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和说课稿2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和说课稿
光的反射(一)教学目的1.知道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二)教具演示用器材:激光演示器、平面镜、插有大头针的硬纸条。
学生实验用器材(2人一组):平面镜片、白纸板、量角器、手电筒(玻璃前糊上开窄缝的牛皮纸)。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高请举出应用光在同种均匀透明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实例。
二、新课引入教师:我们能看见太阳、电灯,是由于它们能发光,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我们为什么又能看见人、教室、书本这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这是因为他(它)们能反射太阳、电灯等光源发出的光,这些被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本节我们就研究光的反射及其规律。
三、进行新课1.光的反射教师:光传播到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时,有一部分会被反射,仍在原来的物质中传播。
这种现象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演示一:用平面镜反射太阳光。
观察:墙上光斑及其变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
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
并在黑板上画出图: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入射点(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
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
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学生实验一:1.按照课本图5-8甲,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
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
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
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板书:“一、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物理教案
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物理教案引言: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为学生深入理解光的特性提供基础知识。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将学会应用这些定律解决与光相关的问题。
1. 实验目的与器材准备实验目的: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器材准备:平滑的平面镜、直尺、光源、半圆透明塑料板。
2. 实验步骤与内容步骤1:设置实验装置。
将平面镜竖直地放置在桌面上,确保其稳定。
步骤2:发散的光线与平面镜。
将光源放置在适当位置,使其对准平面镜。
照射光线后,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步骤3:改变入射角度。
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的角度。
观察反射光线的变化。
步骤4:进行折射实验。
将半圆透明塑料板放置在平面镜前方,调整光源位置,使光线通过半圆透明塑料板照射到平面镜上。
步骤5:观察折射现象。
观察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角度变化。
步骤6: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实验记录入射角度、反射角度和折射角度的数值,并计算折射率。
3.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可利用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得出结论:- 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 = r。
-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折射率的正弦之比,满足sin(i)/sin(r) = n2/n1,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4. 实验应用通过实验的讨论与学习,学生将能够应用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解决以下问题:- 计算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折射角度。
- 探究在不同介质中的光速度变化情况。
- 分析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入另一个介质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5. 实验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以下内容,拓展对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的理解:- 研究不同材料对光的折射率的影响。
- 探索光的全反射现象,分析与实验结果。
- 研究光损失现象与材料的折射率的关系。
结论:通过本教案的实验和讨论,学生将深入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并能够应用这些定律解决与光相关的问题。
拓展实验还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培养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与折射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与折射一、教学目标本节课将主要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掌握光线的传播规律,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反射和折射的知识,了解光对我们生活和科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光线的传播规律2. 反射的概念及应用3. 折射的概念及应用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光线的传播规律2. 如何让学生理解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光线测试器3. 光路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向学生们展示一些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场景,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它们背后的原理。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产生兴趣并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2. 知识讲解(1)光线的传播规律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关于光线传播规律的动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光线的传播机制和规律。
要特别强调光的直线传播规律,通过贴近生活的案例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光线和它们的传播方式。
(2)反射的概念及应用先引出什么是反射,以具体案例为例子,如反光镜、光滑表面等。
思考反射对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比如反光衣、交通标志等都是反射的应用。
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反射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3)折射的概念及应用引出什么是折射,通过实验装置来演示折射现象。
讨论彩色光折射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屈折率、不同物质的屈折率等问题。
同样通过具体例子来让学生们更好理解折射的概念和应用场景。
3. 实验进行光路实验,让学生们自行组装实验装置,实现反射和折射的现象。
实验中,注重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学生们在操作各种实验装备时注意安全。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让学生们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对我们生活和科学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这些例子,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及其应用场景。
5. 课堂小结系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本节课讲解的重点。
通过图示和多媒体设备,强调反射和折射对我们生活和科学的重要性。
六、课堂作业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老师可以布置作业。
物理初中九年级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案
