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看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

合集下载

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

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

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

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

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

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

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

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

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

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

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

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

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

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

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

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

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

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

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

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

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

这也是许慎的解释。

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

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

人生礼仪——生育习俗

人生仪礼习俗人生仪礼习俗是社会民俗的重要部分。

我国向来被称为礼仪之邦,因此,有关仪礼之事,无论上层下层、知识或非知识阶层,都颇以为重,世代相因,成为一种社会礼俗。

仪礼,我国古代有许多专书,《仪礼》即为一主要者,后世对之多有注疏、阐述,如宋代李如圭的《仪礼集释》、朱熹的《仪礼经传通解》等等。

宋代理学在程、朱的倡导与鼓吹下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而这些仪礼,一经理学家的整理定制,便成为封建规条,虽然它们来自民间,或是在民间礼俗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但与官仪结合,成为宫廷仪礼,便和民间仪礼相去甚远了。

民间仪礼,有一般社会交往之礼,即所谓燕酬常仪。

如清代凡有喜庆之事,贺客来者必衣长衫加马褂,坐席也要分左右,按一定次序。

平辈相见必拱手作揖,见长辈必躬腿打千。

早晚子媳必向翁姑请安。

还有为客人装烟倒茶、送往迎来等等。

时至当代,平时交往仍有欢迎欢送、握手、接待、设宴接风、小酌洗尘等等,这些大多是一般社会交往的常规仪礼,它们往往因人因地而有所异。

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上的一些礼仪也渐渐地渗透病融入到中国传统社会礼仪习俗之中,成为一股新鲜的清风。

在我国人生仪礼习俗中,围绕人生的生死婚丧过程德民俗异常丰富和完善。

例如产育方面的生子、由少年转入成年的冠礼、婚嫁迎娶、生日祝寿、死丧殡葬、祭祀祖先等,无不是围绕人生大事而展开进行的。

它们在我国仪礼习俗中占有重要位置,反映出我国民俗中最有规律的惯制[ 以上参见张紫晨:《中国民俗和民俗学》,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28 — 29 页] 。

由于婚、丧民俗游专门的讲座,这里主要围绕人生习俗中的生育习俗及其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而展开,具体包括诞生礼(三朝、满月、百日、周岁与抓周)、生日礼、成人礼(古代称冠礼)等。

生育时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件大事,无论是对家庭而言,还是对宗族乃至社会都是如此。

过去生子增丁,添人进口,人人为喜,但在医药卫生不发达的情况下,又令人多有担心。

传统的生育礼仪

传统的生育礼仪

传统的生育礼仪小编为大家整理一篇关于传统的生育礼仪的文章,更多文章尽在。

诞生是人生的开始,诞生意味着家庭血脉的繁衍与继承。

家庭、家族乃至整个社会对人的诞生都非常重视。

报喜婴儿的出生是一种非常重大的事情,要立即向娘舅家报喜,报喜的礼品往往是一只鸡,如果生男孩就送一只公鸡,如果生女孩,就送一只母鸡;也有的地方送蛋,单数为男,双数为女;广东、广西等地方则送荔枝、龙眼等。

报喜的目的除了表示与亲戚分享得子的喜悦外,同时含有便于娘舅家备办婴儿衣帽等日常用品的意思。

洗三洗三又叫“贺三朝”,是家庭、家族、亲朋好友庆贺添丁进口的仪式。

在某些地方婴儿出生三天时,主人会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主持洗三仪式,为婴儿洗身,一边洗,一边念诵祝福的喜歌。

洗浴完毕,主人备酒菜或汤面招待亲朋好友,俗称“汤饼筵”,也叫“吃三朝酒”,亲朋好友则说一些长命百岁之类的吉利话。

“洗三”仪式的举行意味着人生的开始并得到社会的正式认可。

抓周抓周也称周啐、周岁礼。

此时的婴儿已能呀呀学语、蹒跚学步,即将步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于是便有了“拈周试啐”的习俗。

这一天,家长以文房四宝、算盘、农具、秤尺、剪刀、玩具、糕点等放在桌子上,用以预卜孩子的将来去向。

如抓到文房四宝,则预示孩子将来一定会读书;抓到算盘,一定会经商;抓到农具(纸做)一定会耕田种地;抓到玩具,预示着贪玩;抓到糕点,预示着好吃。

不过,无论抓到什么,客人们都会借题发挥,夸赞孩子聪明伶俐,前程无量,好让主人高兴。

现代生育礼仪习俗:现代的生育礼仪远没有传统生育礼仪那么复杂。

然而一个年轻的生命来到人世间,毕竟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所以对于满月和百日还是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亲朋好友知道一个生命呱呱坠地后,也会携带衣服、食品、水果、玩具等礼品陆续去看望产妇和婴儿;在满月那一天,部分家庭会摆上满月酒,恭请亲朋好友光临,感谢亲朋好友送来的礼物和祝福;在百日那天,农村甚至部分城里人仍然盛行给婴儿打制长寿锁、百家索或手足镯子等;在周岁时,外公外婆还会送来衣服、玩具之类的礼物。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中国传统生育观念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中国传统生育观念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中国传统生育观念一远古先民的两性生活在相当程度上是建立在动物生殖本能的基础上,人类对男女两性关系一直处于蒙昧阶段。

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许多天人交感而生圣人的神话,这些“圣人无父”的感生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先民对生育科学的无知。

进入母系氏族社会后,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又由于认识到女性腹体是孕育生命的所在,于是产生了对女性的孕体崇拜。

孕体崇拜实质上是对新生命的崇拜,这是人类生育信仰的起点。

随着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男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超过女性,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女性孕体崇拜也逐渐转为男性生殖崇拜。

我国新石器中晚期就有石祖、木祖、陶祖崇拜。

“祖”字的古体为“且”,而“且”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符号,石祖即是形态颇似男性生殖器的石头。

在河南淅川的下王岗、陕西铜川李家沟、临潼姜寨和甘肃谷灰等地都发掘出距今五千年左右的男性生殖器崇拜遗物。

“男性生殖崇拜可以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即在文明很高的种族里也可以找到。

”从女性孕体崇拜向男性生殖崇拜的转变,标志着生育信仰在原始人的直观思维中得到了发展和推进,认识到了男性在生育繁衍中的作用。

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岩画上,象征新生命的头像不是刻画在女性的腹内,而是雕刻在男子的胸部,表明新的生命原来是在男人的身上,是他们的“种”,传到女子身上,有她们孕育生产,女性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一个延续生命的任务而已。

男性生殖器崇拜的出现,标志着社会对男性地位的认可和强化,更标志着生育信仰由对女性自然能力的承认变为对男性在家庭、社会生产中地位的肯定。

在父权制家庭中,男性家长拥有对包括妻子儿女在内的占有权和支配权,女子在家庭中变成男性的附庸,沦为生育以为夫家传宗接代的工具,这就必然导致出现在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念;同时,“原始艰苦的物质生活和濒于种族灭亡边缘的生育危机,使原始人渴望种族繁衍,人丁兴旺”。

