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_高等教育生态论_序

合集下载

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_胡保卫

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_胡保卫

收稿日期:2005-11-25作者简介:胡保卫(1968-),男,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

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高等农业教育,2006-3,3:14-16Highe r Ag ricultural Educatio n ,2006-3,3:14-16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胡保卫,杜坤林(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如何使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急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生态学通过分析各种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复杂的、动态的关系,揭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06)3-0014-03 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形成的一种教育新理念,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世界一些著名大学先后启动了一些不同层次的行动计划。

如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计划”、加州大学的“校园环境计划”、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等。

澳大利亚还把培养学生“理解并关注对自然环境的守护,并且有致力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列入21世纪初国家教育战略目标。

在我国,清华大学1998年首次提出“绿色大学”的全新办学理念,随后,天津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也先后启动了“生态校园”建设。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在教育生态学这一理论层面上思索高等教育的发展走向,并以生态学为价值取向指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学”一词在教育研究中正式使用可能始于美国教育学者沃勒(w aller ,w .)。

[1]1932年,他在著名的《教学社会学》中曾提出“课堂生态学”的概念。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试图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分析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展开讨论,探讨其背景和意义、方法和步骤、结果和发现以及启示和建议。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分析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高等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分析对于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包括高校招生数据、师资数据、学科建设数据等。

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通过生态学的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结果和发现。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结构复杂,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其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地区的高校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在应对环境变化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能力,但也存在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基于上述结果和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启示和建议。

应重视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分析的作用,将其纳入高等教育研究和改革的议程中。

推进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研究的开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

促进高等教育生态学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等教育研究人才,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生态学分析的结果,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是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资源整合和共享,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1 40・
19 年至 20 91 0 5年 ,陕西省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 占国民生
产 总 值 的 比重 一 直 在 26 . %一 35 %之 间 徘 徊 ,远 远 低 于 . 6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失衡 , 同时也极大地影响其办学质量。
毫不讳 言 , 随着高等教 育规模 的扩大 , 西高 校的发 陕 展也面临着两个 问题 : 一是师资力量短缺 。高 等教育的师
【 摘
要 】在 当前 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 育改革过程 中, 急剧 快速发展使得 高等教 育规模超 出高等教 育生态系
统承载力范围而破坏 系统 的生态平衡。运用生态学的思维方 法研 究陕 西省 高等教 育的发展现 状 , 发现 当前高等
教 育 的规 模 和 结 构 与 陕 西 经 济社 会 发 展 不相 协 调 , 了更 好 实现 高等 教 育 的 生 态 平衡 , 为 需要 政 府 、 会 、 社 高校 三 方 面 共 同作 用 , 建 与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济 体 制 相 适 应 的 良性 运 行 机 制 , 能 更好 地 实现 高 等 教 育 的 生 态平 衡 进 构 才
想 、生态思维方式 为高等教 育研 究提供 了有益 的启示 , 要 使我 国高等教育得到健 康持续的发展 , 保持高等教育系统
的生 态 平衡 是 当前 唯 一 的 理性 选 择 。

图 1 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平衡关系
1 . 陕西高等教育 的发展与教育经费投入的不 均衡。随 着 高等教育 规模 的迅速扩 张 , 高等教育 生态 系统 的“ 使 输
性, 一时难 于反馈 、 显示 出来 , 本文仅从宏观角度分析陕西
教育 的发展途径 ,完全符 合现代 大学教 育发展 的历史 规

254-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论文综述

254-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论文综述

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论文综述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张奎明一、学位点概况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1993年获得批准,1994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有7届共42名毕业生,其中38人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先后有6人进入国内其它学科点的博士后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

从2000年起,我学位点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现已有2届3位博士后出站。

在这些毕业同学中,有不少人已经晋升为教授,一些人已经走上地方政府和高校的重要领导岗位,其他毕业生也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地工作着,他们正以自己出色的才学和勤奋地工作,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着自己的贡献。

当前我们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学位点共有专兼职教授10人,在站博士后3名,在学博士生37名,硕士生35名。

根据大会组委会的要求,下面我对我们学位点已毕业博士的论文情况,以及他们对学科发展的贡献情况做一概要介绍。

二、毕业论文选题的主要研究领域从我校毕业生论文选题的情况看,主要涉及到7大领域的诸多问题。

(一)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在我们统计的38篇博士论文中,以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或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为研究主题的有16篇。

这些论文主要集中在3个大的方面:1、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或理念的建构,如赵文华博士的《高等教育系统分析》;房剑森博士的《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侯定凯博士的《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眭依凡博士的《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阎光才博士的《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高晓清的《自由,大学理念的回归与重构》;刘贵华的《大学学术生态研究》;李福华的《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张金福的《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等等;2、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与区域发展,如张振助博士的《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研究》;耿涓涓的《西部省区基于提升竞争力的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朱雪文的《中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研究》;申培轩的《发展地市县高等学校是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和办学主体研究,如戚业国博士的《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张兴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研究》;尹丽的《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生态位理论浅析

