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巩固 4.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精品课件4: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封建军阀混战,缺少稳定的政治 发展受挫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 环境
显著发展
1927年到1937年
南京国民政府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衰退
1937年到1945年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膨胀
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美货的倾销,通货膨胀、政 摇摇欲坠 抗战胜利至1949年
二、强国之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②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③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起点。 (2)经济体制改革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 形势和社会面貌。
短暂春天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甲午战争后
1912年到1919年
原因 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诱导;商人、买办、官僚的投 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 商,社会上掀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国政府推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欧洲列强暂时 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 的推动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农村纠“左”;“八字方针”
曲折失误:“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时间:1956年
(3)内容: 分析主要矛盾 提出主要任务 成功的探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第7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解读: 1958 年开展“大跃进”,以高指标、瞎指挥、 浮夸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极 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运用提升】下表为我国 1957 年至 1960 年工农业产值 比例变化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中国( )
A.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B.“大跃进”严重破坏生产力 C.畸形经济结构渐趋正常 D.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2014· 重庆文综 )1989 年,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苏共领 导人时,充分肯定了苏联对中国的帮助,认为“苏联 帮助我们搞了一个工业基础”。这里的“工业基础” 初步建立于新中国的(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解析】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 薄弱,与题干信息不符,A项错误;“一五”计划集中 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 156个建设单位为 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 基础, B 项正确, 1958 年以后,中苏关系逐步恶化, “大跃进”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与题干“苏联帮 助”的信息不符,C、D项错误。
【解析】C 。结合史实可知农村经济恢复是在 1949 ~ 195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结合史实可知, 新中国成立时,国内政权即已稳固,而 1953 年的三大 改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经济领域的变革,与史实不 符,B项错误;计划体制的特征与“计划收购”“由国 家严格控制”相符,C项正确;提供劳动力资源与题意 不符,D项错误。
5.(2014· 安徽文综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 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 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 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 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 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 ?”其描述反映的是 ( ) A.农业合作化 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文革” 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后,严重破坏了经济,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基础自测
课后作业
1.了解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 作业 目标 2.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一五计划”的 内容及实施的情况。 3.了解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中出现的失误,总结原因和教训。 作业 设计 限时:40 分钟 满分:100 分
)
①多年战争的破坏 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肆意搜刮
③国民政府的
④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⑤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B.②③④⑤ D.①②⑤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解析:联系所学过的有关历史可知,此题中的①②③都是新中 国成立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的原因,而④⑤是崩溃的表现。
答案:C
3.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 1915 年,历经 40 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 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
答案:D
4.1953 年底,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时( A.轻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C.农耕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D.经济已得到恢复和发展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的理解能力。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 年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参考课件1
(3)特点。 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以能源、原材料、机械工业等 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
②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③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 时,兼顾其他。 ④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 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 ⑤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 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依据史料一、二、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 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 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 要;借鉴苏联的经验。
3.史料四反映了“大跃进”的哪些特点? 提示:“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风盛行; 1958 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 年,基层群众对“大 跃进”有所反思。
[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②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统筹兼顾。 ③在投资结构的安排方面,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 时,兼顾其他。 ④在发展速度上主要考虑原有企业增产能力与农业 发展水平,留有一定余地。 ⑤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曲折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 年)。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 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 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依据史料一、二、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 基本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成因。
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 薄弱;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加强国防建设的需 要;借鉴苏联的经验。
3.史料四反映了“大跃进”的哪些特点? 提示:“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风盛行; 1958 年“大跃进”快速推进;1960 年,基层群众对“大 跃进”有所反思。
[轻巧识记]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曲折历程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 国。 (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 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高中历史: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人教版必修2)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主要探索 ①主要矛盾: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 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 业国。 (2)历史意义: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 索。 2.探索失误 (1)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①提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③影响: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1.新中国开始的“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为什么都分布在 东北地区?