物理初中九年级光的反射和折射的教案一、引言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物理科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九年级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以及科学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知识概述1.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时,部分光线改变方向,并回到同垂直平面的一种现象。
根据光线与物体表面的相对关系,光的反射分为平面镜反射和曲面镜反射两种。
2.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和速度的现象。
根据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关系,光的折射可分为透明介质和光密介质之间的折射,以及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之间的折射。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b.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c. 能够区分并应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b. 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c.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师生互动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整体呈现a. 光的反射规律:教师通过引入平面镜反射和曲面镜反射的实物和动画,向学生介绍光的反射规律,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b. 光的折射规律:教师通过引入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实例和实验,向学生介绍光的折射规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验证和理解光的折射规律。
3. 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观察和记录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探究光线传播的路径和规律。
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记录实验数据,并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4. 总结归纳:概念解释结合学生实验探究的结果,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初中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了解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原理:1.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反射。
根据光的法线和入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反射角度等于入射角度的规律。
2.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现象。
根据光的法线、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入射角度与折射角度之间满足折射定律的规律。
实验材料:1. 光源2. 直尺3. 白纸4. 透明玻璃板5. 毛玻璃6. 斜面镜实验步骤:1. 光的反射实验:a. 将光源放在实验桌上,调整至适宜的位置。
b. 在光源的正前方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接收光线的面。
c. 将直尺竖直插入白纸上方,作为光线入射的界面。
d. 在直尺上滑动,观察光线入射和反射的现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e. 根据数据计算光的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并验证反射定律。
2. 光的折射实验:a. 将光源放在实验桌上,调整至适宜的位置。
b. 将透明玻璃板竖直支起,作为光线的传播介质。
c. 在透明玻璃板上方放置一张白纸,作为接收光线的面。
d. 用直尺将光线引射入透明玻璃板,观察光线折射的现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e. 根据数据计算光的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折射率,并验证折射定律。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光的反射和折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b. 引导同学们思考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光学工具的实际应用,并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实验结果及分析:根据同学们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可以得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并验证了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同学们可以发现,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的传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许多光学器件和光学技术的基础。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实验,同学们对光的反射和折射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验中他们观察到了光的入射角度和反射角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满足折射定律的规律。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一、关键信息1、课程名称:光的反射和折射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难点:对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和折射定律的推导。
4、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5、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新课讲授实验探究课堂练习总结归纳作业布置6、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的基础,对后续学习透镜成像等知识具有重要的铺垫作用。
111 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上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112 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是本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点。
而对于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和折射定律的推导,由于涉及到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光路分析,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三、说教法21 讲授法通过清晰、准确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11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1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学法31 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初步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相关知识。
311 合作学习在实验探究和课堂讨论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12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如镜子中的成像、水中的筷子弯曲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初中光反射和折射教案
初中光反射和折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能够运用反射和折射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反射的应用。
2. 光的折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折射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镜子、水面、透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现象都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光的反射和折射。
二、光的反射(15分钟)1. 反射现象:介绍反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
2. 反射定律:讲解反射定律,包括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三者的关系。
3. 反射的应用:介绍反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镜子、眼镜等。