高等教育质量生态位理论浅析
了“ 量就是生命的” 质 经济学法则 。 质量 的概念在 不断拓 宽和 深化 , 多变 的市场 环境 下 在
在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 竞争 格局 下 , 每个 高等 院校应 该 找 到 自己的位置 , 出 自己的特色 , 办 而高等教育 质量生 态位
理论将 为高等院校提供一套分析 自身与竞争对 手 的有力 工 具, 通过计算质量生态 位重叠 指数 来判 断 自身 与竞 争对 手
工具 , 通过计算质量 生态位 重叠指数 来判 断 自身与竞 争对手之 间的差异化程度 , 即质 量竞争 的激
烈程度 , 以寻求独具特 色的办学思路 , 走上 可持 续发展之路 。
关键 词 : 高等教 育; 质量 生态位 ; 质量生态位重叠度
中图分 类号 :6 0 G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09—15 (0 8 O 一 18— 2 10 7 0 20 l l 0 6 0
高质量 为主的议 事 日程上来 。
度包括外部顾 客满意度 ( 生 、 庭 、 业和 政府 等社会 顾 学 家 企
客满意度 ) 内部顾 客满 意度 ( 和 员工 满意 度 ) 内部 顾 客满 ,
意度是外 部顾 客满意度 的基础 , 同时也 是提 高外 部顾 客满
意度 的条件 。
高等教育质 量的研究 分为定性研究 和定 量研究 。刘 治
府 )个 人及其家庭 , 主要 和最直 接的服务 对象 是学 生及 、 最
其家庭 。在市场化 的导 向下 , 等学 校之 间的竞 争 日趋激 高 烈, 面对 有限的资 源 ( 源和政 府财 政 资助 ) 高 等学 校要 生 , 树立面 向顾客 的高等 教育 质量管 理观 , 教育 质量 的高 低将 直接影响学校 的生源数量和政府 资助 的数额 。徐 明等人经 过实证调查发现 , 国的高等教 育质 量 总体上来 说 与国外 我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江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江苏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

教 育 生 态 学 是 以生 态 学 为 理 论 基 础 研究该 系统 内各要素 的关系 , 从而探讨 和揭 示教 育 生 态 系统 的基 本 规律 的学 科 。 育 生态 学 的核 心 是把 教 教育视为一个有机 的 、 复杂的 、 统一的系统 , 而教育生态系统 中的各因子都有机地联 系着 , 这种联 系又动态地呈现为统一 与矛盾 、 平衡与失衡的状态。 可持续 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 的需 求又不损害后代人 满足需求的能力 。 就是指经济 、 社会 、 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发展 , 它们 是 一 个 密 不 可 分 的 系统 。高 等 教 育 从 其 他生 态 子
原 则 , 此 作 为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指 导 思 想 , 能 满 足 以 既 高 等 教 育 自身 不 断 发 展 的需 要 , 能 满 足 社 会 可持 续 发 展 战 又
略的 需要
实现高校的办学 目标 , 就高校 内部治理 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 相互之间权力配置 、 制衡 与激励的制度安排 , 为协调 高校 与
倾 向严 重 。高 校 治 理 结构 是 指 在 一 定 财 产 权 制 度基 础 上 , 为
展。可持续发展理论蕴涵这样的思想 : 人类和生存 环境协调
发展 , 与自然界共同进 化; 世代伦理思想 , 包括代内和代 际发
展机会的平等 ; 效率与公平 目标 的兼容I 高等教育的可持续 t ] 。 发展就是指高等教育主动吸收可持续发展 的基本理念 、 基本

要: 苏高等教 育面临着生 态承载力过 重; 江 各高校 治理 结构不合理 , 学术 生态恶化 , 行政化倾 向严重 ; 育经 教
费投入 不足 ; 蕴涵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资金链脆弱等一 系列教育生态问题 , 制约着江苏高等教育的可持 续发展 。因此 ,