答:(1)东北地理位置紧临苏联,便于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国 家的援助。
(2)幅员辽阔,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3)解放前该地区重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 2.我国的三大改造的性质是什么?“一五”计划与三大改 造同时并行的实质是什么? 答:性质: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让农民和手工业 者走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集体化道路,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应属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把资 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也属社会主义革命 的性质。 实质: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进行。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 (1)背景:由于 帝国主义 和 国民政府 长期的掠夺搜刮, 全面崩国溃民。经济 (2)恢复: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 有计划 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 (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 (2)时间:1953年~1957年。 (3)内容:
2.(2009年福建文综)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 “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单元第1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必修二)
2.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3.由于当时这些项目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 距离较近,比较方便。
主题 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
我们有六亿人口,我们党同六亿多人口结成了血肉联
系,依靠这个伟大的力量,凡是人类能够做的事,我们都能够
做,或者很快就能够做,没有什么事我们不能够做到。
第1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考 试 说 明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 “一五”计划、社 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 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建设道路的实践
考查情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
中共八大;“大跃进” 的生产合作社
(三年1考)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年)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
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2.“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背 景 措 施 结 果 开始改变工业落 后面貌,为_____ 社会 ___________奠定 主义工业化 了初步基础
优先发展_______, 重工业 新中国成立之初, 先后建成鞍钢、长春 “一五” 我国是落后的 计划 一汽、沈阳机床厂等 _______ 企业 农业国
起来。
【互动探究】 材料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评价问题一
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看法主要有三种:充分肯定;基 本否定;在基本肯定的基础上对失误进行足够的估计。
探究: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依据史实说明理由。
提示:(1)充分肯定。理由: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 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中国从新民
又是重要的农产品基地,靠近苏联,易于接受支援,具有独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 北地区。 (2)四大成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 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 ,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讲史料 史料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导读 史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发展不 平衡,也表明“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巩固国防安全。
考点一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实行三大改造。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 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探究: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 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 北地区。 (2)四大成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 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 ,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讲史料 史料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导读 史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发展不 平衡,也表明“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巩固国防安全。
考点一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实行三大改造。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 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探究: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 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
2013-2014高中历史 4.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史料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很艰巨
很繁重,也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按照我国的实际情况,完
成这个过渡时期的总任务,除了恢复时期的 3年以外,大概 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即大概需要3个五年计划。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导读:史料主要说明了我国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
(4)从国际形势看,朝鲜战争结束,有利于“一五”计划的实
施。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
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 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 优先 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 发展。
导读:史料表明大跃进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 的高指标、高速度,不仅造成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 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史料二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
社。„„,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 “一平二调”。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导读:史料表明人民公社化的错误主要表现为生产资料所有 制和分配方式两方面,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生产力 的极大破坏。
有渐进性与长期性。
中国的工业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简析:“中国的工业化”开始于洋务运动,而“中国的社会 主义工业化”开始于“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体验1】 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的是 (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 解析 答案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一 B 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同步课件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名师导学 名师解惑 名师测评
第2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1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名师导学
要点梳理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内容 片面要求大办 工业、大办 农业
大跃
(1)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 经济落后
进 评价 面貌的愿望
失
(2)忽视了 客观经济规律
误 人民 内容 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 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公社
(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 客观规律 和超越了
化运 评价 历史发展阶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2)导致 1959~1961 年的 经济困难
施 义改造
成,生产资料 私有制 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
第5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1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图文解读]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于一五计划期间。一
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
化;“三改”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第9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1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二、探索与失误
背景 1956 年, 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建立
中 探共 索 八 内容
大
(1)人民对于建立 先进工业国 的要求, 主
同 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要
(2)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 矛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名师导学 名师解惑 名师测评
第2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1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名师导学
要点梳理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内容 片面要求大办 工业、大办 农业
