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群体性劳资冲突研究综述_何勤

合集下载

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综述

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综述

国内外劳资关系研究综述勞资关系是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

为有效协调劳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对国内外劳资关系进行综述,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劳资关系的发展趋势,并对劳资关系进行了评价。

标签:劳资关系;综述;发展趋势一、劳资关系研究综述(一)国外劳资关系研究综述工业文明史也是劳资关系冲突和协调的历史。

对劳资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早期这一研究领域的代表性人士有马克思、RichardEly、Sidney、BeatriceWebb及mons。

一般认为,研究劳资(劳动)关系问题的主要有三个学派:一是制度学派,该学派认为劳动问题源于劳动市场的不完善,从而造成了劳方和资方谈判力的不均等,劳资关系中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工会和政府管制具有积极作用。

例如,mons及其他制度学派的劳动经济学者强调劳方和资方之间的相对谈判力是工资、工时及其他雇佣条件的决定因素。

谈判力被作为环境(包括劳动市场竞争、法制和社会服务健全程度及宏观环境等)的产物加以分析。

考夫曼强调将环境与人的决策结合起来,建立一种人的决策和选择模式,这种模式中还包括更为丰富的行为基础和公平与发言权的基本目标的制约,也受人的决策(包括道德规范)的制约。

劳资相互作用可出现在社会政治、策略、功能及工作场所层面。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学派,该学派认为劳动问题源于忽略工人作为人的需要的目光短浅的管理准则。

劳资矛盾可以通过能够平衡公司与工人利益的有效的公司政策来解决,工会和政府管制没有必要。

这方面代表性的理论有分享经济、利益相关者治理、激励理论等等。

“分享经济”理论的主旨是以利润分享代替传统的固定工资,分享的方式有员工持股计划等。

激励理论则是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激励问题进行经济分析。

三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批判劳资关系学派,该学派认为劳资关系的矛盾并不仅限于雇佣关系之内,而是阶级矛盾或者说是社会性的,解决劳资冲突的根本办法是阶级斗争;(二)国内劳资关系研究综述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资关系深刻变化的现实,国内许多学者在借鉴西方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劳资关系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不少颇有价值的成果。

劳资纠纷与群体事件

劳资纠纷与群体事件
劳资纠纷与群体事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2
• 劳资纠纷概述 • 群体事件概述 • 劳资纠纷与群体事件的关系 • 应对策略与建议 • 案例分析
01
劳资纠纷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劳资纠纷是指劳动者与雇主之间 因工资、工时、劳动条件、劳动 保障等方面产生的争议和冲突。
特征
劳资纠纷通常涉及劳动者和雇主 的利益冲突,具有复杂性和多样 性,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式进 行解决。
特征
群体事件通常具有规模性、组织性、 冲突性和影响性等特点,可能对社会 的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群体事件的常见类型
罢工
劳动者因薪资待遇、工作条件 等问题而集体停止工作的行为

游行示威
民众聚集在公共场所,通过游 行、示威等方式表达诉求。
集体上访
民众因共同的利益诉求而集体 向上级政府或有关部门反映问 题的行为。
案例三
某建筑工地因安全事故导致工人伤 亡,引发家属维权纠纷。经过调解 ,家属获得赔偿,纠纷得以解决。
典型群体事件案例
案例一
案例三
某城市因拆迁问题引发居民集体抗议 ,导致交通瘫痪。政府最终与居民达 成协议,拆迁计划得以调整。
某高校因食堂卫生问题引发学生抗议 ,学校及时整改并公开致歉,事态得 以平息。
04
应对策略与建议
预防劳资纠纷与群体事件的措施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加强劳资双方之间的沟通,定期举行 座谈会、对话会等,以增进相互理解 与信任。
完善劳动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劳动 者的合法权益,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 。
提高劳动者权益意识
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劳 动者的权益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群体性劳资冲突风险