生态学书籍

生态学书籍

转自北师大资源学院生态论坛01城市生态学、生态旅游与景观生态学书籍中国生态旅游-走进大自然-高峻-2001中国生态特色旅游-章采烈-1996住区一绿色生态住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01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景观生态学-徐化成-1996全国高等林业院校试用教材-景观生态学-徐化成-1996城市景观生态-董雅文-1993城市植物生态学-冷平生-1995城市生态学-于志熙-1992城市生态学-杨小波吴应书等-2000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孔繁德等-2001城市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0882127城市生态规划研究一承德市城市生态规划-薛兆瑞等-1993城市生态调控方法-王如松等-2000城市科学前沿丛书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张鸿雁-2000城市绿地与环境-徐乃雄-2002□本公共艺术生态-刘俐-2002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俞孔坚-1998景观生态学-徐化成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傅伯杰等-2001环渤海三角洲湿地的景观生态学研究-肖笃宁等-2001生态与可持续建筑-夏云等-2001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张鸿雁-2000生态建筑一面向未来的建筑-周浩明等-2002生态旅游的绿色实践-杨桂华-2000都市生态走廊-曹鉴燎等-200102动物生态学书籍EcologicalEntomology-CarlB.HuffakerINSECTECOLOGY(THIRDEDITION)-PeterW.Pnce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实验指导-耿济国等-1991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群落生态学-庞雄飞等-1996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昆虫群落生态学-庞雄飞等-1996动物污染生态学-杨明宪-1988动物生态学-(口)伊藤嘉昭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一版-孙儒泳-1987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二版-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实验与实习方法-高中信等-1992动物生态学浅说-林育真-1982动物繁群生态学-单国桢-1983动物遗传标记-张细权等-1997啮齿动物生态学-方喜业-1981小家鼠生态特性与预测-朱盛侃等-1993当代科学丛书-动物的生态又寸策-陆建身-1989昆虫化学生态学-[美]W•J・Bell-1990昆虫数学生态学-丁岩钦-1994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第二版)-张孝羲-1985昆虫生态学-[美]Pete】W-Puce-1981昆虫生态学-邹健琳-1980昆虫生态学实验昆虫生态学的常用数学分析方法(修订版)-郭祥光-1963-1985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与应用昆虫种群生态学分析方法-[英]G.C.瓦利等1974-李祖荫等1981珍宝岛地区主要吸血蚊螃生态及其防制措施的研究专辑1982-1984(1984)生态学研究方法一适用于昆虫种群的研究-[英]T.RE索思伍德1978-罗河清等1984种群的科学管理与数学模型一动物的盛衰兴亡-孙儒泳-1985粘虫生理生态学-林昌善-1990行为生态学-尚玉昌-1998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动物生态学(上、下册)-华东师大等-1981、1982鱼类生态学-殷名称-199303普通生态学书籍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曹月华等-1997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I-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发展战略-唐启升等-2000中国生态学发展战略研究(第一集)_马世骏中国红树林生态系-林鹏-1997亚洲中部湖泊水生态学概论-加帕尔・买合皮尔-1996人与生物圈-阳含熙什么是生态学-劳伦斯・W•麦克康门斯信息生态学研究第一集-张新时等-1997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一原理与应用-黄玉瑶-2001农林昆虫生态学-邹运鼎等-1989化石生态学(图解指南)-[英]W・S•麦克鲁-1986古生态学研究指南[苏]P.①.盖格尔园林生态学-冷平生地理学与生态学-[苏]I.P.格拉西莫夫李世圻等译-1990更合生态系统元素循环一海河流域案例研究-庄亚辉等-1996工业生态学-[瑞士]苏伦•埃尔克曼-1999恢及生态学导论-任海彭少麟-2001放射生态学一核能与环境-[美]F.W.魏切尔等-1991数学生态学(第二版)-[加拿大]E.C.皮洛数学生态学导论-余世孝数学生态学引论-EC皮洛普通生态学-孙儒泳李博等编普通生态学-尚玉昌等-上普通生态学-尚玉昌等-下普通生态学一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等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美]G_W_考克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生态地层学原理-陈源仁-1992植物与人-高鸿昌气候变化的证据、原因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章基嘉-1995水生生物及水生态系统的辐射效应-宋妙发水生生物移植驯化理论与实践-[苏]A•中•卡尔彼维奇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文集-郑重海洋生态学(第二版)-沈国英等-2002海洋生态学导论-[英]R・S・K・巴恩斯等海洋生态系统结构-[英]J.H.斯蒂尔淡水生态学-[英]布赖恩•莫斯淡水生物学(下册)(淡水生态学部分)漫谈生物圈-[苏]n.n.弗托罗夫等牛津生态学词典-[英]阿勒比现代生态学透视-马世竣理论生态学-[美]R_M_梅理论生态学研究_0生命的起源与进化-赵玉芬生态学-[联邦德国]H・雷默特生态学-[英]A.麦肯齐等生态学-常杰葛潼-2001生态学-张雨川生态学-李博-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生态学-李振基生态学」)生态学原理-[英]D•V•阿格尔-1981生态学原理和野外生物学-[美]R-L・史密斯生态学基础-[美正•P•奥德姆生态学基础-金以圣生态学引论一一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及应用-赵志模-1984生态学概论-[比利时]P•迪维诺生态学模型-[英]J.M.史密斯生态学漫笔-尚玉昌生态学电视讲座教材-中国重庆学学会生态学的信息-余谋昌生态学知识-霍凤元生态学简明教程-周光裕生态学野外及实验室实验手册-[英]S_D_雷坦等生态材料导论-洪紫萍等-2001生态材料导论」0466858生态系统浅说-祝廷成生态系统生态学-蔡晓明生态边界原理与方法-王汉杰等-1999生态遗传学-[美]D・J•梅里尔-1991生态遗传学-吴国凯等-1992生物与地理教育-陈鹏赵小鲁生物地理和土壤地理研究生物地理学一一生态和进化的途径-:[英]C・B•科克斯生物地理统计学一生物种群时空分析的方法及其应用-周国法等-1997种群动态-[英]ME所罗门系统分析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英]JohnN.R.杰弗斯[清晰版]系统分析及其在生态学上的应用-[英]JohnN•R•杰弗斯[快速版]紫外线辐射生态学-李元绿色与环保:“21世纪论坛一'2001”会议文集-2002群落与生态系统-[美退H怀梯克群落生态学中的多元分析-HG小高奇群落生态学原理与方法-赵志模郭依泉英汉双解生态与环境词典(第3版)英汉汉英生态学词汇-王孟本-2001英汉生态学词汇-王梅炯-1986草地生态学-[英]C.R.W.斯佩丁-1983草地生态学(草原畜牧专业用)-周寿荣-1996西藏50年-生态卷-徐凤翔-2001论生态平衡近代的生态学-孙儒泳等-1986近岸水域生态学-[加]K-H•曼长兴岛复合生态系统研究-宋永昌-1991青海省生物研究所丛刊第1号青海省生物研究所丛刊第1号生态学文集第一集-1977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及优化利用模式_0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第4集-1995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夏武平高级生态学-王业遵04生物多样性书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综述-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4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保护中国的生物多样性-1997保护生物多样性-张维平-2001保护生物学-陈道海钟炳辉-1999国家生物多样性规划指南-1998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王献溥生物多样性科学-原理与实践-陈灵芝马克平-2001绿色文丛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研究-田家怡等-1999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JennySpiinger-200005生态学相关文学作品书籍世界传统居民一生态家屋-荆其敏等-1996伐木者,醒来!■徐刚-1997净化环境的蜕螂-王景林危机与出路一一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_0原荒纪事-[美]奥尔多・利奥波德-unknown-1996只有一个地球-巴巴拉-沃德等-1972-1976哲学-生态学-宇航学-[苏]IO.A.什科连科-1988大自然的隐语-袁和平天人合一(儒学与生态环境卜张云飞-1995守望家园:北京电视台三北生态纪行-北京电视台-2001寂静的春天-[美]R.卡逊-1962-1979封闭的循环-[美]巴里-康芒纳-1974-1997我们的家园一地球一为生存而结为伙伴关系-施里达斯•达夫尔-unknown-1993最后的绿洲-(美)波斯泰尔-1992-1998来自地球村的报告一一文化・生态-经济_0濒临失衡的地球:生态与人类精神-[美]戈尔-1997-1997物种进化战争-[美]莱威-1999-2002猫痢言说关于文学、精神、生态的思考-鲁枢元-2001珍惜地球-[法]C.J.阿莱格尔-1990-1992瓦尔登湖-[美]享利•梭罗-1937-1997生命之网一生态平衡趣谈-刘允洲李绪萱-1988生态与我们-陶家祥-1995生态扩张主义-[美上克罗斯比(Crosby,A.W.)