大跃
(1)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 经济落后
进 评价 面貌的愿望
失
(2)忽视了 客观经济规律
误 人民 内容 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 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公社
(1)违背了经济发展的 客观规律 和超越了
化运 评价 历史发展阶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
(2)导致 1959~1961 年的 经济困难
施 义改造
成,生产资料 私有制 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建立起来
第5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1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图文解读]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步于一五计划期间。一
五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
化;“三改”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
第9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1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二、探索与失误
背景 1956 年, 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建立
中 探共 索 八 内容
大
(1)人民对于建立 先进工业国 的要求, 主
同 落后的农业国 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要
(2)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 迅速发展的需 矛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时空坐标
自 主 预 习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 政府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 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到1952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 复工作。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 造了条件。
3.调整 (1)周恩来:1971年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2)邓小平:197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 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使国民经济呈现迅 速回升状态。
巧思妙记:本课知识可归纳为“一、三、四、 四”。 一条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三个时期:过 渡时期(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时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 时期(1966~1976年);四次成功探索:一 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八字方针; 四次失误探索: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5.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原因:“左”倾错误造成严重的经济困 调整 难。 (2)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巩 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3)结果 ①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规律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不同:①“大跃进”运动涉及生产力方面, 人民公社化运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②“大 跃进”运动片面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生产建 设的高速度,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③人民 公社化运动不顾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片面变 革生产关系,违背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原理。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1.原因: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经济领域 不久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 ____________。 2.表现 (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2)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四单元 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十八页,共40页。
3.1956~1976 年经济建设的失误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提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科学判断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对“左” 倾冒进,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九页,共40页。
2.实行一五计划 (1)背景:建国之初,我国是落后的________。 (2)内容:优先发展________,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________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________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_______ 奠定初步基础。
走向高考(ɡāo kǎo)·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yī lún)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页,共40页。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三页,共40页。
第四单元
第 20 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四页,共40页。
目标(mùbiāo)定 位
第十四页,共40页。
3.政策调整 (1)背景:1959~1961 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方针:________、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从________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十五页,共40页。
4.国民经济的劫难 “________”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
二、1.农业国 社会主义 2.大跃进 ③公共食堂 3.(2)调整 (3)1962 4.文革 1973 全面整顿
第十八页,共40页。
3.1956~1976 年经济建设的失误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提示:(1)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科学判断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坚持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反对“左” 倾冒进,实行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九页,共40页。
2.实行一五计划 (1)背景:建国之初,我国是落后的________。 (2)内容:优先发展________,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________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 造厂、________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投产。 (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________ 奠定初步基础。
走向高考(ɡāo kǎo)·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yī lún)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40页。
必修二
第二页,共40页。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和中国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三页,共40页。
第四单元
第 20 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第四页,共40页。
目标(mùbiāo)定 位
第十四页,共40页。
3.政策调整 (1)背景:1959~1961 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2)方针:________、巩固、充实、提高。 (3)成效:从________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十五页,共40页。
4.国民经济的劫难 “________”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
二、1.农业国 社会主义 2.大跃进 ③公共食堂 3.(2)调整 (3)1962 4.文革 1973 全面整顿
第十八页,共40页。
人教版必修2: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24张)
一 二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1956—1976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坚持从本国实际出 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 人民内部的矛盾。 3.不能机械地照搬外国经验,固守某种模式,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要 求,需要不断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和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制定经济建设方针要遵循经济规律,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 际出发,坚持农、轻、重比例协调,兼顾效率与公平,切忌急躁冒进。 5.要发扬党的民主集中制,做到决策民主、科学。
一 二 知识架构
精要解读 典题例解 迁移应用
(2016全国甲)“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 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 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一 二 知识架构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提示:分布特点:主要建设项目集中在东北地区。原因:东北地区 地理位置优越,与苏联等国为邻,便于接受援助;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重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一 二 三
二、探索与失误 1.成功探索: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主要内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主要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中的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4.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人教版必修2)
和超越了历史发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② 1959~ 1961 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 经济困难。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历史