群体性劳资冲突风险

W 18%
• 将中国内的调研情况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着重 解决本项目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 对国外的调研结果进行梳理、总结,与我国的情 况进行比较法的分析研究。
1. 结合当下情势,如何更好定义“劳资冲突”
我把“劳资冲突”定义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一系列纠纷”。“冲突” 的实质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行为与对抗。劳资冲突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
小组讨论,查找相关文献并汇总分析。 派发问卷,调查当下社会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意识以 及劳资双方冲突的态度看法
文献资料的梳理与研究 50%
18%
32%
50%Βιβλιοθήκη 18%32%理 论 研 究
• 前往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地区进行调研,采用发 问卷、参观企业、采访企业领导等形式深入了解 当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照顾与要求,用人单位 录用劳动者时所需的步骤、过程以及他们对录取 资格的期待条件。
进 度 总 汇
前期
• • •
文献整理 基本理论研究 初步调查研究
中期
• 深入调查 • 重点理论研究 • 论文写作
终期
• 论文发表 • 研究汇总 • 研究成型
论 文 展 示
50%
32%
50%
32%
1. 分析劳资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
双方权力地位的失衡。但在我国,拖欠工资、强行加班、义务上班等等情况的出现,使“资方”处于 绝对的优势地位。而劳方发现自己利益受损时,反抗成了本能,通过诉讼仲裁等正式的手段必然消耗 更多时间精力,于是非正式化的手段得以大量运用
2. 当下对劳资冲突的现有解决机制
《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保护并唤醒工人个体权利及维权意识之劳动制度出台的法 律背景。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工作家庭冲突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石月红摘㊀要:员工工作与家庭间的问题普遍存在ꎬ因此有必要精准定位员工工作家庭方面的诉求ꎮ通过对比国内外文献研究ꎬ发现国内外文献出现了与工作特征㊁主观幸福感㊁元分析有关的热点研究领域ꎬ呈现研究主题多元㊁研究视角交叉的特征ꎮ关键词:工作家庭冲突ꎻ研究综述ꎻ突变词中图分类号:C913.1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2-0036-02㊀㊀一㊁引言近年来ꎬ欧美等国家的管理实践推动了工作家庭冲突理论的发展ꎬ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包括组织㊁社会㊁主管支持等视角ꎬ分析工作家庭冲突对员工心理㊁态度和行为产生的影响ꎮ而在中国ꎬ普遍放开 二孩 政策㊁人口呈老龄化导致的赡养负担繁重㊁双职工家庭等现象ꎬ使得员工在家庭中承担的角色日趋多样化ꎬ与工作之间产生的冲突逐渐加深ꎬ与此同时理论研究并未同步发展ꎮ因此ꎬ文章将与国外文献研究对比分析ꎬ归纳当前研究的异同点ꎬ探索未来研究方向ꎬ为后续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ꎮ二㊁关键词词频分析文章选用bibexcel和bicomb软件分别统计SSCI和CSSCI期刊近十年出现的关键词ꎮ过滤掉与主题意义无关的关键词ꎬ在高频关键词中选择前25个进行分析ꎮ其中国外文献共有991个关键词ꎬ共出现3894次ꎬ每个关键词的平均出现次数为3.92次ꎻ国内文献共有350个关键词ꎬ共出现627次ꎬ每个关键词平均出现次数为1.79次ꎮ国内外研究工作家庭冲突方面存在相似性ꎮ比如在概念延伸层面ꎬ国内外文献均出现 工作家庭增益 工作生活平衡 工作家庭关系 等概念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领域研究成果日趋丰富ꎮ在心理因素层面ꎬ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有 生活/工作满意度 幸福感 情绪耗竭 倦怠 等ꎮ在组织层面ꎬ均出现了 社会支持 组织承诺 等前因变量ꎮ国外文献中 China 10年共出现了22次ꎮ对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者来说ꎬ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同属两个领域ꎬ而中国又是较富有吸引力的研究情境ꎬ这些都使得国际关注度不断上升ꎮ有学者提出中国情境下的 劳动力市场价格引起的双职工现象 生育制度 等对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机制ꎮ因此中国情境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可以丰富工作 家庭冲突的研究ꎬ从而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重要机遇ꎮ国内文献 家庭 工作冲突 作为高频关键词出现ꎬ是由于中国文化元素里传统性思想浓郁ꎬ个人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与培育ꎬ且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开ꎬ双职工家庭现象的普遍存在ꎬ导致员工家庭角色的扮演更易干预处理工作事务ꎮ此外在国外文献中对护士这一职业研究工作家庭冲突频次较高ꎬ岗位压力过大引起的工作家庭冲突易造成职业倦怠ꎮ而国内文献工作家庭冲突研究集中在 中小学教师 新生代农民工 教练员 职业女性 等ꎮ三㊁高被引文献分析根据WebofScience检索结果ꎬ高被引文献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综述类和实证类ꎮ关于综述类的文献主要包括:Casper(2007)对1980 2003年间发表在工作组织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期刊上的文献进行统计ꎬ基于实验设计㊁数据来源㊁数据分析技术㊁使用的数据有效性和可靠性角度作了归类整理ꎮMesmer-Magnus(2005)在方法上有所突破ꎬ对文献进行元分析处理ꎬ并使用样本数据验证工作家庭冲突和家庭工作冲突之间的差异性ꎮBianchi(2010)则有针对性地选取了6个中心议题探讨了21世纪前10年的工作家庭文献研究ꎮ关于实证类的外文高被引文献ꎬFord(2005)研究了压力和支持在工作家庭领域㊁工作家庭满意度和工作家庭冲突方面的关系ꎬ认为工作领域特定变量解释了家庭满意度变量ꎬ家庭领域特定变量解释了工作满意度变量ꎬ工作和家庭压力与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家庭满意度有着强关系ꎮ此外关于工作家庭增益的研究也成为热点ꎬGreenhaus(2006)对工作家庭增益的概念进行了界定ꎬ个体在一个角色中的经验可以提高另一个角色生活质量的程度就是增益的效果ꎬ并从工具路径和情感路径的角度分析工作家庭增益的作用机制ꎮ在心理因素层面ꎬSonnentag(2008)则研究个体在娱乐休息状态下心理脱离的能力ꎬ并延伸到影响他们缓解工作压力的研究ꎮBakker等(2008)基于 工作需求 资源 理论模型研究工作特征和倦怠与团队绩效的影响差异ꎬ提出工作需求会产生持续不断的心理压力ꎬ而工作资源的缺乏会导致难以实现工作目标这两个中心假设ꎮ中文文献高被引文献主要集中在初始阶段的研究ꎬ包括对工作家庭冲突展开的初步研究ꎬ当工作任务干预到员工的家庭生活要求时ꎬ女性员工的工作压力上升强度比男性员工高ꎬ且工作满意度也弱于男性员工ꎮ较之家庭 工作冲突ꎬ工作 家庭冲突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的预测作用更显著(陆佳芳ꎬ2002)ꎮ另一类就是关于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ꎬ工作特征㊁家庭特征和个人特征是工作 