三、光的折射(15分钟)1. 折射现象:介绍折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 折射定律:讲解折射定律,包括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三者的关系。
3. 折射的应用:介绍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透镜、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等。
四、实验环节(15分钟)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用实验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验。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发现光的折射和反射的规律。
3.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巩固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验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对于实验环节,要注重学生的安全操作,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高中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高中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引言:物理学中的光学是研究光的性质和光的传播规律的重要分支。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基础的概念和现象。
本教案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帮助高中学生深入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一、光的反射1.1 光的反射概念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从一个介质反射回原来的介质的现象。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反射角,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2 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一原理可以用公式表示:θi = θr,其中θi是入射角,θr是反射角。
1.3 镜子中的光的反射镜子就是平面反射镜,我们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将一根直尺竖直放置,底部与平面镜接触。
在一定角度下,通过移动观察者的位置,观察直尺的像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1.4 光的反射应用光的反射在现实生活中有诸多应用。
例如,平面镜的使用、光学仪器的设计以及交通标志的制作和安装等都需要理解光的反射特性。
二、光的折射2.1 光的折射概念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2.2 折射定律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折射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代表两个介质的折射率。
2.3 折射率介质的折射率是衡量介质对光的折射程度的物理量。
当光从折射率较大的介质进入折射率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变大;反之,折射角变小。
2.4 光的折射应用光的折射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光纤通信利用光的折射特性实现信号传输;眼镜的折射原理帮助矫正视力问题;水的折射现象让我们在游泳时看到的物体位置产生偏移等。
实验操作:为了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简单的实验操作。
1. 反射实验材料:平面镜、直尺步骤:1)将平面镜竖直放置。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实用三篇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实用三篇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光的反射》是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军事.航天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理解的知识。
本章包括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本节说课我们只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定律是初中光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引申,通过这接课的学习,可以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了基础,还可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节学习,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知道光的反射现象②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并用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③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从实验中分析现象,归纳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学习、研究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
②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并且能够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难点: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观察、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反射规律,应用反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过程一)新课的引入教师__:光源发出的光进入了人眼,人便看见了光源,那么人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的教学(一)光的反射现象演示:光射到平面镜上的反射现象概括: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去的现叫光的反射(二)有关的几个物理名称教师边演示边画图,并强调平面镜的光学符号的画法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AO(强调:字母顺序,画实线,箭头及方向)三“线”反射光线OB(同上)法线ON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画虚线)两“角”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三)光的反射定律1、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①当E、F屏在同一平面上时,可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不在同一平面时,不能同时看到入射光和反射光,引导学生此现象说明:“三线共面”。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docx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
引入新课实
验展示课题
光的反射规
律
观察实验证明:
光路可逆
实验
光的反射的分类如果一束光线射入到镜子上会发生
什么?
用镜子和激光手电做一个实验,证
明光线转弯了。
思考为什么?
光发生反射时的情况会是怎样的
呢?
教师画出一条入射光线学生试画反
射的情况。
教师讲解光的反射规律以及各个物
理名称: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
线,入射点,反射且
观察光路图
实验证明:三线共面
分居两侧
两角相等
反过来如果让光线从反射的方向入
射,会是什么情况呢?教师PPT
演示
教师引导
得出结论
在反射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演示实验:竟面反射和漫反射这样
光从统方向方向反射的情况叫做
镜面反射,他的特点是特别刺眼,
象黑板反光就是这样一类。
光线入射后从各个方向反射的情况
叫做漫反射。
象我们看到的桌子椅
子等不感到刺眼的般就是。
提出问题
实验
引导
介绍
引到
引导
提问
结论
实验
解释
解释
思考
思考
回答
思考
画图
思考
找规律
分析
结论
实验
观察。