生态智慈论-余正荣生态:家园故事-1991自然王国探奇-张荣大蓝色的星球-人与生态-[德]赖希霍尔夫蓝色的星球-人与生态-[德]赖希霍尔夫(Reichholf,J.H.)-2001视野少年百科全书-探索生态的秘密(意]卡洛・龙迪尼-2001超载极限:正视全球性崩溃,展望可持续的未来-unknown-2001逝去的伊甸园:人类生存环境的状况及其变化-1991-2001重读大黄河:12集生态伦理电视专题片文学脚本-孙荔等-1999青少年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丛书-生态06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学书籍21世纪初期中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陈传宏等-2001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与河口生态环境-罗秉征等-1994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与环境污染及人群健康-黄时达等-1994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与长江中游湖泊洼地环境-濮培民等-1994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陈国阶徐琪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库区的植物与复合农业生态系统-陈伟烈等-1994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三峡库区移民环境容量研究-徐琪等-1993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长江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杜榕桓等-1994世界环境与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网络_0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带的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胡焕庸-1989中国林业生态环境评价、区划与建设-张佩昌等-1996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995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监督管理司-2000中国环境生态学一中国人||、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初探-鲁明中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沈国舫-2001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1995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赵跃龙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整治-赵跃龙-1999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丁一汇等-200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刘江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刘江-1999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徐晓白等-1998内陆水域污染生态学一原理与应用-黄玉瑶农药与生态环境保护-林玉锁等-2000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余课昌-1997创造美好的生态环境_0化学污染物与生态效应-王俊等-1993化肥与生态环境保护-崔玉亭区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司全印等-2000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徐春-2001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徐春-20011未命名地表生态系统污染物质迁移转化及模拟软件」0466253塑料农膜与生态环境保护-杨惠娣-2000太湖环境生态研究(一)_0干旱荒漠生态研究专集未来环境科学-吴文智等-2002横断山脉水环境管理一一第二次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文集-国家环境保护局污染管理司-1991汉英环境科学词汇-胡汉升-1993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张从等-2000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沈德中-2002污染生态学-孙铁雨污染生态学-王焕校洼地整治与环境生态-程维新-1993环境、资源与发展:生态产业研究、乡镇企业对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自然保护区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李周等-2000环境与贸易一生态、经济、体制和政策-ThomasAndeissonetal-1998环境与资源经济学-陈大夫-2001环境保护丛书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高荣松-1989环境保护工作全书-1997环境保护知识读本-曲格平-1999环境化学教程-邓南圣吴峰-2000环境和植物生态学-[英]J.R.埃塞林顿环境学-陈英旭-2001环境工程学-周律-2001环境工程导论-第3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周群英等-2000环境工程设计基础-金毓崟等-2002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程胜高-1999环境影响评价典型实例-北京市环境保护研究院-200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国家环境保护局-1998环境微生物学-贺延龄等-2001环境教育简明教程-孙方民-2000环境法-周珂-2000环境生态学生物圈、生态系统和人环境生态学导论环境生态学导论-刘云国等-2000环境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孔繁翔环境生物学-熊治廷-2000环境生物技术及应用-张景来等-2002环境监测-刘德生-2001环境科学基础教程-关伯仁等-1997环境科学导论环境科学导论-李焰-2000环境管理学-朱庚申-2000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2001环境资源法论丛.第1卷-韩德培-2001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生产实践与生态文明一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张海源生态•环境知识读本一生态的恶化与环境治理-王豪-1999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杨京平-2002生态环境保护概论-李爱贞-2001生态环境保护概论_0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指标体系与研究进展-曹志平-1999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毛文永-1998生态环境材料-王天民生态环境研究与可持续发展_0生态的恶化与环境治理-王豪生物与环境-林昌善尚玉昌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正在消失的森林正在侵蚀土地的沙漠-国际人道主义问题独立委员会-1987科技英语选读生物技术•环境科学-陈大明等-2000花粉•环境・人类西部生态-奚国金等-2001西部生态大扫描-梅忠堂-2001贡嘎山高山生态环境研究第2卷-陈富斌等-1998酸沉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恢更-冯宗炜等-1999长江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论文集-1987长江流域土壤与生态环境建设-席承藩等-1994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金属-许嘉琳等-1995面向21世纪的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2000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高等学校科学素质教育丛书环境科学导论-李焰-200007自然保护与自然保护区书籍中国自然保护区名录-1998湖南武陵源自然保护区水生生物-黎尚豪自然保护区探胜-唐锡阳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徐海根-2000自然保护生物学一进化生态学展望-[美]M.E.索莱自然环境保护概论-钟章成等西域明珠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保护区-张天来西藏自然保护区-刘务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科研论文集第一集面向新世纪的生态挑战——自然保护文件汇编-199808社会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书籍人文生态学人类生态学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的文化-陈敏豪-1988人类生态学初探-夏伟生-1984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樊浩-2001危机与出路一人类生态环境问题透析与可持续发展-毛德华-1999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0390143教育生态学-吴鼎福梵净山神一黔东北民间信仰与梵净山区生态-章海荣-1997生态伦理学-雷毅-2000生态保护-孔繁德等生态哲学生态大众健康一公共卫生从理想到实践-[澳]CoidiaChuRodSunpson-1997生态学与人类.孙儒泳生态扩张主义生态文化与文明前景-陈敏豪-1995生态文明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刘宗超-1997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刘宗超等-2000社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苏]I。