于是,早生多生生男开始成为生育信仰的重要内容,从而奠定了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基调。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
• 《周易·下经·睽》:“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 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意思是路上 来了几辆车,一辆车运载着大猪,另一辆车上载着像鬼 一样奇形怪状人。这些人一会张弓打箭,一会又放弓松 箭,原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装扮成可怕样子去结婚。 抢亲时遇上大雨真是天赐良机呀。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
父亲姊妹(姑)
父亲
母亲
女儿
婚配
儿子
儿子
婚配
女儿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
第30页
• 从上图能够看出,就男子来说,结婚之 后,自己姑成了岳母,就女子而言,结 婚之后,自己姑成了婆婆。在原始社会, 这种婚配关系应该相当普遍,所以才形 成这么称谓词。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
第31页
第二种婚姻关系以下列图所表 示:
• 四、父权制阶段。这是一个男子与若干女子结婚而建立。 • 五、专偶制度阶段。即一夫一妻制。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
第8页
• 偶婚制阶段正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这一 阶段早期是以女子为中心,男女婚姻生活表现为两种 形式,一个是走婚,即经过夜晚对女子造访而实现偶 居,男女双方都以各自母亲家庭为家庭,在母亲家庭 进行生产和消费,他们所生儿女由女性抚养,只知其 母,不知其父。我国纳西族、四川省普米族曾经有过 “阿注”婚,就属于这种形式。
希望以自己为中心,让女子归向自己,
但女性并不轻易放弃自己中心地位,在 这种情况下,男子凭借自己力量,用武
力将女子抢到自己家中,强行结为婚姻,
这种行为就发展成了以后“劫夺婚”结 婚仪式。
汉字与中国文化汉字与婚姻生殖
第10页
• 伴随对偶婚产生,便开始出现抢劫和购置妇女现象,这 是发生了深刻改变普遍迹象。关于我国古代劫夺婚早在 周易中就有记载,《周易·上经·屯》:“屯如邅如,乘 马班如。匪寇,婚媾。”这句话意思是一群人骑着马偷 偷摸摸前进,他们不是为了抢劫,而是为了婚姻而来。

趣谈汉字PPT

趣谈汉字PPT



孟:第一
二、代表生命孕育的字






结合
妻者齐也
—《白虎通义》
三、古人如何胎教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经》

怀孕

生命孕育的过程:
四、象形字中的男与女
儿(男) 婴(女)
五、父母如何抚养孩子
保 尿
尸 屎
第二讲 人生的归宿
一、弃老风俗
上古时代的 弃老风俗

二、丧葬文化

去:离开

四、与房屋建造有关的汉字
有恒产者,有恒心。

— 孟子

础:垫在柱子下边的石礅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 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 《蝶恋花》

第九讲 家的演变
一、门与户的区别

程门立雪、班门弄斧、苏门四学士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 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颐:面颊
颐和、大块多颐、颐养天年
脸和心情有关 身由心转
布茅蔬淡,颐养天和。

—《菜根谭》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面目可憎。

—黄庭坚
第六讲 民以食为天
一、与食有关的字

即(将要)
既(完成)

美食要有度:易牙的故事、司马炎的故事
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诗经》
—杨万里《桂源铺》




中华文化像四合院
四、奇妙的象形文字

中国古代生育观

中国古代生育观

优秀基层干部的为民行为
中国古代的生育观深受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子多福观念: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多子多福,子女越多,家族越兴旺。

这种观念源于古代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多子多福的观念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2.传宗接代观念:古代社会注重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因此传宗接代的观念非常强烈。

人们认为,只有通过生育子女,才能将家族的血脉传承下去,使家族得以延续。

3.子女教育观念:古代社会注重子女教育,认为子女是家族的未来和希望。

因此,人们不仅注重生育子女,更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

这种观念体现在古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会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以期子女能够成才。

4.节制生育观念:虽然古代社会普遍认为多子多福,但也有一些人主张节制生育。

他们认为,过度生育会导致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影响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子女的教育质量。

因此,这些人主张适度的生育,以确保家庭和子女的幸福和健康。

总之,中国古代的生育观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观念体系,既受到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影响,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对生育行为的影响【摘要】人类出现之前,就开始了不停地繁衍,以致到了今天,信息时代,人类的出现,便出现了文化,出现了各种文化,各种科技的进步,生育文化便是其一。

本文着重阐述什么是生育文化,以及对传统生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

【关键词】生育;文化;影响生育文化是指人类在婚育繁衍方面形成的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制度和道德等。

是意识形态范畴,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

相对于传统生育文化而言,新型生育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经济政治发展的生育文化,即社会主义生育文化,我们还可以称之为先进生育文化,它认为生儿育女不只是家庭的私事,而且关系到国家兴旺、子孙幸福以及人口增长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事,它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新型生育文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婚育方面形成的科学、文明、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道德、新制度。

生育文化以婚姻、生育、节育为主要特征。

新型生育文化起源于传统生育文化,是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上形成的生育文化,是先进文化整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统生育文化的源头是生殖崇拜,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是对人类早期生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人类早期生育文化的核心“生殖崇拜”。

许多出土文物和崖画都保留着生殖崇拜的遗迹。

生殖崇拜留下的习俗与遗迹广泛存在于民间节日与宗教生活中。

有关原始信仰的文物与史料、少数民族神话与传说、当代土著部落信仰及乡村习俗、各种宗教活动与节日习惯中,都存在大量表现生殖崇拜的内容。

生殖崇拜是中国传统生育文化的源头,它经历了一个由女阴崇拜向男根崇拜的过程。

女阴崇拜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时代或更早。

在那种群婚制的社会里,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女性是最受尊重的。

在原始初民的直观感受中,人的生殖繁衍任务的直接承担者乃是女性,所以,生殖崇拜最早表现为女阴崇拜。

女阴崇拜几乎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大约在三万年前,奧里尼阿西人几乎只会刻划和粗雕,但那时就已出现了女性的外阴象征的雕品。