光的反射和折射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2、理解折射率的定义及其与光速的关系3、能用光的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二)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实验证明,折射光线仍在入射面内,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r).特别提醒: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变化,但并非一定要变化,当光垂直界面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不变化.3.折射定律(1)内容: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2)折射率:光从真空斜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跟折射角r的正弦之比n,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特别提醒:①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跟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v之比,即n=②折射率n是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由介质本身及入射光的频率决定,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合作讨论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由空气射到半圆玻璃砖表面的圆心处,玻璃砖的半圆表面上(反射面)镀有银,则图示几个光路图中,能正确、完整地表示光线行进过程的是()答案:C解析:在圆心处发生折射和反射,进入半圆表面后沿原路返回,光从玻璃射向空中时在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5.典题剖析光的反射如图所示,M、N为两个平面镜,S点为一发光点,P和S点均在纸面内.由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先经平面镜M反射再射向平面镜N,经平面镜N反射后通过P点.试画出这条光线的光路.◆合作讨论不同介质折射率不同,而它们的密度也往往不同,那么介质的折射率与其密度有什么关系?是不是介质的密度越大,其折射率就越大?解析:介质的折射率与介质的密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密度大,折射率未必大,如水和酒精,水的密度较大,但水的折射率较小.4.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常规思路和两类典型问题(1)常规思路①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②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图中的边、角关系,要注意入射角、折射角均是与法线的夹角.③利用折射定律、折射率公式列式求解.(2)玻璃砖对光的折射问题常见的玻璃砖有半圆形玻璃砖和长方形玻璃砖.对于半圆形玻璃砖若光线从半圆面射入,且其方向指向圆心,则其光路图如图甲所示,光线只发生一次偏折.对于两个折射面相互平行的长方形玻璃砖,其折射光路如图乙所示,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方向平行,但发生了侧移.特别提醒:画光路图时应注意的问题(1)光路是可逆的.(2)垂直界面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3)过半圆形玻璃砖圆心的光线在圆弧处不偏折.例题1如图所示,S 为点光源,MN 为平面镜.(1)用作图法画出通过P 点的反射光线所对应的入射光线;(2)确定其成像的观察范围.光的折射光在某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1.73×108m/s ,要使光由这种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90°夹角,求入射角. 解析:依题意作光路图如图所示,则折射角θ2=90°-θ1,其中,θ1为入射角.这种介质的折射率n =c v =3×1081.73×108=3,由折射定律知n =sin θ2sin θ1,即n sin θ1=cos θ1,故入射角为30°.。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一、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所看到的所有物体和景象,都是依靠光的传播和反射来实现的。
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中生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
二、光的反射1. 光的传播方式光是以直线传播的。
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或透射等现象。
首先,我们来研究光的反射。
2.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入射角和反射角都与法线垂直。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光线在不同表面反射时的角度变化。
通过观察不同角度入射光线的反射现象,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反射定律。
3. 光的反射应用——镜子光的反射应用广泛,最常见的就是镜子。
镜子是由表面光滑的玻璃镀层制成的。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会发生反射。
我们可以利用镜子实现光线的反射和成像。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镜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影响。
通过实践,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及其应用。
三、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指出光经过两种介质传播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与两种介质分界面法线有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不同介质中光线传播时的角度变化。
通过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 光的折射应用——透镜光的折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透镜。
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折射的光学器件。
通过透镜的折射作用,我们可以实现光线的聚焦和散射。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和成像。
此外,还可以介绍透镜的不同种类和应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以及眼镜和显微镜的工作原理等。
四、实验活动1. 光的反射实验寻找一块光滑的平面,如玻璃或金属板。
使用一个光源,如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平面上。
光的折射与反射教案
【引言】众所周知,光是由电磁波构成的,其波长在400nm到700nm之间。
我们能够感知到光的存在,因为它能够传播到我们的眼睛,并被视网膜吸收所发出的信息。
但你知道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折射和反射现象,例如镜子中的倒影,水中的景物以及照片中的影像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关于光的折射与反射教案。
【内容】一、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表面后,由此表面返回的现象。
光线在反射时,会遵循两个基本定律:1.入射角等于反射角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垂直于表面的线)在同一平面内理论原理:当光线从空气中射向一块光滑的玻璃墙时,会遵循上述两个定律。
这是因为光线在遇到表面时,一部分会反射回空气中,一部分则会穿过玻璃并被折射。
反射光线的角度和法线的夹角是相同的,而且在玻璃板上是镜像的。
实际案例:在实际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非常常见。
例如,我们使用镜子刮胡子、梳头发、化妆等等。
当光线遇到镜子,会发生反射作用,并将光线的图像反转并映射到镜面之上。
二、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因介质的密度差异而发生偏折和向心聚焦的现象。
与反射类似的,光线在折射时也存在两个基本定律: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者处于同一直线上。
2.折射率正比于光线在两个介质中的速度差。
理论原理:当光线从一个透明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它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由于介质密度的不同,在经过表面后,光线会发生折射,直到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相等为止。
实际案例:光的折射在生活中也是相当常见的。
例如,水中的景物,看起来往往更大更近。
这是因为光线进入水中后会发生弯曲,使得景物呈现出不同的位置和形状。
光的折射现象也广泛应用于视力矫正,例如近视、远视等常见问题上。
【结论】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通过了解它们的基本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和解释。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篇一:全反射说课稿下面我从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设计背景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1、顺应时代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科学素养已成为新世纪每个社会成员必备的基本生存能力。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当前学科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2、改变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改变以教师讲授、课堂灌输为基础,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传统教学模式,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其关键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过去的“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培养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地位和作用)(1)知识特点:本章讲述几何光学的基础知识,主要讲述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全反射和光的色散。