必修2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阅读教材第 52 页“学思之窗”,思考: (1)分析当时人们是以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 (2)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历史
必修2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恢复国民经济(1949~ 1952 年 ) (1)背景:由于 帝国主义 的长期掠夺和 国民政府 的肆意 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表现: 到 1952 年, 工农业生产 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新课标 ·历史
必修2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历史
必修2
课 时 教 法 分 析
第 11 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程标准
多媒体原始呈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知识点,使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时 作 业
菜
单
新课标 ·历史
【优化指导】高考历史总复习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1)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三大 改造的基础。 (2)三大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大步骤,也是实行工 业化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 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 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
► 思维启迪 2:1956 年~1966 年,我党在经济建设方面出现了 哪些失误?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失误:提出总路线,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急于求成。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和社 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如何?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 (2)因为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我国的 工业化建设起点非常低,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远远落后 于工业发达国家。这种落后的状况只有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3)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 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成为主要任务。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②确定党的 主要任务, 就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
内容 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 工业国。 ③制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 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背景 探 索 与 失 误 成 功 的 探 索 经济 调整 结果 方针
内容
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 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 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
意义
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 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 了道路。(岳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2】(2013 安徽)从 1950 年到 1957 年,中国 人的平均寿命从 36 岁延长到 57 岁。学龄儿童的入学 率同期从 25%增至 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 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 D )
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 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 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
1.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要注意1952年前主要是经济恢复,1953年开始 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主;生产关系主要是通过三大 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注意个体经济和民族 资本在改造中的不同途径及方向。
2.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的“左”倾错误及其局部的改 正: 充分认识“三面红旗”分别在路线、生产力、生产关 系上的错误与危害;认识到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 针”的积极作用;“文革”期间经济建设受到的冲击, 以及周恩来、邓小平先后采取的经济措施。 3.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 主要认识这部分内容对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意义。充 分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内容及影响,它 开启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 南巡与中共十四大如何推动和加快改革开放,并推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出现。
【解析】选 B。材料通过对“一五”计划中工业 企业分布情况的描述设置新的情境,要求学生对这种 分布的目的进行理解。A 项中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业基 础,而我们工业基础比较好的是东北地区,这与题干 中的企业分布状况不一致,可以排除;国家调整后的 工业布局的状态,有利于推动经济走向均衡发展的道 路,B 项正确;C、D 两项不是题干提到的这种工业 布局的目的。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主要是通过这部分内容深入认识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 与探索。准确把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涉及的土地 所有制、生产关系以及推动农业发展的原因;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重在认识其探索的过程。 5.中国现代对外开放与近代对外开放的比较: 重点掌握近现代分别是如何逐步对外开放的,其格局 如何;重点认识到现代开放的主动、发展、增强社会 主义综合国力,与近代对外开放的被动、屈辱有着本 质的不同。
【例 4】(2013 江苏)“高产卫星”是“大跃进”
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
产卫星”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 85
篇,1959 年有 15 篇,而 1960 年只有 1 篇,并且还
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 1958 年种的‘三亩
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B )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
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1958 年“大跃
进”快速推进 ④1960 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
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 不仅发生于农业领域,也发生于钢铁生产等重工业领 域,故排除①;由题干中的“‘高产卫星’是‘大跃 进’时期常用词”可知②符合题意;由“‘高产卫 星’一词……1958 年有 85 篇”可知③符合题意;由 “1960 年……‘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 长的规律’”可知④符合题意。故选 B 项。
1.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2.高考考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3.高考真题 【例 1】(2013 海南)我国“一五”计划实施过程 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 50 个部署在东北地区, 32 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 署在了中、西部地区。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主要目的 在于( B ) A.充分利用原有工业基础 B.推动经济均衡发展 C.打破西方对华经济封锁 D.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析】选 A。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新中 国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特别是重工业产值增加迅 速,而同一时期农林牧渔业的产值却呈下降趋势,这 是国家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开展“大跃进” 运动造成的,A 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70 年 代,排除 B 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于 1953 年, 排除 C 项;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是 60 年代“八字 方针”提出后,排除 D 项。
时期我国( A )
1957~1960 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家医药管理局
单位:亿元
年份
农林牧渔业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总产值
1957 年
704
317
387
537
1958 年
1 083
580
503
566
1959 年
1 483
867
616
497
1960 年
1 637
1 090
547
457
【解析】选 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50 年到 1957 年”。这一时期中国最重大的事件就是社会主 义制度逐步确立,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都是原 因,但是从属于 D 项;C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答案选 D 项。
【例 3】(2013 重庆)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 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1952年国民经济 恢复;1953~1956年三大改造;1953~1957年一五计 划。 社会主义曲折探索(1956~1978年):1956年中共八大; 1958年“三面红旗”;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八字方针;1966~1976年十年“文革”。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底至今):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1980年四大经济特区; 1982年十二大; 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 年沿海开放区; 1987年十三大;1990年浦东新区; 1992年南方谈话、十四大;1997年十五大;2001年加 入世贸组织;2002年十六大;2007年十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