汉字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5篇

汉字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5篇

汉字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5篇汉字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1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详细解读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久远而密切的联系.汉字的产生.发展过程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观.从汉字与西方文字的比较 ,与我国古代的生产关系.神崇拜.玉文化以及汉字的特点等方面 ,论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依存的关系 :汉字里积淀着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文化也仰仗着汉字流传得更为久远.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许多字从外形上看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比如〝日〞形状像太阳,〝月〞形状像月牙.日和月都有光,两个合在一起更亮,这就是〝明〞.汉字的这个特点使它很容易受到人们主观意识的影响,因此,从汉字可以了解到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一.从汉字看古人的宇宙观古人在造字时,把对宇宙的认识融进了汉字.1.从方块字说起现在的汉字外形是个方块,可在商朝时候却不是这样.如〝龙〞字像一条长长的虫子,〝凤〞字像一只又高又瘦的鸟.从周朝后期开始,字形逐渐变方,经过秦朝的篆书,汉朝前期的隶书,到汉末形成了笔画平直.形体端正的方块形楷体字.为什么2000年以前的人把字形定为方的呢这是因为那时的人对宇宙有了明确的看法,尽管这个看法是不科学的.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个圆底锅扣在我们上边;地是方的,托在我们脚下.地既然是方的,地上的一切人工建筑也都要建成方形.所以大到城市.院子.房屋,小到床.桌子.椅子都是方形的.只有少数与天有关的建筑才是圆的,如北京的天坛.汉字是大地上人们使用的记录工具,应该和大大小小的方形一致起来.2.说〝一〞〝一〞在古人看来是万物发展的开始.汉朝著名文字学家许慎说:〝一〞是最初的东西,后来的一切都是从〝一〞衍化出来的.这种解释来自《周易》,也就是太极和阴阳的理论.按着这种说法,如果把〝一〞看成数字,那么有了〝一〞才有了二三四五等无穷的数字;如果把〝一〞看成横,那么有了横才有了竖点撇捺等各种笔画;从文字上看,有了〝一〞才有了上下左右等千千万万个字.从古人对〝一〞的解释,可以看出他们对万物产生和变化的看法.3.神从天降〝示〞最初是神的意思,写成丁,横表示天,竖表示神仙从天而降.后来在横上又加了一横,表示在天上方;下边的竖也加了两条,变成三竖,明确表示出是日月星三神.这也是许慎的解释.汉字中凡与神有关的字大都有示(礻)作偏旁或部首.比如:祭(意为向神献肉).祐(意为神灵保护).社(意为土地神).福(意为向神祈求幸福)等.这说明古时候人们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看成是神支配的.这种崇信神灵的观念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失.二.从汉字看古人的伦理观念在封建社会,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主要是三纲五常.〝三纲〞简单说,就是大臣要按照君王的意志办事;子女要按照父亲的意志办事;妻子要按照丈夫的意志办事.〝五常〞就是每个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人们在造字和讲解字义时,也常常把这种伦理观念加进去.1.君.臣.民〝君〞的古字上面是两只相对的手,双臂内侧是个〝口〞,像个正面坐着处理政务的君王.〝臣〞的古字像个面向左边趴在地上行匍匐礼的大臣.〝民〞的古字像个面向左的男人与女人的结合体.到了汉朝,君王的正面坐形改成了面向左的侧面形,就是现在的〝君〞字.臣和民应该面向君王,表示服从和恭敬,所以面向左改为面向右,成了现在的〝臣〞和〝民〞.2.无子不孝〝孝〞字的上边是个〝老字头〞,下边是〝子〞,是小孩搀扶着老人的形象.孝就是尽心奉养父母,照顾父母的意思.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孝道,对不孝的子女要定罪判刑.不孝的罪行中,最严重的是没有后代,没有子女的人被看成大不孝.维护这种观念的人就把〝孝〞字中的子解释成男孩子,说没有男孩子的人就是不孝.〝好〞字左边是〝女〞,右边是〝子〞,意思也是多生孩子就好.这种生育观念到了现在还有影响.3.带〝女〞字的贬义字在强调男子重要的同时,是贬低妇女的作用.〝女〞的古字像个双手交叉在胸前(也有的像双手被绑在身后)跪在地上的女人.这说明商朝时妇女就处于被统治的地位了.社会不但歧视妇女,而且还把许多坏人坏事和妇女联系在一起.人们在造一个字时,如果是贬义,就把〝女〞字加进去.比如奴隶的〝奴〞.奴颜婢膝的〝婢〞.贪婪的〝婪〞.佞臣的〝佞〞.奸人的〝奸〞.妨碍的〝妨〞以及〝娼妓〞.〝嫉妒〞.〝妖媚〞等等.女子应该呆在家里,这样才平安,所以〝安〞上为宀(房子的符号),下为女.如果走出家门就会引起麻烦.两个女人在一起会成为〝奻(sòng)〞,意思是争论.争吵;三个女人在一起就会成为〝姦(jiān,简化字同‘奸’)〞,意为邪恶.奸诈.因此对女人要严加管束.〝妥〞字上为〝手(爪)〞,下为〝女〞,意思是管束住女子才能安妥.压迫歧视妇女,反对妇女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观念到了20世纪才开始清除.三.从汉字看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汉字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应该明确地放弃汉字拉丁化的目标.我们实在难于从bai ri yi shan jin,huang he ru hai liu这29个字母上读出唐诗的效果.我们应该更好地进行汉语汉字的教学.传承.研究.数码化应用与审美化创造.我们应该创造出无愧于祖先的语言艺术的传世之作.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在世界上推广普及华文与汉学教育,为此加大投入.我们应该在语言文字上对各种媒体与出版物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少一点错别字,少一点洋泾浜,少一点文理不通.我们所关切的汉字文化毕竟是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是面向世界的开放的与面向未来的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说我们的文化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立足点自己的性格.同时,只有开放的面向世界的经得起欧风美雨的与时俱进的中华文化,才是有活力的民族的,而不是博物馆里的木乃伊.聪明的做法不是把全球化与民族化地域化对立起来,而是结合起来.在浅层次上,争论要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学外语可能是有意义的.从根本上说,母语是进修外语的基础,外语是学好母语精通母语的不可或缺的参照.说起近现代中国,大概没有很多人的外语比辜鸿铭.林语堂和钱钟书更好,同时他们的华文修养也令我辈感到惭愧.设想未来的中华儿女个个熟悉汉语汉字华文经典,同时至少是它们当中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熟练掌握一两门外语特别是英语, 这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中国人的大脑的聪明足以做到这一步.而做到这一步不会降低而只会提高中华文化的地位.我们大可以增强对于中华文化汉字文化的自信,以海纳百川.开阔明朗的心态对待文化的开放与交流,而决不是鼠目寸光,抱残守缺.当然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与全盘西化.汉字的影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曾认为是甲骨文.就所见的殷商文字资料来说,文字载体的门类已经很多.当时的文字除了用毛笔书写在简册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写在龟甲兽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铸在青铜器上.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有一千多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对日本文字的影响日本民族虽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创制则相当晚.长期以来,其人民是以汉字作为自己传播思想.表达情感的载体,称汉字为〝真名〞.五世纪初,日本出现被称为〝假名〞的借用汉字的标音文字.八世纪时,以汉字标记日本语音的用法已较固定,其标志是《万叶集》的编定,故称〝万叶假名〞.是为纯粹日语标音文字的基础.日本文字的最终创制是由吉备真备和弘法大师(空海)来完成的.他们俩人均曾长期留居中国唐朝,对汉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据标音汉字楷体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后者采用汉字草体创造日文〝平假名〞.尽管自十世纪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汉字的使用却并未因此而废止.时至今天,已在世界占据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个简体汉字.其中,在_年重新制定并公布的日语常用汉字表中,共收录了2_6个汉字.[5] 对朝鲜(韩国)文字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制度和文化一直影响着朝鲜,因此朝鲜把本民族文字称谚文(非正式文字).谚文的创制和应用是古代韩国文化的一项重要成就,但是20世纪前却并没有得到大范围应用.实际上,早起时期的韩国亦如日本没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汉字.新罗统一后稍有改观,时人薛聪曾创造吏读,即用汉字表示韩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辅助阅读汉文书籍.终因言文各异,无法普及.李朝初期设谚文局,令郑麟趾. 成三问等人制定谚文.他们依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_个母音字母和_个子音字母,并于公元_43年公布使用《训民正音》.朝鲜从此有了自己的文字,但不久又再度废止.二战后,韩国因〝去汉化〞政策,再次加以使用,朝鲜亦同.虽然由于韩文拼音文字的同声字太多,会出现书写后分辨不清的情况多,但随着〝谚文世代〞的形成,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的人不断减少,即便是以前使用汉字的人也对汉字的使用能力也不断的退步,汉字词在朝鲜语(韩语)的比例也不断下降,再加上朝鲜/韩国在日常生活中多实用固有词;同音异意的现象也不会那么严重.汉字在韩语的地位遭到挑战!但是,废除汉字的后果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韩国的古书,只有专家才能看得懂.对越南文字的影响十世纪以前的越南是中国的郡县.秦.汉.隋.唐莫不在此设官统辖, 故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越南独立后,无论是上层人士的交往,还是学校教育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均以汉字为工具.直至十三世纪,越南才有本国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汉字为基础,用形声.假借.会意等方法创制的表达越南语音的新字.十五世纪时,字喃通行全国,完全取代了汉字(少数人还在用汉字).但是现代越南文字多受西方文字影响,完全使用拼音文字.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自古即有华夏.中华之称.在中国各大族群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又称为〝华夏民族〞或〝中华民族〞.所以汉服又被称为汉装.华服.汉服不单单是指〝汉朝服饰 ,而是指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也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中国古人讲仁.义.礼.智.信,汉服从各个方面来讲,都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服饰.中国古代的服饰随着改朝换代而发生变化,因此不同朝代的服饰也反映出不同朝代的文化.所以汉服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据史籍中记载,远在三皇五帝时期,先民们以鸟兽毛皮为衣,进而用麻作布.后来黄帝正妃嫘祖植桑养蚕,教导人民织布作衣,这就是最早汉服的起源.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是在商朝建立的,就是把衣服分为两截,即上衣下裳(裳是指裙子).