相对于学生初中知识增加了对折射的定量研究,引入了折射率,其中本节的全反射和临界角是全新的知识。
(2)知识地位:本长内容是学生在初中内容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让学生从定性认识提高到定量研究。
本章内容也是学习下一章的基础,所以在学习时要注意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好对规律的准确认识。
2、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反射条件,临界角概念及应用(2)教学难点:临界角概念、临界条件时的光路图及解题3、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的基本特点: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定性的问题,尤其是单纯的公式推导,不是很感兴趣;而对于演示、影像、声音、动画等感性的事物更能提高注意力。
(2)学生的知识准备:学生之前刚刚学习了折射率,而本节内容是在对光的折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研究,所以对于折射率的理解要先进行复习。
4、教学目标确立:(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2、理解全反射概念、全反射发生的条件,理解临界角的概念,掌握临界角的计算方法3、知道全反射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蜃景现象的学习明确一切迷信或神话只不过是在人们未能明了科学真相时才托付于自然力的一种做法5、选用的教具及设备(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录像剪辑三、教和学的方法:(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观察、猜想、印证、归纳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现象的发生条件、临界角概念等,对阅读材料“蜃景”补充了录像资料和CAI课件,使其有更生动的感性认识(2)学法:在学习中学生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通过学生的参与探究,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学素养。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和说课稿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和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在这儿向大家汇报的课题是《光的反射和折射》。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十二册第二课(出示课题),本课是“光”教学单元的第二课。
这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同时,本课又是为下一步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的科学等做知识上的铺垫。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将科学与生活结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教学模式:在小学自然实验类型的课中,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解释,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情境,说明实验和做一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项目。
是网络技术与自然实验教学的一次整合。
《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教学设计思路:利用网络资源,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主导,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以学生探索知识,科学发现学习为主线而进行设计、实施的。
一、围绕概念,展开实验。
实验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打下基础,是学生了解光反射和折射的必要前提。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将实验分为实验操作、计算机模拟实验两种类型。
1、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安排了一段观察内容。
利用计算机优势让学生感受“光”,通过感受“光”,引入研究内容。
(在“光”的照射下,一只小老鼠出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此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为学生主动的“学”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不知不觉中师生的角色转换了,使“教”是为学生“学”的需要而服务的。
2 、教学“光的反射”。
首先设计了“小球运动”实验,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的。
容教学与游戏之中,引发思考: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是不是改变传播方向;接着学生通过利用平面镜探索光反射的实验,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光的反射;之后计算机模拟反射颜色实验了解反射的情况:再通过网上查阅,进一步了解光反射的知识。
六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六年级物理光的反射和折射教案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原理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光的现象,比如阳光照射到镜子上会产生反射,水中的鱼看起来会变形等等。
这些现象都与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关。
光的反射与折射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而深入理解这两个过程的基本原理对于学生正确认识光的行为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教案将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一、实物观察1. 实验材料:镜子、水杯、笔2. 实施步骤:a. 将镜子竖直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
b. 将水杯位置固定在镜子旁边。
c. 选取一支笔,放在水杯旁边与水面平行。
d. 让学生观察笔在镜子上及水中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二、引导学生整理观察结果通过实物观察,学生可以发现在镜子上观察到了笔的倒影,而在水中观察到了笔的折射。
现在让学生整理一下观察结果,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三、教师指导讲解1. 光的反射原理a.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物体的边界时,部分光线会改变方向,而另一部分光线则保持原来的方向,这就是光的反射现象。
b. 镜子的表面是非常光滑的,遇到镜子的光线大部分会发生反射。
倒影产生是因为光线在镜面上的反射。
c. 提醒学生注意: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角等于出射角。
d. 使用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反射原理。
2. 光的折射原理a.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不同密度,光线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b.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所差异,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射向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c. 提醒学生注意:折射定律,即光线由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d. 使用示意图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四、小组讨论与实践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行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践的方式观察和测量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梳理实验步骤,并确定所需材料及仪器。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
光的反射和折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反射和折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学习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后续知识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教材的编排上,先介绍光的直线传播,为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做好铺垫。
