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5060年代的戏剧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须沟》主要写了四户城市贫民:①王大妈与她的女儿 二春;②破落户曲艺艺人程疯子与他的娘子;③洋车夫丁四 一家(丁四、丁四嫂、儿子二嘎子和女儿小妞儿);④单身 老汉泥水匠赵老头。)
(二)、《茶馆》分析
1、《茶馆》的写作与演出 《茶馆》写于1957年,发表于1957年《收获》7月创
刊号,是老舍剧作艺术风格和特点发挥得最充分的 一出戏。(最早的写作动机,起自作者对新中国宪 法的公布、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新现实的感触。) 此剧先后于1958年、1963年、1979年和1991年8月由 北京人艺四次演出,首次演出未引起足够重视;63 年遭到冷遇(“慰旧感情”);但历史的灰尘毕竟 掩盖不住艺术的光辉,当1979年人们重新观看这台 戏时,不得不为之倾倒,不少人伴着笑声洒下了泪 花。1991年8月,北京人艺再次演出,一是作为于是 之等老艺术家们的“告别”(舞台)演出,二是为 十一届亚运会筹资义演,盛况空前。截止1985年的 二十多年里,《茶馆》共由北京人艺演出二百多场。
这个戏在的主要艺术成就有二:
一是戏剧矛盾冲突的独特安排,剧作的主要冲突不是人与人 之间的冲突,不是好人和坏人之间的冲突,不是性格之间的 冲突,而是人物与生存环境(臭水沟)之间的冲突。剧作里 的臭水沟,既是人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又无情地吞噬着人物 的健康和生命。作者借剧中人物赵老头的口道出了问题的实 质:沟臭是因为“作官的坏,恶霸坏!”“有了清官,才能 有清水。”
北京人。他幼年丧父,家境清贫。“五四”运动后,在新文 学浪潮的激发下,他开始用白话文写作。早期(1924—1937) 的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以及《猫 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10部长篇小说和3个中、 短篇小说,代表作是《骆驼祥子》和《月牙儿》。抗日战争 爆发后,老舍进入中年,他怀着火一般的爱国热情到了重庆, 这时他创作了《残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子问题》等9部话剧(其中有3 部与他人合作),并开笔写长篇 小说《四世同堂》(完成于 四十年代末赴美讲学期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火车集》 等。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1949年底,在周恩来总理 的感召下回到祖国。
1980年秋,《茶馆》作为我国第一个出国演 出的话剧剧目,应邀去西德、法国、瑞士, 其后又去日本演出,都获得极大的成功, (在西方演出时结束时据说谢幕长达36次。 1982年拍成电影,1983年美国纽约“泛亚剧团” 上演了英语版本的《茶馆》,称誉英语戏 坛。)在西方演出后,被誉为“中国现代戏 剧的精华”,“史诗型戏剧的典范”,“远 东戏剧的奇迹”,“它超越了历史的、民族 的界限,而为今天的西方观众理解、接受。” 是可以立于世界戏剧史的典范之作。
2、1958~1965年
(1)历史剧: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田汉《关汉卿》。 (2)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千万不要忘记》、 《霓虹灯下的哨兵》。
三、歌剧的发展
《红霞》、《洪湖赤卫队》、《刘三姐》、《江 姐》等。
第二节 老舍和他的《茶馆》
一、生平和创作 老舍(1899.2.3—1966.8.23),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他忠于现实主义,坚持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所熟悉的题 材,写北京城和北京人,写北京的现在和北京的变迁,充满 了对新生活的喜悦。他的剧作被称为“京华风俗戏”。其创 作活动的特点是:勤、多、好。
二、代表剧作欣赏
(一)《龙须沟》简介: 三幕话剧《龙须沟》写于1951年,发表于同年《北京
文艺》创刊号,共三幕六场,1951年在京上演时受到 欢迎和好评,老舍因此赢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这个戏的题材是解放初 期北京市人民政府整修天坛附近的一条臭水沟的故事, 主题是表达作者对新中国、新社会的热爱之情(老舍 丰富的生活阅历、朴素的政见等。)。
一、当代戏曲的改革
1、1949~1957年间,主要任务是戏曲的推陈出 新。
2、1958~1976年间,主要成就是京剧现代戏的 重大突破。
二、话剧的新变
1、1949~1957年 (1)多幕剧:老舍《龙须沟》、胡可《战斗里 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 夏衍《考验》。 (2)独幕剧:崔德志《刘莲英》、鲁彦周《归 来》。 (3)第四种剧本: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 海默《洞箫横吹》。
回国后,他满怀热情地投入了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曾任中国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国 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等职。
“文革”开始不久的1966年8月,老舍遭到红卫兵的陷害与殴 打,于8月23日晚投北京太平湖自杀。1978年6月3日文化界在 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了老舍先生“骨灰”安放仪式 (骨灰 盒里安放的是老舍生前片刻不离的一副眼镜和一支笔),老 舍的冤情得以昭雪。
二是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特别是为当代戏剧舞台增 添了一个新颖感人的曲艺艺人程疯子的艺术形象。老舍说: “假如《龙须沟》剧本也有可取之处,那就必是困为它创造 出了几个人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模样、思想和他 (或她)与龙须沟的关系……没有那几个人就没有那出戏。” (老舍《〈龙须沟〉的人物》)
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老舍剧作选》、《骆驼祥 子》,之后不久《老舍文集》也编纂出版
老舍是一位勤奋的作家。新中国的成立给他带来了旺盛的创 作热情。
建国后,老舍主要从事戏剧创作,他认为:“以一部分劳动 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可 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这就是近年来我不大写小说,而爱 写剧本的另一个原因。”(《老舍剧作选·序》)
50、60年代的戏剧
第一节 概 述
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和电影等。在中国左翼 文学中,是受特别关注的艺术样式。一方面,戏剧等 拥有大阶层的大量观众,尤其是那些不识字识字不多 的大众,所能够和乐于接受的样式,另一方面与小说, 诗的不同之处是,戏剧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他本 身就是交流。作者导演,演员集体创作并与剧场观众 共同体验一种人生经验,合理构造一个想象的世界, 接受者的参与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强调文艺对政 治的配合和文艺的教诲宣传效用的革命文艺家,总是 十分重视这些样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