腰部用宽腰带束扎.商朝的时候纺织与刺绣的技术都已十分的纯熟,领襟袖口都有精致的刺绣和滚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深衣〝,深衣即指上下分裁,但中间缝合而成.在当时非常流行,男女尊卑都能穿.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的鼎盛时期,唐朝的染织技术精湛,丝织品的染色图纹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因此唐朝的服饰质地考究,色彩鲜艳,样式繁多,配饰精美.大唐服饰雍容大方.华贵典雅, 在悠久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堪称登峰造极,璀璨辉煌.唐朝女子爱美成风,重视化妆.画眉.点唇,也喜欢涂胭脂.服饰特点是低领大袖,裙腰高束.样式主要是上着短襦,下穿长裙,加半臂,肩披帛巾,让长长的裙摆拖地而行,体态轻盈有若天仙般的飘逸高雅.唐朝男子身着圆领袍衫,头戴幞头.纱帽,幞头是以丝绢裁成方巾,方巾四角下垂四长带,用来裹发的头巾,在唐朝非常盛行.敦煌壁画中有大量的彩绘图案,当中也有对佛国世界的描绘,有佛. 天人.飞天仙女等形象,非常庄严逼真.如果详加对照,会发现大唐服饰和壁画中的天人服饰十分类似.中国传统文化在唐朝时期与世界各国频繁交流,传统的服饰文化也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至今日本和韩国的服饰中还保留着大唐服饰的特色.据史料记载,和大唐来往的国家,最多时竟达300多个.宋朝衣冠服饰虽沿袭唐代传统服饰,但又独树一帜.当时社会崇尚理学,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观念,倡导传统保守的道德观.因此影响所及,服饰不再追求华丽,而以自然俭朴为主.宋朝男子服饰仍以圆领袍衫为主,以不同颜色来区分等级.不分尊卑,在各种场合都戴幞头.女子服饰上衣种类有襦.衫.袄.大袖.半臂.褙子等等,下身也是穿裙子.其中褙子是当时无论贵贱都流行穿着的服饰,褙子是一种外衣,直领.对襟.长度过膝是其特色.明朝建立后,恢复传统的汉服服饰制度.明朝服饰质料种类繁多,刺绣技术发达.男子服饰仍以袍衫为主,官员朝服仍袭古制,以袍衫颜色和图案来区分官职品位,袍衫官服前有一方形刺绣图案,文官为飞禽图案;武官则为走兽图案.妇女服饰款式承袭唐宋,襦.裙.袄.衫.褙子.比甲,明朝妇女的礼服为凤冠霞帔.汉服最主要的特色是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以绳带扎结取代扣子,穿着汉服使人神态举止有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脱俗的气质与美感.这种特色有别于其他民族.汉字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2通过开设传统文化,我想谈几点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包罗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学习,特别是蕴含了丰富传统哲学,那些简短精悍的名言警句是古代闲人的人生智慧总结,这些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路途,有助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例如老子和孔子做人的道理与为人处事的原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空间.同时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来的脚步,自己的幼稚可笑的思想.每每读到那些话又联想到自己的过去,心便有戚戚然,想想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更是唏嘘不已.自己原来一直错得那么的厉害.像我们大多数人每天追逐个性潮流,沉迷电脑网络,缺少思考,缺少生活考验,碌碌无为的一群人才真正是不会做人!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学校,对他人稍有不满就大呼天理何在!古人没有现代人的忙碌节奏,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人生思考未来思考那些我们现在可能觉得是疯子似的问题,他们之所以睿智,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用心的去观察了这个社会,我们被更多世俗的东西蒙住了眼睛,我们被局限到了一个自己的小世界里,我们无法认识更广阔的天地.假如我们思考问题只从自己出发,那么看到的都是很短期,肤浅的利益.那么为社会为他人牺牲更是无从说起.但是,如果把我们置于一个群体中,置身与我们大社会,我们就不会过多的注重自我的感受和个人的得失了.我想一个人如果懂得了这些,那么心胸会开阔很多.文化是一个太深厚的主题,我无力探讨什么.但是以一个虚心学习者的身份,我觉得,将自己放在一个历史长河中,或是说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我们身后那么博大的文化,我们个人的恩怨情仇,大喜或大悲已是不值得一提了.人生无喜亦无悲,无欲亦无求,那将是怎样的一个境界呢?因为我们的无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智慧.那么我们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我的心开朗了许多,就像突然遇见了太阳.能够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儒家学问里有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要想成才,那么首要的是修身-----修身养性! 读书可以修身,但是读些怎样的书?怎样才算修身养性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懂的也不很多.但是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们首先要把人做好了,才有资格谈能力.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即使学富五车也是徒劳.这样的人于社会于他人也将是无所益处的.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以一颗真诚虔诚谦虚的心努力学习好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华,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将信息化为知识最终成为自己的智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方向,我知道自己以后应该怎么更好地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位教育教学服务.特别喜欢《易经》中的那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经常用这句话去勉励自己,交给我们怎样去做一个人,做好一个强者.智者.我经常在想如果一个人能做到这两句就会是一个圣人,又想起温总理在上任时说的那两句话来勉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摸索〞.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精深的文化随便精研点就受用终生了.现代的人多是浮躁的,甚至是一些研究古典文化的人也是如此,多想所有的人都去真的专心的去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旷久的时间静默的历史浩瀚无声的文化来安静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更好的去珍惜生命,感受生命.不敢说自己是个有智之人,但至少在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后,我知道一个要有着豁达心胸才可以宁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淡泊名利,去掉尘世的浮华与虚无,我要寻找我的快乐的精神家园.只要肯于学习,勤思考,相信,总有一天可以达到我想要的的境界.汉字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3一是认识上的转变.在以前的学习和工作中从没有真正接触过国学方面的知识,只知道是儒家学问,还有些封建思想意识,认为学这些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然而,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认识有了新的转变.我认为,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学国学是当今很热门的一个词儿,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正视.其概念广泛.内涵丰富.分类多样,把我们祖辈们的经历.体验.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这些文字中,为我们后人所一一品读,并领悟其中的奥妙.他们把这些经典留给我们,自然是希望我们代代相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二是学习的重要.人的一生是从学习开始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开篇即提出了以学习为乐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一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识可以增长才干,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因此,我感到爱学习是一种快乐,想学习是一种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种喜悦.学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是一件让我们感觉愉悦的事情,学习能使我们提高素质.增长才干.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传统文化凝聚了五千年来所有人的智慧,我们的先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我龙的传人背后的悠久历史带给我们的力量!汉字传统文化解读心得体会40 年3月28日,单位老总决定由我带队,去参加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举办的为期五天(4月2日—4月6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4月2日下午3点,我们一行五人乘坐单位的专车前往南京居美馨文化教育培训中心,一进培训中心的大门,只见门口有好几位老师躬身站着,又是鞠躬又是问好,我感到甚为惊讶和不习惯,觉得他们也许是出于礼貌而已.签名.报道.找宿舍.领学习教材,均由辅导老师引领,我被分在第四组,辅导老师是来自镇江的尹小溪先生.瘦高个,1米80的个子,脸上的微笑没有停止过一刻,让我们倍感亲切.我们这期学员班,共有来自全国_个省市的56家企业的_0名学员.有企业老总,有企业中层干部,还有普通员工,有20来岁的刚参加工作的姑娘小伙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同志.由于是封闭培训,所有员工一律不许无故离开大门一步.我们宿舍四个人:淮安人陈宝国,哈尔滨人王云鹏,石家庄人王建斌和我.大家每天必须在六点起床洗漱,而我最懒,每天都是舍友呼了几遍仍然无动于衷,非要等到尹老师推门来呼我起床才起来.早上,全体学员到教室齐颂《弟子规》和《孝经》,再去食堂用餐,用餐时需齐颂《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仁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听老师解释,该培训中心粮食均来自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热心赞助,所以请大家用餐必须择量而行,避免浪费,听老师这么一说,学员们均把碗中的米饭等吃的一干二净.这几天,集中学习了台湾人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录像).台湾人李泳杉老师的《_世纪的健康饮食》(录像).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录像).中心张晓东老师的《百善孝为先》等课程,还聆听了中心靳雅佳老师的用音乐感悟孝道的课程,老师边唱边讲解人生.社会与家庭,歌曲《父亲您辛苦了》.《母亲您辛苦了》.《丈夫你辛苦了》.《妻子你辛苦了》.《跪羊图》等无不催人泪下.海南省海口监狱的沈芝梅警官和南京德国独资的菲尼克斯公司李慕松总裁的精彩演讲,也赢得了学员们的阵阵掌声.这次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在这个良心大大地被撕咬被刀割被蒸煮的今天,我们拿什么奉献给我的家庭.社会.国家?。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第三讲:汉字与中国文化
长尾巴的鸟称为“鸟”,例如:鸡、鸾、 鹰、鸽、等
声符的文化涵义
浅、笺、钱、线、践、贱 [小而少] 青、清、晴、情、箐(青竹)、圊(厩肥、
绿肥)、请、精、静、睛、靖、菁、婧、腈、 靓、倩 [纯而美] 巠、茎、胫(小腿)、弪(弓弦、弧度)、 迳、泾、颈、径、经、轻、刭、痉[小而直]
同形异义的部件
川、虹等