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ꎬ且来自工作单位的社会支持能有效地减少工作家庭冲突ꎬ而来自家庭成员的社会支持能显著地减少家庭工作冲突(李晔ꎬ2003)ꎮ此外ꎬ高被引中文文献中也包括研究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果变量ꎬ导致员工的情绪耗竭㊁情感疏远和工作倦怠(李超平ꎬ2003)ꎮ中外文文献高被引文献存在交叉重叠ꎬ交叉的部分都是63管理探索Һ㊀国外作者ꎬ这类学者研究方向结合了心理学和管理学的范畴ꎬ在工作家庭冲突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ꎮ利用软件统计分析研究高被引文献ꎬ可以发现国外文献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对文献采用元分析㊁使用工作需求 资源模型㊁引入领导行为和组织支持等变量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ꎮ国内文献研究热点还在进一步探索中ꎬ性别差异的研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ꎬ并未有更多的视角㊁方法的突破ꎮ四㊁突变词分析陈超美博士等开发的Citespace软件可以有效探测某个时间段专业术语的突变情况ꎬ从而反映学科热点的变化和新兴趋势ꎮ从国外文献来看ꎬ近十年间共出现了30个突变词ꎬ平均强度达到4.24ꎮ近三年的突变词为 human-resourceworking-mothers emotionalexhaustion work-familyenrich ̄ment jobdemands organizationalcommitment strategies job-characteristics ꎮ human-resource working-mothers 只持续了1年ꎬ其他主题词均持续了两年ꎮ近10年来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逐渐由浅入深ꎬ从最初研究工作家庭平衡㊁家庭结构㊁元分析等到近两年开始侧重于挖掘工作表征因素ꎬ如工作要求㊁工作特征ꎮ此外ꎬ在研究深度上也从组织㊁社会现象上升到 决策 层面ꎮ国内文献近十年出现的突变词较少ꎬ这也与研究工作家庭冲突的发文量有很大关系ꎮ 家庭工作冲突 从2007年到2010年共持续突变了4年ꎮ 工作时间 工作要求 和 主观幸福感 这三个主题词成为近三年的研究热点ꎮ由于工作家庭冲突的压力ꎬ对个体的主观心理感受造成冲击ꎬ导致员工离职率不断增加ꎬ研究个体的 主观幸福感 逐渐形成趋势ꎮ五㊁研究结论关于工作家庭冲突的议题开始延伸到工作对家庭㊁家庭对工作积极作用的研究ꎬ比如产生了工作家庭增益㊁工作家庭促进等 衍生品 变量ꎬ研究成果日趋丰富ꎮ从研究视角看ꎬ外文文献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特征ꎬ加入心理学人格测试㊁客户购买意愿㊁跨文化差异等多个维度ꎬ并且在个体层面对价值观㊁心理状态㊁个性特征角度等深入研究ꎻ而中文文献的多元化体现在研究对象上ꎬ比如对教师㊁新生代农民工㊁教练员等不同的工作岗位角度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ꎬ分析与工作要求㊁资源㊁压力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ꎮ从研究领域看ꎬ国外的研究者开始将组织行为学㊁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扩展到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ꎬ组织绩效㊁离职的影响因素也延伸到个人的家庭层面ꎻ但是中文文献中ꎬ领导一般以员工的绩效为导向ꎬ侧重于关注考核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ꎬ忽略了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家庭状况ꎬ在文献研究上较少地涉及员工的工作家庭冲突对绩效的影响ꎮ从研究路径看ꎬ国外文献从实验干预㊁社会现象追溯等总结并提炼出新的理论ꎬ将工作资源 要求理论㊁资源基础理论等传统理论应用到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情境中ꎬ指导实践ꎮ国内文献起步较晚ꎬ2002年左右开始研究工作家庭冲突ꎬ研究路径较多借鉴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ꎬ将离职倾向㊁工作满意度㊁职业倦怠与工作家庭冲突挂钩ꎬ预测相互之间的关系ꎮ六㊁研究展望首先ꎬ中国情境下的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已成为国外文献研究的热点ꎬ而在中国存在大量的情境素材可以挖掘ꎬ例如中国的 计划生育 政策导致的员工赡养负担加重ꎬ进而影响工作ꎮ传统 集权 男权 思想引起的女性家庭责任加重ꎬ是否在当今社会仍适用ꎬ女性的家庭干预工作是否更甚也是可供研究的着力点ꎮ其次ꎬ在以往的组织行为学研究中ꎬ情绪智力㊁政治技能等变量作为研究员工绩效和满意度也同样适用于工作家庭冲突研究的范畴ꎬ或者来自社会和组织的支持可以引申到代际支持的研究ꎮ另外ꎬ与该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也有待加强ꎬ原有的 工作需求 资源模型 资源保存 理论等都可以依附工作家庭冲突土壤孕育新的情境ꎮ最后研究方法上中文文献需要有所创新ꎬ在国外元分析处理文献已经成为热点ꎬ中文文献在使用计量软件上要有所突破ꎬ更系统性地客观分析文献ꎬ减少主观偏差ꎮ参考文献:[1]林忠ꎬ鞠蕾ꎬ陈丽.工作-家庭冲突研究与中国议题:视角㊁内容和设计[J].管理世界ꎬ2013(9):154-171. [2]唐汉瑛ꎬ马红宇ꎬ王斌.工作-家庭界面研究的新视角:工作家庭促进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ꎬ2007(5):852-858. [3]李晔.工作-家庭冲突的影响因素研究[J].人类工效学ꎬ2003(4):14-17.[4]李超平ꎬ时勘ꎬ罗正学ꎬ等.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ꎬ2003(12):807-809. [5]陆佳芳ꎬ时勘ꎬLawlerJJ.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J].应用心理学ꎬ2002(2):45-50.[6]王永丽ꎬ叶敏.工作家庭平衡的结构验证及其因果分析[J].管理评论ꎬ2011ꎬ23(11):92-101ꎬ109. [7]张伶ꎬ张大伟.工作-家庭冲突研究:国际进展与展望[J].南开管理评论ꎬ2006(4):55-63.[8]AllenTD.Family-supportiveworkenvironments:Theroleoforganizationalperceptions[J].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ꎬ2001ꎬ58(3):414-435.[9]AmstadFTꎬMeierLLꎬFaselUꎬetal.Ameta-analysisofwork ̄familyconflictandvariousoutcomeswithaspecialemphasisoncross-domainversusmatching-domainrelations[J].Journal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ꎬ2011ꎬ16(2):151. [10]BakkerABꎬVanEmmerikHꎬVanRietP.Howjobde ̄mandsꎬresourcesꎬandburnoutpredictobjectiveperformance:Aconstructivereplication[J].AnxietyꎬStressꎬ&Copingꎬ2008ꎬ21(3):309-324.[11]BakkerABꎬDemeroutiEꎬSchaufeliWB.Thecrossoverofburnoutandworkengagementamongworkingcouples[J].HumanRelationsꎬ2005ꎬ58(5):661-689.[12]BegallKꎬMillsM.Theimpactofsubjectiveworkcontrolꎬjobstrainandwork ̄familyconflictonfertilityintentions:AEuro ̄peancomparison[J].EuropeanJournalofPopulation/RevueeuropéennedeDémographieꎬ2011ꎬ27(4):433.[13]BianchiSMꎬMilkieMA.Workandfamilyresearchinthefirstdecadeofthe21stcentury[J].JournalofMarriageandFam ̄ilyꎬ2010ꎬ72(3):705-725.作者简介:石月红ꎬ女ꎬ江苏如皋人ꎬ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企业管理ꎮ73。