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光的直线传播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学生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现象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3)知道光在反射和折射过程中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2)光路的可逆性。
2、教学难点(1)对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探究规律。
(2)讲授法:对于抽象的概念和规律,通过讲授进行讲解和分析。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物理教案: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 (2)
物理教案: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一、引言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现象,它散发出的能量和照亮我们周围的世界。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了解光是如何传播并影响我们所见物体的。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光是如何传播的;2.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遇到边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3. 理解反射和折射对于视觉感知的影响;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三、基础知识概述1. 光的传播:光以粒子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方式在真空或者介质中传播;2. 反射:当光线遇到一个表面时,部分光被表面扔回来,形成反射现象;3. 法则: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入射光线与法线(垂直于表面)之间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4. 折射:当光从一个介质进入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弯曲的现象,形成折射现象;5. 折射率: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程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0字左右)通过观察一块悬挂在黑板上的镜子,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倒影。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反射”这个概念。
2. 实验探究光的反射(500字左右)实验材料:- 镜子- 直尺- 刻度尺- 水平台秤实验步骤:a) 将镜子竖直放置于桌面上;b) 在镜子顶部和底部各创造一个均匀重力。
使用直尺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并记录数据;c) 使用法则计算每个角的大小。
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测量光线的反射现象,并将观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结合,深化他们对反射规律的理解。
3. 理论解释光的折射(600字左右)a) 示例图像展示:提供一些图片,如鱼在水中弯曲或者铅笔在玻璃杯中看起来弯曲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看起来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b) 实验演示:(可选)教师可以使用透明容器、水和铅笔来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以及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c) 原理解释:解释折射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公式。
特别强调入射角和出射角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光”教学单元的第二课。
这课是在学生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基础上,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同时,本课又是为下一步教学: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睛的科学等做知识上的铺垫。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有层次地显示了“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结构:1、在学生已经知道镜子能反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还有哪些物体能反光2、深入浅出地讲解光反射的含义。
3、指导学生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颜色不同。
4、观察一种常见的光折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讲解光折射的含义。
5、学生用光的折射道理解释水中的铅笔变弯折的现象,教师可以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结合图做些深入浅出的讲解。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上看,六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六年的学习,已具备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去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践活动中能充分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综合运用自然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将科学与生活结合,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知识、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好自然的信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以及问题探索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教学模式及设计思路:在小学自然实验类型的课中,通过实验对概念进行解释,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情境,说明实验和做一些效果不明显的实验项目。
是网络技术与自然实验教学的一次整合。
根据“主导和主体”、“学习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思路确定如下:1、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①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②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在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活动中,得出“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这一科学的结论;③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2、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系列的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动脑、动手,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研究问题,探索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了解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而造成的种种现象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
六、教学方法、手段及其依据: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动机。
通过动画的演示引入新课,促使学生“愿问其详”,激发求知欲。
2、加强直观,丰富感知。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开始”,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认识化在分组实验和学具操作中,让学生在静态和动态中获得感知并形成表象,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转化。
3、创设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的产生和发展,而需教育者的专门评价和培养。
”教学时,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
4、学会尝试,巩固运用宋代教育家朱熹指出:“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为学是自家为学,不于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而自家不得”。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另外,本课时教学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七、教学准备:计算机辅助课件;镜子、手电等实验物品八、教学过程:。
