。
所以,成功的奥秘,自然不是在教室里,不是在讲台上,甚至也不在实验室与图书馆里,而是在组织部那里。
中国人常常说欲做什么什么,功夫在什么什么之外。
比如,欲做诗功夫在诗外。
甚至做教授更是如此。
要成就学霸型的教授,功夫在教学之外,也在科研之外。
只要你能够弄个官,就什么都有了。
在中国的大学里,从来没有人靠把教学工作做得非常好,非常优秀,非常敬业,把科研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就能够成功的,而是先要把行政职务弄得高高的,学问自然就有了。
课题也自然是拿大的。
所以,中国的大学的学生真是可怜。
平时老师上课大多只是应付。
不应付,而是认真对待的,确实也只有穷到死。
像几年前,同样是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师的晏宏才,讲课一流,把电学讲成“魔电”,听他课的学生,无不为之倾倒,多少人从此走上了研究电学之路。
可是,晏宏才老师,得了癌症,58岁离退休还有两年,却还只是一个讲师。
人家说,大学里的“讲师”就是“讲死”,就是说,压在大学里的最底层,一直“讲到死”。
所以,尹晓冰副教授所说的完全是中国大学的事实。
浸身于这样的大学,我也有十四年时间了,可以说每一点细微的体察都是心领神会了。
不过,我还是比晏宏才讲师幸运一点点。
我在四十岁不到时就摆脱了“讲死”的命运。
不过,论教学能力却比晏宏才要逊色许多。
可是,我自认为已经不错了。
在中国的大学里,能够像我这样坚守讲台,一门课一门课地认真教,一届一届学生地苦心教,确实不是太多的。
因为这只有一路——穷到死。
都说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又说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得不到世界顶尖级研究成果。
为什么中国顶尖级的大学,在世界上却连三流都很勉强?其实原因就在这里。
中国的大学教授之多,真是多如牛毛,世界罕见,而中国大学里的教授水货之多,砖家之多,而又身价之低贱,社会弃之如敝履草芥,也是世界罕见。
十年前,香港大学里的一个普通助教工资是广州高校教授工资的十倍,人们感叹着差距之大。
然而接触过香港来的学者,这个差距其实并不大。
而是价有所值。
香港的大学里随便一个年轻学者都比大陆的许多教授要强得多,我甚至认为,中国大学要在教授群里重新倡导阅读、研究之风,因为中国的大学教授中几乎
从不读书,也极少上课的实在是太多了。
教授们需要重新进行文化启蒙。
因为人家那里是真大学,中国大陆只是官僚衙门,人家论的是学问,我们拼的是权力与金钱。
执行的规则不同,结果自然也不相同。
此话说多了没有意思。
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