祭祀的多种类型
第一种:肉祭
“祭”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第二种:酒祭
裸祭 凶
第三种:火祭
帝-禘 燎 尞 熿 huáng 尪
第四种:水祭

第五种:杀牲祭
“埋”祭
出生仪式
“产”:
“生其种曰产。”(《周礼·大宗伯注》)
“产,生也,从生彦,省声。”(《说文解
字》)
小篆“产”
小篆“彦”
P.188 以“穿”字和“经”字为例
2. 凭字形确定字族的意义关系
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往往具有相关或类似的 意义关系,特别是形旁
例如: 江-河-湖-海-泽 皿-盅-盏-盆-盘-盂-盥 “皿,饭食之用器。凡皿之属皆从皿。”
3. 凭借汉字辨析同音词
汉字与汉语相互补充 利用字形不同辨析同音词 如:gōngsī 公司 公私 qīzhōng 期中 期终
(2)从汉语词汇的组合机制看
组合性造词 组词的基件是实词素 组词过程中的意合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 汉字构形体现人的主体思维方式
“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 的说,是人的身体全部)出发 的……它是从人看事物,从人的官 能看事物。”
—— 姜亮夫:《古文字学》,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4年版,第69页
(1)汉字构形基本建构方法:

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以下是汉语汉字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包括诗词、歌谣、戏剧、典籍等,让中华文化得以延续、传承。

2.促进文字交流:汉字是中文和汉字文化国家之间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广泛的地域和语言背景下,中文通过汉字的传播和使用得到了普及和推广。

3.发展汉字文化:汉字的形态包含了中华思维、文化、价值观念等,通过汉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

4.彰显国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汉字深刻表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汉字字体的演化也成为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于世界文化的桥梁:汉字不仅在国内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世界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中国文化的形象和地位。

论汉字蕴涵的生育文化

论汉字蕴涵的生育文化
种 的蕃衍 。 …而人类 的生 产又 是 一切 生产 的前 提条 ” 影响 , 使人 口生 产 呈 现 出高 出生 、 死 亡 、 增 长 的 申作“ 帝” , 又造 了“ ” 示 “ ” 高 低 天 义 就 蒂 表 帝 的本 义 。所
特 点 。据 专家 推测 ,初 民 的平 均 寿命 在 2 0至 3 0岁 以“ ” “ ” 花 蒂义 上 构 成 了一 组 古今 字 , 以 帝 与 蒂 在 可
发 现 的支持 。 “ 花卉 纹 等 植 物 纹 样 是 中 国母 系 氏族 文 的字 形 结构 我们 不 难看 出“ ” 后 的本 义 即是指 妇 女
必需 的工 具 的生 产 ; 一方 面是人 类 自身 的 生产 , 另 即 殖崇拜 文化 。
汉代许慎《 说文解字》 “ , : 帝 谛也。王天下之号 ”尔 :帝 君 ” 件 , 以生 育 始 终 是 人 类 关 注 的 重 大 问 题 。远 古 时 也 。 《 雅 ・释 诂 》 “ , 也 。 两 书解 说 的 都 是 所 “ ” 帝 的引 申义 , 是 其 本 义 。“ ” 甲 骨文 与 金 文 不 帝 在 代 , 个难题 始 终 困扰 着 人 类 。就 人类 自身 的生 产 这 本 帝 而言 ,自然 环境 的严 酷 、 产 力 的落 后 、 生 血族 战争 的 中写 的都 是花 蒂 的形 象 , 义汉字 的神奇 与伟大 。那 么 , 们 只知 其母不 知其 父 , 民只看 到孩 子 由母 亲 所生 。 汉 先
先民排除了男子的生育作 字如何 记录 了先 民 丰 富多 彩 的生 育 文化 ? 本文 选 取 由于缺乏科学的生育知识 , 用。在 原始初 民的 观念 中 , 育 只 是女 人 的事 , 孕 于是 部分 汉字对 此 问题 进行讨 论 。
之 间 。生命 的短 促 使 妇 女 的生 育 期 大大 缩 短 ,可 以 通用 。如此 , 帝 ” “ 怎么 与女 性 生殖 崇 拜 有 了关 系 呢? 想见 , 始人 只 能通 过 增 加 出 生率 来 扩 大 人类 自身 这可 以从花朵的外形及其功用上求得解释。帝( 原 花) 的再生 产 ; 否则 , 类 的生 存 与延 续 就会 成 为 问题 。 的外形 与女 阴相似 ; 的功用 就 是 结 出果 实 , 与女 人 花 这

《汉字与性》之五——汉字中的“性”文化

《汉字与性》之五——汉字中的“性”文化

《汉字与性》之五——汉字中的“性”文化图:示+且=祖下面三个代表男女生殖器的汉字,人们司空见惯,但却鲜有知其本意者。

一、“且”——男性生殖器。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在金文中,“且”就是男根形状。

这个特殊的含意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而大家所熟悉的代表男性生殖器的字眼一般不外乎“龟”和“鸟(diǎo)”。

其实这两个也是象形文字,但与“且”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有两位比较出名的考证“且”就是男根的现代学者,一位是李敖,另一位是郭沬若。

1984年,李敖在台湾写了《且且且且且》一文,从中国古人的性崇拜,考证到儒家文化中的“牌位”,比较清楚地阐明了“且”之所以代表男根的来龙去脉。

他拿清代文人阮元《揅(yán)经室一集》中的“释且”说事儿,谈到了鼻祖中的“祖”字。

根据李氏之考证,最初“且”就是“祖”,并没有“示”字旁。

阮元所谓的“古文‘祖’皆‘且’字”,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用男性生殖器代表祖宗,说明这个字出现时社会已进入了父系氏族时期。