(一)、感受光的世界,导入研究内容1、动画:在光的照射下一幅图画逐渐出现在大家的眼前,让学生感受“光”,体会“光”。
2、讲述: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光”的问题。
(出示课题)【设计目的:通过动画,设置情景,激发情趣,置疑,激发求知欲,用以上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点燃学生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
】(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1、认识光的反射* 通过“小球运动”,引发思考:光能否像小球这样“反弹”?* 选择材料,实验验证。
(利用镭射光、镜子做光的反射实验)* 讨论:光传播到这些物体之后又是怎么到达我们的眼中?* 小结:光的反射。
*进入“光的反射” 站点,查阅关于光反射现象及其光反射应用的相关资料。
* 在查阅中,你对光的反射又有了哪些了解和问题。
(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
)【设计目的:这一层次经过演示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认识光的折射* 讨论:你认为什么反射光能力最强,什么反射光能力最弱。
* 提问:光到哪去了?光进入透明物体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指导演示,学生实验。
* 小结:光的折射* 进入站点自主学习“光的折射”。
(提问,师生交流)* 分析小结学生的问题,反馈学习情况。
【设计目的:这一层次经过实验演示、观察、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识由直观的教具演示了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三)、强化练习,反馈矫正光反射和折射知识融合于我们身边事例,设计多组不同程度的练习,针对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分层次教学。
让学生利用所学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与教师提供材料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九、教学效果预测:学生能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种种现象,能够用科学实践的方法来解释自然现象。
十、教学反思一、围绕概念,展开实验。
实验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打下基础,是学生了解光反射和折射的必要前提。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将实验分为实验操作、计算机模拟实验两种类型。
1、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此安排了一段观察内容。
利用计算机优势让学生感受“光”,通过感受“光”,引入研究内容。
培养他们的主动探究的精神。
为学生主动的“学”创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在不知不觉中师生的角色转换了,使“教”是为学生“学”的需要而服务的。
2 、教学“光的反射”。
首先设计了“小球运动”实验,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现的。
在教学与游戏之中,引发思考:接着学生通过利用平面镜探索光反射的实验,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归纳光的反射;之后计算机模拟反射颜色实验了解反射的情况:3 、教学“光的折射”。
从观察水中物体的弯折、到计算机辅助说明实验、到学生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到使用放大镜感受人们对光折射的利用。
带领学生走过了从现象到本质再回到生活的科学研究之路。
进而认识光的折射。
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利用教师提供材料进行创造性活动,实验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使教与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
二、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提供认知材料,认知线索,加强指导,及时点拨、讲解,并帮助学生排除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光的反射和折射。
1、合理开发和利用网络上的资源。
教师将网络上的资源进行合理组合,提供给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和应用进行查阅。
(出示学生阅读内容)有家喻户晓的故事:猴子捞月、有神奇的海市蜃楼、有日出和折射等等,人类已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迷。
学生按个人能力去认识、理解。
学生在查阅中了解了光折射、反射的现象和应用,这样安排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并且针对性强。
图文并茂的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从而达到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的目的。
2、当学生获取信息后,利用习题和自主实验的方式及时反馈加工3、对学生分层次教学,从学生练习的情况出发,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设置不同的学习内容(初级、中级、高级),使学生主动并且有效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注重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调节能力,实现教与学新的协调平衡。
三、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怎样把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运用起来?怎样让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出来呢?本节课的后半段设计了这么一段教学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万花筒、潜望镜、哈哈镜……)。
课上到这时,同学们思维活跃,活动积极。
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既进一步了解了光的反射和折射,又使他们的想象和能力高度结合。
群体间的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使教学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光”的秘密何其多,学生在淋漓尽致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和创造的同时,为探索更多“光”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本课让学生从看、听、说、写、想、做六方面做起,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将生活科学浓缩在40分钟之中。
这是常规教学无法完成的,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教学过程利用CAI课件的播放让同学们直观的感受光体会光从而导入我们所学的内容出示课题《光的反射和折射》通过动画,设置情景,激发情趣,置疑,激发求知欲,用以上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点燃学生探究自然秘密的智慧火花。
通过CAI课件对光的直观的演示引发思考“球碰到地面能反弹”那光能反弹吗?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首先选择实验用具手电和镜子。
我们把手电的光变换各种角度射向镜子来看一看光能否反弹实验的结果正明光是能反弹的也就是说光是能反射的。
那吗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光传播到这些物体之后又是怎么到达我们的眼中?”同学们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然后教师总结一下光为什么能传到我们的眼中。
从而我们在这里得出一个结论“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
”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讨论、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提出问题“什么反射光能力最强,什么反射光能力最弱”,“反射光能力最弱的光到哪去了?光进入透明物体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导入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光的折射”教师通过CAI课件的演示、学生自主实验来讲解“光的折射”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来解决问题教师从中指导。
最后由教师作全面的总结。
通过这一层次的实验演示、观察、讨论、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使抽象的理性知识由直观的教具演示了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强化练习,反馈矫正光反射和折射知识融合于我们身边事例,设计多组不同程度的练习,针对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利用网络环境实现分层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