高等教育“原生态”--绿色生态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原生态”--绿色生态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原生态”--绿色生态文化教育课题名称:新时代高职高专学生绿色生态文化教育策略研究摘要:当前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转型时期,原有的学校教育模式正经历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使教育回归“原生态”。

学校绿色生态文化教育就是使教育回归“原生态”,它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形成,而且还关注学生的身体、情感、社会性、艺术审美等全面素质的发展。

本文从学校绿色生态文化的理论基础和绿色生态文化的分类来介绍高等教育中的绿色生态文化教育。

关键字:教育模式;绿色生态文化教育;教育原生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从中可见学为教育的基础,德是教育的本源。

教师是受过专们教育和训练的,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学校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地方。

学校以确定性知识的传递为价值中轴所构架的文化体系正在被逐步打破和超越,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是教育走向科学的内在要求。

1.学校绿色生态文化的理论基础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学校绿色生态文化,一是从生态学的角度,生态学是指研究生物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以及研究自然与人工生态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把现代生态学从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研究“人一自然一社会”的关系,从生物学、自然科学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以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从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泛化或渗透到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学校的生态文化问题。

二是从校园文化角度。

在学校生态系统中,人是其中的主体,人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消费活动等等都具有独特性,都是在继承、创造着自己独有的文化。

而生活在学校里的人所创造初等和谐、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就可以定义为校园生态文化。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和障碍,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问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优化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配置、确保政府投入责任化、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存在问题与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把教育称为民族振兴的基石。

可见,高等教育作为对人力资源的提前投资,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主要源泉。

然而高等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前提是高等教育自身必须持续、科学、健康地发展,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教育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对明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可持续发展观及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意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精神和要求有: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争得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效益;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投资少,消耗资源少,经济社会效益高,环境保护好;控制人口数量,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经济和社会发展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关注全球环境,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到高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对教育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高等教育以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这就要求高等教育既要为人的发展而发展,又要依靠人来发展。

可持续发展观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地位,丰富和拓展高等教育的内涵,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新的评价标准,指导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以高等教育生态观为高等教育的新视角——读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有感

以高等教育生态观为高等教育的新视角——读贺祖斌《高等教育生态论》有感


贺教 授 将 我 国 的高 等 教 育 系 统 大 致 分 为 东 、 中、 西 三大 生 态 区域 。各 生 态 区域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不 平 衡 , 主要体现在“ 高 等 教 育 资 源 的 区域 分 布 、 教育投 人 、 生态经济效 益 、 科 技 成 果 及 其 应 用 、教 育 的 质 和 量 等 方 面 ” 。高 等 教 育 生 态 系 统 在 政 策、 管 理 方 面 的 可 控 性较 大 。 贺 教授 认 为 , 应“ 加 强 东 部 与 中 西 部 高 等 教 育 资 源 整合 , 利用东部经济发达的优势与 中、 西 部 高 等学校合作 , 走 校 企合 作 之 路 . 实 施对 1 5 1 资 源 西 部 的计 划 。 在 经 济 欠 发 达 地 区招 收 一 定 比例 的学 生 ” [ 6 3 n 等. 实 现 资 源 在 高 等 教 育 系 统各 生 态 区域 的 优 化配 置 。 高 等教育 不 同 区域发 展不 平衡 有 历史 、 文化、 经济 、 政 策 等 各 种 复 杂 的原 因 。 教 育 部 门 在 衡 量 一 个 政 策 是 否 遵 循 了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规 律 时 ,可 看 其 能 否 使 不 同 生 态 区 域 之 间 高等 教育 资 源在信 息 、 能量 、 物 质方 面实 现 良性 互动 , 能 否 促 使 高 等 教 育 生 态 系 统 可 持 续 发 展 ,防 止 各 区域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差 距 过 大 。2 0 1 2 年 我 国 教 育 部 、 财 政 部 决 定 启 动 “ 2 0 1 1 创 新协 同计划 ” 。 鼓励不 同区域 的高 校与 高校 、 高 校 与 企 业 、高 校 与 外 校 行 业 团 体 针 对 核 心 技 术 和 重 大 项 目建 立 创 新协 同体 , 国家经 过评估后 给予 一定 的财政 支持 , 促 进 优 质 资 源 在 不 同 区 域 高 校 间 的 流 动 . 打 破 各 高 校 研 究 相 对 分 散 、 低效 的局面 。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

浅析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理论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各种概念以及发展的过程,使我们能够更近一步的深入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发展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都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协调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有基本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保持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增长模式,满足人们对高职教育的需要。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相关含义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最早源于和生殖相异的胚胎潜在力得以发挥的生长发育过程。

人类把生命胚胎的生长、演变特征相应地推广到自然和人这些客体对象上面去,揭示出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的原因、目的和一般模式,这样就形成了属于思维层面的发展观。

马克思的发展观是把社会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而社会发展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问题,认为人自身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发展的最高标准。

《共产党宣言》提出要建立使人们在“分散和彼此对立的”个人通过公有制下的普遍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而变成高度社会化的“联合的个人”、消除了“一切自发性”的“完整的个人”、具有多种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并由这样的人们建立起“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那样一种联合体――共产主义社会。

发展是一个外延广泛、内涵丰富的概念。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发展的意思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把这种观念推广到社会领域,发展则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由落后的不发达状态向先进的发达状态的过渡和转化,其内容包括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诸多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社会各个层面。

经济界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指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强调这种发展应保持在自然与生态的承载力范围之内;人类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包括自然、经济、社会内的系统整体的全面、协调、持续性发展为宗旨的新的发展观”,即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要以人为本”。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管理类A类)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管理类A类)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归纳概括题(30分)题目:请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概括出我国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材料:1.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改革,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2.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的目标,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

3.高等教育方面,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毛入学率逐年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不断提高。

4.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城乡、区域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5.教育信息化发展迅速,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二、提出对策题(35分)题目:某市为了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垃圾分类。

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垃圾分类设施不足,且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进展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请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综合分析题(45分)题目:以下是一份关于我国某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调查报告,请根据报告内容,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我国某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消费比重下降,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比重上升;2.住房消费支出稳定,但占比有所下降;3.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迅速,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逐年增加,居民对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