劳资冲突研究述评:定义、前因及研究新视角

劳资冲突研究述评:定义、前因及研究新视角
中 图法分 类号 : C 9 3 文 献标志 码 :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8 8 4 X( 2 0 1 4 ) 0 3 — 0 4 5 5 — 0 7
A Li o t e r a t ur e Re v i e w o f I nd u s t r i a l Re l a t i o ns Co nf l i c t s: De f i n i t i o n,Ant e c e de nt s a nd Ne w Re s e a r c h Pe r s p e c t i v e
XI Me n g
ZH AO Shu mi n g
( Na n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 Na n j i n g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e a nt e c e d e n t s, c on s e qu e nc e s ,f o r ms a nd e xp l a i ne d t he o r i e s of i nd us t r i a I r e l a t i o ns c on f l i c t s a r e ma n y a nd v a r i e d . Pr e vi ou s s t ud i e s h a v e r a r e l y ma de a s ys t e ma t i c a n d t he o r e t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s umma r y .The r e ha s a l s o be e n l a c k of r e s e a r c h,whi c h i nv e s t i g a t e s t he di me n s i on s a n d q u a nt i t y of

冲突理论研究综述_教育论文

冲突理论研究综述_教育论文

冲突理论研究综述_教育论文[摘要]冲突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乃至全世界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齐美尔、韦伯等所奠基的学说是冲突理论的基础。

米尔斯、科塞、达伦多夫等批判继承了马克思、齐美尔和韦伯等人的社会冲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即社会冲突理论。

本文对国内外冲突理论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探讨了其有待发展的方向与方法。

[关键词]社会冲突理论研究冲突流派[中图分类号]C9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0-0013-02一、冲突理论的思想渊源(一)马克思的冲突思想马克思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现代冲突理论的大师。

其冲突思想影响深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建立的财产和资本私人占有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是现代资本主义不平等的深刻根源,更是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

第二,阶級的产生为冲突的发生提供可能。

第三,社会冲突在私有制条件下往往表现为阶級斗争。

(二)齐美尔的形式冲突理论齐美尔的社会冲突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经典著作《冲突论》中,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社会生活中协调与冲突、吸引与排斥是一种常见的普遍存在的形式,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冲突产生的原因不仅是利益的反映也是敌对本能的反映。

第三,冲突的激烈程度的影响因素:一是冲突各方的团结紧密程度;二是冲突各方的情感投入程度;三是对冲突的理解程度。

第四,齐美尔视冲突为一种交往形式。

第五,冲突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冲突可以划清社会交往各方面的界线,促使社会交往各方都能够维持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通过冲突可以把冲突各方所具有的对立情绪宣泄出去。

(三)韦伯的三维冲突分析模式韦伯关于社会冲突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传统权威社会向法理权威社会过渡的论述中,韦伯指出代表着占有利益的会议机构将会重视意见的一致性和团结,然而却并不总是能达到,因为任何通过社会等級特权的占有都会制造相互冲突的特殊利益。

国内外劳资关系文献综述

国内外劳资关系文献综述

劳资关系文献综述[摘要] 伴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中的劳资关系问题成为人力资源研究的重点。

本文对过去劳资关系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劳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

[关键词] 劳资关系劳动问题劳工运动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资关系在不断的矛盾、斗争和调整中历经多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健全规范的劳资关系调整体系。

考察这一历史进程,对于我们今人研究和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一、劳动问题与劳资关系的出现(一)劳动问题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至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自由竞争时期。

这一阶段的劳资矛盾主要表现为尖锐的阶级对抗和激烈的阶级冲突。

十八世纪中期兴起的产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生产技术的划时代变革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为资本家带来了巨额的利润,但却使普通工人的生活状况急剧恶化。

资本家为了榨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对工人采用最残酷、最原始的剥削方式。

工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

劳资矛盾处于尖锐的对抗之中。

而对资本的残酷压榨促使工人们奋起反抗。

但是,早期的工人斗争多是自发的、分散的行动,绝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

工人们从实践中开始意识到联合起来的必要性。

于是,在一些行业中开始出现了最初的工人组织,这便是早期的工会。

对于早期的工人组织,雇主进行了激烈的抵制。

代表雇主利益的资产阶级政府则用法律对之加以限制。

当时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都禁止工人结社、罢工和示威。

英国1799-1800年颁布的《结社法》和法国1791年颁布的《夏勃里埃法》就是这类法律的典型代表。

当时的政府标榜自己的主要职责是保证“自由竞争”。

将劳资关系问题交由劳资双方去处理。

这种“自由放任”政策在资方明显处于优势、劳方处于绝对劣势的劳资关系格局中,实际上是放任、纵容雇主.限制、打击劳工的政策。

综上所述,西方国家劳资关系演变的这一阶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劳资矛盾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劳动条件的改善上;第二、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

我国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探讨

我国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探讨

我国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探讨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劳资关系越来越复杂,劳资冲突不断加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化解劳资冲突可以通过政治、制度、经济多种手段。

本文就劳资冲突的内涵、现状及解决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劳资冲突劳资关系协调机制劳资冲突的内涵国内外许多学者将劳资冲突等同于劳动关系的冲突。

如有的学者指出:“就其本质而言,这种劳资冲突是企业劳资关系双方应有的利益差别和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其内部又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情况下,而表现出的一种公开的利益冲突”。

也有的学者认为劳资冲突一般是由工资率或雇佣条件的变动、临时解雇、解雇或遣散剩余工人引起的,而且往往牵连到一批工人,他们可能诉诸包括或不包括罢工在内的某种形式的工业行动。

这些定义都没有明确地解释劳资冲突的内涵和本质。

将劳资冲突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更为合适。

广义的劳资冲突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所发生的一切纠纷”,狭义的劳资冲突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劳动权利、劳动义务发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

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

从狭义上来说,又指明了劳资关系的实质。

这样的定义表明劳资冲突是指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特征,是由于两者不同利益和偏好而发生的矛盾。

这种冲突是从相互依赖中产生的,既包括雇主与雇员双方有了不同的利益或目标但行为不一致发生的冲突也可表现为对立、互不相容的力量或争斗。

其实质是雇主与雇员之间因某种原因而发生的直接性的不一致互动行为过程或对抗。

劳资冲突表面看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实质上则是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

我国劳资冲突的现状(一)劳资冲突源于劳资双方的权力失衡社会经济制度转型既启动了私人利益的激励制度,又解除了对私人利益实现的制度约束,这使得管理者与工人均力求从所处的社会经济组织中分享最大限度的份额。

在单体生存下,这一追求导致了零和格局的出现。

我国的劳资关系中,资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使其肆意侵犯劳方的权益成为可能,最终也使其成为劳资冲突的“元凶”。

冲突管理文献综述

冲突管理文献综述

冲突管理文献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冲突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无论是在家庭、工作场所还是社会中,都可能发生冲突。

有效地管理冲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矛盾,维护关系,促进团队合作和发展。

冲突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

在冲突管理的研究中,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人际关系理论、情绪智商理论、博弈论等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主要源于双方的互动方式和交流方式不当,通过改善互动方式和交流方式可以减少冲突。

情绪智商理论则认为,人们的情绪和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冲突的解决方式和结果。

提高情绪智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冲突。

博弈论则关注于各利益方在冲突中的策略选择和决策过程,通过博弈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冲突。