小篆问世之后,才有人开始在“且”字左边加上个“示”字旁,成为现在的“祖”字形状。

“祖”被理解为男性生殖器,当然也是由于它的词根“且”的原因。

李敖认为阮元洋洋洒洒地忽悠了半天,也没有说到点子上。

其实说白了,“且”字的原始形态就像男人的性器。

李还考证了与“且”在外形上差不多的“圭”字,认为也出于同一造型,并由此推测中国古人有崇拜男性生殖器的习俗。

其实过去家里供奉的祖宗牌位,坟前立着的石碑也都呈“且”状,同样源于古人对男根的崇拜与敬畏。

李敖还把自己的“性学”研究成果,活学活用到对古典的解释中去。

《诗经·褰(qiān)裳》有“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一句。

李敖是这样理解的:“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不想本姑娘,本姑娘还偏偏不愁没人想,神气什么,你这个臭小子,屌啊!”此番理解令人捧腹,如此一个普普通通的“且”字,竟让他解释得头头是道,却也不落下流,难怪一些人捧之为李大师!二、“也”——女性生殖器。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汉字与中华传统文化
该课程共四个单元,包括汉字性质、特色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概说、汉字形体记录汉文化示例、汉字形体 分析的现代应用等内容。
课程建设
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3年5月30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8年11月9日,该课程获中国大学“首批最美慕课100”称号。 2019年,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20年11月24日,该课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 程)”。
考核标准
该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分数比例如下: 1.平时单元测验占40%,为客观题。 2.随堂布置的作业不计分,只是课程讨论的表现占10%(要求至少参加6次互评)。 3.课程结束考试占50%。 总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教师简介
李索,大连大学教授,从事高校古代汉语和先秦文献教学与研究。 焦冬梅,大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史、对外汉语教学。 卢庆全,大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校古代汉语和文字学教学与研究。 赵金丹,大连大学文学院教师,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赵红,大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事相关领域教学、科研及教学管理工作。
谢谢观看
该课程从文化的视角,以甲骨文、金文、篆书形体为视点,同学习者一起揭开古老汉字神秘的面纱,领略其 中绚丽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知识探索的欢快中提升汉语和文化素质。
课程简介
该课程内容包括三章,分为四个单元。绪论及第一章为第一单元,介绍汉字的性质、特色、起源、形义关系 及其构形的文化特征,是该课程内容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分为二、三两个单元,分别从衣着服饰、食物饮品、宫 室居处、舟车行旅、婚姻生育、肢体发肤、德行修养、祭祀福祉、邦国政事、征伐武备、农牧渔猎、财宝商贾、 文教技艺、时令节庆等类别等14个方面阐释寓含在相关汉字形体中的传统文化信息,是该课程的主要部分。第三 章为第四单元,针对当前汉字使用及教学中存在的热点问题,简要阐释了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简化对分析字形 理解字义的影响、汉字形体与国学经典文献阅读以及汉字形体分析与汉字教学等相关问题,介绍了通过分析汉字 的形义关系和文化特征,理解经典文献的古文古义、继而正确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和意义,是结合实际 的应用部分。

与生育有关的汉字文化内涵浅析

与生育有关的汉字文化内涵浅析

与生育有关的汉字文化内涵浅析
1、胎:胎指胎儿,也叫当胎胎儿,是指孕妇腹中正在发育的胎儿,指胎儿在腹中发育出来的状态。

它有助于让夫妻之间发生性欲望,促进爱情,增进夫妻之间的深厚感情。

2、生:生是指植物和动物的发育过程,指物种生长,发育,成熟,以及具有动态能力以表现在物种的复杂性和变化的过程,是物种的进化的基础。

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元素,如健康、智慧、灵活性等。

3、孕:孕指孕期,也叫怀孕期,是孕妇的状态,指从受孕到分娩完结的过程,是母子关系的结束。

它不仅代表了生命的再生,而且也暗合着永恒的生命循环,代表着复兴和幸福,引发家庭和社会的喜庆活动,增进婚姻夫妻之间的感情,传递着中华民族价值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一■服务业民俗传统社会里的服务业不同于现代社会中的服务业,它主要是指除农、林、牧、畐9、鱼之外,为正常的社会生活提供便利的所有行当——包括商业、餐饮和各种为生活提供便利的行业。

它们是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城镇的扩大和非物质生产者的大量出现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极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俗,包括行业规范、经营场所、经营方式等各种民俗。

例如商业民俗中最有特色的要数坐商(即有固定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贩)使用的招牌——幌子和流动小贩的“市声U包括叫卖声和敲击声)。

今天,实物、旗帘等幌子几乎绝迹, 只有招牌被发扬光大—几乎每一个店铺都有自己的招牌;而市声也随着流动小贩的减少而近乎销声匿迹,现在只有收废纸与磨刀具的小贩还保留着传统的吆喝,想要了解旧时的吆喝可以请听相声《卖布头》、《卖故衣》等。

今天我们国家对服务业的规定要比传统意义上更宽泛,当今我们常说的服务业还应包括:邮政、电信、IT、旅游、保险等行业,这些新生的服务行业也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渐渐形成自己行规习惯,久而久之,这些模式性的东西就会相沿成习,谚变为新的民俗。

由此可见,民俗并不是通过回溯历史而存活,而是弥漫在任何时代和社会之中。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词解释一-江湖习俗“江湖''一词,本义是江河湖海的总称。

但是,在中国人心目中,它却早已隐去了作为自然地理名词的原始意义,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概念。

这个“江湖咛旨的是一个秘密社会,与正统的社会抗衡,容纳江湖人(指不被正统社会所接纳的人,如神仙方士、江湖术士、江湖郎中、江湖艺人、江湖骗子等)生息繁衍。

它不一定有完整统一的组织形式、固定的法律规范,更多依靠内部集团认同的规矩和道义原则行事,在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就是一种民俗,江湖的秩序比正统社会更多的依赖民俗来维系。

而江湖的民俗却因为“江湖社会"的神秘性而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

关于孕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孕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孕字的研究报告摘要“孕”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汉字。

它在语义和语用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文着重探讨了“孕”字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并分析了它在文化、历史、演变、语法和用法方面的研究。

结果表明,“孕”字作为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词汇,具有很多复杂的含义,包括生育、怀孕、孕育、滋润、孕含等等。

在语用方面,“孕”字广泛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成语,并且在日常交流中也经常用到。

在文化历史方面,“孕”字的出现与人们对自然、生命、繁衍等方面的思考密切相关。

在语法方面,本文探讨了“孕”字在句子中的构成和作用。

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研究“孕”字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它的语义和语用,还能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的文化和历史演变。

关键词:孕字;语义特征;语用特征;文化;历史;演变;语法;用法引言“孕”字是汉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

在汉字中,“孕”字可以表示怀孕或生育,也可以表示滋润、丰富和孕育。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孕”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早期的医药和卜卦预测中,“孕”字也被广泛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孕”字在语义、语用、文化、历史、演变、语法和用法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孕”字的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并探讨它在文化、历史、演变、语法和用法方面的研究。

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将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汉字及其在汉语中的使用。

1. “孕”字的语义特征“孕”字可以表示怀孕、妊娠、生育、含蓄、蕴藏等多种含义。

以下是对“孕”字含义的详细分析。

1.1 怀孕“孕”字最基本的含义是怀孕,即女性子宫内孕育着胎儿。

在古代,怀孕被誉为“天下至幸之事”,意味着家庭幸福、家族繁荣。

同时,怀孕也需要做好充分的保健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母婴安全。

在医学领域,孕妇的保健和医疗也是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1.2 孕育“孕”字还可以表示孕育,即生命的孕育过程。

例如,一棵树孕育出树叶、果实等,一种文化孕育出各种文化遗产,一个家庭孕育出下一代的生命。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经历各种艰辛和挫折,但最终结果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整体。

细说汉字生儿育女——说“育”(毓)

细说汉字生儿育女——说“育”(毓)