请结合以上调查报告,回答以下问题:1.分析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

2.针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提出相应的建议。

四、材料作文题(40分)题目: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题,结合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管理类A类)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归纳概括题(30分)题目:请阅读以下材料,归纳概括出我国近年来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者:刘丹丹来源:《教育界·上旬》2013年第08期【摘要】如何使高等教育的发展适应现在的生态时代要求,实现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生态学通过分析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揭示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并提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一、教育生态学概况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视教育与周围环境为生态系统,并研究该系统内各要素的关系,从而探讨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的学科。

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因素与教育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生态学从分析各种教育生态环境及其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以及教育对生态环境反作用,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生态结构。

二、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教育生态学协调问题是同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内在统一的。

第一,他们提出的目的和任务是相同的,都是为了解决教育与生态不协调的问题。

第二,具体的着眼点和内涵侧重不同,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强调要保持发展的基础不变,而教育生态学研究教育与生态状况之间的关系是否互相协调。

高等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与生态因子组成的环境取得生态平衡。

同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在社会生态系统中“流通”起积极作用。

三、高等教育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一)在教育教学层次方面第一、在教育理念上,生态教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在教育实施中,教育理念与生态教育相脱离;第三、在教育内容上,生态教育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分量”。

(二)国家管理政策方面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过于集权控制,大学缺乏办学自主权和自我责任意识。

在目标制定上,高等学校只需听从于政府,无须了解社会需求,从而严重削弱了高校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三)高等教育生态系统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失衡1.高等教育生态承载力已达到最大限度。

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教育不仅承担起了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是应该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前高校生态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生态教育的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校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问题分析1. 教育内容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生态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生态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缺乏对生态伦理、生态文明等新兴概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

这种教育内容的单一导致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2. 教育手段单一当前,高校生态教育主要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手段,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生态教育的兴趣不高,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责任感。

3. 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生态教育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对于生态教育的实际效果和成效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使得生态教育的实际效果难以得到衡量。

4. 教师队伍素质不高高校生态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对生态教育理念的深刻理解,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5. 学生参与度不高学生对生态教育的参与度不高,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探讨。

二、解决对策2. 多样化教育手段高校生态教育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户外考察、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

3. 健全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评价机制,除了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该从实际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成长环境。

4. 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生态教育师资的培训和引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学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生态 学 ” 的概 念 。2 [
好地 协 调 发 展 。 山 东 大 学 社 会 学 系 王 忠 武 教 授 指 出 :
教 17 9 6年 ,美 国哥 伦 比 亚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前 院 长 、著 “ 育 生 态 大 体 上 可 以看 作 是教 育 系统 内部 诸 要 素 之 间
育生 态环境 因素 与教 育事 业发展 之 间复 杂的 、动 态的 关 系,揭 示 高等教 育发展 的规律 和 生态
机制 ,为 高等教 育 可持 续发展提 供 有效 的途径 和 方法 。 关键词 :教 育 生 态学 ;高等教 育 ;可持 续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G6 0 4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9 1 ( 0 6 -0 40 0 21 8 2 0 )30 1 —3
然 要 求 ,也 是 高 等 教 育 自身 持 续 发 展 的 迫 切 需 要 。 近 行 了论 述 。
年 来 ,世 界 一 些 著 名 大 学 先 后 启 动 了 一 些 不 同层 次 的
行 动 计 划 。如 美 国 华 盛 顿 大 学 的 “ 色 大 学 计 划 ” 绿 、加 更 加 拓 宽 ,而 且 向 纵 深 发 展 。一 些 学 者 把 教 育 放 在 当 州大学 的 “ 园环境计划” 校 、英 国 爱 丁 堡 大 学 的 “ 境 代 为世 人 注 目的环 境 与发 展 的大 背 景 下 进 行 考 察 。 环 议 程 ”等 。澳 大 利 亚 还 把 培 养 学 生 “ 解 并 关 注 对 自 理 教 育 生 态学 研 究 的 目 的在 于 通 过 分 析 各 种 教 育 生 然环 境 的守 护 ,并 且 有 致 力 于 生 态 可 持 续 发 展 方 面 的 态 环 境 因 素 与教 育 事 业 发 展 之 间复 杂 的 、 动 态 的 关 系 , 知识 和技 能 ” 列 入 2 1世 纪 初 国 家 教 育 战 略 目标 。在 我 揭 示 教 育 发展 的规 律 和 生 态 机 制 ,探 索 优 化 教 育 生 态 [教 4 国 ,清华 大 学 1 9 9 8年 首 次 提 出 “ 色 大 学 ” 的 全 新 办 环 境 的 途 径 和 方 法 。 育 生 态 学 从 分 析 各 种 教 育 生 态 绿 学 理 念 ,随后 ,天 津 大 学 、 海 南 大 学 等 高 校 也 先 后 启 环 境 及 其 生 态 因 子 对 教 育 的 作 用 和 影 响 以 及 教 育 对 生 动 了 “ 态 校 园 ” 建 设 。党 的 十 六 届 三 中 全 会 提 出 树 态 环 境 反 作 用 ,进 一 步 明 确 教 育 的 生 态 结 构 ,从 而 阐 生

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评析

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评析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第20卷第1期2021年3月Vol.20 No.l Mar. 2021生态学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评析胡静琼(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8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日益扩大,其生态环境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破坏,已呈现出阻碍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态势。

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状况,指出只有保持高等 教育生态系统的“本真状态”,才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词: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环境评析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565(2021 )01-067-03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Higher Education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HU Jing-qiong(Ningbo Polytechnic , Ningbo 315800, China}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 the scale of higher education is expanding day by day,and i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also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destruction , which has shown a trend of hinder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 wecan 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ecosystem in China, and point out that only by maintaining the "true state' of higher education ecosystem can we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Key words : higher education ; ecosystems ;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二十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生存危机等。