在实践中,有效的冲突管理需要首先识别冲突的种类和原因。

冲突可以分为任务性冲突和关系性冲突。

任务性冲突是由工作目标、资源分配等任务相关的因素引起的冲突,而关系性冲突则是由人际关系、个人的情绪等因素引起的冲突。

了解冲突的种类和原因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冲突管理策略。

在冲突管理的策略中,有许多方法可以选择。

合作式解决决策、沟通技巧、情绪调控、协商、调解等都是常见的冲突管理策略。

合作式解决决策是指双方共同探讨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结果。

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减少误解和冲突。

情绪调控是指通过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技巧来处理冲突中的负面情绪。

协商是指双方就问题进行讨论和谈判,寻找折中的解决方案。

调解是指第三方介入,帮助双方解决冲突。

除了以上提到的策略,还有许多其他的冲突管理方法。

人际冲突的调解模型、团队内部的合作冲突管理、跨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等。

每种冲突管理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原则。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冲突管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

有效的冲突管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冲突,提高团队合作效率,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国内外劳资冲突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外劳资冲突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外劳资冲突管理研究综述劳资冲突是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分歧很大甚至背道而驰的表现形式。

学者们都力图通过管理劳资冲突而非解决或消除劳资冲突来控制,因为劳资冲突的激化会影响雇员满意度、降低工作绩效、降低员工流动性以及引起罢工等产业行动。

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劳资冲突管理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作出了简单的结论,以期为化解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劳资冲突问题,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劳资关系劳资冲突述评就现有劳资冲突的研究文献来看,存在两个学派之争。

IR学派认为劳资关系的本质是冲突,主张从宏观上用法律以制度干预的形式来解决劳资问题,包括给予劳工组织权、协商权和争议权等;HRM学派则认为劳资关系的本质是和谐,引起劳资冲突的原因是管理不健全,提出从微观的角度,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解决劳资冲突问题,包括设计合理的组织结构、组织公平、薪酬制度完善等。

西方学者对劳资冲突管理研究最多的是有关政府的立法工作和工会的集体谈判等宏观研究,其次是关于劳资冲突的组织环境因素和管理策略研究。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劳资冲突管理理论进行梳理,对现有研究作了简单的述评。

劳资关系的主要内容“劳动关系”是雇员(劳动者)与雇主(我国称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统称。

“劳动关系”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体制下,又称劳资关系、雇佣关系、劳工关系、劳雇关系、劳使关系、产业关系等,这些概念含有明显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称谓是从不同角度对于特定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的把握和表述。

为了拓宽研究范围,本文采用了这些不同的称谓并保留文献中的概念,以提高学术的严谨性。

左祥琦(2007)指出,劳资关系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关系,也是劳动关系最传统的称谓,体现的是雇佣工人与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由于资方劳方的绝对分离,劳资关系所表现的社会内容逻辑地蕴含着劳资冲突与对抗的意义。

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劳资关系并不是发生在真空之中的(Blyton&Turnbull, 1998),这种关系受一系列与工作组织方式和大环境相关的因素影响,受制于一定社会中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研究

群体冲突管理策略研究

研究的方法和结构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方法,通过对前人研究 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对群体冲突管理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结构
本研究的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 其中重点是研究结果和讨论部分。
02
群体冲突概述
群体冲突的定义和类型
定义
适应和容忍策略
适应策略
有时候,群体冲突可能无法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适应和容 忍可能是最佳的策略。这可能涉及到接受并适应某些不理想 的状况,或者宽恕他人的错误。
容忍策略
在某些情况下,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就是容忍和接受分歧。 这可能涉及到一个小组中不同个体的不同观点和偏好。
最小化冲突策略
最小化冲突策略
尊重员工的文化背景和个性差异,制定包容性的管理制度,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和教育,减少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的摩擦。
搭建有效的协商平台
鼓励员工参与决策过程,搭建协商平台,让不同意见和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促进共识的达成。
社会组织和政府中的群体冲突管理实践
要点一
增强社会公正和透明 度
加强社会公正,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 ,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减少民众 对政府决策的不满和冲突。
要点二
多元化的利益协调机 制
建立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让不同的 利益群体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参与权, 促进利益协调和妥协。
要点三
加强社区建设和民众 教育
加强社区建设和民众教育,增强公民 意识和法治意识,减少社区和民众之 间的冲突。
跨文化背景下的群体冲突管理实践
加强跨文化沟通和理解
通过跨文化培训、交流和合作,增进 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认知和理解,减少 文化误解和冲突。

《公司劳动关系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公司劳动关系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公司劳动关系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 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关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的起步较西方发达国家要晚一些。

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也逐渐被我国的广大企业所借鉴和应用。

我国学者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这一领域的研究文献也逐渐系统化,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具有来看,将国内学者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结论从以下的三个层面上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一,关于和谐劳动关系制度研究。

胡放之(2018)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中的矛盾日益凸显,而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不断深入,新的劳动关系问题不断涌现,劳动关系更趋复杂。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

为此,他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指标要素主要包含制度指标、薪酬指标、激励指标等等维度。

张山虎,杨俊青(2017)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实现过程中,报酬和员工的能力是关键性的前置变量,采用总体报酬代替报酬,人力资本投资代替员工能力,通过分析来自全国26个省份的1151份调研样本来研究不同变量对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影响机理和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报酬与人力资本投资、和谐劳动关系显著正相关,其中人力资本投资在其他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报酬因子与人力资本投资、和谐劳动关系呈"U"型曲线。

刘美艳(2018)构建了以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源动力,以组织转型需要、新生代管理变革和组织外部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政策因素为持续动力,最终和谐劳动关系效益反馈加强的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动力机制模型。

本研究对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资方视角及微观层面运行机制,作了一个补充。

第二,关于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研究。

关于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层面上,很多学者也进行了一些探索。

其中,刘锐(2019)提出,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因素是比较丰富的,其中政策因素、薪酬因素、激励因素、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因素等等都可以包含其中;李燕(2019)主要对当前企业劳动关系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同时重点分析了工会组织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当中的积极价值和关键作用,为此,他认为要充分发挥工会的组织作用,充分调动起广大员工员工的参与积极性,让广大的员工能够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建言献策;张嘉昕、唐鑫(2020)对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之下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积极价值和核心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分析,认为当前经济发展的环境也会对劳动关系的情况产生一些影响。

国内外劳资关系文献综述

国内外劳资关系文献综述

国内外劳资关系文献综述劳资关系是指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在所有的企业都非常重要。

维护好劳资关系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减少劳资争议,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劳资关系问题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的劳资关系研究文献,从劳资关系的定义、现有研究结论、理论模型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劳资关系的定义劳资关系包括了员工和雇主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信任、沟通、传递信息和协商决策的过程。

在组织管理中,劳资关系也被定义为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决策系统。

其中,劳资关系涵盖了员工的经济利益、心理需求以及对工作和工作环境的看法。

同时,劳资关系还涉及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

二、现有研究结论1、劳资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众所周知,劳资关系对于企业的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多项研究表明,良好的劳资关系对于企业绩效具有正面影响,包括员工的生产力、劳动力成本、雇主的声誉等。