细说汉字生儿育女——说“育”(毓)朱英贵“生儿育女”是民间的常用说法,意谓生育子女,繁衍后代。

今天说的“育”通常侧重于培育或教育,而“育”字的初文含义本是生育。

其实,“生”本是指植物出生,“育”才是指人出生,跟“育”同源的还有一个“毓”字,本文一并来谈谈“育”和“毓”的构字理据及其字义演变。

一、“育”(毓)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育”和“毓”是两个不同形体的汉字,很少有人会想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其实,这两个字的初文本是同一个字。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育”(毓)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从上图可以看出,“育”(毓)字的甲骨文构字理据至少有三种表现方式:其一如上图第一个甲骨文字形,只画一个倒“子”表示生育产子时头朝下产出的状貌,周边的几个小点表示分娩时流出的羊水与血水;其二如上图第二个甲骨文字形,在第一个字形的上方又增加了一个头部多了一条横线的“女”字,表示生育产子的女人,使得表意更加准确;其三如上图第三个甲骨文字形,在第二个字形的女人胸部又增加了两点使之成为“母”字,使得表意更加完善。

“育”(毓)字的金文字形是对后两个甲骨文形体的直接继承,并且省去了“女”或“母”上方的一条短横线,使得表意更加清楚完备。

“育”(毓)字的小篆字形有两种:笔画较多的一种在楷化以后演变为“毓”字,它是对含有“女”或“母”的甲骨文、金文字形的承继发展;笔画较少的一种在楷化以后演变为“育”字,它是对不含有“女”或“母”的初文形体的加工改造,将倒“子”周边的几个小点讹变为“肉”(月),可能是为了表示“育”字在生育的意义之外还有养育的意义吧。

总之,“育”(毓)字的构字理据就是妇女(母亲)生育产子,它的造字本义当为生育。

后来“育”字又滋生出来养育的直接引申义,于是便分化为两个字形:其中“毓”字侧重表示其生育繁殖的造字本义,而“育”字侧重表示其抚养培育等引申义。

当然,在生育产子这一初文意义上,“育”和“毓”这两个字还是通用的。

寓意多子多孙的字

寓意多子多孙的字

寓意多子多孙的字
标题:寓意多子多孙的字
字是指汉语中的汉字,是构成汉语的基本单位。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愿望、情感、思想、价值观等。

在汉字中,有一些字被赋予了多子多孙的寓意,这些字通常是指能够生育后代的字,例如“孙”、“子”、“父”、“母”等。

这些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寓意着人类对家族、后代和幸福的渴望。

例如,“孙”字是指后代,代表着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孙”常常被用来形容长寿和福气,例如“子孙满堂”、“孙儿孙女”等。

“子”字则是指儿子,也是代表着未来和希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子”常常被用来形容儿子对家庭的贡献和陪伴,例如“子孝父慈”、“子孙满堂”等。

“父”字是指父亲,也是代表着家族和传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父”常常被用来形容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和引领,例如“父为子之纲”、“父慈子孝”等。

“母”字是指母亲,也是代表着家庭和温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常常被用来形容母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和关爱,例如“母慈子孝”、“母爱如山”等。

这些汉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运用,寓意着人类对家族、后代和幸福的渴望。

它们不仅仅是汉字本身的含义,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育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育字的研究报告

关于育字的研究报告摘要:“育”字在中国汉字中属于很常见的一个字,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语义和语用特征。

在汉字文化的发展中,育字被经常使用来表示“生育”或“教育”的概念。

在本次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育”字的语义、语用特征以及其历史、文化和语法方面的演变与应用。

引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它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社会信息。

在中国的汉字中,“育”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

该字在古代书写中代表了很多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语义和语用特征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次研究将对“育”字的语义、语用特征及其历史、文化和语法方面的演变进行深入研究。

育字的语义特征:“育”字在古代文献中,主要有“生育”和“教育”两个主要意义。

在《说文解字》中,该字的解释为“产生后代”和“教养”,表明了该字在古代语境中的这两种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育的含义逐渐扩展,从单纯的生育和教育,到授业、培训、抚育等多方面的配搭引申义。

在现代汉语中,“育”字不仅用于描述人类产生后代和教育,还可以表示生物繁殖、养护、培育等多种含义。

育字的语用特征:在语用学中,育字通常被用来表示产生后代和教育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该字还可以用于描述生物繁殖、养护、培育等含义。

它可以作为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出现,体现一种深厚的语境意义。

在使用该字时,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例如,在国学文化中,“育”字作为“教育”的代表,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并在古代教育施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汉语中,“育”字的多种含义,表明了它在现代社会中依旧很重要,是人们对生物、教育、养育等方面认知的基础。

育字的文化、历史与演变:“育”字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主要用于古代文化中的生殖概念。

在古代文献《周礼》中,该字用来描述“生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育”字的意义逐渐演变,它可以用来表示生物繁殖、养护和培育等多种含义。