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路径分析与设计

高等教育生态发展的路径分析与设计

排 列 高 等 教 育 生 态 位 实 现 生 态 平 衡 , 在 教 育 生 态 理 念 的 引 导 下 , 照趋 同 性 与差 异性 兼 容 、 并 按 系统 与 局 部 兼 容 的 原 则 构建 高 等
教育的生态体系 , 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 关 键 词 : 等 教 育 ; 态 学 ; 众 化 ; 持 续发 展 高 生 大 可 中 图 分 类 号 :6 0 G4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3 8 2 1 ) 3— 15—0 17 2 3 (0 2 0 0 2 4
研 究 ; 运 凯 (9 3一) 男 , 邢 16 , 河北 邢 台人 , 江 金融 职 业 学 院 高职 教 育 研 究 中心 副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高 校 教 育教 学 方 面 的研 究 与 管 理 工 作 。 浙 主
靠要 报 科一J一3 o 杭范学 会版 。。oni 州大 一 学团与iNocf 师学 社 圜 一 一巾y 鹱携 z Hz 疆 一n _— o。3an 工0 仁;∽j∞ j 0ce 丁∞0 _ ; 1 oon n t 、 , m 工 一 生态 文化 及生 态知 识 的传 播 , 高 等教 育实 践 中 在
教 育 与 教 学研 究
高等 教 育生态发展 的路径 分析 与设 计
陈 雯 兰 , 运 凯 邢
( . 江 水 利 水 电 专 科 学 校 科技 处 , 江 杭 州 3 0 1 ;. 江 金 融 职 业 学 院 高 职教 育 研 究 中心 , 江 杭州 30 1 ) 1浙 浙 10 8 2 浙 浙 10 8
向 、 循教 育 生态规 律 发 展 生 态 教 育 的战 略 和 路 遵
径进 行思 考 。

高等 教育 生态发 展 的理论 依据

吸收中西方优秀教育生态理念营造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吸收中西方优秀教育生态理念营造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国 家 的 兴 衰 与 自己 命 运 紧 紧 联 系在 一 起 , 所 学 的知 识 和 本 把 领奉 献 给祖 国 。 些 观 念 对 于 改 变 目前 中 高 等 教育 中重 专 这
态平衡思想 。 2立 足社 会 , 重 实践 , 材 实 教 , 以致 用 的 教 育 理 念 , . 注 因 学
式, 具有 了世界 观 、 道德观 和价 值观的性 质 L 。孑 子的教 育观
本质上就是 中华 民族 的核心价 值观和道德 观 , 他倡 导以“一 f : 义礼智信 ” 民与治 国。即教育的 目的应包括促使受教育 肯 教 坚定信念 , 勤奋好学 , 矢志不渝地坚持 高尚的道德情操 , 要把
(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经 贸 管 理 学 院 , 京 20 4 ) 南 南 10 6

要: 高等 教 育 的 生 态化 发展 是 高 等教 育 乃 至 中 国 经济 社 会 可 持 续 发展 的要 求 。 国伟 大 的 教 育 家 孔 子 的教 育 中
观 中就 蕴 涵 了教 育 生 态 学观 点 , 代 西 方 则促 成 了教 育生 态 学理 论 的 产 生 。 对 中 国 目前 高 等 教 育存 在 的教 育 生 态 失 现 针
21 0 0年公布的 《 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
提 出了今 后十年 要基 本形 成学习型社会 , 进人人力资源强国 行列。要实现高等教育毛入 学率 达到 4 %。 0 具有高等教育文
化 程度 的人 数 比 2 0 09年 翻一 番 。 了实 现 这 些 目标 , 结 吸 学 而不 厌 , 人 不倦 ” 《 学 不 “ 诲 ( 论
3将教育 和知识分子命 运与国家兴衰 紧密联 系在一起 , .
体现 了教育生态化的价值观和最高境界。由于 当生态学发展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生态建设和治理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生态建设和治理

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生态建设和治理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变得前所未有的突出。

作为培养国家未来人才的重要领域,高等教育的生态建设和治理也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要探讨如何建设健康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以及如何规范高等教育的治理。

一、高等教育的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形成一个优秀的、稳定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生态系统。

在高等教育领域,生态建设包括了很多方面,如教育资金、教师团队、学科设置、课程内容等。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1、优化学科布局高等教育是知识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不同的学科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有着不同的贡献。

如何优化学科布局,精细化管理,是高等教育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

首先,要做好学科影响力的测评工作。

在任何时代,对于高校而言,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而影响力,不仅仅只来自于论文被引情况这么简单。

学科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影响力的直接来源。

因此,科研创新是硬道理,要推行和鼓励高校内部学科间良性的合作和竞争。

同时,高校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交叉学科,这些交叉学科既包含广度,又包括深度,这些学科的发展也可以留下历史性的经验,同时对于整体科研的渗透和促进也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教育的载体,也是高等教育生态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师资培养和选拔上,要借鉴先进的国外经验,加强对各个学科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同时,教师评价体系也需要动态优化。

要更好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包含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师评价标准,通过重视教育质量、关注教学创新等措施,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并实现对教师进行周期性考核和追踪评估,保证优秀的教学质量。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出来。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等教育的生态系统。

应该通过中央财政等途径,采取差异化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建立一个均衡稳定的发展平台。