比如,Rosen 和Spreitzer(1991)的研究表明,美国的雇主在采用合作式的劳资关系模式时,可以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类似的,国内的研究也表明,企业采用灵活的劳动制度和人性化的解决劳资纠纷的方式,可以降低员工的离职率,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团队凝聚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2、劳资关系模式的选择和实施在企业中,选择合适的劳资关系模式和实施方式是成功的关键。

目前,美国和欧洲的企业普遍采用合作式的劳资关系模式,即基于相互信任、沟通和协调的模式,促进雇主和员工的共同利益。

而在亚洲和南美洲,企业普遍采用竞争式的劳资关系模式,即强调雇主对员工的管理,强制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等。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分工合作的趋势,合作式的劳资关系模式正在得到更多国家和企业的认可。

因此,在选择劳资关系模式和实施方式时,需要根据企业的文化和特点进行选择,并进行有效的实施。

西方劳资关系冲突管理研究综述

西方劳资关系冲突管理研究综述

问题 的 出 现 有 三 个 方 面 的原 因 :第 一 个 原 因是 大 规 模 的 、 资本 密 集 型 的 、 官僚 机 构 式 的经 济 组 织 的 出 现 。 随着 所 有 权 和 经 营 权 发 生 分 离 ,形 成 了一 个 专 事企 业 日常 经 营 活 动 的支 薪经 理 层 。这 些 变 化 和 发 展 使 原 来 的熟 练 工 匠 所 拥 有 的 身 份 地 位 、谈 判 力 量 和 丰 厚 收入 统 统被 雇 主 剥 夺 了 ,从 而 使 与 劳 资关 系 相 关 联 的 冲 突 问题 发 生 的概 率 大 大 增 加 了 。第 二 个 原 因 是 货 币 工 资 的 下 调 压 力 和 工 作 条 件 的 不 断 恶
会 背 景
雇 主 和雇 员 之 间 的 劳 资 关 系 冲 突 ,在 西 方 已 有
断 专 行 。在 第 一 次世 界 大 战 之 前 ,企 业 中 的人 事 部 门 和 成 文 的规 章 制 度 并 不 存 在 。 因 此 ,在 1 9世 纪 后 半 期 ,伴 随 着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的 早 期 发 展 ,产 业 工 人 和 资 本 家 之 间 的 矛 盾 日益 加 深 ,劳 资双 方 就 生 产 控 制 权 和 收 入 分 配 权 展 开 的 斗 争 以 及 这 种 斗 争所 引 起 的 冲突 越 来 越 严 重 ,引 起
了整 个 社 会 的关 注 。 以 美 国 为 例 , 自 1 9世 纪 8 0年
几 百 年 的 历史 。在 1 9世 纪 末 矛 盾 加 深 的 突 出 标 志
是 :与 劳 资 关 系 冲 突 相 关 联 的 情 绪 日益 激 化 ,暴 力
事 件 层 出 不 穷 ,工 人 罢 工 风起 云 涌 。导 致 这 些 冲 突

跨国劳动力国际劳动力合作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跨国劳动力国际劳动力合作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跨国劳动力国际劳动力合作的文化冲突与融合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劳动力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一个普遍且必要的现象。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人们通过跨国合作,为各自的家乡和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文化的多样性,存在着一些文化冲突,但同时也有机会进行文化的融合。

本文将探讨跨国劳动力国际劳动合作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现象。

首先,文化冲突是跨国劳动力国际劳动合作中常见的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有时会对工作生活带来障碍。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语言障碍。

不同国家使用不同的语言,沟通成为了一个挑战。

在一个国际团队中,工人们可能必须通过学习对方的语言来解决交流问题,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此外,不同的工作习惯和价值观念也会导致摩擦。

比如,某些国家注重高效率和准时性,而其他国家则更加注重灵活性和人际关系。

当这两种不同的工作习惯碰撞时,可能会引发冲突和误解。

然而,跨国劳动力国际劳动合作也为文化融合提供了机会。

通过接触和交流,工人们可以学习和了解彼此的文化,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

这种文化融合有助于建立团结合作的工作环境,并且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

例如,跨国企业往往注重员工多元化和文化包容性的培养,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和培训课程,帮助员工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

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解决文化冲突,也促进了国际劳动力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合作。

为了应对文化冲突和促进文化融合,有几个关键的要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教育和培训。

跨国劳动力需要接受跨文化教育和培训,以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

这可以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供语言培训和跨文化沟通技巧培训来实现。

其次,领导者在国际团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具备跨文化领导能力,有效地管理和协调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员工。

领导者应该致力于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和尊重的工作环境,为文化融合创造条件。

最后,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也是解决文化冲突和促进融合的关键。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冲突探源及解决对策——基于中美合资企业案例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冲突探源及解决对策——基于中美合资企业案例

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冲突探源及解决对策——基于中美合资企业案例贾勤;杜慧【摘要】On the basis of Hofstede's theory of culture dimensions and Toomey's Face theory,this paper makes a cause analysis of three cases of the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volving the aspects of personnel selec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salary welfare.Then som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tercultural conflicts are suggest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staff of Sino-US joint ventures.%运用霍夫斯泰德国家文化维度模型理论和Toomey面子协商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对中美合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表现在人才选拔、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等三个方面的跨文化冲突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对策。

【期刊名称】《湖北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冲突;文化维度;面子协商理论【作者】贾勤;杜慧【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39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美企业合作越来越频繁。

一方面,许多美国投资方来中国寻求商机和合作伙伴,成立中美合资企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一些中国企业也开始在美国收购企业。

关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调查

关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调查

关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调查
周长城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研究》
【年(卷),期】2000(000)002
【摘要】中外合资企业的劳资关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调查显示,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关系主体明确的特点使其劳资冲突日益表面化,而共主体对立的性质引起工会角色的重新定位。

中外合资企业雇主不新生工人的情况比较严重。

此外,劳资关系的发展使劳资冲突正演变为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冲突。

政府作为劳资关系的第三方扮演着色重要角色。

目前,中外合资劳资冲突的焦点是劳动合同。

【总页数】7页(P101-107)
【作者】周长城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49.26
【相关文献】
1.对外资企业中的劳资关系与劳动保护问题的调查研究
2.论劳资关系性质的重新定位--温州私营企业职工对劳资关系认同性调查分析
3.积极建设和谐共赢的劳资关系——朱家角镇民企劳资关系调查
4.试论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性质
5.中外合资企业好在哪里——对常熟市乡镇中外合资企业的调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