在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育字在赋诗、奏乐、礼仪等方面都有其出色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育文化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种的繁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发展。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育文化。华夏民族也不例外,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不仅对自身“种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还产生了炽热的生殖崇拜,形成了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生育文化。这种生育文化,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加以研究。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表意是它的基本特征,因而,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记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狭义的文化,在汉字的构形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现代汉字文化学研究表明:汉字与中华文化可以互证,既可以从汉字的形音义所携带的信息窥见中华文化的一斑,也可以用中华文化的某些事实和特点来解释汉字构形表义的诸多现象。因此,本文拟从汉字入手,探讨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
母。”意思是小羊羔从母亲那里得到奶吃。李商隐《行次西郊作》:“皇子弃不乳”。不给皇子吃奶并且把它扔掉。
孩子不仅需要母乳喂养,而且需要大人的看管照顾才能顺利生长。汉字“保”就体现了这一过程。保,金文画一侧面站立的人形,将左臂伸向背后,扶住背上的孩子,孩子的旁边还有一条包裹用的被子。因而《说文》解释“保”为“养也”。《尚书·康诰》“若保赤子。”用的即是本义。赤子即出生婴儿。后引申为保护、保卫、保证之义。
大昕“古无轻唇音”的原理,在上古“柎”“不”读音相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字义必定相通。也就是说,“丕”代表种子开始开始生长的地方,推而广之,“胚”自然就可以代指受精卵在母亲子宫内的着床。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胎,《说文》:“妇孕三月也。”从月(肉)台声,台亦声。台(yí)字音和字义来源于“已”。在上古时代,已、巳为一字之变。巳,像子未成之形,它的古文字形比“子”少两条臂膀。“巳”表示胎儿义可以从《说文》中对“包”字的解释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包,像人怀妊,巳在中,像子未成形也。”“包”字从勹从巳,“巳”为子未成之形,“包”像人怀子之形。由此可见,“胎”字表示“妇孕三月”是很有道理的。由于“已”“以”“巳”在古代通用,古人把一种专治妇女不孕之症的中草药“车前草”命名为“芣苡”,或写作“ 芣苢”,含有孕育之义。《诗经》中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芣苢》。
怀孕也可以用“妊”“娠”二字来表示,可单用也可连用。妊,初文写作“壬”,约斋先生认为是妇女怀孕的意思③,甲骨文的最简字形跟“工”字相同,一竖的两端加两横,以示一化而为二。“壬”字的古文字形也可以在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形腹部位置上加一点,像人肚子里有胎儿之形。许慎则认为“壬”的本义是指刚刚破土而出的植物苗,虽弯曲但已能挺立。《说文》:“壬,像物出地挺生也。”段玉裁进一步解释道:“上像挺出形,下当是土字也。”古人认为土地是万物之母,一切植物都是由它孕育而生。古人借此物象联想到妇女怀孕之后,由于胎儿一天天长大,孕妇的腹部也随之隆起,腰身不再像普通人一样挺直,有些像刚出生的植物一样弯曲,因而,“壬”字左边加一“女”字,构成“妊”字表示妇女怀孕这一现象。无论哪种解释,“妊”字的词义都与怀孕有关。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孩子从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完成生命孕育的最后一个过程——出生。在汉字中也有生动的描写,这就是汉字“道”和“毓”。
道,本义道路。陈榴教授认为,“道”的初始义是“分娩”“接生”。他在考察“道”在金文中十余例字形之后 ,认为金文中“道”字的字形大致有三种:一是从行从首会意,二是从行从首从又会意,三是从行从首从止会意,如果将金文中“道”字形结合起来,即可看到“行”“首”“又”“止”是构成“道”字的基本部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正是一幅生动形象的孕妇分娩图:“行”为“产道”之口,“又”为接生之手,“首”为顺产之形,“止”为难产之象。因分娩顺产为多,亦是古人所期盼,难产为险象,为古人所厌恶,于是后世的“道”字保留了“首”而舍弃了“止”④。我们认为陈榴先生的解释很有道理。正因为“道”初义为“分娩”“接生”,便与母性发生了直接的联系,老子才将“道”看作世界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而二,二生三”的理论。
二、 体现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
汉字不仅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人类生命孕育过程的认识,而且在汉字构型中也体现了自己的生育观念——多子多福。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一个部落力量的强弱完全取决于人丁数量的多少,因此为了能够让本部族继续繁衍下去,在竞争中得以保存,人们自然希望有众多的子孙。因而,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四世同堂,子孙满堂是一个人幸福快乐的象征。反之,一个人没有后代,则被认为是最大的不孝 。汉字“胤”“孙”较好地反映了这一思想。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生命在母腹中从孕育到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人形,直至出生,大约需要十个月的时间,故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说。汉字中的“胚”“胎”“妊”“娠”“毓”“道”则生动地记载了这一过程。
胚,《古汉语词典》解释为“发育之初的生命体。”《说文》肉部下:“胚,妇孕一月也。”①胚,从肉,丕声,丕亦声。也就是说“丕”既表示整个字的读音,又表示整个字的意义。古人认为“丕”是指花的蓓蕾。“丕”字由“不”和“一”两部分组成,“不”指萼足,即今之“花托”“花萼”,“一”表示花萼的部位。《诗经·小雅·裳棣》:“裳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不当为柎,柎,鄂(即萼)足也。”这说明“柎”是“不”的后起字,“柎”为花托,“不”字实为花托之象形。②郑玄的解释是非常准确的。从语音上来看,“柎”上古属于轻唇音,“不”属于重唇音,根据清人钱
孙,繁体字写作“孫”,《说文》:“子之子曰孙。从子从系,系,续也。”从字形上分析,“孙”是会意字,子代表孩子,系代表绳索,绳索有系联之意,即系于子之下者为孙。“子”“系”会合成意,表示子孙后代延续不绝的意思。古人把这种愿望用称谓的形式固定下来,《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子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郭璞解释说“云孙”的意思就是轻远如浮云。为了确保这种子子孙孙无穷尽的理想得以实现,古人也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例如避免
娠,《说文》曰:“女妊身动也。凡从辰之字皆有洞意。震振是也。妊而身动曰娠。浑言之则妊娠不别。《诗》‘大人有身,生此文王。’传曰:身,重也。盖妊而后重,重而后动,动而后生。从女,辰声。”而“辰,震也。三月阳气动,雷电振也。民农时也。物皆生也。”按照《说文》的解释,娠,就是胎动的意思,因“辰”字而得音得义。辰月,正是阳气充沛,雷电震动,万物重生的季节。孕育在母体中的胎儿也逐渐成熟,出现胎动,不久就会出生。由此可见,在古人的心目中,娠,是出生前的最后一个时期,表示胎儿已经成形,发育成熟即可离开母体。
上述汉字形象生动地向后人展示了人作为个体生命从开始到出生的完整过程:“胚”记录了生命的开始形态,“胎”“妊”“娠”描绘的是生命生长发育长大的历程,“道”“毓”描绘的是古代生产图画,“子”代表的是独立生命个体形成的最终形态,“字”“乳”“弃”“保”则记录的是孩子出生后的养育情况,。这些汉字的古文字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先民对于人类生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在古代生产力极其低下、卫生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孩子出生后能否成活还是一个未知数。有些孩子一出生就被抛弃,汉字“弃”的古文字形生动地描绘了这一习俗。古文由三部分构成:上部“云”是倒子之形,代表刚出生的婴儿,中间是簸箕,下面是双手,合在一起就是用簸箕将孩子扔掉。《诗经·大雅·生民》就详细讲述了周代始祖后稷出生后遭到母亲抛弃的情形。有的孩子被养在家中,这就是“字”。古文像房间里有个孩子,《说文》解释为“乳也。”实际上就是指在房间里喂养孩子。汉字“乳”则形象地描绘出喂养孩子的情形,甲骨文像一个母亲面朝左跪坐着,两手环抱一个娃娃,胸前一点表示母亲的乳房,表示给孩子喂奶。汉字楷化以后,母亲的双手变为“爪”,孩子变为“子”,母亲的乳房变为“■”,就构成了今天的“乳”字。“乳”字作“喂奶”讲,在古文中可以找到很多例证,贾思勰《齐民要术·养羊》:“羊羔乳食其
一、 汉字忠实记录生命孕育过程
华夏先民对于生命孕育过程的认识是从妇女怀孕开始的。对于妇女怀孕这一现象,古人用“孕”“身”两个汉字来表示。孕,甲骨文表示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腹部突出,腹中有一个孩子,汉字楷化把人形简化为“乃”字,失去了象形表意的特性。身,金文也是画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用一个半圆夸大她的腹部,表示腹部隆起,在半圆内有一点,代表胎儿,本义是指怀孕。例如《诗经·大雅·大明》:“大人有身,生此文王。”即用的是本义,后来引申为身体。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身,躬也。像人之身。”现在一些农村老人还把妇女怀孕称为“有身子”。这可以看作是“身”字表示怀孕义的佐证。
毓,学术界公认的代表生育之义。左边的“每”字代表一位头戴发簪的母亲,右边的“云”是倒子之形,右下脚角代表孩子的头发。古文字形在母亲身后还有三点水,代表羊水。因此“毓”字的本义是生育。
孩子出生以后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汉字表示就是“子”。古文字形总是画出孩子的大头和身体,两腿用小被子裹在一起的样子,两只手臂或向上举或一前一后摆动,这正是襁褓中婴儿的形象。因此,“子”在古代指婴儿,不分性别。如《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子”由“婴儿”义引申为“儿子”,如《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子”也可以指女儿,例如《战国策·赵策》“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于纣。纣以为恶,醢鬼侯。”
胤,《说文》:“子孙相承续也。”从汉字结构来分析,“胤” 属于会意字,从八从幺从月(肉)。朱骏声:“按从八犹从分,分祖父之遗体也。从幺如丝之继续也。”阐明了子孙相承续的意思。《国语·周语下》 :“胤属于会意字也者,子孙蕃育之谓也。”胤字由“子孙相承”义引申为 “嗣,继承”义,例如《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永锡祚胤。”意思是希望主人万寿无疆,后代的幸福永远继承。
同姓结婚。古代先民在长期的人类繁衍实践中发现一个普遍现象——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这是因为“姓”代表生命的来源,是一种族号,同姓则意味着同一个祖先。同时,用法律和道德力量来保证子孙后代繁衍无绝。对于已婚不育的妇女,丈夫有权休妻,因而“无子”被放在“七出”之首。另外,从道德层面规定结婚生子也是男人应尽的孝心。男子 不婚不育,则意味着先祖无以继承,后代无以继续,这种不孝行为相对于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和家贫亲老、不为禄仕而言,罪责更大。因此《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