论教育生态平衡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论教育生态平衡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自 13 9 5年美 国生态学家潭斯利首次提 出生态平衡 的概 念以来 , 有关生态平衡 的问题越来越 引起 世界范围内 的广 泛 重视 , 教育 的生态平衡 问题 也是如 此 。所谓 教育 生态 , 体 大 上 可以看作是 教育 系统 内部诸要 素之 间 的交互 作用及 其 与 外部环境 之间的物质 、 能量 和信 息交换关 系… 。教育 生态平 衡则 主要是指 教育 系统 的综合平 衡 、 运行 高效 、 能优异 及 功 其与社会环境 的良好协 同… 。世 界教育 危机 是教育 生态失 衡 的突出表现 。对此 , 研究 教育 问题 的学者 认为 , 教育 的生
的发展 是相 辅相 成 的 。我 们要 构 建动 态平衡 的 高等 教 育生 态平衡 系统 。
[ 键词 ] 教 育生 态平衡 ; 关 高等教 育 ; 可持 续发展 [ 者简 介 ] 郁 关(97一) 女 , 作 17 , 南通 大学教 育科 学 学院讲 师 , 主要从 事 高等教 育理论研 究 。
源 的珍 惜 和 保 护 法则 。 在 人 才 培 养 上 注 意 绿 色 人 格 、 境 品 环
教育生态平 衡的思想 内涵包 括 : 首先 , 强调 教育 发展 在 空 间布局上 的均衡 性和 自我建构 性 。使 教育发 展形 成一 个
德、 生态素养等方面 的塑造 , 构建人类 与 自然和谐 共荣 的家
创造 良好 的学 生成长环境 。从生态学 的角度来 看 , 任何生物 有机体 的健康 生长都离不开 一定 的适宜环境 , 所谓 “ 正 南橘 北枳” 。教育要从 生态系统 论角度 出发来 考虑学 生 的成 长 ,
致 力 于 优 化 学 生 的 成 长 环 境 。这 就 需 要 建 设 良 好 的校 园 文
态平衡乃是教育发 展必须遵 循 的一条基 本规 律。现代 高等 教育 同样也是一个 由多种要 素构成 的具有 整体综 合效 益 的 生态系统 。我们要优质 高效地发展 高等教育事业 , 利实现 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2月第1期
高教论坛Higher Education Forum
Feb.2006.No 11
收稿日期:2005-10-10
作者简介:潘懋元(1920—
),男,广东汕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高等教育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生态论》序
潘懋元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00)
摘 要: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高等教育生态论》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系统进行了生态学分析,并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应该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点,有决策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06)01-0004-02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界就已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进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探讨高等
教育如何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和探索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但由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直停留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上,对于泛化到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更由于缺乏充分的理论支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虽然发表了一批文章、出版了几本书,但都浅尝辄止,未能深入下去,进一步展开。

这就是为什么我获知贺祖斌同志正在从事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研究,并
出版了其研究成果《高等教育生态论》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年8月)时,倍感欣慰,寄予厚望之故。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原生意义是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但在理论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一理念所蕴含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基本原则,对于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只从技术层面而不从文化、教育层面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行不通的。

正如现代生态学,不再局限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而是把世界看作“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从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泛化
或渗透到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研究
领域,从而使人们能够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问题,包括高等教育问题。

世界(人、社会、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而现代生态学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从而,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是一个新的课题。

超越单一学科思维方式的局限,利用多门学科的优势,对现实世界问题进行综合研究,这正是当今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兴起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正是这种跨学科研究方法的运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辩证统一关系的科学,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用生态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教育规律就成为一种新的视角和有效的方法。

在用生态学方法研究高等教育本身时,需要关注到对高等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系统,它不仅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一般意义上的外部环境,还包括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因素。

因此,要控制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失衡,促使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必须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整个现代高等教育研究之中。

本书是在贺祖斌同志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学分析》基础上修改形成的。

本书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研究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
4
问题。

首先,阐明生态系统研究既是一种新观点,也是一种新方法,阐释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内涵和生态特征;其次,将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比较突出的一些生态现象加以研究和分析,针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承载力、生态区域发展、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等生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力图从高等教育制度生态环境的角度去规范、优化高等教育,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再次,通过对系统内外部生态因子的评价来实现对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控制,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最后,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生态问题的根源作了深入探究,并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吸取其生态智慧,以寻求高等教育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全书选题新颖,思路清晰,问题明确,论证充分。

贺祖斌同志在本科阶段学的是生物科学,研究生阶段学的是教育科学,储备了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所需的生态学和教育学知识,加上作者从事多年的高等教育管理工作,这些积累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作者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重视将生态学的原理融入高等教育的理论分析,同时对高等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用实证的方法在统计量化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的分析结论,为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书的出版,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同时为高等教育问题的分析增添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运用了一种新方法,有助于对高等教育问题更为系统全面的观察和研究。

另一方面本书研究所得出的有关高等教育大发展所引发的生态承载力问题,必须通过提高承载力与适度控制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区域生态失衡的问题,必须通过区域资源合理配制和优化予以改善等结论,都可为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的决策提供参考。

当然,高等教育生态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希望作者在现有对高等教育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查与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开阔研究思路,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吴声)
A W a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 cologically in Higher Education
———Preface of“E cological Theory of Higher Education”
PAN Mao-yuan
(Xiamen 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0)
Abstract:Ecological research is a new subject to higher education.In t his book,ecological t heory of higher educatio n,ecological principles and met hods were carried on ecology analysis to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system,and t hen it p ut forward t hat higher educational develop ment should take t he road to 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ecologically,wit h reference value on decisio n—making.
K eyw ords:higher education;ecology;sustainable develop ment
(上接第173页)
Education:The Foundation of Solving“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s”
WEI Zhi-qiang ZHAN G Fu-xin
(Guangxi Medical&Pharmaceutical College Nanning530021)
Abstract:The p roblem of t he agricult ure,farmer and village is t he out standing p roblem of t he Chinese eco2 nomic and social develop ment in t he contemporary.It s develop ment condition will decide t he modern devel2 op ment p rogress in a large extent.The education is t he fo undation of solving“Three Agricult ural Prob2 lems”,t he important condition t hat developing t he human resource of village,and t he important content s t hat const ructing t he middle-class and harmonious society.
K eyw ords:education t hree Agricult ural Problems,foundation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