劳动关系文献综述
劳动关系是指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包括雇佣、工资、福利、劳动条件、工会等方面。

以下是关于劳动关系的一些文献综述:
1. 《劳动关系的经济学分析》(作者:John H. Bishop):该书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关系的本质、影响因素和政策选择,提出了一些有关劳动关系的新观点和政策建议。

2. 《劳动关系与劳资冲突》(作者:John M. Bryson):该书主要探讨了劳资冲突的原因、形式和解决方法,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劳资合作模式和解决劳资冲突的政策建议。

3. 《劳动法概论》(作者:David G. Littler):该书是一本介绍劳动法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科书,包括劳动关系的形成、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4. 《劳动关系与企业绩效》(作者:David G. Littler):该书主要探讨了劳动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包括员工福利、劳动关系稳定性、劳资关系和谐度等因素。

5. 《劳动关系与员工福利》(作者:David G. Littler):该书主要介
绍了劳动关系与员工福利的关系,包括员工福利的种类、员工福利的影响因素、员工福利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文献综述涵盖了劳动关系的不同方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劳动关系的相关问题和政策。

以中美企业为例浅谈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1

以中美企业为例浅谈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冲突1

浅谈跨国公司的跨文化沟通——以中美文化差异为例姓名:***班级:***学号:********2011年11月5日[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广泛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壮大,也面临着相应的阻碍,文化差异是其最主要的冲突。

中美文化冲突由传统文化积淀不同造成,在民族风俗、面子观、时间观念、思维方式、语言障碍上有很多不同。

文化冲突不利于跨国公司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只有通过了解双方文化、尊重文化多元化、实施战略本土化、进行跨文化培训等措施,才能有效改善跨国公司文化冲突,促进跨国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跨国公司文化沟通文化冲突一、前言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入市场经济时代。

加入世贸组织更使中国的经济受到经济全球化热潮的影响。

凭着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市场以和密集的劳动力,中国不但吸引了跨国公司锁定中国市场,更吸引着国外投资者纷纷投资建厂入驻中国,以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源来赚取最大利益。

随着跨国公司队伍的不断壮大,外资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跨国公司与东道国、跨国公司内部员工之间出现的文化冲突也日益显现。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受文化背景、民族传统与风俗等影响,交际双方常常感受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

二、跨文化沟通的困难及原因20世纪90年代,美国著名杂志《电子世界》以“什么是全球市场最大障碍”为题,对很多跨国企业进行了咨询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在法律法规、语言、信息、交流、外汇以及文化等要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文化差异。

1个人具有特性,民族、集体也具有特性,跨国企业集聚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性格的人一起工作,其经营业务不仅面临跨国界的资源分配,还涉及对人的活动的协调、激励、组织,因而造成跨国公司文化冲突的原因也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民族文化传统因素中国人注重伦理道德,历来重视血族关系,也非常重视集体利益,重视培养职工的集体精神和团结精神,传统理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等深入人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突通过各种渠道转化为可控制的双方共同遵守 的规则 。 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有助于弥补员工在 劳动关系中处于 不 利 的 地 位 , 使员工能平等面对 雇主 , 并形成 “ 产业民主 ” 氛围 , 这些制度产生的效 益, 足 以 抵 消 高 工 资、 高 福 利 给 雇 主 带 来 的 成 本。 综上 , C o mm o n s的主要观点是劳资冲突源于不同 经济利益的对立 , 社会应该建立规则制度来缓和 制度的实质就是 “ 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 这种冲突 , 动, 最终是法律制度 。 ( 的选择和行为理 4 . T h o m a s S c h e l l i n 2 0 0 5) g 他以相互依存的选择和行为理论分析 “ 个人动 论, 机很有可能会带 来 惊 人 的 意 想 不 到 的 集 体 结 果 ” 现象 。“ 每个人都 认 为 所 有 人 都 持 有 这 些 相 同 的 并会因此付诸行动 , 他们因此就会做出对未 预见 , 来 比 较 极 端 的 判 断, 从而确实导致一个极端的 ” 后果 。 ( 二) 研究趋势 近年来国外学者对于群体性劳资冲突的研究 通常沿着两条线 索 , 一是对群体性劳资冲突表现 — —罢 工 问 题 开 展 研 究, 最激烈的形 式 — 二是对群 体性劳资冲突解 决 机 制 开 展 研 究 如 集 体 谈 判 、 三 方协调机制建立等 。 国外关于罢工 的 研 究 起 步 较 早 , 积累了丰富 的研究成果 。 研 究 涉 及 不 同 企 业 性 质 的 罢 工 、 引 各国罢工的主要特征 、 工会在罢工 起罢工的原因 、 中的 作 用 、 罢 工 的 解 决 途 径、 罢 工 的 发 展 趋 势 等。 ( )认为 ,罢工仅仅是劳资冲突形式的 D u b i n 1 9 5 4 一 种 ,这 种 形 式 的 冲 突 可 以 起 到 某 些 有 益 的 作 )提出 , 大部 用 。D e n e n b e r r a v e r m a n( 1 9 9 9 g和B 分暴力行为是由于雇员缺乏其他机制来应对不公 正 的 工 作 待 遇 或 与 工 作 有 关 的 压 力 而 引 发 的。 ( ) 对中国的罢工问题开 C h r i s K i n C h i C h a n 2 0 0 9 - g 展研究 , 他认为农民工是罢工的主要人群 , 外资企 业工人罢工频率 要 更 高 , 罢工的发起是以工人们 的共同 利 益 为 基 础 的 。T 认为罢 a l o r等 ( 2 0 0 3) y 工的起因是由于 雇 主 侵 犯 了 工 人 的 利 益 , 但是只 要工人的要求得 到 了 满 足 , 争议就能很快得到解 ( ) 决 。S 通过案例研究发现 中 国 m i t h &P u n 2 0 0 6 工人罢工的基础是工人之间的同源关系 。 中国的 “ 工人宿舍制度 ” 既 控 制 了 工 人, 同时也为工人的 罢工提供了条件 。 二 、国内学者关于群体性劳资冲突理论的 研 究成果 近年来群体性 劳 资 冲 突 事 件 频 频 发 生 , 逐步 引起社会和国内 学 术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 国内有关群
第5期 2 0 1 2年1 0月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C h i n a E l e c t r i c P o w e r U n i v e r s i t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y
受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多重压力 , 除此之外 , 群体性 劳资冲突事件还会对我国的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造成严重影响 。 本文在对现有的国内外群体性劳 资冲突相关文献 梳 理 的 基 础 上 , 归纳了群体性劳 分 类、 特 征、 根 源 及 成 因、 形成机 资冲 突 的 内 涵 、 制、 阶段划分以及 长 短 期 应 对 措 施 等 国 内 外 研 究 现状并进行了评 析 , 以期对我国预防和调控劳资 矛盾 ,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
6 2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2 年第 5 期
一、 国外学者 关 于 群 体 性 劳 资 冲 突 理 论 的 研 究成果及研究趋势 国外学者从组织行为学 、 制度学 、 产业以及社 会冲突理论等不同学科对群体性劳资冲突进行了 富有成果的研究 ,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劳资冲突和 集体行动理论 。 ( 一) 代表性理论 ( 的 工 业 资 本 主 义 理 论。 1 . M a x W e b e r 1 9 2 0) M a x W e b e r从组 织 行 为 学 的 角 度 研 究 了 社 会 成 员从个体行 动 到 群 体 行 动 的 转 化 条 件 。 他 认 为 , 产业冲突尽管反映了投资者与劳动者之间更为广 泛的冲突 , 但它却 以 劳 动 者 与 管 理 方 之 间 的 冲 突 为表现形式 , 并且 按 照 一 种 已 经 被 细 致 规 划 好 的 规则和过程 来 进 行 。 而 且 , 个人享有较高的生活 水 平 和 高 度 的 工 作 保 障, 拥 有 较 多 的 晋 升 机 会。 从这个角度讲 , 劳动关系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肯定 劳动者受到大 了经济的核 心 和 主 流 。 另 一 方 面 , 型官僚组织的雇主 、 工会和政府机构的统治 , 无法 从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 的产业 2 . S i d n e a n d B e a t r i c e W e b b( 1 9 4 7) y 民主理论 , 夫妇认为劳 S i d n e a n d B e a t r i c e W e b b y 工运动的真实原因在于工人阶级方面要求提高自 只要这种社 己在工业社会中 的 经 济 和 社 会 地 位 ; 会还存在 , 劳 工 运 动 的 存 在 就 必 不 可 少。他 们 认 为劳资冲突不必 通 过 阶 级 消 灭 的 方 式 而 终 止 , 通 过雇主和雇员所拥有的交涉权力的均衡就可以解 决, 这种集体的交 涉 活 动 应 该 是 劳 工 运 动 的 首 要 目标 。 支持以工会运动和团体协商解决劳工问题 的模式 。 ( ) 的集体行动 3 . J o h n R o e r s C o mm o n s 1 9 7 0 g 理论 。1 美国成为典型 9 世纪 末 到 2 0 世 纪 初 期, 的垄断资本 主 义 国 家 。 垄 断 资 本 的 发 展 , 造成了 严重的贫富两级分化 , 国内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 罢 工运动此起彼伏 , 在这种背景下 , 制度学派应运而 生, C o mm o n s 是 制 度 学 派 的 代 表 人 物 之 一。 政府和社会应该实现经济体系中 C o mm o n s认为 , 公正的追求 对效率的追求与 雇 佣 关 系 中 对 公 平 、 两个 目 标 之 间 的 均 衡 , 而 劳 动 法 律 制 度、 工会制 度、 集体谈判等制 度 是 实 现 这 一 均 衡 的 最 有 效 手 段 。 在就 业 组 织 中 员 工 对 公 平 和 公 正 待 遇 的 关 心, 同管理方对效率的关心是相互矛盾的 , 但组织 双方的共同利益 是 劳 动 关 系 的 主 要 方 面 , 冲突不 冲突 产 生 的 根 源 在 于 组 织 中 “ 效 率” 是主要问题 , 和“ 公平 ” 目标之 间 存 在 着 矛 盾 , 解决的办法是将
收稿日期 : 2 0 1 2 0 8 0 3 - - (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 和谐社会建 设 时 期 群 体 性 劳 资 冲 突 事 件 的 演 化 及 其 应 对 体 系 构 建 研 ” 项目编 ) 。 号: 1 1 Y J C Z H 0 5 1 作者简介 : 何勤 , 女,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 经济学博士 。
R e v i e w o n t h e S t u d o f G r o u L a b o r C o n f l i c t s y p
HE Q i n ( , , ) M a n a e m e n t S c h o o l B e i i n U n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B e i i n 1 0 0 1 0 1, C h i n a g j g y j g : , , A b s t r a c t I n r e c e n t e a r s t h e r o u l a b o r c o n f l i c t s o c c u r f r e u e n t l w h i c h h a s b e c o m e y g p q y i m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a f f e c t i n s o c i a l s t a b i l i t a n d s a f e t .I n o r d e r t o r e d u c e t h e a n u b l i c p g y y p , , e c o n o m i c a n d s o c i a ll o s s t o m a i n t a i n i n s o c i a l o r d e rt h e C h i n e s e a n d f o r e i n s c h o l a r s h a v e g g , r o u s c a r r i e d o u t a l a r e n u m b e r o f l a b o r c o n f l i c t s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t h e e x i s t i n d o m e s t i c g p g g , r o u s l a n d f o r e i n a b o r c o n f l i c t s r e l a t e d l i t e r a t u r e c o m b s u mm a r i z e d t h e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g p g , ,c ,c ,c ,a r o u s l a b o r c o n f l i c t s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u s e s n d c a u s e s t h e f o r m a t i o n g p h a s i n m e c h a n i s m, a n d l o n s h o r t t e r m r e s o n s e m e a s u r e s d o m 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n r e s e a r c h t h e - p g g p g u o r o v i d e a n d a s s e s s m e n t .T h e a u t h o r h o e s t o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o f t h e s t a t u s q p p a n d r e u l a t i o n o f l a b o r c o n f l i c t s t o b u i l d h a r m o n i o u s l a b o r r e l a t i o n s . r e v e n t i o n p g : ; K e w o r d s l a b o r c o n f l i c t h a r m o n i e s l a b o r r e l a t i o n s r o u g p y 经济转轨的关键 当前我国正 处 在 社 会 转 型 、 同时也是各种 劳 资 冲 突 的 高 发 期 和 深 层 次 矛 期, 盾的凸显期 。 特 别 是 近 年 来 ,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 件频繁发生 , 已经 成 为 影 响 社 会 稳 定 和 公 共 安 全 的一个重要因素 。 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往往涉及 人数多 、 社会影响大 , 对资方来说不仅会对其造成 严重的经 济 损 失 也 会 对 其 社 会 形 象 造 成 不 良 影 对劳方来说 , 采取群体性劳资冲突手段也要承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